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浙江省名校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期末测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1页
2023学年浙江省名校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期末测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2页
2023学年浙江省名校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期末测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3页
2023学年浙江省名校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期末测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4页
2023学年浙江省名校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期末测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年浙江省名校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测试语文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4-06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材料一:园林被称为可赏之诗、可游之画,既是空间的艺术,又是时间的艺术。园林在其实用意义之外,又成为生活的布景、观照的对象,逐渐抽象成为一种与诗画同构的艺术形式。中国古代园林成熟阶段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融入了诗意的内涵。以诗意的表达和诗化的结构传达园林理想。东汉以来,一直到北宋,把诗歌当作隐喻的做法颇为盛行。文人们试图在绘画中输入严肃的内容时,就借用诗歌意境来表达。对绘画与诗歌结合所产生的情感需求,是诗意在绘画空间中表达的最初渊源。诗和画可以相互转换的观念在欧阳修之后,在以苏轼为中心的文人圈子里发展到了一个高峰。到了南宋,诗画间共通共感的特性延伸至园林,园林不论从其场景布营,还是观赏流线设置都以表现诗歌意象为本。各种艺术方式在此时的全面融合,突破界域、触类旁通,进一步铸就了中国古典园林得以参悟于诗、画艺术,形成“诗情画意”的独特品质。南宋文人曾丰在《东岩堂记》写到,士大夫们喜爱天台、雁荡山水,常游览其间,当游览难以满足能“日涉之”时,则便作画来记录山林并且加以想象;当绘画仍难以满足时,则开始选石叠石,以象二山之态,日夜对坐其间;但当如此都无法满足时,选择与二山相似的山地依山造园以居其间。从这样递进式的描述看来,游览真山水,只能是偶然为之的欣赏方式;绘画,则使山水愿望得到进一步满足;置石叠山放入居所则更进一步贴近自然;最终,选择相似的山水环境进行改造成园,并栖居其间才是观照自然的最佳方式。人们对诗意的生活有过多种想象,但要说出它究竟是什么却不容易。园林结构的不拘于法,园林空间的迷离零散,园林中人物活动的性质难辨,都成为可提供诗意生活的可能。人们给予园林多种属性,园林在自身的发展中也形成多样语汇,契合着现代诗意生活对于诸如身体、空间、感知、自然等方面的关注以及再现。园林与诗歌和绘画同构,首先在于三者之间共有的“山水”内涵。山水究竟为何?仅“山”“水”二字,即道出了这是“有山有水”的环境特征,更多的时候这是一种关于人居环境的理想,以及对待自然的态度。虽然绘画、诗歌、园林是不同的艺术形式,但在对山水的表现上大多采用相同的观照方式、审美标准以及内在结构。宋代山水画论对此所述最详,画论虽是写作画,但对绘画中意味的表达远重视于对于技巧好差的评论,而又以“山水”观念为其最重。郭熙《林泉高致》认为“可游可居”是为山水最高品,也是山水画最高品。可游、可居本身已经指明了此山水并非纯自然山水,而是经历了人类活动,经由人手改造的环境。“山之楼观,以标胜概”,虽在写山水,实际是写已由人梳理过的山水,也即山水园林。“山水”是园林和绘画共同标准的渊源。山水文化,其实就是人类最谦逊且朴实的自然观。以山水为本,人介入山水,改造山水,而成真山水。真山水强调人的存在,而园林又强调“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其中,不论是强调人作,还是强调天开,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状态始终是贯穿其间最重要的线索,也一步步凝固成我们所强调的山水文化的典型特征。