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导学案_第1页
四年级数学导学案_第2页
四年级数学导学案_第3页
四年级数学导学案_第4页
四年级数学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年级数学导学案课题数一数课型:新授课课时数:1主备人张书英班级:学生姓名:学习重难点:1.感受大数的必要性,体验达数的实际意义。2.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知识链接:千以内数的读法,及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自主学习 (1)说出万以内的计数单位(2)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百是()?(3)一和十、十和百、百和千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是()?(4)读出下面各数4958、3026、4005、7000合作探究1:10张100元是()元?20张是()元?50张()元?100张是()元?2:如果一捆面值一百元的人民币是一百张,那么这一捆人民币是元?收银元员一共收了9捆人民币,共是()元?再加一捆,是()元呢?3:教师质疑:万位满十了怎么办?(小组讨论) 4:1辆轿车如果卖十万元,2辆能卖多少元?你是怎么想的?提问:10个十万是()?10个一百万是()?10个一千万是()?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和以前学的个、十、百、千一样,都是计数单位。(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也就是十进关系)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和以前学的个、十、百、千一样,都是计数单位。(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也就是十进关系)4.成果展示一万一万地数,从九十五万数到一百零四万。一千万一千万地数,从六千万数到一亿。一百万一百万地数,从四千六百万数到五千三百万。达标测评:⒈和万位相邻的数位是()和(),⒉()个万是十万,()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是一千万。⒊从个位起,第()位是千位,第5位是()位,第()位是百万位。4.选择正确的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a.在读34000010这个数时,要读出()个0。A1B2C3b.用9、1、0、3、5、7组成最大的六位数是()。A957130B975310C103579当堂检测:选择正确的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⒈777770000从右往左数,第()位上的数字表示7个一百万。A六B七C八⒉下面的数中,“5”既在千万位上,又在万位上的数是()。A5431500B453510000C54351000读出下面的数。641000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30004004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我总结预留作业四年级数学导学案课题人口普查课型:新授课课时数:2主备人张书英班级: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能正确写出亿以内的数。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索新知,掌握亿以内的数的写数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结合相关数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习重难点:1.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能正确写出亿以内的数。2.中间、末尾有0的亿以内数的写法。自主学习:(1)请你说出亿以内的数位顺序()并说一说是怎样分级的,按照我国计数习惯,从右起每四个数位为一级。()是“个级”,万、十万、百万、千万是“()”,亿、十亿、百亿、千亿是“亿级”,。(2)一个六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最高位是千万位的数是()位数;八十万是()位数。合作探究1:整万数的写法。同学们会写四十四、一千三百八十二、六百七十八,那么:四十四万写作:()一千三百八十二万写作:()六百七十八万写作:()2:含有万级和个级两级的数的写法。十万三千二百四十五写作:()提示:可以画出分级线,检查写的数是否正确。3:填空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但有关零的问题,读法和写法不一样。写数时,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但有关零的问题,读法和写法不一样。写数时,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读数时,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只读一个零。一个数的最高位是十万,它是()位数。一个数的位数是9位,它的最高位是()位。含有两级的数怎么样写?先写(),再写()?写数时,遇到哪一位上的一个单位也没有,怎么办?写数与读数有什么区别?4、成果展示达标测评:写出下面横线上的数。⒈人的脑神经细胞有一百二十亿到一百四十亿个。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⒉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国总人口为十二亿九千五百三十三万人。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堂检测:1.2000年,全国工业和城市生活废水排放问题约为四百一十五亿一千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一百九十四亿二千万吨,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二百二十亿九千万吨。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自己的方法,又快又准地写出下面各数。十万二千三百四十五、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十二万零六百、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千零五十万七千写作:_____________________自我总结预留作业:下一节导学案四年级数学导学案课题国土地面积课型:新授课课时数:3主备人张书英班级: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体会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能比较熟的大小。2、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体会将某些数据单位改写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3、在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良好情感。学习重难点:1、体会数据单位改写的必要性,并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2、掌握大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的方法。知识链接:同学们这些天我们一直在学习比较大的数,你也收集了很多有关大数的信息,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让我们一起看看自主学习:出示信息学生对比读信息:(小组读)(1)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约9600000平方千米。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2)世界上野生动物种类已达15000000种。世界上野生动物种类已达1500万种。(4)北京人口已达到18000000人。北京人口已达到1800万人合作探究:(1)你在阅读这两组资料中的数据时,有什么感受吗?(2)这两组资料中的数据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吗?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1)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约9600000平方千米。(2)黑龙江省土地面积约为450000平方千米(3)江苏省土地面积约为100000平方千米(4)新疆维吾尔族治区土地面积约为1660000平方千米(5)西藏自治区土地面积约为1220000平方千米学习建议:(1)独立将这些数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2)在小组中说一说你是怎么改写的?达标测评:将横线上的数进行改写。=1\*GB3①杭州的千岛湖共有1078个岛屿,每年要接待游客约1000000人。=2\*GB3②某小学有学生2322人,20XX年北京人口约18000000人。=3\*GB3③9月7日是世博园开园第130天,天气适宜,园区运行平稳。截至19时,入园各地旅游团队入园约80000人。思考:读读以上信息,比较这六个数,为什么有的数据前要加一个“约”字?自我总结预留作业:下一节导学案四年级数学导学案课题近似数课型:新授课课时数:4主备人张书英班级: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会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以内数千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3.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学习重点:四舍五入法学习难点:能正确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写出它的近似数。自主学习:1.读一读下面的数58965212340024560045016502302000045004052.我会求近似数9241≈﹝﹞千5832≈﹝﹞千4563≈﹝﹞千280≈﹝﹞百895≈﹝﹞百说说你是怎么样估的合作探究:①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78510≈﹝﹞=﹝﹞万58963014≈﹝﹞=﹝﹞万5324801≈﹝﹞=﹝﹞万65014830≈﹝﹞=﹝﹞万14852≈﹝﹞=﹝﹞万2140563≈﹝﹞=﹝﹞万3201540≈﹝﹞=﹝﹞万501248≈﹝﹞=﹝﹞万3、成果展示②说说四舍五入的意义③总结:相同点和不同点≈≈=符号近似值准确值数值看千位上的数四舍五入,在末尾添上一个“万”字去掉个级4个0,在末尾添上一个“万”字方法万万计数单位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达标测评:在○里填上“=”或“≈”

