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_第1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_第2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_第3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_第4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增城市实验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年级:五年级科目:数学

课题轴对称备课时间

主备教师辅备教师

主备栏辅备栏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1和例2o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画、剪、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

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轴对称R司形的意义及特征;

2、能力目标:掌握已学过的平面1组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

确地找出其对称轴

3、情感目标: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二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美和

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电生质。

教学难点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不尔图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⑴欣方S课本第2页白勺图形,并找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

◊ye

,月代花叫及锦

(2)学生相互交流

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3)师: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

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二、探究新知

1、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教学例题1:

主备栏辅备栏

(1)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数一数题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

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2)学生交流汇报发现的规律

教师:”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

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

图形。或者作对称图形。

(3)练习。

判断下面各图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指出它们的对称

轴。

AAW串M%y忆_A

2、探究怎样画对称图形。

(1)思考:

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

(2)在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

(3)指名汇报并演示画的全过程,有不同意见的请补充。

(4)小结画对称图形的方法。

三、练习:

课本练习一第1、2题。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最大亮点

反思有待改进

增城市实验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年级:五年级科目:数学

课题旋转备课时间

主备教师辅备教师

主备栏辅备栏

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例3和例题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

性质。

2、能力目标:能在方格纸上把筒单图形旋转90度。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

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旋转的特征。

一、导入

教师:生活中,大家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学生自己举例,如:

风扇,陀螺,旋转木马,钟表,车轮……)

教师:生活中相这样的旋转现象很多,我们就从与我们关系最

密切的钟表开始研究吧!

二、探求新知

(-)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究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1、观察风车的旋转过程:

2、小组活动

师:从图1到图2,风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下面请同学们

小组合作,共同来解决报告单上提出的问题。

(1)从图1到图2,风车绕点0逆时针旋转了_____度。

(2)你是怎样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的?

生小组讨论。

3、小组汇报:

主备栏辅备栏

4、小结

(教师边做小结边演示)

5、揭示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二)绘制图形,体验图形旋转的过程

1、自主画图

师: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个图形旋转的全过程,想不想自

己试着画--画呢?

出示:例4方格图

学生在方格纸上完成。

2、作品展示,交流画法:

师:谁愿意来展示一下你的作品?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3、小结画法:

我们在画一个旋转图形时,首先要确定它围绕的点,然后找到这个图形

各处点的对应点,最后连线。

三、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感受旋转创造出的美

师:生活中,有很多美丽的图案都是由一些简单的图形旋转而

来的。(教育学生在设计注意节约纸张)

1、出示第6页做一做第1题。师:这些图案分别是由哪个图形

旋转而来的呢?(生上台汇报)

2、做一做第2题。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最大凫点

反思有待改进

增城市实验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年级:五年级科目:数学

课题欣赏设计备课时间

主备教师辅备教师

主备栏辅备栏

教学内容:教材第7〜11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

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

2、能力目标: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己设计图案。

3、情感目标:学生感受图形的美,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

力和审美意识。

重点、难点:

能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课本第7页四幅美丽的图案,让学生欣赏。

二、探究新知

(一)图案欣赏

1、我们欣赏了这四幅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感受?

2、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二)说•说

1、上面每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2、上面哪幅图是对称的?

(1)学生先观察。

(2)学生四人小组交流。

主备栏辅备栏

三、巩固练习

(-)反馈练习:完成第8页3题。

1、这个图案我们应该怎样画?

2、仔细观察这儿个图案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

的?

(二)拓展练习

1、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

2、交流并欣赏。说•说好在哪里?

四、全课总结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

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及到其它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

察,都成为杰出的设计师。

教学最大凫点

反思有待改进

增城市实验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年级:五年级科目:数学

课题欣赏与设计练习课备课时间

主备教师辅备教师

主备栏辅备栏

教学内容:教材第8〜11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对有关图形的变换进行回顾与整理,加强知识的

对比分析,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

2、能力目标:通过欣赏图案,发展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自己经历创作实践的整个过程,感受创作的乐趣,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对称、旋转、平移三种图形变化

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够根据折法判断剪出来的图形,能根据

剪出来的图形想像出折法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折法判断剪出来的图形,能根据剪出来的

图形想像出折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组交流课前收集到的图案。

2、思考: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它有什么特点?

