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萧山八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又一次深刻的变革,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改革。为全面科学地规划和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按照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工作方案》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萧山八中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我校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学科课程标准(实验)》、《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工作方案》和《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学分安排与模块设置指导意见》、《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模块开设指导意见》、《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学年学分安排指导意见》的要求,立足我校实际,认真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学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逐步建立起顺应时代、符合省情、成效显著、充满活力的学校新课程体系,为培养和造就具有终身发展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二、目标任务1、立足我校实际,探索新课程实施的有效方式和途径,为新课程的推广积累经验。2、提高学校研发与管理课程的能力,开发多样的课程资源,逐步建立以校为本、联校开发与共享课程资源的机制,形成充满活力、与时俱进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3、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推进基于模块的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加强教学管理的研究,构建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和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4、探索和建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发展性评价制度与教学水平监测体系。5、全面加强教师的新课程培训,提高我校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建立一支符合新课程要求的优秀师资队伍。6、促进普通高中教育的内涵发展,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提高我校高中教育质量和规模效益。三、基本原则根据新课程要求和我校实际,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采取“积极、稳妥、创新、务实”的策略,形成我校课程方案。形成必修课程由学校统一安排,选修课程由学生选择的基本思路。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以促进学校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发展为基本价值取向。我校新课程实验工作,除了要遵循《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工作方案》中明确的原则外,还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1、实事求是的原则。一要在课程设置、学生选课指导上考虑实际,二要客观反映实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有的放矢的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2、选择性原则:课程方案要体现高中新课标的精神,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个性化的选择方案、更宽广的学习空间。3、条件性原则:编制课程方案要结合本校办学条件,科学安排、充分利用已有的设施设备,发挥其作用,同时积极开发利用校外教育资源为学校课程开设服务。4、通力合作的原则。在新课程实验过程中,学校要采取有力措施,通过多种渠道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争取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共同推进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四、重点、难点1、加强新课程培训坚持全员培训、“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确保实验教师、学校管理者、职员全都参与新课程培训。要把岗前培训与校本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并以校本培训为主。岗前培训内容主要包括:通识培训、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含案例)培训、岗位培训,除参加国家级和省级培训外,采用集体讲座和参与式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校本培训持续于实验过程的始终,学校具体组织实施。要把新课程培训与业绩考核、评估晋级挂钩,并成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制定新课程培训方案和质量标准,对内容和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控。教师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个人学习研修计划,通过课题研究、实践反思、同伴互助、合作交流等形式,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与水平。2、建立研训一体的校本教研制度通过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逐步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实现自身专业发展。学校要为教师个人的实践和反思、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以及获得多种专业支持创造条件,帮助教师在新课程中不断成长。学校加强对校本教研活动的指导,引导教师创造性实施新课程,保证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效。学校要建立校本教研制度,逐步打破传统的学科教研组模式,建立以课题为纽带的弹性课题组,以加强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同时,要改进和创新年级组办公和学科组办公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和形式。要根据高中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班管理的特点,强化学科组建设,探索学科组办公的新形式。3、重视教材选用和课程资源建设学校成立由校长、教师和家长组成的教材选用委员会,负责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置。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按照规范的程序操作。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突破口和生长点,引导教师多渠道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要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包括网络资源在内的各种校内外课程资源,建立课程资源的协调和共享机制。提高学校建设课程、实施课程和管理课程的能力,建立符合实际、灵活多样的课程体系。4、创新学校管理制度建立逐步完善的咨询制度特别是学生选课指导制度,编制学生选课指导手册,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避免学生选课的盲目性;班主任及其他教师有指导学生选课的责任,并与学生建立固定而长久的联系,为学生形成符合个人特点的、合理的课程修习计划提供指导和帮助。要逐步实行导师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社会、规划未来。在选课程序上要体现学生主体参与、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在科目设置和课时安排上要考虑效率原则和操作策略。选课指导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深入了解学生,并与学生及其家长进行主动的沟通,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课程,并根据学生的选课情况适时调整学校的课程设置方案,形成有特色的课程体系。积极探索行政班与教学班相结合的新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逐步建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以行政班为单位对学生进行管理,开展班团活动,加强集体教育,发展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并解决好走班制教学给学校常规管理带来的新问题,确保学校教育教学的良好秩序。大力改革教学常规,制订实施基于模块的个性化学校课程设置方案和教学计划,建立学生个性化选课和选课指导制度,形成有效反映学生课程修习状况的学分管理制度。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和开展。综合实践课相对于学科课程在活动管理上和落实上难度较大,因此要重视研究,加强落实,着力开展好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服务及相关学分认定工作。