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四则运算教学设计_第1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四则运算教学设计_第2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四则运算教学设计_第3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四则运算教学设计_第4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四则运算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加、减法的定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技能

结合详细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驾驭加、减法的意义和

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实力,

进一步建立代数的思想。

(三)情感看法和价值观

在用抽象文字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

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驾驭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课件、学习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被誉为“天路”

的工程是什么吗?

预设:

生:青藏铁路

2.师:青藏铁路的建设创建了许多高海拔地区铁路建设的奇迹,今日

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一起走近青藏铁路。

(出示主题图)

3.师:你能依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预设:

生1: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生2:格力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生3:西宁到格里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随着学生提出问题,课件随机显示)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爱好,调

动学生主动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索,激励学生的创建性思维”。在课的

起先,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在激发学生探讨爱好的同时,引出探

讨问题。

(二)自主探究,加减定义

1.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请

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

2.学生独立解题

3.汇报沟通,展示解题过程:

预设:814+1142=1956

4.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预设:

生:把两段合在一起计算。

5.师:你还能提出什么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6.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加法?

预设:

生: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

(板书:加法定义)

7.师:你知道加法算式中这些数都叫什么名字吗?

介绍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加数+加数=和)

8.师:刚才同学们还提出了两个问题,他们能解决吗?请大家试一试,

看看谁的速度快。

9.学生列式计算。

(2)1956-814=1142

(3)1956-1142=814

10.师:同学们计算的真快,没看到大家列竖式呀,你们是怎样计算

的?

预设:

生:参考加法算式解可以。

11.师: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预设:

生:因为知道了两段的和求一段就可以减去另一段。

12.师: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吗?

13.师: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减法?

预设:

生: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减法。

(板书:减法定义)

14.师:你知道减法算式中这些数又叫什么名字吗?

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减数-减数=差)

【设计意图】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

富有特性的过程。通过学生对自主提出问题的解决,逐步体会运算的本质

含义,并抽象总结为概括性的语言,在此过程中逐步完善学生的认知,培

育学生的抽象概括实力。

(三)小组沟通,明确关系

1.师:视察黑板上的算式,你有什么发觉?

预设:数都一样,运算不同

2.师:我们能依据一个加法算式很快的写出两个减法算式,力口、减法

各部分究竟有怎样的关系?看来我们这节课除了要知道什么是加、减法,

还须要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板书课题:加减

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师:依据黑板上的三个算式和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你能发觉加、

减法各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吗?

4.小组探讨并组内沟通

5.全班沟通

预设:

生:被减数-减数=差

差=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差+减数=被减数

减数+差=被减数

被减数=差+减数

被减数=减数+差

加数+加数=和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6.整理总结:

(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7.师:请同学们利用刚才的算式814+1142=1956、

1956-814=1142、1956-1142=814验证大家总结的发觉。

8.师:请视察我们总结的结论,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发觉?小组沟通

一下。

预设:

生1:加法是减法的相反运算,

减法是加法的相反运算。

生2: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9.学以致用:数学书P3做一做

依据2468+575=3043,不计算干脆写出后面算式的结果。

3043-2468=(),3043-575=()

10.抽象概括,总结升华。

我们通过这三个算式的联系,初步了解了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而且验证了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也共同归纳出了如下的关系:

(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希望大家能敏捷运用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

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干

脆阅历,处理好干脆阅历与间接阅历的关系。”课中,引导学生对加、减

法关系进行整理,进一步引发学生对加、减法运算的深层次理解,感受数

学的逻辑性。

(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数学书P3练习一1

下面各题应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①滑雪场上午卖出86张门票,下午卖出59张门票。滑雪场全天一共

卖出多少张门票?

②滑雪场全天卖出145张门票,其中上午卖出86张,下午卖出多少

张?

③华光文具店运来一批练习本,卖出37。包,剩下63。包。运来多少

包练习本?

④兴华小学一共有学生843人,其中男生418人,女生有多少人?

