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七年级生物试题一、选择题(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1.下列现象与生物基本特征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鲸浮出水面呼吸——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现象B.岸边的柳树生出嫩芽,长出新叶——生物能够繁殖后代C.树上的麻雀看到游人,拍打着翅膀飞走了——生物具有应激性D.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生物具有变异现象【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的特征是: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进行新陈代谢),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详解】A.新陈代谢是指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生物体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鲸浮出水面呼吸时将体内多余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这是一种新陈代谢的现象,A不符合题意。B.岸边的柳树生出嫩芽,长出新叶只能体现生物能生长不能体现能繁殖后代,B符合题意。C.游人对麻雀产生了刺激,麻雀飞走了是其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说明了生物具有应激性,C不符合题意。D.变异是指亲子代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连母十个样是变异的现象,D不符合题意。故选B。2.地球是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关注生物的栖息地,关注生物圈,就是关注人类自己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下列关于生物圈和栖息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栖息地是生物实际居住的场所B.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D.绝大多数生物生活在陆地以上和海洋平面以下各约100米的范围内【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所有的生态系统,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详解】A.生物圈是人类等生物的家园,在生物圈内,我们把生物实际居住的场所叫栖息地,正确。B.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因素,正确。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错误。D.绝大多数生物生活在陆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100米的范围内,正确。故选C。3.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对照实验:选取一定数量的黄粉虫平均分为两组,A组喂麦麸,B组喂泡沫塑料。多次实验后,发现两组黄粉虫体重都增加,B组黄粉虫吃塑料现象明显且虫粪中未消化的塑料成分极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变量是黄粉虫B.多次实验是为了防止偶然性C.实验结论是黄粉虫能消化塑料并吸收D.该实验启发我们可以利用黄粉虫处理塑料垃圾【答案】A【解析】【分析】设计探究实验的基本原则:对照原则(对照实验——除探究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一般有实验组和对照组之分)、单一变量原则(科学探究要求一组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实验变量)、重复性原则(设计的实验要可重复实验)。【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A组喂麦麸,B组喂泡沫塑料”,可知实验变量为饲料的种类,A符合题意。B.在科学实验中,为了减少获取实验数据的误差,常常设重复组,科学实验的数据,应当取各重复组的计算平均值。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避免偶然性,应考虑实验材料达一定数量或增加重复次数,B不符合题意。C.根据题干信息“B组黄粉虫吃塑料现象明显且虫粪中未消化的塑料成分极少”,可知黄粉虫能消化塑料并吸收,C不符合题意。D.通过实验证明黄粉虫能取食、消化和吸收塑料,根据这个结论,我们利用生物方法解决塑料垃圾,D不符合题意。故选A。4.小明在使用显微镜时,观察到物像后,兴奋地将显微镜推移到另一位同学面前,结果没有看到物像。小明采取了以下补救方法,你认为最有效的一项是()A.重新对光 B.移动装片C.调换物镜 D.转动细准焦螺旋【答案】A【解析】【分析】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显微镜的目镜、镜筒、物镜、通光孔必须在同一条直线上,反光镜反射的光线才能依次通过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到达眼睛。用显微镜观察标本之前,首先要对光,对光时,先转动转换器,让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让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转动反光镜,使光线正好反射到镜筒内,到达我们的眼睛,直到看清明亮的视野为止。对好光之后,就不能再移动显微镜,如果移动显微镜,射入的光线就会发生改变,导致看不清物像。【详解】A.用显微镜观察标本之前,首先要对光,对光时,先转动转换器,让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让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转动反光镜,使光线正好反射到镜筒内,到达我们的眼睛,直到看清明亮的视野为止。对好光之后,就不能再移动显微镜,如果移动显微镜,射入的光线就会发生改变,导致看不清物像,所以挪动了显微镜,看不到物像,就得重新对光,符合题意。B.移动装片能够改变物像的位置,不符合题意。C.调换物镜可以判断污点的位置或改变物像的大小,不符合题意。D.转动细准焦螺旋可以使物像更清晰,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显微镜的使用与注意事项。5.