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中考语文模拟卷(五)(陕西卷)(原卷版+解析版)_第1页
2024年新中考语文模拟卷(五)(陕西卷)(原卷版+解析版)_第2页
2024年新中考语文模拟卷(五)(陕西卷)(原卷版+解析版)_第3页
2024年新中考语文模拟卷(五)(陕西卷)(原卷版+解析版)_第4页
2024年新中考语文模拟卷(五)(陕西卷)(原卷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新中考语文模拟卷(五)(陕西卷)(原卷版+解析版)2024年新中考语文模拟卷(五)(陕西卷)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7题,计29分)

(本题4分)阅读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杏树是上帝的宠儿,是这座山上风景的主角,四季都受上苍的偏爱。春天一树繁花引得鸟雀百zhuàn千声,游人络绎不绝;夏天一树累累果实,让游客们垂xián欲滴;秋天脱去绿色,换上红色盛装,引得游人千回百转;冬天有时披上晶莹的雾凇,把山岭打扮成童话世界,使众多的摄影爱好者摸爬滚打,争相捕捉仙境般的瞬间。

1.(2分)请根据语境,给加点字注音。

(1)络绎()不绝(2)雾凇()

2.(2分)根据拼音写汉字。

(1)百zhuàn()千声(2)垂xián()欲滴

【答案】1.luòyìsōng2.啭涎

【解析】1.本题考查给加点字注音。

络绎不绝:luòyìbùjué,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来往频繁,连续不断。

雾凇:wùsōng,(名)寒冷天,雾凝聚在树枝或电线上而成的白色松散冰晶。

2.本题考查汉字书写。

百啭千声:意思是指鸟鸣声婉转多样。不要误写为“转"。

垂涎欲滴:馋得连口水都要滴下来了,形容非常馋想吃的样子,也比喻看到好的东西,十分羡慕,极想得

到(含贬义)。不要误写为“延”。

3.(本题6分)经典诗文默写。【在(1)~(6)题中,任选四题;在(7)~(8)中,任选一题。】

(1)_________,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_________,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3)相见时难别亦难,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4)爱上层楼,_________。(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5)_________,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

(6)酿泉为酒,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7)温庭筠《商山早行》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因思入梦,眼前的“客行”与心中的“故乡"交织叠加,虚实相映,意境丰富。

(8)《咸阳城东楼》中,形象地写出了山城暴雨即将来临的情景,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今日听君歌一曲寄书长不达东风无力百花残为赋新词强说愁起舞弄清影泉香而酒洌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注意本题中的易错字:君、寄、赋、洌、陵、凫、雁、塘、溪、阁。

4.(本题5分)在以《艾青诗选》为主题的诗歌研讨会上,同学们正深情朗诵艾青作品。请你参考示例,围绕《礁石》一诗的主题,礼赞一位我们学过的名著中的人物,并说明理由。

《艾青诗选》作品诗句作品主题

《向太阳》“没有哪一天/我不是用呆钝的耳朵/听着这国土的/没有止息的痛苦的呻吟"借歌颂太阳,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

《礁石》“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热情歌颂面对厄运,仍坚强不屈的乐观精神与豁达的胸襟。

示例:我想用《向太阳》礼赞彭德怀,因为他热爱祖国、顽强不屈、积极投身战争,极具本诗所歌颂的热

血青年的时代思潮。在红军长征路上,他身先士卒,带领红军取得一次又一次的重大胜利;在漫长的解放征程里,他鞠躬尽瘁,为中国革命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答案】示例:我想用《礁石》礼赞保尔柯察金,因为他是一个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有着像钢铁一般意志,即使在病床上,他依然坚持写作,他让我们读出了英雄的无畏和刚强。在建立和建设新政权的过程中,保尔多次战胜疾病,回到工作岗位;战胜恶劣的自然条件,完成修路任务;战胜自杀的精神倾向,重返战斗行列。他把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斗争。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分析。

《礁石》是艾青于1954年7月创作的一首新诗。诗人通过此诗表达了对这种坚韧顽强的生命存在的由衷赞美,亦对正处在种种困扰和挤压中的祖国人民以深切的鼓舞。此诗所描绘的礁石的形象,正像一个久经斗争考验的人,无论东西南北风,无论多少的伤害打击,都不能让它移动一步,都不会让它丧失生活的信念和信心。据此我们可以把它送给简爱、保尔、江姐、孙少平等人,结合名著内容分析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我想用《礁石》礼赞孙少平,他背负的沉重的家庭负担来到当地县城念高中,一开始他由于自己贫苦的家境、穿只能尚且遮羞的衣服和下等的吃食而在同学的面前充满了自卑,高中毕业后的孙少平先在村里开办的初中班当教师,初中班解散后去了黄原揽工,之后成为了煤矿工人,凭借自己的努力当上了矿工组长。田晓霞的意外死亡给了他沉重一击,他又因矿难而毁容。毁容后,他仍乐观地面对现实,他拒绝了脱离苦难矿工生活、拒绝了留在县城的机会,毅然回到了矿区,这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值得赞颂。

5.(本题4分)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中华文明历来崇尚团结协作。②“团结协作"的中华体育精神,既与古代奥林匹克“为和平而休战”的理念____,也与现代奥林匹克“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___③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就要以体育促团结,把握历史机遇,合作应对挑战,使共同发展□和平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

(1)(1分)请提取第①句的主语部分,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2分)请将下面的语句分别填在第②句的横线上。(只填序号)

A.遥相呼应B.高度契合

(3)(1分)请在第③句的方框内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

【答案】(1)中华文明

(2)AB

(3)顿号(、)

【详解】(1)本题考查句子成分辨析。“中华文明”是主语,“历来"是状语,“崇尚”是谓语,“团结协作"是宾语。

(2)本题考查词语辨析。

A.遥相呼应:远远地互相联系,互相配合。

B.高度契合:符合程度很高。

第一空,是说“团结协作”的中华体育精神与古代奥林匹克“为和平而休战"的理念是相互联系的,应填“遥相呼应”。故选A。

第二空,是说“团结协作"的中华体育精神和现代奥林匹克“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符合程度很高,应填“高度契合"。故选B。

(3)本题考查标点符号辨析。

第③句中的“共同发展”与“和平发展"是并列短语,二者之间应该用顿号。

6.(本题5分)班级正在开展“文化遗产我传承”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2分)韩城古门楣题字分布在韩原大地的村村寨寨,其中以党家村、金城区最具代表性。同学们找来了下面这块匾额,请你将匾额上的题字,按照现代汉语书写顺序,用简体楷书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中。

