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古诗词鉴赏(能力训练)-七年级语文下册(原卷版+解析)_第1页
11古诗词鉴赏(能力训练)-七年级语文下册(原卷版+解析)_第2页
11古诗词鉴赏(能力训练)-七年级语文下册(原卷版+解析)_第3页
11古诗词鉴赏(能力训练)-七年级语文下册(原卷版+解析)_第4页
11古诗词鉴赏(能力训练)-七年级语文下册(原卷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古诗词鉴赏(一)(2022春·湖南衡阳·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下列各题。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诗人登幽州台时有感于燕昭王为郭隗筑黄金台的历史典故而作。B.第三句登楼眺望,空间辽阔,诗人面前似出现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图景。C.“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古人”是指古代那些才华横溢的文人。D.全诗句式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具有韵律美。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二)(2022春·云南保山·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望岳”中的“望”是“看”的意思,也是全诗的线索。B.首联运用反问句式,写出诗人近看泰山青翠连绵、高大巍峨,不禁感叹。C.颈联写诗人凝视泰山,写出层云涌起,飞鸟归林的美好景象,富于动态。D.尾联中诗人表达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4.该诗颔联用词神妙,请简析诗句中“钟”字或“割”字的妙处。(三)(2022春·四川自贡·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5.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第一句,概括了峰和塔的高度。古代八尺为一寻,“千寻塔”,极言塔的高峻。B.第二句诗借神话传说侧面烘托出飞来峰的高大,为下文的议论做铺垫,使议论自然。C.诗中“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D.本诗借景说理,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心理。6.请解释后两句诗在原作中的意思,以及后来衍生的意义。(四)(2022春·湖南株洲·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题目逢入京使岑参①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注】①岑参:唐代著名边塞诗人。此诗作于作者赴任安西节度使幕府书籍一职的途中。7.下列句中的“望”与“故园东望路漫漫”中的“望”情感相近的一项是(

