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湖中学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1页
滨湖中学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2页
滨湖中学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3页
滨湖中学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4页
滨湖中学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滨湖中学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初三年

语文阶段练习

(满分:150分完成时间:120分钟)

注意:1.全卷分三个部分,共21题;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能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古诗文默写

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是它发展的根脉,文人墨客驻留此地,还会赋予其更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1)__________,青衫湿!"秋瑾小住京华,借用白居易诗,道尽知音难寻的愁苦心情;“伤心秦汉经行处,(2)__________。”张养浩经过潼关回顾历史,发思古之幽情;“(3)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在密州出猎时喊出为国御敌立功的豪情;(4)“__________,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在北固楼上,借歌颂孙权的胆识气魄而发愤图强;“(5)__________,(6)__________。"躬耕南阳,诸葛亮表露出淡泊名利的高洁志趣;“(7)__________,(8)__________。”零丁洋畔,文天祥满腔悲愤,留下坚贞不屈光耀史册的民族气节;宋濂退休后到应天府朝见皇帝,以自身经历勉励同乡后学马生,陈说自己发奋苦学,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无羡慕的原因是:“(9)__________,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左传》刻画了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10)__________,故克之”揭示善抓战机是那场发生在长勺的战役取胜的原因之一……。古代文人留下醉人的笔墨穿透时空,历久弥新,令我们在这些历史文化名地徘徊不已……

2.语文之旅,如诗如画如歌。下面文字是晓语同学的毕业发言稿,请帮助她解决写作中遇到的问题。

同学们,如果说初中岁月是一曲美妙动人的歌,那么语文学习时光就是其中婉转悠扬的音符。绚烂的景色在此(),簇新的理想在此孕育,高尚的品格在此熏①(táo)。这一趟语文之旅,我们漫步苏州园林,自豪于我国园林建筑的杰出成就;走进黄土高原,惊叹于安塞腰鼓粗②(ɡuǎnɡ)豪放、()的磅礴气势;登上地球之巅,敬佩于登山队员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气概;伫立紫藤萝瀑布,惊叹于自然生命力的坚忍与();驻足巍峨的人民英雄纪念碑,陶醉于它庄严肃③(mù)的风格;走入诗歌殿堂,跨越时间和国度,倾听诗人的纵情吟唱……明日,我们将继续跟随、探寻先贤足迹,走在更加缤纷的一条语文道路上。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

熏táo()粗ɡuǎnɡ()庄严肃mù()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领会震耳欲聋顽强B.领略振聋发聩顽固

C.领会振聋发聩顽固D.领略震耳欲聋顽强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将继续探寻、跟随先贤足迹,走在更加缤纷的一条语文道路上。

B.我们将继续跟随、探寻先贤足迹,走在更加缤纷的一条语文道路上。

C.我们将继续探寻、跟随先贤足迹,走在一条更加缤纷的语文道路上。

D.我们将继续跟随、探寻先贤足迹,走在一条更加缤纷的语文道路上。

3.阅读名著

(1)小香在阅读《水浒传》《简爱》时发现:两部作品都有几处失火的情节。作为组员,请你与她一起完成小组的专题探究。

情节概括分析探究结果

林冲被发配到沧州看管草料场。高俅派陆谦和富安去沧州牢城,伙同那里的差拨一把火烧了草料场,意图祸害林冲。林冲无意间知晓实情,将三个人杀死。人物性格的转折:②失火作为危险事件发生,将小说中的人物置于超出日常的极端环境中,都引发了关键转折,对于小说的③有重要的作用。

①人物关系的转折:经历这次失火事件后简·爱与罗切斯特两人的感情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亲近了不少。

(2)《简·爱》不但是世界文学经典,也成为现代社会的流行文化元素。这部小说成功塑造了简爱这样一个独特的女性形象。她虽然貌不惊人,矮小瘦弱,但是属于现代女性美的象征。你认为她美在哪里?结合作品内容谈谈你的认识。

二、阅读(65分)

(一)(21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乙】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耿京①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②。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王世隆及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③,斩安国于市。弃疾时年二十三。

孝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弃疾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传》有删减)

[注]①耿京:山东济南人,抗金起义首领。②南向:方位词,指坐北朝南,中国自古之尊位。③行(xíng)在:旧时指皇帝所在的地方。

4.下列对甲词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醉里”领起“挑灯"与“看剑”,由外在形象映射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B.“八百里分麾下炙"描绘沙场点兵的辽阔场面,烘托征前庄严肃穆的气氛。

C.“的卢”“霹雳"写马快弓响,生动展现出战马奔腾、弓箭齐发的战斗场景。

D.词的前九句一气贯注,结句情感直转急下,痛苦现实与理想梦境相互映照。

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高宗劳师建康

(2)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

(3)弃疾因论南北形势

6.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

B.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

C.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

D.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

7.联系乙文,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

(2)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8.甲词题目中的“壮”有豪壮、悲壮之意,请简要分析。

9.乙文叙述了辛弃疾为“了却君王天下事"所做的努力,请简要概括。

(二)(2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武夷归来还武夷

①第一次到武夷山,是刚参加工作的第一个年头,慕名而来,便迷醉于武夷的山水。这里可谓碧水丹山,山水环绕,错落有致。其山峰挺拔俊秀、独石奇峰、丹霞状貌,不失风姿绰约之韵。水绕山而行,九曲溪上的来往竹筏,将武夷仙境送入了人间。这里的水,是曲折蜿蜒的,弯弯绕绕地便入了我的心曲;又是阔大包容的,掩映着一座座山的巍峨,容纳下无数性灵的跃动,最终汇进崇阳溪流。我在岩骨花香道上漫步,可望水帘声潺潺,鹰嘴岩相伴在侧,晚上游走其间,甚至还能看见星星点点的流萤,穿梭于山缝草荇间,似是入了仙人的梦境。