(2)(3分)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韩城行鼓具有悠久的历史。雯雯写了下面这段话赞美韩城行鼓。请你仿照画线部分,进行补写。

韩城行鼓,如雷霆万钧,震撼人心,让人感受到磅礴的力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不仅

是历史的深沉见证,更是文化的璀璨传承,它承载着人民的情感与记忆,奏响着韩城大地的时代华章。

【答案】(1)安详恭敬

(2)如春雨绵绵细腻入微让人品味到生活的甜美如溪流潺潺婉转悠扬让人沉醉于自然的和谐

【详解】(1)本题考查汉字临写。根据题目要求,用正楷临写,做到准确、规范、美观即可。其中“安、敬"注意笔画书写顺序。

(2)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写时,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理解原句的意境和风格,然后尝试使用相似的修辞和结构来构造新的句子。原句中,韩城行鼓被比喻为“雷霆万钧”,强调其震撼和力量。为了保持风格和修辞的一致性,我们在补写时也应采用类似的比喻手法,同时确保新的比喻与韩城行鼓的某些特性或给人的感受相关联。“如春雨绵绵,细腻入微,让人品味到生活的甜美"和“如溪流潺潺,婉转悠扬,让人沉醉于自然的和谐”两句都很好地延续了原句的修辞风格,同时引入了新的意象(春雨、溪流),丰富了对韩城行鼓的描绘,使读者能够从多个角度感受其魅力。

示例:如夏日炎炎,热烈奔放,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激情;如山峦叠嶂,连绵不绝,让人惊叹于自然的壮阔。

7.(本题5分)戏曲社团的同学准备了集秦腔、鼓乐为一体的演出《和鸣》。

(1)(2分)为了保证台上的精彩表演,同学们分工合作,各司其职,请你补全排练环节,以保证顺利演出。

A.导演:深入研究剧本,做出整体设计。

B.___:___。

C.剧务:准备演出的服装、道具、布景等。

D.反复合演,准备演出。

(2)(3分)来自新加坡的小华同学看了表演后非常震撼,你想对他进行采访,请设计两道采访问题。

【答案】(1)演员背诵台词,熟悉有关舞台说明。

(2)看完《和鸣》这个节目,留给你最深刻印象是什么?

你认为这个节目,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吗?

【详解】(1)本题考查情景模拟。

题中“戏曲社团的同学准备了集秦腔、鼓乐为一体的演出《和鸣》"可知要准备一场戏剧表演,而准备戏剧表

演必不可少需要导演、演员、剧务等角色,题中在准备阶段已为导演和剧务安排好了工作,由此可推知,空格处应当填写“演员”,而演员在准备阶段需要做的工作便是“熟悉台词,了解舞台"。

(2)本题考查采访词。

题中提到“来自新加坡的小华同学看了表演后非常震撼,你想对他进行采访,请设计两道采访问题”可知是观剧后的采访,因此,可以从戏剧内容入手,了解观众的观感、改善戏剧节目中的不足。

示例一:看完《和鸣》这个节目,留给你最深刻印象是什么?

示例二:你认为这个节目,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吗?

二、阅读(共14题,计41分)

【现代文阅读】(共8题,计23分)

(一)(本题8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

①一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文:“四年级学生开学前,学校通知需要家长协助做教室大扫除,询问家长意愿。不少家长自告奋勇,争先代劳。"

②可见,这些年,劳动教育淡化了,孩子们越来越懒,越来越笨,浑身散发着骄娇二气。君不见孩子十岁不会系鞋带,上大学了脏衣服还寄给妈妈洗,馒头咬一口就扔,菜不合口就倒……

③劳动创造了一切,包括人类本身。劳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革命导师马克思反复告诫我们,劳动“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我们懂得这个道理吗?

④由此,想起我的一个学生小汤,从小爷爷就对她说:人的根就是劳动。爸爸也常告诉她:劳动是幸福的源泉,能派生出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热爱集体等一系列优良品德,而自私自利、好吃懒做、贪污腐化等都是从脱离劳动开始,一惰生百邪。祖辈父辈的劳动教育观,使得小汤成了远近闻名的勤快人。东汉陈蕃的故事家喻户晓,他十五岁时闲居一处,习读诗书,其父老友薛勤来看他,见屋舍污秽满地、杂乱无章,便问:“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陈蕃答:“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薛勤劝之曰:“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可见,小事不做,何谈为国?

⑤小汤毕业后也当了老师。毫不犹豫地坚持“勤劳治班”,要求学生在家当勤快孩子,在校当勤快学子。她说,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可不能忘了马克思的“唯一方法”,千万别学东汉的陈蕃。她与家长联手开课,教扫地、买菜、做饭、洗衣等劳动技能,坚持分组扫楼道、扫操场,定期评“小劳模”,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能文能武,动手动脑,着力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和担当意识,磨炼其意志。教育家说过:“孩子的

智慧在手指头上。"动手促进思维,手巧才能心灵,所以小汤带的班学习成绩年年有提升。她始终把劳动和德智体美各育揉在一起,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等价值观时,劳动教育就是德育;当孩子思考劳动原理和奥秘时,劳动教育就是智育;当动动手、流流汗,增强体能时,劳动教育便是体育;当引导孩子欣赏美、创造美时,劳动教育就是美育。劳动是各育学习的综合应用和实践,至关重要,绝不能缺席!我们要的是一朵花,而不是一个瓣。

⑥不管劳动形式怎么变,劳动可以塑德,可以启智,可以健体,可以润美,孩子会劳动才有出息,才能志存高远!当代“强国有我”的青少年更应从“扫一屋"开始,用劳动创造奇迹!

(摘编自《“强国有我”,应从“扫一屋"开始》《杂文月刊》)

【材料二】

2022年4月,一则教育新政引爆网络,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劳动课将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也就是说做饭、养花、收拾房间等劳动,将成为孩子们的一门课程。劳动教育入课,从大的方面来讲,符合党的教育方针。党的教育方针明确规定:我们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即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情况之下,我们不能单独突出智育第一,而应是五育并举。而“劳动”作为人类的一项最基本的技能,应该成为学生身心发展的一项重要技能。

(摘编自《大力加强劳动教育》《人民日报》)

【材料三】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劳动教育的实施和发展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对家庭来说,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随时随地、坚持不懈进行劳动。对学校来说,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切实承担劳动教育主体责任,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不得挤占、挪用劳动实践时间,引导学生系统学习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对社会来说,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为劳动教育提供必要保障,包括完善设施、搭建平台、提供岗位等。

(摘编自《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人民日报》)

8.(2分)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第⑤段阐述了劳动教育中包含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它是各育学习的综合运用和实践。