720000○72万120999○12万9010000○901万

720001○72万120000○12万995000○100万

2、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它们的近似数。

513609≈()万14999≈()万917250≈()万

562800≈()万123400≈()万398000≈()万

3、在下面的□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19□650≈19万99□365≈100万

6□537260≈7000万1□060060≈1000万自我总结预留作业:下一节导学案四年级数学导学案课题从结绳计数说起课型:新授课课时数:5主备人张书英班级: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通过自学数的产生,建立自然数的概念,并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2、理解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认识含有三级数位的数位顺序表及相应的计数单位。学习重点: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学习难点:能够根据已学过的万级数的数位顺序表迁移类推亿级数的数位顺序表自主学习1、我知道古时候人们记数方法有()、()、刻道记数。后来,人们逐渐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这就是()。2、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12、……都是()。3、一个物体也没有,用()表示。0也是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2、独立补充完整课本20页数位顺序表。3、个、十、百、千、万……千亿都是用来计数的,叫()4、巩固练习(1)、填一填①一百亿有()个十亿,()个百亿是一千亿。②从个位起,第()位是万位,第()位是亿位。③和亿位相邻的两个数位是()和()。⑤4在十亿位,表示()个()。达标测评1.10个一千万是(),10个一亿是(),10个一百亿是()。

2.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起每()个数位是一级,亿级的四个数位是()。

3.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这种计数方法叫做()。

4.从个位起,第()位是万位,第()位是亿位。

5.有一个整数,它里面有100个一千万,这个数是()。

6.一个数由7个十亿、5个百万、2个一组成,这个数是(),读作()。

7.和亿位相邻的两个数位是(

)位和(

)。

8."千"和"万"的进率是(

),请你写出三组进率是十的计数单位。

)与(

)的进率是十;

)与(

)的进率是十;(

)与(

)的进率是十;自我总结预留作业:下一节导学案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课题练习一课型:新授课课时数:6主备人张书英班级: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进一步训练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2.进一步训练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比较大小,省略亿、万后面的数。3.结合练习素材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学习重难点:进一步训练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省略亿、万后面的数。基本训练一、训练有关数位顺序表的知识。1.说说数位顺序表是怎样的?2.在数位顺序表中怎样分级?每级各表示的意义是什么?3.每两个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二、训练亿以内数的读法40052136()45000234()650002304780()1.亿以内数的读法,要注意什么问题?2.亿级、万级和个级的读法有什么不同?3.中间和末尾有零的数怎样读?三、训练亿以内数的写法七千万零五百()四千零五万二千一百三十六()1.亿以内数和亿以上数的写法,要注意什么问题?2.每一级的末尾没有单位时该怎么办?3.是不是读零的地方都写一个零?四、比较大小说出比较方法208090()2008091900()2万3458()123456五、省略“亿”“万”后面的尾数4700000=()万12700000000=()亿12924800≈()万272000000≈()亿3507200000≈()亿当堂检测当堂检测⑴从个位起,第五位是(),计数单位是(),第九位是(),计数单位是(),第十二位是(),计数单位是()。⑵1702030009是()位数,它的最高位是()。⑶十万十万地数,数100次是()。⑷一个数千万位上是8,万位上是5,其它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⑸在4和6之间填上()个0,这个数就成为四百万零六。⑹30300030最高位上的3表示(),中间的3表示(),最后的3表示()。⑺一个六位数,最低位上是1,任意两个相邻数位上数字的和都是6,这个数写作()拓展延伸1.判断对错⑴读数和写数都要从最高位读起或写起。⑵4321>4320万⑶9□000≈9万,□里最小填0。⑷四万零五百写作:40000500⑸404040读作四十万四千四十。2.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里。⑴13500000元=()。A135元B1350元C1350万D1350万元⑵读5000505这个数时,要读()个零。A1B2C3D4⑶一个数最高位是()位,这个数是八位数。A百万B十万C千万D亿⑷有一个数,万级是207,个级是375,这个数是()。A207375B2070375C2073750⑸下面各数中,最接近20000的数是()。A19998B20003C21000自我总结:预留作业:下一节导学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课题练习一(2)课型:新授课课时数:7主备人张书英班级: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3.认数过程中,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学习重难点:在认数过程中,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智勇大冲关 第一关:明辨概念。(以抢答形式出现,小组给予点评)一、填空。⑴10个一万是(),()个千万是一亿⑵从个位起,第四位是(),计数单位是(),第八位是(),计数单位是(),第十一位是(),计数单位是()。⑶1602050002是()位数,它的最高位是()。⑷十万十万地数,数1000次是()。⑸一个数是由5个十万、3个万和7个十组成的,这个数写做()。⑹一个数千万位上是4,万位上是6,其它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⑺1个百万是()个十万,1个千万是()个百万,()个百万是一亿。⑻在2和7之间填上()个0,这个数就成为二百万零七。⑼50500050最高位上的5表示(),中间的5表示(),最后的5表示()。⑽一个六位数,最低位上是3,任意两个相邻数位上数字的和都是8,这个数写作()。⑾862000是由()个()和()个()组成。二、判断对错⑴读数和写数都要从最高位读起或写起。()⑵5423>5423万()⑶9□000≈9万,□里最小填0。()⑷五万零八百写作:50000800()⑸707070读作七十万七千七十。()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里。⑴29600000元=()。①296元②2960元③2960万④2960万元⑵读50505050这个数时,要读()个零。①1②2③3④4⑶一个数最高位是()位,这个数是八位数。①百万②十万③千万④亿⑷有一个数,万级是207,个级是375,这个数是()。①207375②2070375③2073750⑸下面各数中,最接近40000的数是()。①39998②40003③41000第二关:细答基本(独立完成,集体讲评)一、在〇里填上“>”、“<”或“=”。567765〇5767563560000〇356万二、按要求写数。90000000000吨=()亿吨810000千克=()万千克三、求近似数。74380≈()万(四舍五入到万位)。1309998572≈()亿(四舍五入到亿位)。第三关:勇闯万难(独立思考,再讲评)一、根据数的组成填写下面各题。(500000000)+(2000000)+(700000)=()(3000000)+(800000)+(9)=()二、用2、7、0、3、1这五个数组成一个五位数,其中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约等于7万的最小的数是(),约等于3万的最大的数是()。三、用5、4、7和2个0组成五位数,使这个数:⑴只读一个零:⑵读两个零:⑶一个零也不读:自我总结:预留作业:下一节导学案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课题线段、射线、直线(1)课型:新授课课时数:8主备人张书英班级: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正确区分"线段、射线、直线",掌握其表示方法。2、在感受美妙多变的图形世界中,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比较、探究等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组间竞争等形式,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增强进取意识,激发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学习重难点:1、通过操作活动,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积累操作活动的经验.

