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以内的加法减法教案6篇_第1页
万以内的加法减法教案6篇_第2页
万以内的加法减法教案6篇_第3页
万以内的加法减法教案6篇_第4页
万以内的加法减法教案6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万以内的加法减法教案6篇万以内的加法减法教案篇1

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教学要求:

1.通过学生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2.会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

1.正确口算

2.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口算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鸟吗?小鸟是我们的好朋友.你们去过鸟岛吗?在我国杭州风景秀丽的千岛湖上就有一座美丽的鸟岛,每年都会有许多人乘船到鸟岛去游玩

1.多媒体课件出示情境图看,今天的天气真好!学校组织二年级的学生去鸟岛游玩.码头上小朋友们兴高采烈、整装待发,在各班老师的带领下,排着整齐的队伍准备前往鸟岛

2.请大家仔细观察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边叙述,教师边把主要信息板书出来.谁能说说限乘68人是什么意思?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

看,谁先上船了?(二(1)班和二(2)班)

(1)二(1)班和二(2)班能坐下吗?想一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请各小组把算式写出来,指名汇报,教师板书:23+31=

(2)怎样口算?

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学法尝试:我这样算:先算23+30=53,再算53+1=54;还可以这样算:先算20+30=50,再算3+1=4,最后算50+4=54.]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小结:同学们利用各种方法计算,结果都是54,说明大家的算法都对.(4)小精灵聪聪提出问题了:二(3)班和二(4)班合乘能坐下吗?谁会列式?怎样口算?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教师板书:

方法一:32+39=71(人),先算30+30=60,再算2+9=11,最后算60+11=71

方法二:32+39=71(人),先算32+30=62,再算62+9=71

两种算法都是71人,71人比68人多,超载了,所以二(3)班和二(4)班合乘坐不下

现在船上坐了54人,看一看,船上还能不能再上乘客?按班级顺序,该哪个班上船了?

2.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

(1)二(3)班还能上几人?谁会解决这个问题?怎样计算?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学法尝试:我这样想:要求还能上几人,可以用减法计算,这样列式:68-54,我这样算:先算60-50=10,再算8-4=4,10+4=14,还能上14人;还可以这样算:先算68-50=18,再算18-4=14;我想还可以用竖式计算

指名汇报,并说出各自不同的算法

(2)小精灵明明又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二(3)班上了14人后,还剩下多少人?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自主学习,指名汇报,并说出计算方法,教师板书:32-14=18(人)先算32-10=22,再算22-4=18.还可以怎样算?(用竖式计算)

3.归纳小结,揭示课题.今天同学们表现得真棒,能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么多的问题.下面请同学们观察这几道算式,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两位数)

对,我们今天探究的就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板书课题)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有多种,希望同学们今后做练习时,选择适当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学法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可以用多种方法口算,还可以用笔算,数学里面的知识真多,我一定要好好学习]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做一做.(教材第93页)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评议

2.练习十九第1题.(课件出示)小组比赛

四、全课小结,提高认识

1.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

2.教师小结:今天,我们不但学会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而且还学会了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学到更多的知识.

万以内的加法减法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及根据情况选择恰当方法的意识;

3.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点体会减法的意义,感受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来进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学习的。由于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对于把一个两位数分解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并要将这两个数都记在头脑中,再来分步计算已经基本掌握。但上节课加法的学习对本课的口算减法可能会让学生产生方法上的混淆。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还是要让学生通过尝试、讨论、交流、汇报、比较、反思与小结等各个环节,让学生充分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同口算方法与口算思路,引导学生择优选用、再次感受口算方法背后隐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并且通过综合练习与最后的总结与归纳,理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联系与区别,为后面的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减法式题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100以内减法式题口算方法熟练应用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复习旧知:课件呈现口算复习题。

4+53=

47+25=

24+21=

32+29=

437=

325=

5330=

6520=

指名汇报口算结果,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样的。

(二)引入新课

1.师: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肯定:看来啊,同学们不仅对上节课所学的两位数加法掌握得很牢固了,对以前学习的减法也是记忆深刻啊。

2.师:今天啊,我们就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前面所学知识,既让学生复习到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又唤醒学生对以前学习的减法知识的回顾,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和迁移的准备。同时开门见山地点明本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直接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

二、探究新知

(一)情境创设,导入新知

师:上节课我们利用所学知识,帮助某学校同学解决了购买车票的问题,全校师生都顺利地坐上开往上海世博会的大巴了,我们来看看大家在车上都谈论些什么?