(2)依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算式p42

2.综合练习:数学书P33

猜猜我是几?

【设计意图】分层次的巩固练习有助于对学生学问驾驭和实力发展进

行评价,并通过评价的结果反映出教学设计的问题,努力要面对全体学生,

适应学生特性发展的须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化,不同的

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五)课堂总结

1.师:通过学习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你知道哪些关系你能说说

吗?

2.学生沟通。

3.师:通过本节课学习你能说说你的心得、收获以和不足吗?

(相互学习、激励进步、促进健康的发展)

【设计意图】适当的反思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数学学问的记忆和驾驭,

更可以唤醒学生对数学方法乃至数学思想的感悟意识。

乘、除法的定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技能

结合详细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驾驭乘、除法的意义和

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实力,

进一步感悟运算本质。

(三)情感看法和价值观

在用抽象文字表示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

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驾驭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课件、学习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看到屏幕里的图片,有什么感觉?(出示各种美丽的

花朵)

预设:

生:特别美丽,感觉很香……

2.师:是的,花不但是植物繁殖的重要部分,而且还有着许多美妙的

寓意。荷花代表着纯净,牡丹则代表着名贵。今日这节课我们要用数学的

眼光来观赏花,看看大家能发觉什么数学信息。

(出示主题图)

3.师:你能依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预设:

生: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多少枝花?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的过程应当是开放的、是富有美感和艺术感的。

在课的起先,通过对花的观赏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在激发学生探

讨爱好的同时,引出探讨问题。

(二)自主探究,乘、除法定义。

1.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

2.学生独立解题

3.汇报沟通,展示解题过程:

预设:

生1:3+3+3+3=12

生2:3X4=12

4.师:大家都是怎么想的?

预设:

生1:每个花瓶中有3枝花,四个花瓶一共就是4个3相加。

生2:4个3,也可以用乘法表示,就是3X4。

5.师:看来4个3相加也可以表示为3X4。你认为哪种表示方式更简

便呢?为什么?

预设:乘法,因为加数个数多时可以用一个数表示个数。

6.你还能提出什么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7.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乘法?

预设:

生: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

(板书:乘法定义)

8.师:你知道乘法算式中这些数都叫什么名字吗?

介绍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因数X因数=积)

9.师:在上节课我们学习加、减法时发觉一个加法算式可以改写出两

个减法算式。今日你能结合情景和这个乘法算式也改写出用其他运算方法

计算的问题吗?小组探讨一下。

9.学生探讨并列式。

(2)124-3=4

(3)124-4=3

10.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这两个除法算式代表什么含义?

预设:

生1:有12枝花,每3枝插一瓶,可以插几瓶?

12+3=4

生2:有12枝花,平均插到4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枝?

12+4=3

11.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呢?

预设:

生:因为知道了两个因数的积,求另一个因数。

12.师:你能提出一个用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吗?

13.师:想一想什么是加法,什么是减法?然后,请你试着用自己的话

说一说什么是除法?

预设:

生: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除法。

(板书:除法定义)

14.师:你知道除法算式中这些数又叫什么名字吗?

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设计意图】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

富有特性的过程。通过学生对自主提出问题的解决,逐步体会运算的本质

含义,并抽象总结为概括性的语言,在此过程中逐步完善学生的认知,培

育学生的抽象概括实力。

(三)小组沟通,明确关系

1.师:视察黑板上的算式,再想一想我们是如何探讨加、减法的,你

有什么发觉?

2.师:我们能依据一个加法算式很快地写出两个减法算式,又能依据

一个乘法算式很快写出两个除法算式,现在你有什么想探讨的?

预设:

生:乘、除法各部分究竟有怎样的关系?

3.师:同学们特别擅长思索,看来我们这节课除了要知道什么是乘、

除法,也须要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板书课题:

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4.师:依据黑板上的三个算式和上节课的学习阅历(课件出示加、减

法各部分关系),你能发觉乘、除法各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吗?

