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山西省运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记录了公元前5世纪前期至公元前411年,斯巴达和雅典之间的战争。书中提出“使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势力的增长和因而引起斯巴达的恐惧”,后人概括为“修昔底德陷阱”。“雅典势力的增长”的原因之一可能是()A.《汉谟拉比法典》巩固了君主统治 B.城邦民主政治的发展C.刹帝利武士集团有效的保卫了国家 D.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力2.阅读下表内容,据此可知()国家波斯罗马日本桑海印加帝国统治方式君主专制行省制元首制行省制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模仿中国中央集权国王任免官吏中央集权国王四大政区A.人类文明进程具有同一性 B.几大古代文明具有一定的渊源C.人类文明具有多元一体性 D.集权政治是古代世界普遍选择3.1086年,征服者威廉要求英格兰所有贵族和骑士,在接受封地之前都必须宣誓效忠于国王。从此,在英格兰王国建立起“我附庸的附庸,仍然是我的附庸”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的革新反映了A.国王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B.西欧进入议会君主制时期C.近代民族国家的最终确立 D.西欧专制王权的普遍确立4.“那是一个拥有原理和世界观的时代,对人类精神解决它的问题的能力,充满信心;它力图理解并阐明人类生活——诸如国家、宗教、道德、语言——和整个宇宙。”对这一时代理解正确的是()A.以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号召 B.表明欧洲的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C.主张信徒灵魂得救自主权 D.构建未来资本主义理性蓝图5.如表是1761—1831年英国粮食进口数量的变化。根据表格可知英国年份粮食总产量(指数)粮食净进口(指数)1761124-41781136018011595183122612A.农业生产逐渐萎缩 B.工业生产逐步扩大C.轻工业占主导地位 D.世界工厂地位丧失6.马克思和恩格斯吃惊地发现,早在19世纪40年代初,在曼彻斯特的一个纺织厂区里,每到星期天就有3000多个工人集体坐在路边谈论政治、社会和文化。这是很震撼的场景。工人们把宗教歌曲或赞美诗改为世俗歌曲,唱出他们希望联合力量改变社会现状的心声。这反映出()A.巴黎公社的爆发影响工人运动 B.工人意识到自身困境的根源C.工人阶级渴望建立自己的政党 D.工人阶级迫切需要理论指导7.下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瓜分非洲的地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自由放任政策是非洲被瓜分殆尽的根源 B.国家疆域很规整源于列强“地图上作业”C.殖民者开始深入到非洲腹地进行探险活动 D.此时期非洲各国实现独立建立了民族国家8.美国学者杰里.本特利说,“(他)是共和政体的热情拥护者”“(他领导的军队)战胜了西班牙军队,将整个南美洲的西班牙统治者赶下了台”。这位伟人是A.玻利瓦尔 B.马赫迪 C.提拉克 D.桑地诺9.在1907年召开的海牙会议上,美国倡议各国限制军备发展,但与会的44国仅愿承诺,一旦战争爆发,将以人道和公正的态度参战。与此相关的时代背景是A.“大国一致"原则确立 B.列强联合孤立美国C.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D.美苏军备竞赛激烈10.1899年,列宁在《我们的当前任务》中提出,当前最迫切的任务是“把团结俄国一切社会民主党人的事业放在牢固的基础上。实现这种团结,为这种团结创造适当的形式,彻底摆脱狭隘的地方的分散性”。列宁认为“当前最迫切的任务”是()A.改变俄国落后的经济状况 B.清除农奴制改革残余C.组建革命的坚强领导核心 D.推出第一次世界大战11.1917年,中国驻俄国公使致电北洋政府称:“广义派联合兵、工反抗政府,经新组之革命军事会下令,凡政府命令非经该会批准,不得施行。昨已起事,夺国库,占车站……现城内各机关尽归革命党掌握,民间尚无骚扰情事。”这份电报所述事件A.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沙皇专制统治B.完成了俄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C.提出和平方式将全部政权收归苏维埃D.推翻了临时政府,完成社会主义革命12.英国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创作的侦探小说《东方快车谋杀案》,于1934年1月1日首次出版。在这本书的开始部分,书里的主人公在车厢的过道上讨论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共产主义在英国的影响扩大 B.新经济政策借鉴西方发展模式C.余量收集制引发农民的不满 D.苏联工业化成就吸引西方关注13.“由于他的努力,精神运动取代了武装暴动,祈祷取代了枪炮,沉默取代了恐怖分子炸弹的爆炸声……他建议同伴们身穿用手纺制的土布衣服,作为这支大军的军服。”材料上,他领导的运动A.表明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保持了本民族的独立状态C.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 D.使本国走上了现代化之路14.丘吉尔在他的《二战回忆录》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悲剧本来是很容易避免的,善良的软弱强化了邪恶的刻毒。”丘吉尔这句话的意思是()A.二战的发生绥靖政策有重大责任 B.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没有必然性C.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是法西斯 D.