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考试考点归纳_第1页
《公共政策》考试考点归纳_第2页
《公共政策》考试考点归纳_第3页
《公共政策》考试考点归纳_第4页
《公共政策》考试考点归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共政策》期末考试考点归纳一、名词解释公共政策: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三权分立:是指国家的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别由三个机关独立行使,并相互制衡的制度。议行合一:又称“议政合一”,与三权分立相对。指国家机关重要工作的决议和执行统一进行的制度。它是社会主义国家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国家机关间工作关系上的体现。实质性政策:与政府将要采取的行动有关,会直接给人们带来利益或产生不便,并分配相关收益和支付必要成本。程序性政策:只涉及怎样采取行动和由谁来采取行动的问题。物质性政策:是将有形的资源和实质性的权力给予受益人,或将真正的不利条件强加给那些受相反影响的人。象征性政策:对人们几乎没有什么真正的物质性影响,它并不交付表面上似乎要交付的东西,也不分配有形的利益,这些政策多涉及人们所珍视的一些价值观。分配性政策:涉及将服务和利益分配给人口中的特定人群(个人、团体、公司和社区);涉及使用公共资金来支持特定的团体、社区或产业。再分配性政策:是政府有计划的积极行动,涉及在社会各阶层和团体中财富、收入、财产和权力的转移性分配。管制性政策:是对个人或团体的行动加以限制和约束的政策。利益集团:是具有相同价值需求和利益倾向的个人所组成的团体或团体间的联盟。思想库:或“脑库”,是现代政策研究组织的别称;它是政策主体的一个十分独特而又非常重要的构成要素,被认为是现代决策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社会问题:指实际条件与应有条件之间的偏差,或者是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状态之间的差距,而这种偏差或差距往往会导致社会的紧张状态,它超越了个人稳定的环境和范畴,牵涉到较为广泛的社会关系。目标群体:受到政策影响和制约的社会成员被称为政策对象或目标群体。合法性危机:被统治者视为“合法”的事物反被被统治者认为“非法”。渐进主义:政策制定的实际过程并不完全是一个理性的过程,而是对以往政策行为不断补充和修正的过程。政策制定只能根据以往的经验,在现有政策的基础上实现渐进变迁。群体狂想症:又叫“心理传染病”小组成员往往趋向于怎样更好的达成一致,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这方面,从而忽略了如何去寻求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囚徒困境:两个被捕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合作时双方合作都有和,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取舍理论:通常把现有资源假定为有限和固定的,若他们面临多项政策或多重目标的选择,那么就必须有所取舍。结构性社会问题:是指由社会自身结构不合理所导致的一些社会现象。标签理论:是解释社会问题产生原因及其发展过程的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并不取决于行为的内在性质,而取决于社会对其采取的态度,取决于社会的揭示和认定。德尔菲法:是指采用匿名通信和反复征求意见的形式,使专家们在互不知晓、彼此隔离的情况下交换意见,这些意见经过技术处理后会得出预测结果的一种预测方法。二、简答题什么是公共政策?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公共政策有哪些表现形式?法律法规;行政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大型规划;具体行动计划及相关策略。如何界定公共利益?根据四项标准界定:公共性;合理性;正当性;公平性。什么是经济自由主义?什么是国家干预主义?二者有何区别与联系?经济自由主义的学术渊源是斯密的经济自由放任主义,现代经济自由主义,又称新自由主义,是以哈耶克为代表人物,这一学派认为,市场是合理配置经济资源的最重要甚至唯一的力量,因而极端崇信自由市场经济、反对任何形式的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国家干预经济是一种手段,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控制和调节。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具体说来,经济总量包括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两方面,社会经济的有序运行,要求这两个方面达到基本平衡,且内部结构也必须合理。区别与联系:实用经济学的证实。纵观资本主义30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其经济生活史中,国家干预主义经济与自由主义经济交替出现,并占据统治地位,其原因是由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的。当资本主义处于原始积累时期,需要通过政府干预增加资本积累,重商主义就占统治地位。当资本主义完成积累以后,具备了自我发展能力和对外自由竞争能力,这时,带有封建残余的政府干预则成了自由资本主义发展的羁绊,于是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自由放任思潮占据统治地位。从上述两种思潮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交替出现且占统治地位和发挥作用看,就是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的实用经济学。兼收并蓄,互相渗透。当经济自由主义在经济危机、大萧条面前束手无策之时,国家干预主义应运而生,各有自己的成就和辉煌。但面对“滞胀”,国家干预主义也无能为力,而自由主义似乎显示出活力,但仔细分析新自由主义已不同于传统的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干预的早期经济自由主义,他们承认自由竞争不能自动得到保证,资本主义还存在一系列的弊端,如垄断政治、比例失调等,因而主张国家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参与经济活动,但同时又反对国家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反对规定价格政策。