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全章节备课教学设计(含问题研究、章末综合测试及答案)_第1页
统编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全章节备课教学设计(含问题研究、章末综合测试及答案)_第2页
统编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全章节备课教学设计(含问题研究、章末综合测试及答案)_第3页
统编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全章节备课教学设计(含问题研究、章末综合测试及答案)_第4页
统编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全章节备课教学设计(含问题研究、章末综合测试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统编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全章节教案

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

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优秀教案

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优秀教案

第二章问题研究:何时蓝天常在

本章综合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章是讲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第一章地球的宇

宙环境相比,它所揭示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更为密切,阐明为人类提供的生存空

间的条件更为广阔。本节教材的涉前、涉后的知识较多,是整个单元的基础。如:

臭氧对紫外线的吸收,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等等,对于

这些内容要主要不要讲得太细,要点到为止,考虑到以后的教学。

教学目标:

1.了解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认识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知道大

气的结构,掌握对流层和平流层大气的特点。

2.培养读图、阅读和概括能力;运用对比法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树立人类与环境相互协调、走可

持续发展道路的观念和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大气主要成分的环境意义;对流层、平流层大气的特点;人类活动

与各层大气的关系

2.难点: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对流层、平流层大气的特点。

教学方法:

启发式;读图分析法;对比讨论法;资料分析法

课前准备:

PPT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一颗行星,特殊的是它拥有生命,

正是因为有了大气才使得生命的形成有了可能,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学习第二单

元“地球上的大气”。

新课讲授:

[板书]第二单元

思考:地球表面的大气有什么作用?

[板书]引言

围绕在地球周围的厚厚的大气,阻挡了来自宇宙和太阳的有害辐射,成为地

球上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保护层;大气既提供了动植物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各

种气体,又对地球自然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例如,地面上的水蒸发成水汽进入

大气,大气中的水汽又凝结成雨、雪等降落地面,使得地球上的水循环不止。又

如,增温、降温、刮风、下雨等大气现象,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不断地雕塑着

地球表面的形态。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也就没有生物界,没有人类及其赖以生

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大气是地球自然环境最活跃的组成部分。过渡:下面,我

们先了解一下大气的组成和结构。

[板书]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一、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

大家想一想,在我们周围的大气中,除了纯净的空气,还有些什么物质?

读表2-1,〃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回答下列问题:

1.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各有什么作用?

氧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

成分。大气中的微量成分二氧化碳和臭氧,含量虽少,但对地球上的生命活动和

自然环境有着重要作用。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并对地

面起保温作用。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

的伤害,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而穿透大气射到地面上的少量紫外线,

又对人们起到杀菌治病作用。

2.除了氮和氧,干洁空气中还有哪些气体呢?各有何作用?

思考:空气中的水汽和固体杂质又有什么作用?

是天气变化的重要角色。水汽的相变(气态、液态、固态三者的互相转变),

产生了云、雨、雾、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并伴随着热量的吸收和释放,直接影

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固体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大气中水

汽和固体杂质的含量因时因地而异。

氮一一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氧---维持生命活动

二氧化碳一一对地面起保温

臭氧一一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固体杂质和水汽——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然而,大气的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污染,使大气的成

分发生了越来越明显的变化。

资料:

(1)由于煤、石油等矿物燃料的使用越来越多,人类社会每年排放的二氧

化碳总量在过去三十年里增加了一倍,再加上大量砍伐森林,减少了绿色植物通

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在过去三十年里增长了

12%o

(2)氯氟煌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化合物,主要用于制冷剂、火箭推进剂等,

到80年代中期为止,全球氯氟燃的年消费量已达到100万吨。

提问:大气组成的这种变化,会产生什么影响?

小结:1.如果二氧化碳继续增加,地球持续不断变暖,对人类生存将产生

严重影响。它将使极地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世界上许多的桑田将变成沧海。

2.氯氟嫌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是正在损害大气的臭氧层,导致全世界皮肤癌

发病率上升和全球气温增高。

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危害是全球性的,目前,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

纷纷采取措施,保护全球的大气环境。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思考:非洲最高的山峰乞力马扎罗山,地处赤道附近,山顶却终年积雪,这

是为什么?

