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讲 《三峡》-新八年级语文暑假提升自学课讲义(统编版)(解析版)_第1页
第01讲 《三峡》-新八年级语文暑假提升自学课讲义(统编版)(解析版)_第2页
第01讲 《三峡》-新八年级语文暑假提升自学课讲义(统编版)(解析版)_第3页
第01讲 《三峡》-新八年级语文暑假提升自学课讲义(统编版)(解析版)_第4页
第01讲 《三峡》-新八年级语文暑假提升自学课讲义(统编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第01讲《三峡》模块一思维导图串知识模块二基础知识全梳理(吃透教材)模块三教材习题学解题模块四核心考点精准练(6大考点)模块五小试牛刀过关测1、反复诵读,体会文章节奏鲜明、音韵和谐的特点;2、利用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诗文大意;养成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的习惯;3、借助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文描绘的意境,感受三峡之美,把握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4、通过观察抓住景物特征,学会运用多种手法,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三峡》一、诵读理解1、字音曦(xī)襄(xiāng)巘(yǎn)属(zhǔ)裳(cháng)2、主要虚实词自:在,从。略无:毫无,完全没有。阙:通“缺”,缺口,空隙。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非: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日光,这里指太阳。襄:上,这里指漫上。陵:大的土山,这里泛指山陵。沿:顺流而下(的船)。溯:逆流而上(的船)。或:如果(也有版本上是有时的意思)。王命:皇帝的圣旨。宣:宣布,传达。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虽:即使。奔:奔驰的快马。御:驾着,驾驶。不以:不如。此句谓和行船比起来,即使是乘奔御风也不被认为是(比船)快。疾:快。素湍:白色的急流。素:白色的。绿潭:碧绿的潭水。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绝巘:极高的山峰。绝:极。巘:高峰。悬泉:悬挂着的泉水瀑布。飞漱:急流冲荡。漱:冲荡。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良:很。晴初:(雨后或雪后)天刚刚放晴的时候。霜旦:下霜的早晨。属引:连续不断。属(zhǔ):动词。连接。引:延长。凄异:凄惨悲凉。哀转久绝:悲哀婉转,猿鸣声很久才消失。绝:消失,停止。转:婉转。三声:几声。这里不是确数。沾:打湿。裳:衣服。3、译文在七百里长的三峡当中,两岸群山连绵,完全没有空缺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岩石和山峰,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顺流和逆流的船只都被阻断了。有时候皇帝有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乘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相隔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船行得快。在春季和冬季,就有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高处的泉水和瀑布在柏树间飞流冲荡。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每逢雨后初晴和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一片清冷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空旷的山谷传来回音,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渔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二、文学常识1、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约470—527),字善长。汉族,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少年时代就喜爱游览。后来他做了官,就到各地游历,每到一地除参观名胜古迹外,还用心勘察水流地势,了解沿岸地理、地貌、土壤、气候,人民的生产生活,地域的变迁等。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2、《水经注》《水经注》全书三十多万字,详细介绍了我国境内一千多条河流以及与这些河流相关的郡县、城市、物产、风俗、传说、历史等。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理巨著,而且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郦道元以饱满的热情,浑厚的文笔,精美的语言,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祖国的壮丽山川,表现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且作者在《水经注》中还记述了全国所有河流及其流经区域的地理情况、建制沿革、历史事件及民间传说,为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三、辨析积累1、古今异义词:①或王命急宣(或古义:有时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②至于夏水襄陵(至于古义:动词“到”和