)A.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C.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将晓篱门迎凉有感》)D.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8.《逢入京使》中诗人的感情是流动变化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五)(2022春·陕西渭南·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9.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待客倾其所有的盛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主人的敦厚淳朴和诚挚好客。B.本诗笔调低沉,全诗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游兴十足,游意不尽。C.本诗是一首记游抒情诗,颔联写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簇拥的景象。D.颈联既写出春社欢快,又表现民风的淳朴可爱,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10.如果陆游有微信,他写完此诗后就将诗歌发布到朋友圈。一位朋友留言:“放翁此诗,颔联最佳:寓哲理于写景,让人豁然开朗。”你觉得颔联蕴含了什么哲理值得点赞?(六)(2022春·陕西咸阳·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点明“离愁”。用“浩荡”来形容“离愁”的广大无边,用“白日斜”来点明“离愁”产生的背景。B.次句是说自己一离京城,从此便如远隔天涯。“吟鞭”指诗人的马鞭。“东指”指东方故里。C.诗的前两句叙事抒情,既有离别的忧愁,又有回归的喜悦,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D.这首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恩怨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说明有机结合,表达了诗人哀怨的情感。1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诗采用了哪种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七)(2022春·陕西安康·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1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早行在崇山峻岭中,经历下山的艰难后极为苦闷,感受特别真实。B.诗人在首句以否定的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下山不像通常认为的那样轻松容易。C.“赚”字幽默活泼,指出行人心目中下岭的“便无难”是一场空欢喜。D.一“放”一“拦”,将“万山”人格化,在生活现象中寄寓人生道理。14.诗歌的后两句揭示了什么道理?(八)(2022春·海南海口·七年级校联考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15.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体现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B.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在朝做官时闲适的生活情趣。C.诗中以琴啸的声音,反村月野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D.本诗以自然的笔调,描绘清新的月景,融情景为一体。16.请你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所展示的画面。(九)(2020春·湖南永州·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17.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南宋诗人赵师秀创作的七言绝句,描写了诗人在秋夜独自候客的情景。B.诗的首句点明了天气时令,暗示客人不能如期赴约的原因,为下文埋下伏笔。C.“青草池塘处处蛙”,以动写静,用热闹的蛙声衬托出江南雨夜的寂静。D.“有约不来过夜半”,点明诗题,同时也说明了诗人等待客人时间之久。18.你从“闲敲棋子”这一细节描写中,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十)(2022春·湖北孝感·七年级期中)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问题。【甲】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乙】暮春归故山草堂钱起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19.两首诗中描绘的景物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20.甲诗借“杨花榆荚”,乙诗借“幽竹”,各抒发了什么情感?(十一)(2022春·山东日照·七年级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2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春夜洛城闻笛》一诗题目中“春夜”“洛城”点出时间、地点,“闻笛”指出诗歌的主要内容,表明诗人因闻笛而写作此诗。B.“散入春风满洛城”写悠扬的笛声乘着春风散落全城,突出夜之宁静,笛之悠扬,表达诗人春夜闻笛的喜悦之情。C.《夜上受降城闻笛》这首诗的前两句,写登城时所见的边寒风光。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环境的描写之中现出人物的感受。D.《夜上受降城闻笛》这首诗把景色、声音、感情三者融为一体,将诗情、画意与音乐美熔于一炉,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意境浑成、简洁空灵而又含蕴不尽。22.两诗都写夜间“闻笛”,都抒发思乡之情,但写法上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十一)(2022·湖南·九年级专题练习)阅读以下甲乙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甲】长沙过贾谊宅[唐]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乙】贾生[唐]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23.甲诗中的“楚客”和乙诗中的“逐臣”指的是谁?他有着怎样的遭遇?24.请简要分析甲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十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①,心中自不平。牙璋②辞凤阙③,铁骑绕龙城④。雪暗凋⑤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⑥,胜作一书生。【注释】①西京:西安。②牙璋:古代发兵所用的兵符,分为两块,相合处呈牙状,朝廷和主帅各执一半。指代奉命出征的将帅。③凤阙:阙名。指代皇宫。④龙城:又称龙城,汉时匈奴要地。此指塞外敌方据点。⑤凋:原义指草木衰败凋零,此指失去了鲜艳的色彩。⑥百夫长:一百个士兵的头目,泛指下级军官。25.诗歌第五、六句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展现了两军交锋时的激烈战斗场面,请你用自己的话加以描绘。2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1古诗词鉴赏(一)(2022春·湖南衡阳·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下列各题。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诗人登幽州台时有感于燕昭王为郭隗筑黄金台的历史典故而作。B.第三句登楼眺望,空间辽阔,诗人面前似出现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图景。C.“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古人”是指古代那些才华横溢的文人。D.全诗句式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具有韵律美。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C

2.怀才不遇,孤寂郁闷的心情。(意思对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诗句理解与赏析。C.“古人”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不是“能够礼贤下士的文人”;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诗句的理解。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关注诗句中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词,并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等揣摩诗歌情感。诗歌前两句诗人俯仰古今,感慨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想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怆然”“涕”直接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的孤寂苦闷之情。(二)(2022春·云南保山·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望岳”中的“望”是“看”的意思,也是全诗的线索。B.首联运用反问句式,写出诗人近看泰山青翠连绵、高大巍峨,不禁感叹。C.颈联写诗人凝视泰山,写出层云涌起,飞鸟归林的美好景象,富于动态。D.尾联中诗人表达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4.该诗颔联用词神妙,请简析诗句中“钟”字或“割”字的妙处。【答案】3.B

4.示例一:钟,聚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把神奇秀丽集中于泰山,突出了泰山之美。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喜爱、赞美之情。示例二:割,分割。运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泰山把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象,突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喜爱、赞美之情。【解析】3.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B.有误。首联运用设问句式,写出诗人远看泰山青翠连绵、高大巍峨,不禁感叹;故选B。4.本题考查炼字。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选择一个赏析即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意思是: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象全都汇聚其中,山南山北阴阳分界,晨昏迥然不同。示例一:“钟”是“聚集”,“钟”字用拟人手法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生动形象,写大自然似乎有情,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示例二: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可诗人妙笔生花,用一个“割”字,则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这力量不是别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里诗人此用笔使静止的泰山顿时充满了雄浑的力量。(三)(2022春·四川自贡·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5.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第一句,概括了峰和塔的高度。古代八尺为一寻,“千寻塔”,极言塔的高峻。B.第二句诗借神话传说侧面烘托出飞来峰的高大,为下文的议论做铺垫,使议论自然。C.诗中“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D.本诗借景说理,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心理。6.请解释后两句诗在原作中的意思,以及后来衍生的意义。【答案】5.D