这比早期提倡“自由放任”的经济自由主义又前进了一步,从而说明,国家干预主义与经济自由主义思潮在互相融合、互相渗透,过多的政府干预和完全的自由放任都不利于经济发展。长期争吵的结果可能形成这样的趋势,即具有适度政府干预和科学计划指导的现代市场经济。议行合一体制下公共政策有哪些表现形式?中国共产党的政策(直接形式和间接形式);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宪法,基本法,其他法律,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决议、决定、命令、条例等);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决策(行政法规,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部门规章,地方性规章,地方性行政措施、决议和命令);国家司法机关的司法决策。管制性政策具有哪些形式?行为的基本准则;消费者保护政策;竞争性管制政策。如何理解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公共政策作为规范公众行为的社会准则,其对公众行为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这种引导既包括行为的引导也包括观念的引导,它告诉人们应以什么为标准,应该做哪些事和不应该做哪些事。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具有两种作用方式:直接引导和间接引导。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从作用结果看,既有正向功能也有负向功能。正向功能是指政策对事物发展方向的正确引导,体现了公共政策与事物发展规律的协调一致;负向功能是指对事物发展方向的错误引导,表现了公共政策与事物发展规律的冲突和矛盾。公共政策应如何体现社会公平?在公共政策的分配功能中能够体现社会公平,即分配与公平。把维护社会公平提高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健全制度以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仅供参考)官方决策者包括哪些机构?立法机关;行政决策机关;行政执行机关;法院。公民参与政策过程有哪些途径?以主权者身份,通过直接投票的方式决定某些重大的政策问题,直接行使个人权利。通过代议形式,推选代表参与政策制定,间接行使个人权利。使用威胁手段,如参加请愿、示威、罢工、罢课等活动,反对某项政策出台,迫使政府修改或废止这一政策。通过参加政治党派和利益集团,借助团体的力量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通过制造社会舆论或进行多方游说等手段,提出政策诉求,影响政策导向。以个人的知识活动为政策制定提供实证依据或理论指导。目标群体为什么会对某项政策产生抗拒心理?合法性危机;缺乏对政府官员的信任;社会心理负担过大;政策自身存在缺陷。那些环境因素会对公共政策构成影响?地理环境的影响;经济环境的影响;政治传统与政治文化的影响;社会变迁的影响;国际环境与公共政策的影响;技术环境的影响。评价模型有效性的准则是什么?排列并简化现实;认定重要层面;符合社会现实;提供有意义的沟通;指导调查与研究;提出一定的解释。小组意识有哪些表现形式?一致性思维;有倾向性地选择信息;极端化的盲目情绪;对群体的过分自信;很强的群体凝聚力;群体成员的共同性。怎样预防小组意识的出现?(略,答案详见教材87页)如何应用比喻的方法分析社会问题?(略,答案详见教材119—121页)政策议程的内在触发机制和外在触发机制都包括哪些内容?内在触发机制:自然灾害;经济灾难;技术突破;生态变迁;社会变迁。外在触发机制:战争行动;地区与国际冲突;经济对抗;新式武器与力量失衡。心理效应对决策质量有何影响?光环效应,是印象形成过程中的一种夸大化的感觉和看法,极端和绝对。首因效应,第一印象引起的心理倾向。近因效应,新出现的刺激物对印象形成的心理效果。更看重新近信息。从众效应,人们自觉不自觉地以多数人的意见为准则做出判断、形成印象的心理变化过程。定性效应,是基于某种成见对人做出的判断的心理过程。反衬效应,人们在对事物进行相互比较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心理反应。乐队效应,是指群体中大家的意见被某个如领导或专家左右。黄灯效应,决策行为中人们冠冕堂皇的拖延。新闻效应,生动的比枯燥的对人的心理冲击更大。颂歌效应,虚假信息泛滥,夸大工作成绩、缩小存在问题。当局者迷。旁观者迷。什么是政策合法性?政策合法性是一个吸收民众参与决策,加强政治沟通与协调的过程,也是一个决策择优、对决策方案不断修改完善,对不良方案过滤淘汰的过程,更是一个坚持有法定的决策主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决策,及对决策行为实施法制监督的过程。政策执行过程主要包括哪些环节?政策宣传;政策细化;组织准备;组织协调;政策试点;政策推广;政策监督。政策执行的资源条件包括哪些内容?经费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权威资源。政策执行有哪些手段?行政手段(以力服人);经济手段(以利服人);法律手段(以律服人);教育手段(以理服人)。为什么要进行政策评估?通过政策评估,人们不仅能够对某一政策本身的价值做出判定,从而决定这项政策的持续、发展、调整或终结,而且能够对政策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考察和分析,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今后的政策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因此,政策评估对提高政策制定水平和政策执行质量都有积极的影响。政策评估是政策过程的重要环节,通过政策评估人们得以判断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政策措施的预期效果,政策执行的实际障碍,政策过程的经验教训等。因此,政策评估能够决定政策的基本走向。一项政策到底应该继续执行还是需要修订,到底应该大修大改还是需要局部微调,到底应该完全废止还是部分替代,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政策评估加以解决。(第二段仅供参考)政策评估有哪些类型?非正式评估与正式评估;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前评估与后评估。政策评估包括哪些要素?评估主体;评估客体;评估目标;评估标准。政策评估有哪些障碍,如何克服这些障碍?障碍: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政策影响的广泛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