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2025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新高考Ⅱ卷专用)02含解析_第1页
语文-2025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新高考Ⅱ卷专用)02含解析_第2页
语文-2025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新高考Ⅱ卷专用)02含解析_第3页
语文-2025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新高考Ⅱ卷专用)02含解析_第4页
语文-2025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新高考Ⅱ卷专用)02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新高考Ⅱ卷专用)02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小壹同学在网站上查阅“批判性思维”相关资料时,读到了布鲁克菲尔德这本《批判性思维教与学》,下面是该书的部分图书目录、试读内容以及读者评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图书目录(部分)第一章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挽救了我的生活发现假设批判性思维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批判性思考哪些假设需要批判性思考假设不分对错,只论是否适宜小结第二章

跨学科的批判性思维不同学科的共同之处五大思想渊源小结第三章

如何学习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社会学习如何示范批判性思维具体经验困境迷惑循序渐进小结试读内容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小组学习是最有趣的学习方式,这一说法出现在大部分问卷中。约80%的学生声称,小组学习中那些切中要害的问题让他们受益最深。似乎当同伴指出来的时候,学生更能发现假设和新的角度。他们生动地描述了被同伴提问一些从未考虑过的问题时的情形,从同伴对自己观点的反馈和提出的不同角度当中,他们学到了很多。不论是从它的预测性还是反复出现的频率来看,这一发现都值得引起注意。一节又一节,一次又一次,一年又一年,学生不断地告诉我,正是通过小组学习中的同伴交流,才让有时十分抽象的批判性思维有了血肉,更容易让人理解。考虑到通过深度自省来认识自己的动机、假设和世界观有多难,若说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社会学习,也就不那么让人吃惊了。认识假设是一项困难又矛盾的任务,没有几个人能靠自己未完成,不论我们以为对自己的认识有多准确,都难免是在用自己的思维框架来认识自己的思维!这就像一条狗试图咬住自己的尾巴,抑或一个人试图在壁镜里看到自己的后脑勺。某种意义上,我们都是囚徒,被困在自己的认知框架中,被我们的思维左右看。我们不加批判地接受一些假设,这些假设左右着我们的行为,而这些行为又反过来肯定这些假设是正确的,最后形成一个自我肯定的循环。要辨别我们的假设,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反思自我及自己的行为,根深蒂固的假设对我们的影响太深,很难通过自我意识认识清楚。然而,借助朋友和同事未认清自己的假设,也存在一个问题:你找到的镜子常有着跟你相同的假设。这时,同他们交流只会形成一个封闭环,不断肯定同样的偏见和刻板印象。就像我们倾向于读一些跟我们意见一致或我们觉得亲切的作者所写的书一样,我们也倾向于找一些跟我们态度一致或熟悉我们的态度的同伴,人们极少有意通过一些跟我们意见相左甚至动摇我们既有信念的书籍、会话或做法,来进行反思。因此,作为老师,在设计小组学习活动时,要确保你设计的活动能提供一些让学生感到吃惊的信息、问题或思考角度。系统地找出假设常被人们有意地避免,以免带来什么后果。没有人想知道自己相信了那么久的观念竟然是歪曲的、错误的,可如果把它变成一个共享的过程,尤其是当看到别人在寻找假设和新角度时也是痛苦万分的时候,一切就容易接受得多了。学生大体上认为,被同伴提问或提出不同的解决办法比由老师提出来得更舒服。这背后有两个原因:首先,同伴更可能用接近学生经验的用语和例子来提出问题或指出新角度,所以,用学生熟悉的语言提出的问题和角度更容易被接受和准确理解。作为一名60多岁的老教师,对我来说,用学生容易接受的例子和语言越来越难。要是60岁的我和18岁的学生有着一样的生活方式,看一样的电视节目,喜欢一样的音乐,使用一样的社交媒体,反倒让人觉得吃惊了。另外一个原因是权力分配不同,并不是说权力分配在学生之间不重要,恰恰相反,种族、阶级和性别差异在学生小组中也一样重要。学生之所以和试图掌控整个小组的组员合作,要么是因为他对话题感兴趣,要么是因为他是个自大狂,乐于倾听与自己一致的观点。换作是一个老师告诉你要质疑自己的假设,或者你忽略了一个重要的角度,再或者你忽视了某条信息的重要性,这比听一个最自大、自吹自擂的同学说这些更可怕。最后,我想强调一下细心组织小组学习活动的重要性。我说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社会学习的时候,有一个限定条件。据学生反映,最有效的学习活动是那些一开始就把基本准则说清楚、理解清楚,把焦点放在批判上的活动。社会学习绝非闲谈或者散漫的对话,而是让学生认真地相互倾听,相互提问,揭开假设,提供新的思考角度或想法。能实现上述目标的社会学习,有两种组织形式:情景分析和批判会话。这两者都运用了同样的批判性思考方式——寻找假设、考虑如何检验假设,最后找到看问题的不同角度。两者都受益于参与者给出的不同答案和建议,但两种练习的强度明显不同,后一项强度更大的练习有着严格的基本准则,确保同伴在给出批判性反馈的同时,不会随意评判别人。读者评论作者讲述了自己作为一位倡导批判性思维的教育者的个人经历。他的洞见和诚恳的讲述是宝贵的、有趣的。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组学习被多数学生认可,因为这种学习的方式很有趣,而且也让学生收获很大。B.我们习惯用自己的思维框架来认知自己的思维,所以很难靠自己来认识自己的假设。C.设计活动时提供新颖的信息、问题或思考角度,是小组学习活动有效性的首要保证。D.相比于老师的质疑和提问,学生可能更容易接受被同伴提问或提出不同的解决办法。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从文本内容看,“试读内容”应该选自第三章第一节《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社会学习》。B.人们的行为受到假设的影响,如果不能对假设加以批判,就很难真正养成批判性思维。C.批判性思维的学习可通过不同学科或不同形式来实现,但都应当遵守循序渐进的方法。D.批判会话有严格的基本准则,练习强度明显大于情景分析,效果也要优于情景分析。3.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作者所主张的“小组学习”理念的一项是(

)(3分)A.学习《劝学》时,老师将本节课的讨论主题明确为:在AI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是否还需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学习《过秦论》时,小壹和同学们展开了激烈讨论,他提出了这篇文章“以叙代议”不符合“论”的写法的观点。C.学习《鸿门宴》时,小壹和朋友讨论项羽的人物形象,大家一致认为项羽刚愎自用且优柔寡断,缺乏战略眼光。D.学习《边城》时,老师向同学们介绍心理学概念“情绪价值”,让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小说中有怎样的情绪价值?4.下图是某校提出的“批判性思维的课堂教学模型”,结合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批判性思维的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并不是相互独立的两个部分,二者都聚焦于“思维过程”。B.课堂教学模型里从“质疑”到“假设”的过程,与上文中作者提出的“质疑假设”的做法是一致的。C.在教师引导学生对“假设”进行论证评估的环节,学生可以通过演绎归纳论证来进行推理。D.学生通过建构知识策略,并不一定就能做出正确判断,可能还要再次经过假设和推理的过程。5.本书作者在《前言》中写道:“我试着以一种亲切、放松和会话的方式来写这本书。”请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这一特点是如何体现的。