B.材料二从教育新政引爆网络说起,有引出论题、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C.材料三阐述的是在劳动教育中必须推动建立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齐抓共管、协同实施的机制,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D.三则材料的语言风格一致,说理为主,理论性强,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9.(3分)请简述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10.(3分)在“五育并举、劳动育人,助力成长"的主题班会上,你将作为第一小组代表发言,谈对开设劳动教育课程的认识,请结合三则材料和生活实际,将你的发言内容补充完整。

大家好!我是第一小组的代表,我认为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十分必要。

【答案】8.D9.首先从社交平台的一篇发文说起,指出孩子们不劳动的危害,由此引出论题——劳动(或:由此突出劳动的重要意义);接着举小汤和陈蕃的例子并进行对比,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爱国要从小事做起、从劳动做起;然后举小汤勤劳治班的例子,突出了劳动教育在育人中不可或缺的作用;最后在强调劳动重要性的同时,再次强调中心论点:“强国有我”,应从“扫一屋"开始。10.示例:①目前学生普遍存在劳动教育缺失的现象,房间不会收拾、被褥不会叠、饭不会做,自理能力差,势必导致今后的生存危机。②劳动教育课程的开设既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也是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③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当共同行动起来,让劳动教育课程落到实处。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劳动、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热情,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解析】8.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D.有误。材料一通过举例和论述相结合的方式,既具有说服力又富有故事性;材料二和材料三则更多地采用了说明和论述的方式,较为正式和理论化。因此,说三则材料的语言风格一致是不准确的。

故选D。

9.本题考查论证思路。本题要求简述材料一的论证思路。在解答此题时,需要重点关注材料一的整体结构和论证过程。答题指导如下:(1)理解论题和中心论点:首先要明确材料一的主题,即劳动教育的重要性。然后,识别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即强调劳动教育对于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的关键作用。(2)分析论证结构:材料一通常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结构。要分析作者是如何逐步展开论证的,包括引论、本论和结论等部分。(3)提取关键信息和例证:注意提取文章中的关键句子、段落和例证,这些通常是论证思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作者可能通过引用具体事例、进行对比论证或使用其他论证方法来支持其观点。(4)概括总结:在理解文章整体结构和论证过程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作者的论证思路。

示例:材料一从社交平台的一篇发文入手,引出了孩子们不劳动的危害,进而强调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接着,作者通过小汤和陈蕃的例子进行对比论证,突显了劳动对个人成长的积极影响。随后,作者以小汤“勤劳治班"为例,进一步阐述了劳动教育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最后,作者再次强调劳动的重要性,并提出“强国有我”,应从“扫一屋"开始的中心论点。

10.本题考查开放性活动。本题要求作为第一小组代表在“五育并举、劳动育人,助力成长”的主题班会上发言,谈对开设劳动教育课程的认识。答题时,应结合三则材料的内容,联系生活实际,阐述劳动教育课程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实施策略。注意:(1)简要介绍发言主题,表明对开设劳动教育课程的支持态度。(2)结合材料:引用三则材料中的相关观点和数据,说明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在当前教育中的缺失。(3)联系实际:结合个人或身边人的经历,讲述劳动对个人成长和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4)提出建议:提出如何有效实施劳动教育课程的建议,如家庭、学校、社会的协同作用等。(5)总结陈词:强调劳动教育对学生成长和国家发展的意义,呼吁大家共同关注和支持劳动教育。

示例:当前,我们不得不正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们在劳动教育方面的缺失。许多孩子不会整理自己的房间,不会叠被子,甚至不会做饭,这种自理能力的不足,无疑为他们未来的生活埋下了隐患。劳动教育课程的设立,不仅仅是为了响应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号召,更是出于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深度考虑。劳动教育不仅关乎技能的传授,更在于培养学生对于劳动的热爱与尊重,激发他们的劳动热情。为了让劳动教育真正落地生根,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必须携手合作。我们要共同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培养他们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真正具备“德智体美劳"全面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二)(本题15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绿色的诗行

朱顺清

①流过村边的河流醒来了,淙淙地,偶尔翻卷起朵朵浪花。

②水田里的烟岚,在晨曦中渐渐褪去。薄薄的水面,开始倒映天光云影和飞鸟的踪迹,也折射出村民们忙碌的身影。

③土地被犁头深翻,松软、肥沃,充满着生机。平整好的稻田一畦一畦,一平如镜,可以看见细碎的泥土如沙子一般平静。父亲放开田中的水后,将轮子从软泥上轻轻拉过,仿佛给一页页的白纸画上了一行行的格子,夏风滑过浅浅的清水,水波粼粼,像一匹丝绸飘到了稻田里。

④父亲用簸箕挑着打捆好的秧苗,吱呀吱呀地行走在湿湿的田埂上,找到一个恰当的位置放下来。父亲将秧把均匀地抛到水田里,画出一条条优美的弧线,在水田里溅起点点的欣喜。

⑤母亲赤脚下到水田里,弯腰拿起一个青秧。青秧是用软绵的稻草缠着的,她很熟练地解开,左手分

开秧把上的青秧,右手插下去。母亲手起分秧,一落手,秧苗便直直地立在了田里。似乎把憋了一年的心里话,一撮一撮,插入土地湿软的身体里。

⑥母亲一起一落间,水连成一条线。我该怎样表达这个动作带给我的美感呢?是武林高手踏浪而来,脚尖撩起的浪花?还是曼妙女子依依裙带牵扯出的弧线?母亲一把一把,一束一束,一捆一捆,保持着节奏、频率、行距、株距,一撮一撮,就像一个女诗人娴熟地敲击着键盘,将绿色的诗行写满田野里。田野上一片片青秧,顿时鲜活起来,翠绿起来。

⑦站在田埂上的我和哥,也情不自禁跳到水田里,解开秧把,学着母亲插起秧来,但手脚怎么也不协调,把直线推进搞成逶迤蛇形。我们沮丧极了。这个时候,父亲总会出现在我们身边,手把手教我们,直到我们掌握了插秧的全部要领。之后,我们一家人一字排开,弯腰驼背,在水田里缓缓推进,把脊背留给天空的鸟声、云声、光声甚或远处隐隐的雷声。面朝水田,插下咱家的春暖花开。水田里的上空是温暖的,村民们忙着将秧苗和布谷鸟的叫声一同插下,一同插下的还有一个金灿灿的秋天。

⑧插秧季,村庄像一个盛大的节日。村民们劳作着、笑着,这笑是放开的,和田地一样宽阔,回荡在青山绿水之间。泥水、稻秧,还有在田埂上模仿插秧动作的白鹭,组成了一幅完整的田间耕作图。这幅画,年年相似,年年又不同。它运动于山川河流之间,定格在无数庄稼人的梦里。

⑨风从低处翻过河堤,湿漉漉的,暖洋洋的,轻轻拂过累得腰酸背痛、坐在田埂上小憩的我们一家人。一脸疲惫的父亲,呆呆地望着远处的山,喃喃着:“要是有插秧机代替这活计该多好啊!”