介词“于”今义: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③虽乘奔御风(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④泪沾裳(裳古义:古人的下衣今义:衣服)2、一词多义:①自:自三峡七百里中(在)自非亭午夜分(如果)②绝:沿溯阻绝(断绝)绝巘多生怪柏(极,最)哀转久绝(消失)③清:回清倒影(清波)清荣峻茂(水清)3、通假字:①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②哀转久绝(“转”通“啭”,婉转)4、词类活用: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②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③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将降霜)④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⑤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5、特殊句式互文句:重岩叠嶂——重叠岩嶂隐天蔽日——隐蔽天日林寒涧肃——林涧寒肃并提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素湍回清,绿潭倒影。四、主要内容1、先写山,再写水:(1)“峡“指”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文章先从山写起;(2)先写山,既可以揭示水流迅速的原因,也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展现三峡的奇绝。2、按夏、春冬、秋的顺序写水:三峡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有特点,所以先写夏水。或:承水势的涨落而安排,夏天江水暴涨,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空。五、景物描写1、景物特点(1)山:山峰高峻,连绵不断,江面狭窄正面: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侧面: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夏水暴涨,迅疾凶险(3)春冬景美,清荣峻茂(4)秋寒肃杀,凄凉悲寂2、写景方法(1)动静结合①写山为静,夏水为动②绿潭、倒影为静,素湍、回清为动③“绝巘多生怪柏”为静,“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为动(2)俯视仰视俯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仰视: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3)正面侧面结合正面: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侧面: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4)寓情于景每至晴初霜旦……哀转久绝抓住猿鸣这一三峡有代表性的景物,渲染了凄凉、悲寂、肃杀的气氛六、思想感情:1.文章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抒发了对祖国壮丽山川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也表达了对三峡渔民生活的同情。2.结尾引用当地的渔歌,用猿的鸣叫渲染三峡秋景的凄凉,“泪沾裳”把自然景物与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侧面表现了三峡渔民船夫生活的悲惨。七、语言特点1、语言精确凝练(1)“隐天蔽日“的“隐”“蔽”,写出了群山连绵,高峰入云,遮天蔽日的情形。(2)用“素”形容湍急的水流,符合春天江水的特点;(3)用“绿”形容潭水的深和静;(4)“绝巘”写出高山的陡峭;(5)“林寒涧肃”,营造出秋天的肃杀氛围;(6)“哀转久绝”写空谷传来的猿鸣,撼人心魄,间接写出三峡山高岭连的特点。2、句式骈散结合本文句式骈散结合,多用四字句,间有五、六、七言,灵活多变;在整齐华美、韵律和谐中,又有参差变化,读起来有抑扬顿挫之感。教材习题01朗读并背诵课文。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三峡景物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解题方法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写作思路,体会作者谋篇布局之严谨。【答案】作者先总体描绘三峡概貌,突出其雄伟气象;接下来,按照特点的不同,具体描绘三峡四季的不同景象。作者未按照四季更迭的顺序写,而是借着文脉之势,先写夏水襄陵之峻急雄壮,与第1段一脉相承;再写春冬与秋天,转为沉静,虽氛围、特色不同ꎬ但文脉转缓,文气相贯。从另一方面看,三峡之所以成为“峡”,是因为旁有群山约束,中有江水流淌,二者缺一不可。山为屏障,是峡之外围,所以第1段先写山,勾勒全貌;水是峡之筋骨,所以后两段重点写水,从动、静两方面写其特色;最后又将目光聚焦于山,首尾呼应。教材习题02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说说作者笔下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各有怎样的特征。解题方法引导学生领会文章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特点。【答案】夏天,江水满溢,一泻千里,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春冬季,水流和缓,潭深水碧,优美、雅致。秋季,万物萧条,凄清哀婉,引人悲伤垂泪。考点一文言实词的积累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A.