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标准》(JGJ T72-2017)_第1页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标准》(JGJ T72-2017)_第2页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标准》(JGJ T72-2017)_第3页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标准》(JGJ T72-2017)_第4页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标准》(JGJ T72-201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J[J;cJJ

JGJ/T72-2017

p

备案号J366-2017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标准

Standardforgeotechnicalinvestigation

oftallbuildings

2017-08-23发布2018-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3年工程建设标准

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3〕6号)的要求,

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工程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

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高

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

本标准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

定;4勘察方案;5地下水勘察;6室内试验;7原位测试;8岩

土工程评价;9检验和监测;10特级勘察;11岩土工程勘察

报告。

本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是:1.勘察等级增加了特级;2.增

加了设计参数检验术语,对抗浮设防水位的术语作了修改;

3.对天然地基勘察方案勘探点布设,在花岗岩残积土地区的钻

孔深度和连续记录的静力触探或动力触探测试的数量作了调整;

4.对综合确定抗浮设防水位作了修改和补充;5.增加了按复合

地基载荷试验测求的复合地基变形模量E队sp估算复合地基变形

量的方法;6.取消了用静力触探试验成果估算预制桩单桩极限

承载力;7.增加了回弹模量和回弹再压缩模量室内试验要点及

估算回弹量和回弹再压缩量的公式;8.对采用标准贯人试验成

果估算预制桩竖向极限承载力作了修改和调整;9.对嵌岩灌注

桩岩石极限侧阻力、极限端阻力经验值作了修改和调整;10.对

泥浆护壁灌注桩不同岩土的抗拔系数A作了补充规定。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机械工业勘察设计

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

或建议,请寄送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西安

市咸宁中路51号,邮编:710043)。

4

本标准主编单位: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编单位: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

公司

深圳市勘察测绘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同济大学

上海长凯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深圳市建设综合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张炜张旷成沈小克顾国荣

丘建金周宏磊张继文杨石飞

陈晖郭明田高文生高广运

高术孝张文华侯东利张武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龚晓南戴一呜王步云顾晓鲁

徐张建梁金国化建新康景文

王卫东王笃礼崔鼎九

5

Contents

1GeneralProvisions……………1

2TermsandSymbols…………2

2.1Terms………2

2.2Symbols……………………3

3BasicRequirements………….........……….........……….7

4InvestigationPlan…………13

4.1GeneralRequirements………13

4.2NaturalGround……………14

4.3PiledFoundation……………··…………….17

4.4CompositeGround…………18

4.5Excavat10口Engineering……20

5GroundwaterInvestigation………………........………….22

6LaboratoryTests········……….........…·…25

7In-situTests…………………27

8GeotechnicalEngineeringEvaluation……33

8.1SiteStability………………33

8.2NaturalGround……………34

8.3PiledFoundation……………··…………….39

8.4CompositeFoundation………44

8.5DifferentialSettlementsofVariable-rise

BuildmgComplex…………46

8.6PreventionofBasementUp-Floating…………48

8.7ExcavationEngineering……51

9VerificationandMonitoring··············…………..........53

9.1DesignParameterVenf1cat1on………………53

8

9.2InSituInspection…………54

9.30日spotMonitoring…………55

10GeotechnicalInvestigationSpecialGrade……........….58

11GeotechnicalInvestigationReport….................…….63

11.1GeneralReqmrements……63

11.2MainContentsandRequirementsofReport…63

11.3ChartsandAccessories……65

AppendixAKeyPointsforLaboratoryTestsofRebound

DeformationandRebound-Recompression

DeformationModuli………………........…….67

AppendixBEstimatio日ofNaturalGroundUltimate

BeanngCapacity…........…….69

AppendixCEstimationoftheFinalSettlementof

NaturalandCompositeGroundbythe

DeformationModuliE0……........…………….72

AppendixDEstimationofUltimateVertical

CapacityofPrecastPilebyStandard

PenetrationTest········….........……..........77

AppendixEKeyPointsforTipResistanceLoad

TestofLargeDiameterPile………........…….80

AppendixFEstimationofFinalSettlementofGroupPile

UsingIn-situTestParameter…m

AppendixGKeyPointsforUpliftLoadTestof

AntifloatingPileand

AntifloatingAnchor………….................….86

AppendixHKeyPointsForLoadTestofVerticaland

HorizontalBaseCoefficientsofSubgrade

Reaction…........………….........….........….89

AppendixJCalculatingTableforDeterminingRebound

DeformationandtheRebound-Recompression

9

01

S6…….....……………….SUO!S!A0ldJOUO!:J.BU1:?Idx3=uO!l!PPV

v6….................….........………….sp1Bpmisp;iionoJOisq

S6….................….p1BpUBlSSJ可l~u!'.llu!p101也JOUO!lBUBidx3

06……•••••••••••••••••••••••••••••..•••••...UO!lBllilOJ;JQ

1总则

1.o.1为在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中贯彻执行国家技术经济政

策,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和保护环

境,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的岩土工程勘察。

1.0.3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的岩土工程勘察除应符合本标准规

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geotechnicalinvestigationof

tallbuildings

采用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勘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等针