2、掌握用字母表示"线段、射线、直线"的方法.知识链接1、画出你学过的图形。

2.读下列语句,并画出图形:

⑴经过两点画一条直线;⑵过两点分别画一条直线

3、情景创设:

小狗A为了吃到骨头B,小狗可能走的路线有几条?你认为小狗选择的哪条路线是最短路线?请说明你的理由.

AB

自主学习1、探讨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2、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服务于生活合作探究AB

那么图中的线段可以记作_____或_____。A··B

(表示端点的字母必须写在前面)那么图(2)的射线可以记作_____。A··B

也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那么图(3)的直线可以记作_____或_____4.自我总结:

1、让学生画出线段、射线、直线,再议一议它们之间的区别并填表。

端点数延伸性能否度量线段

射线

直线

成果展示:达标测评:1.读下列语句,并画出图形:

(1)过点A、点B画直线AB

AB

(2)过点C、点D画线段CDCD

(3)以E为端点过点F画射线EF.EF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条线段只有两个端点;B、射线有两个端点

C、在所有连结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

D、直线AB与直线BA表示同一条直线

一条直线长5厘米。

黑板的边是一条射线。

手电筒发出的光是直线。

)自我总结:预留作业:下一节导学案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课题线段、射线、直线(2)课型:新授课课时数:9主备人张书英班级: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理解直线、射线、线段等简单的平面图形,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2、通过具体情境以及操作活动,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3、通过探究活动,积累一定的操作活动经验,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抽象及用语言表达结论的能力。4、能用圆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学习重难点:1、由探究得出直线(线段)的性质2、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自主学习1:如果你想将一根细木条固定在墙上,至少需要几个钉子?你能说出道理吗?2:(1)过一点A可以画几条直线?(2)过两点A、B可以画几条直线合作探究讨论(1)木工师傅锯木版时,怎样用墨盒弹墨线?(2)建筑工人在砌墙时,如何拉参照线?分别根据了什么原理?探究(1)以前从北京到台湾的高雄,需要绕道香港才能到达,总行程大约为2654km,20XX年春节北京和台湾的高雄开通直航班机,行程大约为2098km,台湾与大陆开通直航给两岸人民带来了什么?(2)你认为用哪一个数据来刻画北京与高雄两地的距离更为合理?成果展示:达标测评:1、在直线l上顺次取A、B、C三点,使得AB=4cm,BC=3cm,如果O是线段AC的中点,求线段OB的长度。2、有A、B、C三城市,已知A、B两市的距离为50千米,B、C两市的距离是30千米,那么A、C两市间的距离是(