5、改革评价与考试制度创建发展性评价体系和教学监测机制。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发展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学业成绩实行学分制管理,学校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探讨符合模块课程特点的多样化的考试方式,形成校内学分认定的规则和程序;要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发展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历程,保证学生成长记录的真实性与可信性。要在高一学年第一学期初步建立起学生成长记录袋(或学生成长记录档案),并在学分、学业管理中使用。随着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推进,逐步完善此项工作,使其制度化。学校要不断探索、建立并逐步完善课程学分认定制度。学校可以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的规定及其说明,参照一些先行省份实验学校的做法,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建立并逐步完善各课程的学分认定制度。要建立以促进教师反思为主、使教师专业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全面、科学、准确地评价教师教学工作,将教师教学评价工作与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统一起来,通过评价促进教师的课程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课程创生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评价要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增强评价过程的反思、对话、交流和理解,营造轻松活泼的、富有激励作用的教学环境。逐步创造有利于学生健康和谐全面发展、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有利于学校不断进步的良好环境和条件。6、建立以学校为基础、问题为中心的实验工作研究机制一是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思路;二是总结、反思的工作程序;三是表彰激励的工作机制。在高中新课程实验过程中,每学期课改办公室和下设的各工作小组、各学科都须向学校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领导组递交一份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总结,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意见,以便于课改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完善。7、加强舆论宣传,营造有利于新课程实验工作的良好氛围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编写《告家长书》、《新课程改革问题解答》手册等宣传材料,向学生及其家长和全社会广泛深入地宣传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重大意义,宣传普通高中新课改的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争取广泛的理解与支持,营造有利于课程改革的良好社会氛围。学校还要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家长会的作用,建立与社会、家长的协商、对话制度,取得家长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8、创设课改条件,保障新课程顺利推进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按照新课程实施要求,学校将不断改善或改造学校规划布局和硬件设施,优化物质教育资源,加大学校场馆、设施、信息化建设的力度,为新课程实施创造足够的物质条件。根据新课程要求,学校将进一步重视图书馆、实验室的完善,大力加强校园网资源建设,并与各类教育网站挂接,实现网上教育资源共享。合理规定参与实验教师的工作量,大力表彰在课改实验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教研组和个人,调动实验教师积极性。五、组织保障1、成立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周光明副组长:寿伟江赵建东组员:杜伯良、汪洪炎、邬彩芳、徐卫庆、高千里、高利方、余金明、付立军主要职责:负责对学校新课程实验做出正确的决策和部署,在经费投入、政策支持、办学条件、制度建设、师资培训、舆论宣传等方面提供保障,对实验过程加强指导与监控。2、成立课程改革实施工作小组组长:寿伟江组员:杜伯良、陶旭华、汪洪炎、邬彩芳、王建良、徐卫庆、高千里、李国庆、高利方、余金明及各教研组长年级组长主要职责:负责教师的培训、课程的编制、教学过程的管理实施与评价,带领全体教师最大限度地参与新课程实验。3、成立学分认定委员会组长:周光明副组长:寿伟江赵建东组员:汪洪炎、邬彩芳、王建良、余金明及各教研组长各学科备课组长学分认定委员会是学生学分认定的最终机构。学分认定委员会要制定学分认定标准,统一学分认定程序,要认真监督学分认定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以确保学分认定的公正、公平、公开。学分认定委员会要为每个学生组建学分档案。学分认定基本程序:(1)监督检查学分产生的全过程。包括学生出勤、检测考试命题、监考、阅卷、评分等。(2)公示学分。接受公众的监督举报并负责调查处理。(3)认定学分并注册。(4)建立学生学分档案。4、成立选课指导委员会组长:周光明副组长:寿伟江赵建东组员:汪洪炎、邬彩芳、王建良、徐卫庆、余金明及各教研组长各学科备课组长选课指导委员会负责制定全校统一的学生选课的各种具体政策。指导中心要提供学校详细的课程安排,并对学生的选课提供建议和咨询;要通过心理测试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发展趋向,为学生科学选课提供客观依据;教研组负责本学科选课指导、咨询。六、保障措施1、构建教师管理与评价体系1)建立教师的评价体系新课程改变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要形式的评价方法,建立多元化、新型的评价体系,对教师实施发展性评价。新的教师评价要包括教师对学生选课指导的力度与实效,教学效果,选修课开设情况,校本教材的开发能力与水平,课题研究成果与业务进修,职业道德水平以及学生、家长、社会的反馈与评价。2)教学研究管理学校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鼓励教师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重视不同学科教师交流与研讨。新课程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以校为本课程研发为载体进行校本课程研究;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进行公开课、示范课、优质课等听评课活动,通过具体课程的分析、讨论和交流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组织理论学习,通过专家讲座、教师进修等形式提高教师教育理论水平;以教研评价奖励制度激励教师参加校本校研的积极性。3)学科组建设学科组要促进基于模块的课堂教学改革,切实转换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建立学生个性化的选课指导制度,形成有效反映学生课程修习状况的学分制度,要加强对教学班的管理,探讨行政班与教学班相结合的新的教学组织形式。2、构建学生的管理与评价体系1)建立“全员管理”制班主任、任课老师全员参与管理,有序地组织教学和有效地指导学生。高中三年以行政班为单位进行德育管理,开展教育活动,辅之以教学班组织教学,建立“导师制”和“学习小组”等多种形式的管理制度。政教处、教务处相互协调,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常规管理、学业成绩管理等工作。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发挥团委、学生会在管理中的作用,突出我校在学生自主管理方面的优势。2)行政班管理高一年级必修课基本上以行政班为单位组织教学,学生的自习课、班会等在行政班进行。进入高二后,根据倾向于理或倾向于文的学生学科选择不同,对行政班进行部分调整。行政班的管理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学生日常行为管理、教育外,要注重学生在教学班的表现情况汇报、总结和反馈。班主任负责本班全体学生选课工作的指导、选择、汇总,为每个学生建立并保存选课档案。3)教学班管理教学班由选修相同模块的学生组成。教学班的管理工作由任课教师即导师承担。导师负责学生该科目的学业评价。导师承担教学班的班风班貌建设和学生教育、管理、评价。管理课堂秩序(如学生出勤、课堂纪律、课堂表现等),导师为每个学生建立管理档案,学段结束时将对学生的操行情况和成长记录与班主任沟通并交班主任留存。4)对学生进行新课程的教育通过宣传和教育,让学生了解新课程在内容、结构、实施、评价以及管理等方面的新变化而引发的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了解新课程给他们带来哪些好处和挑战,掌握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上好必修课,打好基础,并提供具体的选课手册,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自主地选课,制订三年的高中学习计划。3、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争取各方力量支持。积极开拓和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与教研部门、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联系,认真咨询和听取有关意见,赋予家长委员会在课程改革实践中的职能作用,探索建立社区、家长、社会力量有效参与课改的新机制,使学校、社区、家长在课改中形成合力。七、实施步骤(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6.2至2006.8):主要任务是为全面实施课程改革做好各方面的准备。