对性的勘察于段和方法,对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场地稳定性、地

基稳定性、地基岩土条件、地下水以及它们与工程之间的相互关

系进行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高层建筑地基基础、基坑工程

等作出工程评价和预测建议。

2.1.2一般性勘探点generalexploratorypoint

为查明地基主要受力层性质,满足主要受力层地基承载力评

价等问题的需要布设的勘探点。

2.1.3控制性勘探点controlexploratorypoint

为控制场地地层结构,满足场地、地基基础和基坑工程的稳

定性、变形等评价要求布设的勘探点。

2.1.4取样、测试勘探点exploratorypointforsampli吨or

insitutesting

采取不扰动土试样、岩石试样或进行原位测试的勘探点。

2.1.5基准基床系数basiccoefficientofsubgradereaction

采用边长为300mm的方形标准刚性承压板的静力载荷试

验,测取得半元限空间地基竖向或水平向表面某点的压力强度与

该点相应变形的比值。

2.1.6抗浮设防水位groundwaterlevelforpreventionof

upfloating

为满足地下结构抗浮设防安全及抗浮设计技术经济合理的需

要,根据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长期观测资料和地区经验,

2

预测地下结构在施工期间和使用年限内可能遭遇到的地下水最高

水位,用于设计按静水压力计算作用于地下结构基底的最大

浮力。

2.1.7突涌piping

弱透水土层的自重压力小于其下部承压水水头压力时,土体

隆起破坏并同时发生喷水、冒砂的现象,系教性土渗流破坏的一

种形式。

2.1.8设计参数检验designparameterverification

在设计、施工期间,对地基基础和基坑工程设计中的控制性

设计参数进行检验校核的各种原位测试工作。

2.2符号

2.2.1几何参数

A→-基础底面积;

AP~桩端面积;

B假想实体基础的等效基础宽度;

b基础底面宽度;

d一-一基础埋置深度或桩身直径;

de一-控制性勘探孔深度;

dg一般性勘探孔深度;

L一一建筑物长度;

1→一一桩长度、分段桩长或基础长度;

Hg自室外地面算起的建筑物高度;

h,;桩身全断面嵌入第i层中风化、微风化岩层内

长度;

u~桩身周长;

Ut桩群外围周长;

u,一一嵌岩桩嵌岩段周长。

2.2.2土、岩性能指标与性质参数

α压缩系数;

3

c-站聚力;

Cc压缩指数;

Cr回弹再压缩指数;

C「一回弹指数;

Cu二一十字板剪切强度;

Cv固结系数;

e孔隙比;

Eo-士的变形模量;

Em二一旁压模量;

E,-回弹模量;

Ere回弹再压缩模量;

E,二一一土的压缩模量;

ds(Gs)二÷岩土体的相对密度(比重);

h液性指数;

是渗透系数;

Pc土的先期固结压力;

Y二一土的重力密度;

μ土的泊松比;

u←-含水量,含水率;

伊←一内摩擦角。

2.2.3原位测试参数、指标

fs双桥静力触探侧壁摩阻力;

Kv、Kh竖向、水平向基准基床系数;

N63.s→一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实测锤击数;

N120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实测锤击数;

ρf旁压试验临塑压力;

户L-一旁压试验极限压力;

N←-标准贯人试验实测锤击数;

Ps单桥静力触探比贯人阻力;

q「-双桥静力触探锥头阻力;

4

T场地土的卓越周期;

vs-剪切波波速。

2.2.4抗力、作用与效应参数

fa深宽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fak-一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1mk←÷→原位测试深度处均一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hu原位测试深度处均一土层的地基极限承载力;

Jr岩石饱和单轴极限抗压强度;

fu-由极限承载力公式计算的地基极限承载力;

fsk复合地基加固后桩间士承载力特征值;

f呐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二一一抗浮桩或抗浮锚杆抗拔承载力特征值;

ko÷→静止侧压力系数;

户一一一对应于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时的基底平均压力;

ρ。对应于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时的基底平均附加压

力,旁压试验初始压力或载荷试验求得的比例界限

压力;

Pz二一士的有效自重压力;

qpr~一桩端岩石极限端阻力;

qps桩端土极限端阻力;

如厂一桩侧第i层岩层极限侧阻力;

qsis→一桩侧第i层士的极限侧阻力;

也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

Qui←一一单桩抗拔极限承载力;

Ra←一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2.2.5计算参数

A→一平均附加应力系数在第i层土的层位深度内积

分值;

