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GBT 29379-2021 马铃薯脱毒种薯贮藏、运输技术规程_第1页
(高清版)GBT 29379-2021 马铃薯脱毒种薯贮藏、运输技术规程_第2页
(高清版)GBT 29379-2021 马铃薯脱毒种薯贮藏、运输技术规程_第3页
(高清版)GBT 29379-2021 马铃薯脱毒种薯贮藏、运输技术规程_第4页
(高清版)GBT 29379-2021 马铃薯脱毒种薯贮藏、运输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代替GB/T29379—2012马铃薯脱毒种薯贮藏、运输技术规程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I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原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GB/T29379—2012《马铃薯脱毒种薯贮藏、运输技术规程》,与GB/T29379—2012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更改了缺陷薯的定义内容,删除了畸形,增加了碰撞伤(见3.1,2012年版的3.1);b)更改了收获后处理的结构,分成“田间处理”和“入库前处理”两大部分(见4.1、4.2,2012年版的第4章);c)更改了“按照品种、级别、规格分别入库或运输”的文字表述(见4.1.3,2012年版的4.4、5.1),增加了田间收获后“直接调运或入库”(见4.1.3);e)增加了标识的内容“品种登记编号”"种子生产经营者名称""检疫证明编号"等(见5.2);f)删除了运输期间相对湿度的指标要求(见2012年版的6.4);g)增加了“多品种同车运输用不同颜色包装或有效隔离措施”(见6.5);h)增加了贮藏库的准备内容“宜在干燥条件下通风换气10d~15d”(见7.4);i)更改了贮藏库的准备中的消毒并记录的表述,增加了新的药剂,删除了不用或有害的药剂(见7.5,2012年版的7.4);j)更改了贮藏期管理的文字表述(见9.2.1、9.2.3、9.2.4,2012年版的9.2.1、9.2.4和9.2.5),修改k)删除了种薯垛通风的具体要求文字表述(见2012年版的9.2.3);1)更改了出库前管理的文字表述并修改了指标要求(见9.3.1,2012年版的9.3.1)。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内蒙古大学、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定西马铃薯研究所、雪川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格瑞得马铃薯种业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市经济作物工作站。本文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1马铃薯脱毒种薯贮藏、运输技术规程本文件规定了马铃薯脱毒种薯收获后处理,包装、标识,运输,贮藏库的准备,贮藏量和堆码以及贮藏管理等技术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马铃薯脱毒种薯的贮藏及运输。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8133马铃薯种薯GB20464农作物种子标签通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薯块茎。4收获后处理4.1田间处理4.1.1种薯收获后应防止雨淋、冻害。4.1.3田间收获后根据GB18133判定的种薯级别,按照品种、级别直接调运或入库。4.2入库前处理4.2.1种薯收获后应采取降温处理,种薯薯块温度低于18℃方可入自然通风库贮藏。4.2.2种薯收获后可直接入强制通风库贮藏。5.1采用透气性良好的包装物,宜使用麻袋、编织袋、网袋、硬质箱等,包装5.2包装物应加注标签并符合GB20464的要求。注明品种名称、级别、产地、品种登记编号、种子生产经营者名称、收获日期、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编号和检疫证明编号等。26运输6.2袋装堆码高度不宜超过1.8m,合理摆放,保持通风。6.3运输期间应维持适宜的温度,温度宜在8℃~18℃。6.5多品种同车运输用不同颜色包装或有效隔离措施。6.6卸车后应及时清理车内散落薯。6.7运输时应有专人管理并记录,建立健全种薯运输期间的管理档案。7贮藏库的准备7.1自然通风库的库温应低于18℃。7.2强制通风库应具备通风控制,温度、湿度、二氧化碳等监控条件。7.3贮藏库的库体应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贮藏设施运行正常。7.4入库前贮藏库的墙壁、地面、设备等应清除残留、清洗、清洁。宜在干燥条件下通风换气10d~7.5化学消毒:对贮藏库地面、墙面、库顶、库门、风道及入库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消毒,可用45%百菌清烟剂或二氧化氯片剂熏蒸;或可用1%的次氯酸钠溶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过氧乙酸喷雾;或可用饱和的生石灰水喷洒。药剂处理后密闭1d~2d。7.6对于可移动的木箱、支架、通风管道、入库设备等物品也可阳光暴晒消毒。8贮藏量和堆码8.1按照不同的品种和级别分开贮藏;种薯不应与商品薯混贮。8.2存贮量以贮藏库总容积的1/2为宜,最多不超过2/3。8.3贮藏高度因贮藏方式不同而异,高度不宜超过贮藏库高度的2/3。自然通风库散装种薯贮藏高度不宜超过1.5m,袋装种薯贮藏高度不宜超过2.5m;有控温控湿的强制通风库种薯贮藏高度不宜超过8.4贮藏库袋装堆码时,垛、组、排之间应留通风道及操作通道。9贮藏管理9.1入库初期管理入库初期及时通风、排湿,控制温度在12℃~18℃、相对湿度在80%~90%,根据品种特性持续2周~3周。温度在15℃~18℃时,种薯愈伤时间需2周;温度在12℃~15℃时,种薯愈伤时间需2周~3周。9.2贮藏期管理9.2.1种薯愈伤阶段完成后,应将库温每3d降低1℃,逐渐降低并保持在2℃~4℃之间。9.2.2贮藏期相对湿度应保持在90%~95%之间。9.2.3当库内二氧化碳含量超过2000g/m³(即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