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重庆市巫山县化学九上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重庆市巫山县化学九上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重庆市巫山县化学九上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重庆市巫山县化学九上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重庆市巫山县化学九上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重庆市巫山县化学九上期末经典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茶,是一片树叶的故事。湖北名茶“驹龙园”茶中富含的单宁酸(C76H52O46)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单宁酸分子中含23个O2B.单宁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38:26:23C.单宁酸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D.单宁酸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2.钚可用于核电,还可用于制造核武器,钚(Pu)的原子序数为94,该元素一种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239,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中子数为145 B.核外电子数为94 C.核电荷数为239 D.质子数为94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应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利用排水法收集后,应先熄灭酒精灯后撤离导管C.用托盘天平称物品时应先加小砝码后加大砝码D.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时,红磷燃烧完应先冷却后再读数据4.网络、报纸等媒体爆料的下列造假事件中,肯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用硫磺燃烧来熏蒸粉丝使其变白B.用工业石蜡等给瓜子“美容”C.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掺和成“奶粉”D.用铜粉和锌粉熔合成“黄金”5.下列4个坐标图分别示意实验过程中某些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A.向盛有MnO2的烧杯中加入H2O2溶液B.在某一密闭装置内点燃红磷C.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D.向一定量石灰石中滴加稀盐酸6.2018年3月22~28日是第三十一届“中国水周”,我国纪念活动的宣传主题为“施国家节水行动,建设节水型社会”。下列说法中不符合该宣传主题的是()A.依法治水,严格管水,科技兴水,保障国家水安全B.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助推民生水利发展C.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大力防治水体污染D.切实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7.小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氧气,并用该瓶氧气做铁丝燃烧的实验,结果未观察到“燃烧”和“火星四射”的现象。下列说法中,与该实验失败原因无关的是A.所用铁丝较粗 B.氧气没有收集满,纯度较低C.温度未达到铁丝的着火点 D.集气瓶底部没有预先铺一层细砂8.银杏果中含有银杏酸(银杏酸化学式为C22H34O3),下列有关银杏酸说法正确的是A.从宏观上看:银杏酸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从微观上看:银杏酸由22个碳原子、3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C.从类别上看:银杏酸属于有机化合物D.从质量上看:银杏酸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1:179.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A.2H2O=O2+2H2↑ B.C.Zn+HCl=ZnCl+H2↑ D.C2H5OH+O2=H2O+CO2↑10.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 B.滴加液体C.加热蒸发 D.测定溶液pH11.下列各组转化中,不能一步实现的组合是()A.B.C.D.12.在“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中,同学们所记录的实验现象错误的是()A.用小刀切下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石蜡浮在水面上B.燃烧的蜡烛,最内层火焰最暗,最外层火焰最明亮C.蜡烛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热,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用火柴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重新燃烧13.“促进可持续的生活方式”“践行绿色生活”是新时期的发展理念。下列措施不符合该理念的是A.植树造林,美化环境 B.生活污水随意排放C.严禁向江河里倾倒垃圾 D.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14.艾同学向盛有硝酸锌和硝酸银混合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铁,一定没有锌B.反应后滤液的质量大于反应前溶液的质量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一定没有硝酸银和硝酸锌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一定没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银15.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增大B.汽油去除油污是乳化现象C.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浓度大D.将5g某物质投入水中配成100g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定是5%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依据下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O2,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1)实验过程②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2)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___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取石灰石样品20g,加入适量稀盐酸(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与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你计算:(1)CaCO3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2)该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18.(8分)将73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与足量的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杂质与盐酸不反应)反应,求理论上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_______________。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与制备(1)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请你利用已有的化学知识完成下表并填空物质的名称(或俗称)构成物质的微粒符号体现物质化学性质的变化(用方程式表示,写一个即可)_________Na+、OH-_________乙醇__________________铜__________________上表你列举的体现物质化学性质的反应中,包含的基本反应类型有______。(2)利用物质的性质可以检验或鉴别物质。实验室有一瓶失去标鉴的溶液,为了鉴别其是稀盐酸还是氯化镁溶液,小组同学选用不同的试剂进行实验,都将其鉴别了出来。可供选择的试剂:银片、生锈的铁钉、块状石灰石、二氧化碳、硝酸银溶液、澄清的石灰水请按要求填写下表(只填写检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明显现象的化学变化方程式)检验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方程式运用物质的性质_________盐能与某些碱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利用物质的性质可通过化学变化制备物质胆矾(CuSO4·5H2O)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用途。实验室利用废旧电池的铜棒(主要含铜和锌)为原料制备胆矾。实验流程如图所示:查阅资料:氧化锌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①废旧电池钢帽的表面常有油污,可用洗洁精预先除去,洗洁精在除去油污的过程中起____________作用。②“碱溶”步骤中,为加快反应速率可采取多种措施,如搅拌、______、______等。③“酸溶”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④试写出胆况在工农业生产中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B【解析】试题分析∶单宁酸【C76H52O46】∶A.一个单宁酸分子中含46个氧原子。故A错误。B.单宁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38:26:23。故B正确。C.单宁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C错误。D.一个单宁酸分子是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故D错误。考点∶考查化学式的意义。2、C【详解】A、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且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所以该原子的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239−94=145,选项正确;B、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所以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94,选项正确;C、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所以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94,选项错误;D、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所以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94,选项正确,故选C。