3、指名介绍本组中最美的图案,并结合思考说一说它的特点。

二、探究新知

让学生做第8页第1、2题。

1、鼓励学生用学过的图形设计图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

要求。

2、交流时,教师对有创意、绘图美观的同学给予表扬和激励。

主备栏辅备栏

(二)设计图案:

做第10页“实践活动”7题。

1、提出三个步骤:

(1)先选择一个喜欢的图形;

(2)再确定你选用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

(3)动手绘制图案。

2、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后,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

(-)反馈练习:

1、制作“雪花”:

取一张正方形纸,按书上所示的方法对折和剪裁。可以经过多

次练习,直到会剪一朵美丽的“雪花二

2、作品展示。

3、独立观察并尝试做第9页第5题。

四、全课总结

全班交流各自的作品,选出好的作品互相评价,全班展览。

教学最大凫点

反思有待改进

增城市实验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年级:五年级科目:数学

课题因数与倍数备课时间第一-周

主备教师张梅英辅备教师李秀娴

主备栏辅备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

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并了解一个数的

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能较熟练地找一

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概括的能

力。

情感目标: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

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并掌握找一个

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并揭示课题

二、交流、汇报小研究

请同学们学一学课本12页至14也页的内容并完

成下面的小研究。

1、请你学课本12页的内容并列举2至3个整数

乘法算式,并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

数?

2、18的因数有哪几个?5的倍数有哪些?通过

研究第2题你有什么发现?

①四人小组交流小研究,并说说自己的方法。

②请代表汇报第1题,不同的方法补充,师板书。

主备栏辅备栏

③师生质疑,并强调要注意的问题。

④请代表汇报第2题,不同的方法补充,师板书。

⑤请代表说说自己的发现,不同的补充。

⑥师生质疑,并小结。

一个数最小因数是1,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

身,最大因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倍数,一个数的因

数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

三、巩固练习:

课本15页至16页的1、4、5题

(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最后请代表汇报)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最大亮点

反思有待改进

增城市实验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年级:五年级科目:数学

课题因数与倍数练习课备课时间第一周

主备教师张梅英辅备教师李秀娴

主备栏辅备栏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和特征。

2、能熟纺、地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难点:因数与倍数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手入,并揭示课题

二、交流、汇报小研究

1、填空

(1)如果AXB=C(A、B、C都是整数),那么

A和B都;是C的(),C是A和B的()o

(2)16Wj因数有(),16是()的倍数。

(3)30LI内4的倍数有()。

(4)已知A=2X3X5,那么A的所有因数有

()o

2、判断。

(1)一个•数越大,它的因数就越多。()

(2)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相同。()

(3)1是所有整数的因数。()

①四人小2口交流小研究,并说说自己的方法。

②请代表》匚报第1题,不同的方法补充,师板书。

③师生质3走,并强调第(3)、(4)要注意的问题。

④请代表》匚报第2题,并说说自己的理由,不同

的方法补]花。

主备栏辅备栏

⑤师生质疑,并小结。

3、四人小组交流课本15页的2、3题,并说说

自己的方法。

4、请代表汇报,并说说自己的发现。

5、师生质疑,并小结。

三、练习

完成课本16页的第6。

(先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然后请个别代表汇

报)

四、课堂总结:

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最大凫点

反思有待改进

增城市实验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年级:五年级科目:数学

课题2、5的倍数的特征备课时间第一-周

主备教师张梅英辅备教师李秀娴

主备栏辅备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倍数的

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者5的倍数,理

解并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偶

数还是奇数。

2、经历探索2和5倍数的特征的过程,体现观

察探究、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3、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奥妙,体验

发现知识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

养热爱数学的良好情绪。

教学重点:掌握2、5倍数的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并揭示课题

二、交流、汇报小研究

请同学们学一学课本17页至18页的内容,并完

成下面的小研究:

1、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哪些数是5的倍数?