1、建立有效的课程运行机制:(1)成立萧山八中课程改革领导小组。(2)成立萧山八中课程改革实施工作小组。(3)成立萧山八中学分认定委员会。(4)成立萧山八中选课指导委员会。(5)制订《萧山八中课程实验工作方案》。2、组织课程改革培训工作。根据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的有关文件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师资培训工作,按省、市二个层次进行,并按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两个层面的要求分步实施。其中通识培训由各级教师培训机构组织实施,学校培训由各级教研室组织实施。学校制订培训计划,教师在参加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组织的新课程师资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基础上,重点培训学科骨干教师和起始年级实验教师。3、教学用书选用工作。根据省课改办的要求,学校结合实际选用教学用书。4、规范开课,合理排课。5、建立健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6、开发校本课程。7、建立和完善校本教研制度。8、修订学校发展规划,努力形成办学特色。9、做好课程改革的宣传发动工作。选编课程改革学习资料和宣传提纲,通过网络、校刊和宣传窗等媒体,利用多种形式将新课程理念宣传至广大学生家长,创设课程改革的良好氛围。(二)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06.7至2009.7)全面实施阶段是课程改革的主体和核心工程,事关我校课程改革的成败和实验效果。因这一阶段周期长,我们将分四个具体组织实施:1、实验前期(2006期年4月至8月)(1)20XX年8月底前基本完成全校行政管理人员、高一年级实验教师的课程改革通识培训;(2)按教育行政部门有关培训计划组织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和部分教学、教研和科研骨干教师参加高层次新课程学科教学专业培训;(3)20XX年8月完成首批参加实验教师的学科教学专业培训。2、实施初期(2006.9至2007.8):(1)实验教师在领会课程改革基本精神,学习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进行新教材的试教工作;(2)做好起始年级课程改革的记录、数据分析和资料积累工作;(3)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的课题研究,探索学科新课程教学评价标准研制高中学生素质评价方案;(4)启动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与管理工作;(5)制订对各学科开展课程改革的评价方法。对一年的实施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并对中后期工作方案、计划作调整和完善。3、实施中期(2007.9至2008.8):(1)继续进行新课程理念和新课程标准的后续培训,初步形成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师培训机制;(2)逐年对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试教工作和实验进行验证,构建新课程标准和新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模式;(3)课程教学评估标准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估,完善高中学生素质发展性评价改革办法;(4)初步构建有我校特色的三级课程管理框架;(5)深入课程改革相关的课题研究,完成高一、高二年级课程改革实验中期研究报告和各子课题的阶段性总结或结题报告。4、实施后期(2008.9至2009.8)(1)完成高一至高三年级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的实施和实验验证工作;(2)继续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研究,借鉴、推广前三年课程改革实践积累的有益经验,逐步解决中期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建立适应时代要求并有学校特色的新课程体系。(三)第三阶段成果总结阶段(20XX年起,每年的5月至7月):1、每学年对普通高中新课程和新教材试教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完成年度实验工作报告,完成对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评价报告;2、20XX年起全面总结学校新课程和新教材试教情况,撰写全面实施新课程后的工作总结,编辑课程改革实验成果集(含研究报告、课题结题报告、课改论文、经验总结、优秀课例、课件和优秀案例等);3、对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困惑提出建设性意见;4、表彰课程改革实验先进备课组、课题组、优秀教师和优秀研究成果。萧山八中06学年高一新课程排课及学分安排学习领域科目06学年第一学期06学年第二学期学分第一学段第二学段第一学段第二学段课程内容课时课程内容课时课程内容课时课程内容课时语言与文学语文必修15必修25必修35必修458英语必修15必修25必修35必修458数学数学必修15必修45必修25必修558人文与社会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2必修1经济生活2必修2政治生活2必修2政治生活24历史必修13必修1、23必修2、33必修336地理必修13必修1、23必修2、33必修336科学物理必修12必修12必修22必修224化学必修12必修12必修22必修224技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基础2信息技术基础2算法与程序设计2算法与程序设计24艺术音乐音乐鉴赏1音乐鉴赏1音乐鉴赏1音乐鉴赏12体育与健康必修12必修12选修12选修124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通识培训及学科专题指导3研究性专题活动35社区活动弱势群体服务、社区环境建设、志愿者公益活动1社会实践军训、校值周班活动、系列社团活动等学校传统活动、假期节日系列社会调查实践4地方和校本课程选修1选修1选修1选修14学生活动(心理健康、班会、自修)4444周总课时数4040404068+4萧山八中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一)综合实践活动作为高中课程结构八大学习领域之一,是国家规定的每个高中学生必修的一门独立的课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三方面的内容,共23个必修学分,占最低必修学分116分的20%。高中三年共15学分,属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采用集中学习和分组研究的方式开展。高一第一学期为通用知识学习及专题指导培训的准备阶段;高一第二、高二两个学期各安排学生完成1个课题。我校共安排二年时间要求学生完成应得学分。由指导教师根据研究性学习课时及其性质,由对其学习的成果:论文、调研报告、实验报告等予以审核认定后确认给予学分,并报学校审核批准交班主任汇总,由段统一汇总后交教务处登记、存档。1、活动思想研究性学习是高中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联系自然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和相关内容的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是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措施。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研究式”学习过程,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实施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基本原则研究性学习活动在实施中除应遵循一般的教学原则外,还应从研究性实践活动的特点、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遵循以下原则:(1)自主性原则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体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的教学应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的开展和深化。(2)开放性原则创设十分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享有充分的心理安全,在时间的安排、主题的确定、方法的运用和成果的表达方面有相当大的灵活性,为学习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3)实践性原则强调有丰富材料和真实的情景,主张学生在“做中学”。学生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直接经验和情感体验,这些新经验与原有的概念和技能相互作用,最终形成可应用的个性化理论、模型和技能。(4)综合性原则从学生身边的事物或问题出发,形成跨越诸多学习领域的活动,以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问题能力的形成。通过亲身的实践,使学生了解和关心社会,了解和探索自然的奥秘并形成综合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实施研究性学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时间安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时间安排研究性学习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和情感。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以及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探究能力。