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拉萨中学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拉萨中学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拉萨中学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拉萨中学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拉萨中学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届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拉萨中学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春节”一词,最早见于汉代扬雄撰、晋代范望注的《太玄经》卷一之《差》的注文中。当然,《太玄经》注文中所谓“春节”还不是我们今天作为一年开始的正月初一,而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这个节气。由于这个节气标志着阳气由弱而强、由衰而盛的转折,古人对其特别重视,而后逐渐延展开来,形成了系统的历法礼仪。②关于春节的礼俗,无论是经典文献,还是地方志书,都有大量记载。如《吕氏春秋》卷一《孟春纪》称:“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还乃赏公卿、诸侯、大夫于朝。……乃命太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忒,无失经纪,以初为常。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亲载耒耜措之,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③《吕氏春秋》上述记载的是先秦以前的情况,反映了上古社会对农耕的高度重视。秦汉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古老的“籍田”仪式逐渐淡化,而“岁旦”之日的礼仪则不断增加新内容。尤其是从汉代开始,岁旦节庆逐渐体现出道教的文化色彩。南北朝时宗懔撰《荆楚岁时记》提到了正月一日,要有“爆竹”“桃符”“门神”等。其中所谓“爆竹”,首见于《神异经》,该书旧题东方朔撰,此人被道教列入仙谱,故其书所言“爆竹”当出自道教。道教的桃符也逐渐演变为书写祝语的楹联,成为先民们过年时避凶迎祥的象征。在桃符、爆竹流行的过程中,承袭于远古的灶神信仰、玉皇大帝信仰以及体现“天地水”崇拜的“三官信仰”也在民间社会扎根。④如何看待春节礼俗?站在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会有不同的认知。但我们回溯历史的时候,就会发现:古老的春节礼俗不仅经过了漫长历程,而且蕴含着深邃的文化精神,这些文化精神对于当代社会的人格完善、国家治理等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⑤感恩。上古时代,天子为什么要率领百官到郊外去祭拜天地?因为天地生养万物,万物就是衣食父母,人通过汲取万物滋养而生存,这是根本所在。《吕氏春秋•本生》说:“天子之动也,以全天为故者也。”意思是讲,天子的所有行动都是为了保全天生的各种存在物。从这个角度看,上古时期的岁旦郊祭,即是天子为天下作出表率,像儿女报答父母养育之恩那样报答天地的恩情,实际上也是保护生态的一种宣示,更是一种符号象征。⑥祈福。从生存角度讲,平安健康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我们的先民对此不仅有足够的认识,而且付诸行动。《吕氏春秋》所讲的“无失经纪,以初为常”,就是要通过观察,了解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四季变化的节奏,以便有所遵循,从而平安而健康地生活。燃爆竹、置桃符、画门神、贴春联等习俗,也是人们对平安健康、幸福生活渴望的继续。⑦反省。古人在祭祀的时候,要检讨以往的行为,若有过失,就得纠正,上自天子,下至百姓,都是如此。例如《太上灵宝补谢灶王经》说,司命灶君“普知人间之事,每月朔日,记人造诸善恶,及其功德,录其轻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书”,意思是说:灶王时刻监察一家命口的善恶举动,故而祭灶就是要懂得忏悔,明白是非功过,多做好事,不做坏事。这在当代仍然具有借鉴和教育意义。(摘编自詹石窗《春节礼俗及其文化精神》)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代范望所注《太玄经•差》中提到的“春节”一词,不是我们今天农历一年开始的正月初一,而是节气“立春”。B.从《吕氏春秋•孟春纪》记载的春节礼俗内容来看,上古时代高度重视农耕活动。这与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密切相关。C.承袭于远古的灶神信仰、玉皇大帝信仰以及体现“天地水”崇拜的“三官信仰”,随着桃符、爆竹的流行,在民间扎下了根。D.天子率领百官到郊外去祭拜天地,其根本原因在于祈福需要。祈祷五谷丰登,因为天地生养万物而万物则是人类的衣食父母。以此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重点从“春节礼俗的变迁以及这一礼俗所蕴含的深邃的文化精神”两个方面对“春节”这一节日进行了阐释,论据充分,脉络分明。B.列举《孟春纪》中天子举行“迎春”祭典,诏命史官保管文献经籍、制定历法,举行“籍田”典礼等活动,论证了先秦以前对农耕的重视。C.第三段指出“爆竹”一词最初见于《神异经》,而该书旧题为被道教列入仙谱的东方朔撰,意在证明从汉代始,岁旦节庆逐渐体现出道教色彩。D.文章大量引用史料进行分析论证,如通过对天子“郊祭”这一现象的分析,指出春节礼俗蕴含着“感恩”的文化精神,具有很强的说服力。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之所以重视“立春”这个节气,是因为他们认为它是由弱而强、由衰而盛的转折,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B.