)(A)80千米

(B)20千米(C)40千米

(D)处于20千米~80千米之间自我总结:预留作业:下一节导学案四年级数学导学案课题平移与平行课型:新授课课时数:10主备人张书英班级: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感受平移前后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2.能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锻炼自己的绘图能力。3.感受数学的价值,进一步理解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学习重难点:认识平行线,体会平行线的特征,会画平行线。学习准备:小棒,长方形纸,方格纸,三角板,直尺。知识链接:1.还记得上一课学的三种线吗?它们都有什么特点?与同组同学说一说,比一比看谁说得更好。2.你见过双杠吗?没见过可以到操场上找一找,看看双杠是什么样儿的。双杠的两根横杠是什么样的?你还见过像双杠一样的事物吗?比如自主学习:1.认识平行。2.平移。合作探究:。1.什么叫互相平行2.平移。CA像右图画的一样,把两根铅笔(或两根小棒)先重叠在一起,放在方格纸上,然后平移其中一根铅笔。这两根铅笔经过平移后的位置关系是。CA★如果我们把其中一根铅笔起名叫AB,另D一根叫CD,那么它们的位置关系就可以DB说成AB平行于CD,或者平行于。B考一考:你能再给两根小棒重新起名,然后再描述一下它们的位置关系吗?我准备把两根小棒分别叫和,那么它们的位置关系是。3.折一折。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折两条折痕,打开后看一盾,这两条折痕都是什么样儿的?画一画折痕的样子。如:再拿出长方形纸重新折两次,你能折出不同样子吗?再画一画。折痕的样子有:两条折痕会;两条折痕不会,即使延长也不会,也就是。4.画一画。如何画一组平行线吗?怎样才能画美观、准确的平行线呢?达标测评:课内训练巩固。1.从下图中找出两组互相平行的线段,并用不同的颜色的笔描出来。2.小鱼向右平移5格,平移前后小鱼图形中的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用不同的颜色描出来。你能用给线段起名的方法,用字母描述出一组平行线吗?试着写在下面吧。3.说一说。(完成书中第19页的内容)你能用给线段起名的方法,用字母描述出一组平行线吗?试着写在下面吧。4.过点A分别画直线的平行线。A·A·A·A···A自我总结预留作业:1、下一节导学案2、准备:小棒,长方形纸,方格纸,三角板,直尺四年级数学导学案课题相交与垂直课型:新授课课时数:11主备人张书英班级: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通过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垂直。能用三角尺画垂线。2.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3.锻炼自己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画图能力。学习重难点:1.明确相交与垂直的概念,能用三角尺画垂线。2.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问题。学生准备:三角板,直尺,小棒,正方形纸等。知识链接:1.你还记得上节课学过的平行吗?用尺子画一组平行线吧。2.在上节课折纸时,我们发现两条直线除了平行外,还有什么关系?自主学习:1.摆一摆请你拿出两根小棒任意摆一摆,看看两根小棒都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画出几组你摆出的两根小棒位置关系的样子。相交与垂直2.思考:相交与垂直之间是什么关系呢?你能说一说吗?3.折一折用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使两条折痕互相垂直。折完后用笔把折痕画出来。4.试画垂线合作探究:相交的两条直线会形成一个交点吗?如:观察下面两条直线的相交图形,它们相交后都形成了什么样的角?它们相交后形成的角有这几组图形中,有几组在相交后形成了直角,找出来标上直角符号吧。讨论: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必须具备什么条件?什么叫相互垂直?2.相交与垂直相交与垂直之间是什么关系呢?你能说一说吗?如,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就一定会3.折一折用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使两条折痕互相垂直。折完后用笔把折痕画出来。什么叫垂足?什么叫垂线?能用字母来描述吗?如图,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如图,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点是垂足,直线m垂直于直线n,也可以读作垂直于。momonn在你的正方形纸中,把垂直折痕的垂足标出来,并用字母O标记。4.如何画垂线?展示给大家好吗?达标测评:1.过直线外一点A分别画直线的垂线。·A·A·A·A··A把具体的步骤说给大家听好吗?自我总结预留作业:下一节导学案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课题旋转与角课型:新授课课时数:12主备人张书英班级: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通过实践操作,认识平角和周角。能说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2.通过学习,知道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的形成过程,能解各种角之间的关系。3.锻炼自己的操作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学习重难点:1.明白平角和周角的概念,知道五种角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知道五种角的形成过程,知道各种角之间的关系。学具准备:三角板,活动角等。知识链接1.你还记得什么叫角吗?它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由一点引出的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角是由和组成的。2.你还记得学过什么样的角吗?能把它们的名字写下来吗?自主学习转一转。拿出活动角,固定其中一条边,旋转另一条边,观察旋转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角的样子,看看哪些是你认识的。请辩认一下下面几种摆出来的角和你摆的有一样的吗,写出它们的名字。合作探究现在用活动角分别旋转出一个直角、锐角、钝角思考:你用什么办法来验证它们呢?观察下面几种角,(小组讨论)()()()()····④③②①④③②①这几角中,第①个是我们以前就认识的,它是角;★第②个角的一边旋转后与另一条边,这个角叫平角;★第④个角的一边旋转后与另一条边,这个角叫周角;第③个也是一种角,它叫优角,但是现在我们不研究它。再次拿出活动角,把新认识的平角和周角旋转出来,仔细观察一下,然后把它们的特点再写在下面吧。平角的两条边,周角的两条边。达标测评:1.说一说每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分别是什么角。()()()()2.判断:①一个角有两条边,一个顶点。()②平角就是一条直线。()③比直角大的角一定是钝角。()④一个直角用2倍的放大镜看,就是一个平角。()⑤周角就是一条射线,它只有一条边。()⑥12点15分,时针和分针成直角。()⑦钝角就是比直角大的角。