②第二次踏入武夷,已届不惑之年。经历了一些人生起伏,我于山水已有些淡然,唯衷情于武夷的茶。武夷岩茶历史悠久,早在北宋就名冠一方,以“岩骨花香”著称,在当时极其名贵,范仲淹曾写道:“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乾隆在《冬夜煎茶》一诗中的“清香至味本天然,咀嚼回甘趣逾永”,对武夷岩茶更是赞许有佳,就连苏东坡笔下也有武夷岩茶身影:“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爱茶人的心性大多洒脱。人到中年,明白了一些事理,早已不在乎眼前山水声色。这次,入了武夷,便想喝茶。这里不必四处遍寻,随处都能逢着品茶人,在山野、在陋室、在庭阁、在禅寺、在斋堂……茶是这里人生活的一部分。记得我初进兰汤一处山茶客栈,恰是傍晚,在山间,铺着茶席,热气中,观一色琥珀金黄,汤色诱人;嗅一鼻馥郁醇厚,香远益清;抿一口清爽霸气,回甘十足。耳听古曲,一袭大红袍,一株蓝莲花,在一杯一盏之间话着禅机,在青苔的老砖之上一品红尘,悠悠然,可谓妙哉!

③如今已近退休,鬓已星星也。又来武夷,武夷的山水,在我眼中,仿佛有了文化气息。这个让人魂牵梦萦的、让我敬仰的灵境圣地,被誉为三教名山,是儒家学子静坐讲学之所。于此,大儒朱熹所创立的朱子文化、理学思想渗透在山水之间,让武夷的山山水水有了灵气,有了魂魄。这次有幸参与台湾同胞所主持的朱子游学,往日走马观花路过的地方得以重回,用文化的韵味观山水,这山水便有了新的意境:同朱子思想相伴而行,朱子故居、寒泉精舍、兴贤书院,都成了俯仰山水、修身养性之处。想起偶然间看到的一句话:“在外面有点倦了,想回武夷山发个呆。”细一想,对于到过武夷的人好像真是这样。如果说“五岳归来不看山”,武夷偏偏就会是这个例外,并且还要后缀一句“武夷归来还武夷。”

④武夷山,因为朱熹,因为理学,成就了大武夷文化,自此,这里的山水便有了生命和文化的张力。

⑤寻一处山水之地,在文化气息的弥漫中,吐纳天地,感受其蓬勃有力又松弛的自然回归,乐得自观,乐得忘返。这武夷山,刚刚好!

(选自《最美中国风》公众号网文,有删改)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时间为序,叙述三次浏览武夷山的所见所感,表现作者心境的变化。

B.第三段引用“五岳归来不看山”,运用对比衬托,突出作者对武夷山的热爱。

C.文章不仅描绘了武夷山水的自然之美,还引发了欣赏者对山水文化的思考。

D.本文以“武夷的山水”为线索组织材料,欲扬先抑,条理清晰,构思巧妙。

11.第三段写武夷“让我敬仰"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12.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1)其山峰挺拔俊秀、独石奇峰、丹霞状貌,而不失风姿绰约之韵。(赏析加点词语)

(2)在山间,铺着茶席,热气中,观一色琥珀金黄,汤色诱人;嗅一鼻馥郁醇厚,香远益清;抿一口清爽霸气,回甘十足。(赏析句子)

13.第二段连续引用了范仲淹、乾隆、苏东坡三人诗句,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14.作者为什么说“武夷归来还武夷”?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三)(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以身许国,求福利民

①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些人是中国的脊梁,他们的人生是一首建功国家大业的英雄交响曲,也是一部以身许国的精神教科书。当代青年人要学习和传扬这种以身许国、为国奉献的崇高品格。

②以身许国是一种献身民族的舍我大义。著名诗人艾青在诗作中这样感慨:我们的祖先,他们用血肉之躯“为保卫土地,从不曾屈辱过一次”。因为这种“不屈辱"的许国精神,在民族危难时,自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舍生取义者文天祥;在民族受凌时,自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大义凛然者林则徐;在实现民族理想时,自有“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坚定革命者夏明翰。回望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征程,28年的浴血奋战、前赴后继,无数英烈用“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壮烈彪炳史册。

③许国是生命的燃烧、报国是事业的奋斗。唯有燃烧,方能让人生出彩;唯有奋斗,才可为国家建功。这样看来,以身许国也是一种燃烧生命的忘我奋斗。从“导弹之父”钱学森,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从“两弹一星”功勋,到“感动中国人物”,一个个英模以忘我诠释许国,用奋斗践行报国。邓稼先领军的团队,用一代人的拼搏,完成了一些需五代科学家接力攻关的核武研制工程;黄大年回归报国,仅用5年时间,就研发出西方国家需20年才能做成的地球深部探测装备。他们的生命,在许国报国的伟业中熊熊燃烧。

④共和国的锦绣河山,需要无数儿女无怨无悔地守以坚韧、付以辛劳、献以智慧。王继才在孤岛中坚守30余年,用自己的坚韧和奉献,换来千家万户的平安;钟扬在青藏高原跋涉16个春秋,用自己的艰辛和智慧,留下创造美好未来的4000万颗种子;李保国在太行山扶贫35个年头,用自己的汗水和知识,造就千百群众的福祉……正是这样奉献小我、成就大我的许国者,撑起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脊梁。总之,以身许国还是一种奉献无悔的大我情怀。

⑤“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多少英雄儿女为国家的富强而埋名献身。当今时代,奋斗是最生动的许国,奉献是最可贵的报国。新时代仍需无数“盖以身许国,但求福利民"的中国脊梁,赓续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爱国奉献的红色基因,书写俯仰无愧的报国华章。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语言严密生动、多处使用排比,增强气势,立场鲜明,感情充沛

B.文章结构严谨,全文从正反两方面论证,采用递进式结构,逻辑性强。

C.第二段用艾青的诗句,引出文天祥等三人“不屈辱”的许国精神事例。

D.第四段在列举三个人物辛劳奉献的事例时,运用一组数据来生动诠释。

16.下列两则事例,哪一则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四段的观点?为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

