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语文》题(考生回忆版)一、单项选择。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45分)1古诗词复习课上,教师带领学生整理含有“水”意象且能表达“感伤无奈”情感的诗词,下列适合的是(
)。A、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白居易《白云泉》)B、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C、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2教学《紫藤萝瀑布》,教师围绕“在山川溪泉中听见回荡的心声,在花草树木间发现人生的影子”主题,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下列作品适合的是(
)。A、贾平凹《一棵小桃树》B、刘湛秋《雨的四季》C、梁启超《最苦与最乐》D、叶圣陶《苏州园林》3教学《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师安排学生整理“送别”主题的诗词,下列作品不合适的是(
)。A、李白《渡荆门送别》B、李贺《雁门太守行》C、王观《卜算子·水是眼波横》D、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4指导阅读《朝花夕拾》后,教师拟结合其他散文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阅读散文集的基本方法,下列适合的是(
)。A、柳青《创业史》B、法布尔《昆虫记》C、沈从文《湘行散记》D、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5学习《岳阳楼记》,教师讲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指出这两句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又找出一个例子让学生加以体会,下列适合的是(
)。A、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C、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D、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6教学《送东阳马生序》时,教师要求学生举出一个与“余因得遍观群书”中“因”的意义用法相同的句子,下列适合的是(
)。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B、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C、未若柳絮因风起D、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7缺A、缺8缺A、缺9缺A、缺10缺A、缺11缺A、缺12缺A、缺13缺A、缺14缺A、缺15缺A、缺二、案例分析。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20分,第17题8分,第18题12分,共40分)(一)阅读某教师教学《蒲柳人家》(节选)的课堂实录片段,完成第16题。师:上节课我们分析了好故事的几个要素,即情节设置巧妙、人物形象鲜明和场景安排合理,正是这些要素组合在一起,让好故事充满了好“味道”。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从人物入手,体会“蒲柳人家”独特的“味道”。同学们可以任意选择一个喜欢的人物,结合具体内容谈一谈。生:我特别喜欢何满子,感觉他就像《边城》中的翠翠一样,都有一种原生态的美。师:翠翠是美的,相信同学们都会认同。何满子美吗?生:何满子也很美啊,他和翠翠一样都是在自然中生长的人。比如文中描写何满子外貌,“光葫芦头”“光屁股”,“光”这个字表明他把自己都交给自然了,这是用最亲近的姿态与天地接触,就像是自然的儿女一样。何满子这种原生态的感觉就是一种美。师:说得好!全然地敞开,全然地迎接,靠近自然,就是靠近美。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何满子的“味道”,你会选择什么词?生:我觉得可以用“野味儿”来形容何满子。文中几次提到了他的“野”:“何满子整天在运河滩上野跑”“长到四五岁,就像野乌不入笼”“他本是个整天跑野马的孩子”“何大学问一走,何满子就像野马摘了笼头”。可见,何满子最大的特点就是“野”。师:好一个“野味儿”!这种“野”是对自由的极度热爱!生:我觉得还可以用“聪明味儿”来形容何满子。文中有直接评价何满子的句子:“何满子也真是聪慧灵秀,脑瓜儿记性好,爱听故事,过耳不忘;好问个字儿,过目不忘。”还有何满子跟着酸秀才学字的时候,何满子厌学、逃学,可是周檎回来后,“何满子整天跟这位洋学生形影不离”,学会了一大堆字儿。师:也就是说,他心里有一种判断的标准,他不仅渴望靠近真正有知识的人,而且会顺乎天性地让自己接受这些知识,确实聪慧、有灵性。16(1)请分析本案例学习任务设计的合理性。(10分)(2)请从发挥评价诊断功能的角度评析此案例并提出改进对策。(10分)(二)实心球给我带来快乐①对我而言,小时候最幸福的事莫过于搬起小马扎,坐在电视机前聚精会神地观看铅球比赛了。铅球运动员强健的肌肉和惊人的爆发力让我深深着迷。因此,我的心中被播种下了一颗“铅球梦”的种子……②在小学的体育课上,我第一次触摸到了实心球。别看它外形是那样小巧,可初次练习实心球时,它那足有二三千克的重量着实惊呆了我。每次都需要召集双臂、腰部和腿部的“力量大军”才能将它抛出掌心。在课堂中,老师被我对于实心球的努力与热爱打动,建议我参加运动会的实心球项目。③开始的我虽然满怀欣喜但也忐忑不安,一声声“我能行吗?”的质疑声在我脑海里回荡。但每当想起“阳光总在风雨后”这句明亮温暖的歌词后,我就又斗志昂扬,充满烈烈雄心。④从那往后,当同学们在操场上自由自在地玩耍奔跑时,我总在一旁默默地仔细聆听体育老师传授给我的技巧和要领。一次又一次的练习,我在操场上尽情挥洒着拼搏的汗水,常常一转眼就到了天黑,但荣眷和热爱使我丝毫不知疲倦。