6.诗句原意: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那是因为我站得最高。衍生意义: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解析】5.此题考查诗歌分析和鉴赏。D有误,此诗是王安石初涉宦海之作,当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反映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此项中“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心理”有误。故选D。6.此题考查诗句意思及意义。诗的后两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意思是: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那是因为我站得最高。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从而衍生出意义: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四)(2022春·湖南株洲·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题目逢入京使岑参①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注】①岑参:唐代著名边塞诗人。此诗作于作者赴任安西节度使幕府书籍一职的途中。7.下列句中的“望”与“故园东望路漫漫”中的“望”情感相近的一项是(

)A.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C.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将晓篱门迎凉有感》)D.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8.《逢入京使》中诗人的感情是流动变化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答案】7.A

8.①《逢入京使》前两句写出诗人因思乡而生的浓浓悲伤,东望故园,其路漫漫,泪流不止。②后两句写诗人显得欣慰、高兴了一些,因为路上巧遇熟人去往长安,手边虽然没带纸笔,但也能相托捎个口信回家报平安,思乡之情得以寄托,心里稍得安心。【解析】7.考查对诗文内容和情感的理解。诗句“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的意思是: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思乡之泪沾湿双袖难擦干。其中的“望”写的是遥望家乡,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A.“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的“望”,表达的是思念家乡的情感;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望”,体现了作者的远大抱负;C.“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的“望”,表达的是诗人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的爱国情怀;D.“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叙写的是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表达了诗人眺望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故选A。8.考查对作者情感的理解与分析。诗句“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写诗人已经离开“故园”多日,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两句写诗人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寄寓了诗人对亲人的一片深情。从其情感来看,初是对家乡、对亲人无限思念辛酸和凄凉,但遇“入京使者”,让使都捎口信给亲人,捎个口信回家报平安,思乡之情得以寄托,心里又是感到欣慰和愉悦的。据此理解分析作答。(五)(2022春·陕西渭南·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9.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待客倾其所有的盛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主人的敦厚淳朴和诚挚好客。B.本诗笔调低沉,全诗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游兴十足,游意不尽。C.本诗是一首记游抒情诗,颔联写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簇拥的景象。D.颈联既写出春社欢快,又表现民风的淳朴可爱,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10.如果陆游有微信,他写完此诗后就将诗歌发布到朋友圈。一位朋友留言:“放翁此诗,颔联最佳:寓哲理于写景,让人豁然开朗。”你觉得颔联蕴含了什么哲理值得点赞?【答案】9.B

10.示例一: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世间事物是消长变化的。示例二: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持下去,就会出现一个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解析】9.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B.这首诗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全诗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选项“笔调低沉”说法有误,应为:笔调自然欢快。故选B。10.考查诗句的赏析。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这句诗歌原意是: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然后围绕意思来描绘画面即可。诗句中从“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从“疑无路”到“又一村”,既写出了山西村山峦重叠、水流曲折的自然美景,也表现出诗人由最初的紧张急迫到愉悦惊喜的心情,感到无路可走时,眼前却豁然开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后来的衍生义: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出路难寻,于是顿生茫茫之感。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忽然间眼前出现一线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开朗,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这就是此联给人们的启发,启发人们困难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道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持下去,就会出现一个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六)(2022春·陕西咸阳·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点明“离愁”。用“浩荡”来形容“离愁”的广大无边,用“白日斜”来点明“离愁”产生的背景。B.次句是说自己一离京城,从此便如远隔天涯。“吟鞭”指诗人的马鞭。“东指”指东方故里。C.诗的前两句叙事抒情,既有离别的忧愁,又有回归的喜悦,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D.这首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恩怨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说明有机结合,表达了诗人哀怨的情感。1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诗采用了哪种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1.D