下列操作流程能够正确表示显微镜使用步骤的是()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C.③→①→④→② D.③→①→②→④【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中,①是放置玻片标本,②是下降镜筒,③是对光,④是观察。据此答题。【详解】对光后用显微镜观察的步骤:安装装片: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从而压坏玻片标本或损坏物镜,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像,物像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最后整理实验台。所以图示中正确的顺序是③→①→②→④。故选D。6.下列关于临时装片制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用消毒牙签在舌的表面来回刮取口腔上皮细胞B.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加生理盐水的目的是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C.盖盖玻片时应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下,避免产生气泡D.人口腔上皮细胞是有颜色的,制作临时装片时可不用染色【答案】C【解析】【分析】口腔上皮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是:一擦、二滴、三刮、四涂、五盖、六染;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是:一擦、二滴、三取、四展、五盖、六染。【详解】A.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用牙签在口腔内侧轻刮几下(操作前请漱口),A错误。B.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加清水,B错误。C.盖盖玻片时应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下,避免产生气泡,C正确。D.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需用碘液染色,D错误。故选C。7.如图是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细胞放在清水中不会涨破,是因为具有1细胞壁B.将菠菜放在开水中,过一会儿水会变绿,这是因为2细胞膜被破坏C.切西瓜时流出的汁液来自5液泡D.所有的植物细胞都有6叶绿体【答案】D【解析】【分析】图中1是细胞壁;2是细胞膜;3是细胞核;4是细胞质;5是液泡;6是叶绿体,除了以上结构,植物细胞还有线粒体。【详解】A.细胞壁位于细胞的最外面,主要对细胞起支持和保护作用,在细胞壁的作用下植物细胞吸水也不会涨破,A不符合题意。B.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选择性透过性)。细胞膜将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分开,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细胞膜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有害的物质挡在外面,同时把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细胞膜被破坏会导致其细胞内物质流出,B不符合题意。C.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C不符合题意。D.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如植物的根尖细胞和表皮细胞,D符合题意。故选D。8.下列有关细胞分裂、分化和生物体结构层次的描述,错误的是()A.1过程中,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先复制再平均分配B.2处四种组织中所有的细胞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C.与棉花植株相比,人体多了4这一结构层次D.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观图可知:1表示细胞、2表示组织、3表示器官、4表示系统、5表示人体。【详解】A.1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先进行复制加倍,然后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因此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正确。B.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称为组织,每种组织里所有的细胞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但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各具有一定的作用,错误。C.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人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③器官→系统→人体。与植物相比,人体多了4系统这一结构层次,正确。D.除病毒以外,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正确。故选B。9.关于动、植物细胞分裂的说法错误的是()A.图A表示动物细胞的分裂过程B.图B表示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C.二者的相同点都是细胞质先分裂、细胞核后分裂D.两种细胞分裂后形成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是明显。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也就是说,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因此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详解】AB.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图A表示动物细胞的分裂,图B表示植物细胞的分裂,AB正确。C.动、植物细胞分裂时,都是细胞核先分裂、细胞质后分裂,C错误。D.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数量自我复制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也就是说,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因此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D正确。