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号路雨水管网改造工程-岩土、结构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11号路雨水管网改造工程-岩土、结构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11号路雨水管网改造工程-岩土、结构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11号路雨水管网改造工程-岩土、结构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11号路雨水管网改造工程-岩土、结构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1设计依据1.1设计合同我公司与业主单位签订的设计合同。1.2相关规范、标准(1)《城乡排水工程项目规范》(GB55027-2022)(2)《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排水管网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渝建发〔2019〕10号(3)《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DBJ50/T-296-2018)(4)《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住建部令第37号)(5)重庆市建设领域禁止、限制使用落后技术通告(2019年版)(6)《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8)《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9)《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10)《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11)《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2021)(12)《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55001-2021)(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修订版)1.3工程设计资料(1)与业主签订的设计合同;(2)该地区1:500地形图及物探资料;(3)《港城园区ABCD规划成果梳理整合》(重庆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2020年10月);(4)《重庆市港城工业园区11号路延伸段工程》(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2011年11月);(5)《新城片区A区11号路雨水管网改造项目工程地质勘察》(重庆南江工程勘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2023.7)(6)现场踏勘及其他相关资料。1.4上阶段意见及执行情况本项目为一阶段施工图,无初步设计阶段;本项目上阶段单独编制深基坑专项方案,专项方案意见及执行情况如下:1、完善护壁计算内容,适当加宽加强锁口设计以避免护壁下沉,护壁混凝土应考虑龄期的影响对其强度进行适当折减。回复:按照专家意见修改,完善了护臂计算内容,考虑到道路保通及锁口悬挂护壁的作用,加强了锁口下部径向钢筋,计算中对护臂混凝土强度适当折减。2、增加边坡方案比选。回复:按照专家意见执行,增加了相关边坡方案比选。3、完善边坡设计说明内容及图面表达,完善截排水设计、坡顶安全防护措施等内容,完善边坡施工顺序、方法和工艺等要求,基坑施工宜避开雨季和栋梁河汛期。回复:按照专家意见执行,补充完善了相关设计内容,强调避开预计和汛期。4、强调执行“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原则,加强边坡监测及信息反馈。回复:按照专家意见执行,强调设计施工原则,加强边坡监测等。2工程概况11号路上游(两江产业园侧)有现状d1800雨水管道,埋深约4.4m,终点处检查井接入地下暗沟(推测),下游出口无法探明,存在安全隐患,一旦发生暴雨或地下暗沟坍塌事故,易对园区道路行车安全及周边建筑造成不利影响。另外,下游市政雨水管道管径仅为d400~d800,也无法满足上游雨水量接入的要求,需在11号路车行道下新建d1800雨水管,最终排入栋梁河,新建雨水管总长约456m。根据项目需求结合现场地形及既有建构筑物情况,拟在Y-2~Y-8采用非开挖顶管施工。顶管工作井、接收井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护壁的支护形式,按逆作法施做,形成岩土混合质的深基坑,顶管井均为圆井。其中Y-3~Y-8基坑深度范围为6.603~9.2m,最大深度9.2m。按照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渝建发〔2010〕166号文件,本次设计范围内高度大于等于12米的岩质基坑,高度大于等于8米且土层厚度大于等于4米的岩土混合基坑,高度大于等于5米的土质基坑均应划分为高边坡。本项目高边坡范围见下表。深基坑顶管井一览表序号深基坑编号边坡位置边坡性质安全等级重要性系数岩土性质深度(m)备注1Y-3工作井-临时二级1.0土质6.742Y-6接收井-临时二级1.0岩土混合,土层厚度4.9m8.003Y-7工作井-临时二级1.0土质8.994Y-8工作井-临时二级1.0土质9.203地质条件3.1气象、水文拟建勘察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处北半球亚热带内陆的四川盆地东部,地处川东平行岭谷中,属东南亚季风环流控制范围,具备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特性,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使其具有较明显的气候垂直带谱结构。区内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具冬暖、夏热、秋长的气候特点。多年平均气温为17.8℃,月平均气温最高32.8℃(8月),最低6.3℃(12月)。日极端最高气温为40.2℃(2006年8月26日),最低-1.8℃(1975年12月15日)。