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程》课件第4章_第1页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程》课件第4章_第2页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程》课件第4章_第3页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程》课件第4章_第4页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程》课件第4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现代战争第一节战争概述第二节新军事革命第三节机械化战争第四节信息化战争思考题

【学习目标】

1.了解战争的内涵、要素、发展历程;

2.理解新军事革命的内涵和发展演变;

3.掌握机械化战争、信息化战争的形成、主要形态、特征、代表性战例和发展趋势,树立打赢信息化战争的信心。

第一节战争概述

社会进步有两种形式,社会的维护和缔造也有两种形式,一是战争,另一是和平。战争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当社会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和平手段难以调和解决的时候,就需要一种强制的暴力形式出场,这就是战争。所以,战争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正常现象。

一、战争的内涵

战争是国家或政治集团之间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等目的,使用武装力量进行的大规模激烈交战的军事斗争。是解决国家、政治集团、阶级、民族、宗教之间矛盾冲突的最高形式,是达成政治目的的一种特殊手段。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是解决阶级矛盾、社会政治矛盾和集团利害冲突的最高的、最后的,也是最残酷、最野蛮的斗争形式。

二、战争的主要特点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基本特性,如果这些特性消失了,一个事物也就随之消失或转化为其他事物了。战争也是如此。战争之所以是战争,是因为它有它自己的基本特性。纵观古往今来,任何时代的战争都具有政治性、暴力性、集团性这三个基本特性。战争之所以为战争,及其所具有的特殊社会历史功能,正是基于这三个基本特性。只不过,不同的时代条件,决定了战争的政治性、暴力性和集团性具有不同内容和形式。

(一)政治性

物质经济利益的对抗集中表现为政治对抗,而政治对抗的最高形式就是战争。如果说物质经济利益的对抗播种下战争种子的话,那么政治对抗则是孕育战争种子的母体。战争

是政治的继续,这是战争发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这个由克劳塞维茨提出、被列宁充分肯定并加以深化的经典论断,至今还是马克思主义战争理论的基石。

霸权主义是帝国主义政治的内容,因而也就是孕育帝国主义时代战争的政治母体。当代霸权主义的基本特征是规制霸权。规制霸权主义仍然具有暴力性特征,是孕育当代战争

的主要政治母体。决定当代世界战争与和平全局的,仍然是霸权主义和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大国,中国的战争危险主要来自

霸权主义。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和平的国际环境,是中国在21世纪为实现和平发展必须践行的历史任务。

(二)暴力性

暴力性是战争的本质属性。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是流血的政治,这说的是战争的政治从属性。然而,战争虽然在本质上就是政治,是实现政治目的的工具和手段,但这一工具和手段具有特殊性。毛泽东曾经指出:“战争有其特殊性,在这点上说,战争不等于一般的政治。‘战争是政治的特殊手段的继续’。”它特殊就特殊在以剑代笔,以暴力作手段,是武

装斗争,是“流血”的政治,具有暴力性。

战争的暴烈性应从下列三个方面去认识。

一是从目的上看,战争是迫使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暴力行为,具有强制性。

二是从手段上看,战争有一套特殊的组织、特殊的方法、特殊的过程,具有特殊性。

三是从结局来看,战争要带来人员伤亡、造成大量物力、财力的损失,具有残酷性和破坏性。

(三)集团性

集团性历来是战争区别于非战争的基本特性之一。长期以来,在这个问题上不存在什么实质性的争议。

三、影响和制约战争的主要因素

战争既与敌对双方的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等因索密切相关,又是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理环境等自然条件下进行的。这些因素和条件加上人们的主观能动性,构成战争的整

体,推动战争的发展,导致一定的结局。

(一)政治因素

(二)经济因素

(三)军事因素

(四)科学技术因素

(五)地理环境因素

(六)主观因素

(一)政治因素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政治规定战争的最终目的,战争为一定的政治目的服务。敌对双方政治上的矛盾斗争尖锐到用和平方式不能解决时,便诉诸武力,即用战争方式实现各自

的政治目的。战争的政治目的规定和体现着战争的性质,影响着人心的向背,制约着战争的胜负。政治对战争的制约作用还体现在战争的规模、强度、持续时间及战略目标、作战

方针、作战方法等方面。

(二)经济因素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战争的政治目的基础在于经济利益。经济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基本动因,也是战争这种社会矛盾的最基本动因。战争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植根