略无阙处(同“缺”,空隙、缺口);素湍绿潭(急流)。B.飞漱其间(冲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正午)。C.夏水襄陵(冲上、漫上);清荣峻茂(茂盛)。D.沿溯阻绝(逆流而上);回清倒影(回旋)。【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B.有误。句意:如果不是正午或午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曦”是日光,这里指太阳;故选B。考点二理解文章内容2.理解性默写填空。(1)《三峡》中极尽夸张,从侧面烘托出三峡之山的高峻险要的句子是“,”。(2)《三峡》中描写三峡夏季江水暴涨、水流湍急的句子是“,”。(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两句诗使我们联想到《三峡》中的“,”。(4)《三峡》中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5)《三峡》中为了渲染深秋三峡的凄冷萧瑟、猿鸣幽凄、山谷空旷,引用的渔者的歌词是“,”。【答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重点字“曦、襄陵、溯、暮、转、巫峡、猿鸣、裳”的书写。考点三概括景物特征3.文中作者笔下的三峡不同季节有不同的美,阅读文章内容,补全下列空缺内容。图景印证(原文)①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秀美雅趣②③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答案】①壮美豪情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③凄美悲凉【详解】根据甲文第①段“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描述的景象,描绘了三峡的雄伟壮丽,体现出壮美豪情。根据第③段“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所展现的则是春冬季节的三峡,水色清澈,景色秀美,充满了雅趣。根据第④段“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描绘了秋季三峡的凄清肃杀,猿猴的哀鸣让人感受到一种凄美悲凉的意境。考点四:梳理结构思路4.文章只用一百五十五个字,既写出了三峡的突出特点,也表现了四时景物之美,这其中有极其严密的逻辑性,请说一说作者是如何布局的?【答案】作者先从山写起,因为“峡”指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故先从山写起;作者没有按四时先后顺序写,而是先写了夏水,因为夏水最盛,通过高峻的峡谷必然更急,更为壮观迅猛,所以夏水最具特点,更能展现三峡的奇绝。然后春冬合写,后独写秋天,这是因为一年四季,涨落有素。夏天江水暴涨,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空谷。作者匠心独运,依水而写,既写了三峡的概貌,有突出四季不同的特点,详略得当。【解析】由“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可知,三峡的山不同寻常,不但多、连、高,而且峡间很窄,江水通过这样的峡谷必然比它处更急,更为壮观。本段连绵、高峻、狭窄的三峡山为后文写夏水之大、之急做了铺垫;“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承接上文连绵、高峻、狭窄的三峡山,次写最盛的夏水,突出夏水迅猛、壮观的特点;“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写风平浪静、“良多趣味”春冬的春冬之水。采用先弛后张的手法,以水为线,紧张的文气急转直下,变得轻松晓畅,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平静中带有微动的山水画卷;“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写水枯空谷的秋水,作者精心选用了“寒”“肃”“凄”“哀”等形容词,准确地再现了萧瑟之秋的景象,文章的节奏气氛转为沉重、弛缓、凄清、悲凉。特别是作结的渔歌,情真意切,荡气回肠,同时从侧面表现了生活在这种险峻环境中的渔者辛苦的生活。结合以上分析,理清作者的写作构思。示例:三峡山险水奇,故先从山写起;水因山势而奇,承接上山险,先写更为壮观迅猛的夏水,既前后衔接紧密,又突出山水各自的特色;然后采用先弛后张的手法,以水为线,紧张的文气急转直下,写春冬之水,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平静中带有微动的山水画卷;最后独写秋天水枯空谷,在萧瑟、凄凉的景象中表达了对渔者辛苦生活的怜悯和同情。这样既客观、真实地描写了三峡险峻的概貌,突出四季不同的特点,又表达了对生活在这里的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可谓匠心独运。考点五景物描写手法分析5.文段中的句子在写景时都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答案】描写三峡春冬的景色中,“素湍”“回清”是动态,“绿潭”“倒影”是静态,突出急流明净轻快、潭水深沉宁静的特点。【解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意思是: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素湍”“回清”是动景,“绿潭”“倒影”是静景,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突出急流明净轻快、潭水深沉宁静的特点。考点六景物描写手法分析6.文中的句子展现了山水之美,请从画线句中任选一句,结合景物特点,从句式的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运用了并列的排比句式,通过“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不见曦月”三个短语的平行排列,表现了山峦重叠、雄伟峻峭高耸的特点。