(5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深海》第九场①(节选)【核潜艇指挥舱。金属挤压声越来越大。】司令员:极限深度就快到了,各个战位务必认真操作。黄旭华:最关键的是核反应堆与外面海水进行冷热交换的波纹管,只要波纹管能够扛得住三十个大气压的挤压,就没有问题。【很快,扬声器传来报告声:“报告,海水冷热交换的波纹管工作正常。”】【黄旭华和司令员都松了口气。】黄旭华:来,我们现在就向极限深度冲刺,目标——300米!【艇体急剧晃动。刺耳的金属挤压声中,黄旭华恍惚听到了昔日日本战机刺耳的轰鸣声。】【光渐暗。黄旭华(15岁)与母亲出现。】母亲:绍强,日本人的飞机把我们的家炸毁了,从今天开始,咱们的家没有了……你要记住今天,你答应妈!黄旭华:(在炮火硝烟中高声呼喊)姆妈,我答应,我记住了。我要学航空,我要制造飞机,保卫我们国家的蓝天。我要制造军舰,抵御外敌的海上侵略。从今天起,我不叫黄绍强了。我叫黄旭华——旭日东升,荣耀中华!【暗转。深潜前夜,黄旭华家。】【黄旭华坐在写字台前,在桌上铺开信纸写着什么,因为心绪复杂。他停下笔,凝神思索。李世英轻步上。】李世英:你在想什么?黄旭华:这么晚了,还没睡啊?哦……我在想妈妈,五十年了,每一个细节都那么清晰……姆妈就站在逃难的人群里,离我那么近……我和姆妈相处的日子,真的太少了……哦。你快去休息吧。李世英:你有什么事要跟我说吗?【黄旭华不知道怎么开口。李世英看着他不说话。一阵囧默。】李世英:我是你妻子,你最该信任的……最该说服的。是我!你可以选择去勇敢,甚至牺牲!可你有家,有妻子,有女儿!这么重大的决定,你在家人面前却只字不提……黄旭华:世英…李世英:你到底在写什么?你要写什么?……是写给我和女儿的吗?或者是写给阿妈的……当我们发现它拆开它看到它的时候,是不是意味着你已经出事了?黄旭华:世英,你想得过于严重了,没那么大的风险。这么多年来技术在进步,经验在积累,从二十年前的401艇到现在的404艇,我们……李世英:我说的是万一。黄旭华:没有万一。李世英:当然有!若是没有,你参加一个海试,为什么要中央军委批准?你可以勇敢,可以无畏,可以努力说服所有人不必担心,但你却剥夺了家人为你担心的权利……你在隐瞒什么?家人的担心不是爱吗?你怕什么?怕我知道我会拦着你不让你去吗?(眼泪湿了下来)【黄旭华的眼睛也模糊了。】李世英:我从来没有干涉过你,更谈不上阻拦。我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外语翻译,可我崇拜你,崇拜你的才华、你的事业,敬重你的人品,更欣赏你的情怀……如果没有这些,我为什么要跟你结婚?因为你的事业,要把有关于我们所有的一切都隐瞒起来……三十年了。你不能见父母,不能见兄弟姐妹,无法回答他们的质疑。我也一样!女儿们也一样!黄旭华:(真诚地)世英,对不起,我该第一时间告诉你的……我是怕你担心,现在我明白了,我若一直瞒着,你会更担心……三百米,是我们的核潜艇第一次到达的极限深度,在那里,手掌大的面积,都要承受1.5吨的压力……美国当年最新型的“长尾鲨号”核潜艇,刚刚下潜到一百多米就出了事,一百多人无一生还,这件事你知道,我们以前还谈论过……所以,我就更不敢跟你说了。李世英:(露出了一丝微笑)旭华,我和你相濡以沫几十年,我难道不知道核潜艇就是你的命啊。你应该去,作为总设计师,在这么一个危险的过程中,你在,所有人心里都安稳。你是总设计师,你不仅要为这艘艇的安全负责,也要为这艘艇上的所有人的生命负责,所以你更应该去!我在家里等你回来,我的生命从遇见你的那一天起,就跟你连在一起的。黄旭华:(喃喃)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李世英:无论富有还是贫穷——黄旭华:无论健康还是疾病——李世英:无论青春还是年老——黄旭华:我们都风雨同舟。【暗转。404核潜艇指挥舱。深度计红色指针不偏不倚指向300数字上。各舱水兵相继报告管道扭曲、器材变形、漏水跑水的情况。他们的声音紧张,甚至颤抖。指挥舱里安静得只能听到“怦怦”的心跳声。】【切光。黄旭华家,电话铃突然响起。李世英不敢接听电话,迟疑良久,终于拿起电话。】李世英:喂……哦,(瞬间轻松下来,激动地频频点头)好、好……,祝贺,祝贺成功……嗯,嗯,我就在家等他回来。【黄旭华上,与李世英对视。】黄旭华:(沉浸在巨大的胜利与成功的喜悦之中,大声朗诵)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摘编自《剧本》2021年第3期)【注】①《深海》讲述的是国家荣誉勋章获得者、“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为祖国核潜艇事业奋斗一生的故事。第九场展现的是他进行极限下潜实验的过程。6.下列对节选部分戏剧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金属的挤压声、各舱水兵相继的报告声、“怦怦”的心跳声,这些营造出令人揪心的紧张氛围。B.母亲的叮嘱,三十年的隐瞒,忍常人不能忍,是黄旭华能够成功挑战极限下潜实验的关键因素。C.随艇下潜,既充分体现了黄旭华作为科学家不惧危险的科研探索精神,又彰显了他的责任担当。D.剧本中以“无论”为开头的四句台词强有力地展现出黄旭华与李世英之间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7.下列对剧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场中画横线的舞台说明,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方式,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B.本场以极限下潜实验过程为纵线,穿插了黄旭华对少年时的回忆,结构巧妙。C.李世英的台词多用问句、排比句,如江涛奔涌而出,形成情感爆发式的独白。D.本场结束时黄旭华吟诵的四言诗照应前文“我要制造军舰”,形成前呼后应。8.戏剧中的人物语言常常含有“言外之意”,来展示人物丰富的心理活动,推动情节发展。你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里读出了哪些言外之意?(6分)9.戏剧冲突是构成戏剧情境的基础,是展现人物性格、揭示作品主题的重要手段。请结合文本,分析本场戏剧中存在哪些冲突。(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是曰】管子曰:“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古语曰:“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与亡国同行者,不可存也。”【非曰】《吕氏春秋》曰:“夫人以食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矣;有以乘舟死者,欲禁天下之船,悖矣;有以用兵丧其国者,欲偃天下之兵,悖矣。”材料二:【是曰】韩宣王谓摎留曰:“吾欲两用公仲、公叔,其可乎?”对曰:“不可。简公两用田成、阚止而简公弑,魏两用犀首、张仪而西河之外亡。今王两用之,其多力者,内树其党;其力寡者,又藉于外权。群臣或内树其党,以擅主命;或外为势交,以裂其地,则王之国危矣。”又曰:“公孙衍为魏将,与魏相田繻不善。季文子为衍说魏王曰:‘独不见夫服牛骖骥①乎?不可百步。今王以衍为可使将故用之也而听相之计是服牛骖骥之道。牛马俱死而不成其功,则王之国伤矣。愿王察之。’”【非曰】傅子曰:“天地至神,不能同道而生万物;圣人至明,不能一检而治百姓。故以异致同者,天地之道也;因物制宜者,圣人之治也。既得其道,虽有相害之物,不伤乎治体矣。水火之性,相灭也,善用之者,陈鼎釜乎其间,爨之煮之,而能两尽其用,不相害也。天下之物,为水火者多矣。何忧乎相害?何患乎不尽其用也?”材料三:班固云:“昔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诸家之术,蜂起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其言虽殊,譬犹水火相灭,亦能相生也。”《易》曰:“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此之谓也。(以上材料均节选自《正反经·是非》)【注】①服牛骖骥:指牛和马共同拉一辆车,其中牛居中驾辕,马在车辕两旁拉车。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今A王以衍为B可C使将D故用之也E而听相之F计G是H服牛骖骥之道。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藉,指借助,与《谏逐客书》中“藉寇兵而赍盗粮”的“藉”意思相同。B.相,指互相,与《孔雀东南飞》中“会不相从许”的“相”意思不相同。C.驰,是传播、传扬的意思,与成语“风驰电掣”中的“驰”意思不相同。D.