经过日复一日的练习,使我的技术突飞猛进。从“一问三不知”的菜鸟,变成了“抛球小能手”。⑤盼望已久的实心球比赛来临了,同学们与老师在场外为我加油鼓劲。我握紧手中那沉甸甸的实心球,它凝聚着我这些天来数不尽的热切希望和不泻努力。我抡圆了双臂把球抛向空中,一道完美的抛物线划过眼前。此时此刻,那实心球仿佛像星星般在空中闪烁。“往前、往前、再往前”我心中默念道。只听见“当”的一声,实心球落到了最前面。欢呼声和掌声瞬间响遍全场,我与同学们相拥在一起,喜悦之情涌上心头。⑥实心球给我带来无限的快乐!17请从第④⑤段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④段找出一处病句,分别改正。(8分)18请指出该习作的一个优点,并结合习作加以点评。(12分)三、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9题20分,第20题20分,第21题25分,共65分)(三)阅读文本材料和相关要求,完成第19-21题。预习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尊称为“亚圣”。思考探究一、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二、《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从中举一两个例子做具体分析。三、翻译下列句子。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四、《孟子》中有不少历代传诵的名言警句,请从课文或课文以外的篇目中选择一句作为你的座右铭,并说出理由。单元介绍阅读这些经典作品,要用心去感受古人的智慧与胸襟。学习本单元,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还要多读熟读,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和名言警句,不断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学生情况八年级,班级人数40人。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等。19从“促进学生精神成长”的角度,阐释你对《富贵不能淫》教学的认识,不少于200字。(20分)20根据材料确定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可照抄材料)(20分)21选择其中一个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方案片段,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25分)2022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语文》题(考生回忆版)(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意象的使用。D项,诗句意思为:“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诗句中将心中无尽的伤感哀愁比喻成春水,因此本句中的“水”的意象包含“伤感无奈”之情。D项正确。A项:诗句意思为:“天平山腰泠泠流淌着白云泉,天上白云自在舒卷,泉水自流悠闲。”诗句中的“水”淙淙潺流,自由奔泻,从容自得。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诗句意思为:“岸上杨柳青,江中风浪平,忽然江上舟中传来男子的唱歌声。”此句中的“水”指的是风平浪静的江水,并无感伤无奈之情。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诗句意思为:“门前的溪水都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诗句中借溪水尚且能够向西边流,人却不能青春再来,表达要珍惜时光的情感。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2本题考查文学作品的主题分析。A项,《一棵小桃树》作者从小桃树的顽强生命力看到了希望,坚定了信念,尽管经历了生活的磨难,但是坚信:只要不屈不挠的奋斗,定会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心中梦想。A项正确。B项:《雨的四季》通过细致描写雨的景象、雨的音响、雨的气息,表现出了雨的趣味、雨的性格、雨的情义,体现了作者对雨的赞美与喜爱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生活与大自然的热爱。并没有人生哲理的抒发,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最苦与最乐》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论述人生的责任,即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尽责任则是人生最大的乐,提出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身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快乐。文中并未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苏州园林》介绍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征,从而显示了园林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以及我国园林艺术水平的高超。文中并没有人生哲理的表达,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3本题考查诗歌主题的赏析。B项,此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地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与送别主题不符,当选。