35、56、92、64、100、990、245、536、221、

418、165、333

2的倍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的倍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研究第1题你有什么发现?

我的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备栏辅备栏

①四人小组交流小研究,并说说自己的方法。

②请代表汇报第1题,不同的方法补充,师板书。

③师生质疑,并强调要注意的问题。

④请代表汇报第2题,并说说自己的发现,不同

的方法补充。

⑤师生质疑,并小结:个位上是0、2、4、6、8

的数,都是2的倍数;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

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

奇数;个位上是。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

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三、巩固新知:

1、课本17页、18页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最后请代表汇报)

2、用0,4,7,9四个数字组成2的倍

数;5的倍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的数。

(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最后请代表汇报)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最大亮点

反思有待改进

增城市实验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年级:五年级科目:数学

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备课时间第一周

主备教师张梅英辅备教师李秀娴

主备栏辅备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经历在100以内的自然数表中找3的

倍数的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感悟3的倍数的特

征,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特征。

能力目标: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奥妙。

情感目标:在运用规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并揭示课题

二、交流、汇报小研究

小研究:请同学们在课本18页100以内的自然

数表中找3的倍数,并把它圈出来。并说说你有

什么发现?

①四人小组交流小研究,并说说自己的方法。

②请代表汇报,不同的补充,师板书。

③请代表说说自己的发现,不同的补充。

④师生质疑,并小结: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

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三、巩固新知:

1、课本19页的第1题和20页的第4题

(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最后请代表汇报)

2、课本19页的第2题

主备栏辅备栏

(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最后请代表汇报)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研究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最大亮点

反思有待改进

增城市实验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年级:五年级科目:数学

2、5、3的倍数的练

课题备课时间第一周

主备教师张梅英辅备教师李秀娴

主备栏辅备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进一步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5、3的倍数。

能力目标:会运用2、5、3的倍数特征解决日常

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情感目标:感受知识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知

识的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正确判断出2、5、3的倍数。

教学难点:会运用2、5、3的倍数的特征解决实

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并揭示课题

二、交流、汇报小研究

1、四人小组交流课本22页的第9题,并说说自

己的方法。

2、请代表汇报,并说说自己的理由,不同的补

充。

3、师生质疑,并小结。

4、练习:

(1)凡是偶数都是2的倍数。()

(2)没有因数2的自然数一定是奇数。()

(3)个位是0的自然数一定既是2的倍数,又

是5的倍数。()

(4)个位是3、6、9的数一定含有因数3O()

主备栏辅备栏

(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最后请代表汇报)

5、四人小组交流课本21页、22页的第5、6、7、

8题,并说说自己的方法。

6、请代表汇报,并说说自己的方法或思路,不

同的补充。

7、师生质疑,并强调要注意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课本第22页的第10、11题

(先小组合作完成,然后请个别代表汇报,

并说说自己的方法)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最大亮点

反思有待改进

增城市实验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年级:五年级科目:数学

课题质数和合数备课时间第一-周

主备教师张梅英辅备教师李秀娴

主备栏辅备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知道它们之

间的联系和区别;找出100以内的所有质数,能

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约数

的个数进行分类。

能力目标:经历质数和合数的认识和辨别过程,

培养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科学之谜的精神,

充分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初步学

会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难点: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并揭示课题

二、交流、汇报小研究

1、四人小组交流课本23页的小研究,并说说自

己的方法。

2、请代表汇报,并说说自己的方法。

3、请代表说说自己的发现,不同的补充。

4、师生质疑,并小结。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或

素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做

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主备栏辅备栏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23页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最后请代表汇报)

2、制作100以内的质数表

(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里交流核

对,然后全班把质数读一读)

3、完成练习四第1、2题。

(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自

己的方法,最后请代表汇报)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最大亮点

反思有待改进

增城市实验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年级:五年级科目:数学

课题质数和合数练习课备课时间第一周

主备教师张梅英辅备教师李秀娴

主备栏辅备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进一步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意义,会根

据质数和合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掌握质数、合数、偶数、奇数之间的

联系和区别。

情感目标:经历概念的辨别和指导练习的过程,

体验比较、分析、练习提高。

教学重点:

