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二人教版第6课孔雀东南飞4教案_第1页
高一语文必修二人教版第6课孔雀东南飞4教案_第2页
高一语文必修二人教版第6课孔雀东南飞4教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授课课时教案科目:语文教师授课时间:第12周星期2017年11月30日单元(章节)课题必修二诗歌单元本节课题《孔雀东南飞》(第四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GB3①了解关于“汉乐府”的有关知识;②积累诗歌中的文言知识;③分析人物形象;=4\*GB3④理解铺陈、排比、比兴手法及其表达效果。过程与方法=1\*GB3①反复诵读,把握作品内容,了解诗歌曲折的情节和激烈的矛盾冲突;②合作探究,讨论人物形象及爱情悲剧成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GB3①理解刘兰芝和焦仲卿对爱情的忠贞和对命运的反抗;=2\*GB3②体会封建礼教的罪恶。学情分析经过半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文言知识的阅读能力及合作学习的经验。但鉴赏仍然是初步的,尚未把握鉴赏的技巧,形成基本能力,更不用说对作品进行审美鉴赏,因此教学本课,仍然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理解性阅读、研究性阅读和欣赏性阅读,培养学生鉴赏古诗文技巧,逐步把握鉴赏规律,最终形成鉴赏能力。教学重难点=1\*GB3①了解这首长篇叙事诗的曲折情节和矛盾冲突;=2\*GB3②了解叙事诗中通过人物对话揭示人物性格的手法;=3\*GB3③了解造成刘焦婚姻悲剧的原因。提炼的课题创作手法及其表达效果。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资源选择PPT、新新学案教学过程一、导入:回顾复习前几课内容二、讲读课文:要求学生找出对刘兰芝及焦仲卿的细节描写,分析描写的技巧。分析刘兰芝、焦仲卿的性格特征。探究焦刘爱情悲剧发生的原因。教师布置小组学习任务,巡视学生合作学习情况。学生合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形成成果。学生展示成果,其他学习小组评判、补充。教师组织学生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并予以点评、补充。人物形象分析(1)刘兰芝——勤劳能干:“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有教养:不仅表现在会谈箜篌、诵诗书,也表现在对焦母谦逊有礼、不卑不亢的态度上。善良友爱:与小姑话别时,“泪落连珠子”。对爱情专一:惜别时留下箱笼,分手时以蒲苇为喻直至发出“黄泉下相见”的铮铮誓言。刘兰芝是一个聪明美丽、勤劳能干善良、知书识礼、坚强忠贞、富有反抗精神的妇女形象。塑造刘兰芝形象时运用了衬托手法,以求婚者“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的县令之子和“娇逸未有婚”的太守之子的地位、才貌、身份、及太守家迎娶的排场来表现刘兰芝的形体美、品质美和精神美。(2)焦仲卿:忠于爱情:“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对母亲:开始——既孝又怨,不敢违抗。后来——对爱情的忠贞战胜了对母亲的孝顺、屈从,不顾“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礼教,自缢于庭树,作了最强有力的反抗。总而言之,焦仲卿是一个忠厚善良,忠于爱情,由顺从到抗争(消极抗争)的叛逆形象。二、问题探讨1.焦母驱逐兰芝的原因:(1),兰芝没有遵从封建礼教的妇德要求,“本自无教训”,“举动自专由”,虽然温顺,能干,但骨子里有倔劲,因而为焦母所不容。(2),兰芝多年不育,焦母为传宗接代考虑,找借口驱逐兰芝。(3),焦刘两家贵贱悬殊,门第不对,焦母见异思迁,为娶进罗敷而逼走兰芝。(4),焦母无法理解也不能容忍仲卿与兰芝间真挚热烈的爱情。三、本诗的主题思想:1、对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控诉。2、对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反抗精神的赞美。3、对珍惜美好婚姻、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