这种句式短小精悍,,语意简洁,增强了句子的美感同时,也使得整个句子节奏感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题干要求结合景物特点,从句式方面分析其表达效果。作答时首先应该明确句意及句子描写的景物的特点,然后从相应的角度进行分析。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甲】三峡郦道元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①,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②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③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④面而髻鬟之始掠⑤也。(节选自袁宏道《满井游记》)注释:①东直:北京东直门,在旧城东北角。满井在东直门北三四里。②膏:肥沃。③娟然:美好的样子。④靧:洗脸。⑤掠:梳掠。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①略无阙处()②偕数友出东直()2.选出翻译句子有误的一项(

)A.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地往下冲荡。)B.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这中间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C.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连明月都看不见。)D.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声音悲凉婉转,很久才消失。)3.请用“/”标示划线语句的语意停顿(三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4.下列对本文内容和写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展现了三峡独具特色的山水美景,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赞叹之情。B.文中“或王命急宣……不以疾也”一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回环曲折的特点。C.第③段从俯视、仰视的角度描绘出三峡春冬之时清幽秀美的景象。D.本文语言凝练生动,句式骈散结合,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5.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请说出“链接材料”与甲文第④段分别表现了景物的什么特点。【链接材料】滟滪①大如马,瞿塘②不可下;滟滪大如牛,瞿塘不可留;滟滪大如幞③,瞿塘不可触……(节选自《乐府诗集》)【注】①滟(yàn)滪(yù):瞿塘峡口的一个巨大礁石,枯水期露出水面时如牛马般高大。②瞿(qú)塘: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③幞(fú):古代男子束发用的头巾。6.【甲】【乙】两文的水各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什么情感?【答案】1.同“缺”,空隙、缺口一同;一起2.C3.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4.B5.“链接材料”表现瞿塘峡的凶险;选文第④段表现三峡秋景的肃杀、凄异。6.甲文三峡的水夏季盛大湍急,春冬沉静优美,秋季水枯凄冷。四季特点各不同,作者表达了对三峡美景的热爱与赞叹之情;乙文水清澈冰凉,表达了作者对春回大地的喜悦,对早春美景的赞赏与喜爱。【解析】1.本题考查解释文言词语。①句意: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阙:同“缺”,空隙、缺口。②句意:(我)和几个朋友一起从东直门出去。偕:一同;一起。2.本题考查翻译句子。C.重点词语:自非,如果不是;亭午夜分,正午和半夜;曦,日光,这里代词太阳;月,月亮。句意:如果不是正午或午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故选C。3.本题考查断句。根据句子结构、虚词及句意断开停顿。本句句意为:在这时水面的一层冰开始融化了,水波开始发出亮光,像鱼鳞似的浪纹层层推动,清澈透明,可以看到底。“于时冰皮始解”介绍此时水面上冰融化的情况,应断开;“波色乍明”“鳞浪层层”为并列关系,介绍水波,应断开;“清澈见底”突出水清,应断开;故划分为: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4.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章内容。B.根据“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意思;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快。可知本句描绘的船行速度快,突出水流的迅疾,没有体现“山高水长、回环曲折的特点”;故选B。5.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根据“链接材料”“瞿塘不可下”“瞿塘不可留”“瞿塘不可触”等语句可知,表现瞿塘峡的凶险。根据【甲】文第④段内容,“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等语句,可知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肃杀凄寒,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惨悲凉,表现三峡秋景的肃杀,凄异的特点。据此作答,意对即可。