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递减,乞力马扎罗山海拔高(接近6000米),因此,

山顶气温很低,终年积雪。

大气的质量虽然只相当于地球质量的百万分之一,却分布在地球外围

2000-3000千米的大气层中,在这厚厚的大气层中,气温随高度的增加是不是

一直递减呢?

读图2-1〃大气的垂直分层〃图,并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地球大气共分哪几层?

2.在不同纬度,对流层高度是否一样?为什么?

3.对流层和平流层的气温如何随高度而变化?原因是什么?

4.对流层和平流层中,大气运动的特点是什么?

5.对流层和平流层大气与人类有何关系?

6.为什么说平流层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

每组代表讲述一个问题。教师小结:1.地球大气自下至上可分为对流层、

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2.不同纬度,对流层高度不一样。

这是因为:低纬地区,地面受热多,对流活动旺盛,因此,对流层的高度高;

而高纬地区,地面受热较少,对流活动较弱,所以,对流层的高度低;中纬地区

则适中。

3.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递减;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递增。

这是因为两层的热源有所不同。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绝大部分直接来自地面,

因此,离地面越高的大气,受热越少,气温越低,气温垂直递减率为0.6℃/100

米;而平流层大气中,由于含有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使气温随高度增

加而迅速上升。

4.在对流层中,由于空气上冷下暖,使得热的地方气温高,空气密度小,

容易产生空气的上升运动,冷的地方因有空气流向热的地方,从而产生下沉运动,

这样就形成了大气的对流运动,所以,对流层是以对流运动为主;而平流层上热

下冷,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因此以水平运动为主。

5.由于对流层大气最靠近地面,几乎集中了全部的水汽和杂质,在大气对

流过程中,容易形成云、雨、雪等天气现象,因此,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而平流层以水平运动为主,且水汽和杂质极少,故云、

雨现象近于绝迹,天气晴朗,有利于高空飞行。

6.地球外80--500千米的大气层,有若干电离层。电离层大气处于高度

电离状态,它们就像一面反射无线电波的镜子,使电波在地面和电离层之间多次

反射,从而实现了远距离无线电通信。

列表归纳:

总结:人们是这样比喻地球上的大气的:(1)大气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2)

大气是地球的空调器;(3)大气是地球生命呼吸所需氧气的源泉;(4)大气是风

云变幻的大舞台。可见,大气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有着重要的影响;大气的垂直分

层则是地球大气的主要特征,其中,对流层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层次;目前,

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污染对大气的成分影响越来越明显,已经引起了国际社

会的广泛重视。

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

、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明确大气的热量来源,即导致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使学生能运用图示

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2.能阐述大气温室效应及其作用、大气热力环流等基本原理。

3.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能运用图示

解释风的形成,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且能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讨使学生理解〃太阳暖地面、地面暖大气、大气还地面〃的原理。

2.利用图表分析归纳〃温室效应〃。

3.通过实验活动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

4.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对〃风的形成〃的理解,学会在等压线图上判断某一

地的风向。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增强大气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2.分析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与方法。

3.近地面风向确定方法。

教学难点:

1.大气受热过程。

2.热力环流。

3.地转偏向力对大气运动方向的影响。

教学准备:

PPT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同学们看过《闯关东》吗?那么这个图片当中是《闯关东》的哪个片

段,还记得吗?请一位同学说下。

学生回答:略

播放视频。主人朱文山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

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了柴草……

设计意图:利用图片视频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为后面的教学做个铺垫。

推进新课

(板书)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师:地球上的能量主要是从哪儿获得的?

生:太阳。

师:我们知道万物生长靠太阳,这说明了太阳光热的重要性,而且太阳辐射

能也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那么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的过程是怎样的

呢?

(投影)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师: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使地面增温,所以,太阳是地面的直接热源;同时

地面向外释放能量。

(板书)太阳暖地面

师:根据教材页脚处的说明可知,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

越短;物体温度越低,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长。太阳表面温度达到6000K,

所以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而地面温度远远低于太阳表面温度,所以地面辐射属

于长波辐射。同样,大气辐射、人体辐射等也属于长波辐射。

那么地面辐射被谁吸收了呢?

生:大气层。

师:正确。近地面大气中的C02和比0,能够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

吸收率75%)〜95南近地面大气又以对流、传导等方式,层层向上传递热量、贮

存能量。所以,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请问大气这种受热的过程有

什么意义呢?