夏季地表平均温度为29.6℃,日变幅21.7℃,最低20.2℃。多年平均相对温度为29.6℃,日变幅23.7℃,最高为41.7℃,最低20.2℃。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区内以降雨为主,雪、冰雹少见,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41.8mm,降雨多集中在4~9月,其降雨量最高达866.2mm,占年降雨量的76%,多年最大日降雨量为160mm。年平均无霜期为335天,霜冻一般出现在每年小雪至次年立春前后,(即12~1月)轻者地面草丛上白霜,重者水田起薄冰,多发生于每次寒潮过后的晴天。整年多云雾,全年日照时间不超过1276小时,全年日照平均率为25%,8月日照时间最多为平均223小时,10月平均日照时间20小时。一年内风向最多者为北风,1、4月份有东风,6~9月份有西南风,12月份有东北风。据历年观测统计,年平均风速为1.2m/s,最高为4月份达1.5m/s,最低为11月份仅0.9~1m/s,全年平均风速仅属一级风,但某年7月亦曾发生风速达26.6m/s的十级大风。场地东侧为栋梁河,栋梁河发源于渝北区王家镇,经双凤桥街道、石坪镇,在江北区唐家沱注入长江。线路横跨段的河道为人工改道后的河道。经观测,梁滩河的河流流速极缓。经访问调查,栋梁河在勘察期间水位为175.41m,现状河水深约2.1m。因河床平缓,水流流速极为缓慢。该段河道为人工改道后河道,常年洪水位为181.0m,50年一遇洪水位为191.31m,100年一遇洪水位为193.31。除栋梁河外,拟建管线区域内无河流、溪沟等地表水体。3.2地形地貌新建雨水管道路线经过地段原属现有市政11号道路之下,管道走向基本与道路走向一致,经人类工程活动的改造,拟建场地地势平坦。现有地面高程最高处位于管道线路起点处,最高处高程约193.1m;现有地面最低处位于栋梁河河面,河面标高175.41m,河床标高约173.21m。场区内一般地形坡角1°~5°,一般3°,栋梁河岸坡为人工开挖形成的边坡,地形坡角一般35°~50°,局部呈陡坎状。3.3地质构造勘察区位南温泉背斜北倾未端近轴部,岩层呈单斜产出,岩层产状:312°∠56°,据调查及钻探揭露,岩层呈中~厚层,层间结构面连续平整,平直光滑,贯通性好。在砂、泥岩接触面一般有粘土等泥化夹层,同类岩接触面一般无充填或偶有粘土、铁质等粘附。边坡临空面附近,砂泥岩接触面处雨后有地下水渗出。岩层面结合很差,为软弱结构面。场地内主要发育两组构造裂隙:(1)52°∠66°,闭合,间距1.2~4.3m,延伸0.9-3.2m,裂面宽度3~5mm,泥质充填,裂面较平直,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2)143°∠84°,闭合,间距1.2-2.6m,延伸一般0.7~2.3m,裂面宽度5~5mm,白色泥质充填,裂面较平直,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根据现场调查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场区内无断层及活动性大断裂通过,地质构造简单。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场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3.4地层岩性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和本次勘察的调查及勘探揭露,场地内出露的土层主要为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ml)、下伏岩层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岩层,现由新到老分述如下:1、第四系(Q4)(1)素填土(Q4ml):褐色,结构松散~稍密,稍湿,主要由砂、泥岩碎块石夹少量粉质粘土组成。碎石粒径3~50mm,局部达50cm,土石比6:4~7:3。为修建道路时回填,该层厚度一般0.9m(ZY09)~15.7m(ZY16),回填时间大于10年。(2)残坡积粉质粘土层(Q4el+dl):红褐色,可塑状,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多分布于场地东侧素填土之下,钻探揭露该层厚度2.4m(ZY11)~9.7m(ZY15)。粉质粘土层中局部夹砂重,呈黄色,主要集中在ZY16、ZY17,推测为原河道附近。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1)泥岩(J2s-Ms):紫红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矿物成份主要为粘土矿物,部分含砂质重,质软,易风化崩解。本次勘察揭露厚度1.9m(ZY04)~19.1m(ZY01)。据勘探资料,泥岩分布于整个场地。(2)砂岩(J2s-Ss):灰色,中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为长石、石英,暗色矿物次之。钙质、泥质胶结,部分含泥质重。本次揭露厚度1.6m(ZY03)~6.2m(ZY04)。据勘探资料,砂岩以互层形式零星分布。3、基岩面及强风化层特征经地面调查和钻探揭露,拟建场区的基岩面起伏较平缓,基岩面埋深较浅,场地中基岩强风化层厚度为1.2m(ZY02)~2.4m(ZY14),经钻探揭露,其岩芯相对破碎,多呈碎块状、短柱状,岩石强度低。强风化层底界随基岩面起伏而起伏,岩土界面倾角一般3~15°,局部较陡。中风化岩芯较完整,多呈柱状,岩质断口新鲜,锤击声哑。3.5水文地质条件1、场地地下水情况勘察区发育有栋梁河,除此之外无其他地表水体。场区含水岩组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和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砂岩,粉质粘土、泥岩为相对隔水层,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根据野外地质调查及钻探揭露,场地内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土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1)第四系孔隙水该类型地下水主要分布于第四系素填土中。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雨补给,在临河区域和原河道区域地下水受河水补给。