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单元测试卷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2D/31/wKhkGWZ39hmAE5NBAAE8KMUiFGs572.jpg)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单元测试卷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2D/31/wKhkGWZ39hmAE5NBAAE8KMUiFGs5722.jpg)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单元测试卷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2D/31/wKhkGWZ39hmAE5NBAAE8KMUiFGs5723.jpg)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单元测试卷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2D/31/wKhkGWZ39hmAE5NBAAE8KMUiFGs5724.jpg)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单元测试卷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8/2D/31/wKhkGWZ39hmAE5NBAAE8KMUiFGs572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陈胜吴广起义C.秦二世无能A.秦朝3.秦末农民战争爆发和秦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C.秦的统一,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4.佛教在民间传播开始于()A.西汉末年B.东汉初年D.三国时期5.下图中的寺庙与哪一宗教有关系()B.伊斯兰教C.基督教D.佛教6.中国历史上的“西域”是指今天甘肃省的哪两个关隘以西的广大地区()A.嘉峪关、玉门关B.山海关、嘉峪关C.玉门关、阳关D.山海关、阳关7.“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史记》所载这项措施的颁布者是()A.商鞅B.秦始皇C.汉武帝D.北魏孝文帝8.下列根据东汉光武帝在位时所采取的措施而总结的歌谣中,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A.释放奴婢轻负担B.减轻刑法并郡县C.裁减官员惩污吏D.压迫民族激矛盾9.下列哪一现象,反映了佛教传入中国的影响()B.使用公元纪年法C.圣诞节前青年人互赠圣诞贺卡D.过春节时晚辈叩拜长辈10.日本有蔡伦宫,法国有蔡伦博物馆......,蔡伦受到世界如此尊敬,是因为他()A.发明了印刷术B.改进了造纸术C.发明了火药D.制成了罗盘针11.德国人李希霍芬在《中国》一书中首次用“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古代丝绸之路也被称为“进步之A.交通非常发达B.各种文明相互交流C.商品贸易极其繁荣D.名胜古迹众多12.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的时间是()A.战国时期C.西汉末年D.东汉末年13.秦统一六国后,规定了通行全国的标准文字,它与下列哪一字体相同()A.答案AB.答案BC.答案CD.答案D14.我国古代众多的石窟艺术中形象生动的塑像、壁画、浮雕等内容,主要反映了当时影响极大的A.民族文化B.儒家文化C.佛教文化D.道教文化15.中学生丁意和丁澄为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与探究”活动开展了历史考察,他俩考察了下列四大建筑,其中属佛教建筑的是()A.陕西韩城太史祠B.河南洛阳白马寺C.四川成都青城山D.福建泉州老君像16.《伤寒杂病论》的作者被后世尊称为()D.炼丹家17.“地方推行郡县制,小篆成为规范字,焚书坑儒满专制。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宋太祖18.秦统一后,某商人要到沿海收购产品,应该带的货币是()B.圆形方孔钱C.铲形币19.2017年5月14日~15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详细诠释了从古A.玄奘B.张骞C.鉴真20.一位美国作家写了一本《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其中蔡伦名列其中。这其中的原因是()A.蔡伦发明了造纸术B.蔡伦改进了造纸术C.蔡伦发明了活字印刷术D.蔡伦发明了指南针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丞相李斯曰:“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1)材料一中李斯的建议被哪位皇帝接受?他采取了什么措施?(2)材料二中董仲舒的建议被哪位皇帝接受?他采取了什么措施?(3)两位皇帝采取的措施虽然不同,但其根本目的都是什么?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统计,东汉和帝即位时10岁,随后的9位皇帝即位时最大的是桓帝15岁,最小的是殇帝1岁,东汉最后10位皇帝平均即位年龄为9.5岁。材料二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材料三《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2)依据材料分别概述该皇帝的功、过。(1)这两幅图示都体现了汉武帝在政治上实行了一种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内容是什么?有何作 图三之世。” 答案解析【解析】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秦王朝很快就走向灭亡”、“根本原因”,结合课本所学分析,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这次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朝的残暴统治,秦朝最终在公元前207年被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起义推翻了。故答案为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解析】秦朝末年,农民的徭役、兵役负担十分沉重,国家征收的赋税占农民全年收成的三分之二以上,秦朝还制定了严酷的刑法。在秦二世时,统治更加残暴,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故选D项。【解析】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东汉末年,在民间开始传播。【解析】此图是白马寺,是汉明帝建造的我国第一座佛教寺院。【解析】两汉的西域指的是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故选C项。【解析】天下分36郡,是秦始皇在全国推行的郡县制。【解析】根据所学可知,A项体现的是光武帝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的措施;B项体现的措施是减轻刑法和合并郡县;C项体现的措施是裁减官员、惩处贪官污吏;光武帝在民族方面的政策是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其作用是缓和了民族矛盾,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选D。【解析】随着佛教的传入,中国兴起了石窟艺术,龙门石窟的开凿是当时佛教传入我国的石窟艺术的典型代表。【解析】中国的纸的推广,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影响着世界文明的发展历程。【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的路线就是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到欧洲,丝绸之路开通以后,大大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古代丝绸之路也被【解析】西汉末年,佛教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中原地区。故选C项。【解析】A项字体是小篆,秦统一六国后,规定的全国统一使用的文字是小篆。【解析】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相结合,对中国的思想文化、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解析】河南洛阳的白马寺是我国第一座寺庙。【解析】《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张仲景,因为在中医上的突出贡献,被后人称为“医圣”。【解析】秦始皇采取各种措施的根本目的是加强自己的统治。【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秦统一后,某商人要到沿海收购产品,应该带的货币是圆形方孔钱,故选B。