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浙江省宁波市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浙江省宁波市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浙江省宁波市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浙江省宁波市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8一、选择题I1.“他们因在日常生活中接近皇帝而受到宠信,又由于皇帝对外朝官不放心而有意识地把协商军国大事的权力和部分执行权交给近臣驾驭。”据此推断“他们”是A.内朝成员B.三省长官C.内阁高校士D.军机大臣【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又由于皇帝对外朝官…….执行权交给近臣驾驭”,可知是西汉的中外朝制度,故解除BCD,选A。2.公元前216年,迦太基名将汉尼拔率军入侵意大利,并在坎尼会战中大败罗马军。有四位同学对当时罗马的状况做了大胆的推想,其中符合史实的是()A.罗马军队听命于皇帝 B.担当官职均享有薪金C.公民大会有权宣战和媾和 D.世俗王权和基督教会权力长期并立【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古代(罗马)。依据材料“公元前216年,迦太基名将汉尼拔率军入侵意大利”,可知此时是罗马共和国时期,公民大会有权宣战和媾和的权利,C项正确。罗马共和国时期还没有皇帝,解除A项;罗马共和国时期所由官职均无薪金,解除B项;世俗王权和基督教会权力长期并立的状况是在中世纪时期,时间与材料不符,解除D项。故选C项。【点睛】3.某文件规定:“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决,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疼惜权、流放,或加以任何损害”。该文件是()A.《大宪章》 B.《权利法案》 C.1787年宪法 D.《十二铜表法》【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中世纪的英国。《大宪章》规定: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疼惜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A项正确。《权利法案》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重要法律性文件,确立了议会所拥有的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标记着君主立宪制起先在英国建立,解除B项;1787年指由美利坚合众国制宪会议制定和通过的美国联邦宪法,是世界上最早的成文宪法,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与制衡、人民主权、限权政府、联邦和州的分权等原则,解除C项;《十二铜表法》是最早的罗马法文献,按旧有习惯法制定,还是维护贵族奴隶主的利益,但它对奴隶主私有制、家长制、继承、债务和刑法、诉讼程序等方面都作了规定,限制了贵族法官为所欲为地说明法律的权力,解除D项。故选A项。4.如表为1940年陕甘宁边区政府部分县参议员、政府委员及党派人员统计表(单位:人)。这一状况()县别庆阳合水镇原清涧绥德机关议员委员议员委员议员委员议员委员议员委员党派共产党233203203547545国民党17314317—333507无党派2432751266711021A.推动了解放斗争的进程 B.体现孙中山的“革命程序论”C.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当开展【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1940年(中国陕甘宁边区)。据所学解读材料表格数据信息可知,材料表格展示了陕甘宁边区政府参议员和政府委员由共产党、国民党和无党派组成的现象,在敌后抗日依据地实行“三三制”,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气抗拒日本的侵略,此举是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落实,C项正确;1940年的中国正值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而解放斗争是1946年6月至1950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斗争,材料状况无法推动解放斗争的进程,解除A项;“革命程序论”思想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由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建成民主共和国家是孙中山关于宪政建设路径的奇异设想,材料并未涉及“革命程序论”相关问题,解除B项;土地革命斗争的时间段为1927~193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解除D项。故选C项。5.美国史学家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所谓民主党派也被吸取进了统一战线和政协”,“在24名新政府部长中,有11人是这些小党的代表或无党派民主子士”。这一记述在客观上体现出()A.新中国由各政党共同执政 B.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C.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相互监督 D.民主子士拥有政治特权【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建国初(中国)。据题干及所学可知,建国初新政协和政府人员构成代表广泛各阶层利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C项正确;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解除A项;材料反映新中国的政党制度,而不是指新中国的权力来源,解除B项;各民主党派和人士都是同等的,解除D项。故选C项。6.