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自秦汉以来,“岁旦”之日的礼仪内容不断丰富,而古老的“籍田”仪式则逐渐消亡。C.在如何看待春节礼俗这一问题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这一礼俗所蕴含的深邃的文化精神却是客观存在的。D.春节礼俗所蕴含的“感恩、反省”等文化精神不仅在上古时代具有重要作用,在今天依然发挥着相同的作用。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民为国基,谷为民命”“洪范八政,食为政首”“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我们要统筹“两个大局”,从世情国情粮情出发,结合历史经验和现实挑战,准确把握“头等大事”。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倘若粮食受制于人,必然被别人牵着鼻子走。靠别人解决吃饭问题,是靠不住的。粮食安全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用全球不到10%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生产的粮食,养活了近20%的人口,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进而“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当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什么时候都不能轻言粮食过关了。要从战略上看,看得深一点远一点,切实增强保障能力,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节选自《坚定走好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材料二: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有记者问:《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0》一文中提到,到“十四五”期末,我国大概会出现1.3亿吨左右的粮食缺口。有人担心这会不会意味着未来国家粮食安全会出现恶化,对此农业农村部如何回应?潘文博指出,目前我们国家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我国粮食已经连续五年保持在13000亿斤以上,稻谷、小麦这两大口粮,人均占有量超过200公斤,目前我们国家人均口粮消费不到150公斤。潘文博还指出,粮食总量平衡下,结构性的矛盾将长期存在。粮食品种中缺口最大的是大豆。三大谷物中,稻谷平衡,略有盈余,小麦供求平衡,玉米前几年库存较高,经过这几年的调整,现在玉米的结构已经趋于合理了,面积稳定在6亿亩以上,供求基本平衡。进口谷物的总量偏少,2019年净进口谷物是1468万吨,占国内的产量2%左右。唐珂指出,我国谷物进口最主要是用来作品种调剂,更好满足个性化需求,多样化消费。针对社科院报告里面提到的“十四五”末可能出现1.3亿吨粮食缺口,唐珂认为,这应该指的是包括大豆在内的粮食产需缺口,而不是实际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缺口。这种进口有效满足了国内蛋白饲料和油脂的需求。(《“十四五”末或有1.3亿吨粮食缺口?农业农村部回应》中新网,2020年8月26日)材料三:表1:2019年全国主要粮食播种面积、播种面积同比涨幅、总产量情况品种播种面积(千公顷)播种面积同比增长总产量(万吨)稻谷296941.6%20961小麦237272.2%13359玉米412842%26077大豆933410.9%1810(来自国家统计局2019年数据)表2:2019年主要农产品进出口情况品种出口(万吨)出口同比涨幅进口(万吨)进口同比涨幅大米274.831.4%254.617.3%小麦31.39.4%348.812.5%玉米2.6110%479.336.0%大豆1114.5%8851.10.6%(来自农业农村部2019年数据)材料四:我国“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而餐桌上游的整个粮食产后损失同样严重。我国粮食产后损失到底有多大?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近日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任正晓指出,粮食从生产出来到摆上餐桌,过程很长,每个环节都存在损失浪费。据测算,每年。我国粮食产后仅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损失浪费总量达700亿斤以上。我国农户存粮约占全国粮食年总产量一半左右,由于储存设施简陋,缺乏技术指导服务,损失比例在8%左右,每年因虫霉鼠雀造成损失400亿斤以上。我国粮食物流方式落后,散粮运输比例约为15%,大多采用包粮运输方式,抛洒、遗留损耗大。全国粮食企业有近1800亿斤仓容属危仓老库,储粮条件差、损失大。这些环节每年损失损耗粮食逾150亿斤。由于消费习惯误区,成品粮过度追求亮、白、精,低水平粗放加工,既损失营养素又明显降低出品率,副产物综合利用率也很低。加工环节每年造成口粮损失130亿斤以上。请客吃饭讲排场、比阔气等不良消费方式,造成餐桌浪费更是触目惊心,有关方面估算每年餐桌浪费食物价值达2000亿元。(节选自《必须正视的“粮蚀”危机》)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政府以“头等大事”来抓粮食安全问题,让人民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进而“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B.虽然我国的人均口粮有剩余,但依然要进口谷物,目的是调剂品种,满足个性化需求,多样化消费。C.我国粮食产后损失严重,其中比较严重的是储藏环节,其造成的粮食损失远远超过运输、加工等环节。D.成品粮过度追求亮、白、精,低水平粗放加工,既损失营养素又明显降低了出品率,造成了浪费。