1、掌握质数、合数、偶数、奇数之间的联系和

区别。

2、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运用质数和合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并揭示课题

二、交流、汇报小研究

1、四人小组交流课本25页至26页的第3、4、5

题,并说说自己的方法。

2、请代表汇报,并说说自己的方法,不同的补

充。

3、师生质疑,并小结。

三、练习:

小状元的11页的第2、3、5、6题

主备栏辅备栏

(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自

己的方法,最后请代表汇报)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最大亮点

反思有待改进

增城市实验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年级:五年级科目:数学

课题长方体的认识备课时间

主备教师辅备教师

主备栏辅备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29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形成长方体的概念。

2、理解长方体各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

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

点。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长方体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我们周围许多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或正方体(也叫立方体)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长方体

2、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课前研究:(一)请同学们观察长方体物品,你有什么发现?

将你的发现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主备栏辅备栏

(1)长方体有___个面。(4)长方体有___条棱。

(2)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5)哪些棱长度相等?

(3)哪些面是完全相同?(6)长方体有一个顶点。

(7)大家还有什么发现?

(二)用细木条一个长方体的框架。说一说在制作过程中你有

什么发现?

3、学生交流汇报第(一)个问题,有不同意见的补充。师板书:

面: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

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12条,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顶点:8个。

4、学生交流汇报第(二)个问题,有不同意见的补充。

师:我们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

长、宽、高。

三、巩固练习

1、P31第1、3、4题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最大亮点

反思有待改进

增城市实验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年级:五年级科目:数学

课题正方体的认识备课时间

主备教师辅备教师

主备栏辅备栏

教学内容:,教材第30页,练习五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掌握正方

体的特征,形成正方体的概念。

2、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

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

点。

教学重点:掌握正方体的特征,理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长方体的特征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正方体

2、探究正方体的特征

课前研究:请同学们观察正方体物品,想一想它有有什么特点?

3、学生交流汇报,有意见的补充。师板书:

面:6个正方形,每个面面积都相等。

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

顶:8个

主备栏辅备栏

4、讨论: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

不同点?

相同点: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

不同点: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

5、说•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6、怎样求正方体的棱长和?学生交流后汇报,师板书:

棱长总和=棱长X12

三、巩固反馈

1、P31第2题。

2、P32第8题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最大凫点

反思有待改进

增城市实验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年级:五年级科目:数学

课题长方体的表面积备课时间

主备教师辅备教师

主备栏辅备栏

教学内容:课本P33—34页的内容及例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2、理解并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

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在探索学习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通过亲身参与探索实践活动,去获得积极的成功的

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每个面的长、宽是

多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课前研究:(一)请同学们把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纸盒展开是

什么形状的呢?请在展开图中,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6个

面。

(二)观察长方体展开图,哪些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

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1、小组学生交流汇报第一个问题有意见的请补充。

2、小组学生交流汇报第二个问题,有不同展开图的同学请补充。

主备栏辅备栏

3、师小结: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

积。通过上面的研究,你会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吗?

4、学生尝试完成例1,完成后小组交流汇报:

方法一:

0.7X0.5X2+0.7X0.4X2+0.5X0.4X2

=0.7+0.56+0.4

=1.66(平方厘米)

方法二:

(0.7X0.5+0.7X0.4+0.5X0.4)X2

=(0.35+0.28+0.2)X2

=0.83X2

=1.66(平方厘米)

5、比较上面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三、巩固练习

1、P36第1题。只列式,不计算。

2、P34做一做

3、P36第2题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疑问吗?

教学最大亮点

反思有待改进

增城市实验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年级:五年级科目:数学

课题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备课时间

主备教师辅备教师

主备栏辅备栏

教学内容:教材第35页例2及练习六的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根据正方体的特征,推导出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学会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重点: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解决生活中有关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计算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正方体6个面有什么关系?每个面

的面积怎样算?

2、师:如果给你正方体一条棱的长度,你能算出它的表面积是

多少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探究新知

1、学生交流课前研究:一个正方体礼品盒,棱长1.2dm,包装

这个礼品盒至少用多少平方分米的包装纸?