生:大气受热的过程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运

动状态。

师:刚才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谁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生:地面。

(板书)地面暖大气

(活动)教材活动1

(投影图片)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大气增温后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习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的知识,实现由地面辐射到

大气辐射和大气逆辐射的知识迁移)

生: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释放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的一小部分

向上射向宇宙空间外,大部分向下射向地面,其方向与地面辐射正好相反,故称

为大气逆辐射。

所以,大气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将热量还给了地面,从而完成了大气的保温

作用。

师:非常好。地球表面及大气层里保存着的这部分热量,成为在地理环境里

发生许多自然现象及其过程的能量源泉。

(板书)大气还地面

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再看第2题。为什么月球表面昼夜温差比地

球表面昼夜间的温差剧烈得多?

生:地球上有大气层,由于大气的削弱作用,使地球的白昼温度不高;由于

大气的保温作用,使地球的夜晚温度不会过低。

师:地球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表现在吸收、反射和散射三个方面(可

做扩展)。通过这三种削弱作用,使太阳辐射只有一半左右能穿透大气层到达地

面。这是地面增温的主要能量来源。所以地球的白昼温度不高。另外,大气吸收

地面辐射的能力很强,可将地面辐射的绝大部分能量储存在大气中,同时大气逆

辐射又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从而起到了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地球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既降低了白天的最高气温,

又提高了夜间的最低气温,从而减小了气温日较差。

月球上没有大气层,白天太阳辐射全部到达月球表面,使月球表面温度迅速

升高。夜晚,月球表面辐射强烈,没有大气对月球表面的保温作用,温度下降速

度很快。再加上月球昼夜交替周期比地球长,所以月面温度昼夜变化比地球剧烈

得多。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大气的受热过程。即首先是太阳辐射使

地面增温,“太阳暖地面”;接下来是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地面暖大气”;最后

是大气逆辐射使地面保温,“大气还地面”。

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

师:(复习太阳直射点的回归年变化)地球表面高低纬度间获得的太阳辐射

相同吗?

生:不同。

师:高低纬度间大气获得的热量相同吗?

生:不同。

师:热胀冷缩是大气十分显著的物理特性,地球表面高低纬度间的大气存在

着热量和温度的差异,必然引起大气的运动。因此各地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

本原因。大气运动能输送大气中的热量和水汽,引起各种天气变化。

(板书)

二、热力环流

师:下面我们分组做一个实验。

(活动)活动2(同时投影)

得出结论:香的烟雾先下沉,从装冰块的盆向装有热水的盆飘动,然后在装

有热水的盆向上升起,最后飘向装冰块的盆的上方,形成一个循环。结论是:地

面冷热不均带来空气环流。

承转:请大家看投影(引导学生分析,完成热力环流形成的简图)

师:(结合图形讲解)(1)如果A地受热,近地面大气膨胀上升,上空空气

密度加大,形成高气压;B、C两地冷却,空气收缩下沉,上空空气密度减小,

形成低气压。

(2)同时,A地受热,近地面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

低气压;

B、C两地冷却,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加大,形成高气压。

(3)由于同一水平面上产生了气压差异,并且在水平方向上,空气总是从

高气压流向低气压。所以,高空空气就从气压高的A地向气压低的B、C两地扩

散,近地面的空气又从

B、C两地流回A地。

(4)这样,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一热力环流形成了。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热力环流是自然界常见的一个自然现象,请你注意观察

和思考自己身边热力环流的实际例子。海陆风是热力环流在自然界的具体体现。

下面请你利用热力环流的原理,完成教材活动3。(投影)

师:讲解答案:(1)白天陆地气温比海洋高,因此陆地上为低气压,海洋上

为高气压。夜间的情况正好相反。据此,陆一低,海一高;陆一高,海一低。

(2)风从高气压吹向低气压。据此,一日之内,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3)白天来自海洋的风比较凉爽湿润,对滨海地区能够起到降温的作用;

夜晚来自陆地的风比较温热干燥,对滨海地区能够起到增温的作用。海陆风共同

作用的结果是使滨海地区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小结过渡)近地面空气的受热或冷却(气温差异是原因)一引起气流的上

升或下沉运动(空气垂直运动是气温差异的结果)一导致气压的差异(水平气压

梯度是空气垂直运动的结果)一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板书)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师:什么是水平气压梯度呢?