事例一:樊锦诗,1963年自北京大学毕业后就到敦煌研究所工作,这一坚持就是40余年,被誉为"敦煌女儿"。她潜心于石窟考古研究工作,她的研究成果成为学术界公认的敦煌石窟分期排年成果。由她主编,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26卷大型丛书《敦煌石窟全集》则是百年敦煌石窟研究的集中展示。

事例二:杨怀保,出生于陕西省一个偏僻的县城,他家境贫寒,10岁便开始挑起全家重担,10多年来,身为一名学生的他,历经苦难,但他自强不息、孝老爱亲、勇担责任,用瘦小的肩膀和顽强的毅力担当起照顾全家的责任并用爱心和责任奉献社会。

17.请简要分析全文的论证思路。

(四)(12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2023年10月17至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习主席提出这一倡议的初心,是借鉴古丝绸之路,以互联互通为主线,同各国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为全球发展开辟新空间,为国际经济合作打造新平台。10年来,“一带一路"合作网络从亚欧大陆延伸到非洲和拉美,中国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30多份合作文件,与合作伙伴在铁路、港口、金融、税收、能源、绿色发展、绿色投资、减灾、反腐败、智库、媒体、文化等20多个领域建立了多边对话合作平台。中国与各方合作开展了3000多个务实项目,拉动近1万亿美元投资。

【材料二】图示: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三】看各国政要学者如何评价“一带一路”十年成就:

法国席勒研究所国际问题专家塞巴斯蒂安·佩里莫尼:共建“一带一路"从不是中国一家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协奏。这一倡议为促进全球共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塞内加尔中国问题专家阿马杜·迪奥普:“一带一路”对共建国家的社会经济和民众生活都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是实实在在“得民心、惠民生、利天下"的倡议。

委内瑞拉作家、国际问题专家罗德里格斯·格尔芬施泰因:“一带一路”与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有相似之处,两者均无意向外征服扩张,只为寻求交流互通,拓宽世界经济发展空间。

波黑前部长会议主席兹拉特科·拉古姆季亚:“一带一路"提出了很多可行性的措施和倡议,让我们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找到一条可遵循的、看得见摸得着的道路。

18.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B.“一带一路"倡议为国际经济合作打造新平台,受到了有识之士的称赞。

C.“一带一路”是沿线国家共建,和平合作,互利共赢,促进全球共发展。

D.“一带一路"和古丝绸之路相似,也只与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开展合作。

19.请你读材料二图,并结合材料一和所学世界地理知识,补充完成“一带一路”部分路线图。

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中亚→西亚→A(填写国家名称)→波罗的海和B__________(填写大洲名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南太平洋→C_________(填写大洋名称)→红海→地中海。

20.有同学说:“‘一带一路’建设就是修公路、筑高铁、架大桥、建港口。"对此,你提出反对意见,请结合上述材料阐述理由。

三、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当我们跨越了一座“高山”,也就是跨越了一个真实的自己。——马天成

河南90后小伙赵天赐带“渐冻症"母亲31天跨越20个省,陪伴母亲实现环游中国的梦想;青海留守女孩马小萍写感谢信,跨越1700公里寻找资助者;一群孩子组成“太保蓝之队”从青海到杭州,跨越2300公里看亚运,为中国女排加油……他们跨越时空、跨越艰难,只为心中那份执念。

阅读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与感悟?请以“跨越"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自定文意;不套作,不抄袭,不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初三年

语文阶段练习

(满分:150分完成时间:120分钟)

注意:1.全卷分三个部分,共21题;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能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古诗文默写

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是它发展的根脉,文人墨客驻留此地,还会赋予其更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1)__________,青衫湿!”秋瑾小住京华,借用白居易诗,道尽知音难寻的愁苦心情;“伤心秦汉经行处,(2)__________。"张养浩经过潼关回顾历史,发思古之幽情;“(3)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在密州出猎时喊出为国御敌立功的豪情;(4)“__________,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在北固楼上,借歌颂孙权的胆识气魄而发愤图强;“(5)__________,(6)__________。”躬耕南阳,诸葛亮表露出淡泊名利的高洁志趣;“(7)__________,(8)__________。"零丁洋畔,文天祥满腔悲愤,留下坚贞不屈光耀史册的民族气节;宋濂退休后到应天府朝见皇帝,以自身经历勉励同乡后学马生,陈说自己发奋苦学,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无羡慕的原因是:“(9)__________,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左传》刻画了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10)__________,故克之"揭示善抓战机是那场发生在长勺的战役取胜的原因之一……。古代文人留下醉人的笔墨穿透时空,历久弥新,令我们在这些历史文化名地徘徊不已……

【答案】①.莽红尘何处觅知音②.宫阙万间都做了土③.会挽雕弓如满月④.年少万兜鍪⑤.苟全性命于乱世⑥.不求闻达于诸侯⑦.人生自古谁无死⑧.留取丹心照汗青⑨.以中有足乐者⑩.彼竭我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注意“莽、觅、阙、挽、兜、鍪、苟、侯、汗、竭、盈”等字的正确书写。

2.语文之旅,如诗如画如歌。下面文字是晓语同学的毕业发言稿,请帮助她解决写作中遇到的问题。

同学们,如果说初中岁月是一曲美妙动人的歌,那么语文学习时光就是其中婉转悠扬的音符。绚烂的景色在此(),簇新的理想在此孕育,高尚的品格在此熏①(táo)。这一趟语文之旅,我们漫步苏州园林,自豪于我国园林建筑的杰出成就;走进黄土高原,惊叹于安塞腰鼓粗②(ɡuǎnɡ)豪放、()的磅礴气势;登上地球之巅,敬佩于登山队员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气概;伫立紫藤萝瀑布,惊叹于自然生命力的坚忍与();驻足巍峨的人民英雄纪念碑,陶醉于它庄严肃③(mù)的风格;走入诗歌殿堂,跨越时间和国度,倾听诗人的纵情吟唱……明日,我们将继续跟随、探寻先贤足迹,走在更加缤纷的一条语文道路上。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