(摘编自何晓静《诗情画意,山水精神——园林的古典与现代》)材料二:中国园林如画如诗,是集建筑、书画、文学、园艺等艺术的精华,在世界造园艺术中独树一帜。每一个园都有自己的风格。在造园时,利用天然的地形再加人工的设计配合,不但节约了人工物力,并且利于景物的安排,造园学上称为“因地制宜”。中国园林有以山为主体的,有以水为主体的,也有以山为主水为辅,或以水为主山为辅的,而水亦有散聚之分,山有平冈峻岭之别。园以景胜,景因园异,各具风格。在观赏时,又有动观与静观之趣。因此,评价某一园林艺术时,要看它是否发挥了这一园景的特色,不落俗套。中国古典园林绝大部分四周皆有墙垣,景物藏之于内。可是园外有些景物还要组合到园内来,使空间推展极远,予人以不尽之意,此即所谓“借景”。借景是古典园林中常用的构景手段之一,能扩大空间、丰富景观效果,有收无限于有限之中的妙用。中国园林,往往在大园中套小园,如颐和园的谐趣园、北海的静心斋、苏州留园的揖峰轩等,它们不但给园林以开朗与收敛的不同境界,同时又巧妙地把大小不同、结构各异的建筑物与山石树木安排得十分恰当。至于大湖中包小湖的办法,运用的最妙的要推西湖的三潭映月了。这些小园、小湖多数是园中精华所在,无论建筑处理、山石堆叠、盆景配置等,都是工笔细描,耐人寻味。游园的时候,对于这些小境界,宜静观盘桓。中国园林的景物主要摹仿自然,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天然的景色,即所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些景物虽不一定强调仿自某山某水,但多少有些根据,用精练概括的手法重现。颐和园的仿西湖便是一例,可是它又不尽同于西湖。亦有利用山水画的画稿,参以诗词的情调,构成许多诗情画意的景色。在曲折多变的景物中,还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等手法。颐和园前山为华丽的建筑群,后山却是苍翠的自然景物,两者给人不同的感觉,却相得益彰。在中国园林中,往往以建筑物与山石作对比,大与小作对比,高与低作对比,疏与密作对比等等。而一园的主要景物又由若干次要的景物衬托而出,使宾主分明,像北京北海的白塔、景山的五亭、颐和园的佛香阁便是。中国园林,除山石树木外,建筑物的巧妙安排,十分重要,如花间隐榭、水边安亭。还可利用长廊云墙、曲桥漏窗等,构成各种画面,使空间更加扩大,层次分明。因此,游过中国园林的人会感到庭园虽小,却曲折有致。这就是景物组合成不同的空间感觉,有开朗、有收敛、有幽深,有明畅。游园观景,如看中国画的长卷一样,次第接于眼帘,观之不尽。(摘编自陈从周《梓翁说园》)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园林是时间与空间的艺术,既具有实用的意义,又是人们生活的布景、观照的对象,可游可赏。B.选择相似的山水环境造园栖居,能够满足人们对自然景物“日涉”的需求,是观照自然的最佳方式。C.中国园林往往大园套小园,呈现开朗与收敛的不同境界,建筑物与山石树木巧妙搭配,值得细细品味。D.中国园林中不同景物安排巧妙,层次丰富,画面众多,人们在面对这种阔大的空间时自然产生雄壮之感。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旳一项是()A.从东汉开始,中国园林在构建时就非常注意触合诗画间共通共感的特性,并且从本质上呈现出诗意的特征。B.园林与诗歌、绘画都具有“山水”内涵,因此三者采取相同的方式观照“山水”,呈现出相同的艺术风貌。C.中国园林讲究“因地制宜”,在天然地形的基础上再进行人工的设计,利于景物安排,每座园各具特色。D.“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是中国园林建造的根本原则,强调使用人工的力量全面改造自然,重建园林景物。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园林中“借景”的一项是()A.颐和园以远处西山、近处玉泉山为背景,夕阳西下时景象曼妙。B.拙政园西部假山上建造宜两亭,此亭尽收西部与中部两处春色。C.大明湖中碧波荡漾,妙不可言,比千佛山、趵突泉还要好看一些。D.承德避暑山庄将磬锤峰一带山峦的景色融入其中,为之增色不少。4.叶圣陶认为中国园林具有诗意的美感,让游者“如在画图中”。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你的理解。5.