小国的软弱助长了希特勒的野心15.1945年2月,斯大林在雅尔塔会议上说:“波兰问题对于俄国人不仅仅是个荣誉问题,而且是个安全问题……因为苏维埃国家一些极为重要的战略问题都与波兰有关……波兰问题对苏维埃国家来说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这表明苏联()A.利用波兰问题来应对冷战 B.努力扩大在世界的影响力C.扩大社会主义阵营的范围 D.与美国团结合作反对德国16.下图是1941年12月美国政府印发的一幅宣传画“中国抗战是在帮助我们美国,赶紧援助中国”。与该画的印发直接相关的背景事件是()A.德国“闪电战”突袭波兰 B.德国入侵苏联C.太平洋战争爆发 D.《联合国家宣言》签署17.有学者认为,如果英国在二战后比苏联更强大,冷战仍然会发生,英国将取代苏联成为美国安全的主要威胁。最符合这一观点的论断是()A.雅尔塔体系是美苏冷战根源 B.美苏争霸威胁双方国家安全C.冷战源于美苏意识形态冲突 D.国家利益分歧导致美苏冷战18.1947年12月,杜鲁门开展“忠诚调查计划”。曾与共产党组织或激进的民主组织接触者被认为是“不忠诚”,大学教授被要求进行“忠诚宣誓”,好莱坞的导演们手中都拿着一份“黑名单”——上面的演员都被国会宣布为共产主义者,绝对不能雇佣。这一做法()A.导致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 B.规范了教育文化发展C.表明文化宣传成为冷战主要手段 D.是其冷战思维的表现19.1970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提出了对外政策的“伙伴关系”“实力”“谈判”三项原则,不仅明确了与苏联的对话与谈判,也明确了与西欧、日本的“伙伴关系”。这反映出当时A.经济危机影响了美国的外交 B.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的变化C.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加强 D.美国放弃与苏联争霸的政策20.日本政府在1955年制定了《经济自立五年计划》,目标是实现经济自立和充分就业。在1957年又制定了《新长期经济计划》,提出了更高的政策目标。日本政府此举旨在()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 B.引导和促进经济高速增长C.效仿苏联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D.解决经济停滞和通胀危机21.1976年,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获奖理由中阐述了其主要经济主张:“通货膨胀与货币供给之间有着一个紧密而稳定的连结关系”,“强烈反对以金融政策作为需求管理的手段”,“主张政府在经济上扮演的角色应该被严格限制”。而这些观点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已经形成,但却反响平平。该理论地位的变化反映出A.两极对峙下学术发展艰难 B.战后西方经济发展的历程C.理论必须服务于现实需要 D.诺贝尔奖权威性的降低22.高频词汇往往反映时代特征,1969年美国《时代周刊》中最可能出现的高频词汇包括()A.和平发展一超多强 B.反越战运动福利国家中间阶层C.遏制人权“非洲年” D.通货膨胀缩减福利自由主义23.有学者在评价苏联某一领导人时说,“他在经济战线的最大失误是丧失了改革的良机,为后来的领导人篡改改革的方向创造了条件;他又是幸运的,在炸弹没有爆炸之前就把它传了出去。”这里的“他”A.把农业作为其改革的重点 B.实施经济“加速发展战略”C.推行多党制和政治多元化 D.未能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24.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认为:“事实上,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可以说与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总统的新政很相似。”俄罗斯有关组织民调显示,认为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有密切关系的2011年为42%,2013年为31%。这说明A.认识角度会影响对历史的评判B.全球史观能客观公正评价历史C.史学家专著更接近历史真实D.阶级立场影响对历史的评判25.1959年9月,在第14届联合国大会上,古巴外交大臣劳尔·罗亚发表讲话,宣布古巴今后的外交政策既不倾向共产主义阵营,也不倾向资本主义阵营,将古巴定位为不结盟国家。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新兴国家寻求保持独立自主的愿望 B.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在美洲的崩溃C.古巴导弹危机改变古巴的外交政策 D.不结盟运动对拉美地区产生了影响二、材料分析题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6世纪的欧洲对统称为“印度货”的中国商品怀有极大的兴趣,逐步富裕起来的市民阶层以及艺术品收藏家们,愿意出高价购买来自中国的丝绸、瓷器、漆器。……无论是葡萄牙还是西班牙、荷兰,在与中国的贸易中始终处于结构性的贸易逆差地位,为了弥补这种逆差,不得不支付硬通货——白银。因此,美洲和日本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成为当时全球经济中一道独特的风景。有学者戏称这种结构性贸易逆差为“商业上的纳贡”。——摘编自樊树志《明史讲稿》材料二中国白银流通量不仅在16世纪期间迅速增加,而且在清代乃至在1820年左右仍然继续增长。……16—17世纪,白银普及适逢东亚海域的海运(商业及海盗)大发展,也正值市镇和城市活动勃兴。某些手工技艺(特别是织布、瓷器和印刷)臻于完善,这使得中国经过17世纪中叶的衰退之后,能稳当实现自己作为奢侈品出口大国的使命。正是在经济发展、城市振兴的背景下,近代欧洲的首批冒险者到东亚海域上来了,首先是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17世纪初又来了荷兰人。这一现象对东亚原无太大影响,因为这些新来者无非是进入远东的商业流通网,并利用这一地区的繁荣局面。