3、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技能。4、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以及追求真理的科学道德。5、使学生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形成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从以学生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和学生关心的一些社会问题为主要内容。从本校实际和相应学科特点出发,根据自身的传统优势和校内外教育资源情况,形成有特色的适应学生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内容,同时学校为学生自主选择研究课题留有足够的余地。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可分为课题研究和项目设计两大类。1、课题研究是以认识和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有调查、实验和文献研究等方式。2、项目设计是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包括社会性活动设计,如一次环境保护活动的策划;以及科技项目设计,如某一设备、设施的制作、建设的设计等。主要有三种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其中小组合作研究是采用的主要方式。各学科教学大纲计划每学年有每周3课时安排。安排采用弹性课时制和小组方式,此课时主要用于集体教育、课题设计、资料收集与分析、问题讨论、结果报告等,开展研究性学习还需要由学生自己安排课余时间进行。4、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研究性学习通识培训指导老师:高利方高一研究性活动导师:赵万华黄国田陈竣峰徐国江韩斐尔倪淼锋洪靖华陈海燕傅立军陈迪5、附各类研究性学习活动记载表册:(11条)附1萧山八中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师职责1、指导教师是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小组活动的具体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评价者,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积极的态度投入到研究性学习活动中。2、要认真学习新课程计划,明确研究性学习的意义、特点、程序、要求,不断提高指导水平。3、认真参加各班班主任组织的任课教师会议,主动参与、指导任教班级开展好研究性学习活动。4、指导本组学生进行课题论证,并提供可行性的参考意见。5、指导、参与学生课题实施方案的制定与评价。6、在研究实施阶段,按照教务处的统一要求,定期检查和了解研究小组的进展情况、小组成员的参与情况,并督促组长做好活动记录,每周至少1次。同时,要认真填好每次指导活动的工作记录。7、负责介绍学生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有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指导其正确运用并尽可能解答有关疑难。8、指导学生科学处理资料和数据、正确思考和推理、规范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合理设计成果展示形式。9、按教务处的安排,参与小组的有关校外走访、调查等活动,确保活动有效、正常地进行和学生的人身安全。要积极组织阶段性交流,参与对研究过程及成果的评价。10、研究小组结题后,每位指导教师应及时总结比较典型的课题研究案例,连同指导教师工作记录,一并上交教务处,作为学校对指导教师考核的依据。附2萧山八中研究性学习校内、校外调研活动规则一、校内:1、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得在规定的课时内做与研究性学习无关的事。2、在正常的研究性学习课时内,学校的实验室、阅览室、图书馆、机房等教辅场所将开放。但具体使用前,课题组要提交申请表并经指导教师和班主任签署同意意见、报教务处备案后方可按相应的顺序进入教辅场所。在使用实验室时,组长应提前一周填写申请单,以便相关的实验室管理员及早准备。3、到图书馆、阅览室、机房等教辅场所查找资料时,各个研究小组应派资料收集员或网络操作员(1—2人)有准备地去查阅,以便提高工作效率。二、校外:4、组长必须提前一周认真填写好申请单,并经班主任和指导教师签署同意意见、报教务处审核备案后方可外出调研。5、调研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如:准备好调查提纲、问卷,进行人员分工,开好介绍信,选择好行程路线,选择适当时间(指被调查单位工作时间)。6、外出调研,一般不宜一人单独行动,并请记住学校教务处办公室的电话号码(0571—82551674)、学校政教处办公室电话(0571—82559098)及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电话,有特殊情况及时与学校和老师联系。7、外出调研过程中,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尤其是在穿越马路、河边、与陌生人接触过程中,都应有安全防范意识。8、在调研过程中,要遵纪守法,注意自身形象,文明礼貌,注意使用礼貌用语,如:“请”、“您好”、“谢谢”、“麻烦您了”、“再见”等,并按申请表上约定的时间及时返校。9、节假日在家调研时,应告知父母去向、返回时间,同时要遵纪守法、注意安全。10、每次调研结束后组长应认真填写好活动记录,并及时向指导教师汇报本组研究的进展情况,以便于教师的指导、记录。附3萧山八中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课题名称导师班级时间课题组长课题成员课题简要背景说明可行性分析课题目的与意义主导课程相关课程任务分工萧山八中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续)研究实施步骤所需条件预期成果导师意见萧山八中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填写的内容指导说明)课题名称导师班级时间20XX年月日课题组长1人课题成员3-7人课题简要背景说明简要说明课题是如何提出来的,有何价值等。(可以从社会、学科、个人兴趣、现实等方面说明)可行性分析课题的操作性:(分析课题大小、含义、层次、变量等;)课题的实际性:(分析学校的教学资源、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教师的特长及水平等;)及课题的其他方面进行分析。课题目的与意义说明通过课题研究可获得的知识、能力等。主导课程填主要涉及学科相关课程任务分工以下可以涉及工作有:负责打印(誊抄)查找资料联系组织访问收集资料网上查找实验分析实地考察成果发言人等等姓名萧山八中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续)研究实施步骤阶段时间主要任务目标一选择课题完成全部报告内容二开题报告同上三查找资料访问调查实验操作实地考察四分析研究五汇总整理六结题报告(论文)七交流八所需条件如:图书资料方面、实验器材方面、交通工具方面、网络设施方面、资金准备方面等预期成果如:论文、调研报告、制作模型、实验报告等说明表达形式:文字、图片、实物、音像资料等导师意见指导教师简述:辅垫知识、指导方法、组织管理、协作参与、预期成果等方面设想课题活动情况记录表(学生填写)课题名称第次活动活动时间参加活动人员活动内容活动目的活动形式活动过程活动结果记录:(考核表1)课题设计方案评审表(由导师填写)课题名称课题组长班级高()班日期月日课题组成员主导课程相关课程开题报告内容立题的科学性□好□较好□一般说明:导师审阅课题组书写的开题报告内容后填写。立题的可行性□好□一般□较差报告书写表达□清楚□一般□不清楚活动任务分工□明确□一般□不明确活动计划内容□完整□一般□不完整计划进度分配□合适□一般□不合适课题活动形式□合适□一般□不合适课题预期成果□合适□一般□不合适开题报告陈述报告陈述条理□清楚□一般□不清楚说明:陈述时间15分钟。导师听取课题组陈述开题报告内容后填写。学科知识运用□好□较好□一般陈述语态仪表□好□较好□一般表述时间运用□合理□一般□较差答辩问题小组应答能力□高□较高□一般说明:答辩时间5分钟。导师提问,课题组答辩后填写。应答正确程度□好□较好□一般小组合作情况□好□较好□一般应答时间运用□合理□一般□较差综合评价(对开题报告的全面评价)开题报告成绩:□A等(100)□B等(90)□C等(80)□D等(70)□E等(60)导师(签名):﹍﹍﹍﹍﹍﹍﹍﹍注:此表为研究过程中指导教师针对课题“开题报告”,对课题开题报告进行审查和答辩时的全面评价。由导师填写。(考核表2)导师指导意见表(由学生、导师填写)课题名称课题组长班级高()班日期月日课题组成员咨询内容内容□理论-专业的知识□实践-研究的方法□一般常识具体咨询问题:提问质量评价(根据其所研究的课题与计划要求)1、问题是否与研究的课题相一致;(是、否)2、问题是否符合科学性:(是、否)3、问题是否抓住了课题的关键因素;(是、否)4、问题是否超出了平时所学的学科知识的范围。(是、否)综合评价学生接受咨询、指导的能力(是否理解、消化、掌握、运用):课题的进展情况(是否按计划进行、达到阶段性目标,前面的问题是否已解决,课题能否继续下去等):其它:导师(签名):﹍﹍﹍﹍﹍﹍﹍﹍注:此表为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向指导教师咨询时使用,其中教师填写“提问质量评价”栏和“综合评价”栏,其余由学生填写。(考核表3)课题实施过程评定表(由导师填写)课题名称课题组长班级高()班日期月日课题组成员主导课程相关课程课题组日常活动情况课题讨论□好□较好□一般计划执行□好□一般□较差活动记录□完整□一般□较差活动纪律□好□较好□一般任务完成□好□较好□一般小组成员参与情况活动出勤率□100%□90-80%□80%以下成员积极性□高□较高□一般小组合作性□好□较好□一般组长的组织□好□较好□一般优秀事迹记录课题实施成绩:□A等(100)□B等(90)□C等(80)□D等(70)□E等(60)导师(签名):﹍﹍﹍﹍﹍﹍﹍﹍(考核表4)课题成果评审表(由导师填写)课题名称课题组长班级高()班日期月日课题组成员主导课程相关课程结题报告内容报告的科学性□好□较好□一般说明:导师审阅课题组书写的结题报告内容后填写。报告的现实性□好□一般□较差结题报告内容□完整□一般□不完整报告书写表达□清楚□一般□不清楚课题的达成度□好□较好□一般成果的可信度□好□较好□一般成果水平程度□好□较好□一般材料的完整性□完整□一般□不完整结题报告陈述报告陈述条理□清楚□一般□不清楚说明:陈述时间10分钟。导师听取课题组陈述结题报告内容后填写。学科知识运用□好□较好□一般成果展示方法□好□较好□一般陈述语态仪表□好□较好□一般表述时间运用□合理□一般□较差答辩问题小组应答能力□高□较高□一般说明:答辩时间5分钟。导师提问,课题组答辩后填写。应答正确程度□好□较好□一般小组合作情况□好□较好□一般应答时间运用□合理□一般□较差综合评价(对结题报告的全面评价)结题报告成绩:□