生:同一水平面上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做水平气压梯度。

师:很好。气压的高低是在同一水平面上进行比较的。那么什么是水平气压

梯度力?

生:只要在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梯度,就会产生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

气压区的力,即水平气压梯度力。

(投影)北半球水平气压梯度力示意图(图略)

师: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由谁决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取决于气压梯

度,气压梯度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反之越小。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应

该是怎样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是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

师: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原动力)。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

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

(板书)

(投影)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的北半球风向示意图

师: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将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风是大气的水平运动,也会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地转偏向力只

改变风的方向,不能改变风的速度。

投影的图片中,空气质点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始终

是按两个力的合力方向运动,而水平地转偏向力始终是垂直于运动方向之右侧,

最终达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其合力为零,达到

平衡状态,空气运动不再偏转而做惯性运动,形成了平行于等压线吹的稳定的风。

高空大气中的风向,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

与等压线平行。

(过渡)

师:近地面的风除了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外,还会受

到摩擦力的影响,其风向还能与高空大气的风向相同吗?

生:不能。

师:那近地面的风会是怎样的风向呢?

(投影)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下的北半球风向

不意图

师:在近地面,大气的水平运动受哪几个力的作用?

生:在近地面,大气的水平运动受到三个力的作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

偏向力和摩擦力。

师: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此时若再加上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一定不再与等压线平行,而是斜穿等压线吹的。

一般摩擦力的影响可达离地面1500米左右的高度,在这范围内的风向都斜穿等

压线。摩擦力愈大,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愈大;摩擦力愈小,其夹角愈小。

小结:今天我们又学习了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两方面的知识,知道大

气垂直运动的原因是地表受热不均,垂直运动又导致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

从而导致大气的水平运动一风。也一起研讨了大气水平运动的三种作用力:水平

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以及在几种不同作用力的作用下所产生的风

向变化情况:高空大气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的作用,风向与等压线平

行;近地面大气的运动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三个力的共同作

用,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第二章问题研究:蓝天何时常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大气”单元所学知识及原理,分析北京雾霾的成因。

2.在解决真实雾霾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北京雾霾成因的复杂,树立正确的

价值观。

教学重点:

1.运用气压场图,分析风的变化和雾霾过程的关系。

2.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分析雾霾一日内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

结合气压场图分析风的变化和雾霾过程的关系。

教学方法:

启发法、合作探究法

课前准备:

PPT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雾霾围城图,引出“何时蓝天常在?"这一研究问题。

一、投新

从大气的组成成分角度解释雾霾。

问题1:北京本地污染物的来源有哪些?政府有哪些举措?

【引出冲突点】政府针对本地污染物排放的措施很有效果,但为什么还和理

想状态有差距?

【提供资料1:2016年10月90-12日北京一次持续性雾霾天气气压图、

北京地形图、10日气温垂直变化图】

活动一:讨论风的变化和此次雾霾过程的关系,并结合地形和气温垂直变化

图分析污染物的扩散

【提供资料2:此次北京雾霾一日内变化】

活动二:概括北京雾霾一日内变化特点并结合热力环流原理和地形特征,分

析成因

小结:"靠天吃饭”的结论没有变

【提供资料3:北京通风廊道图、绿地规划布局图】

问题:你能从雾霾成因的角度解释这一规划布局的原因吗?

三、课堂小结

从雾霾成因复杂性的角度,提出解决污染问题要秉持“京津冀一体化"原则,

并将是一场持久战。

板书设计:

气压场、山谷环流

排放:本地-----外地

污染物-「地形

_扩散一逆温

-西北季风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综合测试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电视剧《闯关东》中有这样一段情景: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

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了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a代表大气的直接热源②b代表大气的直接热源③b代表的辐射比a代表的辐射波长

短④c代表的辐射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朱开山一家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

A.增强a辐射B.增强b辐射

C.增强c辐射D.改变b的辐射方向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大气上界

大气辐射

①吸收々②吸收面

/反射④大气送轮射⑤

h地表

③地面吸收

3.大气中()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4.有利于缓解大气“温室效应”的措施是()

A.提高绿色植物的覆盖率

B.增加使用天然气的比重

C.大量使用家庭轿车

D.发展洁净煤燃烧技术

一般对流层的气温是近地面较高,且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气温状况在一天中的不同时段