2、小组代表汇报,并说说自己的想法,有不同方法的请补充。

师板书:1.2X1.2X6

=1.44X6

=8.64(平方分米)

主备栏辅备栏

3、小结计算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

棱长X棱长X6

4、P35页“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解答情况,看学生是

否注意到鱼缸上面没有盖,适时提醒。最后组织学生汇报。

三、巩固练习

1、P36第6题

2、P37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汇报。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最大亮点

反思有待改进

增城市实验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年级:五年级科目:数学

课题表面积练习课备课时间

主备教师辅备教师

主备栏辅备栏

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练习课,练习六第8——11

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复习长正方体表面积计算,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

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

教学重点:表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表面积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长正方体的特征是什么?

2、什么是长正方体的表面积?怎样计算表面积?

二、基本练习:

1、正方体的棱长是8分米,这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是()

分米,表面积是()。

2、一个长方体长2米,宽4分米,高4厘米,这个长方体棱长

之和是()分米,表面积是()平方分

米。

3、一个长方体的纸包装箱,长30厘米,宽和高都是20厘米。

做10个这样的包装箱,需要纸板多少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

米?你想怎样做这道题?

主备栏辅备栏

三、解决实际问题:(先回答求哪儿个面,然后只列式不计算。)

1、一座办公楼的门厅有4跟同样的长方体的水泥柱,长和宽都

是4分米,柱高4米。在每根柱子的四壁刷上油漆,刷油漆的

面积一共有多少平方分米?(计算出四个面的总面积)

2、一个游泳池,长50米,宽40米,平均深1.5米.在池底和

四壁抹上一层水泥,如果每平方米用水泥4.5千克,共需要水泥

多少千克?(先求五个面的面积和,再求水泥的重量。)

3、一个长方体的大衣柜,长0.9米,宽0.5米,高1.8米,在

它的正面和左右两面刷油漆,刷油漆的面积至少是多少平方

米?(三个面的面积)

四、指导练习:

1、练习六第10题。

2、练习六第9题。

3、练习六第11题。

五、全课小结: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收获吗?

六、作业:P37第8、9题。

教学最大亮点

反思有待改进

增城市实验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年级:五年级科目:数学

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备课时间

主备教师辅备教师

主备栏辅备栏

教学内容:“体积和体积单位”,教科书第38〜39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对体积单位的大小形成比较明

确的表象。

2、能正确区别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不同。

3、使学生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个

体积单位。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比较、观察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进

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知识规范性。

重点:1、建立体积概念。

2、认识体积单位。

难点:建立体积概念。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大家还记得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谁愿意看图给大家讲

-讲。

问: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为什么把石子放时瓶子里,瓶子里

的水就升上来了。

二、动手实验,引出概念

师:究竟是因为石块有重量,还是因为石块占了空间?咱们通

主备栏辅备栏

过实验来看一看。

最后师生共同概括出“体积”的含义。[板书]体所占空间的大

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谁能说说什么是电视机的体积?什么是影碟机的体积?什么是

手机的体积?它们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

三、解决问题,引出单位

出示教材39页上的两个长方体,请学生比较。

刚才的电视机、影碟机、手机,大家可以直接通过观察得出它

们的大小。对于这两个长方体,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

看来大家的意见各不相同。为什么前面几件物品你们一下子就

能确定,而现在争来争去却不能确定呢?

也就是说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就像计量长度有长度单位,

计量面积有面积单位,计量体积就需要有体积单位。我们学过

长度单位用线段表示,面积单位用正方形来表示,你们猜想一

下,体积单位应该用什么图形来表示呢?

对!体积单位是用正方体来表示的。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

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板书)请你们猜一猜1cm3、1dm3,是多大的正方体?

学生讨论后回答:我们想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cm3;

棱长是1d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3。

四、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五、本课小结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哪个体积单位大?哪个体积单位小?

体积单位的用途是什么?

教学最大亮点

反思有待改进

增城市实验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年级:五年级科目:数学

课题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备课时间

主备教师辅备教师

主备栏辅备栏

教学内容: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教材40至43页例1、

例2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能

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通过实验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和空间想象能力。

能力目标:能运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

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长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运用公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物体的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3、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有多大?