A等(100)□B等(90)□C等(80)□D等(70)□E等(60)成果答辩成绩:□A等(100)□B等(90)□C等(80)□D等(70)□E等(60)导师(签名):﹍﹍﹍﹍﹍﹍﹍﹍(考核表5)课题组成员成绩评定表(由导师填写)评价指标评价等级评价方法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开题及中期评价结题评价一级指标评价等第一、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态度1、认真参加每一次活动查阅考勤记录、小组讨论记录、活动开展过程记录,有关资料。考察活动过程的表现进行判断2、努力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3、做好资料积累和分析处理工作4、主动提出工作设想建议5、乐于合作,学会交流和分享信息、创意及成果,尊重、欣赏他人二、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体验的情况6、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通过学生自我陈述、小组讨论记录、活动开展过程记录,以及活动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和学习的结果等来反映。7、体会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和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关注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8、学习活动实施各阶段的“反思”情况9、科学态度:认真、踏实、严谨、求实10、科学道德:实事求是,尊重他人想法与成果11、意志品质: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三、学习和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12、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恰当利用信息考察学生查阅和筛选资料,对资料的归类和统计分析,使用新技术,对研究结果的表达与交流等情况13、综合运用已有知识技能和经验分析、解决问题的水平14、各环节掌握和运用有关方法的水平15、现代技术、新技术的应用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16、求知的好奇心,探索、创新的欲望考察学生在活动中从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所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比较活动前后和几次活动的变化评价学生的发展状态。17、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18、积极实践,发挥个性特长,施展才能五、研究性学习的结果19、预期成果达到程度------通过对学习结果及其表达方式的鉴定,答辩进行评价20、成果的可信度、实际水平———21、成果陈述、展示、答辩水平———22、特别收获———评价结果课题组成员等第成绩:A等(100分—91分)B等(90分—81分)C等(80分—71分)D等(70分—69分)E等(60分以下)导师(签名):﹍﹍﹍﹍﹍﹍﹍﹍研究性学习结题成果材料要求次序内容要求1封面有课题名称、班级、课题组组长、成员姓名、时间(教务处提供、学生填写)2开题报告按报告要求填写(教务处提供、学生填写)3课题活动情况记录表按报告要求填写(教务处提供、学生填写)4访谈表测验表实验记录等各课题组按实际开展的情况将原始材料附上(如无则空缺)(也可以放在成果报告内)5课题成果报告论文、研究报告、实验报告等(有文字资料、照片等)(导师指导、学生完成)6课题设计方案评审表(考核表1)课题交流时,由导师填写(教务处提供)7导师指导意见表(考核表2)(教务处提供、学生、导师填写)8课题实施过程评审表(考核表3)(教务处提供、导师填写)9课题成果评审表(考核表4)(教务处提供、导师填写)10课题组成员课程成绩评定表(考核表5)课题组自评、导师总评并填写、年级组或备课组审定(教务处提供)说明:1、请各课题组按上列内容要求顺序整理研究过程资料2、负责老师安排组织及指导完成上述6-10项相关内容。3、结题成果材料要求在规定时间完成萧山八中_____学科研究性学习课题汇总编号课题名称组长组员数导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萧山八中社会实践及社区服务实施方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二)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是普通高中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中的重要科目,是国家规定、学校自主开发的每个高中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共8个必修学分。设置该课程旨在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空间,走进社会生活,获得生存体验,使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充实、更有趣、更有意义和富有创造性。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和省教育厅、省教研室、省课改办的有关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一)社会实践课程实施方案1、目标: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和科技进步、关心生存环境、关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意识;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获得直接感受,积累问题解决的经验,形成综合思考问题能力,认识社会、探究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2、内容:社会实践活动包括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具体有军训、学校传统活动(值周班、垃圾回收扶贫帮困活动、社团活动、艺体周活动、传统节日主题系列活动)、社会调查(调查自然、人文、新农村建设、企业发展等)。3、学分分配:必修学分6分。分两年学习,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每个活动时间不少于7天。4、管理:社会实践课程的组织管理由德育副校长、政教处、团委、年级组、班主任负责,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和学分认定。5、实施:(1)军训安排在高一第一学期进行,2个学分。(2)学校传统活动根据学校实际开展,如值周班、垃圾回收扶贫帮困活动每学期都开展,社团活动集中在高一、高二年级开展等,最多不超过2学分。(3)社会调查根据学生的主客观条件、兴趣爱好等,利用五一、十一长假、寒暑假时间分小组自主开展,一般每小组5人左右,2个学分。6、学分认定和评价:(1)军训由教官、班主任根据学生出勤、态度、技能掌握等情况进行考核,给出学分,上报政教处审核,最后学校认定。(2)学校传统活动由班主任或活动负责老师根据学生活动时间、态度进行考核,给出学分,上报政教处、团委审核,最后学校认定。(3)社会调查活动首先由班主任组织班级根据小组活动方案、介绍信回执(视具体而定)、团队总结(含活动日志)、个人小结、调查报告(文字、ppt、DV光盘等)、活动照片与宣传资料、实践地评定相关证明材料进行学生互评,班主任考核,给出学分,上报政教处、团委审核,最后学校认定。(4)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强,表现出勤于实践、勇于探索、精诚合作风貌的学生个人或小组,要予以表扬、评优、对优秀成果进行奖励、展示。对不能获得学分的学生要书面通知本人,告知原因,如有异议,可作复议。(二)社区服务课程实施方案1、目标:促使学生关心社区的两个精神文明建设,主动参与社区的公益活动,形成乐于助人、奉献社会的积极态度和健康情感;培养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团队精神,提高现代社会人际交往、沟通的技巧和能力;培养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意识,并在社区服务过程中学习新知识,体验真情感;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2、内容:社区服务包括弱势群体服务(如经济特别困难家庭、孤寡老人、民工子弟等),社区环境建设(自然环境建设,如环保、卫生、绿化等,人文环境建设,如交通秩序维护、科普文化宣传等),志愿者公益活动(如为社区大型活动提供志愿者服务,在公园等公共活动场所参与管理服务,城市、城镇交通秩序维护活动,参加助残帮困活动,义工等)。3、学分分配:必修学分2分。三年内的服务总时间不少于10个工作日,每个工作日服务时间不少于6小时。4、管理:社区服务课程的组织管理由德育副校长、政教处、团委、班主任、指导老师负责,对学生进行服务指导和学分认定。5、实施:学校采取统一安排和学生分散进行相结合的实施方法。(1)学校统一安排高一学生在校期间每月1次的社区服务活动,分小组进行,确保每位同学1学年参加1次学校统一的社区服务活动。(2)学生在高一、高二期间利用双休日、假期时间分散进行,按就近组合原则分小组进行。6、学分认定和评价:设计《萧山八中学生社区服务记录卡》(见附件)。要求填写完备,证明材料齐全。学校统一安排的活动由指导老师根据《记录卡》进行考核,学期结束上报政教处、团委审核、备案。学生分散进行的活动由班主任根据《记录卡》进行考核,学期结束上报政教处、团委审核、备案。政教处、团委在高二第二学期结束时进行统计,结算学分,最后学校认定。(3)参与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强的学生个人或小组,要予以表扬、评优。对不能获得学分的学生要书面通知本人,告知原因,如有异议,可作复议。