Es-一在钻孔位置处、地基变形计算深度范围内的岩土层

5

压缩模量当量值;

m一一面积置换率;

s基础沉降量或载荷试验沉降量;

Zn沉降计算深度。

2.2.6系数

K-÷÷安全系数,地基不均匀系数界限值;

Nγ、Ng、Ne一一地基承载力系数;

5γ、ι、乙基础形状系数;

功,~沉降计算经验系数。

6

3基本规定

3.0.1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应针对高层建筑特点,重视地

区经验,广泛搜集资料,明确勘察任务要求,采用有针对性的勘

察手段,提出资料真实准确、评价合理、建议可行的岩土工程勘

察报告或工程咨询报告。

3.0.2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的勘察等级,应根据高层建

筑规模和特征、场地、地基复杂程度以及破坏后果的严重程

度,划分为三个等级.具体划分时,应符合表3.0.2的

规定。

表3.0.2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划分

勘察等级高层建筑规模和特征、场地和地基复杂程度及破坏后果的严重程度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破坏后果很严重:

1高度超过250m(含250m)的超高层建筑;

特级

2高度超过300m(含300m)的高耸结构;

3含有周边环境特别复杂或对基坑变形有中韧未要求基坑的高层建筑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破坏后果很严重:

130层(含30层)以上或高于lOOm(含lOOm)但低于250m的超

高层建筑(包括住宅、综合性建筑和公共建筑);

2体型复杂、层数相差超过10层的高低层连成一体的高层建筑;

3对地基变形有特殊要求的高层建筑;

甲级4高度超过zoom,但低于300m的高耸结构,或重要的工业高耸

结构;

5地质环境复杂的建筑边坡上、下的高层建筑;

6属于一级(复杂)场地,或一级(复杂)地基的高层建筑;

7对既有工程影响较大的新建高层建筑;

8含有基坑支护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基坑工程的高层建筑

7

续表3.0.2

勘察等级高层建筑规模和特征、场地和地基复杂程度及破坏后果的严重程度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破坏后果严重:

I不符合特级、甲级的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

2高度超过24m、低于lOOm的综合性建筑和公共建筑;

乙级

3位于邻近地质条件中等复杂、简单的建筑边坡上、下的高层

建筑;

4含有基坑支护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三级基坑工程的高层建筑

注:1建筑边坡地质环境复杂程度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划分判定;

2场地复杂程度和地基复杂程度的等级按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

范》GB50021判定;

3基坑支护结构的安全等级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

120判定。

3.0.3勘察阶段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勘察等级为特级或复杂场地、复杂地基的高层建筑岩

土工程勘察,勘察阶段应划分为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察、详

细勘察三阶段;

2当场地勘察资料缺乏、建筑总平面布置未定,对勘察等

级为甲级的单体高层建筑,或勘察等级为甲级和乙级的高层建筑

群的岩土工程勘察,勘察阶段应分为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两

阶段;

3当场地已有勘察资料能满足初步设计要求,且建筑总平

面位置巳定时,对甲级和乙级的单体高层建筑,可将初步勘察和

详细勘察两阶段合并为→阶段,直接进行详细勘察;

4当场地和地基复杂,施工中可能出现或巳出现有关岩土

工程问题时,应进行施工勘察;

5基槽开挖到底后,应进行施工验槽和验桩。

3.0.4进行勘察工作前,应详细了解和研究勘察技术要求,并

应依据勘察阶段取得委托方提供的下列资料:

1可行性研究勘察应取得的资料包括:

8

1)拟建高层建筑的场址地点、占地面积和征地情况;

2)高层建筑的高度,结构类型、地下室层数;

3)场地周边环境,包括既有建筑、道路和地表水体的有

关情况;

4)设计方的技术要求。

2初步勘察应取得的资料包括:

1)建设场地建筑红线角点坐标;附有主楼、裙房、地下

室位置的平面图;建筑群的幢数及平面位置;

2)建筑的层数和高度.地下室的层数;

3)场地的拆迁及分期建设情况;

4)勘察场地周边环境条件,既有地下管线及其他地下设

施情况;

5)设计方的技术要求。

3详细勘察前应取得的资料包括:

1)附有建筑红线角点坐标、地形等高线和士0.00高程的

建筑总平面布置图;

2)建筑结构类型、特点、层数、总高度和地下室层数;

3)预计的地基基础类型、平面尺寸、荷载、埋置深度和

允许变形要求等;

4)场地地表水汇集及排泄情况;

5)地质灾害评估资料,超限高层建筑地震安全性评价

报告;

6)勘察场地周边环境条件,包括既有建筑基础类型、埋

深、既有道路等级、既有地下管线及其他地下设施

情况;