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一场具体的战争,往往是由经济利益的冲突所引起,最终追求的还是经济利益。经济力量是战争的物质基础。

(三)军事因素

战争是敌对双方军事力量的较量,军事力量是直接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军事力量包括军事实力和军事潜力。军队是主要的军事力量,战争是由军队和具他武装力量进行的。

军队建设水平的高低、战斗力的强弱,是影响和制约战争胜负的最基本、最直接的因素。兵员素质高、武器装备精良、体制编制合理、组织指挥得当,就易于取得战争的胜利。强胜弱败是战争的一般规律。

(四)科学技术因素

战争形态的演变与战争力量的强弱都受到科学技术的制约。科学技术是战争发展变化的重要推动力量。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并优先运用于战争,必然引起武器装备、军队组织

结构和作战方式的变革,战争的形态、规模、强度、范围等随之发生变化。

(五)地理环境因素

地理环境是战争的一种客观条件。战争都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进行的,不仅受到地貌、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地理环境的制约,而且受到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环境可影响到作战的形式、规模、效果等。

(六)主观因素

战争是客观的物质力量较量,又是主观的精神力量抗争。军事、政治、经济、科技、地理,国际关系等诸条件的优势,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客观的物质基础,但要把可能变为现

实,必须把客观因素与主观努力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主观因素即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引导战争向着有利于己方的方向发展,争取战争的胜利。

四、战争的发展历程

(一)原始社会后期的战争

人类在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已出现原始形态的部落与部落之间的战争。

(二)奴隶社会时期的战争

战争伴随着国家的形成与完备得到了发展。奴隶社会既有奴隶与奴隶主的尖锐对立,又有新生的奴隶制政权与旧氏族部落势力的对抗,还有奴隶主之间的斗争,后期则出现了新兴封建势力与维护奴隶制旧势力的冲突。这些矛盾的发展,便形成了奴隶制时代的众多战争。

(三)封建社会时期的战争

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同时还存在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以及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发展便导致了这一时期的各种战争。

(四)资本主义社会时期的战争

17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欧洲、美洲一些国家打破了封建制度的束缚,先后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在确立和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

列社会矛盾,如资产阶级要求打破旧制度旧秩序与封建主维护旧制度旧秩序的矛盾,资产阶级国家对外侵略和殖民掠夺同被侵略被掠夺国家的矛盾,资产阶级国家之间为争夺世界

势力范围而产生的矛盾等。

(五)无产阶级革命战争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是同时产生、利益根本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的残酷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迫使无产阶级多次发动武装起义。

(六)中国人民革命战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第二节新军事革命

当今世界,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推动下,军事领域正在发生着一场新的军事变革。这场军事变革的实质,是一场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军事信息化革命。其产生的主要动因与高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高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当前这场新军事革命已进入到一个新的质变阶段,并将发展成为一场遍及全球、涉及所有军事领域的深刻革命,将对世界军事形势、国际战略格局乃至战争形态的演变产生深刻影响。

一、新军事革命的内涵

自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世界军事领域兴起了一场新的深刻变革,被称之为“新军事革命”。它是在信息技术、精确制导技术、航天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以及隐形技术的推动下发生的,其本质是更新武器装备、革新军队体制、创新军事理论、转变战争形态。

二、新军事革命的发展演变

新军事革命的主要动因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军事需求的强力拉动和军事理论的有力牵引等,其中,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是新军事革命产生的重要因素。

(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是新军事革命产生的强大动因

当今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诸多成熟的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催生了军事变革。但大家注意,这次军事变革的驱动力不是个别的传统领

域的单一技术进步,而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一批高技术群的进步发展推动了这场军事变革。

(二)军事需求的强力拉动是新军事革命产生的内在动因

当前这场军事变革开始于美苏冷战时期,这正是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对抗的需要。冷战结束了两级对抗的局面,意味着爆发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减小。

(三)军事理论的创新牵引新军事革命的产生与发展

在这场军事变革中,军事理论率先变革,引领了军事变革的发展方向。比如,军队建设理论的创新推动了军队组织结构和编制体制的变革与发展。作战理论的创新引导了作战方式的变革,并极大地改变了现代战争的形态。

三、新军事革命的基本内容

新军事革命的本质和核心是信息化,其目的是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基本内容可概括为“四创新一转变”,即:创新军事技术;创新编制体制;创新军事理论;创新作战方式;转变战争形态。