也会有差异,有时甚至出现高层气温反而高于低层气温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逆温。下图为

同一地点在某日清晨、上午、午后及夜间四个不同时段的近地面大气气温垂直分布曲线图。

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丁曲线越接近地面气温越高的主要原因是()

A.越接近地面风速越小,大气热量不易散失

B.越接近地面空气尘埃越多,尘埃能吸收太阳辐射

C.越接近地面空气密度越大,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越多

D.越接近地面,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越多

6.如果该日形成大雾,则表示水平能见度最低时段的曲线是()

A.甲曲线B.乙曲线C.丙曲线D.丁曲线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两部分:一是太阳以平行光线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的,称为

太阳直接辐射;二是经过大气中的小水滴、尘埃等质点散射后,自天空投射到地面的,称为

散射辐射。两部分之和称为总辐射。读图,完成7~8题。

立庆做射辐射的日变化

北京直接M射的年变化

7.以下对北京市直接辐射不产生作用的因素是)

A.太阳高度B.气温变化

C.降水变化D.大气洁净度

8.由图可知()

A.阴天时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大,所以散射辐射的日变化也大

B.散射辐射的变化,只取决于天气的变化

C.阴天时云层对太阳散射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散射辐射日变化大于晴天

D.晴天时参与散射作用的质点少,散射辐射较弱

下图中图a示意我国某地区的热力环流图,图b示意图a地区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

气压差的分布状况。读图,完成9~11题。

海拔/千米

600

300

(西)o»(东)

甲4812乙16水平距离/千米

图a

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百帕

9.下列有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③地气压高于④地

B.②地气压高于①地

C.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①地比②地低

D.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④地比③地高

10.下列说法可能的是()

A.a地风向为西北风B.c地风向为西南风

C.b为阴雨天气D.d为下沉气流

11.若图a为某城郊热力环流示意图,不考虑盛行风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处可能为城区

B.乙处房价比甲处低

C.火电厂宜建在离市中心16千米至20千米处

D.城市绿化带应建在离市中心16千米外

读山东烟台附近某山区村庄某时刻等压面示意图,完成12~13题。

◊优质革果一等压面

12.下列关于图中时刻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图中等压面一般出现在夜晚②图中等压面一般出现在白天

③此时风向由Q到P④此时风向由P到Q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3.在晴朗的夜晚,该谷地上空会出现逆温现象(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的现象),逆温层

产生的原因是()

A.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的暖空气被冷空气抬升

B.山顶接受的太阳辐射多,山谷接受的太阳辐射少

C.山顶离太阳近,山谷离太阳远

D.在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浙江省新安江水库建成后,在一个狭窄河流上出现了一个面积394平方千米的“湖泊”。

据此完成14-15题。

14.若该水库旁建某度假村,从热力环流角度考虑,下图中能正确反映水库与度假村之间近

地面风向的是()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5.造成该地近地面风向日夜变化的原因是()

A.太阳辐射B.大气环流

C.地面受热不均D.人为原因

读某地风速(箭头长短)、风向(箭头指向)随高度变化而变化的状况示意图,完成16~17

题。

高度200米

16.随高度增加(

A.风速增幅变大,风向偏转幅度加大

B.风速增幅变大,风向偏转幅度减小

C.风速增幅变小,风向偏转幅度减小

D.风速增幅变小,风向偏转幅度加大

17.引起风速、风向随高度变化而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地转偏向力随高度增加变大

B.地面摩擦力随高度增加变小

C.水平气压梯度力随高度增加变大

D.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变低

下图是某地近地面水平气压分布示意图,风杆(长线段)上绘有风尾(短线段)的一方

指示风向。读图,完成18~19题。

18.此时,Q地的风向为()

A.东北风B.西南风C.东南风D.西北风

19.此时,最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地点是()

A.M地B.N地C.P地D.Q地

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监测时间为8

日(多云)9时到9日(晴)18时。监测结果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20~21题。

距离/千米

20.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

A.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

B.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剧烈

C.从正午到午夜逐渐降低

D.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

21.下列时间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

A.8日15时左右B.8日22时左右

C.9日15时左右D.9日18时左右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次^约方会议于2011年11月28日在南非德班召

开。下图是南非矿产资源分布图。读图,完成22~23题。

刚石

22.南非人均碳排放高的主要原因是()