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2019年我国优化了粮食种植结构,加大了短缺品种的种植面积,减少了盈余或平衡品种的种植面积。B.2019年我国的大豆虽然种植面积同比在增长,但是市场对大豆的需求主要依靠进口来保障与满足。C.2019年我国主要粮食播种面积最大的是玉米,单位产量最高的是稻谷,大豆的种植面积小,单位产量低。D.2019年我国进口粮食中玉米上涨超过30%,大米进口下降超过10%,说明我国的玉米还十分短缺。6.结合材料简要回答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哪些,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建议。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秋唱谢应龙一季的雨水足,晒够了秋阳,地里有个好收成。田边一个人站着,一个人蹲着,站着的抽着旱烟卷儿的是四爷,蹲着的头上结着素边皂布头巾的是四奶。田是村里的好田。村里现有的田都好。稍差的这些年都种上了大豆、花生和红薯,荇里都疯长着青草儿——种的人不愁收,播了种完事。甭管它大豆比白米细,花生赛黄豆大,红薯藤遮不住烈烈的黄土。站在田边,可以看清整个村院,村子里没有狗了,行路的人走得静心清闲。蹲着的四奶对抽着旱烟,眼睛直望着村子黄土大道的四爷说:“子,甭等了,开镰吧!”甭等了?这几天四爷等的就是他的儿子!大儿子在恢复高考后那年上了大学,工作在城里,秋收时总要请假回来帮衬爹,原是不要等的,直到三年前,儿子升了职,开镰时就再也未见到他影子。春节小车回来,劝爹:这几亩田,就别在它上面想主意,穷折腾了。四爷眼一瞪,那年春节就过得没滋没味的。说好今年全都回来,咋还未露出脑尖顶?二儿子,三儿子,一个专科,一个本科,考得让村里人眼红。四爷听了消息,好久未作声。半晌才说,谁让他们走了呢?说的是实话。半个也不会回来了。四爷的眼又朝村里逡巡了一阵后,他叹了口气才回过头来对四奶说:“开镰吧。”开镰了,熟透的水稻沉沉地朝着镰刀挥去的方向倒下。沉沉倒下的水稻在四爷的眼中闪过一道道无比绚丽的弧线,一股无言的稻香痒痒甜甜地悬浮在秋日的风中了,他忍不住打了个响亮的喷嚏。四爷说:“老婆子,看我割了好大的一蔸呢!”四奶接言:“我也割了好大的一蔸呢!”四爷一愣,随即就笑了,“割吧。”日近当午,四爷抬头看了一下天,天穹里尽是一层薄薄的青云,没有一丝儿的彩色,天底下的飞鸟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邻家地里的庄稼早已割了,稻草胡乱地散在田里,东一垛西一垛的。在不远处的稻田里是几柱冲天的浓烟在飘……四爷的心就猛然地紧缩了一下,他一下就怀念起过去那火火热热的情景来:男人挑禾挥汗如雨,女人割禾弯腰如弓,机声鸣鸣,镰光闪闪,连最顽皮的娃儿们也跟在挑桶后边泥着脸蛋抢拾着稻穗……四奶说:“我又割了好大的一蔸呢!”四爷看了看已汗流浃背的四奶,她满头的白发和烘黄的稻色正衬着一种游离状的美丽。四爷很痴迷地看了一阵,说:“老婆子,我总觉得这地里怪冷清的。”四奶抬起满是汗湿的脸,撩起青布衬衣的下襟在脸上撸了一下,便笑了说:“冷清就冷清吧,难道让人一边唱戏不成?”四爷说:“今日里我才真觉得自己老了。”四奶听了,一愣,随后就豁开牙床笑。“笑啥呢。”四爷见状,问。“笑你七十还不服老呢,想想,人若不老不去,这黄土地上的人又一茬连着一茬疯长,到今日恐怕连挤都挤不下呢?更何况人要吃要喝,堆成这么多,会弄成啥样呢?”“那种田的把式都老了又去了,田地里冷冷清清了,你说又会成啥样呢?”四奶听了,又一愣。她看见四爷的眼空洞而又迷失般地在空荡荡的田野上呆望着——路上有几个人正远远地朝这里走来。四奶跟着望,过了一阵,四奶说:“不是咱家的儿,割吧。”“割吧,割起才热闹点。”镰刀又动作起来,稻子在轻吟的阵痛声中成功地倒下。忽然,四爷嘶哑着粗犷的嗓门吼叫了起来:锄禾日当午,挣钱儿读书,谁知读书儿,进城不沾土,说读书,说读书……空旷的田野里,一段如泣如诉的歌谣,像一张无边无际的网撒向了天地的四方。不远处一棵苦楝树上一群打盹的鸟儿惊醒了,扇动着惊恐的翅膀箭一般地逃去。四奶没来由地竟浑身颤栗起来,低头看,一层殷红的血液已浸过了她的指尖,无声地点滴在稻田里,她回过头去想看,却不见了血痕,血早已溶浸尘土之中了……(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说好今年全都回来,咋还未露出脑尖顶?”中可以看出,儿子们虽事业有成,但对土地上的劳作已经彻底淡漠,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当今乡村社会只剩老人与小孩留守的空心化现状。B.秋日割稻,田间地头,老两口你一言我一语,对话极简单极朴素,富有生活气息,既传递出丰收的喜悦,又暗含着隐忍的愁绪。C.四奶不小心割破手指,殷红的血液溶浸在她脚下的尘土中,这一看似不经意的细节,将人与土地的血肉联系,刻画得入骨入髓。D.这篇小说叙述从容,作者运用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塑造了一对热爱土地的勤劳老人。他们对田地丰收感到喜悦,也对“开镰”冷清无人感到失落,同时表现了作者对农村现状的关注和隐忧,令人深思。8.小说中间部分划线内容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9.小说题目“秋唱”能否改为“秋收”?为什么?四、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少孤,鞠于仲父宗元,从学于里人张震,善为文辞。咸平中,由乡贡试礼部、廷对皆第一。杨亿见其赋,叹曰:“王佐器也。”时瑞应沓至,曾尝入对,帝语及之。曾奏曰:“此诚国家承平所致,然愿推而弗居,异日或有灾沴,则免舆议。”及帝既受符命,大建玉清昭应宫,下莫敢言者,曾陈五害以谏。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真宗不豫,皇后居中预政,太子虽听事资善堂,然事皆决于后,中外以为忧。真宗崩,内外汹汹,曾正色独立,朝廷倚以为重。仁宗立,迁礼部尚书。群臣议太后临朝仪,曾请如东汉故事,太后坐帝右,垂帘奏事,丁谓独欲帝朔望见群臣,大事则太后召对辅臣决之,非大事令入内押班雷允恭传奏禁中,画可以下。曾曰:“两宫异处,而柄归宦官,祸端兆矣。”谓不听。既而允恭坐诛,谓亦得罪。自是两宫垂帘,辅臣奏事如曾议。曾方严持重,每进见,言利害事,审而中理,多所荐拔,尤恶侥幸。曹利用恶曾班己上,尝怏怏不悦。及利用坐事,太后大怒,曾为之解。太后曰:“卿尝言利用强横,今何解也?”曾曰:“利用素恃恩,臣故尝以理折之。