故选C。【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动、植物细胞分裂的过程。10.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了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诗句植物类群相关描述A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苔藓植物植株矮小是因为没有真正的根和输导组织B箭茁脆甘欺雪菌,蕨芽珍嫩压春蔬蕨类植物古代蕨类植物被埋在地下可形成煤炭C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裸子植物红松的果实是我们常吃的松子D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被子植物具有真正的花和果实,又称绿色开花植物A.A B.B C.C D.D【答案】C【解析】【分析】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陆地上的潮湿环境中。苔藓植物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和叶结构简单,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且体内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能为植株输送营养物质,以及支持地上高大的部分,因此,蕨类植物一般长的比较高大。裸子植物的种子没有果皮包被,种子裸露在外面。被子植物的种子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就是常说的绿色开花植物,它比裸子植物更加适应陆地生活,在生物圈中的分布更广泛,种类更多。被子植物包括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种子的胚中有两片子叶的植物,叫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胚中有一片子叶的植物,叫单子叶植物。【详解】A.苔藓植物有茎叶的分化没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植株矮小。所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描写的生物属于苔藓植物类群,A正确。B.在距今2亿年以前,地球上曾经茂盛的生长着高达数十米的蕨类植物,它们构成了大片大片的森林,后来,这些蕨类植物灭绝了,它们的遗体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炭。故“箭茁脆甘欺雪菌,蕨芽珍嫩压春蔬”描写的生物属于蕨类植物类群,B正确。C.“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意思是松树在暮色苍茫中傲然挺立在山崖上,一阵阵乱云从容地飞过,描写的生物属于裸子植物类群,裸子植物没有果实,我们常吃的松子是红松的种子,C错误。D.被子植物的特征是,胚珠有子房壁包被,种子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具有真正的花,所以又叫绿色开花植。“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中梅属于被子植物,D正确。故选C。11.西瓜的果实中含有大量水分,在结果期间,细胞中液泡迅速增大,往往需要大量浇水。西瓜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A.贮存在液泡中 B.光合作用 C.形成果实 D.蒸腾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详解】A.贮存在液泡里的水分较少,大部分的水分用于植物的蒸腾作用,故A不符合题意。B.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故B不符合题意。C.贮存在果实里的水分较少,大部分的水分用于植物的蒸腾作用,故C不符合题意。D.植物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吸收来的水只有大约1%当做光合作用的原料被植物体利用,大约99%都通过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当中去了,因此,西瓜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故D符合题意。故选D。12.如图是叶片横切面结构示意图,数字表示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1]属于上皮组织,细胞排列比较紧密B.[2]内有输导组织,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C.陆生植物的[4]主要分布在叶的下表皮D.[5]属于营养组织,细胞内含有大量叶绿体【答案】A【解析】【分析】图叶片结构中1是上表皮;2是叶脉;3是下表皮;4是气孔;5是叶肉细胞。【详解】A.1是上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起到保护作用,属于植物的保护组织。上皮组织是动物体的组织,A符错误。
B.叶脉里含有导管和筛管,可以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属于输导组织,B正确。
C.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一般陆生植物的叶背面(下表皮)气孔比叶正面(上表皮)气孔多,C正确。
D.叶肉属于营养组织,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比较紧密,含有的叶绿体较多,颜色较深,属于栅栏组织;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比较疏松,含有的叶绿体较少,颜色较浅,属于海绵组织,D正确。
故选A。