《钦定宪法大纲》规定皇帝为权力主体,按君主立宪政体,君主有统治国家之大权,也确认了臣民的权利和义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一律同等,有人身、居住、言论……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对这两部法律文件,下列解读正确的是()①两者都没有真正实施②都体现“主权在民”的理念③都具有确定的民主色调④两者实行不同的政治体制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清朝、中华民国时期(中国)。结合所学学问可知,两者没有真正实施过,依据材料,对比《钦定宪法大纲》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可看出①正确。依据材料中的规定可看出两者具有确定的民主色调,③正确。依据材料可看出一个为君主离线学问,两者实行不同的政治体制,④正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的相关制度在确定程度上体现了主权在民思想,《钦定宪法大纲》没有体现,②错误,解除ABD项,故选C项。7.北魏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孝文帝将国都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到洛阳。如图为北魏迁都路途示意图。关于北魏迁都的说法,正确的是()A.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B.有利于加强对中原的限制C.解决了封建统治危机 D.有利于推动北方的统一【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北魏(中国)。据本题图片“北魏迁都路途示意图”,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孝文帝将北魏的都城从平城迁到了洛阳(从北方迁往中原),将都城迁到中原地区,有利于加强对中原地区的限制,B项正确;迁都与富国强兵没有干脆关系,解除A项;迁都并没有解决北魏的统治危机,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解除C项;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在统一北方之后,解除D项。故选B项。8.面对19世纪末中国被瓜分的危机,以下思潮最符合当时时代潮流的是()A.“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能变则全,不变则亡” D.“民主”、“科学”【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19世纪末(中国)。结合所学,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资产阶级维新派主见变法,学校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能变则全,不变则亡”是维新派宣扬变法必要性的言论,C项正确;“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出自早期开眼看世界的魏源,提出的时间在19世纪40年头,解除A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19世纪90年头洋务运动已经宣告破产,解除B项;1915年开展的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与材料不符,解除D项。故选C项。9.历代官员监察制度的演进体现了统治者对吏治清明的重视。如表是有关唐、宋、元、明四个时期官员监察制度的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肃政廉访司②十道监察区③台谏合一④六科给事中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类选择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唐、宋、元、明(中国)。结合所学,①肃政廉访司是元朝、明朝、清朝(改称”按察使司”)三代设立在路一级(元代)或省一级的司法机构,主管一省的刑名、诉讼事务,同时也是中心监察机关都察院在地方的分支机构,对地方官员行使监察权;②十道监察区是唐朝为了监察地方州县,将全国依据山川地理形势划分了10个道作为监察区,每个道设置一位采访使,作为监察官;③台谏合一是宋代监察制度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将御史台和谏院的职权合二为一;④六科给事中是明代给事中分吏、户、礼、兵、刑、工六科,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并监察六部,纠弹官吏。故依据时间依次排列为②③①④,B项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解除ACD项。故选B项。10.严密的考核制度是我国历史上整肃吏治的重要措施。《明史选举志》:“令称职者升,平常者复职,不称职者降,贪污者付法司罪之,阘茸(资质愚钝)者免为民。”材料反映的是()A.“上计制”防止地方官员造假 B.考满重视以考核结果确定对官员奖惩C.以品德和才能为标准考核官员 D.以京察和大计考察京官和外省文官【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明朝(中国)。依据题干“令称职者升,平常者复职,不称职者降,贪污者付法司罪之”可知古代官员考核中留意考核结果奖惩激励,依据考核结果的称职、平常、不称职和贪污进行不同的嘉奖和惩处,B项正确;上计制度始于战国,秦、汉日臻完备,材料中时间属于明朝,解除A项;唐朝以品德和才能为标准考核官员,而且题干并未体现明朝的考核标准,解除C项;清朝以京察和大计考察京官和外省文官,解除D项。故选B项。11.如表为1871—1939年英国文官人数的变更表(单位:人)。结合表格内容及所学,可知这一时期的英国()年份1871年1881年1891年1901年1914年1922年1939年人数538745087979241116413280900317721387400A.国家的治理水平不断提高 B.政府工作效率日趋低下C.政党分肥制的弊端出现 D.国家的财政开支大大增加【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1871—1939年(英国)。