1.课件动态呈现情境图: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汇报发现的数学信息。

3.那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

(1)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加以引导,提醒学生注意叙述的完整性。同时教师利用课件显示出学生提出的不同数学问题。

(2)同学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数学问题,那我们就先来解决其中的一个问题吧?

(二)动手操作,形成表象

1.呈现问题:教科书p11例2的第(1)题: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

(1)分析解答:我们已知什么?要求什么?怎么列式?

(2)独立计算:学生尝试独立口算,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

(3)交流汇报:先让学生在小组内内交流每个人的算法,而后教师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完整表述出算法,可能有:

方法一,先算6550=15,再算154=11;

方法二,先算654=61,再算6150=11;

方法三:先算6560=5,再算6054=6,最后算5+6=11;

方法四:先算54=1,再算6050=10,最后算10+1=11。

学生在汇报方法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简单加以概括或提炼。如:方法一,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方法二,先减一位数,再减整十数;方法三,找一个整十数做中间数;方法四,相同数位相减,既列竖式计算。可能有些同学还会说出其他的算法,只要是合理、正确的,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2.比较反思:

(1)同学们真厉害,想出来这么多的口算方法。那么,这么多口算方法之中,每种方法都各有特点,你觉得哪种方法更适合你自己呢?

(2)如果再让你口算一题,你会采用什么方法来口算?

3.重点呈现:

(1)我们来看看书上向我们介绍了哪种方法?是第一种方法。

(2)教师引领板演前第一种口算方法计算过程的思路图,再利用课件展示第二种计算方法计算过程的思路图。

(3)谁来说一说:为什么要把减数54分成50和4两个数来分别减呢?因为这也是降低口算难度,同时利用转化和迁移的数学思想,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独立的去解决问题,在学生经历了独立思考、主动探究、汇报交流的基础之上,再引领学生比较反思,最后教师重点介绍一种主要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再次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再度探究,建构方法

1.课件呈现问题(2):世博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

(1)自主探究:学生独立分析解答,并用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计算出结果,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

(2)交流汇报:指名学生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3)学生汇报方法的同时,教师选择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的方法板书,并画出计算过程的思路图。

2.观察比较:

(1)本题与上一题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发现:

①本题是有退位的减法,上一题不用退位。

②第一题中前三种方法都能适用于第二题,但如果要用第四种方法因为5减8不够减,就得到十位去借1当十再减。所以就得用:158=7,5040=10,7+10=17。

(2)比较相同点:都是利用转化与迁移的数学思想方法,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3.反思小结:

(1)同桌议一议:经过这两次尝试,你最喜欢哪种口算方法呢?你觉得哪种方法更适合你自己?哪种方法更合理?

(2)全班交流。

4.反馈练习:

(1)课件再次呈现前面学生提出的其他数学问题,师:你能从刚才我们提出这些问题中。选择一个来解决吗?

(2)学生独立完成。

(3)反馈:请一学生汇报结果与算法,其他学生汇报自己的对错情况。对于出错的学生,师生共同帮助其分析原因。

(四)巩固练习:我是保龄球高手!

课件呈现:p11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而后集体核对,注意让学生说出口算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再度探究中,通过自主选择口算方法,比较方法、反思小结以及反馈巩固等各个环节,逐步形成自己的口算方法,从而完善对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的建构。】

三、巩固提高

(一)基本练习

1.接力赛:课件呈现:p13的练习二第6题:请四位学生来进行游戏。一组完成后,再换一组题目,换一组学生来比赛。

2.我会变:p13的第5题,教师可以制作类似的数条,也可以用课件进行动态演示。让学生快速说出两个数的和与差。

3.今天我当家:课件呈现情境图,让学生直接把结果填在书上。完成后,集体核对正误,教师要注意学生反馈的信息。

(二)综合应用

1.我是小小计分员:p413的第7题。

(1)课件呈现第7题的左边的情境图,让学生独立解决。完成后集体核对正误。

(2)再呈现右边的情境图。

①分析问题: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②如何列式?口算结果。

③检查正误: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基础练习为主,通过两位数的加、减法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通过多样的练习形式,促使学生自觉形成又对又快的方法,同时,由于最后一题学生容易在审题时出现问题,所以,采取教师引导的方式,以避免学生因审题不仔细造成误。】

四、总结归纳

(一)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二)归纳

1.引导学生整理,最后课件呈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两种主要方法:

①两位数加(或减)整十数再加(或减)一位数;

①两位数加(或减)一位数再加(或减)整十数。

2.小组讨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根据学生汇报,师生共同归纳:

(1)两者都运用了:转化、迁移、凑整等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

(2)加法是将其中的一个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连续加,而减是将减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连续减。

4.师:当然,除了这两种方法之外,我们还有一些别的方法,但不论我们用什么方法,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方法,不能生搬硬套。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与归纳,为学生创造更多的锻炼口头表达能力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整理归纳的能力和灵活选择策略与方法的能力,从而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为下节课的学习在知识与方法的迁移上做足准备。】

万以内的加法减法教案篇3

教学内容:教科书p2728页的例1,例2和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学会对加减法进行验算。

2、经历探索验算方法的过程,培养检验的意识和习惯。

3、通过加减法的验算,渗透加法交换律和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重、难点:学会对加法进行验算

课前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语引入,从生活中引出数学问题情境。

二、探究体验:

1、在合作学习中,讨论加法的验算方法,从已有的认识出发,去探索加法的验算方法。

2、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3、掌握两种验算方法:

(1)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它们的和是不是相同。

(2)用和减一个加数,看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

三、实践应用:完成书上相关练习。

万以内的加法减法教案篇4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15、16页内容及练习四。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三、教学重点:

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四、教学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导出新知。

1、口算。

9+6+

5+5=

6+8=

8+6+1=

8+2+1=

6+5+1=

2、师:笔算不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呢?(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两位数连续进位加)

(二)探索新知。

1、介绍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书15页内容)

2、教学例1。

(1)中国特有动物的种数。

鸟类98、爬行类25。

(2)列出算式。

①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

②这道题的竖式怎么写?学生独立书写竖式。

③独立完成计算。(两个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

④讲评:个位相加满十时向十位进一,小1写在十位的右下角。十位相加时不要忘记加上小1。

⑤同桌相互检查。(口述算法)

(2)试一试。

5+5+1=

8+5=

6+7=

9+9=

6+4+4=

提问学生说算法。

(三)巩固练习。

1、直接在书上计算第16页的做一做,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

2、引导完成练习四第1、2、3题。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万以内的加法减法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梳理知识点一级具体的题目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

2、通过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估算的方法和意义,能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策略。

3、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教学难点:

能够进行合理的估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1)提问:怎么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小结:两位数加两位数,可以把其中一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与另一个加数依次相加,这样口算更加快捷。

(2)提问:怎么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小结:两位数减两位数,可以把减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从被减数中依次减去,这样口算比较便捷。

2、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

提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需要注意什么?

小结:列竖式时,数位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从个位加(减)起,哪一位上满十向前进一(哪一位上不够减向前一位退一当十),主要不要漏加进来的一(不要漏减走的一)。

3、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1)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可以用两位数的加减法进行口算。如650+340其实就是65个十减34个十,等于31个十。

(2)方式虽然不同,一个口算,一个笔算,但是运算的算理一样,都是满十进一,退一当十。……

(给学生自由发言,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二、基本练习

1、口算。

52+35=86-34=47+33=36+20=

23+69=62-18=70-26=65-15=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说说口算思路。

提问:口算时要注意什么?哪些地方容易出错?

2、计算。

650+340=370+480=390+250=520+300=

840-560=750-540=440-150=600-240=

分组活动,看哪一组最快最准做完?然后各组委派一人汇报结果。可以选择口算的方法,也可以选择列竖式的方法。

3、估算。

(1)出示教材第19页第2题,组织学生读题,从中获取信息。思考:如何列式计算?

(2)学生交流后板书:632-441.

(3)提问:这个和我们例4中的估算有什么不一样?如何进行估算呢?

(4)学生讨论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算法。

算法一:632大约是600,441大约是400,600-400=200,大约多200个座位。

算法二:把632看成620,441看成440,620-440=180,大约多180个座位。……

估算的方法不局限于一种,只要学生回答的合情合理,均给予肯定。并比较这些估算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哪种更合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四”的第1题。

两人一组,轮流出题计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准,互相之间评一评。

2、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比较每一题的大小。此题不能直接进行比较,需先进行加、减法的计算,得出结果后才能把左右两边进行比较。

3、完成“练习四”的第3题。

仔细观察图文,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地进行估算。并想一想,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梳理了哪些知识?本单元的知识中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学生发言,教师点评,解疑答惑。

教学反思:通过梳理知识点以及具体的题目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万以内的加法减法教案篇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7页。

教学目标:

理解验算的意义,经历探索方法的过程,学会对加法进行验算,培养检验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过程:

一、准备铺垫

看第一个算式填出下面三个算式的得数。

45+56=101

56+4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