A项:这首诗是青年李白出蜀时所作,别具一格地写出了故乡山水陪伴诗人、万里护送的动人情景。是故乡山水送别诗人李白自己。符合送别主题,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这首词是一首送别之作。这首词分为两片,上片写友人回浙东去的山水行程,下片抒发作者对回归江南的友人的深情祝愿。符合送别主题,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这是岑参封常清出兵西征而创作的送行诗。符合送别主题,与题干不符,排除。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4本题考查文学作品文体的辨析。《湘行散记》是沈从文先生据湘行途中所遇之人和所发生的故事所创作的一组散文,共计11篇。符合散文集,当选。C项正确。A项:《创业史》是一篇长篇小说,与散文集不符,排除。B项:《昆虫记》是长篇生物学著作,与散文集不符,排除。D项:《红星照耀中国》是一篇纪实文学作品,与散文集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5本题考查互文修辞手法。D项,诗句翻译为“将军都护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将军也需要角弓和铁衣,都护也需要,角弓和铁衣并不是专有属性。D项正确。A、B、C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6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的用法。题干中的“因”意思为“因此”。A项,“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的“因”意思为“因此”,整句译为:“因此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与题干相同。A项正确。B项:“因”在此句译为“按照”,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因”在此句译为“凭借”,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因”在此句译为“凭借”,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7缺8缺9缺10缺11缺12缺13缺14缺15缺16(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过课堂提问,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从文本中获得分析知识的关键信息,建立起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和文本之间的对话。同时,课堂上学生可以交流不同观点,有的学生说何满子身上有“野味儿”,有的学生说是“聪明味儿”,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诊断功能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案例中,教师要求学生自己选择一个词形容人物的“味道”,学生基于情境分享交流,呈现相对完整的学习成果,教师的回应大多在呈现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比学生的认识深刻细致,但却不能为学生提供有效帮助。改进对策:学生呈现学习成果后,教师可以采用作品分析法来判断学生的学习需求,即借助学习成果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揭示作品背后隐藏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充分发挥学习成果的诊断性评价功能。17第④段“荣誊”改为“荣誉”;第⑤段“不泻努力”改为“不懈努力”。病句:经过日复一日的练习,使我的技术突飞猛进。改为:经过日复一日的练习,我的技术突飞猛进。18优点:文章声情并茂,脉络清晰,描写生动。文章开篇点题,引出实心球的梦想,再分段详细地描写了从开始接触实心球的忐忑不安,潜心钻研学习抛实心球的技能,成功抛出实心球的喜悦,层次鲜明,布局合理。同时,作者行为精妙,用词精细,使用“斗志昂扬”“烈烈雄心”等词语,引人入境,并运用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等手法。结尾点睛之笔,照应文题,首尾呼应,短促而有力。19①《富贵不能淫》是一篇文言文,作者为孟子。本文通过孟子批驳景春关于大丈夫的错误言论,表达了自己心中大丈夫的标志。文中排比的手法运用得出神入化,学习本文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应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同时,课标明确指出在文言文教学中学生应“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学习。③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文中的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并提出疑难点,在教学中以读为核心,引导学生对文本展开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形成生动开放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采用引导、点拔、对话、指导等形式,不断强化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深刻内涵。20教学目标:①知识与能力: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积累文言知识。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合作探究,学会分析文言文作品的方法,理解文中重难点语句。