A.工矿业发达B.人口数量大

C.森林覆盖率高D.石油资源丰富

23.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效应增强是德班气候大会关注的焦点,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

大气()

A.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

B.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

C.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D.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

地源热泵技术是利用空气温度与土壤或地下水的温度差异,通过地埋管换热器实现热量

从高温热源向低温热源转移的技术。冬季可以利用该技术将土壤或地下水中吸收的太阳能和

地热能开发利用出来。下图为地源热泵工作原理示意图。据此,完成24~25题。

24.下列关于图示地源热泵技术原理的解释,正确的是()

①将夏季土壤或地下水吸收的太阳能储存起来,供冬季采暖②夏季能把室内部分热量

释放到土壤或地下水中,降低室内温度③冬季把供暖设备藏在地下以减少热量损失,提高

供暖效率④冬季吸收土壤或地下水中的部分热量,提高室内温度⑤是一种既可供

热又可制冷的高效节能环保型空调系统

A.①②③B.②③⑤

C.①③④D.②④⑤

25.目前,地源热泵技术没有得到大规模推广的主要原因是()

①需要铺设大量地埋管换热器,初期投资大②地热能分布不均,在地壳较稳定的地区

不适用

③城镇地区建筑物密集,缺乏足够的地下空间④受天气影响大,供热与制冷的日变化都

很大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我国东南一滨海城市的高中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海陆风的现象及其影响”小课题研究。

甲图是学生绘制的该滨海城市的海陆气温日变化图;乙图是学生绘制的该地区海陆之间气流

的运动状况图;丙图是该城市海陆风的天数统计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帮助他们完成这项

研究。

12345678910m2月份

“海陆风的现象及其影响”研究报告

(1)海陆风是沿海地区在一天之中,由于的差异,风向以一天为周期,随昼夜更

替而转换。它也是一种,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之一。(4分)

(2)图甲中代表陆地的序号是;由图甲可推断,图乙中海风出现的时间约为

________。(4分)

A.18时~次日7时B.4时~当日14时

C.16时~次日8时D.6时~当日18时

(3)从图丙可知,一年中海陆风出现的天数,因季节而异,(季节)最少。主要

原因是什么?(4分)

(4)简析海风对沿海城市大气环境的有利影响。(6分)

27.读北半球某地区等压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标出iWi压中心和低压中心的位置。(4分)

(2)图中甲地的风向是_______风,乙地的风向是风。(4分)

(3)甲地的风力较乙地的风力,原因是o(4分)

(4)若丙与丁之间形成热力环流,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垂直方向上为下沉气

流的是o(4分)

2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面问题。

矿物能源的大量使用,会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升高;开发利用新能源,可以减少二

氧化碳排放,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下面甲、乙两图反映的是开发利用新能源的两种

途径。

甲我国北方某地新型“阳光居室"乙英国潮汐发电机

(1)冬季晴天时,在未采用任何取暖设备的条件下,图甲所示“阳光居室”室内的最高温

度可达22℃。请分析“阳光居室”是如何达到这一保温效果的。(8分)

(2)开发利用新能源,能够减缓全球变暖。请根据“温室效应”的原理,解释其原因。(8

分)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综合测试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从图中箭头方向可判断出,a表示太阳短波辐射,b表示地面长波辐射,c表示大

气逆辐射。其中a是地面的直接热源,b是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b代表的辐射比a代表的

辐射波长长;c代表的辐射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2.【答案】C

【解析】阴天时,c辐射增强;燃烧柴草可放出大量温室气体及大量烟尘,从而增强大气逆

辐射,使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增强,进而保护作物免受冻害。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因素。臭氧层遭到破坏,臭氧吸收的紫外线减少,会

导致①(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A项错误;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大气吸收地

面辐射)减少,B项正确;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进而

使③(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C项错误;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大气逆辐射)在夜间

增强,D项错误。

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温室效应的成因及措施。大气“温室效应”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

的排放,所以有效措施应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B、C、D项均不会减少其排放;提高绿

色植物的覆盖率,可利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温室气体,有效缓解“温室效应”,A项

正确。

5.【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图中丁曲线越接近地面气温越高,主要原因是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

主要直接热源,越接近地面,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越多,D项正确;与地面风速关系不大,