(一)创新军事技术

创新军事技术主要是实现武器装备的信息化。

1.侦察立体化

侦察立体化,通俗地讲就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在未来战争中,新型信息化装备将使战场更透明。从大洋深处到茫茫太空,布满了天罗地网式的侦察监视系统。

2.打击精巧化

高技术武器装备强调在“精巧”二字上做文章。所谓“精”,就是要能够“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尽量不引起不必要的附带毁伤。说通俗一点,就是“指到哪儿打到哪儿”。

3.反应高速化

“兵贵神速”历来是兵家所追求的情形,但传统武器装备因受技术条件限制,常常“欲速不达”。高技术武器装备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才使“兵贵神速”成真。

4.防护综合化

“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是一切战争的共同原则。在现代战争中,进攻一方如果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就可能出现“发难者先遭难”的结局。

5.夜幕单向化

长期以来,夜幕是军事行动的天然障碍,是弱方偷袭强方的天赐良机。但是,由于夜视技术的迅速发展,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

6.武器电子化

在军事变革当中,各种武器装备向电子化方向发展,不仅战斗力大大提高,而且生存能力也更强了。

7.指挥控制智能化

现代军事高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武器装备的射程、威力、精度都几乎达到了各自的极限,交战双方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作战力量的指挥控制水平。

8.现装新型化

高技术武器装备的性能虽然强大,但其售价也是相当昂贵的。因此,即使是发达国家,也不能随心所欲地研发和购置一切新型武器,而不得不把眼光转向那些现正服役甚至已经

退役但尚有潜力可挖的武器装备,力求通过高新技术的改造,使之返老还童。

(二)创新编制体制

创新编制体制就是要求军队组织结构重组,编制体制精干化。建立与信息化军队相协调的体制编制,压缩常备军规模,裁减一般部队,增编高技术军兵种部队,使军队向小型化、多能化、一体化方向发展。

1.军队的规模将缩小

现代战争中,由于作战效能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武器系统的高技术含量和作战人员的军事高科技素质,军队的数量、质量与战斗力之间的关系将发生根本性变化,质量将上升至

主导地位,数量将逐渐减少,战斗力反而将大幅度提高。

2.军队结构将不断优化

军兵种之间将出现新的划分,组成新的军兵种和部队,如计算机防护兵、天军、深海部队、机器人部队、飞行器分队等。军兵种的比例也将发生变化,天军、空军的比例将逐渐

增大,陆军的比例将缩减。海军中深海部队的比例也将加大。

3.军队人员构成和素质将大幅度改善

为适应操纵高技术武器装备的需要,军官、士官、士兵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操作技能必将相应提高,对军人品格、素质、能力、学历要求将有新的标准。

4.信息化条件下作战部队的特点

(1)作战规模小型化。

(2)力量结构集成化。

(3)指挥体制多能化。

(4)后勤保障社会化。

(三)创新军事理论

创新军事理论实质就是用打信息化战争的思维方式取代以往打机械化战争的观念,以新的战争理念谋划未来作战和军队建设。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用的就是全新的“快速决

定性作战”理论。

(四)创新作战方式

科学技术的发展,全新武器的应用,必须创新作战方式和方法,以适应军事变革的需要,确保战争的主动权。新的作战方式主要体现在由机械化战争时代的接触式、线式等正规的作战方式,转变为非接触、非线式作战等更加灵活的作战方式。

(五)转变战争形态

战争形态的转变,即从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的方向转变,表现为六个方面:

1.战场空间日益扩展

2.战争节奏日益加快

3.战略、战役、战术行动融为一体

4.制信息权成为争夺战场主动权的焦点

5.军队作战一体化程度日益提高

6.前方与后方的界线日趋模糊

第三节机械化战争

1803年,年轻的美国发明家富尔顿在塞纳河上成功地试验了一艘蒸汽船,拿破仑很欣赏它的价值,感慨地说:“这个事实可能会使世界的面貌为之一变。一个伟大的真理,千真万确的事实、已经摆在我的眼前。”事实证明,拿破仑的预感是十分正确的,19世纪初,蒸汽动力在军事领域的运用确实揭开了一场新的军事变革的序幕,机械化战争形态的幼芽开始在热兵器战争形态的胚胎中悄然孕育,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发展成熟。

