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习题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1页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习题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2页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习题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3页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习题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4页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习题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一、选择题1.(2023·江苏常州)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记载了当时中原汉人饮食中出现多种“胡物”,如胡饭、胡羹、羌煮等;西安出土的《戎进墓志》记述西域胡人戎氏家族习汉文、崇儒学,并将籍贯由“上源西域人”改为“恒州灵寿(今河北灵寿)人”。上述现象主要反映魏晋时期()A.南北方生活习惯趋于一致B.人口流动趋势明显C.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D.民族交融内涵丰富2.(2023·湖北模拟)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是日本奈良时代的遣唐留学生之一。他先在长安太学学习,毕业后参加唐朝科举考试,于开元年间高中进士,历仕三代皇帝,官至左散骑常侍兼安南都护,曾以大唐使节身份回访日本。由此可知,当时中国()A.科举制度对应试者没有身份限制B.科举考试制度被日本所仿效C.吸收融合了世界各国的文化D.具有世界大国开放与自信的胸襟3.(2023·海南模拟)唐朝政府设鸿胪寺负责少数民族首领或国外使者来京朝见事宜,长安、洛阳聚集了各国的使节、商人,又设互市监、市舶司来掌管贸易。这充分说明唐朝()A.重农抑商政策已遭到废弃B.适应社会发展完善治理体系C.具有繁荣开放的历史特征D.中外文明交流具有制度保障4.(2023·福建漳平)唐代的长安城“胡化”严重,都城的生活融合了西域的风尚,服饰、饮食、娱乐等皆受到影响。其中,贞观年间长安城社会生活深受西域影响的主要原因是()A.唐朝政府设置了安西都护府B.唐朝政府在六部下设鸿胪寺C.唐太宗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D.唐太宗提出“示存异方之教”5.(2023·河北衡水)成书于南北朝时期的《颜氏家训》记载:“弧矢之利,以威天下,先王所以观德择贤,亦济身之急务也。江南谓世之常射,以为兵射,冠冕儒生,多不习此。别有博射,弱弓长箭,施于准的,揖让升降,以行礼焉。防御寇难,了无所益。”这表明,当时射箭活动()A.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B.承载了多重社会功能C.在江南地区逐渐衰落 D.受到世族儒生的轻视6.《汉书》《后汉书》中关于“博学”的记述颇为罕见,仅见于司马迁和扬雄。而《晋书》列传中,关于魏晋时期士大夫、读书人“博学”的记述人次较多。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魏晋时()A.史学更加发达 B.儒学地位更加巩固C.私学教育兴盛 D.民族交融思想解放7.(2023·河南南阳)魏晋时期,书法由自发走向自觉。涌现出一大批以王羲之父子为代表的书法家,他们大多出身名门世家。这表明当时()A.社会安定促进文化发展B.书法艺术开始广泛传播C.政治地位影响艺术发展D.世家大族垄断书法创作8.(2023·山东泰安)如表是魏晋时期的三则故事,这反映出当时()引文出处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晋书·阮籍传》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A.追求个性解放成为时代主流B.传统儒学遭遇信仰危机C.士人群体追求世俗生活享受D.儒、道、佛三教出现交融9.唐朝中期有个名叫清虚子的,在“伏火矾法”中提出了一个伏火的方子:“硫二两,硝二两,马兜铃三钱半。研为末,拌匀。掘坑,入药于罐内与地平。将熟火一块,弹子大,下放里内,烟渐起。”这表明当时的火药()A.已用于军事和战争 B.开始用于民俗活动C.主要是起助燃作用 D.主要是配制中药材10.唐代高僧曾把“孝”说成是贯通古今的根本大道,并尽量把儒佛两家道德观念相比附。道教也常常依傍儒家。儒家的伦理观念则通过佛教、道教得到更广泛的传播。这反映了唐代()A.三教并立,相互依存 B.政教合一,维护统治C.三教矛盾已经化解无余 D.儒家处于绝对优势地位11.火药的发明,与古人炼丹制药的长期实践有关。制造火药的重要原料有硫磺、硝石和木炭,而在成书于汉代的《神农本草经》中,硫磺、硝石都是重要的药材。材料旨在说明()A.火药的发明过程具有一定偶然性B.火药是我国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C.火药是我国医学发展的重大成果D.火药代表我国古代科技最高水平12.某同学在研究古代亚洲法律时发现,8世纪初日本在制定大宝律时,吸收了唐律“八议”中的“六议”,将“十恶”改为“八虐”。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A.唐律对日本法律影响较大 B.中日文化交流频繁C.唐律与日本法律差别较大 D.日本不重视内部稳定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长安城中云集了各国的商人和使节,他们也把各种宗教带到中国……朝鲜半岛各国几百年间均受到唐朝的很大影响。