A项错误;与地面空气尘埃吸收太阳辐射无关,与地面大气吸收太阳辐射无关,B、C项错

误。

6.【答案】A

【解析】大雾出现在逆温的条件下,如果该日形成大雾,则使四条曲线表示的时段水平能见

度最低的,应是逆温最强的曲线,甲曲线逆温最强,丙曲线逆温减弱,乙曲线逆温即将消失,

丁曲线没有逆温现象。故选A项。

7.【答案】B

【解析】直接辐射主要与太阳、大气有关,气温变化不会对太阳直接辐射产生影响,B项正

确;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越强,A项错误;天气的阴晴决定了降水变化,进而影响到太

阳辐射的强弱,C项错误;大气洁净度越高,太阳辐射被削弱的越少,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

量越大,D项错误。

8.【答案】D

【解析】阴天时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小,A项错误;散射作用的强弱与太阳高度角和大气透

明度有关,太阳高度角增大时,到达地面的直接辐射增强,散射辐射也就相应增强,故B

项错误;太阳的散射辐射指到达地面的一部分太阳辐射,而云层削弱的是穿透大气层时的太

阳辐射,所以云层无法对太阳散射辐射起到削弱作用,故C项错误;晴天时,大气透明度

好,参与散射的质点少,故散射到地面的辐射也少。故选D项。

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图的判读。根据图b,甲地垂直方向气压差较大,乙地垂直方向

气压差较小。垂直方向上,近地面的气压高于高空。下沉气流使近地面气压更高,高空气压

更低,垂直方向气压差增大。因此,甲地垂直方向为下沉气流,乙地垂直方向为上升气流,

即甲地近地面①地比乙地近地面②地气压高,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①地比②地高,B、C

项错。高空与近地面气压状况相反,所以高空③地气压高于④地,A项对。高空同一等压面

的分布高度④地比③地低,D项错。

10.【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天气及风向的判读。根据上题分析可知,甲处垂直方向b为下

沉气流,为晴天,C项错;乙地垂直方向d为上升气流,D项错。在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

压区吹向低压区,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向右偏。结合气压分布,a地风向为西北风,

A项对。

1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城市热岛效应。城市气温高于郊区,盛行上升气流,故乙处为城区,房价

比甲处高,A、B项错。火电厂宜建在离市中心16千米至20千米处,该处位于城市热岛环

流外,可以减轻城市大气污染,C项对。城市绿化带应建在城市热岛环流之内,可以净化城

市空气,即离市中心16千米内,D项错。

1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等压面及山谷凤的判读。图中的等压面向上凸,可知P处的气压较同一

水平面的两侧高,进而可以判断出P处(山谷)气压高、气温低,为白天,②对。大气从

气压高处流向气压低处,故此时风向为由P到Q,④对。故选D项。

1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夜间谷地逆温的成因。夜间形成逆温,与太阳辐射无关,B、C项错。D

项是对流层气温的正常分布规律,与逆温的形成无关,错误。夜晚,谷地气温较山坡气温高,

垂直方向气流为上升运动,近地面气压较低。而山坡气温较低,垂直方向气流下沉,近地面

气压较高。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山坡的冷空气下沉到谷底,故形成下冷上热的气温分布

状况,形成逆温现象。A项正确。

14.【答案】B

【解析】白天水库气温低,形成高压,风从水库吹向度假村;晚上水库气温高,形成低压,

风从度假村吹向水库。

15.【答案】C

【解析】地表物质(陆地、水库)不同,白天和夜晚的受热状况不同,导致近地面风向的昼

夜变化。

16.【答案】D

【解析】图中箭头的指向代表风向,箭头的长短代表风力的大小。由图可知,近地面箭头的

长短变化大,随高度增加,箭头的长短变化减小,所以随高度增加风速增大幅度变小,但一

直在增加,A、B项错误;根据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可知,近地面风的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高空中的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所以随高度增加,风向偏转幅度加大,C项错误,D项正确。

17.【答案】B

【解析】近地面风主要受三个力的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随着海拔

的增加,地面摩擦力逐渐变小,而空气之间的摩擦力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因而风向、风速

发生改变,A、C项错误,B项正确;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变化与风速、风向变化无关,D项

错误。

1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风向的判读。根据风向标所示为西北风,说明风向标右侧气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