一、机械化战争的基本内涵

机械化战争指主要使用机械化武器装备及相应作战方法进行的战争。机械化战争具有机动速度快、火力毁伤强、战场范围广、战争消耗大等特点,是工业时代战争的基本形态。

二、机械化战争的主要形态

机械化战争是使用机械化武器装备、按机械化作战要求编组、运用机械化作战理论及方法进行的战争。

(一)作战方式由传统陆战模式向机械化陆战模式的转变

德国和苏联是机械化陆战模式的创始者。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按照机械化战争要求组织起来的德国军队利用“闪击战”战法,纵横欧洲大陆,显示出全新陆战模式的强大威力。

(二)作战空间由平面作战向三维立体化的作战模式转变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萌发的各种空战形式的基础上,主要国家空军空中力量及其作战理论的创新发展,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实施防空作战、战略轰炸、近距离空中支援和空降作战等全方位空中战役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大大丰富并完善了空中领域的作战形式。

(三)海洋战场由水面向空中和水下立体化作战方向发展

随着两次世界大战科技和军事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已经初露端倪的海战立体化趋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随着海军航空兵

与潜艇部队的建立和扩大,海战的战场从水面扩展到了空中和水下。

(四)合成军队和诸军兵种联合作战成为机械化战争的重要作战方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武器装备的发展和军兵种的增多,形成了现代意义的合成军队,并由此推动作战方式由合同作战向联合作战发展,诸军兵种的整体作战效能得以逐渐

发挥,军队作战指挥方式出现重大变革。

(五)电子战成为战斗、战役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一种新的作战样式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在军事领域的应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电子战获得了巨大发展。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电子战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电子战形式日趋多

样化。

(六)军队后勤系统的变革和发展

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往往会引起军队后勤系统的相应变革,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样人类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必然会引起军队后勤系统的重大变革。

三、机械化战争的主要特点

与热兵器战争相比,机械化战争有如下鲜明的特点:

(1)只有高速机动能力的飞机、坦克、军舰成为作战的主要装备。

(2)战争中军队的进攻能力大大增强,打破了防御的优势。

(3)战场范围扩大,情况变化急剧。

(4)立体作战、纵深作战成为重要作战方式。

(5)合同作战、联合作战迅速发展。

(6)破坏力强,消耗巨大。

(7)对参战人员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战场上保障人员大量增加。

四、代表性战例

(一)马恩河会战:“施利芬计划”对决“第十七号计划”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协约国利同盟国展开激烈的争夺战。欧洲战场上,法国和德国一对夙敌再次站在了对立面上。

(二)凡尔登大战:“绞肉机之役”

德国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期,丧失了快速攻克法国转而迎战俄国的机会,陷入了多面作战的僵持状态。1916年,德意志军队认为还是应该遵循先取法国的战略,再次将作战中心进行转移。德国军队在这次针对法国的进攻中,选择凡尔登作为目标。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惨绝人寰的大动荡、大灾难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以德国、意大利、日本为主的轴心国与以美国、苏联、英国、法国和中国为主的同盟国进行的一场全球规模的战争。

(四)库尔斯克会战———苏德战争最终定乾坤

库尔斯克会战是1943年7月至8月间东线战场德军和苏军在库尔斯克进行的一场会战,是苏德战场上具有决定性的重要战役。在这次会战中双方共出动了290万士兵和6000

多辆坦克参加了战斗,因此也被称为是世界上最大的坦克战争。

(五)诺曼底登陆战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英、法等同盟国军队于1944年6月~7月在法国北部的诺曼底地区进行了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战略性登陆作战。这也是盟军进军欧洲的“霸王”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夺取集团军群登陆场,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为发展对西欧的进攻并配合苏军最后击败纳粹德国创造条件。

1.战役背景与双方企图

1943年,斯大林格勒会战和库尔斯克会战后,苏军在苏德战场转入反攻;美英盟军西西里岛登陆战役后攻入意大利半岛;意大利于同年9月投降并于10月对德宣战;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也已转入攻势。

2.战役准备

为隐蔽战役企图,美、英对登陆地域的选择进行了周密分析比较,认为加来地区距英海岸仅20海里,便于航渡和支援,但德军防御很强;诺曼底地区距英海岸64.8海里,缺少良港,科唐坦半岛东部又有河网沼泽地和遍布灌木树篱的田块,不利于部队行动,但距英国的上船港中和战斗机基地较近,且德军防御薄弱,海滩和内陆条件较好。