熏táo()粗ɡuǎnɡ()庄严肃mù()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领会震耳欲聋顽强B.领略振聋发聩顽固

C.领会振聋发聩顽固D.领略震耳欲聋顽强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将继续探寻、跟随先贤足迹,走在更加缤纷的一条语文道路上。

B.我们将继续跟随、探寻先贤足迹,走在更加缤纷的一条语文道路上。

C.我们将继续探寻、跟随先贤足迹,走在一条更加缤纷的语文道路上。

D.我们将继续跟随、探寻先贤足迹,走在一条更加缤纷的语文道路上。

【答案】(1)①.陶②.犷③.穆(2)D(3)C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

熏陶:xūntáo,比喻指人的思想行为因长期接触某些事物而受到好的影响。

粗犷:cūguǎng,①粗野;粗鲁②粗鲁而豪放。

肃穆:sùmù,意思是严肃庄重。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第一空:领会:指理解、领悟、体会。通常用于表达对某种思想、情感或事物的领悟和把握。领略:指欣赏、领悟、体验。通常用于形容对美好事物或情境的感受和理解。根据语境“绚烂的风景在此(),簇新的理想在此孕育”,应该填入表示“欣赏”或“领悟"的词语,因此应选择“领略”;

第二空: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振聋发聩:意思是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句中形容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应用“震耳欲聋";

第三空:顽强:形容坚韧不拔,不屈不挠,有很强的意志力和毅力。顽固:形容固执己见,不容易改变,不容易接受新事物。根据语境“惊叹于生命力的坚忍与()”,应该填入表示“不屈不挠"的词语,因此应选择“顽强”。

故选D。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语序不当,根据逻辑顺序,应将“跟随"和“探寻”位置进行调换,将“一条"放在“更加”的前面;

故选C。

3.阅读名著

(1)小香在阅读《水浒传》《简爱》时发现:两部作品都有几处失火的情节。作为组员,请你与她一起完成小组的专题探究。

情节概括分析探究结果

林冲被发配到沧州看管草料场。高俅派陆谦和富安去沧州牢城,伙同那里的差拨一把火烧了草料场,意图祸害林冲。林冲无意间知晓实情,将三个人杀死。人物性格的转折:②失火作为危险事件发生,将小说中的人物置于超出日常的极端环境中,都引发了关键转折,对于小说的③有重要的作用。

①人物关系的转折:经历这次失火事件后简·爱与罗切斯特两人的感情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亲近了不少。

(2)《简·爱》不但是世界文学经典,也成为现代社会的流行文化元素。这部小说成功塑造了简爱这样一个独特的女性形象。她虽然貌不惊人,矮小瘦弱,但是属于现代女性美的象征。你认为她美在哪里?结合作品内容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①有一天夜里,简·爱被一阵奇怪的笑声惊醒,发现罗切斯特的房门开着,床上着了火,她叫醒罗切斯特并扑灭火。

②林冲由原来的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变得忍无可忍、奋起反抗。

③人物形象塑造和情节推动

(2)她是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女性。靠着坚强的意志,自尊自重的人格,最终获得幸福的人生。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情节、人物形象及探究。

①《简·爱》中写道:“什么东西咯吱一声。那是一扇半掩的门,罗切斯特先生的房门,团团烟雾从里面冒出来。我不再去想费尔法克斯太太,也不再去想格雷斯·普尔,或者那笑声。一瞬间,我到了他房间里。火舌从床的四周蹿出,帐幔已经起火。在火光与烟雾的包围中,罗切斯特先生伸长了身子,一动不动地躺着,睡得很熟”,由此可以概括出:有一天夜里,简·爱被一阵奇怪的笑声惊醒,发现伯莎·梅森在罗切斯特房间放火,罗切斯特的房门开着,他睡得很熟,床上着了火,简·爱叫醒罗切斯特并扑灭火。

②由《水浒传》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中“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一个道:‘这条计好么?’一个应道:‘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这番张教头没得推故了!’"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可知,陆虞侯受高太尉指使设计,要火烧草料场,害林冲性命;林冲正要出去救火,却因“听得前面有人说将话来"就“伏在庙听”,无意间知晓实情,“林冲忍无可忍,奋起反抗,杀死了差拨、富安、陆谦,投奔梁山”,由此可知,林冲由原来的隐忍、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被逼上了绝境,变得忍无可忍、奋起反抗。

③一场火让林冲由原来的隐忍、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被逼上了绝境,变得忍无可忍、奋起反抗,上了梁山;一场火让简·爱与罗切斯特的感情亲近了不少。由此可知,失火作为危险事件发生,将小说中的人物置于超出日常的极端环境中,都引发了关键转折,对于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推动情节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只要结合作品具体内容,围绕简·爱追求自由平等、自尊自重的人格特点来谈即可。

示例:简·爱的美,在于她的独立自尊,坚韧不拔,以及对爱情的坚定执着。她面对困境不屈不挠,对待感情真诚而不妥协。在罗切斯特面前,她坚守自我,不因他的财富和地位而迷失自我。她的美,更在于她追求自由和平等的勇气,敢于反抗社会的不公,坚持自我价值的实现。这种美,既体现了现代女性的独立自主,也激励了无数女性追求自由和平等的信念。

二、阅读(65分)

(一)(21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乙】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耿京①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②。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王世隆及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③,斩安国于市。弃疾时年二十三。

孝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弃疾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传》有删减)

[注]①耿京:山东济南人,抗金起义首领。②南向:方位词,指坐北朝南,中国自古之尊位。③行(xíng)在:旧时指皇帝所在的地方。

4.下列对甲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醉里"领起“挑灯”与“看剑”,由外在形象映射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B.“八百里分麾下炙”描绘沙场点兵的辽阔场面,烘托征前庄严肃穆的气氛。

C.“的卢"霹雳”写马快弓响,生动展现出战马奔腾、弓箭齐发的战斗场景。

D.词的前九句一气贯注,结句情感直转急下,痛苦现实与理想梦境相互映照。

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高宗劳师建康

(2)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

(3)弃疾因论南北形势

6.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

B.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

C.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

D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

7.联系乙文,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

(2)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8.甲词题目中的“壮"有豪壮、悲壮之意,请简要分析。

9.乙文叙述了辛弃疾为“了却君王天下事”所做的努力,请简要概括。

【答案】4.B5.(1)慰问(2)适逢,恰巧遇到(3)趁机6.C

7.(1)我因主帅归顺朝廷的事前来,没想到发生变故,拿什么复命呢?