据所学解读材料信息可知,1871—1939年英国文官人数增长快速,这会导致国家财政负担愈加沉重,D项正确;材料体现了英国文官人数增长快速,但无法对国家治理水平的变更作出推断,解除A项;英国文官人数增长快速会导致国家财政负担愈加沉重,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政府工作效率日趋低下的历史结论,解除B项;政党分肥制是指竞争获胜的政党将行政职位支配给本党主要骨干的做法,材料信息与职位和权力的支配无关,解除C项。故选D项。12.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近代西方学习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制定了文官制度;现代中国又学习西方的文官制度建立了公务员制度。下列关于中西方官员选拔制度表述错误的是()A.英国借鉴了中国的科举制,是西方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B.清朝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标记科举制的废除C.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建立了文官制度D.党管干部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近现代(中西方)。1904年,清廷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科举考试改八股为策论,但尚未废除,B项符合题意,选择B项;19世纪中后期,英国首先建立了文官制度,后来西方各国纷纷效仿,A项不符合题意,解除A项;美国在1883年建立了文官制度,B项不符合题意,解除B项;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管干部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D项不符合题意,解除D项。故选B项。1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族教化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家诫”“家训”数量可观,南北各地皆有,据文献可考的至少有80余篇(部)。闻名的如诸葛亮的《诫子书》和《诫外甥书》、嵇康的《家诫》、东晋陶渊明的《与子俨等疏》等。这一时期家训的发展()A.是律令儒家化的干脆结果 B.与当时兴盛的门阀制度有关C.体现了乡约与法律的合流 D.体现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依据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族教化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家诫’‘家训’数量可观,南北各地皆有,据文献可考的至少有80余篇(部)。”并结合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门第观念强化,门阀制度兴盛,在讲究宗族血缘关系的封建时代,族谱是大家族维系其发展和存续的客观证据,家训就是其能够保证阶级属性代代相传的内在动力,B项正确;所谓律令的儒家化,是指将儒家的道德精神注入法律、法令,使封建法律具有了伦理法的性质,材料未涉及相关内容,解除A项;材料未涉及乡约和法律的内容,解除C项;家训是家庭教化的体现,是封建礼仪制度的补充,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解除D项。故选B项。14.1764年,意大利人贝卡里亚提出:“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犯罪的。只要还不能断定他已经侵扰了赐予他公共疼惜的契约,社会就不能取消对他的公共疼惜。”依据这一思想,西方在司法实践中确立了()A.权力制衡原则 B.无罪推定原则 C.陪审团制度 D.程序公正原则【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近代(西方)。据本题材料“只要还不能断定他已经侵扰了赐予他公共疼惜的契约,社会就不能取消对他的公共疼惜。”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无罪推定原则的含义是未经审判证明有罪确定前,推定被控告者无罪,所以依据材料思想西方在司法实践中确立了无罪推定原则,B项正确;材料并未对司法独立性绽开论述,解除A项;疑罪从无是指刑事诉讼中,检察院对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的确、充分,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不起诉确定。不符合材料,解除C项;因“程序公正原则”与本题材料主要结论“无罪推定原则”不一样,解除D项。故选B项。【点睛】15.西方律师在运用某一法律体系进行庭审辩论时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有时引用了过去案件当事人的名字,如“弗里特维克案中的大卫即是如此……”;有时引用的是法律从业人员都熟知的重要判例,如“贝斯塔案帮了你的忙……”、“此前我们已经看到”或“在某某法官的时候我们看到”。据此可知,此法律体系()A.为“英美法系” B.也适用于德国、意大利等国家。C.以成文法为主要法律渊源 D.比较完整,强调宪法地位【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近现代(西方)。据本题材料“有时引用了过去案件当事人的名字”,“有时引用的是法律从业人员都熟知的重要判例”,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渊源,以遵循先例为基本原则,而材料中有“判例”二字,据此推断,材料符合英美法系的特点,A项正确;据所学学问可知,德国、意大利等国为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有很大不同,解除B项;以成文法为主要法律渊源的是大陆法系,解除C项;法律体系比较完整,强调宪法地位的是大陆法系,解除D项。故选A项。16.1982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立法要从我国的实际状况动身,依据社会主义法制原则,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独立的法律体系。”