殊,指不同,与《兰亭集序》中“虽趣舍万殊”中的“殊”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管子认为,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它既有助于帮助人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疑惑,也利于人们走出对未来的迷茫。B.摎留认为,同时重用两人,不仅不能收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反而会导致两人结党营私,危害国家安全。C.傅子认为,天地不能用一个规则去孕育万物,圣人不能用一种方法去治理百姓,各种规则、方法同时使用不会伤害大局。D.班固认为,君主的好恶不同是各种学说同时出现的重要原因,这些学说有时候看似水火不容,其实是能够相辅相成的。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有以用兵丧其国者,欲偃天下之兵,悖矣。(2)故以异致同者,天地之道也;因物制宜者,圣人之治也。14.摎留是如何证明自己的观点的?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①陆游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截虎平川。吹茄暮归野帐,雪压青毡。淋漓醉墨,看龙蛇飞落蛮笺②。人误许,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花时万人乐处,欹帽垂鞭。闻歌感旧,尚时时流涕尊前。君记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注】①1172年陆游受四川宣抚使王炎之请,前往抗金前线宣抚使所在驻地陕西南郑出任宣抚使幕僚。不久,王炎被召回,宣抚幕僚解散,陆游改任成都府安抚使参议。②蛮笺:指蜀地所产的彩色笺纸。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全词虚实结合,上片回忆自己在南郑时的军旅生活,下片则实写来到成都后的所见所感。B.开篇“羽箭雕弓”三句,描写词人挽弓射箭、呼鹰截虎的场景,凸显出词人勇猛的形象。C.“淋漓醉墨”两句,写词人笔走龙蛇,酣畅淋漓地痛斥入侵者,表现出词人超然的才气。D.下片写成都人游乐闲散的生活,与“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中所抒发的情感相类似。16.南宋诗论家刘克庄在《后村诗话续集》中说:“放翁长短句,其激昂感慨者,稼轩不能过。”词人的“激昂感慨”在本词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同学们到郊外春游,阳光下树木葱郁,水流淙淙,小慧不禁想起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文句:“,。”(2)快过年了,于老师牵挂在成都旅行的女儿,给她发短信息时用了李白《蜀道难》中的诗句“,”,希望她不要贪玩,早点儿回家。(3)古代诗人在写离情时,经常在诗的上下两句中分别表达离别双方的情思,如唐诗“,”就是如此。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8分)在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航天员——这些穿行于星辰大海的勇者,担当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必须____①____,在拥有超凡的体能、心理素质和航天技能之后,才能应对太空探索中的各种挑战,以最好的状态飞向浩瀚的宇宙。①中国的航天员队伍同样经历了这样的选拔和训练过程。②2003年,第一位中国航天史上叩响宇宙之门的航天员杨利伟进入太空,③开启了中国载人航天的新篇章。④截止目前,一共有18位中国航天员成功逐梦九天。⑤尽管有各种生命保障系统,⑥但面对太空这个高真空、高辐射、高温差的环境,⑦需要航天员做很多训练才能适应,⑧同时还要学习大量的太空知识。另外,航天员“上天”,____②____。飞行乘组是根据每次飞行任务的特点需求,结合航天员队伍选拔训练实际情况,按照“新老搭配”等原则进行多方面的统筹评价后最终确定的。在此之前,因为任务间隔时间长,有些航天员需要数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执行任务。他们用漫长的等待诠释着对航天事业的坚守与热忱。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分)19.文中第二段的文字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12分)安乐居其实叫个小酒铺更合适些。到这儿来的喝酒比吃饭的多。安乐居十点半开门。一开门,老吕就进来。他总是坐在靠窗户一张桌子的东头的座位。他是喝慢酒的,三两酒从十点半一直喝到十二点差一刻,他说:“我喝不来急酒。有人结婚,他们闹酒,我就一口也不喝,——回家自己再喝!”一边喝酒,一边抽烟。他抽烟也是①,从不大口猛吸。这人整个儿是个慢性子。说话也慢。他也爱说话,但是他说一个什么事都只是客观地叙述,不动感情。画家来了。画家②,梳着长长的背发,永远一丝不乱。衣着入时而且合体。春秋天人造革猎服,冬天羽绒服。——他从来不戴帽子,这样的一表人才的人,安乐居少见。他在文化馆工作,算个知识分子,但对人很客气,③。他这喝酒真是别具一格:二两酒,一扬脖子,一口气,下去了。这种喝法,叫作“大车酒”,过去赶大车的这么喝。西直门外还管这叫“骆驼酒”,赶骆驼的这么喝。文墨人,这样喝法的,少有。他和老王过去是街坊。喝了酒,总要走过去说几句话。“我给您添点儿?”老王摆摆手,画家直起身来,向在座的酒友又都点了点头,走了。我问过老王和老聂:“他的画怎么样?”“没见过。”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21.下列句中的“和”与“我问过老王和老聂”中的“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我很愿意和大家讲一讲B.我的意见和他们的有别C.去和不去,由你自己决定D.北京、天津、上海和广州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一扬脖子就把二两酒一口气喝下去了。”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生活中,人们常用认可度判别事物,区分高下。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5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新高考Ⅱ卷专用)02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小壹同学在网站上查阅“批判性思维”相关资料时,读到了布鲁克菲尔德这本《批判性思维教与学》,下面是该书的部分图书目录、试读内容以及读者评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图书目录(部分)第一章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挽救了我的生活发现假设批判性思维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批判性思考哪些假设需要批判性思考假设不分对错,只论是否适宜小结第二章

跨学科的批判性思维不同学科的共同之处五大思想渊源小结第三章

如何学习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社会学习如何示范批判性思维具体经验困境迷惑循序渐进小结试读内容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小组学习是最有趣的学习方式,这一说法出现在大部分问卷中。约80%的学生声称,小组学习中那些切中要害的问题让他们受益最深。似乎当同伴指出来的时候,学生更能发现假设和新的角度。他们生动地描述了被同伴提问一些从未考虑过的问题时的情形,从同伴对自己观点的反馈和提出的不同角度当中,他们学到了很多。不论是从它的预测性还是反复出现的频率来看,这一发现都值得引起注意。一节又一节,一次又一次,一年又一年,学生不断地告诉我,正是通过小组学习中的同伴交流,才让有时十分抽象的批判性思维有了血肉,更容易让人理解。考虑到通过深度自省来认识自己的动机、假设和世界观有多难,若说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社会学习,也就不那么让人吃惊了。认识假设是一项困难又矛盾的任务,没有几个人能靠自己未完成,不论我们以为对自己的认识有多准确,都难免是在用自己的思维框架来认识自己的思维!这就像一条狗试图咬住自己的尾巴,抑或一个人试图在壁镜里看到自己的后脑勺。某种意义上,我们都是囚徒,被困在自己的认知框架中,被我们的思维左右看。我们不加批判地接受一些假设,这些假设左右着我们的行为,而这些行为又反过来肯定这些假设是正确的,最后形成一个自我肯定的循环。