()拓展延伸:(1)图中共有()个角;(2)图中有()个直角;(1)图中共有()个角;(2)图中有()个直角;(3)图中有()个锐角;(4)图中有()个钝角;(5)图中有()个平角。自我总结预留作业:下一节导学案三角板、量角器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课题角的度量课型:新授课课时数:13主备人张书英班级: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总结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2、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位的需要,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建立1°角的表象;能通过量角,建立角的大小的量化观念,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3、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及合作精神。学习重难点:1、体会引入角的度量单位的必要性。2、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自主学习1、认识量角器1.认识角的计量单位。2.认识量角器的结构。合作探究1、组内探究量角的方法2、角的大小变化有什么规律?3、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4、归纳展示量角的方法①、角的计量单位是(),用符号()表示。②、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记作()。③、量角的步骤是:(1)两角器的中心与()重合,0度刻度线与()重合。(2)另一条边在量角器上所对的刻度是多少,这个叫就是多少度。⑤、量一量76页各角的度数,你发现了什么?⑥、量角时,什么时候读外圈的刻度?什么时候读内圈刻度?成果展示:达标测评:1、练一练第一题2、根据探讨的量角的步骤试量第二题3、用量角器量出一幅三角板的度数自我总结:预留作业:预习下一节导学案准备三角板、量角器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课题画角课型:新授课课时数:14主备人张书英班级: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能够学习并掌握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会用三角尺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2.在画角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画图能力。学习重难点:1.掌握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2.准确地画出指定度数的角。学具准备:三角板,量角器等。知识链接1.在上一课中,我们认识了量角器,你还能把量角器介绍一次吗?2.怎样使用量角器测量角度?把方法写在下面。3.我们使用量角器测量了三角尺各角的度数,你还记得吗?4.平角=°周角=°自主学习这些题我知道1、画角所需要的学具材料2、画特殊角60°45°90°105°150°135°合作探究1、小组探讨画角的方法。2、画任意角度数的角3、探讨画角的步骤第一步,画一条;第二步,把量角器的与重合,把量角器的与重合;第三步,在量角器60°的刻度处;第四步,把连接起来。现在使用量角器在下面画出60°的角,与小组成员互相检查并且画正确后再画一个150°的角吧。成果展示:将你们的探讨成果展示给大家好吗?达标测评:1.使用量角器画角。65°,15°,90°,140°2.选择合适的方法画角。30°,80°,105°,160°3.想一想,利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哪些度数的角?把它们写在下面。写完后,由小组成员说一说怎样使用三角板画出这些角,看看与你的想法一样吗。自我总结:预留作业:下一节导学案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课题练习二课型:新授课课时数:15主备人张书英班级: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通过练习,巩固自己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增进对图形知识的理解。2.在练习过程中,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3.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重难点:1.巩固自己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2.培养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1.在本组内交流汇报本单元所学的内容。(1)线的认识(2)平行与垂直(3)旋转与角(4)角的度量与画角2.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中,你感觉最困难或仍然有疑问的是什么知识?写在下面,以便在小组学习中互相帮忙解决。合作探究一、基本练习。1.用手中的文具在下面分别画一条直线、线段和射线,并用字母写出来。思考:这三种线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这三种线都是;和都是的一部分;直线的长度是,端点;线段的长度是,端点;射线的长度是,端点。2.过点A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A·A·A·A··A·A回答:我们画平行线,使用的主要工具是,观察平行线我们发现,平行线是永远不会的,它们之间的距离是的。3.过点A画已知直线的垂线。·A·A·AA·AA·回答:我们画垂线,使用的主要工具是,观察垂线我们发现,两条线只有并且才是互相垂直的。4.在下面任意画出我们学过的几种角。5.用两块三角板我们能画出几种度数的角?想一想,用三角板画在下面,然后再用量角器度量,看看自己的想法对不对。小结:通过画角,我们知道使用三角板可以画出几种度数的角,并且是非常方便的。其他的角我们可以用量角器画完成。6.用量角器分别画一个58度和135度的角。小结:用量角器画角,我们的方法概括为。达标测评:1.填空。①我们一般用()作为度量角的单位。②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记作()。③直角+锐角=()角平角-锐角=()角直角-锐角=()角钝角-直角=()角④直角是()度的角,平角是()度的角,周角是()度的角。⑤钟面的时针与分针组成平角时是()时,时针与分针组成直角是()时或()时。⑥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上各点所连线段中,()最短。2.判断。①射线OF也可以称为射线FO。()②过一点可以画无数直线。()③一条射线的长度是70米。()④一个角有两条边,有一个顶点。()3.先估计,再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自我总结:预留作业:下一节导学案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课题走进大自然课型:新授课课时数:16主备人张书英班级: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巩固学过的“认识更大的数”、“线与角”等单元的知识。2.在学习中,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3.在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能感受数学的带来的乐趣。