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4糖类(分层练习)-高一化学同步课堂(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解析版)_第1页
8.2.4糖类(分层练习)-高一化学同步课堂(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解析版)_第2页
8.2.4糖类(分层练习)-高一化学同步课堂(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解析版)_第3页
8.2.4糖类(分层练习)-高一化学同步课堂(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解析版)_第4页
8.2.4糖类(分层练习)-高一化学同步课堂(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8.2.4糖类课后分层练课后分层练1.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功能紊乱,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葡萄糖分子可表示为C6(H2O)6,则每个葡萄糖分子含有6个H2OB.葡萄糖与果糖互为同分异构体C.糖尿病病人尿糖较高,可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来检测病人尿液中的葡萄糖D.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答案]A[解析]A项,葡萄糖分子中不存在H2O分子;B项,葡萄糖和果糖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C项,葡萄糖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D项,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2.葡萄糖的结构简式为CH2OH—CHOH—CHOH—CHOH—CHOH—CHO,其对应的性质中不正确的是()A.与钠反应放出氢气B.可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C.能发生银镜反应D.可使小苏打溶液冒出气泡[答案]D[解析]葡萄糖分子中含有羟基,故能与钠反应放出氢气,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含有醛基,能发生银镜反应;无羧基,所以不能与NaHCO3溶液反应,D错误。3.下列关于某病人尿糖检验的做法正确的是()A.取尿样,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观察发生的现象B.取尿样,加H2SO4中和碱性,再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观察发生的现象C.取尿样,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煮沸,观察发生的现象D.取尿样,加入Cu(OH)2,煮沸,观察发生的现象[答案]C[解析]葡萄糖在碱性条件下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共热,会产生砖红色(Cu2O)沉淀,此性质可用于尿糖的检验。4.如图所示,在一熟苹果切片上分别滴上1滴碘水和银氨溶液,颜色变化如图所示。根据这些实验现象,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熟透的苹果中含有淀粉B.熟透的苹果中不含淀粉C.熟透的苹果中含有还原性的淀粉D.熟透的苹果中不含还原性的糖[答案]A[解析]遇碘水变蓝色,说明含有淀粉;遇银氨溶液变黑色,则有少量单质银生成,说明含有还原性的糖。5.用来证明棉花和淀粉都是多糖的实验方法是()A.放入氧气中燃烧,检验燃烧产物都是CO2和H2OB.放入银氨溶液中微热,都不发生银镜反应C.加入浓硫酸后微热,都脱水而变黑D.分别加入稀硫酸后煮沸几分钟,用NaOH溶液中和反应后的溶液,再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共热,都生成砖红色沉淀[答案]D[解析]多糖在稀H2SO4存在下水解生成单糖(葡萄糖),加入NaOH溶液中和稀硫酸,再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共热后,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6.以淀粉为基本原料可制备许多物质,如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淀粉与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B.反应⑤是取代反应C.反应①是氧化反应D.在加热条件下,可用银氨溶液鉴别葡萄糖和乙醇[答案]D[解析]淀粉与纤维素均为高分子化合物,不互为同分异构体;反应⑤是氧化反应;反应①是水解反应。7.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很多地方至今仍用传统工艺来制作米酒。