要辨别我们的假设,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反思自我及自己的行为,根深蒂固的假设对我们的影响太深,很难通过自我意识认识清楚。然而,借助朋友和同事未认清自己的假设,也存在一个问题:你找到的镜子常有着跟你相同的假设。这时,同他们交流只会形成一个封闭环,不断肯定同样的偏见和刻板印象。就像我们倾向于读一些跟我们意见一致或我们觉得亲切的作者所写的书一样,我们也倾向于找一些跟我们态度一致或熟悉我们的态度的同伴,人们极少有意通过一些跟我们意见相左甚至动摇我们既有信念的书籍、会话或做法,来进行反思。因此,作为老师,在设计小组学习活动时,要确保你设计的活动能提供一些让学生感到吃惊的信息、问题或思考角度。系统地找出假设常被人们有意地避免,以免带来什么后果。没有人想知道自己相信了那么久的观念竟然是歪曲的、错误的,可如果把它变成一个共享的过程,尤其是当看到别人在寻找假设和新角度时也是痛苦万分的时候,一切就容易接受得多了。学生大体上认为,被同伴提问或提出不同的解决办法比由老师提出来得更舒服。这背后有两个原因:首先,同伴更可能用接近学生经验的用语和例子来提出问题或指出新角度,所以,用学生熟悉的语言提出的问题和角度更容易被接受和准确理解。作为一名60多岁的老教师,对我来说,用学生容易接受的例子和语言越来越难。要是60岁的我和18岁的学生有着一样的生活方式,看一样的电视节目,喜欢一样的音乐,使用一样的社交媒体,反倒让人觉得吃惊了。另外一个原因是权力分配不同,并不是说权力分配在学生之间不重要,恰恰相反,种族、阶级和性别差异在学生小组中也一样重要。学生之所以和试图掌控整个小组的组员合作,要么是因为他对话题感兴趣,要么是因为他是个自大狂,乐于倾听与自己一致的观点。换作是一个老师告诉你要质疑自己的假设,或者你忽略了一个重要的角度,再或者你忽视了某条信息的重要性,这比听一个最自大、自吹自擂的同学说这些更可怕。最后,我想强调一下细心组织小组学习活动的重要性。我说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社会学习的时候,有一个限定条件。据学生反映,最有效的学习活动是那些一开始就把基本准则说清楚、理解清楚,把焦点放在批判上的活动。社会学习绝非闲谈或者散漫的对话,而是让学生认真地相互倾听,相互提问,揭开假设,提供新的思考角度或想法。能实现上述目标的社会学习,有两种组织形式:情景分析和批判会话。这两者都运用了同样的批判性思考方式——寻找假设、考虑如何检验假设,最后找到看问题的不同角度。两者都受益于参与者给出的不同答案和建议,但两种练习的强度明显不同,后一项强度更大的练习有着严格的基本准则,确保同伴在给出批判性反馈的同时,不会随意评判别人。读者评论作者讲述了自己作为一位倡导批判性思维的教育者的个人经历。他的洞见和诚恳的讲述是宝贵的、有趣的。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组学习被多数学生认可,因为这种学习的方式很有趣,而且也让学生收获很大。B.我们习惯用自己的思维框架来认知自己的思维,所以很难靠自己来认识自己的假设。C.设计活动时提供新颖的信息、问题或思考角度,是小组学习活动有效性的首要保证。D.相比于老师的质疑和提问,学生可能更容易接受被同伴提问或提出不同的解决办法。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从文本内容看,“试读内容”应该选自第三章第一节《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社会学习》。B.人们的行为受到假设的影响,如果不能对假设加以批判,就很难真正养成批判性思维。C.批判性思维的学习可通过不同学科或不同形式来实现,但都应当遵守循序渐进的方法。D.批判会话有严格的基本准则,练习强度明显大于情景分析,效果也要优于情景分析。3.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作者所主张的“小组学习”理念的一项是(

)(3分)A.学习《劝学》时,老师将本节课的讨论主题明确为:在AI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是否还需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学习《过秦论》时,小壹和同学们展开了激烈讨论,他提出了这篇文章“以叙代议”不符合“论”的写法的观点。C.学习《鸿门宴》时,小壹和朋友讨论项羽的人物形象,大家一致认为项羽刚愎自用且优柔寡断,缺乏战略眼光。D.学习《边城》时,老师向同学们介绍心理学概念“情绪价值”,让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小说中有怎样的情绪价值?4.下图是某校提出的“批判性思维的课堂教学模型”,结合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批判性思维的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并不是相互独立的两个部分,二者都聚焦于“思维过程”。B.课堂教学模型里从“质疑”到“假设”的过程,与上文中作者提出的“质疑假设”的做法是一致的。C.在教师引导学生对“假设”进行论证评估的环节,学生可以通过演绎归纳论证来进行推理。D.学生通过建构知识策略,并不一定就能做出正确判断,可能还要再次经过假设和推理的过程。5.本书作者在《前言》中写道:“我试着以一种亲切、放松和会话的方式来写这本书。”请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这一特点是如何体现的。(5分)【答案】1.(3分)C2.(3分)D3.(3分)C4.(3分)B5.(5分)示例一:①亲切:本文采用第一人称展开,并结合自己作为教育者的个人经历来论述,有亲切之感。②放松:本文语言通俗易懂,没有堆砌太多的术语,易于读者理解,有放松之感。③会话:本文目录中的设问和试读内容中穿插使用第二人称,娓娓道来,具有会话的特征。示例二:①语言上,本文幽默风趣,通俗易懂,令读者有轻松之感.②内容上,本文选择自身经历娓娓道来,具有亲切感,真实可信。③人称上,本文采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交替使用的办法,让读者仿佛是在面对面交流,具有鲜明的会话特征,且给人亲和之感。【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C.“首要保证”错误。根据文章“试读内容”倒数第二段,“一开始就把基本准则说清楚、理解清楚,把焦点放在批判上的活动”才是最有效的学习活动,这是一个限定条件,也是首要条件。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D.“效果也要优于情景分析”错误。根据文章“试读内容”倒数第一段,提到了“这两者都运用了同样的批判性思考方式”“两者都受益于参与者给出的不同答案和建议”“但两种练习的强度明显不同,后一项强度更大的练习有着严格的基本准则”,文中没有比较两者的效果优劣。于文无据。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根据文章内容“小组学习”是有切中要害的问题,让学生认真地相互倾听,相互提问,揭开假设,提供新的思考角度或想法。A.“在AI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是否还需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符合理念。B.“他提出了这篇文章‘以叙代议’不符合‘论’的写法的观点”,提出了新的想法,符合理念。C.“大家一致认为”,表明最终没有提出新的问题或角度。同时和朋友讨论不属于“小组学习”的范畴。D.“小说中有怎样的情绪价值”,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符合理念。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B.“做法是一致的”错误。根据图表,教学模型里的“假设”是在“质疑”之后提出的“解释主张”,从“质疑”到假设是两个不同的阶段;根据“寻找假设、考虑如何检验假设,最后找到看问题的不同角度”可知,文中“质疑假设”指的是发现我们思维中的假设,并对其质疑检验。二者做法不一致。故选B。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语言特色的能力。根据题干中“我试着以一种亲切、放松和会话的方式来写这本书”,可以分别从亲切、放松和会话三个方面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亲切:本文是从一个60多岁的老教师的视角,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思考的、实践的具体事实写成,是“一位倡导批判性思维的教育者的个人经历”,并且运用第一人称的方式组织语言,让人感到亲切。