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情感把握。根据【甲】文第②段中“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第③段“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第④段“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的内容可知,本文写水,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季盛大湍急,春冬沉静优美,秋季水枯凄冷。四季特点各不同,作者表达了对三峡美景的热爱与赞叹;根据【乙】文“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在这时水面的一层冰开始融化了,水波开始发出亮光,像鱼鳞似的浪纹层层推动,清澈透明,可以看到底,水面亮晶晶的好像镜子新打开,清冷的光突然从镜匣里射出一样)”可知,乙文写出了水清澈见底,晶亮冰凉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大地复苏、充满生机的愉悦,对早春景致的欣赏、喜爱与赞美之情。【点睛】参考译文:【甲】在七百里的三峡之间,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午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快。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中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趣味无穷。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肃杀凄寒,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惨悲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停止。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凄凉得令人眼泪打湿衣裳。”【乙】燕地一带(气候)寒冷,花朝节过后,严寒的余威还很厉害,冷风时常刮起来,就会沙土飞扬,碎石子乱滚。(我)(被)拘束在一间屋子里,想出去(却)不行。每次顶着风急速行走,没(走到)一百步就(被迫)返回了。二十二日天气略微暖和,(我)和几个朋友一起从东直门出去,到了满井。高高的柳树长在河堤的两旁,肥沃的土地微微湿润,一眼看过去空阔无际,(我)好像是从笼中飞出去的天鹅。在这时水面的一层冰开始融化了,水波开始发出亮光,像鱼鳞似的浪纹层层推动,清澈透明,可以看到底,(水面)亮晶晶的好像镜子新打开,清冷的光突然从镜匣里射出一样。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干净,美好的样子像擦拭过一样,鲜艳悦目,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髻鬟一样。【链接材料】滟滪露出水面大如马时,在瞿塘峡是不可以下水的;滟滪露出水面大如牛时,在瞿塘峡是不可以久留的;滟滪露出出水面大如头巾时,瞿塘峡是不可以接触的……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甲】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乙】是朝上山,仰望天关①,如从谷底仰观抗峰。其为高也,如视浮云;其峻也,石壁窅窱②”,如无道径。遥望其人,端如③杆升,或以为白石,或以为冰雪。久之,白者移过树,乃知是人也。殊不可上,四布僵卧石上,亦赖④赍⑤酒脯,处处有泉水,复勉强相将行到天关。(节选自马第伯《封禅仪记》。有删改)【注释】①天关:即“天关门”,位于泰山十八盘道的尽头。②窅窱:深远、深邃的样子。③端如:端然,庄重的样子。④赖:依靠,仰使。⑤赍:带着,怀抱着。7.下面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水襄陵”中“襄”是“冲上、漫上”的意思,突出了三峡夏季水势之大。B.“素湍绿潭”中“湍”,根据其偏旁“氵”,推测其意和“水”有关,意为“急流”。C.“是朝上山”中“朝”,通过勾连“有时朝发白帝”中的“朝”,可理解为“早晨”。D.“殊不可上”中“殊”,与“殊途同归”中“殊”意思一样,均理解为“实在,确实”。8.把【甲】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9.【甲】文中作者笔下的三峡不同季节有不同的美,阅读文章内容,补全下列空缺内容。图景印证(原文)①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秀美雅趣②③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10.【甲】【乙】两文运用了相同的写作手法展现了“三峡的山”和“泰山”的各自特点,请结合语句具体分析。【答案】7.D8.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9.①壮美豪情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③凄美悲凉10.都运用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三峡的山”连绵高峻:“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是正面描写,“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侧面描写;“泰山”高大险峻:“其为高也,如视浮云;其峻也,石壁窅窱,如无道径”是正面描写,“遥望其人,端如杆升,或以为白石,或以为冰雪。久之,白者移过树,乃知是人也”是侧面描写。【解析】7.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D.有误。在“殊不可上”中,“殊”表示程度,意为“很,极”,强调登天关门的困难程度。而“殊途同归”中,“殊”则意为“不同的”,所以两句话中的“殊”字意思并不相同;故选D。8.