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大丈夫的英雄气概,培养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确立依据:①课标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味”。②教材内容:本单元为经典作品单元,本文描写的是孟子对大丈夫的见解,表达了大丈夫身上应该具备的各种品质。教学本文,能够引导学生学习理解内容,把握主旨,开阔视野,体会情感,提升学生品德素养。③学生情况: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对文言文有所了解,对学习方法也有一定的积累,但对于排比手法还需要进一步加深,因此,设立上述三维目标。21初读课文:1.学生分享预习内容,了解作者司马迁,及文章创作背景。2.学生自由阅读文章,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疏通文章大意,用自己的话复述文章的内容,标注文中遇到的问题。精读课文:1.熟读课文,思考: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通过学生快速浏览文章,师生互问互答明确: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谈不上是大丈夫;孟子认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大丈夫。2.怎样做才能成为真正的大丈夫呢?作者是用什么手法表述的呢?有什么好处呢?学生朗读文章,小组讨论探究明确: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这样做了以后,再抱以“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的立身处世态度,这样才能够成为真正的堂堂正正的大丈夫了。文中用了排比手法,增强了雄辩的气势。3.从文中获得了怎么样的启示?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明确:“大丈夫”不在于性别,而是他的高尚的道德品质。不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做正确的事,起到引领别人的作用。不要浮躁,做人要这样做,要时刻提醒自己。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语文》题一、单项选择。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45分)1学生设计“祖国北方名山大川文化之旅”活动手册,适合的是(
)。A、《泊秦淮》B、《小石潭记》C、《望岳》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与《背影》相同情感的文章是(
)。A、《灯笼》《昆明的雨》B、《散步》《金色花》C、《秋天的怀念》《济南的冬天》D、《荷叶·母亲》《植树的牧羊人》3下列句中“乃”字运用手法与《岳阳楼记》中“乃重修岳阳楼”一句用法相同的是(
)。A、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B、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C、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D、蒙乃始就学4学习与“家国情怀”有关的文章,下列适合的是(
)。A、艾青《艾青诗选》B、罗广斌、杨益言《红岩》C、老舍《骆驼祥子》D、鲁迅《朝花夕拾》5缺A、缺B、缺C、缺D、缺6缺A、缺B、缺C、缺D、缺7缺A、缺B、缺C、缺D、缺8缺A、缺B、缺C、缺D、缺9缺A、缺B、缺C、缺D、缺10缺A、缺B、缺C、缺D、缺11缺A、缺B、缺C、缺D、缺12缺A、缺B、缺C、缺D、缺13缺A、缺B、缺C、缺D、缺14缺A、缺B、缺C、缺D、缺(一)阅读关于初中整本书阅读的研究论文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研究者甲针对初一新生的调查发现。整本书阅读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意识上到位,行动上缺位;主观重兴趣,客观趋功利;阅读缺方法,成效未显现。研究者乙则指出了目前整本书阅读中存在的三个比较严峻的问题:重“单篇阅读”,轻“整本阅读”;重“阅读活动开展”,轻“阅读课程开发”;重“知识检测”,轻“读法指导”。从研究范围来看,小学阶段整本书阅读研究多于初中阶段。从研究内容来看,基于实践层面的阅读方法指导研究比较笼统,多侧重原则和注意事项的研究,而缺少对整本书阅读评价与检测的难点突破。从研究重点来看,多数研究者在阅读指导策略的时间研究上,集中于指导实践操作层面,课程构建方面有明显欠缺。此外,整本书阅读中还存在“性质定位偏于狭窄、教学内容偏于随意、教学方式过度结构化、测量评价偏于僵化”等偏向。另有研究者丙指出:整本书阅读不靠“热”,靠理性的“韧”。15对上述教学论文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整本书阅读教学应注重阅读活动的设计B、整本书阅读教学应强化小学阶段的研究C、整本书阅读教学需丰富评价与检测的研究D、整本书阅读教学需突出方法和原则的研究二、案例分析。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20分,第17题8分,第18题12分,共40分)(二)案例:阅读某教师教学《昆明的雨》的课堂实录片段,完成第16题。师:同学们想一想,作者只是抒发对昆明雨季的思念吗?生:不只是思念昆明的雨,还写了倒挂开花的仙人掌,叫卖杨梅的苗族女孩,青头菌、牛肝菌、缅桂花……师:这些都与“雨”有关系吗?生:有。作者写“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生:雨天,作者和友人在莲花池边小酒店一直坐到午后,写雨中的一架白木香花,那情景让人难忘。师:所以,作者对昆明有深沉而丰富的情感。