放松:本文的题目为《批判性思维教与学》,从题目看,专业性很强,但文章却没有名词术语的大量使用,反而使用一些生活中的身边所见所感进行类比,让读者容易接受理解并认可,语言通俗、放松。会话:即聚谈,对话。根据本书目录“什么是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批判性思考”“哪些假设需要批判性思考”等可知,书中采用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方式,具有对话特点。根据文章中整体使用第一人称,但同时使用如“要确保你设计的活动”“换作是一个老师告诉你要质疑自己的假设,或者你忽略了一个重要的角度,再或者你忽视了某条信息的重要”的第二人称的方式,如同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对话。同时,也可以结合“亲切、放松和会话的方式”,从文章的内容、语言、人称等方面进行分析。如内容上,从一个60多岁的老教师的视角,记叙“一位倡导批判性思维的教育者的个人经历”,让人真实可信。从语言上,文中使用一些生活中的身边所见所感的事例进行类比,让读者容易接受理解并认可,语言通俗放松,幽默风趣。从人称上,文章整体运用第一人称的方式组织语言,同时使用如“要确保你设计的活动”“换作是一个老师告诉你要质疑自己的假设,或者你忽略了一个重要的角度,再或者你忽视了某条信息的重要”的第二人称的方式,二者交替使用,如同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对话。(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深海》第九场①(节选)【核潜艇指挥舱。金属挤压声越来越大。】司令员:极限深度就快到了,各个战位务必认真操作。黄旭华:最关键的是核反应堆与外面海水进行冷热交换的波纹管,只要波纹管能够扛得住三十个大气压的挤压,就没有问题。【很快,扬声器传来报告声:“报告,海水冷热交换的波纹管工作正常。”】【黄旭华和司令员都松了口气。】黄旭华:来,我们现在就向极限深度冲刺,目标——300米!【艇体急剧晃动。刺耳的金属挤压声中,黄旭华恍惚听到了昔日日本战机刺耳的轰鸣声。】【光渐暗。黄旭华(15岁)与母亲出现。】母亲:绍强,日本人的飞机把我们的家炸毁了,从今天开始,咱们的家没有了……你要记住今天,你答应妈!黄旭华:(在炮火硝烟中高声呼喊)姆妈,我答应,我记住了。我要学航空,我要制造飞机,保卫我们国家的蓝天。我要制造军舰,抵御外敌的海上侵略。从今天起,我不叫黄绍强了。我叫黄旭华——旭日东升,荣耀中华!【暗转。深潜前夜,黄旭华家。】【黄旭华坐在写字台前,在桌上铺开信纸写着什么,因为心绪复杂。他停下笔,凝神思索。李世英轻步上。】李世英:你在想什么?黄旭华:这么晚了,还没睡啊?哦……我在想妈妈,五十年了,每一个细节都那么清晰……姆妈就站在逃难的人群里,离我那么近……我和姆妈相处的日子,真的太少了……哦。你快去休息吧。李世英:你有什么事要跟我说吗?【黄旭华不知道怎么开口。李世英看着他不说话。一阵囧默。】李世英:我是你妻子,你最该信任的……最该说服的。是我!你可以选择去勇敢,甚至牺牲!可你有家,有妻子,有女儿!这么重大的决定,你在家人面前却只字不提……黄旭华:世英…李世英:你到底在写什么?你要写什么?……是写给我和女儿的吗?或者是写给阿妈的……当我们发现它拆开它看到它的时候,是不是意味着你已经出事了?黄旭华:世英,你想得过于严重了,没那么大的风险。这么多年来技术在进步,经验在积累,从二十年前的401艇到现在的404艇,我们……李世英:我说的是万一。黄旭华:没有万一。李世英:当然有!若是没有,你参加一个海试,为什么要中央军委批准?你可以勇敢,可以无畏,可以努力说服所有人不必担心,但你却剥夺了家人为你担心的权利……你在隐瞒什么?家人的担心不是爱吗?你怕什么?怕我知道我会拦着你不让你去吗?(眼泪湿了下来)【黄旭华的眼睛也模糊了。】李世英:我从来没有干涉过你,更谈不上阻拦。我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外语翻译,可我崇拜你,崇拜你的才华、你的事业,敬重你的人品,更欣赏你的情怀……如果没有这些,我为什么要跟你结婚?因为你的事业,要把有关于我们所有的一切都隐瞒起来……三十年了。你不能见父母,不能见兄弟姐妹,无法回答他们的质疑。我也一样!女儿们也一样!黄旭华:(真诚地)世英,对不起,我该第一时间告诉你的……我是怕你担心,现在我明白了,我若一直瞒着,你会更担心……三百米,是我们的核潜艇第一次到达的极限深度,在那里,手掌大的面积,都要承受1.5吨的压力……美国当年最新型的“长尾鲨号”核潜艇,刚刚下潜到一百多米就出了事,一百多人无一生还,这件事你知道,我们以前还谈论过……所以,我就更不敢跟你说了。李世英:(露出了一丝微笑)旭华,我和你相濡以沫几十年,我难道不知道核潜艇就是你的命啊。你应该去,作为总设计师,在这么一个危险的过程中,你在,所有人心里都安稳。你是总设计师,你不仅要为这艘艇的安全负责,也要为这艘艇上的所有人的生命负责,所以你更应该去!我在家里等你回来,我的生命从遇见你的那一天起,就跟你连在一起的。黄旭华:(喃喃)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李世英:无论富有还是贫穷——黄旭华:无论健康还是疾病——李世英:无论青春还是年老——黄旭华:我们都风雨同舟。【暗转。404核潜艇指挥舱。深度计红色指针不偏不倚指向300数字上。各舱水兵相继报告管道扭曲、器材变形、漏水跑水的情况。他们的声音紧张,甚至颤抖。指挥舱里安静得只能听到“怦怦”的心跳声。】【切光。黄旭华家,电话铃突然响起。李世英不敢接听电话,迟疑良久,终于拿起电话。】李世英:喂……哦,(瞬间轻松下来,激动地频频点头)好、好……,祝贺,祝贺成功……嗯,嗯,我就在家等他回来。【黄旭华上,与李世英对视。】黄旭华:(沉浸在巨大的胜利与成功的喜悦之中,大声朗诵)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摘编自《剧本》2021年第3期)【注】①《深海》讲述的是国家荣誉勋章获得者、“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为祖国核潜艇事业奋斗一生的故事。第九场展现的是他进行极限下潜实验的过程。6.下列对节选部分戏剧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金属的挤压声、各舱水兵相继的报告声、“怦怦”的心跳声,这些营造出令人揪心的紧张氛围。B.母亲的叮嘱,三十年的隐瞒,忍常人不能忍,是黄旭华能够成功挑战极限下潜实验的关键因素。C.随艇下潜,既充分体现了黄旭华作为科学家不惧危险的科研探索精神,又彰显了他的责任担当。D.剧本中以“无论”为开头的四句台词强有力地展现出黄旭华与李世英之间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7.下列对剧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场中画横线的舞台说明,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方式,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B.本场以极限下潜实验过程为纵线,穿插了黄旭华对少年时的回忆,结构巧妙。C.李世英的台词多用问句、排比句,如江涛奔涌而出,形成情感爆发式的独白。D.本场结束时黄旭华吟诵的四言诗照应前文“我要制造军舰”,形成前呼后应。8.戏剧中的人物语言常常含有“言外之意”,来展示人物丰富的心理活动,推动情节发展。你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里读出了哪些言外之意?(6分)9.戏剧冲突是构成戏剧情境的基础,是展现人物性格、揭示作品主题的重要手段。请结合文本,分析本场戏剧中存在哪些冲突。(6分)【答案】6.(3分)B7.(3分)C8.(6分)①察觉到黄旭华有事情瞒着她,希望他能够坦诚相告,自己会支持和理解。②关心黄旭华的安危,担忧他即将面临的危险任务。9.(6分)①人与人的冲突:黄旭华的隐瞒与妻子的嗔怒。②人物内心冲突:黄旭华欲告诉妻子而又不想告诉妻子。③人物与环境的冲突:黄旭华设计的核潜艇能否挑战极限深度成功。【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关键因素”错误。母亲的叮嘱是黄旭华对少年时的回忆,三十年的隐瞒是为核潜艇事业作出的牺牲。成功挑战极限下潜实验是多方面因素的结果,包括技术进步、经验积累、个人勇气和责任感等。故选B。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形成情感爆发式的独白”错误。独白指人的自思、自语等内心活动,李世英的台词属于对白,嗔怒之中显出柔情,表现了她对丈夫的深爱和担心。故选C。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中重要语句含意的能力。