⑩一晃30年过去了,我也离开了家乡,成为一名教师。父母都已是耄耋之年,但与父母一同插秧的画面总在记忆里闪现,父亲的那句话总在我心头响起。10年前,村里的青壮年劳力都加入了外出务工的大军,杂草乘虚而入,挤占了水稻的版图,将荒凉写入村庄,也写进父亲的叹息里。

在南方写字楼里待了5年的哥哥,接到父亲的电话,毅然决然回到了家乡,把村里抛荒的良田全部流转起来,用全机械化的耕作代替了人工。今年五一假期,我回到了家乡。哥告诉我,他流转了1000多亩耕地,凭借机械的高效率,一个人耕种下来,同时还经营一处“插秧"体验研学基地。他嘿嘿地笑着,不仅要藏粮于地,还要藏粮于技。

哥哥带我到插秧现场,只见他坐在大型插秧机上,听着音乐,娴熟地操纵着按钮。插秧机经过的地方,留下一排排绿色的诗行。这些诗句,将吸收土地的养分,然后分蘖、孕育、拔节、灌浆、成熟,将一个新农人的梦长成艳丽的风景。

那些艳丽,会从大地之上,洋溢到每一个站在天地之间的农人脸上,怎么擦也擦不去;也会升起在每一个游子的心头,怎么挥也挥不去。

(选自《西安日报》,2023年07月03日)

11.(4分)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请根据提示,给下面的两个句子做批注。

(1)父亲将秧把均匀地抛到水田里,画出一条条优美的弧线,在水田里溅起点点的欣喜。(“欣喜”能“溅起"吗?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2)母亲一把一把,一束一束,一捆一捆,保持着节奏、频率、行距、株距,一撮一撮,就像一个女诗人娴熟地敲击着键盘,将绿色的诗行写满田野里。(作者为什么将多个数量词连用?)

12.(2分)小南认为,文章第⑨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与整篇文章的感情基调不符,应该删去。你认同吗?请说明理由。

13.(3分)你从第段中读出了哪些情感?

14.(3分)本文为什么以“绿色的诗行”为题?请谈谈你的理解。

15.(3分)同学们想在“美文分享"公众号上推送这篇文章,需要加入插图,使版面更美观、协调。以下三张图片,你会选择哪一张作为本文的插图?说说你选放的位置及理由。

【答案】11.(1)“欣喜”不能“溅起”,“溅起”的是秧把落入水田时的水花,作者将父亲劳动时“欣喜"的心情借水花的形态展现出来,化无形的喜悦为有形的水花,更为生动具体。

(2)多个数量词连用,使句式整齐,读起来有音乐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秧苗数量由少到多的变化,强调了母亲插秧动作的娴熟。12.

不认同。年复一年的插秧给村民们带来丰收喜悦的同时,也带来了身体上的劳累和心理上的疲惫,画波浪

线的句子写出了父亲劳作后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期望;同时,为下文哥哥毅然回乡,用科技重振,发展乡村农业做铺垫。13.对辛苦劳作的农人和振兴乡村的新农人的赞美;对乡土及故乡生活深深的留恋与向往;对乡村振兴,农业发展的期盼以及对城市游子的呼唤。14.①“绿色的诗行”是作者感情的出发点,以“绿色的诗行"为题,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②运用比喻,将整齐的秧苗比喻成“诗行”,生动形象;③揭示文章中心,赞美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新农人的劳作谱写了绿色的诗行;④用“绿色"来形容“诗行”,新颖别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5.[示例一]我会选择图1,放在正文之前。图1中一行行排列整齐的秧苗像“一首绿色的诗”,照应了本文标题“绿色的诗行”,生动直观地展现了本文的主要内容。

[示例二]我会选择图2,放在第⑤段之后。第⑤段主要描写了母亲插秧的动作,体现出母亲劳作的娴熟且富有美感,而图2展现的正是一位农人弯腰插秧的情形,符合第⑤段描写的主要内容。

[示例三]我会选择图3,放在第⑩段之后。图3中一位农人在水田里驾驶着插秧机,展现出现代科技不断发展,新农人振兴乡村,发展农业的美好现状,与第段所写内容一致。

【解析】11.本题考查词句赏析。

(1)这个句子在第④段中,写父亲抛秧的动作。“秧把均匀地抛到水田里"在水田里溅起点点的欣喜”,“欣喜"是父亲的愉快尽情,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此不能“溅起”。“溅起"的是秧把落入水田时的水花。这个句子将父亲劳动时“欣喜”的心情用“溅起"的水花的展现出来,化无形为有形,可见可感,使得表达更生动具体。

(2)这个句子在第⑥段,写母亲插秧的动作。“一把一把,一束一束,一捆一捆”,多个数量词连用,相同的短语结构,句式整齐,读起来有音乐美;从“把"到“束”再到捆,插进稻田的秧苗数量逐渐由少到多,表现了母亲的勤劳能干。“就像一个女诗人娴熟地敲击着键盘,将绿色的诗行写满田野里”,这些数量词连用,强调了母亲插秧动作的娴熟。

12.本题考查段落内容理解。

第⑨段,“风从低处翻过河堤,湿漉漉的,暖洋洋的,轻轻拂过累得腰酸背痛、坐在田埂上小憩的我们一家人。一脸疲惫的父亲,呆呆地望着远处的山,喃喃着:‘要是有插秧机代替这活计该多好啊’”,写父亲对科技代替人力的渴盼。劳动是令人快乐的,但同时也带给人们身体的劳累和心理上的疲惫,累得腰酸背痛是最直接的感受,此时父亲发出“要是有插秧机代替这活计该多好啊"的期盼,是很自然的真情流露。结合下文第

段“在南方写字楼里待了5年的哥哥,接到父亲的电话,毅然决然回到了家乡,把村里抛荒的良田全部流转起来,用全机械化的耕作代替了人工”,可知第⑨段还为下文哥哥毅然回乡,用科技重振农业,发展乡村农业做了情节上的铺垫。从情感和结构上来看,这个段落都不能删掉。