学习重难点:知识链接同学们,在平常生活中你是不是一个爱观察的孩子呢?实际上,在我们周围处处都存在着数学知识,处处也都有应用数学知识的身影。本课《走进大自然》就是告诉我们生活中的数学。练习1.两个同学一组,做“你读我写,你写我读”的游戏。2.用两根小棒摆一摆,摆出“平行与垂直”的关系,再摆出几种学过的角。自主学习1.复习更大数的读法和写法。图片的前两段话中的数据你都读完写完了吗?与小组成员对正后,写在下面吧。3735200读作:1334000读作:十万写作:一百二十万写作:十七万写作:在小组交流读数与写数的方法,然后写在下面。读含有亿级、万级和个级的数,要写一个较大数,要2.在认识更大的数这一单元,我们还学习了大数的改写、大小比较以及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还有印象吗?我们都是怎样做的呢?与小组成员说一说方法吧。3.平行线与垂线。在图中寻找互相平行与垂直的线段的方法是什么?把它们的定义写下来吧。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两条直线,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垂直时,两条直线的交点叫。我们画平行线和垂线的方法还记得吗?在下面分别画出一组平行线和垂线,与小组成员说一说画法吧。4.角的度量。把你度量的风筝的角度与小组成员对正一下,再说一说度量的方法。使用量角器除了量角外,也可以画不同度数的角。在下面画出55°、140°的角,与小组说一说画角的方法。5.在线与角这一单元,我们还学习了线的认识、角的种类、用三角板画角等知识。仔细看看教材或小组成员间互相说一说这些知识吧。合作探究将自主学习部分的内容进行小组探讨准备展示成果展示:达标测评:1.在小组内汇报图中问题的解决方法。2.填空。①点到直线之间的距离()最短。②()没有端点可以无限延长。③双杠之间是相互()的。④周角是()°,是平角的()倍,是直角的()倍。⑤过两点可以画出()条直线。⑥线段有()个端点,射线有()个端点,直线有()个端点。3.判断。①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互相垂直。()②过一点可以引出无数条射线。()③一条直线一定比一条射线长。()④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⑤钝角就是比直角大的角。()⑥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短有关。()4.在□里填适当的数字。39□500≈39万5□6000000≈5亿39□500≈40万5□6000000≈6亿9□6000000≈10亿4□860≈5万5.用合适的方法画出下列几个角。30°45°100°135°70°6.写出近似为8万的最大数和最小数。自我总结:预留作业:下一节导学案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课题卫星的运行时间课型:新授课课时数:17主备人张书英班级: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使自己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把笔算和简算结合起来,锻炼自己的计算能力。3.锻炼自己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学习重难点: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自主学习1.口算下面各题,比一比谁最快。15×624×514×8108÷62×35280÷42.列竖式计算。54×1227×49你还记得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竖式计算法则吗?先与小组同学说一说,合作探究(一)我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1圈需要114分,那么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时间?思考: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写下来吧。自己估算一下这道算式应该等于多少?把估算方法也写下来。思考:这道题的准确结果应该是多少呢?开动脑筋想一想怎样可以准确地算出它的结果,想好后把你的方法写下来,再与小组成员交流。提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是一样的呀!实际上,我们最常用也是最方便的计算方法就是列竖式计算,试着列竖式来计算一下吧。提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是一样的呀!114×21()×()()×()与小组同学对照一下计算过程和结果吧,如果出现问题一定要找人帮忙呀!达标测评:1.你能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吗?312×25437×2826×137135×4554×312112×312.森林医生。(相信自己,你能行)121145×14×6348443512187605()1305()3、拓展练习。自我总结:预留作业:下一节导学案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课题体育场课型:新授课课时数:18主备人张书英班级: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2.能与同学交流自己估计的方法。3.在课堂学习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热情。学习重难点:1.能结合具体情境对估计方法进行归纳。2.能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正确估算。知识链接学前准备。1.估算,把估算的方法也写下来。96×28≈101×32≈192×21≈×=×=×=2.咱们学校有多少学生你知道吗?如果想知道我们学校有多少学生,你有什么办法吗?与小组成员说说你的自主学习1.独立探究。这是一座体育场,观众是不是很多呀。估计一下有多少名观众吧。思考:你怎样估计呢?一个一个地数?一排一排地数?有更好的方法吗?用上面的方法估计人数,这样得到的结果是(可以或不可以)的。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探究。(1)对这个看台的人数还有其他的估计方法吗?商量好后,写在下面吧。(2)这个体育场共有28个看台,如果每个看台的观众数大致相同,你能估计出这个体育场有多少名观众吗?讨论后列出算式并估算。×≈×=3.小结。我们估计具体事物的数量,可以将其分成的几部分,先估计的数量,再估计出;也可以列出乘法算式,估计出乘法算式的,确定具体事物的数量。乘法的估算,要根据实际情况估算,但一般用法求近似值,也就是把乘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进行估算。成果展示:达标测评:1.下表是东方报亭10月上旬每天的营业额(单位:元),你能估计出这个月上旬的总营业额吗?日期12345678910营业额206201206204205198196198195203提示:每天的营业额可以看成元。列式为:×=元考一考:从这道题中你能学到快速计算的方法吗?比如我们可以把这些数先都看成元,然后利用多加少减的方法与刚才的结果相加减,得到准确的结果是元。2.估一估图中有多少粒大豆。思考:可以怎样估计呢?先想好办法再试一试。写出估计的结果。把你估计的结果与小组成员交流一下,再互相说一说自己估计的方法。(提示:小组成员因为估计的方法可能不同,所以结果也可以是不同的。)3.下面是一幅草坪图,如果图中方框代表1米2,试估计草坪的面积。我估计这块草坪的面积大约是米2.4.沙坪小学有学生612人,全乡有这样的小学19所,全乡约有小学生多少名?.阅读教材第37页中图片资料,并把其中的问题解答在下面。(1)火车平均每时行驶110千米,已经行驶了18时,现在火车在哪个城市附近?