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楚雄州永仁一中2025届高一生物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云南省楚雄州永仁一中2025届高一生物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云南省楚雄州永仁一中2025届高一生物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云南省楚雄州永仁一中2025届高一生物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云南省楚雄州永仁一中2025届高一生物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楚雄州永仁一中2025届高一生物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分解者的能量可以流向生产者B.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C.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2.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NAA)对月季插条生根作用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NAA的浓度不同,则插条生根效果就不同B.当萘乙酸浓度大于10-6mol/L,抑制扦插枝条生根C.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佳萘乙酸浓度一定为10-8mol/LD.该实验不能说明萘乙酸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作用3.某生物体细胞内染色体数为2N,其生殖细胞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的不同点比较,有误的一组是项目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A染色体数目变化2N→NN→2N→NBDNA数目变化2N→4N2N→NC染色体间期是否复制复制不复制D着丝点变化不分裂分裂A.A B.B C.C D.D4.下图为人体内环境三种主要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转化模式图,则A.甲中含有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等成分B.乙的成分可能有抗体、葡萄糖和氨基酸C.与甲相比,乙和淋巴的蛋白质浓度较高D.进行肌肉注射后,药物流经人体的途径是:淋巴→甲→乙5.海洋水域的上层以绿藻生长为多,中层以褐藻生长为多,下层以红藻生长为多。这种分布主要决定因素是()A.不同水层温度不同 B.不同水层含氧量不同C.不同水层的pH值不同 D.不同波长的光对水的穿透能力不同6.遗传因子为Aa的豌豆自交,子代的表现为()A.全部为显性性状B.3/4为显性性状,1/4为隐性性状C.全部为隐性性状D.2/3为显性性状,1/3为隐性性状7.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8.(10分)如图1是某生物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图2是该生物的五个精细胞。根据图中的染色体类型和数目,判断最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A.①② B.②④ C.③⑤ D.①④二、非选择题9.(10分)油菜是我国南方一种常见且可观赏的油料作物。下图表示该种植物某细胞内遗传信息传递的示意图,图甲中①、②、③表示生理过程;该植物体内的中间代谢产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运向种子后有两条转变途径,如图乙所示,其中酶a和酶b分别由基因A和基因B控制合成。浙江省农科院陈锦清教授根据这一机制培育出高产油菜,产油率由原来的34%提高到48%。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①、②、③所代表的三个过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过程所需的酶是___________,其发生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_。图中需要mRNA、tRNA和核糖体同时参与的过程是___________(填写图中的标号),此过程中一个mRNA可以与多个核糖体结合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2)图乙所示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据图甲、乙分析,你认为在生产中能提高油菜产油量的基本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10.(14分)miRNA是一种小分子RNA研究发现,MIR-15a基因控制合成的miRNA能抑制BCL2基因控制的蛋白质的合成,下图为miRNA发挥作用的过程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a过程是__________,该过程所需要的原料是__________。(2)与b过程相比,a过程特有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是__________。b过程合成的②、③等的序列相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3)据图分析可知,miRNA抑制BCL2基因表达的机理是_____________。11.(14分)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已知高秆(D)对矮秆(d)是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是显性,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纯合的水稻品种甲(DDRR)和乙(ddrr)。请分析回答:(1)图A中F1植株的花粉的基因型为________,将这些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幼苗后再用________试剂处理,所得全部植株中能稳定遗传并符合生产要求(矮秆抗病)的个体理论上占___________,此育种方法与杂交育种相比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将图A中F1与另一水稻品种丙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如图B所示,由此判断丙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3)运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培育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时,按照图A程序得到F2后,应通过________的方式来逐代淘汰不能稳定遗传的个体。(4)为了论证可遗传的变异可以来自基因突变,我们以下列事例来推断说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个体,其第一个体细胞__________发生了基因突变,就可能遗传给下一代。其_________细胞或__________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就可能遗传给下一代。其基因突变了的___________细胞,如果与异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话,那么,这种基因突变还是可以遗传给下一代的。12.下图表示人体接种甲型H1N1流感病毒疫苗后,体内免疫细胞的反应过程,其中①表示抗原,②、③表示物质,④〜⑨代表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型H1N1流感病毒疫苗相当于___________,接种疫苗后,能刺激人体启动初次免疫,该过程中④细胞上能够特异性识别结合①的结构是[]___________(填数字和名称),该细胞产生的___________可以刺激⑤增殖分化形成___________(填数字和名称)。(2)从细胞的生命历程来说,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过程称为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当甲型H1N1流感病毒入侵己经接种甲流疫苗的人体时,接种者由于体内己产生___________(填图中数字)而具有免疫力。(4)有的人接种疫苗后会有发烧现象。发烧是在体温中枢的调节下,加速散热,这时会觉得身体发冷,请分析原因(以概念图或图解的形式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有人在成功接种了H1N1疫苗后不久,又患了流感,请给出一种合理的解释。(提示:可以从病毒和机体自身免疫力的角度分析)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A【解析】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两方面,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四部分。