13.本题考查分析文章情感。

结合第②段“薄薄的水面,开始倒映天光云影和飞鸟的踪迹,也折射出村民们忙碌的身影"、第段“将一个新农人的梦长成艳丽的风景”可知,本文表达了对辛苦劳作的农人和振兴乡村的新农人的赞美;

结合第段“那些艳丽,会从大地之上,洋溢到每一个站在天地之间的农人脸上,怎么擦也擦不去;也会升起在每一个游子的心头,怎么挥也挥不去"可知,表达了对乡土及故乡生活深深的留恋与向往;

结合第⑩段“10年前,村里的青壮年劳力都加入了外出务工的大军,杂草乘虚而入,挤占了水稻的版图,将荒凉写入村庄,也写进父亲的叹息里”、第段“那些艳丽,会从大地之上,洋溢到每一个站在天地之间的农人脸上,怎么擦也擦不去"可知,表达了对乡村振兴,农业发展的期盼以及对城市游子的呼唤。

14.本题考查赏析题目。

本文题目“绿色的诗行”,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稻田里的秧苗”,也是作者抒发感情的出发点;

结合第⑥段“就像一个女诗人娴熟地敲击着键盘,将绿色的诗行写满田野里”、第段“插秧机经过的地方,留下一排排绿色的诗行”,可知“绿色的诗行”运用比喻,将整齐的秧苗比喻成“诗行”,生动形象,富有诗意;

结合第段“哥哥带我到插秧现场,只见他坐在大型插秧机上,听着音乐,娴熟地操纵着按钮。插秧机经过的地方,留下一排排绿色的诗行”可知,“绿色的诗行"揭示文章中心,赞美在乡村振兴的新时代背景下,新农人的劳作让农村重获生机;

另外,用“绿色”来形容“诗行”,生动别致,还起到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15.本题考查选用插图。

可任选其中一幅,结合图片画面,放入文章适当的位置,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我选择图1,放在正文之前或第段之间。图1中是广大的稻田,一行行排列整齐的秧苗像“绿色的诗行”,与本文标题“绿色的诗行"相照应,起到展现全文主要内容的作用。

【古诗文阅读】(共6题,计18分)

(三)(本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重修杜工部草堂记

杨廷和

成都草堂,唐杜子美旧居之地也。堂屡废矣,辄新之者,重其人也。今日之举,则巡抚都御史钟公蕃倡其议。既成,成都府同知吴君廷举以书与图来,属予记之。

盖翘然而起,临于官道者为门。门之后为祠,祠后为书院。引水为流,桥其上,以通往来。于其前门焉,榜曰:“浣花深处”。进于是,则草堂也。堂之左右,亦各为屋,缭以周垣。其东为池,引桥下之水注其中,菱莲交加,鱼鸟上下相乐也。名花时果,杂植垣内。其外则树以桤、柳,像子美之旧也。经始于弘治庚申之春,落成于其年之秋,财不费而功侈,民不劳而事集。

夫世称子美者,概以为诗人。愚以为诗道之成极于子美,而子美重于人者,则不独诗也。唐文章之士千百人,而祠于后者,仅可指数。子美之草堂,人皆知之,是独以其诗哉?蜀自先秦以来,数千年间,通祀者才数人。若秦之李冰,汉之文翁、孔明,皆以功德流远。而子美徒以羁旅困穷之人,轩然与之并,是诚不独以其诗也。盖子美之为人,孝友忠信,大节俱备。读其诗,考其素履,一一可见。志其墓者,不过称之为文先生耳。呜呼!此何足以知子美哉?不知于当时,而知于后世。一世之短,百世之长,子美之名若草堂,虽与天壤俱存可也。

(有删改)

16.(4分)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属予记之()(2)其外则树以桤、柳()

(3)夫世称子美者()(4)是诚不独以其诗也()

17.(2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盖翘然而起环而攻之而不胜

B.于其前门焉皆以美于徐公

C.引桥下之水注其中醉翁之意不在酒

D.落成于其年之秋其真无马邪

18.(4分)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财不费而功侈,民不劳而事集。

(2)盖子美之为人,孝友忠信,大节俱备。

19.(3分)选文结尾写道:“子美之名若草堂,虽与天壤俱存可也。"请你结合学过的杜甫的诗歌作品,分析

作者这样写的原因。

【答案】16.同“嘱”,嘱托。种植。称赞。真正,确实。17.C18.(1)钱财没有花费多少,但是功劳很大;民众不受劳苦,但事情做成功了。

(2)杜甫的为人,孝顺、友善、忠诚、讲信用,高尚的节操他都具备了。19.示例:杜甫在穷困潦倒、颠沛流离之时,依旧忧国忧民。在《春望》中,杜甫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诗句描绘残破不堪的国都,通过景物描写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他用“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诗句,来表现他对天下寒士的关心,以及舍己为人、甘于奉献的精神。所以作者认为杜甫的美名能千古流传。

【解析】16.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

(1)句意:嘱托我写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属:通“嘱”,意为嘱托。

(2)句意:草堂的外面则种上了桤树和柳树;树:种植。

(3)句意:世上称杜甫为诗人的很多;称:称赞。

(4)句意:这确实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诗啊;诚:真正,确实。

17.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

A.而:表修饰/表转折;

B.于:介词,在/介词,比;

C.之:都是“助词,的”的意思;

D.其:指示代词,那/副词,表示反问或强调;

故选C。

18.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通顺连贯。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重点词语有:

(1)财不费:指没有耗费太多的钱财;侈:宏大;民不劳:指没有劳烦百姓;事集:指事情办得很顺利。

(2)孝友忠信:分别指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忠诚守信;大节俱备:指具备了大节大义。

19.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首先,杜甫的诗歌作品展现了他忧国忧民、仁民爱物的博大胸怀和崇高情操。在杜甫的许多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国家兴衰、百姓疾苦的深切关注和忧虑。比如,《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达了他对国家沦亡的沉痛之情,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则展现了他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和愿为天下人谋福祉的崇高理想。这些诗歌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也展现了杜甫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卓越才华。其次,杜甫的人格魅力也是他名声得以永存的重要原因。他在穷困潦倒、颠沛流离之际,依然保持着高尚的情操和坚定的信念。他关心国家命运,关注民生疾苦,用自己的诗歌作品传达出对社会的深刻反思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这种精神品质使得杜甫在后世享有崇高的声誉,成为后人学习和敬仰的楷模。因此,作者认为杜甫的名声将如同他的草堂一样,永恒流传。草堂作为杜甫曾经居住和创作的地方,已经成为了一个文化符号,代表着杜甫的精神遗产和诗歌成就。同样地,杜甫的名字也将随着他的诗歌作品一起,流传千古,与天地共存。这是对杜甫诗歌成就和人格魅力的高度赞扬和肯定,也体现了作者对杜甫的深深敬仰和怀念之情。