我们回到上课之初思考的问题,文章最能表达作者对昆明的感情的句子是哪一句?生(齐):我想念昆明的雨。师:如果此时让你把“我想念昆明的雨”后的句号去掉,重新加一个标点,比如问号、感叹号、省略号等,你会加什么符号呢?大家讨论讨论,说说理由。生:我加的是省略号。作者写到这里,想起来昆明的种种,应该意犹未尽吧。生:我加的是感叹号。我认为应该用感情更强烈的感叹号,这样更能表达出作者对昆明强烈的思念,可以说是思念如潮涌!生:我认为还是应该用句号。作者写作这篇文章时已60多岁了,用句号能表达出作者的平静。老师刚才讲过,作者写文章,追求平淡一点儿,自然一点儿,家常一点儿的。生:我有一个想法,如果用逗号呢?我认为文章写的内容只是作者回忆昆明生活的开始,记忆的闸门已经打开,昆明的日出、昆明的小河、昆明的街市等也会接踵而至。所以我想是不是可以用逗号呢?师:嗯,你这个想法真的够大胆的,值得继续探究。请同学们课后阅读相关作品,思考一下到底哪一种说法更合理,更接近作者的本意。16问题:(1)请评析教师让学生“重新加个标点”这一教学环节的作用。(10分)(2)请从发挥评价诊断功能的角度评析此案例并提出改进对策。(10分)(三)案例: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完成第17~18题。那一刻,读懂父爱①拂去笔记本上的灰尘,翻开那一本往事的册,看到那张已经泛黄卷边的纸条,心里就会涌上感动。②记忆里,父亲总是抿着一双薄唇,不苟言笑。每次有喜悦想与父亲分享时,都会对上父亲平淡的眼神。而他听完我说话后也只会轻轻点点头,那双薄唇仍抿着,从不说几句夸奖和鼓励的话。那时,就像是一盆冷水从头顶泼下来,把我所有的兴奋与激动都浇灭在他的无言中。③父亲的沉默让我与他之间始终隔着一道坎。临近考试,成绩持续下滑而感到烦燥的我与父亲吵了一架。吵了什么现在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那一种压抑憋闷,我没有歇斯底里,但父亲仍旧沉默着,只是从他握紧了又放开、不断重复这个动作的冒着青筋的手上,看得出来他很生气。但我却忍不住了,我无法理解为什么这个时候他还是一句话不说,他的沉默让我的气无处可撒,我也闭嘴了,转身回房间,重重地摔上门。我躺在床上,心里不住地埋怨他对我的漠不关心。想着想着,眼泪慢慢在眼眶涌起。哭泣所带来的疲惫让我迷迷糊糊地睡着了。恍惚间,我听到开门的声音,有衣服磨擦的悉悉索索的声音,紧接着身上被覆上被子,动作轻柔得像是怕碰碎了瓷器。又是一阵悉悉索索之后是调空调的声音,随后门关上,隔决了一切光亮。④屋内一片漆黑,我突然清醒了。我打开床头灯爬起来,看到床头柜上的一杯水——我常常半夜会因口渴而醒来。那杯水下面压着一张纸条,用略显潦草的字迹写着:“孩子,我们相信你。”简单一句话,我却一下子击中了内心,不由想起以往与父亲相处的时光,他虽然沉默,但行动里从来不缺乏对我的关爱。每个晚上都会来看看我,为我盖被子,在床头放上一杯水,此时,我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父亲那种温柔与爱。⑤我静静地躺了回去,胸腔里溢满了感动与爱。曾经以为父亲的沉默是不在意和不关心,但那是我没懂,如今懂得了才发现,父爱原来是温柔地印刻在血脉里的守护,那是最深沉的爱,不需要谈论也不必抒情。17请从第③段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④段找出一处病句,分别改正。(8分)18请指出该习作的一个优点,并结合习作具体分析。(12分)三、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9题20分,第20题20分,第21题25分,共65分)(四)阅读文本材料和相关要求,完成第19~21题。课文原文蒹葭①蒹葭苍苍②,白露为霜。所谓伊人③,在水一方④。溯洄从之⑤,道阻⑥且长。溯游⑦从之,宛在水中央⑧。蒹葭萋萋⑨,白露未晞⑩。所谓伊人,在水之湄⑪。溯洄从之,道阻且跻⑫。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⑬,白露未已⑭。所谓伊人,在水之涘⑮。溯洄从之,道阻且右⑯。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⑰。注释:①选自《诗经·秦风》,《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蒹葭(jiānjiā),芦苇。②[苍苍]茂盛的样子。③[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④[在水一方]在水的另一边,指对岸。⑤[溯洄(sùhuí)从之]逆流而上去追寻。溯回,逆流而上。回,逆流。从,跟随、追寻。之,代“伊人”。⑥[阻]艰险。⑦[溯游]顺流而下。⑧[宛在水中央]好像在水的中央,意思是相距不远缺无法接近。⑨[萋萋]茂盛的样子。⑩[晞(xī)]干。⑪[湄(méi)]岸边。⑫[跻(jī)](路)高而陡。⑬[采采]茂盛鲜明的样子。⑭[未已]没有完,这里指还没有干。⑮[涘(sì)]水边。⑯[右]向右迂曲。⑰[沚(zhǐ)]水中的小块陆地。预习《诗经》中有不少歌咏爱情的诗,或表达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或抒发爱而不得的忧伤和怅惘。这些诗,今天读来仍会让人怦然心动,获得美的愉悦。诵读这首诗,用心体会诗中歌咏的美好感情。诵读时,要注意感受诗的韵律,初步了解《诗经》的语言特点。思考探究一、《诗经》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即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是有几个字不同,造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请结合这首诗做具体分析。二、《诗经》经常使用比、兴手法。比,即比喻;兴,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吟咏的对象。诵读这首诗,看看哪些诗句使用了比、兴手法,并举例分析。三、《蒹葭》一诗没有直接诉说主人公的思念之情,但其思念却绵远悠长;没有直接描写“伊人”,但其身影却无处不在。说说这首诗是怎样达到这种效果的。四、《诗经》中的诗多是四字一句,两字一顿,各章还常常重复咏唱。朗读并背诵这首诗,感受其节奏和韵律。