地表水,地下水均为就近补给、迳流,排泄于与之相邻的地形较低的凹地和区域地下水的排泄基准面——栋梁河,但由于部分地段厚度较大,在雨季及暴雨条件下,填土厚度较大且连续地段会存在一定量的上层滞水,该地下水具有分布不连续、随季节变化大、动态不稳定等特征;(2)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于基岩强风化带裂隙及中等风化带构造裂隙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砂岩裂隙张开多无充填,为透水层,其导水及富水性一般。大气降水由地表入渗进入裂隙,向低洼处排泄,具就地补给,就近排泄,分布不连续,不均匀的特点。(3)地下水的补、迳、排关系拟建场地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受季节、气候和地形地貌影响大,地势相对高的地方无稳定地下水位,地势相对较低地下水水位相对稳定;大气降水由地表入渗,进入基岩风化裂隙、构造裂隙及土层中,向场地低洼处排泄。临河区域以及原河道区域地下水受河水补给,随河水位涨跌,地下水较丰富,地下水主要储存在填土内。2、地下水水量本次勘察在对所有钻孔进行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将钻孔中钻探循环水提干后,仅地势低洼处钻孔存在少量松散水和基岩裂隙水外,大部分钻孔水位基本无变化。钻孔地下水位一览表孔号孔口高程(m)水位埋深(m)ZY16191.7014.4对该钻孔进行简易提水试验,水位下降迅速,恢复速度十分缓慢,说明该层地下水水量较小。虽然勘察期间多数钻孔未见稳定地下水位,但由于基岩面存在沟槽,雨季时下伏地形排水不畅可能形成地下水汇集下渗形成基岩裂隙水,或形成季节性汇水等情况。另外场地地势较平坦,雨季时易造成地表积水,水量可能远比勘察期间的水量大,施工单位应备好排水设施,应对基础等开挖后较大水量的疏排。建议根据施工期间基坑实际涌水量,采取适当的排水措施。3.6水土腐蚀性判定1、水的腐蚀性评价根据11号路地勘资料及当地建筑经验判定:场地地下水按Ⅲ类环境型类及弱透水层考虑。根据当地经验,场地地下水在Ⅲ类环境中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2、土的腐蚀性评价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腐蚀性评价标准对场地素填土进行了土的腐蚀性判定(详细判断见下表):土质分析成果及判定表样品编号腐蚀性(mg/kg)TY15素填土7.3800881341460备注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判定:拟建场地土体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微腐蚀性。根据场地环境条件及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集团检验检测有限公司对土的腐蚀性分析,可判定场地环境水和土对砼及砼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判定环境水和土对管道和管基材料具微腐蚀性。3.7不良地质现象及埋藏物据工程区现场调查,区内未见土体变形迹象,未发现滑坡、泥石流、崩塌等重大不良地质现象及地质灾害,未见地下洞室、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场地现状人行道存在已建成的燃气、通讯、自来水等多条综合管网。无活动断裂构造通过,地质构造简单,场区稳定。4岩土物理力学特征4.1工程地质分层场地主要岩性有素填土、强风化砂泥岩及中等风化砂泥岩,送室内试验样品的采集、包装、送样及试验均符合相关规定,其测试成果真实、可靠。原位测试方法正确,数据真实。建筑场地工程地质分层以场地内地层岩性、力学特征异同及建筑地段作为划分依据,主要受力层进一步按地块拟建物类型划分统计单元。1)素填土:褐色,结构松散~稍密,稍湿,主要由砂、泥岩碎块石夹少量粉质粘土组成。碎石粒径3~50mm,局部达30cm,土石比6:4~7:3。为修建道路时回填,回填时间大于10年。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地。钻探揭露厚度为0.9m~15.7m。本次选取3个钻孔位置进行了动力触探测试。场地素填土划分为一个统计单元。2)泥岩:紫红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矿物成份主要为粘土矿物,部分含砂质重,质软,易风化崩解。强风化带岩体破碎,中等风化带岩体较完整,共采集了中等风化泥岩样6组划分为一个统计单元。3)砂岩:灰色,中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为长石、石英,暗色矿物次之。钙质、泥质胶结,部分含泥质重。强风化带岩体破碎,中等风化带岩体较完整,共采集了中等风化砂岩样2组划分为一个统计单元。4.2岩土物理力学指标可靠性及适用性分析本勘察场地进行了取样测试,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集团检验检测有限公司承担。岩石样品直接采取中风化的基岩岩芯;素填土采用扰动取土。岩、土样品采集后,及时密封,运输途中采取防震处理,减小了样品的人为扰动影响,确保室内测试数据的真实、客观,测试结果可靠性高。本工程勘察共采集中风化岩芯样8组,土样7组。中风化岩石样品进行密度,天然、饱和抗压强度、三轴压缩及抗拉强度试验、压缩变形试验;粉质黏土样6组进行了土常规试验,素填土1组样品进行室内腐蚀性试验。所取样品的测试项目较齐全,试验成果资料经数理统计、分析整理后,所提供的岩土参数指标客观、可靠,对本工程设计针对性较强,能满足本次路基设计所需岩土参数的要求,适用性较好。4.3岩土参数的数理统计方法及统计成果拟建工程为雨水管网(顶管),为客观、合理提供岩土物理力学参数,便于设计选用,岩石、土体试验数据均按《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第14.1节有关公式统计计算。统计时,个别统计参数不足最小试验数据量的,采用平均值按经验值(0.90)折减作为标准值使用或者采用最小平均值作为标准值使用。公式如下:算术平均值μ0:式中:μi-岩土性质指标测试值n-参与统计的样本数量标准差σ:标准差:变异系数δ:标准值μk:其中:ψα-某一风险概率为α时的修正系数,当指标为作用项时取“+”,当作为抗力项时取“-”;tα-风险概率α时的概率系数详见附录D。本项目拟建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风险概率取0.025。