综上所述,作者之所以在选文结尾这样写,是因为杜甫的诗歌作品和人格魅力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值得后人永远铭记和传承。

【点睛】参考译文:

成都的草堂,是唐朝大诗人杜甫的旧居之地。草堂多次遭到破坏,但每次都有人重新修建,那是因为人们尊重杜甫的为人。这次的修缮工程,是由巡抚都御史钟公蕃首先倡导提议的。草堂修好后,成都府的同知吴廷举把书和图寄给了我,让我写一篇记文。

高高地耸立着,它的前门就临着官道。进了门就是祠堂,祠堂后面是书院。引溪水为池,上面架着桥,以便人们往来通行。在前门上挂着一个匾额,上面写着“浣花深处"。走进这个门,就是杜甫的草堂了。草堂的左右两边,也各有几间房屋,周围筑有围墙。草堂的东边有一个池塘,引桥下的溪水注入池中,池里种满了菱角和莲花,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鸟儿在空中上下飞翔,彼此嬉戏玩乐。各种名贵的花和时鲜的果子,在围墙里交错地种植着。围墙外则种着桤树和柳树,以模仿杜甫当年的旧景。修建工程开始于弘治庚申年的春天,到这一年的秋天就完工了,没有耗费太多的钱财,但工程却很宏大;没有劳烦百姓,但事情却办得很顺利。

世上称杜甫为诗人的很多,但我认为他的诗道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而他之所以受到人们敬重,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诗。唐朝的文人学士有成百上千,但后代为他们建祠立庙的,却只有少数几位。杜甫的草堂,人人都知道,难道仅仅是因为他的诗吗?自从先秦以来,在长达几千年的蜀地历史中,能够享受世代祭祀的,不过几个人而已。像秦朝的李冰,汉朝的文翁、诸葛亮,他们都是以功德流传后世的。而杜甫只是一个流落他乡、穷困潦倒的人,却能和他们一起受到尊崇,这确实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诗啊。杜甫的为人,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忠诚守信,具备了大节大义。读他的诗,考察他的生平事迹,这些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为他写墓志铭的人,只不过称他为“文先生”罢了。唉!这哪里足以了解杜甫呢?杜甫在当时并不被人了解,却为后世所熟知。虽然杜甫在世的时间不长,但他的名声却流传久远,他的名和草堂一样,将会和天地一起永存下去。

(四)(本题5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0.(3分)说说颔联所用典故,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1.(2分)下面的诗句都蕴含了人生哲理。请将表格补充完整。

作者及作品诗句蕴含哲理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1)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

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生不会完美无憾,有欢聚就会有离别,要有豁达的胸襟。

【答案】20.前一句引用西晋向秀“闻笛赋"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旧友的怀念之情;后一句引用晋人王质“烂柯人”的典故,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21.旧事物必将被新事物所取代,要用乐观的精神看待社会人生。世间事物是消长变化的,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终究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

【解析】20.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解答本题要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古代诗人在创作时多用典故来委婉的表达自己的情思。“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意思是怀念故去旧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闻笛赋”指的曹魏后期向秀的《思旧赋》。向秀与嵇康、吕安是好友,嵇康、吕安为司马氏杀害,向秀经过

两人旧居时,听到邻人吹笛子,其声慷慨激昂,向秀感音而叹,写了《思旧赋》来表示对嵇康、吕安的怀念。作者引用此典故表达的是对受害的战友王叔文等的悼念及感伤之情;

“烂柯人"据《述异记》所载,晋人王质入山砍柴,见二童子对弈,他观棋至终局,发现手中的“柯”(斧头的木柄)已经朽烂了。王质下山,回到村里,才知道已经一百年过去了,同时代的人都已死尽。这个典故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用典贴切,感情深沉。也暗示了作者被贬谪时间之长,表现了作者对时过境迁的怅惘之情。

21.本题考查对诗句哲理的分析。

(1)句意为:沉船侧旁,千帆竞发,奋勇向前;病树前面,万木逢春,生机盎然。诗人以沉舟、病树比作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他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途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情怀。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2)句意为: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这句描绘山村风光,被后世用来形容已陷入绝境,忽又出现转机,启发人们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终究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

四、作文(共50分)

22.作文。

一个教授对学生说:“打碎一个鸡蛋,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给它外力,另一种方式是让鸡蛋自己打碎自己。"一个鸡蛋好端端地搁在那里,怎么会自己打碎自己呢?教授说:“在外力下,鸡蛋打碎了,鸡蛋走向的是毁灭;但鸡蛋自己打碎自己,又会是怎样呢?”他扫视了一眼课堂下的学生继续说,“鸡蛋自己打碎自己,那只能是鸡蛋孵化自己,在蛋壳内孵化出新的生命,破壳而出。"

请根据你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题目自拟;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⑤不少于600字。

【答案】例文:

自强,也是人的重生

当我们凝望鹰展翅高翔、搏击长空时,自然会联想到鹰之重生的故事。当一只鹰活到40岁时,它的喙变得脆弱,它的爪子变得笨钝,不能猎取食物;双翅的羽毛也会变得粗糙笨重,不能敏捷飞翔。这时鹰有两个选择:一是回到巢穴,静静等死;一是敲喙换爪,获得重生。

鹰选择了重生,它艰难地飞到山崖顶端筑巢,忍着饥饿和疼痛,在岩石上日复一日地敲打它的喙,直

到脱落等到新喙长出来;鹰又用新喙将磨钝的老爪子拔掉直到长出新的锋利的爪子:鹰还要把自己粗大笨重的羽毛从翅膀上一根根拔出好让新的羽毛长出来。鹰经历一番痛苦的磨炼浴火重生,又获得30年的新生,继续翱翔天空,能奇迹般活到70岁,成为寿命最长的鸟类,也超过这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动物。

自强,也是人的重生。周文王姬昌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生的价值在于自强不息,重生成长。李彦宏1987年以山西阳泉市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图书情报专业,可谓是名大学差专业,迈进中国最高学府的激动心情,渐渐被图书情报学的枯燥乏味消融。于是,他又出国学习,“希望通过技术改变世界,改变生活”,这是硅谷给予李彦宏最大的感触。

“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李彦宏1999年回国创业,在北大资源宾馆租了两间房,开始创建百度公司,每天骑自行车跑路,他在重生中成长起来。