3.战役实施

6月1日,登陆部队开始分别在英国南部15个港口上船。原定登陆日为6月5日,由于天气恶劣推迟24小时。各登陆编队从上船港驶抵怀特岛东南会合区后,沿5条航线航渡,由扫雷舰作先导,火力支援舰和飞机担任掩护。通过海峡中心线后,各登陆编队的航道由一条变为两条,分别供快速和慢速舰船使用。

第四节信息化战争

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信息时代,进行战争的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信息化战争作为一种全新的战争形态,开始登上现代战争的舞台。

一、信息化战争概述

(一)信息化战争的基本概念

信息化战争是指依托网络化信息系统,使用信息化武器装备及相应作战方法,在陆、海、空、天和网络电磁等空间及认知领域进行的以体系对抗为主要形式的战争,是信息时

代战争的基本形态。其基本内涵有:

一是信息化战争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是该时代生产水平和生产方式在战争领域的客观反映;

二是信息化战争必然以信息化军队为主体作战力量,战争双方至少有一方拥有信息化军队才能进行的战争,机械化或半机械化军队之间打不了信息化战争;

三是信息化战争的主要作战工具是信息、信息化和智能化武器装备平台,诸作战单元实现了网络化、一体化;

四是要在七维战场空间进行,其中在航天空间、信息空间、认知空间和心理空间占相当大的比例;

五是在物质、能量和信息等作战诸要素中,信息起主导作用,信息能在战争中表现为火力和机动力的物质能量;

六是战争的破坏性和附带性伤亡依然存在,但附带破坏将降至最低限度。

(二)信息化战争的产生与形成

信息化战争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和战争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1.信息化战争是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必然结果

战争形态是人类社会经济形态的产物,因为人们从事战争的工具和手段是由特定时代的社会经济形态所提供和决定的。

2.高技术的发展是信息化战争产生的直接动因

战争形态的重大变革,通常发生在技术革命之后;而技术革命又往往是在科学技术水平迅猛发展并发生质的飞跃的情况下出现的。

3.近年来局部战争实践是信息化战争产生的基础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发生的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是人类战争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承前启后作用的战争。

总之,近年来几场局部战争的实践,使人们已经深刻感悟到新的战争形态所具有的深刻内涵,战争实践成为推动信息化战争形成和发展的催化剂。它促使人们更加自觉地接受

信息化战争,适应信息化战争,更重要的是主动地选择和设计信息化战争。

二、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

较之其他战争形态,信息化战争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一)信息资源主导化

信息对战争影响的关键是要准确获得战场信息并把信息及时用于决策和控制。机械化战争起主导作用的是物质和能量,打的主要是“钢铁仗”和“火力仗”。

(二)武器装备信息化

科学技术在军事领域的运用,尤其物化为战争“手臂”,是引起战争形态发生深刻变革的根本原因。

(三)作战空间多维化

作战空间随着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发展逐渐呈现出日益拓展的趋向。

首先,物理空间超大无限。

其次,信息空间多维广阔。

(四)作战节奏快速化

时间是战争的基本要素。随着计算机、电子通信、卫星技术和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发展,信息化战争的作战节奏和作战速度将比机械化战争大大提高,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呈现出

迅疾短促的快速化的特征。促使战争时间迅疾短促的主要因素有三个:

一是战场信息流动加快,作战周期缩短。

二是战争的突然性增大,时效明显提高。

三是广泛实施精确作战,毁伤效能剧增。

(五)作战要素一体化

信息化战争作战要素一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作战力量一体化。

二是作战行动一体化。

三是作战指挥一体化。

四是综合保障一体化。

(六)作战指挥扁平化

机械化战争的指挥体制,主要以作战部队多层次纵向传递信息的树状指挥体制为主。

(七)作战行动精确化

信息化战争中,在多层次、全方位、全时空的情报、侦察和监视网络的支持下,使用大量的精确制导武器,使各种作战行动的精确化程度越来越高。

一是精确侦察、定位控制。

二是精确打击。

三是精确保障。

三、信息化战争的主要形态

作战样式是战争形态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什么样的战争形态就有什么样的作战样式。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战争形态,必然要产生具有信息化特色的作战样式。深刻认识信

息化战争的典型样式,就能准确把握信息化战争各种作战样式的特点的规律。

(一)信息作战

信息化战争是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对抗,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攸关体系作战能力的生成与发挥,制信息权直接关系到战场主动权乃至战争的进程与结局。着眼夺控战场信息优