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论述中国园林时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宗月大师老舍在我小的时候,我因家贫而身体很弱。我九岁才入学。因家贫体弱,母亲有时候想叫我去上学,又怕我受人家的欺侮,更因交不上学费,所以一直到九岁我还不识一个字。说不定,我会一辈子也得不到读书的机会。因为母亲虽然知道读书的重要,可是每月间三四吊钱的学费,实在让她为难。母亲是最喜脸面的人。她迟疑不决,光阴又不等待着任何人,荒来荒去,我也许就长到十多岁了。一个十多岁的贫而不识字的孩子,很自然的去做个小买卖——弄个小筐,卖些花生、煮豌豆或樱桃什么的。要不然就是去学徒。母亲很爱我,但是假若我能去做学徒,或提篮沿街卖樱桃而每天赚几百钱,她或者就不会坚决的反对。穷困比爱心更有力量。有一天刘大叔偶然的来了。我说“偶然的”,因为他不常来看我们。他是个极富的人,尽管他心中并无贫富之别,可是他的财富使他终日不得闲,几乎没有工夫来看穷朋友。一进门,他看见了我。“孩子几岁了?上学没有?”他问我的母亲。他的声音是那么洪亮,(在酒后,他常以学喊俞振庭的《金钱豹》自傲)他的衣服是那么华丽,他的眼是那么亮,他的脸和手是那么白嫩肥胖,使我感到我大概是犯了什么罪。我们的小屋,破桌凳,土炕,几乎禁不住他的声音的震动。等我母亲回答完,刘大叔马上决定:“明天早上我来,带他上学,学钱、书籍,大姐你都不必管!”我的心跳起多高,谁知道上学是怎么一回事呢!第二天,我像一条不体面的小狗似的,随着这位阔人去入学。学校是一家改良私塾,在离我的家有半里多地的一座道士庙里。庙不甚大,而充满了各种气味:一进山门先有一股大烟味,紧跟着便是糖精味,(有一家熬制糖球糖块的作坊)再往里,是厕所味,与别的臭味。学校是在大殿里,大殿两旁的小屋住着道士,和道士的家眷。大殿里很黑、很冷。神像都用黄布挡着,供桌上摆着孔圣人的牌位。学生都面朝西坐着,一共有三十来人。西墙上有一块黑板——这是“改良”私塾。老师姓李,一位极死板而极有爱心的中年人。刘大叔和李老师“嚷”了一顿,而后教我拜圣人及老师。老师给了我一本《地球韵言》和一本《三字经》,我于是,就变成了学生。自从做了学生以后,我时常的到刘大叔的家中去。他的宅子有两个大院子,院中几十间房屋都是出廊的。院后,还有一座相当大的花园。宅子的左右前后全是他的房屋,若是把那些房子齐齐的排起来,可以占半条大街。此外,他还有几处铺店。每逢我去,他必招呼我吃饭,或给我一些我没有看见过的点心。他绝不以我为一个苦孩子而冷淡我,他是阔大爷,但是他不以富傲人。在我由私塾转入公立学校去的时候,刘大叔又来帮忙。这时候,他的财产已大半出了手。他是阔大爷,他只懂得花钱,而不知道计算。人们吃他,他甘心教他们吃;人们骗他,他付之一笑。他的财产有一部分是卖掉的,也有一部分人骗了去的,他不管;他的笑声照旧是洪亮的。到我在中学毕业的时候,他已一贫如洗,什么财产也没有了,只剩了那个后花园。不过,在这个时候,假若他肯用用心思,去调整他的产业,他还能有办法教自己丰衣足食,因为他的好多财产是被人家骗了去的。可是,他不肯去请律师,贫与富在他心中是完全一样的,假若在这时候,他要是不再随便花钱,他至少可以保住那座花园,和城外的地产。可是,他好善。尽管他自己的儿女受着饥寒,尽管他自己受尽折磨,他还是去办贫儿学校、粥厂等等慈善事业。他忘了自己。就是在这个时候,我和他过往的最密。他办贫儿学校我去做义务教师。他施舍粮米,我去帮忙调查及散放。在我的心里,我很明白:放粮放钱不过只是延长贫民的受苦难的日期,而不足以阻拦住死亡。但是,看刘大叔那么热心,那么真诚,我就顾不得和他辩论,而只好也出点力了,即使我和他辩论,我也不会得胜,人情是往往能战败理智的。在我出国以前,刘大叔的儿子死了。而后,他的花园也出了手。他入庙为僧,夫人与小姐入庵为尼,由他的性格来说,他似乎势必走入避世学禅的一途。但是由他的生活习惯上来说,大家总以为他不过能念念经,布施布施僧道而已,而绝对不会受戒出家。他居然出了家,在以前,他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现在,他每日一餐。入秋还穿着件夏布道袍。这样苦修,他的脸上还是红红的,笑声还是洪亮的。对佛学,他有多么深的认识,我不敢说。我却真知道他是个好和尚,他知道一点便去做一点,能做一点便做一点。他的学问也许不高,但是他所知道的都能见诸实行。出家以后,他不久就做了一座大寺的方丈。可是没有好久就被驱除出来。他是要做真和尚,所以他不惜变卖庙产去救济苦人。庙里不要这种方丈。一般的说,方丈的责任是要扩充庙产,而不是救苦救难的。离开大寺,他到一座没有任何产业的庙里做方丈。他自己既没有钱,他还须天天为僧众们找到斋吃,同时,他还举办粥厂等等慈善事业。他穷,他忙,他每日只进一顿简单的素餐,可是他的笑声还是那么洪亮。他的庙里不应佛事,赶到有人来请,他便领着僧众给人家去嗥真经,不要报酬。