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重点字词:其间:白帝到江陵。虽:即使。乘:骑,乘坐。奔:飞奔的马。御风:驾着风。疾:快、迅速。9.本题考查甲文内容理解和概括。根据甲文第①段“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描述的景象,描绘了三峡的雄伟壮丽,体现出壮美豪情。根据第③段“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所展现的则是春冬季节的三峡,水色清澈,景色秀美,充满了雅趣。根据第④段“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描绘了秋季三峡的凄清肃杀,猿猴的哀鸣让人感受到一种凄美悲凉的意境。10.本题考查文言文写作手法的理解和分析。甲文中描绘三峡的山,第①段“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直接描绘了山的连绵不断和高峻。这是正面描写。接着,“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通过描述除非在正午和半夜,否则看不见太阳和月亮,从侧面表现出山的高峻和遮天蔽日的特点。乙文中描述泰山,通过“其为高也,如视浮云;其峻也,石壁窅窱,如无道径”直接描绘了泰山的高大险峻。这是正面描写。然后,“遥望其人,端如杆升,或以为白石,或以为冰雪。久之,白者移过树,乃知是人也”通过描写远处看登山者像杆子一样小,有时像白石或冰雪,直到看到颜色的移动才辨认出是人,侧面体现出泰山之高和险峻。两文都通过正面描绘山的形态和侧面借助光线、视觉效果等来表现山的特色,展现了三峡山的雄伟和泰山的峻拔。【点睛】参考译文【甲】在七百里的三峡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断。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期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船快。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极高的山峰上,大多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的确是趣味无穷。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悲惨凄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声音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这天早晨上山,仰望天关,仿佛从山谷底部仰视高耸的山峰一样。天关的高度好像在看浮云,那么陡峭,石壁深远幽邃,仿佛没有通道。远远望去,那些人像竖直的杆子,有时以为是白石,有时以为是冰雪。过了很久,那个白色的物体移动经过树木,才能知道那是人。山路极其陡峭,几乎没有上山的路,于是大家都四肢着地,僵硬地躺在山石上,也幸好都带着酒和干肉,处处又能找到泉水,大家又勉强互相搀扶着过了天关门。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乙】江水又东径巫峡,杜宇所凿以通江水也。郭仲产云:按《地理志》,巫山在县西南,而今县东有巫山,将郡、县居治①无恒故也。江水历峡东,经新崩滩,此山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崩,晋太元二年又崩。当崩之日,水逆流百余里,涌起数十丈。今滩上有石,或圆如箪,或方似笥②,若此者甚众,皆崩崖所陨,致怒湍流,故谓之新崩滩。其颓岩所余③,比之诸岭,尚为竦桀④,其下十余里,有大巫山,非惟三峡所无,乃当抗峰岷、峨⑤,偕岭衡、疑⑥。其翼附群山,并概青云,更就霄汉,辩其优劣耳。其间首尾百六十里,谓之巫峡,盖因山为名也。(节选郦道元《水经注(卷三十四)》)【注释】①居治:政府机关所在地。②笥(sì):一种盛饭食、书或衣物的竹器。③颓岩所余:崩塌后留下的石峰。④竦桀(jié):高峻。⑤岷、峨:岷山、峨眉山。⑥衡、疑:衡山、九嶷山。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略无阙处()

(2)虽乘奔御风()(3)无恒故也()

(4)更就霄汉()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2)当崩之日,水逆流百余里,涌起数十丈。13.【甲】文只用一百五十五个字,既写出了三峡的突出特点,也表现了四时景物之美,这其中有极其严密的逻辑性,请说一说作者是如何布局的?14.甲乙两文写山采用了不同的手法。请阅读文章,完成下列表格。句子表现手法作用【甲】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描写①【乙】非惟三峡所无,乃当抗峰岷、峨,偕岭衡、疑。②突出大巫山的山势之高的特点【答案】11.同“缺”,空隙、缺口飞奔的马缘故到,到达12.(1)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2)山崩的时候,江水倒流百余里,水涌高达数十丈。13.作者先从山写起,因为“峡”指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故先从山写起;作者没有按四时先后顺序写,而是先写了夏水,因为夏水最盛,通过高峻的峡谷必然更急,更为壮观迅猛,所以夏水最具特点,更能展现三峡的奇绝。然后春冬合写,后独写秋天,这是因为一年四季,涨落有素。夏天江水暴涨,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空谷。作者匠心独运,依水而写,既写了三峡的概貌,有突出四季不同的特点,详略得当。14.写出三峡两岸山的雄伟气势,为下文写夏水的迅猛做铺垫。对比【解析】1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字词的含义,还要注意理解文言词汇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阙:同“缺”,空隙、缺口。(2)句意: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风。