但此现象也已预示未来的光景。多亏了他们,中国才获得欧洲和美洲的第一批物品:效率更大的火器、甘薯、花生、烟草、玉米以及借墨西哥大帆船自马尼拉运到远东的银锭。除此之外,还有在精神生活方面显示的并于17世纪确定下来的新方向,其次是自1600年左右起与欧洲科学、技术、宗教的初期接触。人们或许会认为,这可以说得上是中国和东亚近代时期的开端。——摘编自(法)谢和耐《中国社会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17世纪中国白银流通量迅速增长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16—17世纪中国和西欧之间的贸易对各自产生的影响。27.代议制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主要发展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代议制发展简要进程1688年光荣革命,通过妥协不流血的和平手段,推翻君主专制制度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明确了议会至上原则1701年颁布《王位继承法》进一步限制王权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英王统而不治1832年议会改革,以妥协方式扩大民主1867和1884年英国两次议会改革,民主制日趋完善材料二法国代议制发展简要进程1789年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法国大革命爆发,《人权宣言》颁布1791年颁布宪法,宣布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1792年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起义,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制订拿破仑法典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颁布钦定宪法1848年二月革命,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52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1870年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5年法国议会通过了宪法的全部条文,确立了共和制——上述材料均摘编自《欧洲近现代历史上宪政民主政制的生成、建构与演进》(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法两国的代议制民主在发展进程中体现的不同特点(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促使英、法两国代议制民主在发展进程中体现不同特点的主要原因。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一战中,军人死亡上1000万,战争耗费近3600亿美元,无数城镇化为废墟。沙皇国、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土崩瓦解,第一个社会主义共和国诞生。英、法在战争中消耗了大量财富,美国则从债务国一跃成为债权国,并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金融剥削的中心。由于战争,列强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战后初期,相继爆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埃及的独立运动等。战后,和平主义者反对一切战争,要求维持战后的世界和平。——摘编自卢文璞《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现代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材料二:一战后建立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国际会议主要内容巴黎和会与同盟国签订一系列条约,以对德《凡尔赛和约》为主。主要内容包括: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华盛顿会议美、英、日、法签订《四国条约》,迫使英日同盟终止;美、英、法、意、日签订《五国海军协定》,限制各国海军军备,美国获得和英国同等的海军地位;美、英、日、法、中等九国签订《九国公约》,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对国际格局产生的影响。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G8(八国集团)是传统的工业化大国“俱乐部”。随着新的重要经济体的崛起,国际舞台上既有G8+5,即八国集团与五个发展中大国非正式对话的形式(由G8发出邀请,五个发展中大国被动接受);又有G20(二十国集团),即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国家之间平等协调机制。此外,以金砖国家为代表,新兴大国也在事关全球治理、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等问题上积极进行协商配合。——摘编自陈伟光、曾楚宏《新型大国关系与全球治理结构》材料二:1948年1月1日由23国签订的关贸总协定,是世界贸易自由化新阶段的开始。在以后近半个世纪中关贸总协定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作用,在于极大地推进了全球贸易自由化,推进了市场的一体化。