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报告宣告:“以宪法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B.法律体系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供应保障C.中国颁布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D.中国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20世纪80年头(中国)。依据材料可知,1982年宪法的建立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初步形成,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到新的阶段,D项正确;材料只提及了宪法,不能说明法律体系形成,解除A项;1982年中国并未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除B项;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2024年实施,解除C项。故选D项。二、选择题II17.依据图片,推断一下说法正确的是()A.图一反映原始民主传统制约君主权力的结果B.图二表示地方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心集权C.图三反映出由中心派出的监察机构演化成地方行政实体D.图四表示朝廷向各省派出巡抚、巡按已总揽一省之权【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图片信息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唐朝在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裁并州,郡,依山川形势划全国为十道,道在初期是中心派出的监察机构,后随着权力的变大演化为地方行政实体,C项正确;图一是战国七雄图,不是原始社会,解除A项;图二是汉初实行的郡国并行制,后造成“七国之乱”,不利于加强中心集权,解除B项;图四为元朝的行省制,明朝后期朝廷向各省派出巡抚、巡按已总揽一省之权,解除D项。故选C项。18.亚里士多德把希腊的斯巴达视为混合政体,国王、长老会和监察官在其中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同时他认为该政体中又带有民主因素,并得出“人民由于能共享最高官职而心满足足”的结论。下列符合他得出后者结论的是()A.公民大会是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B.监察官从全体公民中选举产生,拥有主持公民大会、审判国王等权力C.议事会议员从公民中抽签产生,主要负责为公民大会打算决议草案D.执政官由全体公民选举产生,担当军事统帅【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监察官从全体公民中选举产生,拥有主持公民大会、审判国王等权力,体现了“人民由于能共享最高官职而心满足足”,B项正确;公民大会是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但公民大会的参加范围是有限的,不符合“人民由于能共享最高官职而心满足足”的结论,解除A项;议事会议员从公民中抽签产生,主要负责为公民大会打算决议草案,但议事会的参加范围是有限的,不符合“人民由于能共享最高官职而心满足足”的结论,解除C项;执政官由全体公民选举产生,担当军事统帅,但军事统帅有资格限制,不符合“人民由于能共享最高官职而心满足足”的结论,解除D项。故选B项。19.有学者指出:“作为中国苏维埃革命在南方地区的中心区,由赣南、闽西组成的中心苏区具有特别的考察意义。中心苏区是中共建立的中华苏维埃中心政府所在地,无论是面积、人口,还是武警力气、政权建设,这里都在各个苏区中居领先地位”。此学者评述的“中华苏维埃中心政府”()①是以南京国民政府地方政府的形式而存在②其管辖的行政区设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③贯彻实施土地法、劳动法等重要法令④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近代(中国)。依据材料“中心苏区是中共建立的中华苏维埃中心政府所在地,无论是面积、人口,还是武警力气、政权建设,这里都在各个苏区中居领先地位”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苏维埃政府时期实施土地法、劳动法等重要法令,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③④正确。中国苏维埃政府是与南京国民政府对峙的政府,并不是以南京国民政府地方政府的形式而存在,①错误;中华苏维埃中心政府其管辖的行政区设地方苏维埃政府,②错误。故选D项。【点睛】20.令,记载国家的行政制度与规则,是唐宋时期法律的组成部分。唐宋时期制定的令,元明以后大都散失。当代学者在天一阁藏书楼发觉北宋《天圣令》的明抄本,北宋《天圣令》基本上是参照唐《开元二十五年令》修订的。据此推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宋朝的法律基本以唐律为蓝本B.元朝在司法实践中对唐律基本弃而不用C.中国古代的律和令都具有法律效力D.《天圣令》明抄本属于文献史料,能印证法律具有沿袭性【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反向题。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据材料“当代学者在天一阁藏书楼发觉北宋《天圣令》的明抄本,北宋《天圣令》基本上是参照唐《开元二十五年令》修订的”,可知,题干提及的是唐宋时期的国家行政制度与规则,并未提及元朝的司法状况,而且元朝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但在司法实践中仍广泛援引唐律,符合题意,B项正确;“北宋《天圣令》基本上是参照唐《开元二十五年令》修订的”,体现出宋朝的法律基本以唐律为蓝本,不符合题意,解除A项;“中国古代的律和令都具有法律效力”,表述确定,解除C项;“北宋《天圣令》基本上是参照唐《开元二十五年令》修订的”,可以看出《天圣令》明抄本属于文献史料,能印证法律具有沿袭性,不符合题意,解除D项。