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长征胜利万岁》课件_第1页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长征胜利万岁》课件_第2页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长征胜利万岁》课件_第3页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长征胜利万岁》课件_第4页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长征胜利万岁》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1《长征胜利万岁》【教学设想】

《长征胜利万岁》是杨成武上将回忆录里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以杨成武为第一人称视角,记述了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以及红一方面军进行总结的情景。学习这篇文章,需要结合历史背景,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必要性、必然性以及历史意义和精神价值。同时还需要把握文章对于具体的场景描写,将自己置身于具体的场景中感受真实的历史氛围,在此基础上鉴赏文章细腻的细节描写和感悟文中所表达的精神内涵,加强对长征精神的理解,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荣誉感。【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及相关知识,识记理解文中词语。2.概括文章事件,掌握文本写作手法并识别运用。【教学重点】把握文章,学习细节描写和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教学难点】学习不畏艰苦、自强不息的长征精神,传承革命文化。第一课时导入新课

背诵毛泽东的《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坚强意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就近长征胜利的激情岁月--《长征胜利万岁》。知人论世了解作者—杨成武

传奇上将-杨成武

杨成武(1914-2004),福建省长汀县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高级将领。1929年参加革命,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历任红四军第十二师秘书、第十一师三十二团政治委员,红一师政治委员等职,参加过红军历次反“围剿”斗争。在长征中,率部抢渡乌江,飞夺泸定桥,突破天险腊子口,屡建奇功。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独立第一师师长、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冀中军区司令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晋察冀军区第三纵队司令员、晋察冀军区第一野战军冀中纵队司令员兼第二政委,华北军区野战部队第三兵团司令员,第二十兵团司令员等职,指挥或参与指挥了许多著名的战役战斗,多次创造革命战争史上的奇迹。知人论世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天津警备区司令员,京津卫戍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华北军区参谋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兵团司令员,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代总参谋长,北京军区司令员兼防空军司令员,中央军委副秘书长,福州军区司令员等职。1983年6月,当选为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2014年10月27日是杨成武将军百年诞辰,本刊特选取一组杨成武将军的生平图片,以示缅怀和纪念。

《杨成武回忆录》,主要讲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事件。知人论世了解写作背景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后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1934年10月初,国民党军向中央苏区的中心区域进攻,迅速占领了兴国、宁都、石城一线。红军的机动回旋余地更加缩小,在苏区内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已无可能,于是被迫退出苏区。10月10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领中央红军第1、第3、第5、第8、第9军团及中央、军委直属队共8.6万余人,从江西省瑞金、古城等地出发,开始战略转移,准备到湘西地区同红2、红6军团会合。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坚强意志。知人论世了解长征

红军长征是1934年10月—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进行的战略大转移。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二万五千里,因此这次战略大转移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牺牲的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史诗。

红军长征的胜利,充分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她所领导的红军发展壮大的巨大精神力量,给予全国人民以巨大的影响。红军长征的胜利,用铁的事实表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她所领导的英勇的人民军队,具有战胜任何困难的无比坚强的生命力,是国内外任何反动势力所不可战胜的。

长征精神:永不消逝的中华民族文化遗产

长征是人类文明的伟大文化遗产,中国工农红军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长征精神是人类文化瑰宝,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长征精神永不消逝。

1986年10月22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50周年大会。这是中共中央首次召开全国性的纪念长征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主持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杨尚昆作《总结历史经验,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建功立业》的讲话。在讲话中,杨尚昆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对“长征精神”作了概括:“什么是红军的‘长征精神’呢?概括地说,就是对革命理想和革命事业无比忠诚、坚定不移的信念;就是不怕牺牲、敢于胜利,充满乐观,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就是联系群众,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