二、导入新课:

1、导入:

我们知道了每个物体都有一定的体积,我们也知道可以利用数

体积单位的方法计算物体的体积。

要知道老师手中的这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你有什么办

法?(用将它切成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后数一

主备栏辅备栏

数的方法。)

教师拆开长方体,边拆边数一共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

问:那么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24立方厘米)

2、新课:

(1)推导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

请同学们任意取出儿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在小组里合作摆出

不同的长方体,边摆边想:你们是怎么摆的?你们摆出的长方

体体积是多少?并将摆成的不同形状的长方体的长、宽、高等

数据填入表格中,算出每一种摆法用的小正方体总数。

通过拼摆,你发现了什么?如何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板书:长方体体积=长乂宽X高

如果我们用字母V表示体积,a表示长、b表示宽、h表示高,

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该怎么表示?[板书:v=abh]

教学例1。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注意计算结果后面要带单

位。

(2)推导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

正方体与长方体有什么关系?

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你能推导出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吗?

板书:正方体体积=棱长x棱长X棱长

v=a.a.a

3个a边乘,也可以£写成读作a的立方。

教学例2o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注意计算中不能把a,算

成了3a。

三、巩固练习

四、小结:这节课学会了什么?

教学最大亮点

反思有待改进

增城市实验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年级:五年级科目:数学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统一

课题备课时间

计算公式

主备教师辅备教师

主备栏辅备栏

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教材第43页的内容,练习七第

7、8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长、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

2、逆向思维的题可以用方程方法解。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方程解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逆向思维的

问题。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成功感

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如何计算长正方体的体积?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X高

正方体体积=棱长X棱长X棱长

2、学校要修长50米,宽42米,的长方形操场。先铺10厘米

的三合土,再铺5厘米的煤渣。需要三合土和煤渣各多少立方

米?

二、新授

1、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统一

拿出长方体模型,指出哪一个面是底面。

问:长方体或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长方体底面面积

主备栏辅备栏

怎样求?正方体呢?正方体的另一条棱长实际上也是这个正方

体的什么?

大家观察一下体积公式,有什么发现吗?

板书:

长方体的体积=长义宽X高正方体体积=棱长X棱长X棱长

底面积底面积

长、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X高

V=sh

2、练习

(1)教材43页做一做第2题。

理解横截面积的含义,体会长方体不同放置,说法各不相同。

(2)练习七第8题。

提醒注意:单位的统一。由于最后求的是“多少方”,而1方

=1立方米,所以可以把面积单位平方分米换算成平方米,这样

便于最后的换算。

三、巩固练习

1、一根长方体水泥柱,体积是1立方米,高是4米,它的底面

积是多少?

2、--块长方体的木板,体积是90立方分米。这块木板的长是

60分米,宽是3分米。这块木板的厚度是多少分米?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最大亮点

反思有待改进

增城市实验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年级:五年级科目:数学

课题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备课时间

主备教师辅备教师

主备栏辅备栏

教学内容: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材第4647页例3、例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体积单位,知道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的联系和

区别基础上,学习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与化、聚方法。

能力目标:学习计算重量的解答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能准确运用单位间的进

率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体积单位的进率。计算物体的重量。

教学难点:体积单位的进率及化聚。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我们学过的常用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是多少?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二、新课

1、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小结:相邻的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让学生填写46页的表格后比较这三类单位,相邻两个单位间的

进率有什么不同?

2、学习体积单位间名数的改写。

主备栏辅备栏

(1)出示例3,学生自己思考解答,集体订正时要求学生说一

说解题思路。

两题的解题方法有什么不同?和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面积单

位的转化有什么异同?(方法是一样的,只是进率不同)。

师引导学生将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相邻的低级单位名数的一

般方法。

板书:乘进率

高级单位<--------►低级单位

除以进率

强调:不要死记上述规律,只要理解就行。

(2)P47做一做,学习独立练习,订正时说一说解答过程。

(3)教学例2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八第1题。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收获吗?