故选B项。21.由于中世纪城市自治权很大一部分来源于特许状的颁发,所以城市特许状就成为城市法的一个主要渊源。从中世纪城市法的实际状况来看,它已初步具备了现代法律体系的雏形,民主、正义、权利、同等、自由的理念是在从中世纪到近代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诸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渐渐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城市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据此材料,无法得出的结论是()A.中世纪城市体现了基督教教化下市民的自由同等B.中世纪城市通过特许状享有不同程度的自治C.中世纪城市法的发展为近代思想解放创建了条件D.中世纪城市法对近现代西方法律理念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句,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空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中世纪的欧洲。依据材料可知,材料没有提及基督教对市民自由同等的影响,在当时也不行能实现市民的自由同等,符合题意,A项正确;中世纪城市通过特许状享有不同程度的自治,从材料中得出,因为材料提到特许状是中世纪城市自治权的主要来源,B项不符合题意,解除B项;中世纪城市法的发展为近代思想解放创建了条件。这个选项可以从材料中得出,因为材料提到城市法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得民主、正义、权利、同等、自由的理念渐渐形成,C项不符合题意,解除C项;从材料可以看出,城市法初步具备了现代法律体系的雏形,民主、正义、权利、同等、自由的理念是在从中世纪到近代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诸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渐渐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城市法对近现代法律理念的形成发挥了重要影响,D项不符合题意,解除D项。故选A项。22.如图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汉并天下”瓦当,制作于何时,人们有不同看法。20世纪60年头,陈直先生认为这是汉初刘邦兼并天下时所制造。20世纪90年头,刘庆柱先生结合多年来考古成果认为,中国古代的文字瓦当最早应是出现于汉景帝时期,而迟至武帝时代,方始大量运用。2009年,辛德勇先生结合刘庆柱考古成果以及《汉书》有关武帝在元封三年开疆扩土的记载,认为这块瓦当最早出现于元封三年。据此可以得出()A.《汉书》比20世纪60年头的考古探讨更接近历史事实B.探讨《汉书》历史文献才能精确还原汉代历史C.传统历史结论会随着史料的发觉与探讨而不断完善D.对产生的学术争辩,须以新发觉史料为依据终成“一家之言”【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汉朝(中国)。依据材料“20世纪60年头,陈直先生认为这是汉初刘邦兼并天下时所制造。20世纪90年头,刘庆柱先生结合多年来考古成果认为,中国古代的文字瓦当最早应是出现于汉景帝时期,而迟至武帝时代,方始大量运用。2009年,辛德勇先生结合刘庆柱考古成果以及《汉书》有关武帝在元封三年开疆扩土的记载,认为这块瓦当最早出现于元封三年”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步,史料的丰富,对瓦当年头的判定不断进步和完善,C项正确;作为文字史料的《汉书》并不比20世纪60年头的考古探讨更接近历史事实,解除A项;“探讨《汉书》历史文献才能精确还原汉代历史”的说法太过确定,客观真实的历史须要多重史料相互印证,解除B项;孤证不立,新发觉的史料未必精确,应结合多重史料,相互印证得出客观的结论,解除D项。故选C项。三、非选择题23.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神宗时,王安石变法的途径主要有四条,即设立变法的特地机构,激励神宗独断,变更监察机构的性质,用人以是否拥护新法为标准。它带来了极大的消极影响,使皇帝时代最为进步的体制——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体制遭到了破坏,民主性削减,专制性加强。监察机构成了政府的附庸,为权臣的产生开拓了道路。好用主义的用人路途,使社会风气大坏,投机钻营者得势,贪污贿赂成风,政府成为腐败的温床。——摘编自漆侠《王安石变法》材料二鸦片斗争后,清政府有四次大变革或变革的尝试,分别是太平天国后的“变法自强”,戊戌年前后的维新运动,义和团事务后的“新政”,1910~1911年的“请开国会”运动,这四次改革都是中国和列强社会发展水平差距很大,加上丢失领土乃至亡国的危机感,在激发了统治集团和民间变革图存意识的状况下,逐步实施的。然而,这些改革最终以失败告终。——摘编自戴鞍钢《晚清史》和黄治军《大清灭亡启示录》等材料三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随着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遇到的阻力越来越大,面对的暗礁、潜流、漩涡越来越多。发展中的问题和发展后的问题、一般冲突和深层次冲突交织叠加、错综困难。简洁的、皆大兴奋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改革开放中的冲突只能用改革开放的方法来解决。——中共中心宣扬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1)结合所学,指出宋朝“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中枢制度。依据材料一和所学评价王安石变法。(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太平天国后的“变法自强”指的是什么事务?概括晚清四次改革运动的共同特点。(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以农业农村和对外开放为例,说明改革开放40多年来“只能用改革开放的方法来解决”“改革开放中的冲突”的表现,并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答案】23.