再如锡兰于668年建国后几乎成为一个具体而微的小唐朝……日本在7至8世纪仿照唐代风格建造的一些佛寺至今完好,还能使我们对当时讲求简洁、均衡的建筑风格多少有些认识……隋及初唐时重新建立起大一统的帝国并且使之更为完善,接下来100年间的和平与繁荣使唐时国力大大超过了汉朝,同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这一进展反过来又推动了国家的全面发展。——(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材料二唐代文化是在大一统的局面下蓬勃发展的,带有统一帝国的宏伟,呈现一种兼容的气度……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与吐蕃结盟,使丝绸之路向西南(指南亚)延伸……从广州出发到波斯湾、红海等地的航线已经开通,广州港中外商船云集,成为世界循环交通的一环……外来物品不光满足了贵族的奢侈需求,也引起了仿制的兴趣……直接借鉴外来造型的“胡瓶”,则成为唐代相当流行的器物……由于唐朝的稳定和强大,当波斯被大食吞灭时,波斯王选择投奔唐朝,在长安度过自己的晚年。——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三卷(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唐在制度建设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对世界文明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述唐朝对外交流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一、选择题1.(2023·江苏常州)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记载了当时中原汉人饮食中出现多种“胡物”,如胡饭、胡羹、羌煮等;西安出土的《戎进墓志》记述西域胡人戎氏家族习汉文、崇儒学,并将籍贯由“上源西域人”改为“恒州灵寿(今河北灵寿)人”。上述现象主要反映魏晋时期()A.南北方生活习惯趋于一致B.人口流动趋势明显C.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D.民族交融内涵丰富[解析]中原汉人饮食受少数民族影响,西域胡人学习汉文、改籍贯,反映了民族交融的内容丰富,故D项正确;A项表述太绝对化,排除;材料反映了中原与西域的民族交融,无法体现人口流动趋势明显,排除B项;南宋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南方经济水平超越北方,排除C项。故选D项。2.(2023·湖北模拟)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是日本奈良时代的遣唐留学生之一。他先在长安太学学习,毕业后参加唐朝科举考试,于开元年间高中进士,历仕三代皇帝,官至左散骑常侍兼安南都护,曾以大唐使节身份回访日本。由此可知,当时中国()A.科举制度对应试者没有身份限制B.科举考试制度被日本所仿效C.吸收融合了世界各国的文化D.具有世界大国开放与自信的胸襟[解析]据题意可知,唐朝接纳日本留学生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官,并以大唐使节身份回访日本,这体现了唐王朝的包容与自信,具有世界大国开放与自信的胸襟,D项正确;A项说法无从体现,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日本效仿科举制度,排除B项;仅根据阿倍仲麻吕的经历不能说明融合了世界各国的文化,排除C项。故选D项。3.(2023·海南模拟)唐朝政府设鸿胪寺负责少数民族首领或国外使者来京朝见事宜,长安、洛阳聚集了各国的使节、商人,又设互市监、市舶司来掌管贸易。这充分说明唐朝()A.重农抑商政策已遭到废弃B.适应社会发展完善治理体系C.具有繁荣开放的历史特征D.中外文明交流具有制度保障[解析]通过材料可以看出,唐朝的长安城是国际大都市,同时带有明显的开放性,这是繁荣开放的历史特征,C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是基本经济政策,并未废弃,排除A项;B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制度性内容,而且显示的是单向交流而非双向交流,排除D项。故选C项。4.(2023·福建漳平)唐代的长安城“胡化”严重,都城的生活融合了西域的风尚,服饰、饮食、娱乐等皆受到影响。其中,贞观年间长安城社会生活深受西域影响的主要原因是()A.唐朝政府设置了安西都护府B.唐朝政府在六部下设鸿胪寺C.唐太宗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D.唐太宗提出“示存异方之教”[解析]贞观年间是唐太宗在位时期,唐太宗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民族交流往来,所以当时长安城出现了“胡化”严重的情况,C项正确;“胡化”严重情况的出现和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有关,安西都护府的设置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唐在六部下设鸿胪寺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示存异方之教”主要针对的是宗教信仰,没有全面体现唐太宗兼收并蓄的方针政策,排除D项。故选C项。5.(2023·河北衡水)成书于南北朝时期的《颜氏家训》记载:“弧矢之利,以威天下,先王所以观德择贤,亦济身之急务也。江南谓世之常射,以为兵射,冠冕儒生,多不习此。别有博射,弱弓长箭,施于准的,揖让升降,以行礼焉。防御寇难,了无所益。”这表明,当时射箭活动()A.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B.承载了多重社会功能C.在江南地区逐渐衰落 D.受到世族儒生的轻视[解析]根据材料“先王所以观德择贤,亦济身之急务也”“揖让升降,以行礼焉”等信息可以看出,射箭具有自我修养、锻炼品质、教化礼仪等多重功能,B项正确;依据材料“冠冕儒生,多不习此”可知,射箭活动社会基础有一定的局限,不能说明社会基础广泛,排除A项;C、D两项都只是材料的部分信息,不全面,排除。