他整天不在庙里,但是他并没忘了修持;他持戒越来越严,对经义也深有所获。他白天在各处筹钱办事,晚间在小室里作工夫。谁见到这位破和尚也不曾想到他曾是个在金子里长起来的闹大爷。去年,有一天他正给一位圆寂了的和尚念经,他忽然闭上了眼,就坐化了。火葬后,人们在他的身上发现许多舍利。没有他,我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入学读书。没有他,我也许永远想不起帮助别人有什么乐趣与意义。他是不是真的成了佛?我不知道,但是,我的确相信他的居心与言行是与佛相近似的。我在精神上物质上都受过他的好处,现今我的确愿意他真的成了佛,并且盼望他以佛心引领我向善,正像在三十五年前,他拉着我去入私塾那样!他是宗月大师。(有删改)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穷困比爱心更有力量”,母亲可能会因为交不上学费不反对“我”放弃上学而去做买卖或做学徒,表现了母亲屈从于现实的无奈。B.“衣服是那么华丽”“眼是那么亮”“脸和手是那么白嫩肥胖”,连用三个“那么”,表达了“我”对刘大叔的仰慕之情。C.“人情是往往能战胜理智的”,是指刘大叔热心真诚地救助贫民,是因为他不明白“施舍粮米”是“不足以阻拦住死亡”的道理。D.“我在精神上物质上都受过他的好处”,物质上的“好处”主要是指帮助“我”入学,招呼“我”吃饭,给“我”一些没见过的点心等。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像一条不体面的小狗似的,随着这位阔人去入学”,作者将“我”比喻成小狗,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我”自卑、敏感的心理。B.文章多次描写宗月大师笑声“洪亮”,通过境遇不同但神态始终如一的细节描写,刻画了人物盲目乐观的性格特征。C.文章通篇称呼宗月大师为刘大叔,直到最后才指出“他是宗月大师”,称呼的变化意味着“我”对宗月大师的理解和认同。D.文章语言朴实无华,在通俗易懂的叙事中展示人物的命运,塑造人物的个性,有着天然去雕饰的自然朴实之美。8.濮存昕在央视《朗读者》这一电视节目中,朗读到文章最后一段“他是宗月大师”时,语调缓慢深沉,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濮存昕这样处理的理由。(5分)9.“没有他,我也许永远想不起帮助别人有什么乐趣与意义”,这是作者在文章结尾发出的由衷感叹,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帮助别人的乐趣和意义。(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叔向见韩宣子①,宣子忧贫,叔向贺之。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对曰:“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行刑不疚,以免于难。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假货居贿,宜及于难,而赖武之德,以没其身。及怀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而离桓之罪,以亡于楚。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节选自《国语•晋语》)材料二:(王)充性恬淡,不贪富贵。为上所知,拔擢越次,不慕高官。不为上所知,贬黜抑屈,不恚下位。比为县吏,无所择避。或曰:“心难而行易②,好友同志,仕不择地,浊操伤行,世何效放?”答曰:可效放者,莫过孔子。孔子之仕,无所避矣。为乘田委吏,无於邑③之心;为司空相国,无说豫之色。舜耕历山,若终不免;及受尧禅,若卒自得。忧德之不丰,不患爵之不尊;耻名之不白,不恶位之不迁。世能知善,虽贱犹显;不能别白,虽尊犹辱。处卑与尊齐操,位贱与贵比德,斯可矣。(节选自《论衡•自纪篇》)材料三: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注】①韩宣子,姬姓,韩氏,名起,谥号宜,春秋时期晋国卿大夫。②心难而行易:心怀高远而行为随便。③於邑:愤懑之意。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答案标号涂黑。起也A将亡B赖子存之C非起也D敢专承之E其自桓叔F以下G嘉吾子H之赐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离,通“罹”,遭受,与《屈原列传》中“‘离骚’者,犹离忧也”的“离”意思相同。B.