在20世纪后半期世界贸易的发展及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关贸总协定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使世界市场一体化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重要的是,世贸组织所覆盖的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商品贸易,而且还更广泛地包括了服务贸易、知识产权和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摘编自张幼文《20世纪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历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今国际形势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国际社会为世界经济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并分析其影响。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参考答案:1.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雅典势力的增长”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城邦民主政治的发展,B项正确;《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大约在公元前1776年颁布的法律汇编,不是雅典的法典,排除A项;刹帝利是古印度四种种姓之一,排除C项;雅典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排除D项。故选B项。2.A【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波斯、罗马帝国等国均出现了君主集权统治和地方分区管理,说明不同地域的文明在统治方式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同一性,A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波斯、罗马帝国等国国家管理方面的相似特点,没有提到几大文明的渊源,排除B项;材料中内容体现出几个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有较多的相似点和共通性,未强调人类文明的多元一体性,排除C项;集权政治在古代世界政治发展中并不具备普遍性,有些国家和地区并未建立集权政治,排除D项。故选A项。3.A【解析】根据材料中“英格兰所有贵族和骑士,在接受封地之前都必须宣誓效忠于国王”可知,该制度是封君封臣制,通过该制度国王加强了对贵族和骑士的控制,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议会”,B项排除;C项夸大了封君封臣制的作用,C项排除;材料只涉及“英格兰王国”,不能代表西欧,D项排除。故选A项。4.D【解析】根据材料“它力图理解并阐明人类生活——诸如国家、宗教、道德、语言——和整个宇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代是启蒙运动时期,主张构建未来资本主义理性蓝图,D项正确;A项是文艺复兴时期,排除A项;B项是科学革命,排除B项;C项是宗教改革,排除C项。故选D项。5.B【解析】根据材料“1761—1831年英国粮食进口数量的变化”表的内容,可知,1761—1831年英国粮食进口数量逐渐增加。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正值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业生产逐步扩大加大了对粮食的需求,B项正确;材料无法反映英国农业生产逐渐萎缩,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轻工业占主导地位”,排除C项;“世界工厂地位丧失”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6.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材料“早在19世纪40年代初”“工人们把宗教歌曲或赞美诗改为世俗歌曲,唱出他们希望联合力量改变社会现状的心声”体现的是早期工人运动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需要理论指导,D项正确;巴黎公社发生于187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当时工人并未认识到导致自身困境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工人阶级对建立政党组织的渴望,排除C项。故选D项。7.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84年11月15日,西方列强召开柏林会议,商讨各列强在非洲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划分,所以造成在非洲地图上很多国家的疆域很规整,B项正确;自由放任政策与列强瓜分非洲无关,排除A项;欧洲探险者开始深入非洲腹地探险的时间早于19世纪,排除C项;此时非洲处于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排除D项。故选B项。8.A【解析】根据材料“战胜了西班牙军队,将整个南美洲的西班牙统治者赶下了台”结合所学可知,玻利瓦尔领导了南美洲人民反抗西班牙殖民者的独立运动,并最终取得了胜利,因此玻利瓦尔被称为“南美的解放者”,A项正确;马赫迪是世界末日来临前一个有宗教领袖性质的人物,是穆斯林的领导者,而材料内容体现的是玻利瓦尔,B项错误;提拉克是印度资产阶级民族运动的领导人,国大党小资产阶级激进派领袖,是一位坚强的正统印度教徒,与材料所述南美洲无关,C项错误;桑地诺是尼加拉瓜反美游击队领导人,与材料“战胜了西班牙军队”等信息不符,D项错误。9.C【解析】根据时间信息以及“美国倡议各国限制军备发展,但与会的44国仅愿承诺,一旦战争爆发,将以人道和公正的态度参战。”可得出其反映的是20世纪初整个国际局势紧张,因此美国才会有此倡议,C项正确;A项是联合国的原则,排除A;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当时没有苏联,排除D。10.