根据“我是你妻子,你最该信任的……这么重大的决定,你在家人面前却只字不提……”“怕我知道我会拦着你不让你去吗”“我从来没有干涉过你,更谈不上阻拦”可知,李世英在问这话时,已经意识到黄旭华有些事情没有告诉她,她的提问是在暗示她感觉到了黄旭华的隐瞒,希望他能够坦诚相告。同时也是在无声地告诉黄旭华,无论他面临什么困难,她都愿意站在他这边,给予理解和支持。根据“当我们发现它拆开它看到它的时候,是不是意味着你已经出事了?”可知,李世英在问这句话时,显示出她对黄旭华的关心,她注意到了他的异常行为,比如深夜未眠、心绪复杂,察觉到他有心事或压力,她的语气中透露出对丈夫的关心和担忧。她担心黄旭华的安全,特别是考虑到他即将参与的极限下潜实验。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戏剧冲突的能力。根据“可你有家,有妻子,有女儿!这么重大的决定,你在家人面前却只字不提”“当我们发现它拆开它看到它的时候,是不是意味着你已经出事了?”“你在隐瞒什么?家人的担心不是爱吗?你怕什么?怕我知道我会拦着你不让你去吗?”等可知,揭示了黄旭华与妻子之间的矛盾冲突,黄旭华隐瞒不说,妻子嗔怒。根据“黄旭华不知道怎么开口”“对不起,我该第一时间告诉你的……我是怕你担心,现在我明白了,我若一直瞒着,你会更担心……这件事你知道,我们以前还谈论过……所以,我就更不敢跟你说了”可知,黄旭华欲告诉妻子而又不想告诉妻子,揭示了黄旭华内心的矛盾冲突。根据“深度计红色指针不偏不倚指向300数字上。各舱水兵相继报告管道扭曲、器材变形、漏水跑水的情况。他们的声音紧张,甚至颤抖。指挥舱里安静得只能听到‘怦怦’的心跳声”可知,揭示了人物与环境的冲突:黄旭华设计的核潜艇能否挑战极限深度成功。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是曰】管子曰:“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古语曰:“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与亡国同行者,不可存也。”【非曰】《吕氏春秋》曰:“夫人以食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矣;有以乘舟死者,欲禁天下之船,悖矣;有以用兵丧其国者,欲偃天下之兵,悖矣。”材料二:【是曰】韩宣王谓摎留曰:“吾欲两用公仲、公叔,其可乎?”对曰:“不可。简公两用田成、阚止而简公弑,魏两用犀首、张仪而西河之外亡。今王两用之,其多力者,内树其党;其力寡者,又藉于外权。群臣或内树其党,以擅主命;或外为势交,以裂其地,则王之国危矣。”又曰:“公孙衍为魏将,与魏相田繻不善。季文子为衍说魏王曰:‘独不见夫服牛骖骥①乎?不可百步。今王以衍为可使将故用之也而听相之计是服牛骖骥之道。牛马俱死而不成其功,则王之国伤矣。愿王察之。’”【非曰】傅子曰:“天地至神,不能同道而生万物;圣人至明,不能一检而治百姓。故以异致同者,天地之道也;因物制宜者,圣人之治也。既得其道,虽有相害之物,不伤乎治体矣。水火之性,相灭也,善用之者,陈鼎釜乎其间,爨之煮之,而能两尽其用,不相害也。天下之物,为水火者多矣。何忧乎相害?何患乎不尽其用也?”材料三:班固云:“昔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诸家之术,蜂起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其言虽殊,譬犹水火相灭,亦能相生也。”《易》曰:“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此之谓也。(以上材料均节选自《正反经·是非》)【注】①服牛骖骥:指牛和马共同拉一辆车,其中牛居中驾辕,马在车辕两旁拉车。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今A王以衍为B可C使将D故用之也E而听相之F计G是H服牛骖骥之道。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藉,指借助,与《谏逐客书》中“藉寇兵而赍盗粮”的“藉”意思相同。B.相,指互相,与《孔雀东南飞》中“会不相从许”的“相”意思不相同。C.驰,是传播、传扬的意思,与成语“风驰电掣”中的“驰”意思不相同。D.殊,指不同,与《兰亭集序》中“虽趣舍万殊”中的“殊”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管子认为,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它既有助于帮助人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疑惑,也利于人们走出对未来的迷茫。B.摎留认为,同时重用两人,不仅不能收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反而会导致两人结党营私,危害国家安全。C.傅子认为,天地不能用一个规则去孕育万物,圣人不能用一种方法去治理百姓,各种规则、方法同时使用不会伤害大局。D.班固认为,君主的好恶不同是各种学说同时出现的重要原因,这些学说有时候看似水火不容,其实是能够相辅相成的。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有以用兵丧其国者,欲偃天下之兵,悖矣。(2)故以异致同者,天地之道也;因物制宜者,圣人之治也。14.摎留是如何证明自己的观点的?请简要概括。(3分)【答案】10.(3分)DEG11.(3分)A12.(3分)C13.(8分)(1)有因使用武力而使国家灭亡的人,就想取消全天下的军队,荒谬啊。(2)所以,从不同达到相同,是大自然的普遍规律;依据事物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措施,是圣人治理天下的共同原则。14.(3分)①首先,运用举例论证,列举了齐简公和魏王同时重用两个大臣最终失败的史实,论证国君不能任用两个大臣。②然后,运用假设论证,假设国君同时任用两人会使国家危险,说明同时任用两个大臣的危害。③最后,运用比喻论证,把同时任用公孙衍和田繻比作同时用牛驾辕用马拉车,论证同时任用两个大臣会使国家遭到损失。【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现在大王您任用公孙衍为大将,本应放手使用他,可您偏要听从宰相田繻的计策,这和用牛驾辕用马拉车是一个道理。“今王以衍为可使将”是主谓宾结构,“今”是状语,“王”是主语,“以衍为可使将”是动宾结构作谓语,中间不宜断开,应在“将”后断开,所以选D;“固用之也”是动宾结构,“固”是状语,“用”是谓语,“之”是宾语,“也”是句末助词,应在“也”后断开,所以选E;“听相之计”是动宾结构,“听”是谓语,“相之计”是宾语,中间不宜断开,应在“计”后断开,所以选G。故选DEG。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错误。借助/借给。句意:势力小的必定要借助于外权。/把武器借给了贼兵,把粮食送给了盗匪。B.正确。互相/动作偏指一方,你。句意:互不伤害。/一定不答应你。C.正确。传播、传扬/奔跑。句意:并以此到处传播游说。/形容事物速度极快,像风吹闪电一样迅速。D.正确。句意:他们的学说虽然各不相同。/虽然人们(对生活的)取舍千差万别。故选A。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各种规则、方法同时使用不会伤害大局”错。原文“故以异致同者,天地之道也;因物制宜者,圣人之治也。既得其道,虽有相害之物,不伤乎治体矣”,意思是从不同达到相同,是大自然的普遍规律;依据事物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措施,是圣人治理天下的共同原则。已经把握了其中的道理,即使有彼此相害的事物,也不会妨碍统筹治理的大局。据此看出原文并未提到“各种规则、方法同时使用”。故选C。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丧”,使……灭亡;“偃”,取消;“悖”,荒谬。(2)“致”,达到;“因”,依据;“宜者”,适当的措施。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首先,运用举例论证。原文“简公两用田成、阙止而简公弑,魏两用犀首、张仪而西河之外亡”,据此看出掺留先举例子,说齐简公同时重用田成和阙止,结果自己被杀;魏王同时重用犀首和张仪,西河外的领土全都丧失,来回答国君不能任用两个大臣。②然后,运用假设论证。原文“今王两用之,其多力者,内树其党;其力寡者,又藉于外权。群臣或内树其党,以擅主命;或外为势交,以裂其地,则王之国危矣”,是假设任用两人,那么势力大的必然会培植私党;势力小的必定要借助于外权。群臣当中,有的会在国内树立党羽,以便独揽君主的号令;有的则会与别的国家私下结交,以便分裂国土,这样国家就危险了。③最后,运用比喻论证。原文“今王以衍为可使将,固用之也,而听相之计,是服牛骖骥之道。牛马俱死而不成其功,则王之国伤矣”,意思是把同时任用公孙衍和田繻比作同时用牛驾辕用马拉车,认为是一个道理。