刘强东最近说,在创业路上,曾经有6年时间,“我住在六郎庄农民搭的工棚里面,绝对是四处漏风"为了确保我们的服务最好,那时我们的企业没有钱,所以我自己做客服,为了能够24小时保证为我们的会员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我还住在木地板上,买了一个老式的闹铃,每两个小时就响一次。老式的闹铃在木地板上响起来就像地震一样,睡得再死也能吵醒,然后我就起来回答会员的问题,然后再定闹钟,再睡,再起来回答问题”;“对于创业者来说,能不能在十几年的黑暗里坚持,你只要能够坚持愈久,我相信你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功"。

董明珠年轻时失去了丈夫,毅然离开2岁儿子从南京到深圳打拼,后来到珠海创业,让自己从内打破,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她的自强也是重生。

我们的人生需要强大的内动力从内打破,让自己在磨练中创造奇迹,在重生中得到成长。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由材料“在外力下,鸡蛋打碎了,鸡蛋走向的是毁灭”“鸡蛋自己打碎自己,那只能是鸡蛋孵化自己,在蛋壳内孵化出新的生命,破壳而出"可知,同样是打破鸡蛋,但是打破的方式不同,会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靠自强打破,获得了自己珍贵的生命,靠外力打破,会成为别人普通的食物。由鸡蛋类比人生,自强,从内打破,是人生成长的内动力;如果没有强大的内动力,外力会没有丝毫作用,只能让人生梦想变为泡影。因此作文的立意方向是:自强,是人的重生;内动力是人生成长的发动机;外力是内力的助听器;内动力强悍,会让人生飞起来;人生,是一次次凤凰涅槃……可以写记叙文,可以写议论文。

第二,选材构思。以记叙文为例,可以写一次自己通过激发内动力,努力奋斗之后获得成长和收获的经历,开篇以“妈妈总说,能突破自己的,只能是自己”,接着写,从小自己的英语成绩就不好,也试图曾经努力过,但是一直不温不火,因此自己也濒临放弃的边缘;然后记叙在小升初的前期,爸爸告诉我,因为我的英语

成绩太弱,我很难考上自己心仪的学校,心情极度沮丧的我,想起妈妈的这句话“能突破自己的,只能是自己”,从那天开始,我再次尝试努力学习英语,我学会了抓紧时间,学会了主动询问老师,学会了订正,也学会了上课主动回答问题。最后,经过我一番拼搏和奋斗,英语成绩果真有了质的飞越。结尾可以呼应开头,我相信了妈妈的那句话“能突破自己的,只能是自己”。2024年新中考语文模拟卷(五)(陕西卷)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7题,计29分)

(本题4分)阅读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杏树是上帝的宠儿,是这座山上风景的主角,四季都受上苍的偏爱。春天一树繁花引得鸟雀百zhuàn千声,游人络绎不绝;夏天一树累累果实,让游客们垂xián欲滴;秋天脱去绿色,换上红色盛装,引得游人千回百转;冬天有时披上晶莹的雾凇,把山岭打扮成童话世界,使众多的摄影爱好者摸爬滚打,争相捕捉仙境般的瞬间。

1.(2分)请根据语境,给加点字注音。

(1)络绎()不绝(2)雾凇()

2.(2分)根据拼音写汉字。

(1)百zhuàn()千声(2)垂xián()欲滴

3.(本题6分)经典诗文默写。【在(1)~(6)题中,任选四题;在(7)~(8)中,任选一题。】

(1)_________,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_________,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3)相见时难别亦难,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4)爱上层楼,_________。(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5)_________,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

(6)酿泉为酒,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7)温庭筠《商山早行》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因

思入梦,眼前的“客行”与心中的“故乡"交织叠加,虚实相映,意境丰富。

(8)《咸阳城东楼》中,形象地写出了山城暴雨即将来临的情景,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4.(本题5分)在以《艾青诗选》为主题的诗歌研讨会上,同学们正深情朗诵艾青作品。请你参考示例,围绕《礁石》一诗的主题,礼赞一位我们学过的名著中的人物,并说明理由。

《艾青诗选》作品诗句作品主题

《向太阳》“没有哪一天/我不是用呆钝的耳朵/听着这国土的/没有止息的痛苦的呻吟"借歌颂太阳,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

《礁石》“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热情歌颂面对厄运,仍坚强不屈的乐观精神与豁达的胸襟。

示例:我想用《向太阳》礼赞彭德怀,因为他热爱祖国、顽强不屈、积极投身战争,极具本诗所歌颂的热血青年的时代思潮。在红军长征路上,他身先士卒,带领红军取得一次又一次的重大胜利;在漫长的解放征程里,他鞠躬尽瘁,为中国革命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5.(本题4分)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中华文明历来崇尚团结协作。②“团结协作"的中华体育精神,既与古代奥林匹克“为和平而休战”的理念____,也与现代奥林匹克“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___③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就要以体育促团结,把握历史机遇,合作应对挑战,使共同发展□和平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

(1)(1分)请提取第①句的主语部分,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2分)请将下面的语句分别填在第②句的横线上。(只填序号)

A.遥相呼应B.高度契合

(3)(1分)请在第③句的方框内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

6.(本题5分)班级正在开展“文化遗产我传承”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2分)韩城古门楣题字分布在韩原大地的村村寨寨,其中以党家村、金城区最具代表性。同学们找来了下面这块匾额,请你将匾额上的题字,按照现代汉语书写顺序,用简体楷书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中。

(2)(3分)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韩城行鼓具有悠久的历史。雯雯写了下面这段话赞美韩城行鼓。请你仿照画线部分,进行补写。

韩城行鼓,如雷霆万钧,震撼人心,让人感受到磅礴的力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不仅是历史的深沉见证,更是文化的璀璨传承,它承载着人民的情感与记忆,奏响着韩城大地的时代华章。

7.(本题5分)戏曲社团的同学准备了集秦腔、鼓乐为一体的演出《和鸣》。

(1)(2分)为了保证台上的精彩表演,同学们分工合作,各司其职,请你补全排练环节,以保证顺利演出。

A.导演:深入研究剧本,做出整体设计。

B.___:___。

C.剧务:准备演出的服装、道具、布景等。

D.反复合演,准备演出。

(2)(3分)来自新加坡的小华同学看了表演后非常震撼,你想对他进行采访,请设计两道采访问题。

二、阅读(共14题,计41分)

【现代文阅读】(共8题,计23分)

(一)(本题8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

①一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文:“四年级学生开学前,学校通知需要家长协助做教室大扫除,询问家长意愿。不少家长自告奋勇,争先代劳。"

②可见,这些年,劳动教育淡化了,孩子们越来越懒,越来越笨,浑身散发着骄娇二气。君不见孩子十岁不会系鞋带,上大学了脏衣服还寄给妈妈洗,馒头咬一口就扔,菜不合口就倒……

③劳动创造了一切,包括人类本身。劳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革命导师马克思反复告诫我们,劳动“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我们懂得这个道理吗?