(2)每节硬座车厢有118个座位,这列火车有12节硬座车厢,估一估,这列火车的硬座车厢能容纳1200名乘客吗?(3)计划全家每天的住宿费是190元,如果住宿5天,1000元够吗?自我总结:预留作业:下一节导学案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课题神奇的计算工具课型:新授课课时数:19主备人张书英班级: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认识计算器,初步了解计算器面板上一些常用按键的名称及功能。2.学会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四则计算。3.能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一些问题,锻炼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重难点:1.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四则运算。2.掌握计算器的铵键名称入功能。知识链接1.同学们,当你或你跟随自己的家长到商店、超市等地方去买了很多东西,那里的工作人员都是怎样对商品的总价钱进行计算的呢?写出你见到的他们的计算方法。2.如果让你来统计我们班同学一次数学测试的成绩,你打算用什么工具来快速地算出全班同学的总成绩?3.猜谜语一个东西真奇怪,上面布满方块块,用手一摁字出来,加减乘除算得快。谜底是:自主学习你都在什么地方见过计算器?把你的答案在下面写一写,在小组内说一说再汇报。2.认识计算器。假如你是一位计算器推销员,你打算怎样介绍你手中的计算器?在小组内介绍一下手中的计算器吧。现在来解答下面的问题:①在上面的计算器图片中用箭头标出计算器的显示器和键盘。②在键盘里举几个数字键、功能键、运算符号键的例子。如:等是数字键;等是功能键;等是运算符号键。③计算器的关机键是,关机键是,删除、清除键是。[3分]说明:(1)有的计算器上同时存在CA、CE和C键,它们都有清除或删除的作用,具体的区别可以在高年级时再加以区分或者同学们可以查阅资料来了解;(2)像文曲星、商务通等电子设备的主要功能不是计算,但它们有计算器功能,可以做计算器使用。合作探究计算器的使用。你会使用计算器来计算吗?考一考你吧。用计算器计算25+406,按键的顺序是,计算结果是。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填写的计算方法,如果有不同的答案小组成员一定要互相帮助呀!现在在小组内共同计算几道题,一定要学会使用计算器呀。32010-8925=4368÷78=24×7.6=32+25=成果展示:达标测评:1.用计算器计算。1129+3855=()÷56=()×123=()-9865=()×36=()-29999=()-8952=()。一个错就会使后面的都错,一定要细心呀!2.用1,2,3,4,5这5个数字,任意组合成一个两位数和一个三位数,用计算器求它们的积(写出五组算式),小组成员放在一起比一比,看谁的乘积最大,乘积最大的同学介绍一下自己方法吧。3.括号内可以填几?先估计,再用计算器检验,找到合适的答案。[4分]算式积的范围73×()3000~340088×()4000~4200192×()5500~6000405×()7200~8200拓展练习。1.利用电脑等查找一下计算器上的M+,MR等键的作用和使用方法。2.用计算器计算,在小组内对正一下结果。1600-32×28=1600÷(15+65)=自我总结:预留作业:下一节导学案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课题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课型:新授课课时数:20主备人张书英班级: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通过自己的探索活动,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发现乘法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进行表示。2.在理解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3.通过乘法结合律的推导过程,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学习重难点:探索并概括出乘法结合律知识链接1.口算。4×25=8×125=50×2=40×25=125×80=5×2=2.算一算,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13×17=17×9=25×4=17×13=9×17=4×25=上面的算式有什么规律?用自己的话写一写。[4分]两个数相乘,,它们的乘积不变。我们可以把这种规律起名为。自主学习1.仔细观察摆好的长方体,请估一估用了几个小正方体。2.计算小正方体的个数,并且在小组内汇报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将自己及小组成员的计算方法都整理出来,书写在上面。(计算方法不止一种呀)3.仔细观察算式,你能不能发现这几个算式有什么关系?与小组成员交流后,整理到下面。4.想一想,这几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在小组内讨论然后汇报给大家。[4分]5.计算下面几组题,比较每组算式有什么关系?关系:(6×5)×3=关系:6×(5×3)=关系:(80×4)×2=关系:80×(4×2)=仔细看上面的的算式,它们都有什么规律?你能依照他们的样子写出几组算式吗?试一试吧。[3分]我们来总结一下这里面的规律:合作探究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相乘,或者先把相乘,再和相乘,它们的不变,我们把这种规律叫乘法结合律。6.用字母表示乘法运算定律。(1)用a、b分别表示两个因数,怎样表示乘法交换律?(2)用a、b、c分别表示三个因数,怎样表示乘法结合律?成果展示:达标测评:35×2×5=35×(2×)(60×25)×4=60×(×4)(125×5)×8=(×)×5(3×4)×5×6=(×)×(×)2.利用你发现的规律,计算下列各题。[6分]25×17×4(25×125)×(8×4)35×125×8×3拓展延伸你能简算下面的题吗?(动动脑,相信自己!)12×2516×125自我总结:预留作业:下一节导学案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课题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课型:新授课课时数:21主备人张书英班级: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过程,发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用字母表示。2.在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基础上,会运用这些定律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3.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归纳分析能力。学习重难点:猜测、验证自己所发现的运算定律知识链接1.在上一节课学习的基础上,先猜测加法有无交换律和结合律,然后用自己的方法举例说明猜测是否正确,锻炼一下我们的思维能力吧。2.填一填。25×8=8×13×20×5=13×(×)a×b=×(a×b)×c=a×(×)我们是依据和来完成上面的填空的。这样的规律在加法中有没有呢?我们一起来研究吧。自主学习验证我们的猜想。口算并观察下面的算式。3+2=2+3=思考:这两个算式的结果怎样?所以这两个算式的关系可以写成:3+2=像这样的例子我们还能再写出一些来。这样的规律和乘法中的律真的很像。2.口算并观察:(3+2)+5=3+(2+5)=这两个算式的结果怎样?