会累死牛和马,事情也办不成,还会使国家遭到损失。【参考译文】材料一:(正方)管子说:“如果对现实生活感到疑惑,就应该看看古人;如果想预知未来,就应该看看以往。”古话讲:“与死去的人患同样病的人,不可能活命;与灭亡的国家走同样的路的国家,不可能长存。”(反方)《吕氏春秋》中说:“见有人因吃东西噎死了,就想禁止全天下的人吃东西,荒谬啊;见有人因乘船淹死了,就想禁止全天下的人乘船,荒谬啊有因使用武力而使国家灭亡的人,就想取消全天下的军队,荒谬啊。”材料二:(正方)韩宣王对掺留说:“我想同时重用公仲和公叔,你说可以吗?”掺留回答说:“不可以。齐简公同时重用田成和阙止,结果自己被杀;魏王同时重用犀首和张仪,西河外的领土全都丧失。现在您如果同时重用了这两个人,那么两人之中,势力大的必然会在国内培植私党;势力小的必定要借助于外权。群臣当中,有的会在国内树立党羽,以便独揽君主的号令;有的则会与别的国家私下结交,以便分裂国土,这样一来您的国家就危险了。”掺留又说:“公孙衍担任魏国大将时,和宰相田繻关系不好。季文子替公孙衍向魏王说情:‘大王您难道见过把马和牛套在一起拉车的情形吗?牛和马同驾一车就连百步也走不了。现在大王您任用公孙衍为大将,本应放手使用他,可您偏要听从宰相田田繻的计策,这和用牛驾辕用马拉车是一个道理。牛和马都累死了,事情也办不成,而您的国家还会遭到损失。希望大王明察。’”(反方)傅子说:“天和地最为神妙,但是不能用一个规则去孕育万物;圣人最为英明,但也不能用一种方法去治理百姓。所以,从不同达到相同,是大自然的普遍规律;依据事物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措施,是圣人治理天下的共同原则。已经把握了其中的道理,即使有彼此相害的事物,也不会妨碍统筹治理的大局。水与火的本性,是相反相灭的,可是善于运用水和火的人,把炊具放在它们中间,用来煮水做饭,使水与火各尽其用,互不伤害。天下之物,就像水和火一样,为什么要担心它们会互相危害呢?为什么要担忧它们不能各尽其用呢?”材料三:班固说:“从前王道衰微,诸侯凭借武力互相征伐,当世的君主,好恶不同,因而使诸子百家的学说蜂拥而起,他们各执已见,大力宣扬自己所推崇的理论观点,并以此到处传播游说,争取让诸侯采纳。他们的学说虽然各不相同,但就好比水和火的关系一样,既能相灭,又能相生。”《易经》说:“天下同归而殊途,一个目标却有多种考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①陆游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截虎平川。吹茄暮归野帐,雪压青毡。淋漓醉墨,看龙蛇飞落蛮笺②。人误许,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花时万人乐处,欹帽垂鞭。闻歌感旧,尚时时流涕尊前。君记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注】①1172年陆游受四川宣抚使王炎之请,前往抗金前线宣抚使所在驻地陕西南郑出任宣抚使幕僚。不久,王炎被召回,宣抚幕僚解散,陆游改任成都府安抚使参议。②蛮笺:指蜀地所产的彩色笺纸。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全词虚实结合,上片回忆自己在南郑时的军旅生活,下片则实写来到成都后的所见所感。B.开篇“羽箭雕弓”三句,描写词人挽弓射箭、呼鹰截虎的场景,凸显出词人勇猛的形象。C.“淋漓醉墨”两句,写词人笔走龙蛇,酣畅淋漓地痛斥入侵者,表现出词人超然的才气。D.下片写成都人游乐闲散的生活,与“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中所抒发的情感相类似。16.南宋诗论家刘克庄在《后村诗话续集》中说:“放翁长短句,其激昂感慨者,稼轩不能过。”词人的“激昂感慨”在本词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答案】15.(3分)C16.(6分)①上片追忆南郑前线的军旅生活,拉弓搭箭,呼鹰截虎,笔走龙蛇,才气超然,表现出词人的激昂自信,充满慷慨豪情。②下片写在成都的所见所感,“何事又作南来”三句,抒发了不得不离开抗金前线的无奈;“闻歌”两句,表达了词人对朝廷消极抗战态度的失望,对时人只顾眼前享乐现状的痛心,情感深沉。③结尾“君记取”三句,直抒胸臆,收束全篇,表达了词人“不信由天”,要靠自己的力量为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使得全词感情格调再次昂扬。【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酣畅淋离地痛斥入侵者”错,此处表现词人才气超然,并没有提及“痛斥入侵者”。故选C。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①上片追忆南郑前线的军旅生活,拉弓搭箭,呼鹰截虎,笔走龙蛇,才气超然,格调激昂,感情豪迈。上片写的都是在南郑从军时的生活。同时他又想到晚归野帐,悲笳声里,雪花乱舞,兴酣落笔,写下了龙蛇飞动的字幅和气壮河山的诗篇,作者不断涌动的激情令其兴致大发,豪迈之感也就变成了笔下的淋漓沈雄,表现出词人的激昂自信,充满慷慨豪情。②下片写在成都的所见所感,在繁华的成都,药市灯山,百花如锦,有人在那里沉醉。可是,在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里,在词人的心眼里,锦城歌管,只能换来樽前的流涕了。“何事又作南来”一问,蕴藏着多少悲愤在内!可见,词人面对这些所谓的城市文明不禁更是心酸。这里的人们都已忘记了故土还在异族手里,往日的雄壮战场场面已被面前的一切所取代。“何事又作南来”三句,抒发了作者不得不离开抗金前线的无奈;“闻歌”两句,表达了词人对朝廷消极抗战态度的失望,对时人只顾眼前享乐现状的痛心,情感深沉。③结尾“君记取”三句,直抒胸臆,收束全篇。作者对时人只顾眼前享乐现状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但作者并不只是埋头于悲愤之中,而是作出了坚定的回答:“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陆游心中犹存着重上抗金前线,在战场上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君记取,封侯事在”,心中的爱国之志涌现在了读者面前。这里表明了词人的意志,并没有因为环境的变化而消沉,而是更坚定了,表达了词人“不信由天”,要靠自己的力量为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使得全词感情格调再次昂扬。(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同学们到郊外春游,阳光下树木葱郁,水流淙淙,小慧不禁想起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文句:“,。”(2)快过年了,于老师牵挂在成都旅行的女儿,给她发短信息时用了李白《蜀道难》中的诗句“,”,希望她不要贪玩,早点儿回家。(3)古代诗人在写离情时,经常在诗的上下两句中分别表达离别双方的情思,如唐诗“,”就是如此。【答案】17.(6分)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准确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本题易错字词有:欣、涓、锦、扁。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8分)在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航天员——这些穿行于星辰大海的勇者,担当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必须____①____,在拥有超凡的体能、心理素质和航天技能之后,才能应对太空探索中的各种挑战,以最好的状态飞向浩瀚的宇宙。①中国的航天员队伍同样经历了这样的选拔和训练过程。②2003年,第一位中国航天史上叩响宇宙之门的航天员杨利伟进入太空,③开启了中国载人航天的新篇章。④截止目前,一共有18位中国航天员成功逐梦九天。⑤尽管有各种生命保障系统,⑥但面对太空这个高真空、高辐射、高温差的环境,⑦需要航天员做很多训练才能适应,⑧同时还要学习大量的太空知识。另外,航天员“上天”,____②____。飞行乘组是根据每次飞行任务的特点需求,结合航天员队伍选拔训练实际情况,按照“新老搭配”等原则进行多方面的统筹评价后最终确定的。在此之前,因为任务间隔时间长,有些航天员需要数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执行任务。他们用漫长的等待诠释着对航天事业的坚守与热忱。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分)19.文中第二段的文字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答案】18.(2分)①要经历严格的选拔与刻苦的训练