7)设计方的技术要求。

3.0.5各勘察阶段的勘察方案,应根据高层建筑规模和结构特

征、场地和地基复杂程度、委托方的要求,由勘察单位制定。

3.0.6可行性研究勘察应以搜集资料和工程地质调查为主,从

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的角度对拟建高层建筑的可行性、适宜性作

9

出评价并提出建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根据区域性地质资料从断裂稳定性、地震稳定性、斜

坡稳定性、岩榕稳定性、特殊岩土稳定性等方面,初步判断场地

对拟建高层建筑的可行性和适宜性;

2当已有地质资料不足,对影响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和适宜

性问题作出明确判断依据不充分时,宜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和少量

针对性的勘探、测试工作;

3可行性研究勘察报告应对所选场址、建设拟建高层建筑

的可行性、适宜性作出判断、比选和评价,对后续的勘察程序及

勘察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勘探测试手段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3.0.7初步勘察阶段应在查明地貌、不良地质作用、特殊性岩

土、地层结构、岩土特性和地下水埋藏条件的基础上,对场地稳

定性和适宜性作出评价;对地基基础方案选型进行初步论证,并

提供相关资料、参数和建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查明场地所处地貌单元形态和类型;

2应查明断裂、斜坡、岩洛、地震和特殊岩土等对场地稳

定性的影响,提出避让或整治措施的建议;

3应查明场地地层时代、成因、地层结构、风化带和岩土

物理力学性质,对地基基础方案和基坑支护方案选型进行初步论

证和评价;

4应查明地下水类型、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年变化幅

度和腐蚀性,应从初步勘察阶段起设置地下水观测孔进行长期

观测。

3.0.8详细勘察阶段采取的勘探、测试手段应具有针对性,应

详细查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和地下水埋藏条件;应为评价、计算

地基稳定性、承载力、土压力和变形提供所需资料和参数指标;

应为地基基础设计、不良地质作用和特殊性岩土治理、抗浮设

计、基坑支护设计、地下水控制等提出建议。

3.0.9详细勘察阶段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详细查明建筑场地地层结构和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并

10

重点查明基础下软弱和坚硬地层的分布及其特性;对于岩质地基

和岩质基坑E程,应查明岩石坚硬程度、岩(本完整程度、基本质

量等级、各风化带厚度及主要结构面的产状;

2应查明地下水的初见及稳定水位、埋藏条件、类型、补

给、径流及排泄条件、季节变化幅度和腐蚀性;应对抗浮设防水

位、主要岩土层的渗透系数、基坑工程中地F水控制措施提出建

议;写建议采用降水控制措施时,应评价降水对周边环境的

影响;

3根据高层建筑的勘察等级和场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

件,应对地震效应、地基基础方案选型进行论证分析并提出

建议;

4兰i建议采用天然地基时,应对地基的均匀性、承载力、

软弱下卧层、变形、横向倾斜等进行分析评价;应提供设计汁算

所需各种参数、指标;宜对持力层选择、基础埋?菜等提出建议;

5当建议采用复合地基时,应对复合地基增强体类型、持

力层选择进行分析评价;

6当建议采用桩基时,应对桩基类型、持力层选择进行分

析评价;应提供桩的极限侧阻力、极限端阻力和变形计算的有关

参数;宜对沉桩或成桩可行性、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和应注意的问

题提出建议;

7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应包括基坑工程勘察的内容,通

过勘察应对基坑工程的设计、施工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宜建议

各侧边涵盖最不利因素、供设计用于计算的地质剖面:应提供计

算基坑稳定性、土压力、变形所需的参数:

8对开挖深度超过151孔的土质和风化岩基坑.宜提供回弹

模量和回弹再ff缩模量,需要时应布设回弹观测,实测基坑的回

弹量:对天然地基或复合地基宜在开挖卸荷后基础底面处进行载

荷试验,为最终确定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或复合地基承载力特

征值和变形参数进行验证;

9应对不良地质作用和特殊岩土的防治提出建议电提供所

11

需参数;

IO应对初步勘察中遗留的有关问题提出结论性意见。

3.0.10高层建筑应从底板施工起进行沉降观测;基坑工程应从

围护结构施工起,对支护结构、邻近建筑道路和管线的变形、支

护结构应力等进行监测;并宜进行设计参数检验和施工检验。

12

4勘察方案

4.1一般规定

4.1.1高层建筑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察阶段勘察方案的编

制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的有

关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的规定。

4.1.2高层建筑初步勘察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

察规范》GB50021的相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勘探点的布置应能控制整个建筑场地,勘探线的间距宜

为50m~lOOm,勘探点的问距宜为30m~50m;

2每栋高层建筑不宜少于一个控制性勘探点;

3勘探点深度应满足查明地层结构,评价场地稳定性、确

定地基承载力、确定场地覆盖层厚度、进行变形计算等所需深度

的要求。

4.1.3详细勘察阶段勘探点的平面布设,应根据高层建筑平面

形状、荷载的分布情况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高层建筑平面为矩形时,应按双排布设;当为不规则