和友好关系,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由此可知,为丝绸之路开辟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是张骞;玄奘的贡献是西游天竺取经;鉴真的贡献的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郑和的贡献是七下西洋,促进了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蔡伦是东汉人,他收集树皮、废麻、破布、旧鱼网等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因此选B。(2)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巩固中央集权,加强思想控制。【解析】(1)材料一的意思是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家经典,借用古代圣贤的言论批评时政,后来秦始皇采取李斯的建议,实行了焚书坑儒。(2)由材料二中“诸不在六艺之科、孔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即灭百家,独尊儒术,又由“董仲舒”可知材料二主要阐述的是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为实现大一统,汉武帝在思想上采纳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3)通过前面材料的分析,我们知道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和汉武帝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加强中央集权,巩固自己的统治。(2)大意:性格如弓弦般正直的人,最后不免沦落天涯,暴尸街头;而不正直的奸臣,趋炎附势,欺世盗名,反倒封侯拜相,极尽荣华。(意思相近即可)原因:外戚与宦官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诛杀异己,导致政治腐败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3)原因:东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自然灾害频发,反抗的情绪在民间蔓延。【解析】(1)依据题干中的信息可看出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导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2)依据材料信息可知,童谣的大意为:性格如弓弦般正直的人,最后不免沦落天涯,暴尸街头:而不正直的奸臣,趋炎附势,欺世盗名,反倒封侯拜相,极尽荣华。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与外(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东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自然灾害频发,反抗的情绪在民间蔓延。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调集军队进行镇压,同时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一致对付农民起义。(2)功:统一中国;巩固国家统一(或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过:实行暴政(或焚书坑儒、或征发繁重的徭役和兵役)。【解析】(1)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一是指秦王嬴政统一六国,自称皇帝;材料二是指推行郡县制;材料三是指统一度量衡;材料四是指焚书坑儒,这是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材(2)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巩固了国家统一,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但他实行暴政,实行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征发繁重的徭役和兵役等。24.【答案】(1)实施了“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弟作为侯国。使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为历代王朝所推崇,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主流。(3)五铢钱。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作用: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4)巩固了大一统局面,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汉武帝是我国封建地主阶级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两幅漫画可知,这是汉武帝为解决诸侯王势力强大,威胁中央统治而采取的“推恩令”;第二小问,根据漫画和所学可知,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了以嫡长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弟作为侯国。第三小问,这样做的作用就使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可知,《六经》是儒家六部经典著作《诗》第二小问,根据“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和所学可知,汉武帝办太学,培养儒学人才,使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3)第一小问,根据钱币上行文字“五铢”可知,这是汉武帝时期铸造的五铢钱。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经济上的大一统还包括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第三小问,根据所学可知,实施了上述经济措施,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4)第一小问,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实行的一系列大一统措施,巩固了大一统局面,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第二小问,根据题干可知,汉武帝虽然在统治期间出现“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但在晚年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下了罪己诏。从其一生功过来看,仍不失为一位有作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用样本推断总体5.2统计的简单应用听评课记录
-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四单元第3课《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听评课记录
-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直角三角形》听评课记录
-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1 比0小的数教听评课记录
-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3《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听评课记录1
- 特长生录取协议书(2篇)
- 生产制造外包合同(2篇)
-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第四课公民义务第2框依法履行义务听课评课记录(新人教版)
- 八年级思想读本《3.2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听课评课记录
-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世界的气候》听课评课记录4
- 员工安全健康手册
- 自然科学基础(小学教育专业)全套教学课件
- 华为客服制度
- 医美面部抗衰老注射项目培训课件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落实学生核心素养方法的研究-中期报告
- 电梯使用转让协议书范文
- 工程变更履历表
- 煤矿岗位标准化作业流程
- 唯物史观课件
- 公墓管理考核方案
-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英语全册单元测试卷(含期中期末试卷及听力音频)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