奔:飞奔的马。(3)句意:或许这是郡县治所地址常有迁移变动的缘故吧。故:缘故。(4)句意:只有攀登到天上。就:到,到达。1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基本原则是“留、替、调、补、删”。翻译句子时还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省略句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语:(1)荣:茂盛;良:甚、很。(2)崩:崩塌;之:的;逆:倒流;涌起:指掀起。13.本题考查布局思路。由“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可知,三峡的山不同寻常,不但多、连、高,而且峡间很窄,江水通过这样的峡谷必然比它处更急,更为壮观。本段连绵、高峻、狭窄的三峡山为后文写夏水之大、之急做了铺垫;“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承接上文连绵、高峻、狭窄的三峡山,次写最盛的夏水,突出夏水迅猛、壮观的特点;“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写风平浪静、“良多趣味”春冬的春冬之水。采用先弛后张的手法,以水为线,紧张的文气急转直下,变得轻松晓畅,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平静中带有微动的山水画卷;“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写水枯空谷的秋水,作者精心选用了“寒”“肃”“凄”“哀”等形容词,准确地再现了萧瑟之秋的景象,文章的节奏气氛转为沉重、弛缓、凄清、悲凉。特别是作结的渔歌,情真意切,荡气回肠,同时从侧面表现了生活在这种险峻环境中的渔者辛苦的生活。结合以上分析,理清作者的写作构思。示例:三峡山险水奇,故先从山写起;水因山势而奇,承接上山险,先写更为壮观迅猛的夏水,既前后衔接紧密,又突出山水各自的特色;然后采用先弛后张的手法,以水为线,紧张的文气急转直下,写春冬之水,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平静中带有微动的山水画卷;最后独写秋天水枯空谷,在萧瑟、凄凉的景象中表达了对渔者辛苦生活的怜悯和同情。这样既客观、真实地描写了三峡险峻的概貌,突出四季不同的特点,又表达了对生活在这里的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可谓匠心独运。14.本题考查写作手法分析。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意思是:如果不是正午或午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侧面突出三峡两岸山的雄伟气势,为下文写夏水的迅猛做铺垫。②“非惟三峡所无,乃当抗峰岷、峨,偕岭衡、疑”意思是:这座山的高峻不但是三峡所没有的,而且可以与岷山和峨眉山一争上下,与衡山和九嶷山互比高低。运用了对比手法,把大巫山与三峡、岷山、峨眉山,以及衡山和九嶷山相对比,突出大巫山的山势之高的特点。【点睛】参考译文:【甲】在七百里的三峡之间,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午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快。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中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趣味无穷。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肃杀凄寒,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惨悲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停止。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凄凉得令人眼泪打湿衣裳。”【乙】江水继续东流,穿过巫峡,巫峡是杜宇所凿,来疏通江水。郭仲产说:按《地理志》,巫山在巫县县城西南,但现在县城东却有巫山,或许这是郡县治所地址常有迁移变动的缘故吧。江水穿过山峡东流,经过新崩滩。这座山,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山崩,晋太元二年再次山崩。山崩那天,江水倒流一百多里,水涌高达几十丈。现在滩上有很多巨石,有的圆形如饭箩,有的方形如箱子,像这样的有很多,都是从山崖上塌下的,致使急流奔腾怒吼,所以叫做新崩滩。崩塌后留下的石峰,与许多别的山岭相比起来,显得还是相当高峻的。下流十多里有大巫山,这座山的高峻不但是三峡所没有的,而且可以与岷山和峨眉山一争上下,与衡山和九嶷山互比高低。它遮护统领周围的各个山峰,高与云平,只有攀登到天上,才分辨得出它们的高下。这一段从头到尾全长一百六十里,叫做巫峡,大概是根据巫山而得名的。四.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小题。【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①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②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山既高,加以江湍纡洄,虽途迳信宿③,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注】①色:形状。②成就:轮廓。③信宿sù:两三日。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①略无阙处

()