(2)因为朝廷和金主讲和刚成定局,(所以他的)建议不能实行。

8.词人梦回战场,点兵壮行,军歌雄壮,沙场上奋勇杀敌,气势极为豪壮;梦醒后,感慨白发已生,壮志难酬,尽显悲壮之情。

9.①劝耿京归顺朝廷:(2)奔袭金军大营,擒杀叛徒张安国:③为收复失地,提出建议。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词赏析。

B.“描绘沙场点兵的辽阔场面,烘托征前庄严肃穆的气氛"表述错误。“八百里分麾下炙”描绘了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烘托了军营的热烈气氛,表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

(1)句意:宋高宗正在建康劳军。劳,慰问。

(2)句意:正遇张安国、邵进已杀耿京降金了。会,适逢,正赶上。

(3)句意:辛弃疾趁机论述敌我形势。因,趁机。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断句。

句意:(此时)张安国正与金将饮酒兴浓,就当着众人将他捆绑起来带走,金将没追上他们。“安国方与金将酣饮"主谓结构完整,“即”为连词,其前断开第一处;“金将"为第三个分句的主语,故在“金将前面断开第二处”。

断句为: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注意以下重点词语:

(1)缘:因为;不期:没想到;何以:用什么;

(2)以:因为;方:才;不行:没有施行。

【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词赏析。

词的上片,写作者闲居家中心情苦闷,只能借酒浇愁;然而,就是在深夜酒醉之时,还一次又一次地拨亮灯火,久久地端详着曾伴随自己征战杀敌的宝剑,渴望着重上前线,挥师北伐。作者带着这样的思念和渴望进入梦中。他恍惚觉得天已拂晓,连绵不断的军营里响起了一片嘹亮雄壮的号角声。他把大块的烤牛肉犒劳将士们,让他们分享;军乐队奏着高亢激越的边塞战歌,以助兴壮威。在秋风猎猎的战场上,他检阅着各路兵马,准备出征。气势极为豪壮在词的最后,作者却发出一声长叹:“可怜白发生!"从感情的高峰猛的跌落下来。原来,那壮阔盛大的军容,横戈跃马的战斗,以及辉煌胜利,千秋功名,不过全是梦境。实际上,在苟安卖国的统治集团的压制下,作者报国无门,岁月虚度。“可怜白发生”,包含着难以诉说的郁闷、焦虑、痛苦和愤怒,尽显悲壮。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根据第一段中的“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可得:劝耿京归顺朝廷;根据第一段中的“乃约王世隆及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可得:奔袭金军大营,擒杀叛徒张安国;根据第二段中的“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可得:为收复失地,提出建议。

【点睛】参考译文:

【乙】辛弃疾,字幼安,是山东历城人。耿京在山东聚集人马,号称天平节度使,辛弃疾在耿京手下做掌书记。就直言劝说耿京作南归宋朝的决断。绍兴三十二年,耿京命令辛弃疾带奏表归宋,宋高宗正在建康劳军,召见了他,嘉奖了他,授他承务郎天平节度使掌书记的官职,同时用节度使印和文告召耿京。正遇张安国、邵进已杀耿京降金了,辛弃疾回到海州,与众人谋划道:“我因主帅归顺朝廷的事前来,没想到发生变故,拿什么复命呢?”于是和王世隆以及马全福相约直奔金营,(此时)张安国正与金将饮酒兴浓,就当着众人将他捆绑起来带走,金将没追上他们,辛弃疾将张安国献给朝廷。(朝廷)在闹市中将张安国斩首。当时他二十三岁。

乾道四年,(他)到建康府做通判。乾道六年,孝宗召见大臣们在延和殿对策。当时虞允文掌管国事,孝宗帝在恢复中原问题上态度坚决,辛弃疾趁机论述敌我形势以及晋、汉两代的人才,持论正直,不迎合君王。辛弃疾写了《九议》和《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给朝廷,论述(敌我)不利和有利的条件,形势的变化发展,战术的长处短处,地形的有利有害,极为详细。因为朝廷和金国讲和刚成定局,(所以他的)建议不能实行。

(二)(2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武夷归来还武夷

①第一次到武夷山,是刚参加工作的第一个年头,慕名而来,便迷醉于武夷的山水。这里可谓碧水丹山,山水环绕,错落有致。其山峰挺拔俊秀、独石奇峰、丹霞状貌,不失风姿绰约之韵。水绕山而行,九曲溪上的来往竹筏,将武夷仙境送入了人间。这里的水,是曲折蜿蜒的,弯弯绕绕地便入了我的心曲;又是阔大包容的,掩映着一座座山的巍峨,容纳下无数性灵的跃动,最终汇进崇阳溪流。我在岩骨花香道上漫步,可望水帘声潺潺,鹰嘴岩相伴在侧,晚上游走其间,甚至还能看见星星点点的流萤,穿梭于山缝草荇间,似是入了仙人的梦境。

②第二次踏入武夷,已届不惑之年。经历了一些人生起伏,我于山水已有些淡然,唯衷情于武夷的茶。武夷岩茶历史悠久,早在北宋就名冠一方,以“岩骨花香"著称,在当时极其名贵,范仲淹曾写道:“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乾隆在《冬夜煎茶》一诗中的“清香至味本天然,咀嚼回甘趣逾永”,对武夷岩茶更是赞许有佳,就连苏东坡笔下也有武夷岩茶身影:“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爱茶人的心性大多洒脱。人到中年,明白了一些事理,早已不在乎眼前山水声色。这次,入了武夷,便想喝茶。这里不必四处遍寻,随处都能逢着品茶人,在山野、在陋室、在庭阁、在禅寺、在斋堂……茶是这里人生活的一部分。记得我初进兰汤一处山茶客栈,恰是傍晚,在山间,铺着茶席,热气中,观一色琥珀金黄,汤色诱人;嗅一鼻馥郁醇厚,香远益清;抿一口清爽霸气,回甘十足。耳听古曲,一袭大红袍,一株蓝莲花,在一杯一盏之间话着禅机,在青苔的老砖之上一品红尘,悠悠然,可谓妙哉!