13.某兴趣小组为探究绿色植物和种子的生命活动,进行了以下实验,下列有关实验结论描述不恰当的是()A.图甲中Ⅰ号叶片证明: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B.图甲中Ⅱ号叶片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C.图乙装置证明:二氧化碳是种子进行呼吸作用的原料D.图丙装置证明: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答案】C【解析】【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2)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3)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详解】A.图甲对照实验中I号,部分叶片遮光,还有部分叶片没有遮光,这样处理可以形成见光和不见光两部的对照实验。所以此实验的变量是光。验证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A正确。B.图甲对照实验中Ⅱ号白斑叶,白斑叶的绿色部分和白色部分,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叶绿体,绿色部分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变蓝色;白色部分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色。所以实验选取Ⅱ号白斑叶做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B正确。C.种子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乙装置广口瓶中放的是新鲜种子,放出的气体能使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浑浊。因此证明了种子的呼吸作用产生了较多的二氧化碳;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瓶中的氧气,所以燃烧的蜡烛熄灭,不能证明二氧化碳呼吸作用的原料,C错误。D.图丙装置a有叶片,b无叶片。通过实验证明:叶片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D正确。故选C。14.大面积绿化,既能美化环境、绿化环境,又能控制温室效应,其控制温室效应的依据是()A.绿色植物发达根系可以防止水土流失B.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能放出氧气C.森林覆盖可以防风、阻挡流沙D.绿色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维持大气中碳氧平衡【答案】D【解析】【分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形式进入大气,可以促进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详解】二氧化碳气体又称为温室气体,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的生物圈中的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所以要想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可以大面积的植树造林,如果植物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地球升温,气候反常,时间久了,碳氧平衡被打破,生物的生存就受到威胁。ABC选项中虽然是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但与控制温室效应的主要依据无关。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意义,以及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15.将一棵重约0.2公斤的柳树培育在肥沃的土壤中,两年以后连根挖出,脱水后称重达11公斤,其增加的10余公重量主要来源于()A.土壤中的无机盐 B.土壤中的无机盐和水C.大气中的氧 D.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答案】D【解析】【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在此过程中,完成了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据此解答。【详解】绿色植物由根吸收来的水,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用于细胞的构建以及光合作用的原料。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由题意可知,将一棵重约0.2公斤的柳树培育在肥沃的土壤中,两年以后连根挖出,脱水后称重达11公斤,其增加的10余公斤重量主要来源于柳树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重量,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D正确。【点睛】植物体的增重主要来源于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16.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实质是()A.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B.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C.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答案】A【解析】【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详解】结合分析可知,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产物是有机物和氧。光合作用的实质: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故选A。17.农业生产中常蕴含一些生物学原理,以下前后不相符的是()A.植物移栽时去除大量枝叶——降低植物呼吸作用,减少营养物质消耗B.播种玉米时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光照,提高光合作用效率C.及时晾晒收获的粮食——抑制粮食的呼吸作用,延长贮藏时间D.花卉种植时最好用粗糙的瓦盆——粗糙瓦盆利于花卉根的呼吸作用【答案】A【解析】【分析】学习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通过对这些作用的学习来指导农业生产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详解】A.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片进行的,植物移栽时去除大量枝叶,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蒸发,A符合题意。B.播种玉米时合理密植,可以让农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充分利用光照,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提高农作物的产量,B不符合题意。