②还需要等待契机19.(6分)②中国航天史上第一位叩响宇宙之门的航天员杨利伟进入太空

④截至目前

⑦航天员需要做很多训练才能适应(或者把前一句的“面对”去掉)【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此处从整个人类的角度谈对航天员的要求,后文有“拥有超凡的体能、心理素质和航天技能”,“中国的航天员队伍同样经历了这样的选拔和训练过程”,故应填“要经历严格的选拔与刻苦的训练”。②此处是文段总领句,后文谈航天员上天的选拔过程和漫长等待,应填“还需要等待契机”。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②“第一位中国航天史上叩响宇宙之门的航天员杨利伟进入太空”语序不当,表范围的定语应放在句首,改为:中国航天史上第一位叩响宇宙之门的航天员杨利伟进入太空。④“截止目前”不合逻辑,“截止”指的是到某一时间停止;“截至”指的是截止到某个时间。中国航天员逐梦九天到此并没有截止,改为“截至目前”。⑦滥用介词导致成分残缺,可改为:航天员需要做很多训练才能适应。或者把⑥的“面对”去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12分)安乐居其实叫个小酒铺更合适些。到这儿来的喝酒比吃饭的多。安乐居十点半开门。一开门,老吕就进来。他总是坐在靠窗户一张桌子的东头的座位。他是喝慢酒的,三两酒从十点半一直喝到十二点差一刻,他说:“我喝不来急酒。有人结婚,他们闹酒,我就一口也不喝,——回家自己再喝!”一边喝酒,一边抽烟。他抽烟也是①,从不大口猛吸。这人整个儿是个慢性子。说话也慢。他也爱说话,但是他说一个什么事都只是客观地叙述,不动感情。画家来了。画家②,梳着长长的背发,永远一丝不乱。衣着入时而且合体。春秋天人造革猎服,冬天羽绒服。——他从来不戴帽子,这样的一表人才的人,安乐居少见。他在文化馆工作,算个知识分子,但对人很客气,③。他这喝酒真是别具一格:二两酒,一扬脖子,一口气,下去了。这种喝法,叫作“大车酒”,过去赶大车的这么喝。西直门外还管这叫“骆驼酒”,赶骆驼的这么喝。文墨人,这样喝法的,少有。他和老王过去是街坊。喝了酒,总要走过去说几句话。“我给您添点儿?”老王摆摆手,画家直起身来,向在座的酒友又都点了点头,走了。我问过老王和老聂:“他的画怎么样?”“没见过。”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21.下列句中的“和”与“我问过老王和老聂”中的“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我很愿意和大家讲一讲B.我的意见和他们的有别C.去和不去,由你自己决定D.北京、天津、上海和广州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一扬脖子就把二两酒一口气喝下去了。”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6分)【答案】20.(3分)①慢条斯理②风度翩翩③彬彬有礼21.(3分)D22.(6分)①原句将喝酒各个元素“二两酒”“一扬脖子”“一口气”“下去了”依次展开,强调动作的连贯性,富有画面感,直观地再现了喝酒时的场景。②原句全部使用短句,节奏明显,语气短促,各个短句不断递进,突出了整个动作的决绝和痛快。③改句使用长句,只是平淡地陈述、交代喝酒这一事件,减少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空,结合“他是喝慢酒的”“从不大口猛吸”“这人整个儿是个慢性子”等内容,可知此处介绍其抽烟也是慢的,可填“慢条斯理”,慢条斯理:动作缓慢,不慌不忙。②空,根据后文“一丝不乱”“入时而且合体”“一表人才”等内容,可知,画家颇有风度,可填“风度翩翩”,风度翩翩:举止言谈优雅自然,超逸洒脱。③空,承接前文“算个知识分子,但对人很客气”,可知画家举止有礼,可填“彬彬有礼”,彬彬有礼:文雅有礼貌的样子。2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同词异境的含义的能力。“我问过老王和老聂”中的“和”,是连词,表并列。A.介词,表相关的人、事。B.介词,表比较。C.连词,表选择。D.连词,表并列。故选D。2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句(语段)表达效果的能力。内容上,原句通过列举“二两酒”“一扬脖子”“一口气”和“下去了”,各个元素依次展开,强调了这一连贯动作的不同阶段,让读者仿佛能够看到这个动作的整个过程;尤其是“一扬脖子”,形象地描绘了喝酒前的准备动作,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这个动作的迅速和果断。句式上,原句采用了短句的方式,通过分隔的短句形成了一种节奏感,使得描述的动作更加生动有力,语气也因为短句而显得更加强烈,每个部分都像是一个小高潮,层层递进,使得整个动作的完成显得更加绝决和痛快。改句虽然语义明确,但描述相对平淡,缺少了原句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生活中,人们常用认可度判别事物,区分高下。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例文】在“认可度”面前,请保持一份清醒购物要看消费者评价,“认可度”高的就买,低的就划走;食客多的餐厅闭眼进,门可罗雀的饭店“八抬大轿”来抬也不去;选学校选专业,不调研不咨询,哪里人多就往哪里挤……不得不承认,“认可度”不啻于一剂良药,有时的确帮我们省去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免于消耗大量的脑细胞。但如果就此认定“认可度”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东西,那实在是危险之极。就好比奥威尔《动物庄园》里的那群勇敢“起义”,并赶走主人琼斯的动物们,他们随后所信奉的“七诫”精髓——“四条腿好,两条腿坏”——“认可度”不可谓不高,但结果却令他们往悲惨的深渊里越陷越深;因为“四条腿”的“猪”开始演变为庄园的独裁者,其残酷统治较之于“两条腿”的人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若是单纯地将“认可度”奉为圭臬,我们人类也必将步那群可怜的动物们的后尘。历史如明镜,在那些特殊的时代里,“认可度”的闹剧和悲剧也曾频频上演。即便在当下文明的时代,也总有一些人抱着“认可度”不放,投资“认可度”高的股票,购买“认可度”高的楼盘,疯抢“认可度”高的“小杨哥扣肉”……结果如何?“竹篮打水一场空”,既破财,又伤身!何苦来哉?要知道,“认可度”高不见得诚信高、品质高,有多少“表里不一”“挂羊头卖狗肉”的“坏东西”,它们恰恰利用虚假的装点来㩴取非法的利益。那些高“认可度”哪里来?还不是刷出来的,造出来的。迷信“认可度”,只会被“认可度”误导。我们人之所以高贵,不是因为有生命,而是因为有“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我们有自己的思考力、判断力,我们能于迷雾中看清日月,能于黑暗中寻到光明,能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把握事物的本质。“认可度”再高,也是群体做出的判断,而群体人数再多,也终究不过是人;是人,其认知就有人的主观性和局限性,所谓的“群体即正义”,在很多时候不过是一场荒诞的闹剧,一群丑角的盛筵。对此,古斯塔夫·勒庞早在其著作《乌合之众》中就曾指出,群体同样“无知”,个体也会习惯于“从众”。当无知的群体与从众的个体相结合,理智的大门就会在他们身后砰然关闭,结果他们发现自己不是身在天堂,而是深陷地狱。昆德拉说:“这样的时刻使我感到,历史总是喜欢开怀大笑的。”的确如此!作为新时代青年,在喧嚣的声浪里,我们要做的不是“随波逐流”,与“认可度”同浮沉,而应保持理智、清醒的态度,尊重自己的合理性的判断!【解析】本题为话题作文题,要求考生围绕“认可度”进行思考。对思辨性的重视,是上海高考作文题一贯的风格,本题也不例外。考生审题的第一步,必须明确“认可度”的概念。只有完成了这一步,才能进而对“生活中,人们常用认可度判别事物,区分高下”的行为做出理性的判断。至于什么叫“认可度”,命题人偏偏没有言明,给考生留下一个巨大的“空白”,呈现出所谓的“开放”“包容”“大气”的特点。当然,考生也无须对“认可度”下一个极为标准的定义。这个概念与考生的生活实际存在密切关系,比如购物、人际关系、专业填报与大学选择,等等,考生可以结合生活实例来加深对“认可度”内涵的理解。“认可”即意味着接受和赞同,而“认可度”则指某一事物或个体被大众接受和赞同的程度。“认可度”有高有低,“认可”的主体一般是占据数量优势的“大众”,客体则是处于数量劣势的“小众”的人或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