今加以大恶,则非臣所知也。”太后意少释,卒从轻议。始,太后受册,将御大安殿,曾执以为不可,及长宁节上寿,止共张便殿。太后左右姻家稍通请谒,曾多所裁抑,太后滋不悦。会玉清昭应宫灾,乃出知青州,人乐其政,为画像而生祠之。曾进退士人,莫有知者。范仲淹尝问曾曰:“明扬士类,宰相之任也。公之盛德,独少此耳。”曾曰:“夫执政者,恩欲归己,怨使谁归?”仲淹服其言。宝元元年冬,大星晨坠其寝,左右惊告。曾曰:“后一月当知之。”如期而薨,年六十一。赠侍中,谥文正。(节选自《宋史•王曾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B.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C.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D.帝尝晚坐承明殿/召对久之/既退/使内侍谕曰/向思卿甚故/不及朝服见卿/卿勿以我为慢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廷对,科举时代皇帝举行殿试。后也称皇帝在朝廷上召问臣下,使奏对政事。B.符命,帝王受天命的象征。古人认为天降祥瑞于国君,使其有凭证治理国家。C.朔望,农历每月初一日叫“朔”,十五日叫“望”,而以“晦”表示每月三十。D.薨,古代称诸侯或大官死叫“薨”,此外,“崩”在古代专指帝王或王后的死。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曾精于学问,得到诸人夸赞。王曾虽然少年失亲,但在叔父和乡人的培育下,在文辞方面钻研较深,在后来的乡贡试中都名列第一。B.王曾关心国事,敢于直谏陈事。皇帝接受符命,大兴土木以建宫室,其他臣子都不敢劝谏,只有王曾陈述了五大危害用以劝谏。C.王曾严肃庄重,处事遵照法度。真宗因身体不适让太子听事,但政事上都由皇后决定。仁宗立,王曾上奏请求遵循东汉的礼仪,太后垂帘奏事。D.王曾端厚持重,且勇于担当。王曾身居相位时举荐贤能而不声张,范仲淹对他不计较个人得失十分钦佩,但也委婉地提出批评。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既而允恭坐诛,谓亦得罪。自是两宫垂帘,辅臣奏事如曾议。(2)会玉清昭应宫灾,乃出知青州,人乐其政,为画像而生祠之。五、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满江红•赤壁怀古(南宋)戴复古①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②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③,今如许?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注)①戴复古,南宋词人,时南宋偏安,抗金鲜有胜利。②貔虎:貔和虎。亦泛指猛兽。③曹操小名阿满。14.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开篇用“赤壁”“一番怀古”直接点题,非常醒目;一个“想”字领起对赤壁之战的描述,与“怀”字相照应。B.“万骑”“千艘”两句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表现出周瑜火攻曹军时的排山倒海之势和吴蜀联军的高昂士气。C.“今如许”三字,转折反问,将思绪由历史转入现实,词人大半生目击心伤的国事所引发的感慨,喷薄而出,令人震撼。D.词人感时伤世,面对“春风杨柳万千条”的美景,再也无心观赏,将满腔的伤感融入发问之中,直抒胸臆,言辞激烈。15.赤壁之战是文学中常见的话题,不同的作者,常有不同的解读。本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写到了但用意不同,请简要分析。六、情景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在《离骚》中,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利用周围环境来衬托琵琶女弹奏的音乐给人的强大艺术感染力。(3)李贺《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__”两句,引用典故,写出了将士们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七、选择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中华民族的家国观,是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支撑所在,是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精魂所系。孔子尚仁,所谓“仁”者就是、由家及国;孟子重义,所谓“义”者就是能舍小我、成就大我。中国人的家,是繁衍生息的场所,更是安身立命的港湾;中国人的国,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更是精神的家园、心灵的归宿。在中国人的眼里,家是最小国,国是于万家。()。家国同构、家国一体,是中国社会的组织特征,“修身齐家冶国平天下”,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战胜困难的思维方式、文明逻辑。在先秦时代的青铜器上,每每有“而宅禹迹”“处禹之堵”字样,说明九州一统的观念。秦始皇统一六国,车同轨、书同文,开启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历程。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华文明与大一统国家交织互动,文明为国家提供向心力凝聚力,国家为文明庵续、文化繁盛提供支撑和荫庇,有人因此将中国称为“文明型国家”。悠悠上下五千年,不论朝代如何变迁、世事如何更迭,炎黄子孙的血脉之中始终流淌着对原乡故土的朴素情感,对多元一体的国家认同始终召唤着华夏儿女团结奋斗。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家护佑国民平安,国民乃家之基石 B.国民乃家之基石,家护佑国民平安C.国护佑万家平安,家奠定国之基石 D.家奠定国之基石,国护佑万家平安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绵延不绝以己度人根深蒂固过程B.