附:萧山八中学生社区服务记录卡姓名班级服务时间(以小时计)服务对象(名称、地址、电话)服务内容活动收获指导老师意见签名时间服务接受单位评定和证明盖章时间萧山区第八高级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工作方案》以及《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中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意见(试行)》等文件精神,切实推进我校新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而又主动地发展,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及实施原则(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以“三个面向”教育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着眼于促进学生兴趣、需要和特长的个性化发展,着眼于促进学生当前与未来生活质量的提高,着眼于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结合学校的具体特点和传统优势,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整体优化课程资源和课程实施过程,构建社会化与个性化相统一、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统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民族传统与现代化相统一、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的校本课程开发体系和运行机制,真正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体现师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促进每一位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二)校本课程开发需遵循的原则1、整体性原则:要求学生整体参与;课程实施要坚持教育目标的整体优化;课程的实施还要考虑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整体协调。
2、民主性原则校本课程开发要充分体现人本思想,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学校要创造机会,鼓励师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参与课程的开发与建设。要积极倡导社会各界和家长的参与,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课程资源的整合和课程特色的培育。3、针对性原则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注意从学校的实际和办学特色出发;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出发;从教师的专长出发。即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有利于形成学校的特色,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特长和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专长。4、量力性原则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外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课程资源,努力把蕴藏于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特长、爱好转化为课程资源,并进行独立或合作开发。同时也要考虑教师的资源情况,不要勉强开设,强教师所难。5、可行性原则课程开发之前,一定要通过座谈或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学生的需求,充分体现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未经论证的课程一般不能开发。二、校本课程开发的需求评估校本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要求,结合学校和社区教育资源、办学特色等要求开发的。开发校本课程对于学校争办特色学校,丰富学校校园文化,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具有指导意义。为此,学校对各方需求进行了分析评估,保障校本课程的开发富有实效地进行。1、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为了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对学有余力而又有兴趣的学生,在学科领域有更深入的学习机会,我校早在几年前就开设了校本课程:时政聚焦、历史风云、走进英语世界、语林漫步、探索世界。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学校几年前就组建了如风华文学社、东灵之声合唱团、八中武术队、英语角、电子百拼、机器人、舞蹈队、乒乓球、网页制作等社团。学校对开设的校本课程和各种社团活动情况进行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同学对学校开设的校本课程和各种社团活动比较感兴趣,普遍反映较好,学生对于学校开设的校本课程和社团活动是普遍满意的。学校认为,虽然前几年开设的校本课程仅仅是作一个尝试,但实践证明,几年前已经开设的校本课程是符合学生需要的,贴了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些校本课程的正常开设和社团的正常活动为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是学校形成办学特色和品牌的需要我校经过近50年积淀和发展,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指导思想。以最好的教育是能促进学生最大发展的教育为办学理念,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办学效益,让学生的个性有充分发展,让学生的未来能持续发展为办学指导思想。随着办学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社会声誉不断提升,学校今年正式成为浙江省三级重点中学,现正在积极争创浙江省二级重点中学,通过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力争把学校建设成有在省内有较大影响力的学校。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走科研兴校道路,努力创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校本课程开发就是学校发展战略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3、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学校是学生和教师发展生命意义的地方,是学生和教师展示才华的地方,是学生和教师追求幸福的地方,教师的幸福感来自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随着我校近几年办学规模的扩大,青年教师已成为我校教师队伍的主体,教师年龄结构日趋年轻化,实现自身专业发展和快速成长已成为我校广大青年教师的共识和追求。因此,如何有效规划教师的专业成长活动,并激发他们主动、敏捷、负责及创新服务的热忱,是学校必须应对的课题。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和需要评估,根据学校的发展定位,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为:尊重个性发展,促进全面发展,提高办学品位。具体目标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学生发展目标激励和促进学生正确认识自我,选择个性潜能发展的独特领域和生长点,进一步拓展学生知识领域,主动学习,发展批判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二)教师发展目标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增强教师课程意识,提高课程开发能力,发挥个性特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三)学校发展目标在扎实、稳步推进的基础上开发出具有八中特色的校本课程,整理、开发出一批校本课程的教学成果,逐步总结提炼出校本课程开发的开发机制、评价机制和改进机制,从而推进我校素质教育的开展,促进学校教学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四、校本课程的结构和课程门类A.科学发展类课程目标:1、使学生了解科学发展史,认识科学发展中包含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2、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和能力。
3、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涉及学科: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信息技术等。拟开课程方向:探索世界电子百拼机器人无线电网页制作B.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类课程目标:1、使学生学习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人文素养和爱国主义精神。
2、通过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对比,培养学生历史与现实对比的观念,学会比较,学会鉴别。
3、初步培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并能用于分析现实世界中的问题。涉及学科:政治,历史,语文等。拟开课程方向:传统文化的现代应用、时政聚焦、历史风云、走进英语世界、语林漫步C.技能与艺术类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终身健身的习惯和一定的体育技能,认识健身对人生的作用。
2、培养学生艺术欣赏的能力,认识艺术对人生的作用,培养艺术素养。涉及学科:音乐,美术,体育等。拟开课程方向:舞蹈摄影艺术
男足
女排
男篮女篮
乒乓球
书法艺术D.学科特长类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的学科特长,培养学生灵活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与方法。涉及学科: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等。拟开课程方向:数学竞赛