②负刀牵牛()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2)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17.甲乙两文写水都有运用侧面描写的地方,请找出两文中侧面描写水的语句,并分析各写出了水的什么特点。18.甲乙两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5.①阙:同“缺”,空隙,缺口。②负:背。16.(1)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2)(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中一片清寒肃杀。17.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从侧面写出夏季江水湍急的特点。乙文“途迳信宿,犹望见此物”或“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从侧面写出江水迂回曲折的特点。18.两文都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解析】15.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作答时可结合句意来分析加点字词的意思。①句意: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阙:同“缺”,空隙,缺口。②句意:背着刀,牵着牛。负:背。16.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时应注意如下重点字词的意思:(1)重岩叠嶂: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蔽:遮盖,遮蔽。(2)每至:每到。晴初:天刚放晴。霜旦:下霜的早晨。肃:肃杀,凄寒。17.本题考查对文章描写手法的理解能力。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意为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根据“其间干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可知,一干二百里的路程一天就可以到达,这是从侧面突出水的湍急;乙文“朝发黄牛,暮宿黄牛”意为早上从黄牛山出发,晚上寄宿在黄牛山。“途迳信宿,犹望见此物”意为经过几天的航程,还能看到这块奇岩。早上出发,晚上回望还是黄牛山,经过几天的航程还能看到黄牛山,由此可知这里是从侧面体现水的迂回曲折。18.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情感。甲文主要描写了三峡不同季节的山和水的特点,夏天侧重点是水急“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春冬之时,水在于清“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秋季侧重点在凄异“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文章表达了作者对三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乙文中通过描写黄牛滩的水迂回的特点“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表达了作者对山川河流的赞美之情。故二文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点睛】参考译文:【甲】在七百里三峡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或者半夜,就看不见日月。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到了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在春冬季节,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绿色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在秋天)每到天到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之中一片清寒肃杀。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连绵不断,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凉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渔人们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江水向东流去,流经黄牛山,山下面有一个石滩,名字叫黄牛滩。南岸层层的山岭耸立着,最远的高山上有一块岩石,形状像是人背着刀,牵着牛,人是黑色的,牛是黄色的,完全是天然形成,轮廓十分清晰,但那里人迹罕至,没有谁能亲自探究。这块岩石很高,又加湍急的江流回环曲折,因而即使经两三天的航程,还能看到这块奇岩。所以过路人的歌谣说:“早晨从黄牛山动身,晚上还在黄牛山过夜。过了几个早晨几个夜晚,黄牛山看起来还是原来的样子。”五.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泉西流,汇为小洼①,莹澈泓澄,毫发不隐。繁鱼数尾,洋洋往来,如行琉璃瓶中。洼左大树离立,极怪伟;倒影入水中如画。(节选自宋濂《游五泄山水志》)【注释】①小洼:亦作“水洼”。低凹积水处。19.下列对两个文段中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岸连山”中的“连”是不间断、连续、连接的意思,写出了三峡两岸的山连绵不断的特点。B.“沿溯阻绝”中的“溯”是顺流而下的意思,写出了三峡夏季水势之大、水流之急。C.“则素湍绿潭”中的“素”是白色的意思,以“素”饰“湍”,写出了三峡春冬之水明净轻快的特点。D.“西”在“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中是名词作状语,向西的意思,互为印证,“泉西流”中的“西”也是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