绵延不绝推己及人古已有之进程C.源远流长推己及人根深蒂固过程D.源远流长以己度人古已有之进程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朝代如何更迭,对原乡故土的朴素情感始终流淌在炎黄子孙的血脉之中B.不论朝代如何更迭、世事如何变迁,炎黄子孙的血脉之中始终流淌着对原乡故土的朴索情感C.无论朝代如何变迁、世事如何更迭,对原乡故士的朴素情感始终流淌在炎黄子孙的血脉之中D.不论世事如何更迭、朝代如何变迁,炎黄子孙的血脉之中始终流淌着对原乡故土的朴素情感八、语言表达20.请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80个字。9月27日,在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民用机场——海拔4411米的稻城亚丁机场,我国航空工业研制的首款高原无人直升机AR500C跳过低高原、中高原,挑战高原飞行,并首次成功完成试飞,创造了国产无人直升机起降高度新纪录,验证了AR500C无人直升机基本具备全疆域飞行能力及广泛的应用拓展能力。它的最大起飞重量为500千克,使用升限7000米。在起飞高度5000米,载荷80千克的条件下的续航时间约5小时,最大平飞速度170千米每小时,最大巡航速度165千米每小时,具备全疆域覆盖飞行的能力。同时加装相应设备,还可将其应用于应急救援、物资投送、安保消防、森林防火、海事监管、核辐射和化学侦察等领域。21.下图是教育部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结构图,请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开头,概括这幅图的基本内容。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序合理,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九、材料作文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00年前的5月4日,北京三千名学生涌向街头举行集会、游行、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爆发,拉开了中国走向民主科学的序幕。100年来,中华民族经历诸多大事:中国共产党成立,抗战胜利,建立新中国,“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改革开放,港澳回归,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这个历程中,一代代青年传承着“五四”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积极创新,探索科学……100年后的今天,假设当年五四运动中的某位前辈(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梁启超、鲁迅、毛泽东、周恩来等)穿越时空来到当代,面对他的一腔爱国赤诚,面对他对青年一代的热切期望,你将对他说些什么?请以“前辈,我想对你说”为副标题,写一篇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D2.B3.C【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理解分析相关内容要点能力。D.“其根本原因在于祈福需要”错误,根据原文“天子为什么要率领百官到郊外去祭拜天地?因为天地生养万物,万物就是衣食父母,人通过汲取万物滋养而生存,这是根本所在”,故天子要率领百官到郊外去祭拜天地是因为对于天地的感恩。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论证了先秦以前对农耕的重视”错误,文中“列举《孟春纪》中天子举行‘迎春’祭典,诏命史官保管文献经籍、制定历法,举行‘籍田’典礼等活动”,其实列举是为了说明春节礼俗有大量文献记载这一现象。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A.偷换概念,由原文第一段“由于这个节气标志着阳气由弱而强、由衰而盛的转折”可见“由弱而强、由衰而盛”的是“阳气”,不是“这个节气”。B.“仪式则逐渐消亡”错误,由原文第三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古老的‘籍田’仪式逐渐淡化”可见不是“逐渐消亡”,应为“逐渐淡化”。D.“春节礼俗所蕴含的‘感恩、反省’等依然‘发挥着相同的作用’”表述错误,原文最后一段为“这在当代仍然具有借鉴和教育意义”。故选C。4.B5.D6.①我国人多地少,粮食安全不能轻言过关,应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②我国粮食结构性矛盾长期存在,应通过优化种植结构和进口谷物等渠道,合理调整粮食结构。③我国粮食产后损失严重,要改进技术,减少储存、运输加工等环节造成的粮食损耗。④我国“舌尖上”的浪费严重,应改变消费观念,节约粮食。【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目的是调剂品种,满足个性化需求,多样化消费”说法不符合原文。原文材料二中“我国谷物进口最主要是用来作品种调剂,更好满足个性化需求,多样化消费”,强调了“最主要”,说明进口谷物还有其他原因,不局限于选项所说的。故选B。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材料中信息,分析理解材料相关内容要点能力。D.“玉米还十分短缺”错误,根据材料二中“玉米前几年库存较高,经过这几年的调整,现在玉料的结构已经趋于合理了,面积稳定在6亿亩以上,供求基本平衡”,说明玉米不短缺,那么进口玉米的原因也就不是短缺。故选D。6.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针对文中某一问题提出自己见解能力。题目要求学生结合材料简要回答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哪些,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建议。