5.小组探讨并组内沟通

6.整理总结:

(1)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X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7.师: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算式,验证大家总结的发觉。

8.师:请视察我们总结的结论,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发觉?小组沟通

一下。

预设:

生1:乘法是除法的相反运算、

除法是乘法的相反运算。

生2: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9.学以致用:数学书P6做一做

依据36X14=504,不计算干脆写出后面算式的结果。

5044-14=(),5044-36=()

10.抽象概括,总结升华。

我们通过这三个算式的联系,初步了解了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而且验证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1)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X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希望大家能敏捷运用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解决问题。

11.师:关于乘、除法的学问探讨到这里,你还有什么疑问或还想深化

探讨的吗?

预设:

生: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12.师:关于这个问题大家是怎么想的呢?详细的内容我们下节课就要

探讨,请你回家思索一下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乘、除关系进行整理,进一步引发学生对加

乘、除法运算的深层次理解,感受数学严密的逻辑性。并通过与加、减法

关系学习的对比驾驭探讨问题的一般方法,积累数学活动阅历。

(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下面各题应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数学书P7练习二1)

①蜗牛每小时可爬行5m,6小时能爬行多少米?

②12。支铅笔,每12支装一盒,可以装几盒?

③蜗牛6小时爬了30m,平均每小时爬行几米?

④一头大象的体重是5600kg,正好是一头牛的8倍。这头牛重多少

千克?

(2)依据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算式p72

2.综合练习:推断:(数学书P89)

已知△+口=0,◊><♦=☆,下面哪些算式是正确的?正确的画

▽:错误的画“X”。

(1)口+(□=△()

(2)(□一△=口()

(3)☆+♦=◊()

(4)☆*◊=♦()

【设计意图】分层次的巩固练习有助于对学生学问驾驭和实力发展进

行评价,并通过评价的结果反映出教学设计的问题,努力要面对全体学生,

适应学生特性发展的须耍,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化,不同的

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五)课堂总结:

1.师:通过学习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你知道哪些关系你能说

说吗?

2.学生沟通。

3.师:通过本节课学习你能说说你的心得、收获以和不足吗?

(相互学习、激励进步、促进健康的发展)

【设计意图】适当的反思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数学学问的记忆和驾驭,

更可以唤醒学生对数学方法乃至数学思想的感悟意识。

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依次

一、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技能

体会“小括号”和“中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驾驭运算依次,

会计算带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三步题目,并会列综合算式解答有

关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验带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依次探

究过程,培育学生独立思索、独立解决问题和主动参加学习活动的实力和

意识。

(三)情感看法和价值观

在主动参加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胜利的体验,培育学生仔细、细致

的计算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驾驭含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

依次。

教学难点:体会“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作用,会列带有“小括号”

和“中括号”的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课件、计算卡。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这里有一些两步计算的式题,假如既有乘、除法,又

有加、减法,我们应当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请大家试着标出来。

2.出示问题:

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依次。

(1)7X2+30(2)175-25X4

(3)40+4+6(4)48-184-2

3.课件协助,显示结果:

(1)7X2+3Q(2)175-25X4

(3)404-4+6(4)48-184-2

4.师:是这样的吗?画线的这一步应当先算。在混合运算中我们要先

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这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学问。今日我们接着来

探讨与计算依次有关的学问。

(板书:四则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有人说:“才智不是别的,而是一种组织起来的学问体

系”。这里所说的“组织起来的学问体系”就是指系统化的学问。课的起

先,通过对已有学问的复习,它不仅使所学学问系统化,加强了对学问的

理解、巩固和提高,更重要的是可以唤醒学生对相关学问的探究意识。

(二)经验过程,感受作用

1.师:学校艺术节快到了,每个爱好小组正在进行惊慌的练习,让我

们一起去看一看!(出示课件)

学校航模小组男生有12人,女生有4人,美术小组是航模组的2倍。

2.师: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3.师:依据题目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预设:

生:美术小组有多少人?