12.这两句诗间接打情(借景打情、借物打情)。抒发了诗人虽脱离官场,仍然关心着国家前途命运,不忘根国之志,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思想感情。(意近即可)【解析】1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D.“将政治抱负和个人恩怨融为一体”有误,应为“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说明有机结合”有误;故选D。12.本题考查抒情方式与诗歌情感主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意为: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这两句诗作者以落花自喻,以落花化作春泥来委婉的表达自己的理想,这是间接抒情的表现手法,也可以理解为借景抒情或借物抒情。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七)(2022春·陕西安康·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1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早行在崇山峻岭中,经历下山的艰难后极为苦闷,感受特别真实。B.诗人在首句以否定的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下山不像通常认为的那样轻松容易。C.“赚”字幽默活泼,指出行人心目中下岭的“便无难”是一场空欢喜。D.一“放”一“拦”,将“万山”人格化,在生活现象中寄寓人生道理。14.诗歌的后两句揭示了什么道理?【答案】13.A

14.诗歌后两句告诉我们最好不要为眼前的顺境所迷惑,要放眼长远,认真对待,才能不断克服困难,履险如夷。【解析】13.考查诗歌赏析。A.“经历下山的艰难后极为苦闷”有误,应为“充分领略着山野的乐趣”。故选A。14.考查诗句赏析。解答时,先通读全诗,理解诗意,再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人生道理。“莫言下岭便无难”一句中“莫言”提醒人们不要把下岭看得容易和轻松;“赚得行人错喜欢”指行人被自己对下岭的主观想象欺骗,实际上,上山过程中要攀登多少道山岭,下山过程中也会相应遇到多少道山岭;“一山放出一山拦”的形容把山变成了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它仿佛给行人布置了一个迷魂阵,设置了层层叠叠的圈套,而行人的种种心情都在这一“拦”一“放”的重复中体现出来。诗人借此告诫人们,不要为眼前的顺境所迷惑,要放眼长远,认真对待,才能不断克服困难。(八)(2022春·海南海口·七年级校联考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15.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体现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B.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在朝做官时闲适的生活情趣。C.诗中以琴啸的声音,反村月野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D.本诗以自然的笔调,描绘清新的月景,融情景为一体。16.请你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所展示的画面。【答案】15.B

16.示例: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解析】15.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B.有误,诗歌的前两句写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后两句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构成了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洁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并非“在朝做官时闲适的生活情趣”;故选B。16.本题考查诗句画面的描绘。解答此题需要理解诗句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运用合理的想象和联想进行描绘即可。示例:茂密的竹林深处,我独自身在其中,沉醉于这美好的自然环境之中,没有人知道我在这里;皎洁的月光透过竹林洒在我的身上,也洒在我的琴弦上。(九)(2020春·湖南永州·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17.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南宋诗人赵师秀创作的七言绝句,描写了诗人在秋夜独自候客的情景。B.诗的首句点明了天气时令,暗示客人不能如期赴约的原因,为下文埋下伏笔。C.“青草池塘处处蛙”,以动写静,用热闹的蛙声衬托出江南雨夜的寂静。D.“有约不来过夜半”,点明诗题,同时也说明了诗人等待客人时间之久。18.你从“闲敲棋子”这一细节描写中,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答案】17.A

18.从“闲敲棋子”这一细节体会到了诗人待客久不来的百无聊赖、焦躁烦闷、孤独寂寞、茫然若失等复杂心情。【解析】17.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A.从“黄梅时节”“青草池塘处处蛙”可知,作者描写的是江南的夏季,不是写“秋夜”。故选A。18.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文的主旨和具体的诗句分析作答。“闲敲棋子落灯花”叙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渐渐快燃尽,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作者通过“闲敲棋子”这一动作细节描写,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孤独寂寞、焦躁烦闷和怅惘的心情。据此理解分析作答。(十)(2022春·湖北孝感·七年级期中)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问题。【甲】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乙】暮春归故山草堂钱起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19.两首诗中描绘的景物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20.甲诗借“杨花榆荚”,乙诗借“幽竹”,各抒发了什么情感?【答案】19.甲诗中“百般红紫”“作雪飞”写出了晚春时花儿和杨花榆荚吐艳争芳,色彩缤纷,繁花似锦,满目风采的晚春繁丽景象。乙诗“春残”“稀”“花尽”,写出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一派空寂、凋零的景象。