4.3.1填土物理力学指标统计本次勘察中,整个场地均有素填土分布,素填土主要为红褐色为主,稍湿,主要由粉质粘土、砂泥岩碎块石组成,直径3~50mm,局部达50cm,土石比6:4~7:3,为人工回填,回填时间大于10年。本次勘察,针对素填土层选取了3个钻孔位置进行了超重型动力触探(N120)测试,试验数据统计结果见表3.3.1。表3.3.1超重型动力(N120)触探试验成果统计试验孔号锤击数(击)触探总深度加权平均值密实度判定ZY051.5~7.05.52~115.418.75.3稍密ZY152.5~8.76.22~115.7ZY171.0~8.07.02~125.7由表3.3.1可知,场地填土层密实度为松散~稍密,稍密为主,经钻探发现该区域素填土厚度分布不均,差异性较大。4.3.2粉质粘土物理力学指标统计本次取得7组粉质粘土,其物理力学指标见表3.2.2。表3.3.2:粉质粘土力学实验统计表根据表3.3.2:粉质粘土天然含水量22.5%,天然密度2.0g/cm³,天然孔隙比0.7,塑性指数12.4,液性指数0.32,液限(10mm%)31.0,压缩系数(a1-2)标准值为0.4MPa-1,压缩模量(E1-2)标准值为4.3MPa,天然粘聚力标准值为29.51Kpa,天然内摩擦角标准值为11.13°,饱和粘聚力标准值为19.02Kpa,饱和内摩擦角标准值为8.23°。粉质粘土呈可塑状,为中压缩性土。4.3.3中风化岩石物理力学指标统计本次勘察取泥岩样6组、砂岩样2组,试验项目做天然密度,天然、饱和抗压强度、天然三轴压缩试验及压缩变形试验,试验统计结果详见(表3.3.3-1~表3.3.3-2)。表3.3.3-1:中风化泥岩力学实验统计表岩性编号天然密度(g/cm³)抗压强度天然抗拉强度

(MPa)天然三轴压缩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天然饱和内摩擦角(°)内聚力(MPa)E50(104MPa)μ50中风化泥岩T22.544.722.812.525.823.452.535.33.39T72.566.954.412.546.454.162.575.893.58T10-12.533.892.460.2530.71.20.1310.362.524.382.710.2250.1210.362.535.163.08T122.543.672.442.535.423.172.544.762.89T16-22.557.064.372.537.424.922.556.413.94T202.545.713.682.544.872.72.555.373.52统计大值2.577.424.920.3030.751.200.160.38最小值2.523.672.440.2330.751.200.120.36平均值2.545.513.430.2630.751.200.140.37标准差1.060.720.04变异系数0.190.210.15修正系数0.9200.9130.9000.9000.900标准值5.073.130.2327.671.08注:拟建雨水管网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n=6时,ta=2.57。个别统计参数不足最小试验数据量的,采用平均值按经验值(0.90)折减作为标准值使用。由统计结果可知泥岩:天然块体密度最小值为2.52g/cm³,最大值为2.57g/cm³,平均值为2.54g/cm³;岩石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最小值为3.67MPa,最大值为7.42MPa,标准值为5.07MPa,变异系数为0.19,属低变异,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最小值为2.44MPa,最大值为4.92MPa,标准值为3.13MPa,变异系数为0.21,属中等变异;岩石抗拉强度最小值为0.23MPa,最大值为0.30MPa,标准值为0.23MPa;岩石内摩擦角标准值为27.67°,岩石粘聚力标准值为1.08MPa;岩石弹性模量平均值为0.14×104MPa,岩石泊松比平均值为0.37;软化系数为0.62,中风化层岩体较完整,为软岩。表3.3.2-2:中风化砂岩力学实验统计表岩性编号天然密度(g/cm³)抗压强度天然饱和中风化砂岩T4-12.421913.12.4116.711.62.4118.312.5T16-12.43315.712.22.4317.410.5统计数666最大值2.4319.1013.10最小值2.4115.7010.50平均值2.4217.7012.17标准差1.351.00变异系数0.080.08修正系数0.9370.932标准值16.5911.34由统计结果可知砂岩:天然块体密度最小值为2.41g/cm³,最大值为2.43g/cm³,平均值为2.42g/cm³;岩石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最小值为15.7MPa,最大值为19.1MPa,标准值为16.59MPa,变异系数为0.08,属很低变异,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最小值为10.5MPa,最大值为13.1MPa,标准值为11.34MPa,变异系数为0.08,属很低变异;软化系数为0.68,中风化层岩体较完整,为较软岩。4.3.4岩体基本质量等级根据《新城片区A区11号路雨水管网改造工程地质勘察波速测井报告》:本次测试场地地层主要为砂岩、泥岩。较完整砂岩层声波速度范围为2887~3182m/s,岩体完整性指数范围为0.55~0.66;较完整泥岩层声波速度范围为2597~2754m/s,岩体完整性指数范围为0.56~0.63。波速测试成果见表3.3.3岩体声波速度测试成果表:表3.3.4岩体声波速度测试成果表孔号测试范围(m)岩性Vp速度范围(m/s)Vp平均速度(m/s)岩块声波速度(m/s)岩体完整性系数岩体完整程度ZY049.2~11.2强风化泥岩2034~2125207911.2~17.4砂岩2893~3072298238910.57~0.62较完整17.4~19.3泥岩2597~2754267534550.56~0.63较完整ZY1619.3~23.1砂岩2973~3182312738910.58~0.66较完整21.5~23.0强风化砂岩2276~2674247523.0~24.4砂岩2887~3128300738910.55~0.64较完整根据表3.3.2-1~表3.3.2-2的统计结果及波速测井报告的完整性测试结果,并按《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判定:本场地中风化泥岩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5.07MPa,属软岩,岩体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本场地中风化砂岩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16.59MPa,属较软岩,岩体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本场地强风化基岩岩体较破碎,综合判定本场地强风化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4.3.5岩、土体设计参数取值原则本次勘察岩土参数建议值按不同的工程类型、不同岩性,不同层位、不同风化程度分别提供:(1)土体物理性质指标直接采用室内试验平均值,土体变形指标根据室内试验值并结合地区经验进行取值。