本题有两个问,第一个是让学生结合材料概括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哪些,第二个是要求学生对我国粮食安全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第二问的回答必须在第一问解决的基础上进行。解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注意逐材料分析,材料一“用全球不到10%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生产的根食,养活了近20%的人口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进而‘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当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什么时候都不能轻言粮食过关了”可得出“我国人多地少水少,粮食种植和完全满足人民需求存在困难”这就要求我们“要从战略上看,看得深一点、远一点,切实增强保障能力,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材料二“文博还指出,粮食总量平衡下,结构性的矛盾将长期存在”,这就要求我们优化粮食结构,具体做法结合材料三表1可以在种植时注意优化,同时由材料二“我国谷物进口量主要是用来作品种调剂,更好满足个性化需求,多样化消费”及材料三表2可看出,可以通过进口来优化结构;材料四“我国‘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而餐桌上游的整个粮食产后损失同样严重”直接告诉我们问题所在,通过“每年我国粮食产后仅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损失浪费总量达700亿斤以上”“储存设施简陋,缺乏技术指导服务”“物流方式落后”“储粮条件差、损失大”“消费习惯误区,成品根过度追求亮、白、精,低水平粗放加工,既损失营养素又明显降低出品率,副产物综合利用率也很低”“请客吃饭讲排场、比阔气等不良消费方式”等等,可知我们应改善设施,减少存储、运输、加工等环节造成的粮食损耗,同时也要改变消费观念和方式,节约粮食。7.A8.①丰收季节的田野冷清、散乱,以环境的孤寂强化四爷失落迷惘的心理;②和后文大集体大生产火热的劳动场最形成对比,引发读者对农村历史和现状的关注与思考;③在对话中插入环境描写,增强了文学美感,调节叙事节奏,使行文富有变化。9.不能。①凸显人物形象。表现了四爷对土地和劳作的热爱,对农耕文明衰落的失落和惆怅,体现了其执着的个性。②悲怆的秋唱,寄托情感的苍凉,更能凸显主题,引发读者对农村现状的关注和思考。③四爷从隐忍到爆发,情绪遥层蓄积,最终以化用李绅《悯农》诗句嘶吼出来,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④秋唱中悯农的传统主题在今天抑扬顿挫地吟唱,深化了主题。⑤“秋唱”比“秋收”更有一种诗意的韵味和美感,使小说更有含蓄、深沉的情味。【分析】7.本题考查小说内容及艺术特色分析鉴赏的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A项,“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当今乡村社会只剩老人与小孩留守的空心化现状”错误,原文“说好今年全都回来,咋还未露出脑尖顶”“二儿子,三儿子,一个专科,一个本科,考得让村里人眼红。四爷听了消息,好久未作声。半晌才说,谁让他们走了呢?说的是实话”“半个也不会回来了”,可知是为了突出“开镰”冷清的场景,儿子们在城市生活不再回农村的行为与四爷坚守田园,坚持劳动的行为对比;原文也没有提及小孩留守;不是突出空心化现状。故选A。8.本题考查句子在文中作用的能力。作答时,首先读懂文章,把握作者写作的意图,然后依据上下文,找出句子出现的语境,依据语境作答句子的作用,一般从结构、内容和主题方面分析。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某一情节在文章中的作用,往往是推动故事发展,使人物性格更加丰富,形象更加丰满。原文“天穹里尽是一层薄薄的青云,没有一丝儿的彩色,天底下的飞鸟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邻家地里的庄稼早已割了,稻草胡乱地散在田里,东一垛西一垛的。在不远处的稻田里是几柱冲天的浓烟在飘……”,这一段是环境描写,一是凸显了周围的环境是寂静冷清的;二是这篇小说主要是以人物的对话构成,中间插入了这一段环境描写,让行文富有变化,增强了文学美感;在这丰收的季节了,场面应该是盛大而且热闹的,而四爷看到的是“邻家地里的庄稼早已割了,稻草胡乱地散在田里,东一垛西一垛的”的景象,周围特别冷清、散乱,衬托和强化了四爷此时的心理是失落的、怅惘的,因为几个儿子都没有回来帮忙收割;这一冷清的环境与后文“男人挑禾挥汗如雨,女人割禾弯腰如弓,机声鸣鸣,镰光闪闪,连最顽皮的娃儿们也跟在挑桶后边泥着脸蛋抢拾着稻穗……”的过去那火火热热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让我们对这两种状态进行关注和比较,引发我们深深的思索和隐忧。9.本题考查探究作品标题的深刻意蕴的基本能力。在理解标题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深层义、双关义等。有的标题十分含蓄,如寄托作者思想情感,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这道题是比较标题的探究题,首先要明确观点,再阐释原因。先确定观点:“秋唱”不能改为“秋收”。原文“锄禾日当午,挣钱儿读书,谁知读书儿,进城不沾土,说读书,说读书……”,这是四爷唱的内容,标题“秋唱”照应四爷所唱的如泣如诉的歌谣,“空旷的田野里,一段如泣如诉的歌谣,像一张无边无际的网撒向了天地的四方。不远处一棵苦楝树上一群打盹的鸟儿惊醒了,扇动着惊恐的翅膀箭一般地逃去”,充满苍凉感伤之情,更能凸显主旨;如果是“秋收”,指的是四爷和四奶收割水稻的行为,那就体现不出唱的情节和唱的意蕴,表达的情感较之“秋唱”没有那么强烈;“镰刀又动作起来,稻子在轻吟的阵痛声中成功地倒下。