C.及时晾晒收获的粮食,使种子保持干燥,抑制粮食的呼吸作用,延长贮藏时间,C不符合题意。D.花卉种植时最好用粗糙的瓦盆,粗糙瓦盆透气性好,有利于花卉根的呼吸作用,D不符合题意。故选A。18.下列有关生物实验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探究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时,需要用放大镜观察草履虫的运动方向B.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时,不需要用碘液对制作的叶片临时装片染色C.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实验,可以用萌发的大豆种子D.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材料应该是薄而透明的,有利于光线通过【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学科涉及到的实验较大,实验操作过程中要实事求是,小心操作,认真记录。【详解】A.草履虫属于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观察其运动方向时,借助放大镜更容易观察,A不符合题意。B.叶片本身是绿色,结构中含叶绿体,如果滴加碘液反而会影响观察,因此观察叶片结构时不需要染色,B不符合题意。C.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主要是植株的叶,萌发的大豆种子体内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C符合题意。D.实验室用光学显微镜应保证观察的实验材料薄而透明的,否则无法透光,在目镜下无法看到细胞,D不符合题意。故选C。19.下列动物与其结构和类群的描述错误的是()A.螳螂—足和触角都分节—节肢动物 B.蝙蝠—体内有膈—鸟类C.沙蚕—身体由相似体节构成—环节动物 D.蛔虫—有口有肛门—线形动物【答案】B【解析】【分析】(1)节肢动物: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代表动物有:各种昆虫、甲壳动物、螳螂、蜘蛛、蜈蚣等。
(2)鸟类: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3)环节动物: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代表动物有:蚯蚓、水蛭、沙蚕等。(4)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代表动物有:蛔虫、秀丽隐杆线虫、钩虫、丝虫等。(5)哺乳动物: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详解】A.螳螂属于节肢动物,足和触角属于其附肢。身体和附肢都分节是节肢动物的特征,A不符合题意。B.膈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结构。蝙蝠体内有膈、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而不属于鸟类,B符合题意。C.沙蚕是环节动物的典型代表,其身体由相似体节构成,C不符合题意。D.蛔虫是线形动物的典型代表,有口有肛门,D不符合题意。故选B。20.下列对四种动物的描述,正确的是()A.青蛙湿润的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可辅助肺的呼吸B.蝗虫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气门C.家鸽进行双重呼吸时,在肺和气囊内进行气体交换D.乌龟既能在水中游泳,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属于两栖动物【答案】A【解析】【分析】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家鸽与其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为:前肢变成翼;体表被覆羽毛,具有保温作用;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鸟类的胸骨上有高耸的突起部分叫做龙骨突,龙骨突的两侧有发达的肌肉--胸肌,胸肌发达收缩有力,飞行时能产生强大的动力,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鸟类的食量大,为它的飞行生活提供大量的能量,鸟类有气囊,与肺相通,鸟类的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气囊本身并没有气体交换的作用,气囊的功能是贮存空气。节肢动物: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详解】A.青蛙属于两栖动物,湿润的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可辅助肺呼吸,A正确。B.蝗虫从中胸到腹部第8节,每一个体节都有一对气门,共有10对.每个气门都向内连通着气管。在蝗虫体内有粗细不等的纵横相连的气管,气管一再分支,最后由微细的分支与各细胞发生联系,进行气体交换,B错误。C.家鸽有气囊,在飞行过程中吸气和呼吸时气体都经过肺、都能进行气体交换,而气囊没有气体交换的作用,C错误。D.乌龟既能在水中游泳,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属于爬行动物,D错误。故选A。21.“运动演绎精彩,健康成就未来”。下列关于动物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的运动系统主要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B.大部分运动产生的过程:神经传来的兴奋→骨骼肌收缩→牵引骨绕关节活动C.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D.任何一个动作,只需要运动系统参与即可完成【答案】D【解析】【分析】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详解】A.人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A正确。B.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骨骼是由多块骨连接而成,骨的位置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B正确。C.骨骼肌包括肌腹和肌腱,骨骼肌一般要跨过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C正确。D.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要的能量,依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D错误。