③如今已近退休,鬓已星星也。又来武夷,武夷的山水,在我眼中,仿佛有了文化气息。这个让人魂牵梦萦的、让我敬仰的灵境圣地,被誉为三教名山,是儒家学子静坐讲学之所。于此,大儒朱熹所创立的朱子文化、理学思想渗透在山水之间,让武夷的山山水水有了灵气,有了魂魄。这次有幸参与台湾同胞所主持的朱子游学,往日走马观花路过的地方得以重回,用文化的韵味观山水,这山水便有了新的意境:同朱子思想相伴而行,朱子故居、寒泉精舍、兴贤书院,都成了俯仰山水、修身养性之处。想起偶然间看到的一句话:“在外面有点倦了,想回武夷山发个呆。"细一想,对于到过武夷的人好像真是这样。如果说“五岳归来不看山”,武夷偏偏就会是这个例外,并且还要后缀一句“武夷归来还武夷。"

④武夷山,因为朱熹,因为理学,成就了大武夷文化,自此,这里的山水便有了生命和文化的张力。

⑤寻一处山水之地,在文化气息的弥漫中,吐纳天地,感受其蓬勃有力又松弛的自然回归,乐得自观,乐得忘返。这武夷山,刚刚好!

(选自《最美中国风》公众号网文,有删改)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时间为序,叙述三次浏览武夷山的所见所感,表现作者心境的变化。

B.第三段引用“五岳归来不看山”,运用对比衬托,突出作者对武夷山的热爱。

C.文章不仅描绘了武夷山水的自然之美,还引发了欣赏者对山水文化的思考。

D.本文以“武夷的山水"为线索组织材料,欲扬先抑,条理清晰,构思巧妙。

11.第三段写武夷“让我敬仰”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12.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1)其山峰挺拔俊秀、独石奇峰、丹霞状貌,而不失风姿绰约之韵。(赏析加点词语)

(2)在山间,铺着茶席,热气中,观一色琥珀金黄,汤色诱人;嗅一鼻馥郁醇厚,香远益清;抿一口清爽霸气,回甘十足。(赏析句子)

13.第二段连续引用了范仲淹、乾隆、苏东坡三人诗句,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14.作者为什么说“武夷归来还武夷"?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10.D11.①是儒家学子静坐讲学之所;②朱子文化、理学思想渗透在山水之间;③是修身养性之处。

12.(1)“风姿绰约”原形容女子风韵姿态柔美动人,这里用拟人手法形容武夷山峰的俊俏秀美。(意对即可)

(2)运用排比,从视觉、嗅觉、味觉描写了品茶的美妙体验,烘托出悠然自得的品茶心境。(意对即可)

13.连续引用三位名人的诗句,分别从历史悠久、口感香味(清香回甘)及备受宠爱(名贵)三个不同角度来突出武夷岩茶名冠一方的特点,更有权威性和影响力,也增加了行文的典雅与诗味。(意近即可)

14.①武夷有令人沉醉的山水;②武夷的茶可以慰藉经历人生起伏的心灵;③渗透武夷山水间的朱子文化、理学思想,足以让人修身养性。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

D.有误。“欲扬先抑"表述不准确。本文并未先贬低或抑制武夷山,再对其进行赞扬或提升,以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文章是按照时间顺序,以作者三次游览武夷山的经历为线索,逐渐深入地表达了对武夷山的热爱和对其文化的思考;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根据第③段“这个让人魂牵梦萦的、让我敬仰的灵境圣地,被誉为三教名山,是儒家学子静坐讲学之所。”可知,武夷山作为儒家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地位非凡,是儒家学子追求学问、传承文化的圣地。

根据第③段“于此,大儒朱熹所创立的朱子文化、理学思想渗透在山水之间,让武夷的山山水水有了灵气,有了魂魄。"可知,武夷山不仅仅是自然景观,更是文化的凝结。朱熹作为儒家学派的杰出代表,在武夷山创立了影响深远的朱子文化,其理学思想也赋予了这片山水以深刻的文化内涵。

根据第③段“这次有幸参与台湾同胞所主持的朱子游学,往日走马观花路过的地方得以重回,用文化的韵味观山水,这山水便有了新的意境:同朱子思想相伴而行,朱子故居、寒泉精舍、兴贤书院,都成了俯仰山水、修身养性之处。”可知,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进一步强调了武夷山作为修身养性之地的独特魅力。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句/描写角度的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

(1)在这句话中,“风姿绰约"这个词语被用来形容武夷山的山峰。原本这个词语是用来形容女子的风韵姿态柔美动人的,但在这里作者通过拟人的手法,将武夷山的山峰赋予了女性的柔美特质,形象地表现出山峰的俊俏秀美,使得描写更加生动有趣。

(2)这句话通过排比的手法,从视觉、嗅觉、味觉三个方面生动地描绘了品茶的美妙体验。琥珀金黄的汤色诱人,馥郁醇厚的茶香四溢,清爽霸气的茶汤入口回甘十足,这些细腻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品茶的乐趣,更烘托出品茶者悠然自得的心境。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段作用。句段的作用不能脱离全文孤立看待,要看它在全文的位置,做到“段不离篇”。

这些诗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突出了武夷岩茶的特点。范仲淹的诗句“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强调了武夷岩茶的历史悠久和名贵地位;乾隆的诗句“清香至味本天然,咀嚼回甘趣逾永”则突出了武夷岩茶的清香回甘口感;苏东坡的诗句“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则表现了武夷岩茶备受宠爱的情况。范仲淹、乾隆、苏东坡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文人墨客,他们的诗句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影响力,引用他们的诗句可以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和可信度。这些诗句的引用也增加了文章的典雅与诗味。诗句本身就是一种优美的语言表达形式,引用诗句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同时也可以提升文章的文化品位和审美价值。

