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STEM课程资源现状与科学素养情况调查报告 论文_第1页
农村小学STEM课程资源现状与科学素养情况调查报告 论文_第2页
农村小学STEM课程资源现状与科学素养情况调查报告 论文_第3页
农村小学STEM课程资源现状与科学素养情况调查报告 论文_第4页
农村小学STEM课程资源现状与科学素养情况调查报告 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小学STEM课程资源现状与科学素养情况调查报告调查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农村小学STEM课程资源现状与科学素养情况的现状,了解农村孩子对科学学习兴趣点、探究欲望与探究能力的现状,了解我区农村地区孩子的与STEM相关家庭教育理念与实施现状,提出农村小学STEM课程教学资源的优化、开发与实施方案。调查方法:问卷调查调查内容:调查问卷全文见附件调查对象:部分农村小学三至五年级学生调查时间:2020年2月——2020年3月调查结果:(注:有效问卷938份)选项与百分比题号ABCDE一43346.2%31233.3%9911%949.5%二26227.9%606.4%111.2%141.3%59164.3%三59363.2%34536.8%四79885.1%14014.9%五31733.8%38240.7%23925.5%六62466.5%20121.5%333.5%161.7%646.8%七68573%25327%八70475%12713.5%10711.5%九24426%34036.2%30932.9%454.9%十38140.6%21222.6%929.8%25327%十一27128.9%40343%18419.6%808.5%十二57160.9%28630.5%818.6%十三72877.6%525.5%13414.3%242.6%调查数据分析:本次调查共收到有效的问卷938份,第一题(您对STEM的科学教育模式了解多少?)选择非常了解的有433人,占总人数的46.2%,选择比较了解有312人,占33.3%,选择没听说过的有99人,占比11%,选择不清楚的有94人,占比9.5%;关于第二个问卷题(您知道STEM中的四个字母分别代表什么?)选择科学的有262人,占比27.9%,选择技术的有60人,占比6.4%,选择工程的有11人,占比1.2%,选择数学的有14人,占比1.3%,选择以上全是的有591人,占比64.3%。从两组数据不难看出,农村的孩子对STEM教育资源的了解情况不容乐观,“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合并在一起总共占比79.5%,但这一数据与第二个选项中的数据不相统一,具体表现在最后一个选项上,选择“以上都是”的只有64.3%,也就是说前面一个数据是有水分的,这表明是作出正确选择的同学中,可能也有部分学生对STEM的了解情况仅仅限于知道而己,学生家长对于STEM农村相关的教育资源的利用以及孩子相关能力的发展方向基本处于一个比较模糊的状态,更有甚者,对于STEM相关的信息一无所知者在农村也是大有人在,具体表现在选择“没有听说过”和“不清楚”两个选项的占比20.5%左右,在此之外的人群中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家长和学生均认为STEM只是科学的另外一个表现形式而己。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课题组一致认为有以下几点:第一,农村小学对STEM相关的科学教育开展相对滞后,STEM相关教育理念重要性的宣传工作也没有做到位,少数家长对于STEM教育尚在一个迷茫甚至是一无所知的状态,他们对孩子相关STEM科学素养的引导与培养自然也就无从谈起;第二,在与家长交流的过程中,家长关心最多的是他家的孩子数学、语文、英语考了多少分,有没有得到奖状,孩子在班级排名怎么样,这种唯分数论的评价与培养方式仍然在众多的家长心中根深蒂固;第三,家长对STEM相关教育理念的缺位和忽视,造成了整个社会环境对STEM相关教育机构的产生失去了应有的土壤和根基。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办法,课题组认为,首先要加强STEM相关素养重要性的宣传力度,让众多家长都能认识到STEM素养对孩子未来发展中的不可替代作用,从而产生对孩子加强相关素养培养的愿望和需求;其次学校要因势利导,加强与家长的配合,与家庭教育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力出一孔,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STEM素养的提升;第三,学校要聘请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作为校外科技辅导员,共同为孩子STEM素养的提升把脉、问诊,做到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力量的优势互补,共同促进学生STEM素养的提升。关于第三个问卷问题(您认为STEM教育是每个字母所代表的学科的简单叠加吗?)选择“是”的593人,占比63.2%,选择“否”的有345人,占比36.8%;第四个问题(您认为数学问题与STEM教育有关吗?),选择有关的有798人,占比85.1%,选择无关的有140人,占比14.9%,从问卷结果来看,超过半数的学生及其家长都认为STEM只是每个字母所代表的学科的简单叠加,部分受访者对STEM所代表的教育理念基本处于空白的状态,这表明我市农村地区小学对STEM相关的活动的开展与宣传比城市学校存在较大的差距,甚至有的受访者表示STEM教育与数学无关,可见学生及其家长根本没有接触过与之相关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理念,学校、家庭与社会三个层面上对STEM相关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未来,知识和智慧将会取代资本和资源,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从事一般体力劳动或简单脑力劳动的职业将逐渐被技术所取代,只有那些具有创新思维和高水平技能的人才,才能在激烈竞争中占据主动。