故选D。22.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A.蚂蚁觅食、大雁迁徙、老马识途都属于动物的先天性行为B.鲫鱼、蚯蚓、乌龟和青蛙中,青蛙的学习能力最强C.山雀经常偷喝门前牛奶属于学习行为,学习行为也可以不受遗传因素的限制D.动物的学习行为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答案】D【解析】【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详解】A.蚂蚁觅食、大雁迁徙都属于动物的先天性行为,老马识途属于学习行为,A错误。B.鲫鱼、蚯蚓、乌龟和青蛙中,乌龟最高等,学习能力最强,B错误。C.山雀经常偷喝门前牛奶属于学习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动物后天学习所得,有遗传因素的作用,C错误。D.学习行为是动物不断适应多变环境,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证,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D正确。故选D。23.如图为各种微生物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代表病毒细胞,通过自我复制方式进行繁殖B.②的繁殖方式为分裂繁殖,环境不好时还可以利用芽孢进行繁殖C.③是单细胞真菌,属于原核生物D.④和⑤主要依靠产生孢子的方式繁殖后代【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可知:①是病毒、②是细菌、③是酵母菌、④是青霉、⑤是蘑菇。据此答题。【详解】A.①代表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通过自我复制的方式进行繁殖,A错误。B.②是细菌,繁殖方式为分裂繁殖,环境不好时还可以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B错误。C.③是单细胞真菌,细胞内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C错误。D.④青霉和⑤蘑菇都是真菌,都是通过产生孢子的方式繁殖后代,D正确。故选D。24.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如图所示的概念包含关系的是()A.1绿色植物、2种子植物、3被子植物、4裸子植物B.1动物、2脊椎动物、3鱼类、4两栖动物C.1微生物、2病毒、3细菌、4真菌D.1运动系统、2骨骼、3骨、4骨连结【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微生物的分类动物的分类、植物的分类、运动系统的组成的关系;图示中1包含2、3、4,2包含3和4。【详解】A.1绿色植物包括2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2种子植物包括3被子植物和4裸子植物,符合如图所示的概念包含关系,正确。B.1动物包括2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3鱼类、4两栖动物都有脊柱构成的脊椎,都属于脊椎动物,正确。C.1微生物包括2病毒、3细菌、4真菌,2病毒、3细菌、4真菌是并列关系,不是包含关系,不符合如图所示的概念包含关系,错误。D.运动系统主要有骨骼和骨骼肌组成,骨骼分为骨和骨连接,关节属于可活动的骨连接。故l运动系统、2骨骼、3骨、4骨连结,符合题图概念关系,正确。故选C。25.“南有袁隆平,北有李振声。”袁隆平和李振声院士分别是水稻和小麦遗传育种学家,他们的科研成果大大提高了我国水稻和小麦产量。在分类学上,水稻和小麦同科不同属,水稻和大豆同门不同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稻和大豆的亲缘关系比与小麦近B.水稻和小麦的共同特征比与大豆的多C.以上分类单位中,最小的分类单位是科D.小麦和大豆之间没有共同特征【答案】B【解析】【分析】科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是生物的七个分类单位,其中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往下依次减小,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分类等级越大,其中的生物越多,生物间的共同特征越少;分类等级越小,其中生物包含的共同特征越多。【详解】AB、水稻和小麦同科不同属,水稻和大豆同门不同纲,由于门比科大,因此水稻和小麦的亲缘关系比水稻与大豆的近,水稻和小麦的共同特征比与大豆的多,故A错误,B正确;C、在题干涉及的分类单位中,最小的分类单位是属,C错误;D、小麦和大豆同属于种子植物门,所以它们之间有共同特征,D错误。【点睛】主要考查了对生物的分类及分类单位的认识。理解掌握生物的分类及分类单位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50分)2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生物学研究常用的观察工具是显微镜,它是打开微观世界的钥匙,能帮助人们观察到肉眼无法看到的细微结构。图一为显微镜的结构图,图二为部分操作步骤和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不同物像,图三为某同学画的思维导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使用显微镜对光时,应先转动[]____使图一中放大倍数为_____的物镜对准通光孔。(2)保持目镜的放大倍数不变,将物镜放大倍数由10×改为40×,视野中的细胞数目将会_____(填“增加”或“减少”)。更换物镜后,若视野较为模糊,可以调节图一中的[]_____。(3)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图二中步骤甲滴加的液体是________,观察过程中出现气泡如丙图,为使气泡移出视野,应将装片往______方移动(填“上”或“下”)。(4)使用显微镜观察时,某同学发现了图二中丁图像,查阅资料后,他判断丁为人体的神经细胞,如果外界光线较弱,应选用图一中④的_____面镜,进行观察。该细胞与丙图像细胞的区别是不含_______。(5)使用显微镜时,为了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视野中“污物”存在的位置,某同学画出了图三所示的思维导图,图中②应填“__________”。【答案】(1)①.③转换器②.10×(2)①.减少