教学最大亮点

反思有待改进

增城市实验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年级:五年级科目:数学

课题容积和容积单位备课时间

主备教师辅备教师

主备栏辅备栏

教学内容:教材第50页至51页的例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容积的含义,认识容积单位,掌握容积的计算

方法,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实际测量中,理解容积与体积的联系

和区别,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在探索未知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积

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探究活动的态度。

教学重点:

1、建立容积的概念,掌握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2、理解容积与体积的关系。

教学难点:

容积与体积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复习检查

1、什么是物体的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

少?

3、一个长方体纸盒,长2分米,宽1.8分米,高1分米,它的

体积是多少?

二、新授

1、认识容积及容积单位:

_L备仁辅备栏

(1)师:一个物体的容积就是它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所以

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但计量液体体积,如药水、汽油

等,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两个容积单

位,研究它们和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2)演示:体积单位与容积单位的关系。

(3)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物品上标有升或毫升。升和毫升有

什么关系呢?(教具演示)

(4)估算一下,1纸杯能装多少毫升?儿纸杯水大约是1升。

(借助1升的量杯进行验证。)

2、容积的计算方法

师: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

相同。但是要从容器的里而量长、宽、高。

(1)出示例5。问:求这个油箱可以装多少升汽油就是求这个

油箱的什么?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2)学生尝试自己解决

(3)指名汇报。注意体积单位的名称与容积单位名称的转换。

三、巩固练习

1、P52做一做第1题。

2、一个正方体油箱,从里面量棱长是1.4米。这个油箱装油有

多少升?(订正)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P532、4、5题。

教学最大亮点

反思有待改进

增城市实验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年级:五年级科目:数学

课题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备课时间

主备教师辅备教师

主备栏辅备栏

教学内容:课本第51页的例6及相关的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求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方

法。

能力目标:能根据实际情况,应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

应变能力。

教学重点: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学难点:理解“水面上升的空间大小,就是侵入水中物体体

积”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6.7m:-()dm-()cm32L=()ml

3540ml=()L0.82L=()ml=()dm3

2、逐一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师:怎么求它们的体积?让学生

说出计算公式。

3、揭示课题: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西红柿:怎样求它的体积?

生汇报:(可能有这几种方法:①捣成泥求体积。②榨成汁来求

体积。③把它扔到水里求体积。)

通过比较,同学们会认为第三种方法方便,老师表明立场。

2、实验操作

师:谁能演示给同学们看?(指名演示,要求其他同学仔细观

察,发现了什么?)

学生边演示边解释:向量杯倒入一定量的水,再放入西红柿,

杯中的水位就上升,上升的那部分水的体积就是西红柿的体

积。从而得出西红柿的体积。

主备栏辅备栏

3、板书算式。西红柿的体积是多少?

西红柿的体积=放入后的体积-放入前的体积

师:这种方法称为"排水法〃。科学家阿基米德曾经用这种方法

测出了一个皇冠的体积。你们的想法和科学家一样真了不起!

(三)巩固,练习提升

1、课本第52页“做一做”第2题。

师:这道题有办法解答吗?(出示图例)指名板演并说解题思

路。

①8X8X6=384(cm3)②8X8X(7-6)=64(cm3)

8X8X7=448(cm3)

448-384=64(cm3)

说明: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既可用现在的体积减去原来的体

积;也可先用容器的底面积乘水位上升的高度。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现在的体积-原来的体积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拿出前的体积-拿出后的体积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放入物体后排出水的体积(先装满水)

2、一个长方体鱼缸,长30cm,宽20cm,高15cm,里面的水面

高10cm,小冬放入10条金鱼后,此时水面上升了0.5cm,平均

每条金鱼的体积是多少?

3、一个长方体玻璃容器,从里面量长、宽均为2分米,向容

器中倒入5.5升水,再把一个苹果放入水中。这时容器内的水

深是15厘米。这个苹果的体积是多少?

4、有一块长14cm,宽98cm、高3cm的铁块,浸没在一个长方

体的油箱中。取出铁块后,油的高度下降了12cm。这个长方体

油箱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