STEM相关的教育理念及行动己经在世界各主要各国家蓬勃兴起,从长久来看,STEM教育的持续有效实施,将对劳动力水平提高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摆在农村孩子、学校、家长、社会面前的STEM教育任务任重道远。关于第五个问卷问题(您清楚STEM教育的特点吗?),选择“非常清楚”的有317人,占比33.8%,选择“比较清楚”的有382人,占比40.7%,选择“不太清楚”有239人,占比25.5%;关于第六个问卷问题(您认为STEM素养重要吗?),选择“非常重要”的有624人,占比66.5%,选择“比较重要”有201人,占比21.5%,选择“不太重要”有33人,占比3.5%,选择“不重要”的有16人,占比1.7%,选择“不知道是否重要”有64人,占比6.8%;从问卷所显示的结果来看,大部分家长和学生知道STEM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却不清楚其具体的内容与教育思想,不排除部分家长和学生出于一种“人云亦云”的状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无非有以下几点:第一,农村学校、家庭、社会对相关教育理论的关注较少,各方面的宣传与活动搞得不够到位,仅仅是停留在政府宣传的层面上,或者是学校搞了相关的STEM活动,仅仅是浅尝辄止的状态,没有深挖其深层次的内涵。第二,虽然学校周边的课外辅导机构多如牛毛,但几乎所有的辅导机构都瞄准了语、数、英三科的成绩提升上,对孩子进行科学素养方面进行提升的机构少之又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课题组成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普遍认为,首先是家长的片面教育观念造成的,家长们认为,只要主科能考高分,其他的都无所谓,至于动手操作能力、科普课外阅读、科技探究能力等诸如此类只要是能说得过去就可以了,或者认为只要学习成绩上去了,这些能力自然会提升,唯分数论的观点在广大农村家长的心目中的地位仍然是根深蒂固、不可动摇的,一方面他们认为STEM素养很重要,另一方面又不肯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进行相关的教育投入,家长们基本上有以下几种心态:我家的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考试成绩上去了,其他的基本不用管;别人家的孩子没有学习STEM照样考得很好,照样上重点中学,所以学不学STEM无所谓;STEM理念虽好,但也很空,家长们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相关的教育引导……凡此种种,无非反应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家长们对STEM的理念的了解不够,造成了重视不够,从而造成了对孩子进行相关引导与教育的滞后。关于第七个问卷问题(您知道STEM教育是当下比较热的教育理念吗?),选择“知道”的有685人,占比73%,选择“不知道”有253人,占比27%;关于第八个问卷问题(你认为学校开展STEM课程是否有必要?),选择“非常有必要”的有704人,占比75%,选择“可有可无”的有127人,占比13.5%,选择“不知道”的有107人,占比11.5%。从问卷所显示的数据看,绝大部分农村学生家长都知道STEM是当前比较热的教育理念,也懂得对孩子进行STEM相关教育的重要性,但这其中仍然有25%的家长没有接触过STEM相关理念。针对上述现象,课题组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相关措施提升家长对相关理念的认可度,为后期家庭、学校、社会联手开展相关活动争取相应的支持作好准备。第一,学校老师走出校园,到街道、社区进行走访宣传,介绍STEM相关教育理念对孩子科学素养成长的重要性,争取获得家长的相关活动支持,为家校共育学生的STEM素养作准备;第二,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学校的STEM活动的状况,邀请学生家长参观学校举办的学生STEM相关技能展示活动;第三,农村小学的STEM相关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活动,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不可以用每周一节的社团活动来替代STEM活动,要多学科、深层次、全方位的培养孩子的STEM素养,不能让科学老师变成组织STEM活动的“独行侠”。关于第九个问卷问题(您的孩子喜欢缠着您问科学性的问题吗?),选择“每天都问”的有244人,占比26%,选择“经常问”的有340人,占比36.2%,选择“偶尔问”的有309人,占比32.9%,选择“从来不问”的有45人,占比4.9%,关于第十个问卷问题(您能够选择一定的形式回答孩子的科学性问题吗?),选择“会”的有381人,占比40.6%,选择“比较忙,有时没有时间回答”的有212人,占比22.6%,选择“让孩子自己用手机查找”的有92人,占比9.8%,选择“和孩子一起探究问题”的有253人,占比27%。