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列宁认为俄国当时最迫切的任务是建立起团结的,坚定的社会民主党,社会民主党是俄国革命的中心,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改变俄国落后的经济状况”“清除农奴制改革残余”方面的信息,排除AB项;一战的时间是1914—1918年,排除D项。故选C项。11.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广义派即布尔什维克联合士兵、工人,组织军事革命委员会,发动武装起义(即十月革命),夺取国库、车站等,推翻了临时政府,完成社会主义革命,D项正确;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沙皇专制统治的二月革命与“新组之革命军事会下令”等不符,A项错误;完成了俄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的是二月革命,B项错误;提出和平方式将全部政权收归苏维埃的是列宁在二月革命后发表的《四月提纲》,C项错误。12.D【解析】结合材料时间1934年,及“讨论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可知该作品受到苏联工业化影响,D项正确;共产主义时期没有实行计划经济,排除A项;新经济政策时期没有实行计划经济,排除B项;余量收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的政策,排除C项。故选D项。13.C【解析】根据“精神运动取代了武装暴动,祈祷取代了枪炮,沉默取代了恐怖分子炸弹的爆炸声……他建议同伴们身穿用手纺制的土布衣服”可知材料中描述的是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故选C;表明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是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排除A;甘地领导的运动没有实现印度的民族独立,更没有使印度走上现代化之路,排除BD。14.A【解析】根据题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悲剧本来是很容易避免的,善良的软弱强化了邪恶的刻毒”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法的绥靖政策成为二战爆发的催化剂,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其必然性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排除B项;题干没有提到罪魁祸首是法西斯,排除C项;D项与题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5.B【解析】根据“波兰问题对于俄国人不仅仅是个荣誉问题,而且是个安全问题”“波兰问题对苏维埃国家来说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可知苏联试图扩大在以波兰为主的东欧地区的影响力,将其作为苏联的屏障,B项正确;二战后美苏争夺的重点仍在欧洲,排除A项;扩大社会主义阵营、与美国团结合作反对德国与材料无关,排除CD项。故选B项。16.C【解析】根据题干“1941年12月美国政府印发的一幅宣传画‘中国抗战是在帮助我们美国,赶紧援助中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正值太平洋战争爆发,C项正确;突袭波兰是1939年,排除A项;德国入侵苏联是1941年6月,与美国无关,排除B项;《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是1942年,排除D项。故选C项。17.D【解析】根据题干“如果英国在二战后比苏联更强大,冷战仍然会发生,英国将取代苏联成为美国安全的主要威胁”可知冷战发生的原因在于国家利益的分歧而不是国家的差异,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排除A项;B项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意识形态是重要原因,源动力,排除C项。故选D项。18.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冷战时期,美国开展“忠诚调查计划”,与共产党组织或激进的民主组织接触者、大学的教授、演员受到影响,反映出美国固守冷战思维,D项正确;通过材料来看受影响的是与共产党组织或激进的民主组织接触者、大学的教授、演员等人员,并未涉及两极格局形成的信息,排除A项;美国推行冷战政策,加速意识形态对抗,国内教育文化事业发展受到限制,排除B项;材料不能表明文化宣传成为冷战的“主要手段”,排除C项。故选D项。19.B【解析】考查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苏联军事实力的发展和西欧、日本的崛起,面临经济衰退的美国不得不调整对外政策,材料反映的现象是国际力量出现新变化的结果,故B项正确。二战后西方经济危机发生于1973年,此时还没有发生经济危机,故排除A项;此时是冷战时期,世界仍处于两极格局下,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是在苏联解体以后,故排除C项;直到苏联解体,美国也没有放弃与苏联争霸的政策,故排除D项。20.B【解析】根据材料“日本政府在1955年制定了《经济自立五年计划》,目标是实现经济自立和充分就业。在1957年又制定了《新长期经济计划》,提出了更高的政策目标。”可知日本在二战后经济高度增长是因为制定了不同的经济计划,即用适当的经济发展战略来引导和促进经济的高速增长,B项正确;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效仿苏联,排除C项;经济停滞和通胀危机在20世纪70年代,排除D项。故选B项。21.B【解析】弗里德曼是“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其理论20世纪五六十年代没有受到重视,是因为当时资本主义各国普遍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奉行凯恩斯主义。