(2)岩体物理性质指标不折减,直接使用岩石相应指标的平均值。(3)岩质地基承载力值的确定: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中14.3.2条:当岩体完整、较完整、较破碎时,岩质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可由岩石抗压强度标准值乘以地基条件系数确定。较完整时取1.40-1.10,本次勘察范围内岩体较完整,地基条件系数取1.10。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中14.3.5条,当设计需要提供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时:对岩质地基可由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乘以0.33的系数确定;对土质地基可由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乘以0.50的系数确定。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条文说明10.4.1~10.4.3,当建筑物施工或使用期地基可能遭受水浸泡时,应采用饱和强度。(4)当岩土力学性质指标统计数不足时,采用平均值按经验值(0.90)折减作为标准值使用或者采用最小平均值作为标准值使用。(5)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中14.2.8条,当岩体完整、较完整、较破碎石,岩体内摩擦角标准值可由岩石内摩擦角标准值根据岩体完整性乘以0.85~0.95的折减系数确定。完整取0.95,较完整取0.90,较破碎取0.85,本场地岩石较完整,折减系数取0.90;岩体粘聚力标准值可由岩石粘聚力标准值乘以0.20~0.40(完整取0.40,较完整取0.30,较破碎取0.20)的折减系数,本场地岩石较完整,折减系数取0.30,岩体抗拉强度标准值按岩石试验标准值折减而成,折减系数取0.4;岩体变形模量标准值按岩石试验标准值折减而成,折减系数取0.7;岩石泊松比可视为岩体泊松比。(6)岩土与基底摩擦系数及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按《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表E.0.4中确定取值。(7)土体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根据土的类别按《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表14.2.12-1提供,岩体水平抗力系数根据岩石单轴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按表14.2.12-2进行提供。(8)土体(岩土界面)内摩擦角、内聚力根据场地岩土体特征结合地区经验取经验值。(9)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14.2.10边坡岩体和洞室围岩的抗剪强度指标标准值和抗拉强度标准值对永久性边坡乘以0.95~1.00的时间效应系数(坡高或洞跨大时取小值,坡高或洞跨小时取大致),由于本项目坡高及洞跨均较小,故时间效应系数取1.0。4.3.6岩、土体设计参数推荐取值各区段岩土体设计参数推荐取值详见表3.3.5岩土体参数推荐取值表3.3.6拟建雨水管网岩土设计参数推荐值岩土名称填土粉质粘土泥岩砂岩强风化中风化强风化中风化天然重度(kN/m3)20.0*2025.0*25.424.0*24.2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MPa)//5.07/16.59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MPa)//3.13/11.34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kPa)/150*300*1800400*4100岩体抗拉强度δτ(MPa)//0.09/**0.46弹性模量E50(104MPa)//0.10/**0.32天然泊松比μ50//0.37/**0.27岩土与挡墙基底摩擦系数0.35*0.25*0.35*0.40*0.45*0.55*土体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N/m4)10*14*////岩体水平抗力系数(MN/m3)//60*/220*岩、土体天然粘聚力标准值C(kPa)5*29.0/324.0/**762.00岩、土体天然内摩擦角标准值Φ(°)28*11.1/24.9/**34.40饱和粘聚力标准值C(kPa)3*19.0////饱和内摩擦角标准值Φ(°)25*8.2////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qe(kPa)//360*/1000*临时边坡坡率值(h<8m)1:1.5(h<5m)1:1.5(h<5m)1:1.01:0.751:1.01:0.75备注:1、带“*”参数为结合重庆地区经验进行推荐,“**”为利用前人勘察资料数据;2、岩体变形指标宜通过现场试验进行校核;3、填土的承载力宜通过现场载荷试验确定。4、岩体结构面、层面参数根据现场对结构面调查所了解的性状特征,结合《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表4.3.1和地区经验进行综合取值,裂隙面L1、L2结合很差,内聚力45kPa,内摩擦角18°;层面结合很差,内聚力30kPa,内摩擦角12°。