单元介绍阅读这些诗文,能够让我们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感受他们的指挥,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相关要求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学生情况八年级,班级人数40人。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等。19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阐释你对《蒹葭》的教学认识,不少于200字。(20分)20根据材料确定教学目标,并说明依据(不抄材料)。(20分)21选择其中一个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方案片段,并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25分)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语文》题(解析)1本题考查对古诗文内容的理解。题目要求设计“祖国北方名山大川文化旅”活动手册,关键词为“北方”。A项:《泊秦淮》是诗人杜牧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秦淮河大部分在南京市境内,为南方。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小石潭记》是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所写的《永州八记》中的一篇。永州在湖南,为南方。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望岳》写杜甫对东岳泰山的赞美。泰山在山东,为北方。C项正确。
D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写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黄鹤楼在湖北武昌,为南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2本题考查现当代文学作品的主题。《背影》讲述的是父亲送别自己的回忆,表达了朱自清和父亲之间的亲情。A项:《灯笼》的情感包含的有对早年生活、对家乡亲人的怀念,又有对国家社会的担当精神;《昆明的雨》写作者汪曾祺深厚的昆明情结,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散步》描述的是作者莫怀戚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的事件,属于亲情主题;《金色花》,作者泰戈尔,描述的是孩子热爱妈妈的深厚感情,属于亲情主题。二者均符合题干要求,当选。C项:《秋天的怀念》作者史铁生,描述的是病入膏育的母亲对儿子的关爱以及母亲逝世后儿子对母亲的怀念,属于亲情主题;《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描述的是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和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荷叶·母亲》作者是冰心,是一篇借荷叶赞颂母亲的散文诗;《植树的牧羊人》作者是法国让·乔诺,主要讲了一个离群索居的牧羊人,通过近半个世纪坚持不懈地植树,把土丘变成了绿洲,表达了对牧羊人的敬佩和对人类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3本题考查古代汉语虚词“乃”的用法。“乃重修岳阳楼”中的“乃”字的意思是“于是,就”。意思为: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A项:中的“乃”字的意思是“才”。意思为: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中的“乃”字的意思是“才”。意思为:才明白之前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中的“乃”字的意思是“竟然”。意思为:问(他)现在是什么时代,竟然不知道有汉代。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中的“乃”字的意思是“于是,就”。意思为:吕蒙于是开始学习。与题干相符,当选。故本题答案为D。4本题考查现当代文学中作品的主题。A项:《艾青诗选》收录了诗人艾青的大量作品,其中诗歌反映了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以及现实的生活和斗争,突出表现为对光明的向往和讴歌。不能作为“家国情怀”主题的代表。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红岩》描写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的形势下,重庆的国民党当局疯狂镇压共产党领导的地下革命斗争。着重表现共产党人在狱中所进行的英勇战斗,虽然最后惨遭屠杀,但却充分显示了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大无畏英雄气概。该书与“家国情怀”有关。B项正确。C项:《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中国北平城里的一个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人生经历,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底层人民的悲苦命运。不符合“家国情怀”这一主题。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多反映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不符合“家国情怀”的主题。