②.②细准焦螺旋(3)①.清水②.下(4)①.凹②.细胞壁、液泡(5)在目镜上【解析】【分析】(1)图一示显微镜结构:①粗准焦螺旋、②细准焦螺旋、③转换器、④反光镜。图二:甲是滴;乙是染。(2)显微镜视野中的污点只可能存在三个地方:目镜、物镜和玻片标本上。【小问1详解】对光时,首先转动③转换器,使低倍物镜10×对准通光孔;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然后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直到通过目镜看到明亮的视野,此时说明对好光了。【小问2详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视野越小,细胞体积越大,细胞数目越少。将物镜放大倍数由10×改为40×,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变大,因此视野中的细胞数目将会减少。图一中②细准焦螺旋可以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可以精细调焦,能够使物像变得更加清晰。【小问3详解】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目的是保持细胞正常的形态。丙图的气泡位于视野的上方,显微镜下物像移动方向与装片移动方向相反。所以,欲将视野上方的气泡移出视野,应将玻片向下方移动。【小问4详解】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遮光器的小光圈、反光镜的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遮光器的大光圈、反光镜的凹面镜调节。反光镜的凹面镜有聚光作用,可以使光线亮度增强。人体神经细胞和洋葱表皮细胞的基本结构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但洋葱表皮细胞还具有细胞壁、液泡,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没有有细胞壁、液泡。【小问5详解】判断显微镜视野中污点的位置:先转动目镜如果污点动说明在目镜上,如果污点不动,说明不在目镜上;然后移动装片,污点动说明在装片上,如果不动说明污点在物镜上。所以②是在目镜上。27.自然界中的生物多种多样。下面是某兴趣小组同学收集的生物图片。请据图回答:(1)上图所示植物中,可以用孢子繁殖的是______(填字母),图示植物中开始有了茎叶的分化,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指示植物的是______(填字母),植物B和植物C最大的不同是植物B种子外有______包被。(2)动物E依靠_____进行呼吸,动物F能适应陆地生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体表有_______,能防止体内水分散失。图示中属于脊椎动物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3)图中动物______(填字母)是真正开始摆脱对水的依赖而适应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4)动物H特有的生殖发育方式是____________,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答案】(1)①.AD②.A③.果皮(2)①.湿润的体壁②.外骨骼③.GH(3)G(4)胎生哺乳【解析】【分析】动物的分类按照有无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按照体温是否恒定分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植物按照生殖方式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包括:苔藓、蕨类、藻类;种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小问1详解】A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D海带属于藻类植物,用孢子繁殖后代,A葫芦藓中开始有了茎叶的分化,叶只有一层细胞,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指示植物。植物B玉米属于被子植物,植物C银杏属于裸子植物,二者最大的不同是植物B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小问2详解】动物E蚯蚓为环节动物,依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动物F蝗虫属于节肢动物,它能适应陆地生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体表有外骨骼,能防止体内水分散失。图示中属于脊椎动物的是G蜥蜴和H家兔,体内有脊柱。【小问3详解】爬行动物是真正开始摆脱对水的依赖而适应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G蜥蜴属于爬行类。【小问4详解】动物H家兔属于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发育方式是胎生哺乳,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28.图一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过程,图二为植物体某些生理活动模式图,甲、乙、丙代表某种生理活动,①②③代表某种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中实验步骤的顺序是_____(填序号),暗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2)图一④小烧杯内装的液体是_________,目的是脱去________,直到叶片变成_______色。(3)图二中有助于维持大气中碳—氧平衡的是_______所表示的生理活动(填“甲”“乙”或“丙”)。请写出这一生理活动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农业生产中提高该生理活动的方法有______(填一种即可)。(4)甜瓜存放久了,会感觉到甜度明显下降,这一现象与图二中______所示的生理活动有关。【答案】(1)①.②①④③②.将叶片内原有淀粉运走耗尽(2)①.酒精②.叶绿素③.黄白(3)①.甲②.二氧化碳+水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③.合理密植##间作套种##增加二氧化碳浓度(4)乙【解析】【分析】图一表示“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过程,其中①操作是用黑纸片把天竺葵某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②操作是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③操作是观察滴加碘液后叶片的颜色变化;④操作是把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里,水浴加热,使叶片脱色变成黄白色。图二中,①表示氧气,②表示水,③表示二氧化碳。甲代表的生理活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产生有机物,即为光合作用。