根据以上分析作答即可。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1)武夷有令人沉醉的山水。根据第①段“这里可谓碧水丹山,山水环绕,错落有致。其山峰挺拔俊秀、独石奇峰、丹霞状貌,不失风姿绰约之韵。水绕山而行,九曲溪上的来往竹筏,将武夷仙境送入了人间。”可知,作者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武夷山的自然风光,包括碧水丹山、挺拔俊秀的山峰、独石奇峰等,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也是作者初次到访武夷山时被其美景所吸引,后来多次回归的重要原因。

(2)武夷的茶可以慰藉经历人生起伏的心灵。

根据第②段“爱茶人的心性大多洒脱。人到中年,明白了一些事理,早已不在乎眼前山水声色。这次,入了武夷,便想喝茶。"可知,作者通过自身的感受,表达了武夷岩茶对心灵的慰藉作用。在经历了人生的起伏之后,作者更加珍惜品茶的时刻,而武夷岩茶以其独特的口感和香气,成为作者心灵的寄托。

(3)渗透武夷山水间的朱子文化、理学思想,足以让人修身养性。

根据第③段“这个让人魂牵梦萦的、让我敬仰的灵境圣地,被誉为三教名山,是儒家学子静坐讲学之所。于此,大儒朱熹所创立的朱子文化、理学思想渗透在山水之间,让武夷的山山水水有了灵气,有了魂魄。”可知,作者强调了武夷山作为儒家文化的重要载体,特别是朱子文化、理学思想对武夷山的影响。这些文化元素不仅赋予了武夷山独特的灵气和魂魄,也为人们提供了修身养性的场所。作者通过参与朱子游学等活动,深切体会到了这一点。

根据第③段“这次有幸参与台湾同胞所主持的朱子游学,往日走马观花路过的地方得以重回,用文化的韵味观山水,这山水便有了新的意境:同朱子思想相伴而行,朱子故居、寒泉精舍、兴贤书院,都成了俯仰山水、修身养性之处。"可知,作者通过亲身参与朱子游学活动,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朱子文化对武夷山的影响。在重游曾经走马观花的地方时,作者用文化的韵味去观赏山水,发现了新的意境。同时,作者也强调了朱子故居、寒泉精舍等地方成为修身养性的重要场所。

根据以上分析作答即可。

(三)(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以身许国,求福利民

①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些人是中国的脊梁,他们的人生是一首建功国家大业的英雄交响曲,也是一部以身许国的精神教科书。当代青年人要学习和传扬这种以身许国、为国奉献的崇高品格。

②以身许国是一种献身民族的舍我大义。著名诗人艾青在诗作中这样感慨:我们的祖先,他们用血肉之躯“为保卫土地,从不曾屈辱过一次"。因为这种“不屈辱”的许国精神,在民族危难时,自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舍生取义者文天祥;在民族受凌时,自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大义凛然者林则徐;在实现民族理想时,自有“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坚定革命者夏明翰。回望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征程,28年的浴血奋战、前赴后继,无数英烈用“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壮烈彪炳史册。

③许国是生命的燃烧、报国是事业的奋斗。唯有燃烧,方能让人生出彩;唯有奋斗,才可为国家建功。这样看来,以身许国也是一种燃烧生命的忘我奋斗。从“导弹之父"钱学森,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从“两弹一星"功勋,到“感动中国人物”,一个个英模以忘我诠释许国,用奋斗践行报国。邓稼先领军的团队,用一代人的拼搏,完成了一些需五代科学家接力攻关的核武研制工程;黄大年回归报国,仅用5年时间,就研发出西方国家需20年才能做成的地球深部探测装备。他们的生命,在许国报国的伟业中熊熊燃烧。

④共和国的锦绣河山,需要无数儿女无怨无悔地守以坚韧、付以辛劳、献以智慧。王继才在孤岛中坚守30余年,用自己的坚韧和奉献,换来千家万户的平安;钟扬在青藏高原跋涉16个春秋,用自己的艰辛和智慧,留下创造美好未来的4000万颗种子;李保国在太行山扶贫35个年头,用自己的汗水和知识,造就千百群众的福祉……正是这样奉献小我、成就大我的许国者,撑起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脊梁。总之,以身许国还是一种奉献无悔的大我情怀。

⑤“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多少英雄儿女为国家的富强而埋名献身。当今时代,奋斗是最生动的许国,奉献是最可贵的报国。新时代仍需无数“盖以身许国,但求福利民”的中国脊梁,赓续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爱国奉献的红色基因,书写俯仰无愧的报国华章。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语言严密生动、多处使用排比,增强气势,立场鲜明,感情充沛。

B.文章结构严谨,全文从正反两方面论证,采用递进式结构,逻辑性强。

C.第二段用艾青的诗句,引出文天祥等三人“不屈辱"的许国精神事例。

D.第四段在列举三个人物辛劳奉献的事例时,运用一组数据来生动诠释。

16.下列两则事例,哪一则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四段的观点?为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

事例一:樊锦诗,1963年自北京大学毕业后就到敦煌研究所工作,这一坚持就是40余年,被誉为"敦煌女儿"。她潜心于石窟考古研究工作,她的研究成果成为学术界公认的敦煌石窟分期排年成果。由她主编,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26卷大型丛书《敦煌石窟全集》则是百年敦煌石窟研究的集中展示。

事例二:杨怀保,出生于陕西省一个偏僻的县城,他家境贫寒,10岁便开始挑起全家重担,10多年来,身为一名学生的他,历经苦难,但他自强不息、孝老爱亲、勇担责任,用瘦小的肩膀和顽强的毅力担当起照顾全家的责任并用爱心和责任奉献社会。