3、D【详解】A、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药品,错误;B、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利用排水法收集后,应先熄灭酒精灯后撤离导管,会导致水倒流炸裂试管,错误;C、用托盘天平称物品时应先加大砝码后加小砝码,错误;D、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时,红磷燃烧完应先冷却后再读数据,有利于准确测出氧气含量,准确;故选D。4、A【解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的漂白机理是和有色物质化合,结合为无色或者浅色的物质.二氧化硫与有机色素结合,从而产生漂白效果,如果一加热,就会还原出原来的颜色.所以为化学变化;用工业石蜡给瓜子“美容”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掺和成“假奶粉”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用铜粉和锌粉熔合成黄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5、B【解析】试题分析:解答图像类的题目抓住“三点一走势”,即首先看清楚横、纵坐标各表示的量,然后从起始点、转折点、终点还有量的变化趋势来进行分析解答,A、向盛有MnO2的烧杯中加入H2O2溶液,故产生氧气的质量应随H2O2溶液的质量一直增大,而不是最后保持不变,错误,B、在某一密闭装置内点燃红磷,反应刚开始放热,使得密闭装置内的气体膨胀,氧气增大,反应结束后,温度冷却下来,由于红磷燃烧消耗了氧气,使得密闭装置内的气体量减少,压强降低,正确,C、用酒精灯加热一定量KMnO4固体,由于生成氧气,使得总质量减少,故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应增大,带反应结束后,保持不变,错误,D、向一定量石灰石中滴加稀盐酸,由于石灰石的量是固定的,故生成的二氧化质量最好应保持不变,而不是一直增大,错误,故选B考点:图像题的解答6、C【详解】A.依法治水,严格管水,科技兴水,保障国家水安全符号宣传主题,选项正确;B.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助推民生水利发展符号宣传主题,选项正确;C.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是不符合实际的,选项错误;D.切实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符号宣传主题,选项正确,故选C。7、D【分析】铁丝在空气中无法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详解】A、用细铁丝燃烧,粗铁丝可能无法被引燃,选项正确。B、铁丝在空气中无法燃烧,当氧气浓度较低时,无法燃烧,选项正确。C、温度未达到着火点,铁丝可能无法被引燃,选项正确。D、集气瓶瓶底铺细沙,目的是为了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至瓶底,导致集气瓶炸裂,选项错误。故答案选D。8、C【解析】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不是由元素组成的,错误;B、银杏酸由分子构成的,1个银杏酸分子是由22个碳原子、3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错误;C、银杏酸是含碳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正确;D、银杏酸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12×22:1×34=132:17≠11:17,错误。故选C。点睛: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9、B【详解】A、根据初中阶段已学知识,水在通电条件下能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该化学方程式没有标注反应条件,另外生成的氧气还缺少气体生成符号,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是:,选项A不正确;B、该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配平、反应条件标注均正确,选项B正确;C、该方程式中氯化锌化学式书写错误,没有配平,正确的方程式是:Zn+2HCl=ZnCl2+H2↑,选项C不正确;D、该方程式没有配平、没有标注反应条件、气体生成符号标注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是:,选项D不正确。故选B。【点睛】判断化学方程式正确与否,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是否符合反应规律,化学式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标注正确,气体生成符号、沉淀符号是否标注正确。10、D【详解】A、加热液体时,试管内液体不可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不符合题意;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胶头滴管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正上方滴加液体,不符合题意;C、加热蒸发时,为防止液体局部受热沸腾飞溅出,要用玻璃棒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不符合题意;D、测定溶液的pH时,不能把试纸直接浸入溶液内,会把溶液污染,而且会浸泡掉试纸上的色素,导致结果不准确,符合题意。故选D。11、C【详解】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产生水和氧气,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铁在氧气和水的共同作用下产生氧化铁,氧化铁在高温环境中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铁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四氧化三铁,不是三氧化二铁;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D、,碳在氧气不充足时燃烧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C。12、C【详解】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小,所以切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浮在水面上,故选项正确。B.燃烧的蜡烛,最内层火焰最暗,最外层火焰最明亮,故选项正确。C.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错误。D.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蜡烛跟着被点燃,故选项正确。故选C。13、B【详解】A、植树造林,美化环境,减少污染,保护水土等,故选项做法正确;B、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会造成水土污染,故选项做法不正确;C、严禁向江河里倾倒垃圾,能防止水体污染,故选项做法正确;D、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能防止水体污染,故选项做法正确。故选B。14、A【分析】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比锌弱,不能与硝酸锌溶液反应;向盛有硝酸锌和硝酸银混合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铁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和银,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含有能与稀盐酸反应的金属,该金属应为铁,说明铁是过量的。【详解】A、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铁,一定没有锌,故选项正确;B、铁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AgNO3═Fe(NO3)2+2Ag,由反应时的质量比可知,每56份质量的铁可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溶液的质量会减少,故选项错误;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硝酸锌,一定没有硝酸银,故选项错误;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硝酸锌,一定没有硝酸银,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睛】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而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前面的金属一般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里置换出来。15、A【详解】A、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加溶质、蒸发溶剂、降温等方法转化为饱和溶液,降温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增大,故A正确;B、汽油能溶解油污形成溶液,不是乳化现象,故B错误;C、相同温度下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浓度大,没有确定温度,无法判断,故C错误;D、将5g某物质投入水中配成100g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是5%,例如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5g氧化钠完全溶于水配成100g溶液,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5%,故D错误。故选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1)(2)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详解】(1)红磷燃烧是指磷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2)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实验过程②中,a处与氧气充分接触的红磷不燃烧,b的红磷燃烧,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或着火点)。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1)100;(2)50%【详解】(1)40+12+16×3=100,故答案为:100

(2)由图象可知: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4.4g,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x=10g

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100%=50%答:石灰石样品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