忽然,四爷嘶哑着粗犷的嗓门吼叫了起来”,四爷在收割稻谷自己的几个儿子都没有回来帮着收割时唱的这首歌,表明了四爷对土地和劳作的热爱,以为就是土地养育了自己的儿子,但读书之后不愿再回来,一是四爷情感的一个爆发,二是对农耕文明衰落的失落和惆怅,最后都集中在了四爷唱的“悯农”里;这样更能突出全文的主旨,表现了作者对农村现状的关注和隐忧,令人深思。【点睛】关于小说阅读需要:1.理清事件发展的线索和过程,把握小说的结构。要搞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体分析结构。通过这些就可以整体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了。2.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的表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细节。小说一共有几个情节,用了几个细节,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主要形象的哪些方面,处于怎样的环境等。3.鉴赏形象。阅读小说一定要把握形象的特点,小说通过情节刻画,表现了形象哪些具体的特点,这一形象又有怎样具体的作用。4.归纳作品的主题。通过事物和形象的叙写,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态度,进而去推测小说的主题。10.C11.C12.D13.(1)不久雷允恭犯罪被杀,丁谓也由此而获罪。从此以后两宫垂帘,辅臣上奏议事都依照王曾的建议。(2)正好玉清昭应宫发生火灾,王曾于是被逐出京任青州知州。当地百姓对其治理措施十分高兴,替王曾画一幅像并为他建祠庙进行祭祀。【分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句子意思是:真宗曾经晚上坐在承明殿,召见王曾并应对很长时间,退朝后,真宗派内侍告诉王曾说:“我十分想见你,所以来不及穿着官服见你,请你不要以为我慢待你。”“久之”做动词“召对”的补语,意思是“应对很长时间”,中间不宜断开,排除AB两项;“甚”表示“思卿”的程度,意思是“十分(很)想见你”。“故”意思是“所以”,为连词,表结果,引出后文,所以在“甚”与“故”之间断开,排除D项。故选C。11.本题考查了解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晦’表示每月三十”错,“晦”农历每月的末一天,朔日的前一天。故选C。1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D.“举荐贤能而不声张”分析错误,原文是“曾进退士人,莫有知者”,意思是“王曾推荐和贬斥士人,没有人知道”。“委婉地提出批评”分析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最后一段,原文为“范仲淹尝问曾曰:‘明扬士类,宰相之任也。公之盛德,独少此耳。’曾曰:‘夫执政者,恩欲归己,怨使谁归?’仲淹服其言”,意思是:范仲淹曾问王曾说:“公开选拔士人,是宰相的职责。您的大德,唯独缺少这一点。”王曾说:“执政的人,如果将恩德归于自己,那怨恨又归于谁呢?”范仲淹深深佩服他所说的话。故选D。1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1)既而,不久;坐诛,犯罪被诛杀;得罪,获罪;如,按照。(2)会,正好,恰逢;出,指京官外调,这里还有被动意味,被逐出;知,做……知州;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乐;生祠,为活人修建祠堂。【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年少丧父,由其叔父王宗元抚养成人,向里人张震学习学问,善于写作文辞。咸平年间,由乡贡试礼部、廷对都是第一名。杨亿见到了王曾所作之赋,赞叹说:“这是辅佐帝王的人才。”这时各种吉祥的现象纷纷出现,王曾曾入朝进对,真宗向他说及了此事。王曾上奏说:“这确实是国家太平的结果,但希望陛下进一步推广而不要居功自骄,如果有一天发生灾荒,则可以免除世人的议论。”到真定接受符命,大建玉清昭应宫,臣下都不敢劝谏,王曾陈述了五大危害用以劝谏。真宗曾经晚上坐在承明殿,召见王曾并应对很长时间,退朝后,真宗派内侍告诉王曾说:“我十分想见你,因此来不及穿着官服见你,请你不要以为我慢待你。”真宗身体不适,皇后执掌朝政,太子虽然在资善堂听事,但一切都由皇后决定,朝廷内外都为此而担忧。真宗刚驾崩,朝廷内外一片争辩喧闹,纷乱不已,王曾面容严肃,神态庄重,朝廷将王曾作为重要大臣加以依靠。仁宗即位,升任礼部尚书。大臣们议论太后上朝的仪式,王曾请求像东汉过去的礼仪一样,太后坐在皇帝的右边,垂帘奏事。丁谓却想皇帝只在每月初一日和十五日接见大臣,大事则由太后召见辅臣断定,不是大事就让入内,押班雷允恭传奏禁中,决定可由雷允恭下达。王曾说:“两宫不在一处,但大权归宦官执掌,这是祸害的一种征兆。”丁谓不听。不久雷允恭犯罪被杀,丁谓也由此而获罪。从此以后两宫垂帘,辅臣上奏议事都依照王曾的建议。王曾方正严整稳重,每次进朝觐见皇帝,陈述事情的利害得失,都详细切中事理,许多人受他推荐而被朝廷提拔,他特别厌恶侥幸受宠之人。曹利用嫉妒王曾官级比他高,曾经因不服气而不高兴,其言语记载在《曹利用传》中。到曹利用因事而犯罪时,太后大怒,王曾反而替曹利用辩解。太后说:“爱卿曾经说曹利用强行蛮横,如今又为什么要替他辩解呢?”王曾说:“曹利用一直依仗皇恩,臣下因此曾经以理驳斥他,现在曹利用被加以大恶之名,臣下并不知道。”太后稍稍息怒,最后对曹利用从轻发落。开始,太后受册封,将御驾大安殿,王曾坚持认为不可以,到长宁节给太后祝寿,只在便殿恭敬地进行庆典。太后的左右姻亲之家请求王曾通报求见太后,王曾往往加以制裁和压制,太后更加不高兴。正好玉清昭应宫发生火灾,王曾于是被逐出京任青州知州。当地百姓对其治理措施十分高兴,替王曾画一幅像并为他建祠庙进行祭祀。王曾推荐和贬斥士人,没有人知道。范仲淹曾问王曾说:“公开选拔士人,是宰相的职责。您的大德,唯独缺少这一点。”王曾说:“执政的人,如果将恩德归于自己,那怨恨又归于谁呢?”范仲淹深深佩服他所说的话。宝元元年(1038)冬天,大星坠落在王曾的寝处,左右惊恐地告诉他。王曾说“:一个月后就可以知道后果了。”一月后王曾死,终年六十一岁,被追赠侍中,谥号“文正”。14.D15.①苏词意在表现青年周瑜才能卓越、年少立功,反衬自己早生华发、功业无成,怀古是为伤己;②戴词意在表现战争场面宏大激烈,反衬南宋朝廷的军事不振,国势衰微,怀古是为讽今。【分析】14.