物理竞赛
化学竞赛
英语竞赛
生物竞赛政史地竞赛等五、校本课程的实施和评价(一)优化管理1、统一认识,加强宣传开好“三个会”:即领导小组工作会议、教师工作会议和学生座谈会。让教师、学生了解和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激发学生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热情和积极性,对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背景、开发理念等辅导讲座,提高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2、成立机构,加强领导在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建立一个职责明确的管理系统十分重要。成立由校长、教师、家长共同参与的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组织保障和领导保障。
萧山八中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
组长:周光明
副组长:寿伟江赵建东
成
员:汪洪贤邬彩芳徐卫庆余金明高利方高千里指导教师3、分工协作,形成合力教务处负责任务与意见的上通下达;教科室负责对教师校本课程的校本培训,提供理论和方法的指导;总务处负责场地的安排和相关设备的配置;年级组负责课程的组织工作,如学生的报名情况,人事上的协调均衡等;教研组负责教学工作,如执教者的选定落实、课程内容的确定、教学活动的检查、反馈和评估等。具体的管理网络为:校长(副校长)→教务处、教科室、总务处→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班主任、校本课程指导教师。4、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积极参与。只有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学校才有可能开发出高质量的校本课程。对教师的培训应立足于校本培训,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教师进行课程理论的培训,让教师初步掌握课程的一些基本原理,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探究等基本原理,为课程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二是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拓宽其知识面,重新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为课程开发提供知识和智力支持。(二)实施程序校本课程的开发应立足校内,结合学校实际,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特点,建立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我校实施校本课程起步较早,我校已经开设了时政聚焦、历史风云、走进英语世界、语林漫步、探索世界、德育等校本课程,组建了风华文学社、英语角、东灵之声合唱团、乒乓球、网络、电子百拼、机器人、舞蹈等学生社团,几年的实践证明,这些校本课程的开设和社团的组建,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促进了学生富有个性地发展,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为确保课改稳步有序地进行,学校在第一学期重点抓好原有校本课程的建设和开发,同时重点抓好活动课程中的学生社团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在学生社团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基础上形成校本课程。学校在实验趋于成熟后,再扩大课程范围,使我校校本课程更加成熟和完善。(三)课程评价1、对课程开发教师的评价。(1)教师实施课程纲要情况,如教案、考勤记录、保存学生的作品和资料和保存在活动、竞赛、测试中取得的成绩资料等。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3)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和取得的学习成果。
(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问卷调查取得的结果。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最后把几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形成对课程开发者的最终评价,并记入业务档案。
2、对学生的评价学校对学生校本课程的学习纳入学分制管理。学分的给定应考虑三方面的因素。一是高中三年每位学生至少完成3门校本课程内容的修习,必须达到规定的修习学时。学生在高中阶段必须获得校本课程3个学分。每1学分参加修习时间不少于12学时,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不同的学时给不同的分数;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由任课教师综合考核后给出一定的分值;三是学习的客观效果,包括教师采取适当方式进行的考核和学生在学习中取得的各种形式的成绩。三个方面的因素中要以学生参与学习的学时量的考核为主,过程与结果为辅,但最终的学分要把三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⑴六、保障措施1、领导组织保障:成立萧山八中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做到人员落实、职责分明、团结协作。2、管理制度保障,建立并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课程申请与审议制度、教师岗位职责、课程评价制度、激励制度、学生选课与编班制度等。学校各类人员要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加强督查考核,教师的业绩与教师年度工作考核评优、评先、职称晋升挂钩。3、人员队伍保障:指导师实行统一管理,发挥教师的特长优势,激励教师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加强教师的进修培训。通过理论学习、专题研讨、重点培训、实地考察、定期交流等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不断提高对校本课程的认识,促进校本课程顺利发展。4、经费保障:对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中必需的设备、经费、器材、时间、场地、服务等资源,应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评估,统一调配,提供保障,充分利用。设立专项经费,满足校本开发经费的需求,对在校本开发过程中成绩突出者给予表彰、奖励。萧山八中高中新课程学分认定细则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工作方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分认定办法(试行)》文件精神,我校从2006下半年开始全面推行学年学分制。一、学分管理原则1、科学、规范、制度化地对学校课程和学生的学业进行学分管理。2、对学分的认定做到公正、公平、公开。3、确保学分认定的权威性和真实性。二、学分要求1、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学分。2、学生3个学年必须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其中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个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区实践6学分)。选修学分在28分以上,其中在选修Ⅱ中要至少获得6个学分。总学分达到144个方可毕业。3、创造条件使学有余力或有多方面发展的学生修习更多选修课,获得更多学分。三、学分认定1、认定的机构在课程指导委员会的统一部署下,根据不同学习领域的特点设置若干学分管理小组,负责制定相关学科的学分认定的标准和程序,负责学分认定过程的监督和检查。职责:(1)制定《萧山八中学分认定细则》并根据情况及时调整(2)监督学分认定整个过程(如学校组织模块试题的命制、考试或考核)(3)审核学科小组学分认定意见并进行学分认定(4)公示学分认定结果(5)对学生提出的学分认定复议申请进行复议(6)安排模块考试或考核不合格的学生进行补考或重修(7)监督学校学分认定档案(含纸质档案、电子档案)(8)对学分认定过程中的违纪人员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2、认定的方式(1)学校对学生的每门学科每个模块的学习经过认真的考核以后,方予以认定学分。考核既关注学习的结果,也关注学习的过程,从三个维度予以考核:①学习课时数②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性评价③学业水平测试。(2)学校认真记录学时数并统计学生实际学习时间,根据学时数认定其相应的等级,36学时以上(含36学时)为A级;32学时以上(含32学时)为B级;28学时以上(含28学时)为C级;27学时以下(含27学时)为D级。(3)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性评价方案:从学习态度(10%)、平时作业收交情况及成绩(50%)、学习纪律(20%)、教师评价(20%)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每一学科每一模块完成教学任务后必须进行相应的学业水平测试。学业水平测试的组织、命题、阅卷、评价,除上级组织外原则上学校负责。测试中一般采用百分制,全卷分值100分,测试时间按学科需要可分为90分钟或120分钟。测试后可将分数转化为等级分:A级,85分——100分;B级,70——84分;C级,60——69分;D级,59分以下。学生如果对成绩不满意,可以选择重考一次。(4)根据学生在每门学科的学时数、学习过程中表现和学业水平测试结果给予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分为A、B、C三级,可获2个学分。获D级的学生可重修本模块。