乙代表的生理活动以有机物为原料、吸入氧气、产生水并释放出二氧化碳,即为呼吸作用。丙代表的生理活动会将从根吸收的水散失到大气中去,即为蒸腾作用。【小问1详解】“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过程包括:黑暗处理→遮盖叶片部分→照光→摘下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观察叶色变化。所以,图一中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②黑暗处理→①遮盖叶片部分、照光→④脱色→③观察叶色变化。【小问2详解】图一实验步骤④是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小问3详解】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以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在农业生产上,要保证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作物种植过稀,部分光照浪费;种植过密,部分叶片因遮挡而缺少光照,都会造成光合作用不足、产量不高,因此要合理密植或间作套种。而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可促进光合作用进行,提高产量。【小问4详解】甜瓜的甜度下降的原因是甜瓜内贮藏的糖分等有机物作为呼吸作用的原料,被分解成了水和二氧化碳,糖分减少所以甜度下降。29.农业生产离不开我们对农作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研究。图一为叶片进行生理活动示意图,图二是在封闭的环境中,植物一昼夜二氧化碳的吸收和释放的相对含量图。为了进一步探究农作物的生理活动:兴趣小组设计了图三所示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中二氧化碳、氧气、水蒸气进出叶片的结构是__________,图二中C点植物进行的生理活动有_________(用图一中字母表示)(2)我国最早的农书《齐民要术》记载有“正其行,通其风”的种植方法。从生物学原理分析,“通其风”能使作物周围有充足的_______,为光合作用提供充足的原料。(3)综合分析图一图二两图信息可知,表示C活动强度大于A活动强度的时间段是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图二中产生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间点是_______(填字母)。若夜间环境温度降低,图二中的A点的位置会__________(填“上移”、“不动”或“下移”)。(4)兴趣小组同学想用图三装置验证玉米呼吸作用是否产生二氧化碳,装置中小烧杯内应装的液体是___________。若想此实验成功,实验装置必须放置在________环境中,一段时间后,小烧杯内的液体会出现__________的现象。【答案】(1)①.气孔②.ABC(2)二氧化碳(3)①.CG②.G③.上移(4)①.澄清石灰水②.黑暗##无光③.变浑浊【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2)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3)图一中:A、吸收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B、水蒸气通过叶表面气孔散失到大气中去是蒸腾作用,C、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是光合作用。
【小问1详解】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图一中二氧化碳、氧气、水蒸气进出叶片的结构是气孔。图二中C点植物进行的生理活动有A呼吸作用、B蒸腾作用、C光合作用。【小问2详解】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我国最早的农书《齐民要术》记载有“正其行,通其风”的种植方法。从光合作用原理分析,“通其风”能使作物周围有充足的二氧化碳为光合作用提供充足的原料,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小问3详解】图二中,C点为曲线与横轴的交点,该点表示植物消耗与产生氧气的量相等。根据图二的分析,农作物一昼夜积累有机物总量最多的是G点,因为从C到G点的曲线,光合作用强度始终大于呼吸作用,有机物一直处于积累状态,过了G点呼吸作用增强有机物开始减少。综合分析图一图二两图信息可知,C光合作用强度大于A呼吸作用活动强度的时间段是CG。在D点,植物进行的与消耗氧气有关的生理活动是呼吸作用。若大棚内温度降低,呼吸作用的强度也会降低,释放的二氧化碳就会减少,因此图二中的A点就会上移。【小问4详解】如果用图三装置验证玉米呼吸作用是否产生二氧化碳,那么小烧杯中的液体应该是澄清的石灰水,用于检测二氧化碳。若想此实验成功,实验装置放在黑暗处,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小烧杯内的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30.冬奥会上的冰壶运动是在冰上进行的一种投掷性竞赛项目,被大家喻为冰上的“国际象棋”。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图一中当运动员在掷出冰壶时,肱二头肌的状态是_________(填“收缩”或“舒张”),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来看,肱二头肌属于_________。(2)图二所示关节的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江西c1客运从业资格证理论模拟考试
- 2024年云南道路客运资格证考试题
- 2024年山西客运员考试题库及答案详解
- 2024年济南客运员考试考什么内容的题
- 2024年江苏客运资格证考几科
- 2024年甘肃客运车资格证考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四川客运实操试题及答案
- -食品检验工培训试题(附答案)
- 6铣床定期维护保养记录
- 垃圾处理项目招投标操作手册
- 《旅游线路设计与开发》课程教学大纲
- 基于PLC的工业控制系统设计 -自动药片装瓶控制
- CRRT规范化治疗方案执行课件
- 工程设计变更申请表
- 清创术(debridement)精品课件
- 车间蚊虫巡检记录表
- 新员工培训-财务费用报销sangfor
- 储罐施工技术方案
- 利润分配专项审计
- 人教精通版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5 Lesson 27 教学设计
- 三年级上册美术课件-第7课 北京的胡同 ▏人美版(北京) (17张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