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语言、形象、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D项,不是直抒胸臆,而是借景抒情,以景结情,并结合拟人修辞,表达景存世迁的感慨;以无心赏柳表达对国势衰微的感伤,含蓄蕴藉,意味深长。故选D。15.本题考查赏析诗句运用的表现手法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本词“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这些句子用墨浓厚,形象再现了当年的豪迈的英雄气势,显出一种雄伟的自然之气,突出战争的宏伟场面,将吴蜀联军的高昂士气展现的淋漓尽致,看出曹军崩溃之快、周瑜取胜之速,通过周郎破曹时建立的丰功伟绩,来反衬如今南宋朝廷的军事不振、国势衰颓,是为了怀古讽今;苏词“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描绘周瑜年少有为,建立了赤壁之战这样的丰功伟绩,而诗人“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在对比昔年英雄周瑜年少成名,自己将老仍无所建树时,油然生出的人生短暂,光阴虚掷的慨叹,是为了怀古伤己。16.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篇名句背诵默写能力。默写易错的字词有:犹、舫、唯、携。17.D18.B19.A【解析】17.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前后文中未提及“国民”,据此排除A项;根据前文“中国人的家……中国人的国……家是……国是……”,“家”和“国”的顺序应是“家”在前,排除C项;“家是基石”“国护佑万家平安”,排除B项。故选D。18.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流程很长;比喻历史悠久。绵延不绝:连续不断,一直延续;也形容相同的自然景观一个接一个不间断地出现。此处是说中华文明五千年一直延续,应填“绵延不绝”。以己度人:拿自己的心思来衡最或揣度别人。推己及人: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别人的心意;指设身处地替别入着想。此处是形容“仁”的内涵,根据后文“由家及国”,此处要表达的是用自己的心意推想别人的心意,应填“推己及人”。古已有之:古时候就已经存在了。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此处是说九州一统的观念先秦就已经存在了,应填“古已有之”。进程:事物发展变化或进行的过程。过程:事情进行或事物发展所经过的程序。此处是说历史发展的过程,应填“进程”。故选B。19.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更迭”与“世事”搭配不当,可把“世事”和“朝代”交换位置,排除CD项;“对……”句式与后文“对多元一体的国家……”形成统一关系,排除B项。故选A。20.①9月27日,②在稻城亚丁机场,③我国首款高原无人直升机首次成功完成高原试飞,④创造了国产无人直升机起降高度新纪录,⑤具备全疆域飞行能力及应用拓展能力。【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文段叙述了我国首款高原无人直升机在稻城亚丁机场试飞的情形及其意义。压缩时必须抓住文段中的关键信息,如时间、地点、主角、过程、意义等。时间:9月27日,需要保留。地点:在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民用机场——海拔4411米的稻城亚丁机场。可压缩为:在稻城亚丁机场。主角:我国航空工业研制的首款高原无人直升机AR500C。可压缩为:我国首款高原无人直升机。事件:我国航空工业研制的首款高原无人直升机AR500C跳过低高原、中高原,挑战高原飞行,并首次成功完成试飞。可压缩为:首次完成高原试飞。意义:创造了国产无人直升机起降高度新纪录,验证了AR500C无人直升机基本具备全疆域飞行能力及广泛的应用拓展能力。可压缩为:创造了国产无人直升机起降高度新纪录,具备全疆域飞行能力及应用拓展能力。21.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首先观察括画面的结构形式,认真细致的观察分析画面各个部分的内容,在进一步看清各个部分的要素,找出其表现的对象或行为,然后按照题目要求的形式组织文字作答。本题要求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开头,概括这幅图的基本内容,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序合理,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这里主题非常清楚“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也非常明确,认真读图作答即可。首先我们发现圆形的结构图首先分了三个部分: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部分中间还有一个黑圈,意味着是核心内容:全面发展的人;三个部分各自又有两个方面的具体内容,所以按照合理的顺序准确表述即可,也就是由内及外,先说核心内容,再说三个方面,最后说三个方面的具体内涵。22.例文:青年正盛,且看今朝——前辈我想对您说百年前,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点燃青年心中赤诚之火,反抗强敌外侮;百年后,莽莽洲洋激染青年心中盛勇之火,筑就苦难辉煌。鲁迅前辈,吾辈青年接力过这火炬,一往无前。犹记得您曾劝慰:“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而今可言,我们并未辜负您的希冀。每位青年,都如同一簇星星之火,焰舌飘动着新生之盛,光华映染着向上之勇。神州华夏,因而如灿烂朝阳。今朝,吾辈秉承科学文明的精神。犹记得您沉叹国人“无知的愚昧,可恨可悲”,渴望唤醒被封建迷信、庸昧落后荼毒至盲目的大众。我想告诉您,这已成为过去。建后,有无数海外学成的青年学者归国,在一穷二白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