喜欢问科学性的问题,是孩子好奇心迸发的表现,是孩子科学素养成长的基石,而家长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孩子的问题,则是孩子的好奇心能否得到满足并促进其成长的关键性力量,从本次调查所反应的结果来看,大部分孩子天生就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不停地缠住家长问这问那,从来不问问题的孩子占极少数,但面对孩子扑面而来的好奇心,做家长的态度怎样,往往会直接决定孩子求知火焰的燃烧程度,最终将决定孩子未来科学素养的发展程度,从问卷所显示的对待孩子好奇心的方法来看,最能促进孩子好奇心持续燃烧和科学素养加速发展的是“和孩子一起探究”,这部分家长具有较为先进的育子理念,孩子对这个世界的态度,本质上受他周围环境尤其是家庭环境的影响的,家长有探究问题、追根问底的习惯,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孩子的成长过程,本质上是孩子的家长对工作、生活、追求、事业、求知、科学等一系列价值观的映射,孩子一次两次提出的问题,家长如果采取了漠视的态度,久而久之会慢慢消磨掉孩子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在孩子探究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一定要有充分关注,不断引导孩子并与孩子一起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在充分关注的同时要有重点领域的重点关注,对孩子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要积极引导孩子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深挖洞,引导孩子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究,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从小在孩子的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对于孩子提出的那些没有价值的问题,作为老师和家长也不可以全盘否定,要引导积极引导孩子打开思路,把孩子的探究方向朝着更加科学、规范的方向上去引导。关于第十一个问卷问题(您常和孩子一起阅读科普书籍吗?),选择“每天都和孩子一起阅读”的有271人,占比28.9%,选择“经常和孩子一起阅读”的有403人,占比43%,选择“孩子喜欢阅读,我没有时间读”的有184人,占比19.6%,选择“孩子贪玩,我没有时间读书”有80人,占比8.5%。近代很多科学巨匠的成长之路表明,家长一定要陪孩子一起阅读科普读物,可以是科学家的故事、科学史上的重大发现、身边的科学现象原理等等,发现的兴趣点后,家长和老师要沿着孩子的兴趣点进行深挖,逐步引导孩子向某一特定的领域进行深入探讨,逐步养成孩子对科学知识的探究与阅读习惯,试想一下,在一个家庭中,家长发号施令,要求孩子去读书,而自己却在一旁玩手机,甚至出去打牌或者玩游戏,这样的教育方式会有说服力吗?孩子小的时候可能会服从家长的要求,自己去看书,去写作业,但时间长了之后,他们就会渐渐失去对阅读、学习、探究的兴趣。“身教重于言教”,离开了“身教”这个根基,孩子的成长就会变成无本之本,无源之水,不会有大的发展空间,因为孩子们会想:凭什么你们大人就可以去玩,我为什么不可以玩呢?凭什么你们大人就可以玩手机、打牌、玩游戏,我就不可以呢?孩子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家长提出再多的要求,他们都会熟视无睹的。关于第十二个问卷问题(您的孩子对制作、拆装或发明感兴趣吗?),选择“非常感兴趣”的有571人,占比60.9%,选择“有时有兴趣的,但常常有始无终”的有286人,占比30.5%,选择“没有兴趣”的有81人,占比8.6%。关于第十三个问卷问题(孩子制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您的处理方法是),选择“和孩子一起探讨解决的方法”的有728人,占比77.6%,选择“直接代替孩子完成”的有52人,占比5.5%,选择“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我没有时间”的有134人,占比14.3%,选择“孩子不喜欢制作”的有24人,占比2.6%。从问卷所显示的结果来看,超过半数的孩子平时都比较喜欢搞制作性的探究活动,近代教育科学的研究表明,孩子在年幼时期热衷于制作、拆装、发明会对其终生科学素养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像爱迪生、牛顿等的成长都是从很小的时候就爱上发明创造开始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市农村地区的很多孩子在青少年时期并不缺少这种成长的“基因”,但最终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为什么呢?有相当部分的孩子虽然爱上发明创造,但常常有始无终,究其原因无外乎有以下几种可能性:第一,孩子喜欢进行制作活动,但家长不能给予经济上的支持和方法上的指导,导致探究过程成为无本之本,无根之草;第二,孩子进行制作性探究活动,家长也愿意支持,但遇到问题解决不了,求助于家长,但是家长苦于自身的科学素养与制作技能跟不上孩子的发展需要,所以不得己中途放弃,导致有始无终;第三,家长也想支持孩子的探究活动,也愿意给予经济上的支持,但出于工作上或生活上的原因,无法抽出时间对孩子进行探究方面的指导,仅仅是给点钱了事,这样导致了孩子的探究在没有方向与约束的道路上发展,最终孩子那颗年幼的好奇心早早夭折。