子,古代为男子的美称,称别人为“吾子”,有相亲或敬爱之意,可直译为“您”。C.耻,以⋯⋯为耻,与《石钟山记》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的“鸣”用法不同。D.归,归附之意,与《项脊轩志》中“后五年,吾妻来归”的“归”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栾武子没有很多田产,也没有完整的祭祀礼器,但是他能够行德遵法,声名远播,故而荫及儿子桓子。B.由于叔向对自己的态度真诚,直言不讳,韩宣子深解其义,对叔向的祝贺由不解到欣然接受,并且由衷感激。C.王充性格淡泊、不贪图富贵。他主张学习孔子,因为孔子出仕,做小官不避权贵,做高官无骄傲自满之色。D.“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说明孔子强调实现“仁”更需要自我修养和实践,不能指望别人帮助。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2)处卑与尊齐操,位贱与贵比德,斯可矣。14.三则材料分别从什么角度来阐述如何“修身”?请简要概括。(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瑞鹧鸪〔宋〕柳永吴会①风流。人烟好,高下水际山头。瑶台绛阙,依约蓬丘。万井千闾富庶,雄压十三州。触处青娥画舸,红粉朱楼。方面委元侯②。致讼简时丰,继日欢游。襦温袴暖,已扇民讴。旦暮锋车命驾,重整济川舟③。当恁时,沙堤路稳,归去难留。【注】①吴会(wúkuài):这里指曾为春秋时吴国都城的苏州。②元侯:善治的州牧,指此时的苏州太守范仲淹。③济川舟:语出《尚书·说命上》,匡时济世的大船,喻指宰相。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吴会风流”,词开篇首句写苏州古城历史悠久,总写当地的风流特点,统领全篇。B.词上片层层铺叙,从景色、建筑、市井、人物等不同角度描绘了苏州的风流余韵。C.“襦温袴暖”两句,称赞当地官吏的治理让百姓丰衣足食,得到了老百姓讴歌称赞。D.本词点面结合、虚实相间,采用对比、用典等手法,清高雅致,又有历史厚重感。16.结合词作内容,从整体上比较本词与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的相同点,从题材、表现手法、主旨三个方面分别加以概括。(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6分)(1)《梦华录》中赵盼儿表演的茶百戏,被弹幕戏称为“最早的咖啡拉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也曾提及此事。(2)“老去爱持齐物论,谁管彭殇寿夭”与《兰亭集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化用了庄子《齐物论》的典故。(3)鼓角,战鼓和号角的总称,是古代军队中为了发号施令而制作的吹擂之物。鼓角或鼓或角这类意象往往与战事相关,在唐宋诗词中屡见不鲜,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近日,一批老科学家留下的手稿在互联网上广为传播,其中,有“两弹一星”元勋黄纬禄院士的【甲】《微分方程笔记》,每一个字都工整得有如印刷体;有著名植物分类学家王文采院士的手绘彩色植物图,每一幅图都【乙】跃然纸上,不逊于工笔画作;还有数学家周毓鳞院士的书信,信中对后生晚辈的【丙】垂问具体到“另起一行的数学公式是否该退两格”的问题……这些手稿折射出老一辈科学家严谨的治学态度。实际上,这些手稿的流传,得益于一项抢救历史资料的工作,即“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这项工程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合11个部委启动,着眼于80岁以上、学术经历丰富、功勋卓著的老科学家,力求真实反映自【丁】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来中国科技发展情况,丰富我国的科技史文献。截至统计时间,采集工程已经搜集到600余位科学家的手稿、书信等实物原件7万余件,初频、音频等数字化资料数十万卷。研究这些资料,不仅能了解科学家的学术成长历程,又能厘清中国现代科学发展的脉络,为创新打好进一步的基础。18.对文中画横线处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处,将“《微分方程笔记》”的书名号去掉。B.【乙】处,将“跃然纸上”改为“呼之欲出”。