故选B项。6.《汉书》《后汉书》中关于“博学”的记述颇为罕见,仅见于司马迁和扬雄。而《晋书》列传中,关于魏晋时期士大夫、读书人“博学”的记述人次较多。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魏晋时()A.史学更加发达 B.儒学地位更加巩固C.私学教育兴盛 D.民族交融思想解放[解析]材料体现出魏晋时期士大夫、读书人“博学”的记述人次较多,这说明魏晋时期读书博学的人数较多,这反映了魏晋私学教育兴盛,C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魏晋时期读书博学的人数较多,这与史学发达关系不大,排除A项;儒学地位更加巩固,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魏晋时期读书博学的人数较多,私学教育兴盛,与民族交融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C项。7.(2023·河南南阳)魏晋时期,书法由自发走向自觉。涌现出一大批以王羲之父子为代表的书法家,他们大多出身名门世家。这表明当时()A.社会安定促进文化发展B.书法艺术开始广泛传播C.政治地位影响艺术发展D.世家大族垄断书法创作[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的书法家大多出身名门世家,表明当时士族的政治地位使其掌握着雄厚文化教育资源,影响了艺术发展,C项正确;魏晋时期社会动荡,而非社会安定,排除A项;书法艺术开始广泛传播与书法家大多出身名门世家不符,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书法创作被世家大族所垄断,排除D项。故选C项。8.(2023·山东泰安)如表是魏晋时期的三则故事,这反映出当时()引文出处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晋书·阮籍传》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A.追求个性解放成为时代主流B.传统儒学遭遇信仰危机C.士人群体追求世俗生活享受D.儒、道、佛三教出现交融[解析]根据“兵家女有才色……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可得出,魏晋时期的礼法遭破坏,如阮籍曾经嚎啕大哭与其素未谋面的“兵家女”,女性围住潘岳进行调戏,刘伶赤身裸体,这反映出在动荡时期,儒学的价值观受到冲击,B项正确;时代潮流并不是追求个性,排除A项;材料只反映个别的士人,不能反映整个群体,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三教合流的现象,排除D项。故选B项。9.唐朝中期有个名叫清虚子的,在“伏火矾法”中提出了一个伏火的方子:“硫二两,硝二两,马兜铃三钱半。研为末,拌匀。掘坑,入药于罐内与地平。将熟火一块,弹子大,下放里内,烟渐起。”这表明当时的火药()A.已用于军事和战争 B.开始用于民俗活动C.主要是起助燃作用 D.主要是配制中药材【解析】根据材料“伏火矾法”“烟渐起”可知,当时的火药是用于点火助燃的,故C项正确;火药用于军事是从唐朝末年开始,排除A项;材料中的信息与民俗活动无关,且也不能证明这时候开始,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中药方的内容,故D项错误。10.唐代高僧曾把“孝”说成是贯通古今的根本大道,并尽量把儒佛两家道德观念相比附。道教也常常依傍儒家。儒家的伦理观念则通过佛教、道教得到更广泛的传播。这反映了唐代()A.三教并立,相互依存 B.政教合一,维护统治C.三教矛盾已经化解无余 D.儒家处于绝对优势地位【解析】根据材料“把儒佛两家道德观念相比附”“道教也常常依傍儒家”“儒家的伦理观念则通过佛教、道教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可知,唐朝时儒道佛三教并立,又相互依存,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政治统治和宗教的关系,B项错误;C项说法过于绝对,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均排除。11.火药的发明,与古人炼丹制药的长期实践有关。制造火药的重要原料有硫磺、硝石和木炭,而在成书于汉代的《神农本草经》中,硫磺、硝石都是重要的药材。材料旨在说明()A.火药的发明过程具有一定偶然性B.火药是我国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C.火药是我国医学发展的重大成果D.火药代表我国古代科技最高水平【解析】制造火药的重要原料硫磺、硝石和木炭都是重要的药材,火药是在炼制丹药的过程中发明的,说明火药的发明过程具有一定偶然性,故A项正确,B项错误;火药的发明不属于医学成果,故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火药代表我国古代科技最高水平,故D项错误。12.某同学在研究古代亚洲法律时发现,8世纪初日本在制定大宝律时,吸收了唐律“八议”中的“六议”,将“十恶”改为“八虐”。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A.唐律对日本法律影响较大 B.中日文化交流频繁C.唐律与日本法律差别较大 D.日本不重视内部稳定【解析】根据材料可知,8世纪初,日本制定的大宝律吸收了唐律中的一些内容,反映出唐朝法律对日本法律的影响比较大,故A项正确;材料仅述及唐朝法律对日本法律的影响,不能得出中日之间文化交流频繁的结论,排除B项;日本法律借鉴和吸收唐朝的法律,说明二者的法律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似性,排除C项;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长安城中云集了各国的商人和使节,他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