20.甲诗表达了诗人要珍惜光阴,乘时而进,抓住时机,敢于创造的情感。乙诗寄寓了诗人对幽竹不畏春残、不屈的气节、忠于朋友的高尚节操的礼赞。【解析】19.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甲】诗,依据题目、“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两句诗歌内容可知,这是描绘春华烂漫,榆钱成熟,杨花飘飞的景象。勾勒了一幅万紫千红、繁花似锦的晚春景象。【乙】诗,依据依据题目和“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可知,本诗诗描写的是黄鸟稀,辛夷尽,杏花飞,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一派空寂、凋零的晚春景象。据此,总结概括即可。20.本题考查分析思想感情的能力。【甲】诗,依据“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句意可知,这两句话描写了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的画面,表现了生机勃勃已去,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积极向上的情怀。同时也蕴含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创造美好未来之意。【乙】诗,依据“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句意可知,这句话抒发了诗人的怜竹之情,寄寓了诗人对幽竹的赞美,对其隐含的不畏春残、不畏秋寒、不畏俗屈、永葆节操的高尚节操的赞美之意。(十一)(2022春·山东日照·七年级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2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春夜洛城闻笛》一诗题目中“春夜”“洛城”点出时间、地点,“闻笛”指出诗歌的主要内容,表明诗人因闻笛而写作此诗。B.“散入春风满洛城”写悠扬的笛声乘着春风散落全城,突出夜之宁静,笛之悠扬,表达诗人春夜闻笛的喜悦之情。C.《夜上受降城闻笛》这首诗的前两句,写登城时所见的边寒风光。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环境的描写之中现出人物的感受。D.《夜上受降城闻笛》这首诗把景色、声音、感情三者融为一体,将诗情、画意与音乐美熔于一炉,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意境浑成、简洁空灵而又含蕴不尽。22.两诗都写夜间“闻笛”,都抒发思乡之情,但写法上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答案】21.B

22.《春夜洛城闻笛》运用想象和夸张,突出笛声的无处不在,借抒发离情别绪的《折杨柳》表达思乡之情。《夜上受降城闻笛》含蓄蕴藉,将所要抒发的感情蕴涵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借夜风中凄凉幽怨的芦笛声,抒发征人思乡之情。【解析】21.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B.从《春夜洛城闻笛》中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可知,“散入春风满洛城”写悠扬的笛声乘着春风散落全城,突出夜之宁静,笛之悠扬,表达的是诗人春夜闻笛的思乡之情,并不是“春夜闻笛的喜悦之情”。故选D。22.本题考查诗歌表现手法。《春夜洛城闻笛》抒发了作者李白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笛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是运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第三句点出了《折杨柳》曲,《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听到笛音后,触动了诗人的思乡情怀。《夜上受降城闻笛》则是景中寓情,在万籁俱寂的静夜里,夜风送来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这笛声使诗人想到征人思乡的无边离愁。“沙似雪”和“月如霜”烘托了边塞寒冷凄苦的环境,“吹芦管”则触动了无数成边的征的愁思,让他们一个个披衣而起,凝视着远方。这首诗将诗情、画意与音乐美融于一炉,含蓄地道出征人思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据此理解分析概括作答。(十一)(2022·湖南·九年级专题练习)阅读以下甲乙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甲】长沙过贾谊宅[唐]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乙】贾生[唐]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23.甲诗中的“楚客”和乙诗中的“逐臣”指的是谁?他有着怎样的遭遇?24.请简要分析甲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答案】23.“楚客”“逐臣”指的是贾谊。遭遇:被贬(遭受贬谪)。

24.相同点:两首诗歌都是借古讽今,意在借贾谊的遭遇,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不同点:《长沙过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