4.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同学们自己将算式写下来,计算一下。

5.学生独立完成,老师采样

对比方案:

(1)12X2+4X2

(2)(12+4)X2

(3)12+4X2

6.比较方案:(12+4)X2和12+4X2的区分。

(1)问: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区分?为什么这两个算式的结果不一样?

预设:

生:运算依次不同

(2)问:两个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预设:

生:第一个算式表示男女生人数和的两倍,其次个算式表示男生和女

生的两倍。

7.师:这样看我们的运算依次除了先乘、除,后加、减外还须要补充

什么?

预设:

生: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设计意图】小学阶段的计算教学不能仅仅着眼于“算”本身,应当

在详细情境当中予以应用。计算不是单独割裂的,而是一种应用手段。通

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分析,在比较中自然的感悟学问探究的必要,形成

最终正确的结论。

(三)深化探讨,完善发觉

1.接着出示挂图:合唱组和问题。(合唱组:64人,合唱组的人数

是美术组的几倍?)

2.师:看到这个问题你准备怎样解决?

预设:

生:合唱组的人数:美术组的人数=几倍

3.师:刚才,我们分步解答了这个问题,先算出了——(美术组的人

数),然后用——(合唱组的人数:美术组的人数),现在你能不能把这

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在本上试试看,只列式。

(学生尝试,老师巡察,指名用不同方法的学生板演。)

预设:可能出现:方法一:64:(12+4)X2

方法二:64+((12+4)X2)

方法三:64口(12+4)X2]

4.师:我们先来看这个同学列的综合算式,请你说说看,你是怎么想

的。(逐一比较学生的算法)

(1)方法一:

①师:这个算式,问题出在哪里?

预设:依据运算依次,最终算乘法了,而这题的最终一步应当算除法。

②师: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先算出美术组的人数,也就是

(12+4)X2。,这样就和他的算式冲突了,看来得变更这个算式的运算

依次,怎样解决呢?

(2)方法二:

师:再加一个括号,来看看这个算式怎么样?

预设:连续两个小括号,重复了,有些看不清晰。

(3)方法三:

①师:数学上规定,这个算式中已经有小括号了,再添加括号,就要

用到中括号。

②师:像这样的括号就是中括号。伸出手来,一起跟我写一遍(描)。板

书:[]

③让学生尝试加中括号:请你在你的综合算式里添上中括号。

5.揭示课题:今日这节课,我们就要来探讨含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混

合运算。(板书课题)

6.师:这时的算式中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应当怎样计算呢?同桌

相互说说这题的运算依次。

有信念试一试吗?

7.介绍递等式中一步一步脱式的过程和书写的格式要求(等号位置,

小括号算好后脱掉,移下来的是中括号)。

8.师:你觉得第一步应当先算?也就是要算出——航模组的人数。

64^-[(12+4)X2]

=644-[16x2]

=644-32

=2

9.师:回顾头来看一下,这里的两个算式,一个只有小括号,一个又

添加了中括号,那这个中括号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

总结:对呀,中括号和小括号一样,也能变更题目中的运算依次。

10.师: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应当按什么依次运

算?(学生尝试概括运算依次)

11.总结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依次。

课件出示: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

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12.介绍有关“括号”的数学史。

小括号“()”是公元17世纪由荷兰人古拉特首先运用的。

中括号『是公元17世纪由英国数学家瓦里士最先运用的。

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用到大括号“{}",又称为花括号。大括号是

法国数学家韦达在1593年首先运用的。

【设计意图】把例题分解利于以旧引新,充分发挥旧知在学习新知中

的“脚手架”作用,也有利于学生在总体上把握题目数量之间的关系和结

构,使教学直指本课的要点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

程中驾驭运算依次,能使学生对括号的作用以和运算依次有更深的了解。

(四)巩固练习,不断深化

1.基础练习。P9做一做

先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依次,再计算。

(1)3604-(70-4X16)

(2)158-[(27+54)4-9]

2.综合练习。P11练习三3

下面各题,看谁做的都对。

72-4X64-360004-75-60-10

(72-4)X64-360004-(75-60)-10

(72-4)X(64-3)60004-[75-(60-10)]