C.【丙】处,将“垂问”改为“指导”。D.【丁】处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改为“20世纪20年代”。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20.学校将举办老科学家手稿展览活动,请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包含“手稿”“科学”两个关键词,句式对仗,不超过20字。(3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走过春夏秋冬,终于迎来了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①,大寒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授时通考》引《三礼义宗》云:“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大寒通常于公历1月20日至21日交节,此时正位农历岁末,挨着年节,不论城乡,家家都将房屋彻底打扫一番,俗称“掸尘”,也有叫“换新”“掸新”的。掸尘有祓除晦气之意,“尘”与“陈”谐音,意味着除陈布新、除旧迎新。掸尘不仅要打扫得干干净净,②。钟毓龙《说杭州》记载掸尘时要“扎竹枝为大帚,承之以竿”。天台一带,掸尘要使用新竹扎的竹枝、新早稻草制成的掸刷,断竹枝象征迎新,早稻草则是迎春早得吉祥之意。在二十四节气中,③,却也是开始。过了大寒又立春,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替。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22.“掸尘”因谐音而具有丰富的含义,《红楼梦》中也多处使用谐音,隐喻作者的深意。请指出下面句子中的谐音并解释其含义。(4分)(1)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2)宝玉因闻得此酒清香甘洌,异乎寻常,又不禁相问。警幻道:“此酒乃以百花之蕊,万木之汁,加以麟髓之醅,凤乳之曲酿成,因名为‘万艳同杯’。”(1)谐音:_______________;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2)谐音:_______________;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仔细观察这幅漫画《赞》体会其寓意和内涵,结合现实,写一篇发言稿,谈一谈这幅漫画给你的启示与思考,在班级生活会上与同学们进行交流。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D“在面对这种阔大的空间时自然产生雄壮之感”错。材料二“中国园林,除山石树木外,建筑物的巧妙安排,十分重要,如花间隐榭、水边安亭。还可利用长廊云墙、曲桥漏窗等,构成各种画面,使空间更加扩大,层次分明。因此,游过中国园林的人会感到庭园虽小,却曲折有致”,可见,原文是说游园的人们感到庭园虽小,却曲折有致,并不是面对这种阔大的空间时自然产生雄壮之感。故选D。2.CA.“从东汉开始,中国园林在构建时就非常注意触合诗画间共通共感的特性,并且从本质上呈现出诗意的特征”错,材料一说“到了南宋,诗画间共通共感的特性延伸至园林”,可见,诗画间共通共感的特性延伸到园林是在南宋;根据“园林不论从其场景布营,还是观赏流线设置都以表现诗歌意象为本。各种艺术方式在此时的全面融合,突破界域、触类旁通,进一步铸就了中国古典园林得以参悟于诗、画艺术,形成‘诗情画意’的独特品质”可知,中国园林呈现出诗意的特征,而非选项说的“本质上”呈现出诗意的特征。B.“……因此三者采取相同的方式观照“山水”,呈现出相同的艺术风貌”错,材料一“园林与诗歌和绘画同构,首先在于三者之间共有的‘山水’内涵。……虽然绘画、诗歌、园林是不同的艺术形式,但在对山水的表现上大多采用相同的观照方式、审美标准以及内在结构”,可见,选项强加因果;且“相同的艺术风貌”错误,绘画、诗歌、园林三者的艺术形式不同.D.“是中国园林建造的根本原则”错,材料二是“园林又强调‘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可见,“根本原则”无中生有;且“全面改造自然”错误,原文是“中国园林的景物主要摹仿自然,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天然的景色,即所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可见,原文是说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天然的景色,并没有强调使用人工的力量全面改造自然。