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7讲:逍遥游(教师版)_第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7讲:逍遥游(教师版)_第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7讲:逍遥游(教师版)_第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7讲:逍遥游(教师版)_第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7讲:逍遥游(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逍遥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了解庄子的思想及文风;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通假字等;准确翻译全文。2.理解本文意境开阔,想象奇特,能够运用大量幻想的、传说和现实的事例,阐明自己的观点,使文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创作方法。3.了解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联系当前实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一、庄子和《庄子》庄子,名周,字子休,一字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继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庄子》今存33篇,书中散发着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和悲观厌世的虚无思想。庄子的文章想象奇特,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鲁迅先生赞誉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其散文对后世影响很深。《庄子》今存33篇,书中散发着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和悲观厌世的虚无思想。庄子的文章想象奇特,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鲁迅先生赞誉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其散文对后世影响很深。二、文言现象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怒:奋发。2.抟:环旋着往上飞。扶摇:旋风。3.夭阏(è):阻塞。4.奚以……为:表反问,哪里用得着……呢?5.晦:阴历每月最后一日。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6.绝:超越。二、通假字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2.三餐而反(通“返”,返回)3.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4.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5.而(nài)征一国者(通“耐”,能力)6.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返”)7.而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8.而后乃今培风(通“凭”,凭借,依靠)9.其正色邪(通“耶”,语气词)10.汤之问棘也是已(通“矣”,语气词)11.辩乎荣辱之境(通“辨”,辨明)12.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用于整数和余数之间)三、古今异义1.虽然: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表转折的连词。2.果然:古义:很饱的样子。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3.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多数人。4.野马:古义:流动的雾气。今义:野生之马5.羊角:古义:旋风。今义:羊的角6.天池:古义:天然形成的大水池。今义:湖泊的名称(在吉林长白山)7.海运:古义:海波动荡;今义:海洋运输8.小年:古义:短的寿命;今义:指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民间节日9.是:古义:这;今义:作判断词10.控:古义:投,落下;今义:控制11.虫:古义:泛指动物;今义:虫子12.枪:古义:触碰;今义:发射枪弹的武器四、词类活用(一)名词作状语水击三千里(水,在水面上)(二)名词作动词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名作动,南行)2.不过数仞而下(下,落下,降落)(三)形容词作名词《齐谐》者,志怪者也(形作名,怪异之事物)(四)形容词作动词怒而飞(怒,奋发,这里指鼓起翅膀)(五)使动用法1.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合:使……满意;征:使……信任)2.彼于致福者(致,使……到来)五、一词多义1.之:①鹏之徙于南冥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之二虫又何知!(代词,这)③穷发之北(助词,的)2.息:①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3.其:①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代词,代鹏)②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连词,表选择)③其自视也,亦若此矣(代词,他们)4.以:①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词,凭借)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词,用)③以八千岁为春(介词,把)④奚以知其然也(介词,凭)⑤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介词,因为)六、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齐谐》者,志怪者也。(……者,……也)2.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者,……也)3.南冥者,天池也。(……者,……也)4.此小大之辩也(……也)5.此小年也(……也)6.此大年也(……也)7.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者也)(二)倒装句1.宾语前置句①奚以知其然也?(宾语前置句,=以奚知其然也)②莫之夭阏(è)者(宾语前置,=莫夭阏之)③彼且奚适也(宾语前置,=彼且适奚也)④之二虫又何知(宾语前置,=之二虫又知何)⑤彼且恶(wū)乎待哉(宾语前置,=彼且待恶乎哉)2.