机构:二府三司制;(或者具体写出中书门下、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中2个及以上可)评价:一方面:改革初期取得显著成效或者达到了富国的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另一方面:加强了皇权专制;败坏社会的风气或者贪污腐败盛行;加重了人民的负担;统治集团内部分裂日益严峻,北宋渐渐走向衰亡。(写出2点即可)24.事务:洋务运动。共同特点:都受到民族危机的影响;都有清政府主持执行或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都以失败告终;都未能触及封建制度的根本。25.从农业农村角度:从实行①家庭联产承包、②乡镇企业、③取消农业税到④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⑤脱贫攻坚、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对外开放的角度:从①兴办经济特区、②沿海沿边沿线和内陆中心城市对外开放到③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④“一带一路”、⑤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⑥“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实力现代化。【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朝中国。机构: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宋朝时期设立了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等机构参加国家决策,即二府三司,因此材料中宋朝“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中枢制度是二府三司。评价:结合所学,从改革增加收入、加强中心集权、腐败风气、人民负担的加重等进行评价。结合所学可分析出改革初期取得显著成效或者达到了富国的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依据材料“民主性削减,专制性加强”可分析出加强了皇权专制;依据材料“社会风气大坏,投机钻营者得势,贪污贿赂成风,政府成为腐败的温床”可分析出败坏社会的风气或者贪污腐败盛行,加重了人民的负担;结合王安石和司马光等人的党争可分析出统治集团内部分裂日益严峻,北宋渐渐走向衰亡。【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晚清中国。事务:依据所学学问可知,19世纪60年头,李鸿章等地主阶级掀起了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引进了一些西方先进技术,因此材料中的“变法自强”指的是洋务运动。共同特点:依据材料“鸦片斗争后”结合所学学问可知,鸦片斗争后我国民族危机不断加剧,为救亡图存而不同阶层掀起了不同的救亡图存运动,因此这些运动都受到民族危机的影响;结合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政”、“请开国会”运动可分析出都有清政府主持执行或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依据材料“这些改革最终以失败告终”可分析出都以失败告终;结合所学可分析出都未能触及封建制度的根本。【小问3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从农业农村角度:结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农业税、脱贫等角度进行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起先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夫的生产主动性,乡镇企业进一步适应了农村和乡镇社会经济的发展须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渐渐取消农业税,调动农夫生产主动性,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等适应了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从对外开放的角度:结合特区的设置、加入世贸组织、“一带一路”、进博会等进行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开展的基础上渐渐推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如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开发区等,21世纪渐渐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提出“一带一路”的宏大策略,举办国际进程博览会,实行“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总目标: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全面深化改革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实力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目标的提出,不仅丰富和深化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更重要的是阐明白改革的性质和根本任务,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抓手和总方向。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科举制度产生于隋而确立于唐。因为有多种科目,“分科举人”,故名科举。