家酿米酒的转化过程为()A.淀粉→蔗糖→葡萄糖→酒B.淀粉→麦芽糖→葡萄糖→酒C.淀粉→麦芽糖→果糖→酒D.淀粉→蔗糖→果糖→酒[答案]B[解析]家酿米酒是以淀粉类物质为原料在酶的作用下逐步转化而成:淀粉eq\o(→,\s\up8(酶))麦芽糖eq\o(→,\s\up8(酶))葡萄糖eq\o(→,\s\up8(酒化酶))酒(乙醇)。8.鉴别蔗糖和葡萄糖溶液的最好的试剂是()A.金属钠 B.新制Cu(OH)2悬浊液C.单质碘 D.稀硫酸[答案]B[解析]蔗糖中无—CHO,而葡萄糖分子中含—CHO。9.人们在端午节有吃粽子的习俗,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糯米中的淀粉能与银氨溶液反应产生银镜B.糯米中的淀粉是否水解完全可以用碘水来检验C.糯米中的淀粉在碱性条件下能发生水解生成葡萄糖D.糖尿病患者不能吃粽子,因为糯米中含大量的葡萄糖,会使患者血糖升高[答案]B[解析]淀粉不能与银氨溶液反应,A项错误;淀粉在碱性条件下不能水解,C项错误;糯米中含有淀粉不含葡萄糖,D项错误。10.要检验淀粉的水解程度,提供了以下实验操作过程:①取少量淀粉加水制成溶液②加热(水浴)③加入碱液,中和并呈碱性④加入银氨溶液⑤加入几滴稀硫酸⑥再加热⑦加入几滴碘水甲、乙、丙三个同学分别做了以下三个实验,指出他们的实验目的或现象:(1)甲:①→⑤→②→③→④→⑥,现象:无银镜产生。甲同学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乙:①→⑤→②→③→④→⑥,现象:有银镜产生;①→⑤→②→⑦,现象:溶液变蓝。乙同学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①→⑤→②→⑦,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丙同学的实验目的是证明淀粉已完全水解。[答案](1)证明淀粉还没开始水解(2)证明淀粉已发生水解,但还有剩余(3)溶液不变蓝[解析](1)不存在能发生银镜反应的葡萄糖,证明淀粉还没开始水解。(2)有银镜产生,证明淀粉已经水解;溶液变蓝,证明淀粉还有剩余。(3)淀粉已完全水解,加入碘水时溶液不变蓝。1.把①蔗糖,②淀粉,③纤维素,④乙酸乙酯在稀硫酸存在下分别进行水解,最终产物只有1种的是()A.①和②B.只有③C.只有④ D.只有②和③[答案]D[解析]①蔗糖的水解产物为葡萄糖和果糖,②淀粉的水解产物为葡萄糖,③纤维素的水解产物为葡萄糖,④乙酸乙酯酸性条件下的水解产物为乙酸和乙醇。水解产物只有1种的为②和③。2.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A.向葡萄糖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后,再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碱性悬浊液,加热,可观察到产生黑色沉淀B.向米汤中加入含碘的食盐,观察是否有颜色的变化,检验含碘食盐中是否含碘酸钾C.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加热后再用NaOH溶液中和并做银镜反应实验,检验淀粉是否水解D.向油脂中加入NaOH溶液再蒸馏,提纯油脂[答案]C[解析]A项,葡萄糖溶液与新制的氢氧化铜碱性悬浊液共热生成砖红色沉淀,错误;B项,遇淀粉变蓝是碘单质的性质,不能用米汤检验含碘食盐中是否含碘酸钾,错误;C项,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加热后再用NaOH溶液中和并做银镜反应实验,若产生银镜则说明淀粉发生水解,正确;D项,油脂在NaOH溶液中完全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错误。3.下列实验操作和结论错误的是()A.用新制的Cu(OH)2碱性悬浊液可鉴别麦芽糖和蔗糖B.用银镜反应可证明淀粉是否转化为葡萄糖,但不能证明是否完全转化C.浓H2SO4可使蔗糖变黑,证明浓H2SO4具有脱水性D.向蔗糖溶液中滴加几滴稀H2SO4后,水浴加热几分钟,再加入银氨溶液中,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则证明蔗糖没有发生水解[答案]D[解析]A项,麦芽糖是还原性糖,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碱性悬浊液反应,蔗糖是非还原性糖,正确;B项,发生银镜反应只能证明含有醛基,说明有淀粉发生了水解,但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要检验淀粉的存在,应用碘单质,正确;C项,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使蔗糖脱水生成炭黑,正确;D项,银镜反应应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加入银氨溶液前应先调水解液呈碱性,错误。4.芳樟醇和橙花叔醇是决定茶叶花甜香的关键物质。芳樟醇和橙花叔醇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橙花叔醇的分子式为C15H28OB.芳樟醇和橙花叔醇互为同分异构体C.芳樟醇和橙花叔醇与H2完全加成后的产物互为同系物D.