形状时,宜在凸出部位的阳角和凹进的阴角布设勘探点;

2在高层建筑层数、荷载和建筑体形变异较大位置处,应

布设勘探点;

3对勘察等级为甲级的高层建筑,当基础宽度超过30m

时,应在中心点或电梯井、核心筒部位布设勘探点;

4单栋高层建筑的勘探点数量,对勘察等级为甲级及其以上

的不应少于5个,乙级不应少于4个;控制性勘探点的数量,对

勘察等级为甲级及其以上的不应少于3个,乙级不应少于2个;

51显陷性黄土、膨胀土、红站土等特殊性岩土应布设适量

13

的探井;

6高层建筑群可按建筑物Jt·结合方恪网布i归功探点υ相邻

的高层建筑,勘探点nrE相共用,控制性目'11来点的数量不J_0Z少于

勘探点总数的1/2,.

-t1.""详细助察阶段采取不扰动土试样和原{tf.{y)rji式数量应付台

下列规定:

1!'(L柏:(.;]层建筑采取不扰动1:试刊:平flfr~{f\L\YU)iA助f1~lX的数

量不宜少于全部勘探点总数的213.对i功察等纯rp纯及其以上者

不宜少于1个.对乙级不宜少于3个:

2f'fL材;Jr,5层建筑1:主-·-主要土层-采取-1~1尤动Li式样或i·"f'.

版剪切、标iff~l入i式'Ji.I.等LT:位;1月i式数远不/,\j_少于Gf丁,C!tl、次).

当采HJ连续i己录的前)]触探或功力触掠IIJ.不山少r3个孔;

3f1D年建筑场地吁有多柏:高层U'.筑11J.H柏dfJJI的数址r1f

适吁减少

-'·1.5对于深层士体.季li性士'f{采川气E管单功|吁转取土节~.

砂土'f{采HJ环刀l[X.士器。

-'·1.6根据王程需要和对不易取得I级不扰功士样的土类.f,\j_

布置适宜的原位测试方法评价其工程性质。

""·1.7评价士的iilll陷性、膨胀性、饱和l砂土和l粉士J也豆豆液化、

确定场地覆盖层厚度、查明地下水渗透性等VJrt足点深度和1测试试

验深度.尚应符合同家现行有关规范的要求。

-'·1.8;(1:断裂破碎带、冲沟地段、地裂缝等不良出质作用发育

场地及位于斜坡I二或坡脚下的高层建筑,'1J百进行整体稳定性验

算时.控制性勘探点的深度应满足i于价和验算的要求。

-'·2天然地基

4.2.1详细勘察阶段勘探点间距!JZ根据高层建筑W1察等级控制

在15m~30m范罔内,并应符合F列规定:

1勘察等级为甲级及其以上宜取较小{白,乙级可取较大值;

2在暗沟、塘、洪、湖泊沉积地带和冲沟地区,在岩性差

14

异显著或基岩面起伏很大的基岩地区,在断裂破碎带、地裂缝等

不良i也质作用场地,勘探点间距宜取小值并可适当加密;

3在浅层岩溶发育地区.宜采用浅层地震勘探和孔间地震

CT或孔间电磁波CT测试等地球物理勘探与钻探相配合进行.

查明清洞和士?同发育程度、范罔和连通性。钻孔间距宜取小{直或

适当加密,j容洞、土j同密集时宜在每个柱基下布置勘探点。

4.2.2高层建筑详细勘察阶段勘探孔的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控制性勘探点深度应超过地基变形计算深度。

2控制性勘探点深度,对于箱形基础或饺形基础句在不具

备变形深度计算条件时,可按F式计算确定:

d《=d十α,/]/J(4.2.2一1)

式中:d,→控制性勘探点的深度(m);

d箱形基础或夜形基础埋置深度(ml;

民一一与土的压缩性有关的经验系数.根据基础下的地基

主要土层按表4.2.2取值;

卢与高层建筑层数或基底压力有关的经验系数.对勘

察等级为甲级的高层建筑可取l.1,对乙级高层建

筑可取l.0;

fr箱形基础或夜形基础fl宽度.对圆形基础戎环形基础,

按最大宣径考虑,对不规则形状的基础,按面积等代

成方形、矩形或圆形面积的宽度或直径考虑(m)。

表"'·2.2经验系数矶、仇值

重占性士

碎石J:砂土粉土软土

值别\\ζ;二(含黄土)

αc。.5~0.70.7~0.808~].()1.()~15].5~2.0

αg0.3~υ.'!0.l~0.5()5~0.711.7~~10].0~1.J

注:1表中范围值对同一类土中.地质年代老、密实或地下水位深者取小值,反

之取大值;

2b二三50m时取小值,bζ20mf时,取大值./J为20m~Sorn时,取中间值。

3一般性勘探点的深度应适当大于主要受力层的深度,对

于箱形基础或夜形基础可按下式计算确定:

15

dg=d十的卢b(4.2.22)

式中:dg一←→→般性勘探点的深度(m);

αE一-与士的压缩性有关的经验系数,根据基础下的地基

主要土层按表4.2.2取值。

4→般性勘探点,在预定深度范围内,有比较稳定且厚度

超过3m的坚硬地层时,可钻入该层适当深度并能正确定名和判

明其性质;当在预定深度内遇软弱地层时应加深或钻穿。

5在基岩和浅层岩溶发育地区,当基础底面下的土层厚度

小于地基变形计算深度时,一般性钻孔应钻至完整、较完整基岩

面;控制性钻孔应深人完整、较完整基岩不小于5m;专门查明

溶洞或土洞的钻孔深度应深入洞底完整地层不小于5m。

6在花岗岩地区,对箱形或夜形基础,勘探孔宜穿透强风

化岩至中等风化、微风化岩,控制性勘探点宜进入中等、微风化

岩3m~5m,→般性勘探点宜进入中等、微风化岩lm~2m;当

强风化岩很厚时,勘探点深度宜穿透强风化中带,进入强风化下

带,控制性勘探点宜进入3m~5m,一般性勘探点宜进人

lm~2mo

4.2.3采取不扰动土试样或进行原位测试的竖向间距,基础底

面下1.0倍基础宽度内宜按lm~2m,基础底面下1.0倍基础宽

度以下可根据土层变化情况适当加大距离。

4.2.4采取岩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除应符合本标准第4.1.5

条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地基主要受力层内,对厚度大于0.5m的夹层或透镜

体,应采取不扰动土试样或进行原位测试;

2当土层性质不均匀时,应增加取土数量或原位测试次数;

3岩石试样的数量每层不应少于6件(组),以中等风化、

微风化岩石作为持力层时,每层不宜少于9件(组);

4地下室侧墙计算、基坑稳定性计算或锚杆设计所需的抗

剪强度指标试验,每主要土层采取不扰动土试样不应少于6件

(组)。

16

4.2.5对勘察等级为甲级及其以上的高层建筑,或工程经验缺

乏,或研究程度较差的地区,应布设静载荷试验确定天然地基持

力层的承载力特征值和变形模量。

4.3桩基

4.3.1端承型桩勘探点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勘探点应按柱列线布设,其间距应能控制桩端持力层层

面和厚度的变化,宜为12m~24m;

2对荷载较大或复杂地基的一柱一桩工程,应每柱设置勘

探点;

3在勘探过程中发现基岩中有构造破碎带,或桩端持力层

为软硬互层且厚薄不均,或相邻勘探点所揭露桩端持力层层面坡

度超过10%,勘探点应适当加密;

4岩府发育场地,当以基岩作为桩端持力层时应按柱位布

孔,同时应辅以各种有效的地球物理勘探手段,应查明拟建场地

范围及有影响地段的各种岩海洞隙和土洞的位置、规模、埋深、

岩洛堆填物性状和地下水特征。

4.3.2摩擦型桩勘探点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勘探点应按建筑物周边或柱列线布设,其间距宜为

20m~30m,当相邻勘探点揭露的主要桩端持力层或软弱下卧层

层位变化较大,影响桩基方案选择时,应适当加密勘探点;

2对基础宽度大于30m的高层建筑,其中心宜布设勘探

点;带有裙楼或外扩地下室的高层建筑勘探点布设时应将裙楼和

外扩地下室与主楼一同考虑。

4.3.3端承型桩勘探孔的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以可压缩地层(包括全风化和强风化岩)作为独立柱

基桩端持力层时,勘探点深度应能满足沉降计算的要求,控制性

勘探点的深度应深入预计桩端持力层以下5d~8d(d为桩身直

径,或方桩的换算直径),直径大的桩取小值,直径小的桩取大

值,且不应小于5m;一般性勘探点的深度应达到预计桩端下

17

3d~5ι且不应小于3m;

2对一般岩质地基的嵌岩桩,控制性勘探点应钻入预计嵌

岩面以下3d~5d,且不应小于5m,一般性勘探点深度应钻入预

计嵌岩面以下Id~3ι且不应小于3日1;

3对花岗岩地区的嵌岩桩,控制性勘探点深度应进入中等、

微风化岩5m~8m,一般性勘探点深度应进入中等、微风化岩

3m~5m;

4对于岩j容、断层破碎带地区,勘探点应穿过悔?同或断层

破碎带进入稳定地层,进入深度不应小于3d,且不应小于5m;

5具多韵律薄层状的沉积岩或变质岩,当风化带内强风化、

中等风化、微风化岩呈互层出现时,对拟以微风化岩作为持力层

的嵌岩桩,勘探点深度进入微风化岩不应小于5m。

4.3.4摩擦型桩勘探点的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般性勘探点的深度应进入预计桩端持力层或预计最大