4.3.7土石可挖性分类根据地面调查,根据钻探揭露,按《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附录A(表A.0.1土、石工程分级)分级如下:素填土:已建道路范围内为硬土,必须用镐整个刨过才能用锹挖,等级为Ⅲ级。粉质粘土:分布于素填土之下,等级为Ⅰ级松土。2、泥岩,为软石,部分用撬棍或十字镐及大锤开挖,部分需爆破法开挖,等级为IV级。3、砂岩,为软石,部分用撬棍或十字镐及大锤开挖,部分需爆破法开挖,等级为IV级。4、强风化砂岩、泥岩,为硬土,必须用镐整个刨过才能用锹挖,等级为Ⅲ级。5结构设计5.1技术标准(1)结构安全等级:二级(2)设计使用年限:2年(临时基坑)(3)主要荷载:汽车荷载:城市-A级;侧向主动土压力荷载:覆土容重按20kN/m3。(4)基坑最大开挖深度:9.2m(5)防水等级:二级;抗渗等级:P6。(6)在正常使用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mm。(7)本基坑及护臂为临时工程,未考虑抗震要求。5.2设计计算书本次设计拟采用理正结构设计工具箱软件7.0PB6中圆形水池模式进行模拟计算,计算内容包括(1)荷载标准值计算;(2)地基承载力计算;(3)内力及配筋计算;(4)裂缝计算等四项内容,具体详见计算书相关内容。5.3主要结构材料本次工作井接收井采用逆作法施工,护臂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具体如下:1.混凝土材料:护臂混凝土:C30,P6;垫层混凝土:C20;2.钢筋材料:采用HRB400钢筋。3.工作井和接收井大样图详见《顶管工作井大样图》、《顶管接收井大样图》。5.4基坑支护施工技术要求1、护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坍落度为150mm。2、第一节挖深约1.5m,浇钢筋混凝土锁口,高度宜高出地面200mm以上,以防杂物落入孔内,护壁外如出现空隙应用粗砂、砾砂等填实,必要时浇以水泥浆。3、往下施工时以每节高度1.0m(0.5m)作为一个施工循环,即挖好每节土后,接着浇灌一节混凝土护壁,特殊地质下挖速度应视护壁的安全情况而定。4、为保证桩的垂直度,要求每浇完三节护壁,须校核中心位置及垂直度一次。5、护壁混凝土强度达到4MPa以上方可拆模,应尽量使用速凝剂,靠近高大建筑物或重荷处应在混凝土中加早强剂。6、护壁周围严禁堆载,开挖土体及时运走,周边做好临时截排水措施。5.5基坑监测监测工作是深基坑防护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掌握深基坑防护工程在实施及营运过程中受诸如降雨、开挖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程度,便于及时分析深基坑的安全状态,进行执行“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原则,优化施工工艺,保证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确保道路营运期间边坡的长期稳定。监测要求严格按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的相关规定执行。1、监测工点根据本次深基坑的特点,对本次设计深基坑均进行监测。2、监测项目深基坑监测项目根据边坡的复杂程度、地形条件、地质环境条件、结构设计需要、工程的施工程序与支护方法、工程的重要性及经费的承受能力等综合确定。本次设计的深基坑监测项目根据各个工点的具体需要选定,施工单位应根据边坡情况制定监测方案。3、监测时间及频度深基坑监测工作时间主要为施工期,总的监测时间应为深基坑开挖至恢复回填成检查井全过程。监测频度应与施工和降雨量相适应,在雨季、边坡开挖(放炮)期间和已出现变形破坏时应加密观测。连续3日降雨量大于50mm/日时,应连续观测3次,间隔时间不大于2天。竣工后监测次数可减少6涉及危大工程的重点部位和环节及保障措施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393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住建部令第37号)和《关于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建办质〔2018〕31号),本项目涉及的危大工程包括顶管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工程、暗挖顶管工程。本工程施工单位应该根据上述文件要求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通过安全审查后方可实施;施工时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要求规范,并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危大工程重点部位和环节及保障措施意见序号危大工程名称重点部位及环节保障工程周边环境安全和工程施工安全意见1基坑支护降水工程和土方开挖普通工作井、接收井、排水管井开挖高度超过3m(含3m)或虽未超过3m但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复杂的1)施工单位应根据相关规范法规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通过安全审查后方可实施;2)基坑(槽)采用稳定临时坡率放坡开挖,根据现场实际地质情况,可调整临时坡率,必要时可施作临时支护,确保施工安全;3)基坑(槽)采用跳槽开挖,开挖槽段不宜大于15~20m;4)基坑开挖后,应及时组织验槽,验收通过后应及时浇筑基础及施作上部结构,及时回填压实基坑其余部位;5)基坑(槽)应避开雨天施工,并做好截排水设施,基坑(槽)底部不得有水体长期浸泡;6)做好基坑(槽)应急预案,基槽内应设置逃生设施,一旦发生险情,施工人员可以及时撤离;7)基坑(槽)周边不得堆土、不得有重型车辆通行。超过一定规模排水管井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或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复杂的2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普通模板搭设高度大于5m小于8m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要求规范施工超过一定规模模板搭设高度大于等于8m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要求规范施工3起重吊装及安装拆卸工程普通2m一节的单节钢筋混凝土管重量大于10kn(1吨),及大型塑料管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要求规范施工4管线拆除工程普通影响行人、交通、电力设施、通讯设施等管线拆除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要求规范施工,并做好安全防护措施。