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本题答案为B。5缺6缺7缺8缺9缺10缺11缺12缺13缺14缺15本题考查考生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拓展性学习任务群中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理解。首先,文段中第二点问题表明目前整本书阅读教学重“阅读活动的开展”,因此作者并不支持强化阅读活动的设计,排除A选项。其次,文段中指出“小学阶段整本书阅读研究多于初中阶段”,因此B选项中“加强小学阶段的研究”并不符合文段内容。再次,文段中说明现有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多侧重原则和注意事项的研究”,不需要再突出对原则的研究,因此D选项也不完全符合文段观点。而文段中提到”缺乏对整本书阅读评价与检测的难点突破”和“测量评价偏于僵化”都在说明对“整本书阅读的评价与检测”需重视,并且测量评价方式需要更加多样、灵活,换言之“评价与检测的研究”需要更丰富。因此C选项更加符合文段大意。故本题答案为C。16(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教师进行了给句子替换标点符号的课堂提问,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说用省略号,有的说用感叹号,还有的说保留句号……体现了学生对课文情感的把握是个性化的,渗透了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通过替换标点符号的尝试,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作者生平和课文信息,深入体悟文章蕴含的感情,并在表达独特见解的回答过程中锻炼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并且,同学之间彼此阐明自己的看法,有利于在交流中互相促进和学习,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2)应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尤其应注意发挥其诊断、反馈和激励的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堂上的师生问答,能够帮助教师诊断和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有助于教师及时引导和调整。案例中,在学生每一次回答后,教师没有进行有效的评价便引出下一个话题,忽略了对学生表现的鼓励和肯定,也没有对其中存在的偏差进行及时的引导和提醒。教师提出的问题是给课文原句替换标点符号,最后一位同学的观点是替换为逗号,理由是紧接着引出昆明的其他风景,而这些在课文中都是不存在的。该学生的回答已经偏离了问题的本质,但教师没有及时提醒,而是评价为“你这个想法真的够大胆的,值得继续探究”。此处教师应该先肯定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接着用平和、幽默的语言提醒学生关注课文原句,保证课堂讨论对象的明确和回答的有效性。17错别字:“烦燥”应为“烦躁”;“隔决”应为“隔绝”。病句:简单一句话,我却一下子击中了内心。修改为:简单一句话,却一下子击中了我的内心。18本文通过回溯作者的记忆,展现了“我”与父亲之间的一次矛盾,意在凸显父亲对“我”默默的关爱,表达了对静默中的父爱的感恩。本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行文脉络富于抑扬变化。文章的前半部分,作者引出父亲的性格特点:沉默寡言,不善言辞。对“我”而言,这份沉默常常就像给兴高采烈的“我”泼上一盆冷水,作者先是对父亲的沉静表达了不满。紧接着,作者叙述了考试前的一次争吵,给文章注入了强烈的情感波动,把两人之间的矛盾正面展示在读者面前,并通过父亲润物无声的关怀,作者终于明白了“沉默”才是父爱的真实面目,又将矛盾消弭于平淡又质朴真切的叙事中。整篇文章能够有效地带动读者的情感起伏,可读性较强。19(1)《蒹葭》是一首爱情诗。诗中通过对实际情景的描写和对想象、幻想的描述,表达了主人公对“伊人”的强烈爱慕之情。诗中凄迷朦胧意境营造的写作手法运用得十分精妙,学习本诗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本赏析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质量管理培训》课件
- 2024年新高一数学初升高衔接《三角函数的概念》含答案解析
- 商场租赁合同诉状范本
- 班丹纳方绸围巾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活动构造地貌》课件
- 竹工艺品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
- 电铁锅产品入市调查研究报告
- 乐器弦市场洞察报告
- 标枪课件教学课件
- 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症的医疗保健服务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解读
- 初一二元一次方程组计算50题
- 中国公路学会高德地图-2023年高速公路服务区出行热度分析报告:1月-6月
- 项目式学习在初中化学单元教学中的应用以第九单元“溶液”教学为例
- 学习行为表现国家开放大学
-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培训课件
- 医院病案数字化翻拍建设方案
- 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的歌课件
- 煤焦油深加工项目
- 通用学术英语进阶-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评茶员(高级)资格职业鉴定题库附答案(最新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