所以这两个算式的关系可以写成:(3+2)+5=我们再举一些这样的例子吧。(+)+=+(+)(+)+=+(+)像这几组算式中存在的规律和乘法中的律是非常相似的。合作探究总结规律。数学真的很有趣,加法中也真的存在律和律。我们来描述一下吧:两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这就是加法交换律;三个数相加,先把相加,再和相加,或者先把相加,再和相加,它们的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如果用a、b、c表示三个数,我们能把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写为: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4.应用规律可以使运算变得更加简便呦!你是怎样计算57+49的展示给大家好吗?思考:怎样计算35+78+65会更加简便呢?试一试吧!达标测评:1.利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125+375158+395+105357+288+143129+235+171+1652.连线。83+31564+(73+37)87+42+58315+83(64+73)+3787+(42+58)56+78+4478+(56+44)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495+213+5+68715+17+45+6367+(33+89)自我总结:预留作业:下一节导学案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课题乘法分配律课型:新授课课时数:22主备人张书英班级: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在探索中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2.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培养自己总结、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3.体会到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学习重难点:1.参与推导乘法分配律的过程,能理解乘法分配律。2.用语言叙述归纳乘法分配律。知识链接1.用简便方法计算。我是根据和进行简算的。25我是根据和进行简算的。小结:应用乘法和可以使计算简便。自主学习(一)认真观察思考,初步感知定律。1.口算:(4×5)×2=(3+4)×5=2×10+2×6=4×2+5×2=3×5+4×5=2×(10+6)=提示:每组题目中的得数怎样?2.观察思考:每组两个算式有没有联系?你发现了什么?(4×5)×2○4×2+5×2+(3+4)×5○3×5+4×52×10+2×6○2×(10+6)合作探究1.观察情境图。小明和小军看到工人叔叔正在贴瓷砖,贴了两面墙。(1)你帮他们估一估,大约贴了块瓷砖。(2)那么工人叔叔实际贴了多少块瓷砖呢?我们来列式算一算吧。我们可以有两种方法来计算瓷砖的数量。(小组成员可以合作呦!)解法一:解法二:(3)数学很有趣吧!观察上面的两种计算方法,我们发现两道算式的计算结果是的。所以这两道算式的关系也可以表示为:=2.仔细观察上面等号两边的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按照这样的算式特点,还能写出几组相等的算式吗?试一试吧。(10+7)×6=×6+×649×(100+1)=+=3.总结规律。(1)像上面这样相等的两个算式,我们怎样用语言来描述它们的关系呢?在小组内讨论,然后把下面的空白处补充完整。两个数的与第三个数相乘,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与相乘,再把两个乘积;这种运算定律叫做乘法分配律。(3)我要记住乘法分配律。如果用a、b、c来表示算式中的三个数,乘法分配律用字母怎样写?先自己试一试,再与小组成员交流。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为:(a+b)×c=或a×c+b×c=成果展示:达标测评:我能行!1.填一填。(20+9)×6=×6+×68×(125+9)=8×+8×7×48+7×52=×(+)2.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下列各题。(80+4)×2534×72+34×283.这道题你怎样计算36×3。说明理由4.计算。(20+4)×2535×37+65×3725×41自我总结:预留作业:下一节导学案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课题练习四课型:新授课课时数:23主备人张书英班级: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通过练习,巩固对乘法结合律、交换律和乘法分配律的理解,能较熟练地应用定律进行简算。提高计算、思维能力及灵活灵活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接受知识内在的函数思想。学习重难点:1、继续加深对乘法结合律、分配律的理解,进而能熟练地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2、对乘法分配律的反向应用。自主学习1、口算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又快又准!68+22=235×100=12×10=4×90×25=100+26=8×9×125=11×4+15×2=35×8×125=2、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4分)(100+2)×4569×72+69×28说一说,这样做题有什么好处?什么叫乘法分配律?合作探究1、试一试:101×()在括号里任意填一个两位数,你能很快说出乘积吗?如填52,那么:101×52=×52+×52=+=这是利用进行简算的自己再任意做一道题吧。2、小结:两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比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改写成、、的数与一个数的和或差(如201改写成+,98改写成-),再应用律,可以使运算简便。3、我能行!①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102×69=()×69+()×6975×99=75×()-75×()②脱式计算。[16分]85×82+82×155×289×2(125×25)×475×299+75101×55–5598×23125×88124×25-25×24成果展示:达标测评:1、将得数相等的算式用线连起来。2、如图,有一长是30M,宽是25M的长方形花圃。①这个花圃的篱笆长多少米?②如果每平方米大约种40棵郁金香,这个花圃大约种了多少棵郁金香?[4分]3、铺地砖的学问。[4分]①用了多少块地砖?②每块地砖12元,准备了1800元够不够?自我总结:预留作业:下一节导学案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课题整理复习课型:新授课课时数:24主备人张书英班级: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通过整理与复习,对认识更大的数、线与角以及乘法这三个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归纳,使自己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学习重难点:1.把握三个单元的基础知识,使学生能比较牢固地掌握。2.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