桩端人士深度以下不小于5m;

2控制性勘探点的深度应达群桩桩基(假想的实体基础)

沉降计算深度以Flm~2m,群桩桩基沉降计算深度宜取桩端平

面以下附加应力为上覆土有效自重压力20%的深度.或按桩端

平面以下lB~1.5BCB为假想实体基础宽度)的深度考虑。

4.3.5桩基勘察的岩土试样采取及原位测试除应符合本标准第

4.1.5条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采用嵌岩桩时,其桩端持力层的每种岩层,每个建筑场地

应采取不少于9组的岩样进行天然和饱和单轴极限抗压强度试验;

2以不同风化带作桩端持力层的桩基工程,勘察等级为甲

级及以上时控制性钻孔宜进行波速测试,按i皮速值、波速比或风

化系数划分岩石风化程度,划分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岩土

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的规定。

4.4复合地基

4.4.1对拟采用复合地基的场地,勘察前应收集本地区同类高

18

层建筑的复合地基工程经验和附近场地的地质资料,确定本地区

复合地基设计与施工的关键岩土工程问题以及复合地基勘察的重

点任务和关键内容,明确复合地基现场试验的必要性和基本

要求。

4...i,2勘察方案应根据建筑地基处理口的和增强体类型进行布

设,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查明建筑场地各!ti'士牛层分布及性状和ll也下水的分布及

类型.并取得各岩土层承载力特征值、If缩模最以及计算单桩承

载力、变)f;等所帘的参数;

2应查明相对软弱土层的分布范I司、深度和厚度情况.以

及设ii'、施工所帘的有关技术资料:

3应查明适宜作为桩端忏力层的土YR埋i菜、厚度及其物理

力学性质,以及地基土的原载力特征{白’:

4对季占性土地基,应取得J也基士的ff缩模量、不排水抗剪

强度、含水量、地下水位及pHf!在、有机质含量等指标;对饱和l

软在性土地基.尚应取得灵敏度、|占lk占系数等指标;

51、Ji显陷性黄土地基.!岳重点查明场地也r;f~类型、炮基湿

的等级、i!盯f.§性::f:层的分布ij也[节|.才n显r;r1性土层的埋深及性质-

J是11U也基士的湿陷系数、flITU显的系数、1:密度、含水量、最大

-r密度和最优含水量等指标;

6对砂土、粉士地基,!!注重点查明哇筑场血液化等级.提

供地基土层的标准贯入试验捶击数、静力制\j'.'.f,:试验比贯入1iu力或

锥尖阻力和侧壁摩阻力、密实度和液化士层的层位及厚度。

4.4.3当高层建筑拟采用复合地基时.勘探点布设和勘探深度

应符合下列规定:

1勘探点平面布设应按天然地基勘察方案布设,并应符合

本标准第4.2节的规定;当适宜作为桩端持力层的土层顶面高

程、厚度变化较大时,应加密勘探点,查明其变化;

2勘探点深度应符合本标准第4.3节桩基勘察的要求,查

明适宜作为桩端持力层的地层分布情况和下卧岩土层的性状。

19

4.5基坑工程

4.5.1基坑工程勘察应与高层建筑地基勘察同步进行。当已有

勘察资料不满足要求时,应对基坑工程进行补充勘察。

4.5.2基坑工程勘察前,应取得委托方提供的下列资料:

1本基坑的外轮廓线,开挖深度;

2周边道路和各类地下管线的资料;

3邻近地下工程的基本情况;

4邻近建(构)筑物的结构类型、层数、地基与基础类型、

埋深、持力层等资料;

5周边地表水汇集、排泄以及地下管网渗漏情况。

4.5.3勘察范围应根据开挖深度和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确定,

宜在开挖边界线外1倍~2倍开挖深度范围内布置适量勘探点,

深厚软土地基、膨胀土地基可适当扩大范围;当开挖边界外无法

进行勘探时,应通过调查和搜集取得相应资料。

4.5.4勘探点应沿基坑各侧边布设,其间距应根据地层复杂程度确

定,宜取15m~30m,且每一侧边的剖面线勘探点不宜少于3个。当

场地存在软土、饱和粉细砂、深厚填土、日音沟、暗塘等特殊地段以

及岩溶地区,应适当加密勘探点,查明其分布和工程特性。

4.5.5勘探点的深度不宜小于基坑开挖深度的2倍,并应穿过

软弱土层和饱和砂层。当在要求的勘探深度内遇到微风化岩石

时,控制性勘探点深度可进入微风化岩3m~5m,-般性勘探点

深度可进人微风化岩lm~3m,每个侧边控制性勘探点数量不宜

少于该侧边勘探点数量的1/3,且不宜少于1个0

4.5.6对岩质基坑,勘察工作应以工程地质测绘、调查为主,

以钻探、地球物理勘探、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为辅;基坑施工期

间,宜进行施工地质工作,应查明的内容如下:

1岩石的坚硬程度、完整程度和风化带的划分;

2软弱外倾结构面等主要结构面的力学属性、产状、延伸长

度、结合程度、充填物状态、充水状况,组合关系与临空面的关系;

20

3坡体的含水状况等。

4.5.7基坑工程勘察试样采取、室内试验和原位测试,除应符

合本标准第4.1.5条采样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室内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抗剪强度试验除常规的快剪及固结快剪试验外,尚应

进行三轴固结不排水试验和兰轴不固结不排水试验;

2)对饱和软土应进行高压固结试验判定其应力历史,必

要时,测定其结粒含量;

3)对砂土应作休止角试验,并宜进行颗粒分析试验,绘

制颗粒粒径分布曲线;

4)当人工素填土厚度大于3.Om时,应进行重度和抗剪

强度试验;

5)对岩质基坑,当存在顺层或外倾岩体软弱结构面时,

宜在现场或室内测定结构面的抗剪强度。

2原位测试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一般站性士和砂土应进行标准贯人试验;

2)对淤泥、淤泥质土应进行十字板剪切和静力触探试验;

3)对碎石土和厚度大于3.Om的杂填土应进行重型或超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

4)当设计需要时可进行基准基床系数载荷试验、扁铲侧

胀试验或旁压试验。

4.5.8对场地地下水的勘察,除应符合本标准第5章要求外,

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含水层为卵石层或含卵石颗粒的砂层时,应详细描述

或测求卵石的颗粒组成、粒径大小;

2当附近有地表水体时,宜在其间布设一定数量的勘探孔

或观测孔,查明地下水与地表水体之间的水力联系;

3当场地水文地质资料缺乏或在岩榕发育地区,应进行单

孔或群孔分层抽水试验,测求其渗透系数、影响半径、单井涌水

量等水文地质参数。

21

5地下水勘察

5.0.1高层建筑地F水勘察应根据工程需要,查明地F水的类

型、埋藏条件和l变化规141.提供水文地质参数;应针对地基基础

形式、基坑和边坡支护形式、施I:方法等情况分析评价地下水对

地基基础设计、施仁和环境影响.顶估可能产生的危害电ti斗Ill顶

!珩扣处理措施的建议。

5.0.2对已有地区经验或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且有常年地

F水位监测资料的地!豆,地FlK的助案可通过调查方法掌握地下

水的性质、埋藏条件和变化规律.并宜包括下列内容:

1地下水的类型、主要含水层及具渗透特性;

21也F水的补给、径i杠和排j世条件、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

力联系;

3历史最高、最低地下水位反近3年~5年水位变化趋势

和主要影响因素;

...区域性气象资料;

5地F水腐蚀性和污染源情况。

5.0.3在无经验地区,当地下水的变化或含水层的水文地质特

性对地基评价、地F室抗浮丰U.t也下水控制有重大影响时,在调查

和1满足本标准第:5.0.2条雯求的基础上,应进行专项水文地质勘

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查明地F水类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

2应明确与工程相关的含水层相互之间的补给关系:

3应测定地层渗透系数等水文地质参数;

...在初步勘察阶段应设置长期水位观测孔或孔隙水压力计;

5对与工程结构有关的含水层,应采取有代表性水样进行

水质分析:

22

6在轩悄地区,应查明场地岩j容裂隙水的主萤发育特征及

且不均匀性。

5.0...i开勘察迦有l也下水时,应量i则水位,也可埋Et孔隙水压

力计、或采川孔Jk静力触探试验进行量测,但在括性土q-1应有足

够的消散时间:吁场J也有多层对工程有影响的地F水时.应在代

表性地段有JlQ:-it敬!过各'i孔分层量jYJ!J水位。

5.0.5含水u的法透系数等水文地质参数的测定.且在民据古士

后忏性和lT_f'i!',U叹,每|「i现场TJ!i孔现探月二柑pj(试验、n点ill'.挑战Jf

水iA'J合<iff1ir,

5.0.6I也下1)<~;fT悍的作Ill手[j影响评价应件(;-下}lj问:王:

1付出J,~J,~白:I!、I也Ft占J:1Jr,;zi、引f忖也下水对结构的UJ'f1°1ll;

M节JIMl~发rr1'19{,~打干IIj/ij二JJ_有地方经验成立;ilJ)lj放时llf.r1Jfl-!jJ;r}

纶!拉!Ii:当~)V)IJ吉·~t1r1if1角ilIlt\.l±占构的上浮作用:有湾流IH‘J也FtJ<(J(j

;j(头子flf'fHJHiill过渗流计算进行分析评价;

24企异,J,P/Cf\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