与重点在于举荐的察举相比,科举制度的特点在于,考生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自由报考;而且“取士不问家世”,“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没有如“入门兼美”一类的附加条件。……较之于察举制,科举制打破了与“德”“名”相关联的门第背景的限制,是一个重大历史进步;但它完全按考试成果选拔人才,明显亦非一切方面都优于察举。——改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第三卷)》材料二西方的文官制度,从它产生之日起,就有了法制化、正规化的内涵,各个国家基本上都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其实施过程中的正规性;而中国的科举制由于是服务于专制的政治体制,以皇权为中心,因此带有很强的随意性和人治化的内容,也没有形成相应的完整的制度和法规。科举往往随皇帝意志的变动而变动,可废可立,不利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柯海丽《中西方选官制度之比较》材料三孙中山提出了以考试权独立为核心的文官考试的思想。他曾说:“余游欧美,深究其政治、法律之得失,知选举之弊,决不行无以救之,而中国相传考试之制,纠察之制,实有其精义,足以救欧美法律、政治之穷,故主见以考试、纠察二权,与立法、司法、行政之权并立,合为五权宪法”。孙中山完成了从科举考试到文官考试的对接,奠定了我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基础。他的文官考试思想和他下令规划、公布的考试法规,不少重要内容后来为北京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所沿用。——摘编自《孙中山对人才选拔制度的贡献》(《光明日报》)(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隋唐科举制的两种类型,归纳科举制与察举制相比的“重大历史进步”之处。(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比较中国古代科举制与西方文官制度的异同点。(3)依据材料三,分析说明孙中山提出“考试权独立”思想的缘由。【答案】24.类型:常举和制举。进步之处:体现确定的“开放”“公允”的特色(或自由报考)打破门第背景的限制(或世家大族垄断官场),使中下层读书人通过考试参加政权或扩大统治基础;提高官员文化素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加强中心集权;推动民间重学风气等。25.相同点:自由报考,择优入取(或者依据考试成果入取)。不同点:中国科举制服务于专制体制,以皇权为中心,西方文官制服务于资产阶级民主体制,政治中立;中国科举制带有随意性和人治化(或未形成完整的制度和法规),西方文官制有法律保障,体现法制化和正规化。26.缘由:一鉴于欧美各国政治体制中出现了弊端,并力图订正这些弊端;二是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吸取精华,注入传统因素。【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隋唐时期(中国)。据材料“科举制度产生于隋而确立于唐。因为有多种科目”,结合所学可得出,常举和制举。进步之处:据材料“怀牒自列于州县”,“取士不问家世”,得出体现确定的“开放”,“公允”的特色(或自由报考)打破门第背景的限制(或世家大族垄断官场),使中下层读书人通过考试参加政权或扩大统治基础;从官员文化素养角度分析,得出提高官员文化素养;从政府行政效率分析,得出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从中心集权角度分析,得出有利于加强中心集权;从对民间风气的影响分析,得出推动民间重学风气等。【小问2详解】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和近代(西方)。从录用的依据分析,得出相同点:自由报考,择优入取(或者依据考试成果入取)。不同点:据材料“而中国的科举制由于是服务于专制的政治体制,以皇权为中心”,得出中国科举制服务于专制体制,以皇权为中心,西方文官制服务于资产阶级民主体制,政治中立;据材料“带有很强的随意性和人治化的内容,也没有形成相应的完整的制度和法规”,得出中国科举制带有随意性和人治化(或未形成完整的制度和法规),西方文官制有法律保障,体现法制化和正规化。【小问3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余游欧美,深究其政治、法律之得失,知选举之弊,决不行无以救之,而中国相传考试之制,纠察之制”,得出一是鉴于欧美各国政治体制中出现了弊端,并力图订正这些弊端;据材料“而中国相传考试之制,纠察之制,实有其精义,足以救欧美法律、政治之穷”,得出二是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吸取精华,注入传统因素。25.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国家的统治工具,着眼于防范与惩处。教化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着眼于教化和引导。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法家对法律就有较为深刻的相识。《管子》曰:“尺寸也,绳墨也,规则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汉武帝确立儒学为正统并“定于一尊”“以经注律”“引经解律”等应时而起,大行其道。魏晋时期规范汉以来反映“以经注律”成果的律条内容并试图使之法典化。《唐律疏议》完成了“一准乎礼”“得古今之平”并被封建后世奉为“楷模”。明清时期以注释律条为主要内容的律学成果,则大大提高了法典的司法好用性,提高了司法效率。——摘编自李俊《论中国古代法学发展的特点与影响》材料二黄宗羲认为孝亲敬长是仁义之本,他强调仁义之道是治理天下的根本,必定强调孝亲敬长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性,其引罗汝芳的话讲:“由一身之孝弟慈而观之一家,一家之中,未尝有一人而不孝弟慈者。由一家之孝弟慈而观之一国,一国之中,未尝有一人而不孝弟慈者……又由缙绅士大夫以推之群黎百姓,以显亲扬名,而尽此孝弟慈矣……关于教化途径,黄宗羲认为可以通过学校、书院民间讲学、社会风俗、史、传、志、铭扬善惩恶、法治帮助教化等方式达致良风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