(1)独立解题。

(2)沟通结果。

(3)对比说明计算依次。

3.发散练习

依据运算依次添上小括号或中括号。

(1)32x800-400^25先减再乘最终除。

(2)32x800-400^25先除再减最终乘。

(3)32x800-400^25先减再除最终乘。

【设计意图】围绕本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比比算算的过程中进一

步体会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依次,同时把相关内容进行了整理,使学

生对混合运算的依次有更全面的相识。

(五)拓展学问,评价总结

1.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1)为什么要引入中括号?

(2)中括号、小括号的作用是什么?

(3)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依次是什么?

预设:

生:做事要有依次、要团结协作。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理”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学问上,而是从更

大的视角去看待数学问题,短时间看学生可能理解的不够深刻,但在学生

漫长的成长过程中思想的种子已静静种下。

租船问题

一、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技能

引导学生通过对“租船费用”问题的探讨,驾驭先假设再依据假设结

果进行逐步调整的基本方法,培育学生的应用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经验自主探究“租船费用”最省的过程,感受数据变更的规律性,培

育学生独立思索、独立解决问题和主动参加学习活动的实力和意识。

(三)情感看法和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应用的敏捷性、广泛性和优化

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驾驭先假设,再依据假设渐渐调整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对现实数据的分析进行合理调整。

三、教学准备

课件、学习单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中心3套有一档消遣节目叫《开门大吉》,大家知道

吗?课前,我们也来玩一把《开门大吉》考考大家的耳力,看看谁反应最

快?

(播放歌曲伴奏)

预设:

生:《让我们荡起双桨》

2.师:同学们猜得真准,《让我们荡起双桨》是老师儿时流行的歌曲,

几十年来经久不衰。你知道这首歌描写的是什么情景吗?

预设:

生:北海划船

3.师:大家想象一下,和风旭日,杨柳如茵,轻摇橹桨,泛舟河中,

是多么满足的事情呀!别光美,你知道吗?这划船里也有不少学问呢?今

日我们这节课就来探讨《租船问题》。

(板书:租船问题)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胜利的一半。从现实生活的事例引出探讨

内容,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爱好,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视

察生活,谛视事物和用已有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自主探究,探讨问题

1.出示问题:

2.师: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预设:

人数:30人

小船租金:20元/艘

大船租金:35元/艘

小船人数:4人/艘

大船人数:6人/艘

3.问:依据题目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预设:

生:怎样租船最省钱?

4.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们有什么想法?可以同桌一组探讨一

下。

5.学生反馈:

预设:

生1:可以算算每种船每个人合多少钱?再选择。

生2:可以都用小船或都用大船试一试,看看哪种方式更省钱,然后

再调整。

6.师:同学们都有好的想法了。你们认为哪种方法可行呢?

预设:

生:其次种方法可行,因为用2。:4我们可以计算,35:6我们还没

有学过。

7.师:既然方法选定了,就请同学们自己试一试,计算一下。

8.学生独立完成,老师采样

9.合作沟通:

(1)问:假如都用小船须要多少钱?

预设:

30+4=7(只)……2(人)

7+1=8(只)

20X8=160(元)

问:7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为什么要7+1?

(2)问:假如都用大船须要多少钱?

预设:

604-6=5(只)

35X5=175(元)

10.比较方案:

问:通过两种方案的比较,你有什么发觉?还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

生1:尽量租小船会比较合算。

生2:全租小船,但有1条小船只坐了2个人,没坐满。是不是可以

再省钱?

11.问:全租小船,没坐满,怎样可以更省钱呢?小组探讨一下,试

着计算出结果。

预设:

生1:把这两人和一条小船上的人都支配坐一条大船就可以更省钱。

生2:

6条小船:20X6=120(元)

1条大船:35元

共花:120+35=155(元)

【设计意图】围绕本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假设的状况下,在算一

算、比一比的过程中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