2、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3、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2)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3)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详解】A、能量不能循环,分解者的能量不可以流向生产者,A错误;B、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B正确;

C、捕食者往往捕食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的生存减少阻力,所以可以提高物种多样性,C正确;D、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通过负反馈调节以维持生态平衡,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D正确。故选A。2、B【解析】

分析题图:萘乙酸浓度为0的一组作为对照组,其余为实验组,萘乙酸浓度在0~10-6mol/L时,促进扦插枝条生根;萘乙酸浓度大于10-6mol/L时,抑制扦插枝条生根,由此可以说明萘乙酸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据此答题。【详解】A.在最适浓度两侧,会有两个不同浓度的NAA对生根的促进效果相同,A错误;B.由图可知,和对照组相比,当萘乙酸浓度大于10-6mol/L时抑制扦插枝条生根,B正确;C.实验设置的浓度梯度较大,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佳萘乙酸浓度不一定为10-8mol/L,应该在10-9mol/L~10-7mol/L之间设置更小的浓度梯度,进一步探究,C错误;D.萘乙酸浓度在0~10-6mol/L时,促进扦插枝条生根;萘乙酸浓度大于10-6mol/L时,抑制扦插枝条生根,由此说明萘乙酸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作用,D错误。3、B【解析】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是2N→N;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是N→2N→N,A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DNA数目变化是4N→2N;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DNA数目变化是2N→N,B错误;染色体复制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C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点不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发生着丝点分裂,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理清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和DNA分子数目的变化规律。4、B【解析】

由图可知,甲是血浆,乙是组织液。【详解】A、甲血浆中含有O2和葡萄糖等成分,不含有血红蛋白,A错误;B、乙组织液的成分可能有抗体、葡萄糖和氨基酸,B正确;C、与甲血浆相比,乙组织液和淋巴的蛋白质浓度较低,C错误;D、进行肌肉注射后,药物流经人体的途径是:乙组织液→淋巴→甲血浆或乙组织液→甲血浆,D错误。故选B。5、D【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发布的影响。光在水中的穿透性有浅到深越来越男,最浅处光照最强,深处几乎没有光线。【详解】光在水中的穿透能力由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照最强,有红光也有蓝紫光,有利于绿藻利用,所以是绿藻;往下一些红光穿透性不强被海水吸收,能利用起来用作光合作用的只剩蓝紫光,褐藻有利于吸收蓝紫光,是褐藻;再往下,蓝紫光也被吸收一部分,是红藻;最深处没有光,也就没有植物生存。因此海洋植物的分布主要取决于不同波长的光对水的穿透能力不同。

故选D。6、B【解析】

自交指来自同一个体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或具有相同基因型个体间的交配。【详解】豌豆的基因型为Aa,自交后代的基因型为及比例为AA:Aa:aa=1:2:1,其中AA与Aa均表现为显性性状,aa表现为隐性性状,因此遗传因子为Aa的豌豆自交,子代的表现为:3/4为显性性状,1/4为隐性性状,所以B选项正确。7、A【解析】试题分析:验证分离定律可通过以下杂交实验及结果获得:①显性纯合子和隐性个体杂交,子一代自交,子二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②子一代个体与隐性个体测交,后代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③杂合子自交,子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综上分析,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A项正确;若使统计的结果准确,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应易于区分,因此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大,B项错误;孟德尔分离定律是通过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总结出来的,因此所选的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大,C项错误;孟德尔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是: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研究方法,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程序,所以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大,D项错误。考点: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8、B【解析】

初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分别进入精细胞。【详解】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雷同有丝分裂,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精细胞中的染色体是相同的。图中②和④中染色体的组成是相同的,说明是来自于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