势,敌对双方通常首先展开信息作战行动并将其贯穿于战争始终,信息作战成为信息化战争最重要的作战样式。

信息作战,是敌对双方为夺取和保持战场制信息权,通过利用、破坏敌方和保护己方的信息、信息系统而进行的作战。其主要内涵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作战目的是夺取和保持战场制信息权;

(2)主要任务是破坏敌方信息系统,削弱敌方信息能力,保护己方信息和信息系统安全;

(3)作战空间主要是信息空间;

(4)首要攻击目标是敌方指挥控制中枢和关键节点;

(5)作战手段主要是信息、信息系统和信息作战武器装备。

(二)精确作战

信息化武器装备特别是精确制导武器的大量使用,促使军队的作战时空全维拓展、打击行动精确可控,引发作战方式深刻变革。世界近期局部战争实践深刻表明,通过对敌作

战体系的首脑和要害部位实施精确打击,能够最大限度地瘫痪敌作战体系,降低敌整体作战效能,精确作战正成为信息化战争基本的作战样式。

一是信息与火力高度融合,通过信息控制火力极大地提高火力的精确打击效能。

二是能直接打击敌重心,受地理因素影响小。

三是相关空间广阔,但作战区域狭小。

四是造成的物质破坏小,人员伤亡少,特别是“附带破坏”下降到很低的程度。

(三)太空作战

现代战争实践充分表明,太空作战作为一种崭新的作战样式,已经成为信息化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战争全局发挥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与影响。

(四)特种作战

信息化战争具有体系对抗、体系制胜和全纵深同时作战等特点,特种作战作为支持全纵深同时作战的重要手段,能简捷高效地实现体系破击和体系瘫痪,日益体现出其他作战样式难以比拟的独特优势,成为信息化战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战样式之一。

四、信息化战争的典型战例

(一)海湾战争

海湾战争的直接起因是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伊拉克军队之所以吞并科威特,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掠夺科威特财产,解决国内经济危机,勾销两伊战争期间向科威特借贷的大量债务;

第二,控制科威特境内的港口,改善出海通道;

第三,争夺科威特丰富的石油资源;

第四,改善战略态势,为称霸中东地区,成为阿拉伯世界的代言人和领袖做准备。

海湾战争历时42天,分为战略空袭(沙漠风暴)和地面作战(沙漠军刀)两个阶段。

1.战略空袭阶段(1月17日至2月23日)

2.地面作战阶段(2月24日至28日)

(二)科索沃战争

科索沃战争是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条约组织集团以科索沃危机为借口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发动的侵略战争。

第一阶段,北约实施有限空中打击,南联盟被动防御。

第二阶段,北约空袭升级,南联盟加强防御。

第三阶段,北约实施全面空中打击,南联盟开始寻求政治解决。

第四阶段,北约控制打击强度,南联盟避战求和。

(三)阿富汗战争

阿富汗战争进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空袭与防空袭作战。

第二阶段:攻占城市作战。

第三阶段:山区搜剿作战。

(四)伊拉克战争

2003年3月20日,美英等国以伊拉克萨达姆政权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支持恐怖主义为由,发动了以“伊拉克自由行动”为代号的伊拉克战争。

伊拉克战争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斩首行动”。

第二阶段:“震慑行动”。

第三阶段:快速挺进巴格达。

第四阶段:巴格达之战。

五、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

从世界范围看,战争形态正处在一个从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过渡的转型期。因此,在当前条件下,要准确地预测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还比较困难。然而,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的逻辑轨迹。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仍然可以大致地勾画出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

(一)战争的表现形式不断拓展

未来的信息化战争将在战争的暴力性、战争的层次以及战争的主体等方面发生重大的变化,从而使传统的战争概念受到冲击,战争的表现形式有了很大的拓展。

1.战争的暴力性减弱

传统的战争理论认为:“战争是流血的政治”,但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中,由于各种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的高度计算机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社会的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更多地依

赖于各种信息系统。战争则有可能成为不流血或少流血的政治。

2.战争的层次更加模糊

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战争的战略、战役和战术层次会逐渐模糊。一方面,战役或战术行动具有战略意义。由于大量信息化、智能化装备和系统的集中运用,武器装备的作战

效能越来越高,精确打击和信息战等作战行动对敌方军事、政治、经济和心理的攻击威力越来越大,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