注:危大工程重点部位和环节及保障措施不限于上述范围。7施工注意事项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施工技术标准和审查合格的施工图施工,不得擅自修改工程设计;排水管网工程的地基处理、管道安装、沟槽回填等是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环节,应当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施工前应校测已建各种管道的断面、高程和位置,确保满足接入条件后方可施工。若开挖中发现图中未示意的排水管道,应通知业主和监理,并联系设计人员。所有的材料、产品均应有出厂检验合格证书,进场应按相关程序进行进场检验。塑料管接口在安装完毕后,须进行接口的水密性试验,试验方法按照各自相关专业规范进行。施工中发现问题,或设计资料之间、设计与现场情况之间有不符之处,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以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等部门共同研究处理,以确保工程质量。施工单位不得擅自进行处理。施工前必须做好防洪工作和施工组织计划,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组织施工。并组织材料进场,堆放。施工组织计划须经项目监理研究批准后才可允许进场施工。本设计要求各管段连接时,必须用同一测量控制点。施工前应对排水的进出口处的高程进行校核,杜绝水排不出去的事故发生。沟槽开挖时应注意施工安全,开挖放坡坡度根据地质情况严格按规范要求执行。防止跨塌伤人事故发生。施工每一道工序完毕后,须经现场监理,项目监理认定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施工中做好施工记录和资料整理,资料必须满足业主要求及国家规定。(9)排水管道必须做闭水试验,按照《给水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执行。(10)排水管网工程竣工验收资料应当包含管道内窥检测报告(含影像资料)、竣工测量成果资料等相关工程资料。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工程配套的排水管网工程还应提供排水行业主管部门核发的排水许可证/对因工程建设改迁排水设施的相关审核意见。(11)其余未尽事宜按国家现行规范、标准及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排水管网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渝建发〔2019〕10号)执行。(12)“根据“渝府办[2019]4号文件"和“渝建[2019]434号文件”的要求,主城区政府投融资项目使用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产品替代用量应不少于30%。”(14)根据《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领域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对现状检查井、化粪池、现状箱涵等有限空间作业中,可能造成伤害的气体毒气、缺氧窒息、物质爆炸、高温中暑等有限空间作业情况,应全面识别和分析危险源,并严格按照应急管理部办公厅印发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指导手册》和4个专题系列折页的通知》(应急厅函〔2020〕299号)要求,做好有限空间作业的风险防控与应急救援的相关措施。(15)顶管施工过程中应对地面以上和地面以下两大部分进行监测。地面以上应监测地面沉降和地面建(构)筑物的沉降、位移和损坏。地面以下应监测在顶管扰动范围内的地下构筑物、各种地下管线的沉降、水平位移及漏水、漏气。(16)根据地勘资料可知,顶管段大部分位于回填土范围,为避免顶进过程中遇到松散土层造成路面沉降,在开挖过程种如若遇见管道周围土层较为松散,需对松散土体进行加固,具体做法详见《超前导管注浆大样图》,本次设计考虑一定的注浆量,具体工程量根据现场实际发生为准。(17)排水工程所用的管材、管道附件、构(配)件和主要原材料等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产品进人施工现场时应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18)本工程顶管井区域地下水受季节和栋梁和水位影响,为确保施工安全,减少止水、降排水措施,应要求尽量避开雨季和栋梁河汛期施工。附件:圆形工作井计算书执行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本文简称《混凝土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本文简称《地基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本文简称《荷载规范》《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本文简称《给排水结构规范》《给水排水工程钢筋混凝土水池结构设计规程》(CECS138-2002),本文简称《水池结构规程》《建筑桩基础设计与施工验收规范》DBJ50-200-2014钢筋:d-HPB300;D-HRB335;E-HRB400;F-RRB400;G-HRB500;Q-HRBF400;R-HRBF500一、按照工作井施工完成后计算1设计资料1.1基本信息圆形水池形式:敞口池内液体重度10.0kN/m3浮托力折减系数1.00裂缝宽度限值0.20mm抗浮安全系数1.10水池的几何尺寸如下图所示:1.2荷载信息地面活荷载:15.00kN/m2活荷载组合系数:0.90荷载分项系数:自重:1.20其它恒载:1.27地下水压:1.27其它活载:1.40荷载准永久值系数:顶板活荷载:0.40地面堆积荷载:0.50地下水压:1.00温(湿)度作