二者均能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还原反应,但不能发生氧化反应[答案]C[解析]根据橙花叔醇的结构,橙花叔醇的分子式为C15H26O,A错误;芳樟醇的分子式为C10H18O,芳樟醇与橙花叔醇不互为同分异构体,B错误;芳樟醇和橙花叔醇与氢气完全加成后产物的分子式分别是C10H22O、C15H32O,两者都属于醇,且分子中只含有1个羟基,碳的连接方式相同,因此芳樟醇和橙花叔醇与氢气完全加成后的产物互为同系物,C正确;两种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都是碳碳双键和羟基,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还原反应,碳碳双键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因此芳樟醇和橙花叔醇都能发生氧化反应,D错误。5.顺式乌头酸是一种重要的食用增味剂,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6H6O6B.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两种官能团C.该有机物能使酸性KMnO4溶液、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且原理相同D.相同条件下,等量的顺式乌头酸分别与足量的NaHCO3、Na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2∶1[答案]C[解析]根据结构简式确定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6H6O6,A正确;该分子中含有羧基、碳碳双键两种官能团,B正确;碳碳双键能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溴能和碳碳双键发生加成反应,原理不同,C错误;羧基能和碳酸氢钠、钠分别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氢气,且1mol羧基和足量碳酸氢钠反应生成1mol二氧化碳,1mol羧基和足量钠反应生成0.5mol氢气,所以相同条件下,等量的顺式乌头酸分别与足量的NaHCO3、Na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2∶1,D正确。6.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功能紊乱,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葡萄糖分子可表示为C6(H2O)6,则每个葡萄糖分子含有6个水分子B.葡萄糖与果糖互为同素异形体C.糖尿病病人尿糖较高,可用久置的氢氧化铜来检测病人尿液中的葡萄糖D.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答案]D[解析]葡萄糖分子中不存在水分子,A错误;葡萄糖和果糖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B错误;葡萄糖与新制的Cu(OH)2碱性悬浊液共热才能生成砖红色沉淀,C错误;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D正确。7.下列关于葡萄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葡萄糖的分子式是C6H12O6,是一种多羟基醛,因而具有醛和醇的性质B.葡萄糖是碳水化合物,因为它的分子(C6H12O6)是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水分子组成的C.葡萄糖是提供给人体能量的营养物质,它在人体中主要发生氧化反应D.葡萄糖是单糖,它和果糖互为同分异构体[答案]B[解析]葡萄糖的分子式是C6H12O6,是一种多羟基醛,含有醛基和羟基,具有醛和醇的性质,A正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个葡萄糖分子中含有6个碳原子、6个氧原子和12个氢原子,没有水分子,B错误;葡萄糖在人体内发生氧化反应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是提供给人体能量的营养物质,C正确;葡萄糖和果糖的分子式均为C6H12O6,葡萄糖为多羟基醛,果糖为多羟基酮,两者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D正确。8.下列有关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A.含1mol葡萄糖的水溶液与足量金属钠反应,最多生成2.5molH2B.酿酒过程是淀粉先水解成葡萄糖,葡萄糖再分解成乙醇和二氧化碳C.淀粉在人体内直接水解生成葡萄糖,供人体组织的营养需要D.蔗糖是最重要的二糖,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葡萄糖的两倍[答案]B[解析]1mol葡萄糖中含5mol羟基,与足量Na反应生成2.5molH2,但葡萄糖的水溶液中的水也能与Na反应生成H2,故生成H2的物质的量大于2.5mol,A项错误;酿酒过程中涉及的反应有淀粉的水解反应:(C6H10O5)n淀粉+nH2OnC6H12O6葡萄糖,葡萄糖在酶催化下的分解反应:C6H12O6葡萄糖2CH3CH2OH+2CO9.