17.请简要分析全文的论证思路。

【答案】15.B16.事例一合适。因为第四段的观点是“以身许国还是一种奉献无悔的大我情怀”,事例一樊锦诗为敦煌考古默默付出的奉献精神是一种奉献无悔的大我情怀,能支撑观点;而事例二杨怀保的重点是孝心。

17.首段引用鲁迅的话提出“当代青年人要学习和传扬这种以身许国、为国奉献的崇高品格"的论点,接着从“以身许国是一种献身民族的舍我大义”“以身许国也是一种燃烧生命的忘我奋斗"和“以身许国还是一种奉献无悔的大我情怀”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最后得出结论:新时代仍需无数以身许国的中国脊梁。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

B.文章结构不是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而是从多个角度(献身民族的舍我大义、燃烧生命的忘我奋斗、奉献无悔的大我情怀)对“以身许国"的精神进行了正面的阐述和赞美。同时,文章的结构也并非严格的递进式,而是并列式;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论据辨析。

事例一:樊锦诗在敦煌研究所工作了40余年,潜心于石窟考古研究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她主编的大型丛书《敦煌石窟全集》是百年敦煌石窟研究的集中展示。这个事例中,樊锦诗为敦煌考古事业默默付出,这种奉献精神正是“奉献无悔的大我情怀”的体现。因此,这个事例与第四段的观点高度相关,可以作为有力的论据。

事例二:杨怀保出生于一个偏僻县城,家境贫寒,从10岁起就挑起全家的重担。他历经苦难,但自强不息、孝老爱亲、勇担责任,用爱心和责任奉献社会。这个事例主要强调的是杨怀保的孝心和责任感,虽然也包含了奉献社会的元素,但与“以身许国"和“奉献无悔的大我情怀”的关联度相对较低。

根据以上分析,事例一更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四段的观点,因为它直接体现了“以身许国"和“奉献无悔的大我情怀”的精神。而事例二虽然也包含了奉献的元素,但与观点的关联度相对较低。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论证思路

首先,文章在第①段通过引用鲁迅的话,提出了中心论点:“当代青年人要学习和传扬这种以身许国、为国奉献的崇高品格"。接着文章从三个方面对中心论点进行了具体的论述:第②段提出第一个分论点:“以身许国是一种献身民族的舍我大义”。作者引用了艾青的诗句,并列举了文天祥、林则徐、夏明翰等历史人物的事例,说明他们在民族危难或实现民族理想时,都表现出了舍生取义的许国精神。第③段提出第二个分论点:“以身许国也是一种燃烧生命的忘我奋斗"。作者通过列举钱学森、袁隆平、邓稼先、黄大年等英模的事迹,说明他们以忘我的精神诠释许国,用奋斗践行报国,他们的生命在许国报国的伟业中熊熊燃烧。第④段提出第三个分论点:“以身许国还是一种奉献无悔的大我情怀”。作者列举了王继才、钟扬、李保国等人物的事例,说明他们为了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无怨无悔地奉献了自己的一切。最后,第⑤段作者总结全文,得出结论:“新时代仍需无数‘盖以身许国,但求福利民’的中国脊梁”,再次强调了以身许国的重要性,并与首段的中心论点相呼应,使全文结构严谨、逻辑清晰。

(四)(12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2023年10月17至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习主席提出这一倡议的初心,是借鉴古丝绸之路,以互联互通为主线,同各国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为全球发展开辟新空间,为国际经济合作打造新平台。10年来,“一带一路”合作网络从亚欧大陆延伸到非洲和拉美,中国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30多份合作文件,与合作伙伴在铁路、港口、金融、税收、能源、绿色发展、绿色投资、减灾、反腐败、智库、媒体、文化等20多个领域建立了多边对话合作平台。中国与各方合作开展了3000多个务实项目,拉动近1万亿美元投资。

【材料二】图示: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三】看各国政要学者如何评价“一带一路"十年成就:

法国席勒研究所国际问题专家塞巴斯蒂安·佩里莫尼:共建“一带一路”从不是中国一家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协奏。这一倡议为促进全球共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塞内加尔中国问题专家阿马杜·迪奥普:“一带一路"对共建国家的社会经济和民众生活都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是实实在在“得民心、惠民生、利天下”的倡议。

委内瑞拉作家、国际问题专家罗德里格斯·格尔芬施泰因:“一带一路"与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有相似之处,两者均无意向外征服扩张,只为寻求交流互通,拓宽世界经济发展空间。

波黑前部长会议主席兹拉特科·拉古姆季亚:“一带一路”提出了很多可行性的措施和倡议,让我们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找到一条可遵循的、看得见摸得着的道路。

18.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B.“一带一路”倡议为国际经济合作打造新平台,受到了有识之士的称赞。

C.“一带一路"是沿线国家共建,和平合作,互利共赢,促进全球共发展。

D.“一带一路”和古丝绸之路相似,也只与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开展合作。

19.请你读材料二图,并结合材料一和所学世界地理知识,补充完成“一带一路"部分路线图。

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中亚→西亚→A(填写国家名称)→波罗的海和B__________(填写大洲名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南太平洋→C_________(填写大洋名称)→红海→地中海。

20.有同学说:“‘一带一路’建设就是修公路、筑高铁、架大桥、建港口。”对此,你提出反对意见,请结合上述材料阐述理由。

【答案】18.D19.①.俄罗斯②.欧洲③.印度洋

20.①“一带一路"共有五大合作要点,除了设施联通(基础设施建设)外,还有政策沟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或:10年来,中国不仅在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上,还在金融、能源、文化等20多个领域与合作伙伴开展多边合作。)②“一带一路”建设对共建国家的社会经济和民众生活都有十分积极的影响。③“一带一路"提出了很多可行性的措施和倡议,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为他国发展提供可遵循的、看得见摸得着的道路)。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

D.有误。根据材料一“‘一带一路’”合作网络从亚欧大陆延伸到非洲和拉美,中国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30多份合作文件"可知,“一带一路”并不仅限于与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开展合作,而是与更广泛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合作;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通读题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