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办法,首先,家长一定要端正态度,充分认识孩子的动手操作对其一生发展的重要作用,认真的进行指导和监督,并对孩子己经解决的问题进行充分肯定;第二,家长工作忙不可以成为忽视孩子探究行为的理由,简单的一两句鼓励性的话,有时也能起到春风化雨的作用,比如可以对孩子说,你的想法的非常好,爸妈非常赞成你,希望你继续研究,等爸妈忙完了,一定会与你一起探究;你的动手操作能力很强,想法也很好,爸妈相信你的探究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结论与建议:《中国STEM教育白皮书》指出:“成功者将是那些发明世界的人,而不是那些适应世界的人!”未来,知识和智慧将会取代资本和资源,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从事一般体力劳动或简单脑力劳动的职业将逐渐被技术所取代,只有那些具有创新思维和高水平技能的人才,才能在激烈竞争中占据主动。从问卷统计的结果来看,我市农村地区的孩子不是不具备STEM发展的潜力,他们和城市的孩子一样有着与生俱来的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农村地区特有的资源也完全可以满足孩子们进行STEM相关活动的需要,但究竟如何充分调动农村地区的资源,为农村孩子的STEM素养发展服务,课题组提出以下建议:第一,要在农村学校有效的开展STEM活动,培养农村孩子的STEM核心素养,首先要做的是要解决农村家长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问题,让农村孩子的家长不断进行家教理念的更新,紧跟时代脉搏,要让农村孩子不掉队,首先要让相应农村孩子的家长不掉队,要对农村孩子的家长进行相关的STEM教育理念的培训,可以通过在学校召开家长会,带领孩子一起到城市的科普场馆进行参观,学校要定期向家长推荐网络上的有关国际与国内相关STEM的教育动态、教育方法和教育案例,家长之间通过微信群的方式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互动等。第二,不能仅仅把STEM教育作为教育内部的一种理念和方法,必须要站在为国家建设培养创新人才的高度来看问题,从产业发展、人才需求、人才培养的角度统筹考虑,整合全社会的资源推动STEM教育的发展。有条件的可以从企业或机关单位聘请有科技素养的校外科技辅导员,定期到学校开展相关领域的讲座,共同做好农村学校的STEM教育工作。第三,我市农村地区STEM教育社会联动机制不健全,给农村小学发展STEM教育带来了困难和阻力。主要表现在农村学生家长对STEM相关理念的了解不到位,农村学校对STEM相关理念的宣传也不够到位,学校相关活动的开展不够丰富,社会层面上的企业与学校进行STEM相关活动的联动缺少有效的协调机制和制度框架。STEM教育是一项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全社会的力量来统筹推进,而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事情,这就需要建立社会联动机制,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农村地区的STEM教育,具体要结合本地区的与STEM课程建设有关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工业资源、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土地资源、河流资源和独特的民俗资源、工艺技术等组织丰富多彩的STEM教育活动,让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要建立一整套协调机制,由学校牵头,学校、家庭、社会等多部门联动,发挥各自优势,并在同一体系下力出一孔,共同为农村孩子的STEM科学素养发展服务、保驾。第四,STEM教育倡导在真实的任务中学习,强调在动手实践中学习,这种更加综合的学习将是培养学生这些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勤于反思、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运用等。农村小学要发展STEM教育,要解决学生的核心素养问题,首先应从教师层面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意识入手。STEM教育内涵丰富、涉及面广,贯穿了不同学段,在课程内容和组织形式方面也与传统的学习方式不同,甚至还打破了原有行业机构间的条块分割,这种特征决定了STEM教育很难靠任何一方的力量来实现突破。STEM教育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创新实践,要建立学校上下各学科一体化组织,学校与家庭一体化交流互动,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协作。STEM教育的深入实施一定需要全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构建协同创新的STEM教育生态,才能保证STEM教育从政策措施到课程研发、从活动组织到教学实施的全面落实。总之,要完善农村地区STEM课程教学体系,促进各学段STEM教育的有效衔接,进一步优化STEM教育活动,提高相关活动的吸引力、科学性和教育质量,为每一位学生参与STEM活动提供保障。把适用于STEM课程所需的资源进行梳理、整合并应用于教学的实践探索,从而推动农村小学STEM课程的深入实施。因地制宜,因需开发,合理使用,让农村的STEM课程形成独有的特色,不同的景致,促进生活在农村的孩子能够同样受到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方面的综合影响,实现国家课程目标,促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