1976年其理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是因为资本主义国家受到“滞胀”影响,开始放弃凯恩斯主义,转寻经济发展新出路,主张减少国家干预经济,故B正确;材料与两极对峙无关,也并没有强调学术发展艰难,故A错误;C项说法绝对,D项说法错误。22.B【解析】结合材料所给时间1969年可知,这一时期世界处于两级格局之下,美国正在进行越南战争,因此,国内出现反越战运动,二战后,西方国家建立福利国家制度,因此,B项正确;一超多强出现在两级格局解体之后,排除A项;“非洲年”指的是1960年非洲有17年国家宣告独立,是非洲人民同殖民主义者长期斗争取得伟大胜利的一年,排除C项;20世纪七十年代西方国家开始缩减福利,排除D项。故选B项。23.D【解析】从材料中“为后来的领导人篡改改革的方向创造了条件”可知,当政者是勃列日涅夫。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勃列日涅夫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D正确;A是赫鲁晓夫改革的特点,排除;B这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特点,排除;C是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的内容,排除。24.A【解析】从材料所述来看,两段材料都涉及对戈尔巴乔夫的评判,但两段材料关联的史实却不同,《全球通史》是与美国罗斯福新政比较,俄罗斯民众与后来的苏联解体联系。这是因为《全球通史》是从历史事件的角度比较分析,而俄罗斯民众是从自身经历看待。两者主要是从不同的角度对戈尔巴乔夫改革所做的评价,A选项符合题意。全球史观不一定能客观、公正的评价历史,而且材料未体现全球史观,B选项错误。史学家的著作不一定更接近历史真实,C选项错误。2011—2013年之间俄罗斯社会并未出现阶级成分的变化,D选项错误。25.A【解析】根据材料“古巴今后的外交政策既不倾向共产主义阵营,也不倾向资本主义阵营,将古巴定位为不结盟国家。”可分析出古巴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A项正确;这一时期美洲世界殖民体系还没有崩溃,排除B项;古巴导弹危机发生于1962年,排除C项;不结盟运动兴起的时间是1961年,排除D项。故选A项。26.(1)原因: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其对奢侈品的消费需求增大;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世界贸易范围的扩大,欧洲与中国贸易的逆差使白银流入中国;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市镇的繁荣,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中国传统手工业的发达;中国经济的自给自足。(2)影响对中国:丰富了农作物结构,提高了产量,刺激了人口的增长;刺激了手工业的发展;白银流通量的增长进一步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随贸易而来的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向近代社会的演进。对欧洲:丰富了欧洲的物质文化生活;加速了商业革命的进程,推动欧洲社会出现重大变革;推动了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拓展。【解析】(1)要回答16—17世纪中国白银流通量迅速增长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逐步富裕起来的市民阶层……中国的丝绸、瓷器、漆器”“在与中国的贸易中始终处于结构性的贸易逆差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商品经济发展、新航路开辟、商品贸易等角度进行分析概括即可。(2)对中国:依据材料“中国才获得欧洲和美洲的第一批物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和中国之间的贸易,促使一系列新的物品流入中国,丰富了欧洲的物质文化生活,刺激了人口的增长,而且使得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对欧洲:中国大量商品流入欧洲,丰富了欧洲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促进了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推动了社会变革,最终推动了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拓展。27.(1)特点:英国:体现出和平渐进的特色;贵族在革命中起主导作用(或者议会在变革中起主导作用);法国:伴随着不断革命的历程,表现出浓厚的激进色彩;较多受到民众力量的推动。(2)原因:英法不同的历史传统,英国有限制君权的传统,而法国的君主权力相对强势;法国受启蒙思想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卢梭的激进民主思想;外部因素对两国革命的影响不同。【解析】(1)特点:英国:根据表格信息“光荣革命”“《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王位继承法》进一步限制王”“内阁制形成,英王统而不治”“妥协方式扩大民主”可知体现出和平渐进的特色;根据材料“议会至上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议会在变革中起主导作用;法国:根据表格信息“法国大革命爆发”“君主立宪制”“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法兰西第一帝国”“波旁王朝复辟”“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等可知伴随着不断革命的历程,表现出浓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