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选择性必修1第16单元法律与教化第44讲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_第1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选择性必修1第16单元法律与教化第44讲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_第2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选择性必修1第16单元法律与教化第44讲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4讲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1.(2024·深圳)《周礼》记载,假如因为偷盗犯罪,要被惩处当奴隶。但其又规定:“凡有爵者与七十者,与未龀者,皆不为奴。”所谓“未龀者”是指7岁以下男孩和8岁以下女孩。由此推知,西周时期(C)A.援礼入法原则已经确立B.奴隶制度遭到破坏C.法律思想蕴含人性光辉D.司法体制较为完善[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假如犯偷盗罪的对象是70岁以上的老人和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可以在刑罚方面实行宽大处理,不用被罚当奴隶,这是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法律优待,蕴含人性光辉,C项正确;周朝时“援礼入法”原则并未确立,解除A项;从题干中信息不能看出奴隶制度是否遭到破坏,解除B项;西周时期的司法体制并未完善,D项与史实不符,解除。2.(2024·海南·5)《汉书》记载“开国承家,有法有制”,认为国家应关注礼制和法律。唐代有士人说:“礼法二事,皆王教之端。”宋代以后,儒学士人以乡约教化乡里。到了明清,乡约与法律慢慢合流。这些治理方式旨在(A)A.推诚辅君,效功百姓B.灭私徇公,坚守直道C.守道与德,思退刑罚D.威制天下,以案刑狱[解析]依据材料“开国承家,有法有制”“礼法二事,皆王教之端”“宋代以后,儒学士人以乡约教化乡里。到了明清,乡约与法律慢慢合流”可知,这些治理方式都是礼法规范和乡约教化来听从君王统治,同时通过乡约教化将儒家伦理道德与百姓日常生活及法律相结合,达到教化百姓、以维护统治的目的,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灭私徇公”,主要强调的是“礼、法、乡约教化”的相辅相成,解除B项;材料主旨强调国家治理方式是“礼、法、教化”,而不是废除“刑罚”,解除C项;材料主旨强调国家治理方式是“礼、法、教化”,而不是“法治威历”,解除D项。3.下表所示为部分民间礼俗与唐律规定的比照状况。从中可以看出(A)民间礼俗唐律规定“子不报仇非子也”“父为人所杀而私和”者,有罪“闻丧即须哭泣”“闻父母若夫之丧,匿不举哀”者,有罪“事亲有隐无犯”“侮骂殴打状告父母祖父母”者,有罪身为子孙应听从父母、祖父母之指挥“子孙违犯教令”者,有罪身为子孙对其父母、祖父母应当“以其饮食忠养之”“供应有缺”者,有罪A.唐律是礼法结合的典范B.唐朝基层教化被法律化C.唐律遵循轻罪重罚原则D.民间礼俗起先成文法化[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唐律吸取了民间礼俗的相关内容,这体现了唐律是礼法结合的典范,A项正确;材料不是强调基层教化被法律化,解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轻罪重罚原则,解除C项;民间礼俗“起先”成文法化不符合史实,解除D项。4.(2024·北京高考·3)北宋中期,各地知州主动修建亭台馆榭以供民众游玩,甚至将其作为一项重要政务。欧阳修《丰乐亭记》载:“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范仲淹曾在名胜“严子陵钓台”边修建先贤祠堂以“咏其风”,认为这样“有大功于名教”。上述材料佐证了北宋(A)A.留意推行社会教化 B.放松了对经济的限制C.激励文学艺术创作 D.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解析]由材料可知,北宋中期地方官员留意修建亭台馆榭以供民众游玩,依据材料“夫宣上恩德”“有大功于名教”,这说明当时地方官员修建亭台馆榭的目的是通过这些公共建筑来推行社会教化,A项正确;材料内容与“对经济的限制”无关,解除B项;上述举措与“文学艺术创作”无关,解除C项;通过修建亭台馆榭无法看出崇文抑武的方针,解除D项。5.1956年,王砚香从北京回到山区的供销社工作,他和同伴们长期坚持用背篓为农夫送货,同时把农夫的农副产品背下山。以他为原型的电影《红色背篓》公映,“背篓精神”也由此风靡全国。这(B)A.反映了艺术都是生活的真实写照B.提倡了艰苦奋斗的社会主义新风尚C.说明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已完成D.呈现了新中国电影事业的蓬勃发展[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以王砚香坚持长期用背篓帮助山区农夫解决卖货难和购物难为原型的《红色背篓》公映,通过歌颂“背篓精神”,提倡了艰苦奋斗的社会主义新风尚,B项正确;“艺术都是生活的真实写照”说法确定,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我国对农村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改造已完成,C项错误;只一部电影不能说明新中国电影事业“蓬勃发展”,D项错误。6.(2024·天津·9)20世纪80年头,一批时代楷模的事迹广为人知。蒋筑英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光学传递函数测试装置,甘做追光路上的“铺路石”;军人朱伯儒奉献自我、温煦别人,被誉为“80年头新雷锋”。对这些人物事迹的宣扬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A)A.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B.立足法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C.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效巨大D.崇德向善成为核心价值标准[解析]依据材料“蒋筑英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光学传递函数测试装置,甘做追光路上的铺路石”“军人朱伯儒……‘80年头新雷锋’”结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