④由此,想起我的一个学生小汤,从小爷爷就对她说:人的根就是劳动。爸爸也常告诉她:劳动是幸福的源泉,能派生出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热爱集体等一系列优良品德,而自私自利、好吃懒做、贪污腐化等都是从脱离劳动开始,一惰生百邪。祖辈父辈的劳动教育观,使得小汤成了远近闻名的勤快人。东汉陈蕃的故事家喻户晓,他十五岁时闲居一处,习读诗书,其父老友薛勤来看他,见屋舍污秽满地、杂乱无章,便问:“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陈蕃答:“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薛勤劝之曰:“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可见,小事不做,何谈为国?

⑤小汤毕业后也当了老师。毫不犹豫地坚持“勤劳治班”,要求学生在家当勤快孩子,在校当勤快学子。她说,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可不能忘了马克思的“唯一方法”,千万别学东汉的陈蕃。她与家长联手开课,教扫地、买菜、做饭、洗衣等劳动技能,坚持分组扫楼道、扫操场,定期评“小劳模”,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能文能武,动手动脑,着力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和担当意识,磨炼其意志。教育家说过:“孩子的智慧在手指头上。"动手促进思维,手巧才能心灵,所以小汤带的班学习成绩年年有提升。她始终把劳动和德智体美各育揉在一起,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等价值观时,劳动教育就是德育;当孩子思考劳动原理和奥秘时,劳动教育就是智育;当动动手、流流汗,增强体能时,劳动教育便是体育;当引导孩子欣赏美、创造美时,劳动教育就是美育。劳动是各育学习的综合应用和实践,至关重要,绝不能缺席!我们要的是一朵花,而不是一个瓣。

⑥不管劳动形式怎么变,劳动可以塑德,可以启智,可以健体,可以润美,孩子会劳动才有出息,才能志存高远!当代“强国有我”的青少年更应从“扫一屋"开始,用劳动创造奇迹!

(摘编自《“强国有我”,应从“扫一屋"开始》《杂文月刊》)

【材料二】

2022年4月,一则教育新政引爆网络,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劳动课将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也就是说做饭、养花、收拾房间等劳动,将成为孩子们的一门课程。劳动

教育入课,从大的方面来讲,符合党的教育方针。党的教育方针明确规定:我们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即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情况之下,我们不能单独突出智育第一,而应是五育并举。而“劳动”作为人类的一项最基本的技能,应该成为学生身心发展的一项重要技能。

(摘编自《大力加强劳动教育》《人民日报》)

【材料三】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劳动教育的实施和发展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对家庭来说,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随时随地、坚持不懈进行劳动。对学校来说,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切实承担劳动教育主体责任,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不得挤占、挪用劳动实践时间,引导学生系统学习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对社会来说,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为劳动教育提供必要保障,包括完善设施、搭建平台、提供岗位等。

(摘编自《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人民日报》)

8.(2分)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第⑤段阐述了劳动教育中包含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它是各育学习的综合运用和实践。

B.材料二从教育新政引爆网络说起,有引出论题、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C.材料三阐述的是在劳动教育中必须推动建立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齐抓共管、协同实施的机制,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D.三则材料的语言风格一致,说理为主,理论性强,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9.(3分)请简述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10.(3分)在“五育并举、劳动育人,助力成长"的主题班会上,你将作为第一小组代表发言,谈对开设劳动教育课程的认识,请结合三则材料和生活实际,将你的发言内容补充完整。

大家好!我是第一小组的代表,我认为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十分必要。

(二)(本题15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绿色的诗行

朱顺清

①流过村边的河流醒来了,淙淙地,偶尔翻卷起朵朵浪花。

②水田里的烟岚,在晨曦中渐渐褪去。薄薄的水面,开始倒映天光云影和飞鸟的踪迹,也折射出村民们忙碌的身影。

③土地被犁头深翻,松软、肥沃,充满着生机。平整好的稻田一畦一畦,一平如镜,可以看见细碎的泥土如沙子一般平静。父亲放开田中的水后,将轮子从软泥上轻轻拉过,仿佛给一页页的白纸画上了一行行的格子,夏风滑过浅浅的清水,水波粼粼,像一匹丝绸飘到了稻田里。

④父亲用簸箕挑着打捆好的秧苗,吱呀吱呀地行走在湿湿的田埂上,找到一个恰当的位置放下来。父亲将秧把均匀地抛到水田里,画出一条条优美的弧线,在水田里溅起点点的欣喜。

⑤母亲赤脚下到水田里,弯腰拿起一个青秧。青秧是用软绵的稻草缠着的,她很熟练地解开,左手分开秧把上的青秧,右手插下去。母亲手起分秧,一落手,秧苗便直直地立在了田里。似乎把憋了一年的心里话,一撮一撮,插入土地湿软的身体里。

⑥母亲一起一落间,水连成一条线。我该怎样表达这个动作带给我的美感呢?是武林高手踏浪而来,脚尖撩起的浪花?还是曼妙女子依依裙带牵扯出的弧线?母亲一把一把,一束一束,一捆一捆,保持着节奏、频率、行距、株距,一撮一撮,就像一个女诗人娴熟地敲击着键盘,将绿色的诗行写满田野里。田野上一片片青秧,顿时鲜活起来,翠绿起来。

⑦站在田埂上的我和哥,也情不自禁跳到水田里,解开秧把,学着母亲插起秧来,但手脚怎么也不协调,把直线推进搞成逶迤蛇形。我们沮丧极了。这个时候,父亲总会出现在我们身边,手把手教我们,直到我们掌握了插秧的全部要领。之后,我们一家人一字排开,弯腰驼背,在水田里缓缓推进,把脊背留给天空的鸟声、云声、光声甚或远处隐隐的雷声。面朝水田,插下咱家的春暖花开。水田里的上空是温暖的,村民们忙着将秧苗和布谷鸟的叫声一同插下,一同插下的还有一个金灿灿的秋天。

⑧插秧季,村庄像一个盛大的节日。村民们劳作着、笑着,这笑是放开的,和田地一样宽阔,回荡在青山绿水之间。泥水、稻秧,还有在田埂上模仿插秧动作的白鹭,组成了一幅完整的田间耕作图。这幅画,年年相似,年年又不同。它运动于山川河流之间,定格在无数庄稼人的梦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