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变化规律,同时增强学生的识图、分析图和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二、非选择题9、DNA复制转录翻译RNA聚合酶细胞核③在短时间内可以合成大量蛋白质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促进酶a合成、抑制酶b合成【解析】

图甲中,①表示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DNA复制过程,②表示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转录过程,③表示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的翻译过程。依题意并分析图乙可知:PEP在基因A控制合成的酶a的催化下转变为油脂,在基因B控制合成的酶b的催化下转变为氨基酸,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详解】(1)图甲中①、②、③所代表的三个过程分别是DNA复制、转录、翻译。②过程(转录)离不开RNA聚合酶的催化,其发生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mRNA是翻译的模板,tRNA是翻译时运载氨基酸的工具,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因此图中需要mRNA、tRNA和核糖体同时参与的过程是③所示的翻译,此过程中一个mRNA可以与多个核糖体结合的意义是:在短时间内可以合成大量蛋白质。(2)图乙显示:PEP在酶a的催化下转变为油脂,在酶b的催化下转变为氨基酸,而酶a和酶b分别由基因A和基因B控制合成,因此图乙所示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类型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在生产中,可通过促进酶a的合成、抑制酶b的合成来提高油菜产油量。【点睛】解答此题需识记并理解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途径的相关知识。据此依据题图中呈现的信息,明辨:图甲中①~③所表示的生理过程,图乙中的PEP在不同酶的催化下转变为油脂或氨基酸,进而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10、转录核糖核苷酸T-A模板相同miRNA能与BCL2基因转录生成的mRNA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形成双链,阻断翻译过程【解析】

1、基因的表达即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两个阶段:一是转录,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二是翻译,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2、分析题图:题图是miRNA调控其他基因的表达的关键过程,分析可知a过程表示转录,b过程表示翻译,①表示转录形成的信使RNA,②③表示翻译形成的多肽;MIR-15a基因控制合成的miRNA,可与BC12形成基因转录生成的mRNA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形成双链,阻断翻译过程。【详解】(1)a是转录过程,该过程需要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2)b表示翻译过程,该过程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是A-U、C-G,a是转录过程,该过程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A-U、T-A、C-G,因此,与b过程相比,a过程特有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是T-A;b过程合成的②、③等的序列相同,原因是模板相同。(3)据图分析可知,miRNA调控BCL2基因表达的机理是miRNA能与BCL2基因转录生成的mRNA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形成双链,阻断翻译过程。【点睛】本题考查转录和翻译的相关知识,考生识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通过分析题图获取miRNA调控其他基因表达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11、DR、Dr、dR、dr秋水仙素1/4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Ddrr连续自交受精卵精原卵原生殖【解析】

分析图A:图A表示杂交育种过程。分析图B:后代中高杆:矮秆=3:1,说明亲本的基因型均为Dd;抗病:易感病=1:1,属于测交,则亲本的基因型为Rr×rr.因此亲本的基因型为DdRr×Ddrr。【详解】(1)纯合的水稻品种甲(DDRR)和乙(ddrr)杂交子一代基因型是DdRr,其产生的花粉有DR、Dr、dR、dr四种,且比例相同,将这些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可获得单倍体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因为秋水仙素能抑制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使幼苗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得到的植株均为纯合体(DDRR、DDrr、ddRR、ddrr),都能稳定遗传,其中符合生产要求的植株基因型为ddRR,占1/4。单倍体育种与杂交育种相比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2)图B中高杆:矮杆=3:1,说明亲本均为杂合子,即丙控制高矮杆基因型为Dd;抗病:感病=1:1,属于测交类型,则丙控制抗感病的基因型是rr,所以丙的基因型为Ddrr。(3)

运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培育优良品种时需采取连续自交的方法来逐代淘汰不符合生产要求的个体,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合度,这种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导致种群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

(4)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个体,其第一个体细胞受精卵发生了基因突变,就可能遗传给下一代。其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就可能遗传给下一代。其基因突变了的生殖细胞,如果与异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话,那么,这种基因突变还是可以遗传给下一代的。【点睛】本题(2)小题中基因型的推断方法:单独分析每对性状的子代表现型比例,得出各自控制基因的基因组成,再通过亲本表现型将推断得到的两对基因进行组合,即可得到亲本的基因型。12、抗原③糖蛋白(或蛋白质)淋巴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