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A.淀粉溶液水解液为蓝色。结论:淀粉完全没有水解B.淀粉溶液水解液无砖红色沉淀。结论:淀粉完全水解C.淀粉溶液水解液中和液有砖红色沉淀。结论:淀粉已水解D.淀粉溶液水解液无现象。结论:淀粉没有水解[答案]C[解析]A项,加碘水变蓝,说明水解液中含有淀粉,不能说明淀粉完全没有水解,结论错误;B项,水解液没有加碱中和,所以无法检验葡萄糖的存在,实验设计及结论都错误;C项,淀粉在酸性溶液中水解,产物是葡萄糖,中和水解液后用新制的氢氧化铜碱性悬浊液检验葡萄糖,有砖红色沉淀,说明淀粉已经水解,实验方案设计及结论都正确;D项,水解液没有加碱中和,所以无法检验葡萄糖的存在,实验设计及结论都错误。10.有机物X、Y、M(M为乙酸)的转化关系为淀粉→X→Y乙酸乙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X可用新制的氢氧化铜碱性悬浊液检验B.Y可发生加成反应C.由Y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D.可用碘的四氯化碳溶液检验淀粉是否水解完全[答案]B[解析]M为乙酸,Y与M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则Y为乙醇;淀粉水解为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则X为葡萄糖;葡萄糖分子中有醛基,可以和新制的氢氧化铜碱性悬浊液共热生成砖红色沉淀,故可用新制的Cu(OH)2碱性悬浊液检验葡萄糖,A正确;乙醇不能发生加成反应,B错误;乙醇和乙酸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是取代反应,C正确;碘遇淀粉变蓝色,可用碘的四氯化碳溶液检验淀粉是否水解完全,D正确。11.有A、B、C三种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淀粉溶液中的一种,某同学做实验得出:①B能发生银镜反应;②A遇碘水变蓝色;③A、C均能发生水解反应,水解液均能发生银镜反应。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各物质的名称:A是,B是,C是。

(2)写出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①蔗糖水解:。

②淀粉水解:。

[答案](1)淀粉葡萄糖蔗糖(2)①C12H22O11蔗糖+H2②(C6H10O5)n[解析](1)淀粉遇碘水变蓝色,所以A是淀粉;葡萄糖含醛基,能发生银镜反应,所以B是葡萄糖;A、C均能发生水解反应,水解液均能发生银镜反应,所以C是蔗糖。(2)①蔗糖水解的方程式为C12H22O11蔗糖+H2OC6H12O6葡萄糖+12.已知烃A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分子式为C2H4;B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C是农作物秸秆的主要成分,利用C可以得到重要的替代能源E,各有机物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H分子中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3)写出A→E的反应类型________。(4)写出F→G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B可以用来制造多种包装材料,则B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6)D在酒化酶作用下转化为E和另一种常见气态氧化物,该气体是________。[解析]由题设可知,A为乙烯(CH2=CH2),B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且B通过A合成,故B为聚乙烯,根据相互转化关系可以判断:E为乙醇(CH3CH2OH),F为乙醛(CH3CHO),G为乙酸(CH3COOH),则H为乙酸乙酯(CH3COOCH2CH3);又已知C是农作物秸杆的主要成分,利用C可以得到重要的替代能源E,且D可发生银镜反应,可推得C为纤维素,D为葡萄糖(C6H12O6)。13.为检验淀粉水解的情况,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试管甲和试管丙均用60~80℃的水浴加热5~6min,试管乙不加热,待试管中的溶液冷却后再进行后续实验。实验1:取少量甲中溶液,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加热,没有砖红色沉淀出现。实验2:取少量乙中溶液,滴加几滴碘水,溶液变为蓝色,但取少量甲中溶液做此实验时,溶液不变蓝色。实验3:取少量丙中溶液加入NaOH溶液调节至碱性,再滴加碘水,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