故选C。3.C所谓“借景”,是园外有些景物还要组合到园内来,使空间推展极远,予人以不尽之意。而“大明湖中碧波荡漾,妙不可言,比千佛山、趵突泉还要好看一些”是对大明湖景色的描写,而不涉及“借景”,故不能体现园林中“借景”。故选C。4.(1)中国园林融入了诗意,具有诗情画意的品质(以诗意表达和诗化结构传达理想)。(2)中国园林不拘于法,其审美标准与内在结构等契合现代诗意生活。(3)中国园林突出人与自然共存的状态,体现着人类的自然观。5.(1)材料一重在分析园林与诗歌、绘画的关系,突出园林中的诗情画意;(2)材料二侧重分析园林构造方法及其效果。6.C“是指刘大叔热心真诚地救助贫民”错误。由原文第六段看,“人情是往往能战胜理智的”,是指我为刘大叔“那么热心,那么真诚”地救助贫民所感染,自动放弃和他辩论,主动参与救助。7.B“刻画了人物盲目乐观的性格特征”错误。由原文看,宗月大师的“乐观”是性格使然,不以境遇的不同而不同,更说明他对“乐观”有独到的理解。8.①“他是宗月大师”作为文章最后一段,是点睛之笔,这样处理突出了这句话在文章中的地位。②这句话表达了“我”对宗月大师深沉的怀念和感激之情,这样处理准确把握了“我”的感情。②濮存昕作为文章朗读者,感慨于宗月大师坎坷的经历、高尚的美德,这样处理表达了他作为读者的崇高敬意。9.①帮助别人可以改变别人的命运。“我”本来很可能会去做买卖或做学徒,正是因为宗月大师的帮助,让“我”有了上学的机会,从而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②可以引领他人向善。“我”看到宗月大师“那么热心、那么真诚”地救助贫民,深受感染,也主动参与救助,引领“我”向上向善。③帮助别人可以充盈自己的心灵。宗月大师从“金子里长起来的阔大爷”变为“破和尚”,但笑声始终“洪亮”,很可能是帮助别人让他的心灵快乐、宁静,再大的人生挫折都不以为苦。10.BCE(“起”作主语,“也”字是句中表提顿,“将亡”作谓语,主谓结构单独成句,所以B处断句;“赖子”作状语,“存”作谓语,“之”作宾语,省略主语“我”,结构齐全,所以C处断句;“之”作“承”的宾语,宾语后断句,所以E处断句。“桓叔以下”作主语,“嘉”是谓语,“吾子之赐”是宾语,中间不断开。故选BCE。)11.D(A.正确。句意:但受到他父亲桓子罪恶的连累。/所谓离骚,就是遭遇忧愁;B.正确;C.正确。意动用法,以……为耻;/使动用法,使……发出声响。句意:人们应该以名声不清白为耻。/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D.错误。“归,归附之意”错误,材料中“归”是“称赞、称许”之意。“后五年,吾妻来归”的“归”是女子出嫁。句意: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有仁德。/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故选D。)12.C(C.“做小官不避权贵”错误。“避”,躲开之意。此句意思是不挑选官职。故选C。)13.(1)如果你不去忧虑自己不能立德,而只担忧财物不足,我恐怕哀悼还来不及,又有什么可以祝贺的呢?(2)身处低位和身处高位时操行一样,身份低贱和身份尊贵时品德相同,这样就可以了。解析:(1)“患”,担忧;“吊”,哀悼;“何贺之有”,宾语前置句,正常句式“有何贺”。(2)“处卑”,身处低位;“比”,相同;“斯”,这样。14.①材料一从“安贫修德”的角度阐述;②材料二从“保持恬淡,不贪富贵”的角度阐述;③材料三从努力“克己复礼”的角度阐述;解析:由材料一“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可知,材料一从“安贫修德”的角度阐述;由材料二“(王)充性恬淡,不贪富贵。为上所知,拔擢越次,不慕高官。不为上所知,贬黜抑屈,不恚下位”可知,材料二从“保持恬淡,不贪富贵”的角度阐述;由材料三“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可知,材料三从努力“克己复礼”角度阐述;参考译文:材料一:叔向去见韩宣子,宣子正为自己贫困而忧愁,叔向反而祝贺他。韩宣子说:“我有正卿的虚名,却没有正卿的财产,无法和卿大夫们交际往来,我正因此发愁,你却祝贺我,是什么缘故呢?”叔向回答说:“从前栾武子没有百顷的田产,他的家里置备不齐祭祀的礼器,但他能宣扬德行,遵循法制,使名声传播到各诸侯国,诸侯亲近他,戎、狄归附他,依靠这点治好了晋国,执行法令没有弊病,所以避免了灾难。传到他儿子桓子,骄傲奢侈,贪得无厌,违法乱纪,任意妄为,借贷牟利囤积财物,本应遭到祸难,然而依赖他父亲武子的余德,才得以善终。