1996年10月22日,江泽民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伟大的长征给党和人民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那么,什么是长征精神呢?在讲话中,江泽民同志把长征精神归纳为五点:这种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整体感知1.理清思路,概述本文的主要内容,本文记叙了哪些事件。明确:第一部分(1-8)红四团到达吴起镇第二部分(9-22)毛泽东指挥长征最后一仗第三部分(23-46)中央召开全军干部会议,毛主席宣布长征胜利。第二课时深入研读明确:第一个时间节点:1935年10月18日,抵达吴起镇;01第三个时间节点:10月30日,出发前往甘泉;03第五个时间节点:吴起镇战斗之后的一天,参加全军干部会议。05第二个时间节点:10月的某一清晨,打响伏击战;02第四个时间节点:11月6日,抵达陕北甘泉附近的区域;041.本文有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又发生了什么事儿?深入研读本文的记叙顺序是怎样的?明确:以顺序为主,最后加以补序。深入研读鉴赏句子①吴起镇披着灿烂的阳光在欢迎我们。明确:这里是用到移情和拟人的手法,写吴起镇欢迎我们,实际是在写战士们到达吴起镇的喜悦之情。②刹时间,两边山沟里的轻、重武器,一齐吼叫起来,两厢伏兵一齐杀了出来。明确:本句重在炼字,“吼叫”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交战的激烈、场面的壮烈;两个“一齐”交代了战士们士气振奋、上下一心的战斗热情。③虽然那天天降大雪,我们仍穿着单衣,但情绪很高,心里始终觉得热乎乎的。明确:通过“天降大雪”与“心里始终觉得热乎乎的”的对比,反衬出将士们的革命热情与战争胜利后的喜悦,突出了饱满的激情和高昂的士气。④这时太阳在天空露出了笑脸。明确:本句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会后自己的激情和喜悦的心情,更富趣味性。深入研读本文中的邓小平是什么形象?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一形象特点的?明确:文中的邓小平是一个爱护战士、平易近人的首长。文章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从邓小平同志与“我”的交谈中可以看出邓小平同志对战士们的关心和爱护。“小鬼”这一亲昵的称呼,更拉近了邓小平同志与战士们之间的关系,显得他尤为平易近人。“小平同志与我们热烈握手”则是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了邓小平同志丝毫没有首长架子。深入研读这篇文章展示了红军战士们怎样的形象特点?明确:文章通过描写红军战士们歼灭敌人的追剿骑兵团,刻画了红军战士们骁勇善战、有勇有谋的形象;通过描写红军战士们消灭反动集团,刻画了红军战士们为人民服务、热爱人民的形象;通过描写红军战士们见到区苏维埃政府的牌子时感到亲切,刻画了红军战士们热爱中国共产党的形象;通过对长征过程的描述,刻画了红军战士们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形象。5.试分析本文的艺术手法。明确:(一)正面描写1.场面描写:如红四团到达吴起镇后指战员“欢叫着冲着跑了下去”,描写了欢乐热烈的场面。深入研读这篇文章展示了红军战士们怎样的形象特点?2.动作描写:如红四团到达吴起镇后指战员“欢叫”“冲”“跑”的动作描写;“我们互相祝贺,互诉衷肠”。13.心理描写:如“我们都很高兴”,“我们越听越激动,越听越高兴”,直接写出了战士们的情感和心情。24.细节描写:如“毛主席说到这里略略停顿了一下”,“他扳着手指说……”等,写出了在这一重大历史时刻,每一个细节都不想错过的高度集中。35.语言描写:如与邓小平同志的对话,以及毛主席的宣讲。4深入研读侧面描写如“吴起镇披着灿烂的阳光”,“灿烂的阳光”侧面烘托出指战员喜悦的心情。【知识补充】场面描写场面描写:就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它往往是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述方法的综合运用,是自然景色、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等描写对象的集中表现。常见的有劳动场面、战斗场面、运动场面以及各种会议场面等。场面描写要表现出一种特定的气氛,单一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是不够的,要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手段,以及映衬、象征等多种手法,这样才能使场面变成一幅生动而充满感染力的图画。深入研读明确要点1、要交待清楚场面的背景。如活动场面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等,这样人们才知道场面是在怎样的社会或自然环境中发生的,要写详细、写具体,做到有点、有面。2、要写出气氛。气氛是人在一定环境中看到的景象或感觉到的一种情绪或感情。无论什么场面,都会有气氛,如庆祝场面有欢乐的气氛;比赛场面有紧张的气氛;送别场面有难舍难分的气氛等等。3、写场面要有顺序。场面是由人、事、景、物组合起来的综合画面,不可能几笔就同时都写出来。因此,写场面时要安排好先后的顺序。一般来说,场面描写可以按照由面到点来安排顺序。比如,描写庆祝教师节的场面,可以先写欢庆活动的总体气氛,勾勒“面”的情况,然后分别写校长、老师、同学的表现。这样就能点面结合、条理清楚。深入研读试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明确本文的语言兼顾了文学性和通俗性文学性:文本使用了大量的成语,如“久别重逢”“互诉衷肠”“七零八落”“运筹帷幄”等等,同时,还多用拟人的修辞和烘托等手法,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趣味性;通俗性:文章以散句、短句为主,有较多的口语和拟声词,如“啊”“啪”“嗬”“讲妥了”等,增强了文章的亲和力。7.从文中找出,长征的功绩和历史意义。明确文中对长征的功绩和历史意义的表述是借毛主席的讲话表明的。集中在第42段。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分类(1)关于一系列事件的记录,通常由参加者所写而不像历史那样拘于形式和完备,如凯撒的《高卢战争回忆录》(2)一种自传体描述,其口吻常闲逸而亲切、注意的焦点通常在作者所知的人物、事件或时代上。回忆录的写法特点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详细地写出一个阶段的生活,也可写一个侧面。写作回忆录要注意真实、广泛、突出六个字。真实,就是真实记载作者的经历和观感。广泛,是指回忆录不仅要回忆个人,而且要以个人为主线,串连与之有关的人和事,广泛触及生活的每个角落,反映社会的历史面目。突出,是指回忆录中的人物要处于突出地位,所列事件要典型,有一定的代表性,提及的其他人物要有个性,不是平平淡淡的叙述。2.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在本文综合运用,交织细密。记叙、描写中融入抒情、议论,可以增加感染读者的力量。【分析】本文是回忆录,以时间顺序为线索组织材料,记叙了红军到达吴起镇、吴起镇战斗、召开全军干部会议总结长征的意义宣布长征的胜利等事件。回忆录的写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