用:1.00活载调整系数:其它活载:1.00不考虑温度作用不考虑温度材料强度折减1.3混凝土与土信息土天然重度:18.00kN/m3土饱和重度:20.00kN/m3土内摩擦角ψ:30.0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140.00kPa混凝土等级:C25纵筋级别:HRB400混凝土重度:25.00kN/m3配筋调整系数:1.20纵筋保护层厚度:位置顶板(mm)池壁(mm)底板(mm)上侧(内侧)-4035下侧(外侧)-35502计算内容(1)荷载标准值计算(2)地基承载力计算(3)内力及配筋计算(4)裂缝计算3荷载标准值计算底板:恒荷载:池壁自重:53.91kN/m2活荷载:池壁:恒荷载:池内水压力:92.00kN/m2池外侧土压力(池底):52.80kN/m2活荷载:地面活荷载:5.00kN/m24地基承载力验算:计算基础底面的压力:池壁内壁圆面积:Aic=πR2=3.14×2.1002=13.85m2池壁外壁圆面积:At=π(R+t)2=3.14×(2.100+0.30)2=18.10m2池壁自重Gs=γc×As×H=25.00×4.24×9.200=975.46kN底板自重Gb=γc×Ab×t2=25.00×18.10×0.40=180.96kN水池自重Gp=Gs+Gb=975.46+180.96=1156.42kN池内水自重Gw=pw×Aic=92.00×13.85=1274.61kN基础底面的压力pk=(Gp+Gw)/Ab=2431.03/18.10=134.34kP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40.00kPapk=134.34kPa<fa=140.00kPa地基承载力满足5内力及配筋计算:(轴力:kN弯矩:kN.m面积:mm2配筋面积:mm2/m)池壁:弯矩外侧受拉为正,轴力受拉为正顶板:下侧受拉为正,底板:上侧受拉为正按《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手册》静力计算查表池壁的约束条件:上端固定,下端固定池壁内力计算查表系数H2/dt=9.2002/4.500×0.30=62.70≥56,按56查表。荷载组合:(1)闭水试验:池内有水,池外无土(2)使用时池内无水:池内无水,池外有土(3)正常使用:池内有水,池外有土闭水试验:基本组合:1.27×池内水作用标准组合:1.00×池内水作用准永久组合:1.00×池内水作用设计值/标准值/准永久值位置竖向弯矩环向弯矩环向轴力0.00H-1.98/-1.56/-1.56-0.33/-0.26/-0.260.00/0.00/0.000.10H0.00/0.00/0.000.00/0.00/0.0021.56/16.97/16.970.20H-0.00/-0.00/-0.00-0.00/-0.00/-0.0052.05/40.99/40.990.30H0.00/0.00/0.000.00/0.00/0.0079.13/62.31/62.310.40H0.00/0.00/0.000.00/0.00/0.00105.16/82.80/82.800.50H0.00/0.00/0.000.00/0.00/0.00131.18/103.29/103.290.60H0.00/0.00/0.000.00/0.00/0.00157.73/124.20/124.200.70H0.00/0.00/0.000.00/0.00/0.00189.54/149.25/149.250.75H0.00/0.00/0.000.00/0.00/0.00207.42/163.32/163.320.80H1.98/1.56/1.560.33/0.26/0.26220.04/173.26/173.260.85H3.96/3.11/3.110.66/0.52/0.52212.42/167.26/167.260.90H4.94/3.89/3.890.82/0.65/0.65163.78/128.96/128.960.95H-0.99/-0.78/-0.78-0.16/-0.13/-0.1370.72/55.68/55.681.00H-23.73/-18.69/-18.69-3.96/-3.11/-3.110.00/0.00/0.00使用时池内无水:基本组合:1.27×池外土作用+1.40×地面活荷载标准组合:1.00×池外土作用+1.00×地面活荷载准永久组合:1.00×池外土作用+0.50×地面活荷载设计值/标准值/准永久值位置竖向弯矩环向弯矩环向轴力0.00H2.68/1.99/1.440.45/0.33/0.240.00/0.00/0.000.10H-0.30/-0.21/-0.11-0.05/-0.04/-0.02-23.51/-17.70/-13.720.20H-0.12/-0.08/-0.04-0.02/-0.01/-0.01-46.17/-35.17/-29.340.30H-0.00/-0.00/-0.00-0.00/-0.00/-0.00-61.51/-47.26/-41.510.40H-0.00/-0.00/-0.00-0.00/-0.00/-0.00-76.10/-58.77/-53.140.50H-0.00/-0.00/-0.00-0.00/-0.00/-0.00-90.99/-70.50/-64.890.60H-0.00/-0.00/-0.00-0.00/-0.00/-0.00-106.28/-82.53/-76.900.70H-0.00/-0.00/-0.00-0.00/-0.00/-0.00-124.88/-97.15/-91.400.75H-0.06/-0.04/-0.02-0.01/-0.01/-0.00-135.39/-105.41/-99.570.80H-1.25/-0.98/-0.94-0.21/-0.16/-0.16-142.58/-111.08/-105.260.85H-2.57/-2.00/-1.89-0.43/-0.33/-0.32-136.65/-106.52/-101.260.90H-3.13/-2.45/-2.34-0.52/-0.41/-0.39-105.13/-81.97/-77.990.95H0.80/0.62/0.530.13/0.10/0.09-45.28/-35.31/-33.631.00H15.16/11.83/11.282.53/1.97/1.880.00/0.00/0.00正常使用:基本组合:1.27×池内水作用+1.27×池外土作用+1.40×地面活荷载标准组合:1.00×池内水作用+1.00×池外土作用+1.00×地面活荷载准永久组合:1.00×池内水作用+1.00×池外土作用+0.50×地面活荷载设计值/标准值/准永久值位置竖向弯矩环向弯矩环向轴力0.00H0.70/0.44/-0.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