到了怀子,改变了桓子的行为,发扬武子的美德,本可以凭此免除祸难,但受到他父亲桓子罪恶的连累,因而逃亡到楚国去了。如今您像栾武子那样清贫,我认为您也能具备他的美德,所以向你道贺。如果你不去忧虑自己不能立德,而只为财物不足而发愁,我恐怕哀悼还来不及,又有什么可以祝贺的呢?”韩宣子下拜叩头,说:“我韩起将要灭亡之际,幸亏您保全了我,这不是我韩起一个人敢单独承受的,恐怕从我的祖宗桓叔以下的子孙都要感激您的赐。”(节选自《国语•晋语》)材料二:王充的性情淡泊,不贪图富贵。当被上司了解、破格提拔的时候,不为官大而高兴;当不被上司了解、被降职罢官受压抑的时候,也不为职位低而怨恨。几次担任县里的小吏,也没有挑选而不愿干。有人说:“你心胸那么高而行为却一般,喜欢结交趣味相投的人,做官也不计较地位,这样玷污了你的节操败坏了你的品行,世人向你学习什么呢?”王充回答说:值得学习的人,没有谁能比得上孔子。孔子做官,什么也不挑选逃避。当他做乘田、委吏的时候,没有不高兴的心情;当他做司空、相国的时候,也没有欢乐的表现。舜在历山耕种,就像要那样过一辈子;等到他继承了尧的天下,又像是本来就该这样似的。人应该担忧德行上的不足,而不应担心爵位不尊贵;人们应该以名声不清白为耻,而不应羞耻于官职得不到提升。世人能识别什么是好人,那么好人即使处于卑贱的地位,也仍然是显贵的;世人不能辨别好坏,那么即使你地位再高,也仍然是耻辱的。身处低位和身处高位时操行一样,身份低贱和身份尊贵时品德相同,这样就可以了。(节选自《论衡•自纪篇》)材料三: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我,使言行归附于先王之礼,就是仁。一旦做到了这些,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有仁德。实行仁德要靠自己,难道是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德的条目细则。”孔子说:“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礼的话不听,不合礼的事不说,不合礼的行为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请让我按这些话去做。”(《论语•颜渊》)【答案】15.D(D项本词没有使用对比手法。)16.①题材上,都是都市风情词。《望海潮》描写杭州,《瑞鹧鸪》描写苏州,都是都市风光、市井生活的全面展现。②手法上,都用了点染/铺叙手法。《望海潮》先总写杭州的繁华,然后从自然风景、市井繁华、市民生活层层铺陈渲染;《瑞鹧鸪》首句点出苏州风流的特点,然后铺叙街市整饬有序,建筑富丽堂皇、千家万户民丰物阜以及人们欢游场面,写出了吴会的风流余韵。③主旨上,都隐含投赠干谒的目的。两首词都是通过描摹都市的繁华来变相称赞地方长官的政绩,都希望引起地方长官对自己才华的注意并加以引荐。(每点2分,共6分)17.(1)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3)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清角吹寒,都在空城。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三小题,10分)【答案】18.B19.研究这些资料,不仅能了解科学家的学术成长历程,还能厘清中国现代科学的发展脉络,为进一步创新打好基础。20.万卷手稿,凝毕生心血;一片丹心,谱科学华章。【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B.“将‘跃然纸上’改为‘呼之欲出’”错,【乙】处应将“跃然纸上”改为“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活跃地呈现在纸上。形容描写或刻画得十分生动逼真。呼之欲出:形容人像等画得逼真,似乎叫他一声他就会从画里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语境的使用对象是每一幅彩色植物图,故“跃然纸上”和“呼之欲出”都用于绘画或文字描写,而“栩栩如生”用来形容艺术形象,故此处应将“跃然纸上”改为“栩栩如生”。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的部分语病有二:一是“不仅能……,又能……”搭配不当,应把“又”改为“还”;二是“为创新打好进一步的基础”语序不当,应改为“为进一步创新打好基础”。【20题详解】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