对学生的评价的综合评价采用学时数占10%、学习过程表现占30%、学业水平测试占60%的方式进行,然后转换成相应的等级或学分。4、认定的条件给予学分认定的课程(模块)是指学校已经开设、学生已经修习并且经过考核已经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课程(模块)。认定学分必须同时具备如下条件:(1)学生修习时间至少须达到课程标准要求修习课时的4/5,其中研究性学习每个学分必须要达到18课时,社会实践活动每学年不得少于一周,社区服务每个学分不低于5个工作日。(2)实验操作、平时作业(报告)等多方面过程表现合格,文化课考试或考查成绩合格;(3)研究性学习活动须以研究报告、总结、论文等形式呈现;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的认定须有实践和服务过程中的详实记录及相关证明材料。5、认定的程序(1)学生在按规定完成课程(模块)修习并经考试、考核后,方可填写学分认定申请表提出学分认定申请。(2)教学班任课老师要综合学生出勤、过程表现、考试考查等情况进行审核,并提出书面的是否予以认定的初步意见。同时提交给学分管理小组审核。(3)学分管理小组对任课老师提出的初步意见和学生相关的资料进行复审,向课程指导委员会提交书面认定意见。(4)课程指导委员会是学生学分认定的最终机构。课程指导委员会在对学分确认后,由负责人签署学分认定的意见。(5)公示获得学分的学生名单。对不能获得学分的学生形式通告本人,并告知其原因。(6)学分认定中可能产生的情况及处理办法:未获得学分认定的学生对学校认定结果如有异议,可在接到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提出复议申请。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自接到复议申请15日内召集教学班任课老师、学分管理小组有关人员复议,作出书面决议并通知申请人。学生若对其他学生的学分认定有异议,可以书面形式向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反映,阐明提出异议的理由并有权得到答复。四、模块课时与学分设置情况1、新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组成,通过学分来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情况。学分包括必修学分(116学分)、选修学分Ⅰ(文科45学分、理科48学分)、选修学分Ⅱ(至少6学分)三部分。总学分达到144方可毕业。各学科必修学分具体分配为:语文10、外语10、数学10、思想政治8、历史6、地理6、物理6、化学6、生物6、技术(高一信息技术高二通用技术)8、艺术(高一音乐高二美术)、6、体育与健康11、研究性学习15、社区服务2、社会实践6。2、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11周。每学期分两个学段安排课程,每段10周,其中9周授课,1周复习考试。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3、学生学习一个模块并通过考核,可获得2学分(其中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每个模块原则上为18学时,相当于1学分),技术的8个必修学分中,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各4学分。4、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三年共计15学分,我校分四个学期完成。具体做法:每周安排3节课,采用集中通识学习和分组研究的方式开展,高一(上)为通用知识培训为主的准备阶段;高一(下)、高二每个学期学生各完成1个课题,在高一高二完成应得学分。5、学生每学年须参加1周的社会实践,获得2学分;三年中学生必须参加不少于10工作日的社区服务,获得2学分。具体做法:社会实践,每学年一周时间。主要在高一、高二集中进行国防教育和劳动实践、走入社会等实践活动为主要内容;社区服务,每学期两个工作日,以志愿者活动形式开展。6、高三学生,选修I分为限定选修和自由选修两个部分。限定选修是人文方向或理工方向发展的学生在必修基础上还需修习的内容。人文方向的学生限定选修为28学分,理工方向的学生限定选修为34学分;自由选修是根据学生自身发展需要选择修习内容,学生进行自由选修时必须达到该学习领域规定的最低学分,自由选修不低于17学分。7、选修II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至少6学分,其中地方课程的通用部分2学分,专题部分1学分,我校是人与社会地方课程教材;校本课程至少3学分,具体做法:校本课程设人文、科学、艺术、体育健康等各类活动内容,主要安排在午间、下午活动课时间进行,学生三年中根据实际情况修完。五、学分与学籍1、学生因考试成绩不合格而不能获得学分的可以申请补考,补考时间由学校安排,补考合格后方可获得学分。所获学分仍可记录在学籍管理卡的相应栏目内。补考仍不合格者,允许重修或另选修其他模块(必修课程和有必修学分要求的选修课程不能放弃)。重修要在接到学分不被认定通知后1年内完成(高三年级要在本学年第—学期内完成)。2、学校不以学分奖励学生。学生学习成绩特别优秀或在某—方面表现特别突出,可在普通高中学生成长记录手册和学籍管理卡的相应栏目内予以真实记录。3、本省普通高中之间学生所得学分可以互认。外省转入本省的学生,如有学分予以承认,依据转入市、区的学籍管理规定确定。普通高中学生经学校同意在高等院校、职业学校修习课程的过程记录和考试、考查成绩可作为学分认定的依据。4、认定的学分分别记入学校学籍管理档案(包括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和普通高中学生成长记录手册。5、学校将借助现代化管理手段建立学分管理的平台利用信息系统进行学分管理。六、学分认定管理1、学校在高一年级成立学生学科类课程学分管理小组。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担任组长;年级组长担任副组长;组员包括班主任、学科备课组长、教务处工作人员等。2、建立任课教师或指导教师档案,由教务部门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在学分认定工作中有弄虚作假行为的,一经核实,将给予通报批评;造成恶劣影响的,要暂停或终止其参加学分认定工作的资格,并按学校规定实行问责。3、学校的学分认定工作接受学生、上级教育主管理部门和家长与社会的监督。4、学生经认定未能获得学分的,可以申请重修。5、由于休学等原因造成学习过程间断的,其学分及有关材料可连续计算或使用。6、学生因身体原因不能参加学校组织的某个学科类课程模块而不能获得相关学分的,应通过其他途径重修补足规定的学分。7、设立学生学分档案(电子及纸质记载),由教务部门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妥善保管学生的各种学分认定材料。毕业离校的学生的学分认定工作档案由教务部门移交学校档案室保管。七、本细则自20XX年秋季起试行。八、附表表1:学生学习课时记录登分表表2:学生作业评价表表3:学生学习过程学生评价表表4:学生模块学分考核认定表表5:学生学业成绩学期报告单附:表1:学生学习课时记录登分表年级学科模块学段教师学号学生姓名应学习时数缺习时数等级分评价评价人签名:审批人签名:表2:学生作业评价表年级学科模块学段教师序号布置时间完成时间作业内容、类型评价方式作业赋分说明:1、学校要求每次课后都要布置作业任务,可以根据学生水平差异布置基础作业和选择作业2、布置时出间和完成时间应至少明确写出第几周。
3、作业类型包括书面练习、课外阅读、研究性课题、操作实验、社会调查、作品制作等。
4、评价方式可以是教师书面批改、小组互评、作业展示等多种方式。
5、各备课组根据作业内容、要求等因素给每次作业赋予一定的分值,每次作业评分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每学段该项总分值为20分。
6、作业一经评分任课教师应及时登录网上。表3:学生学习过程学生评价表
年级学科模块学段教师评价项目评价标准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总评签名学习小结综合评定:(优秀3;
合格2;待改1)说明:1、学习小结由学生本人在三周课程学习结束时填写。2、评价项目和评价标准由学科根据学科特点和要求自行编制。3、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栏由评价主体根据评价标准进行简单描述。4、总评各栏由评价主体写出等级(优秀、合格、待改)。5、各评价主体在相应的签名栏签名。6、根据表中三项总评等级由教师给出综合评定等级,标准为:有两个及以上总评为“优秀”的可综合评定为“优秀”,有两个及以上总评为“待改”的可综合评定为“待改”,其他情况均可综合评定为“合格”。7、
评价单由任课教师保存。表4:学科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手工制作课件
- 2024年度租赁合同涉及工业用地短期租赁3篇
- 2024年度国际贸易代理与供应链管理协议
- 2024年度物流服务合同与货物运输安全保障承诺
- 2024年度企业销售合同管理制度实操指南
- 2024年度网络安全合同:企业信息安全保障合作2篇
- 2024中国石化招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中国国际工程咨询限公司总部社会招聘20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限公司保山市中心支公司招聘5人(云南)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限公司招聘69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骨密度课件完整版本
-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字音辨析》专项测试题带答案
- 第一单元第1节感受万物互联的场景-第1课时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沪科版(2024)信息科技八年级上册
- 期中试卷(1~4单元)(试题)-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2025届湖北省黄冈市黄冈市高三上学期9月调研考试一模英语试题(含答案解析)
- 医院健康体检科高危异常检查结果登记追访制度
-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第一单元-分数乘法-教材分析
- 种子植物(课件) 2024-2025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学期同步课件(2024人教版)
- 高中英语试卷分析
- 骨科中医护理方案理论考试试题题库及答案
- 毕业设计-装配流水线PLC控制系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