状语后置句①覆杯水于坳(āo)堂之上(介词结构后置,=于坳堂之上覆杯水)②翱翔蓬蒿之间(介词结构后置,=于蓬蒿之间翱翔)③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词结构后置,=以六月息去)(三)省略句翱翔(于)蓬蒿之间。(省介词“于”)(四)固定句式1.其……其……:表选择,是……还是……例: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译:天色深蓝,是它的真正颜色呢?还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2.奚以……为:表反问,哪里用得着……呢例: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译:哪用飞到九万里的高处再往南去呢)3.且夫:连词,表递进,况且,再说4.故夫:语气词,表示要发议论,不译5.若夫:连词,表示提出另一话题,至于三、概括主旨《逍遥游》主要论述庄子所幻想的绝对自由的人生观。课文通过鲲、鹏待风而飞,蜩、学鸠愚者夸愚,斥安鸟识短志小,阐明世间诸物虽强弱、大小悬殊,智愚、寿夭迥异,却都受制于外力,牵累于内欲。只有完全摆脱了这些限制的至人、神人和圣人,才能遨游于天地之间,达到绝对的精神自由。例1.找出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①而后乃今培风②小知不及大知③此小大之辩也④而征一国者⑤而御六气之辩⑥北冥有鱼,其名为鲲⑦覆杯水于坳堂之上⑧三餐而反,腹犹果然⑨旬有五日而后反A.②③④⑤ B.①⑥⑦⑧C.②③⑥⑧ D.④⑤⑥⑨解析:①⑦不含通假字;②“知”通“智”;③“辩”通“辨”;④“而”通“能”;⑤“辩”通“变”;⑥“冥”通“溟”;⑧⑨“反”通“返”,“有”通“又”。答案:B例2.下列叙述不符合《逍遥游》原文意旨的一项是()A.作者对鹏鸟是歌颂的,歌颂了鹏鸟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怒而南飞的壮美。B.作者对鹏鸟是歌颂的,歌颂了鹏鸟想要挣脱束缚,追求绝对自由境界的精神。C.作者对蜩、学鸠、斥安鸟等是赞赏的,赞赏了它们无所追求、无忧无虑的生活。D.作者对蜩、学鸠、斥安鸟等是嘲讽的,嘲讽了它们飞不高、行不远,却自以为得到了逍遥。解析:“作者对蜩、学鸠、斥安鸟等都是赞赏的”不对,应是“嘲讽”的。答案:C例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有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B.庄周主张无条件的精神自由,《逍遥游》是最具代表性的。庄子所向往的逍遥游,是摆脱一切世俗羁绊,精神上获得绝对自由的境界。C.在两汉诸子散文中,庄周的作品想象丰富,言辞瑰奇,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鲁迅说《庄子》“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D.庄周思想也含有辩证法因素。毛泽东曾指出:“庄子的《天下篇》说:‘飞鸟之景,未尝动也。’世界上就是这样一个辩证法:又动又不动。”解析:C项应为先秦诸子散文。答案:C基础演练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芥舟(jiè)学鸠(jiū)晦朔(huì)B.问棘(jí)斥安鸟(ān)翱翔(áo)C.加沮(zǔ)北冥(mínɡ)迁徙(xǐ)D.齐谐(xié)莽苍(mǎnɡ)奚适(xí)答案:A(B.安鸟:yàn;C.沮:jǔ;D.奚:xī。)2.下列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eq\b\lc\{\rc\(\a\vs4\al\co1(其翼若垂天之云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B.eq\b\lc\{\rc\(\a\vs4\al\co1(去以六月息者也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止十有一月耳))C.eq\b\lc\{\rc\(\a\vs4\al\co1(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舟行适临汝))D.eq\b\lc\{\rc\(\a\vs4\al\co1(小知不及大知农人告余以春及))答案:C(两个“适”都当“去,往”讲。A.若:①像,②这样;B.去:①离开,②距离;D.及:①比得上,②到。)3.下列句子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①去以六月息者也②以五百岁为春③诸侯以惠爱为德④奚以知其然也⑤问征夫以前路⑥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⑦公田之利,足以为酒⑧农人告余以春及A.①②③ B.④⑥⑦C.⑤⑥⑧ D.①④⑥答案:D(D都当“凭借”讲。②③⑧都当“把”讲,⑤当“拿”讲,⑦当“用来”讲。)4.下列对本文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庄子》的首篇,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艺术上讲,都堪称《庄子》的代表作。B.本文集中表现了庄子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思想,这种自由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存在的。C.这种绝对自由的思想,实际上是消极避世的人生观,使人对现实采取极虚无的态度。D.追求绝对自由,也体现了庄子不与统治者合作的思想,因而代表了先进阶级的思想。答案:D(庄子代表的是没落贵族的思想。)5.下列对本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篇首以奇特的想象,展现了大鲲化为大鹏,大鹏由北溟徙于南溟的壮观图景。气势磅礴,意境开阔,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性。B.文章以譬喻的手法,以水浅不能承大舟,风九万里之厚才能负大翼,解说大鹏高飞九万里的缘故,说理完全寓于形象之中。C.与鲲、鹏的“大”相对应,作者举出了野马、尘埃、蜩和学鸠等“小”的形像,以大小对立来阐述“物皆有所待”的道理。D.作者批判了一些目光短浅的庸人,认为世人都称赞的宋荣子的修养还不够,而赞扬了“御风而行,泠然善也”的列子。答案:D(“赞扬了……列子”错。作者认为他尽管达到了较高的境界,但还是有所待的。)6.下列句子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B.众人匹之,不亦悲乎C.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D.彼且恶乎待哉答案:C(C是选择问,其它是反问。)巩固提高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夫知效一官 效:效命B.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劝:勉励C.彼于致福者 致:招致D.彼且恶乎待哉 待:依靠答案:A(功效,引申为胜任)2.下列句子中,“其”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B.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C.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D.则其负大翼也无力答案:B(B是表选择的连词,“其……,其……”当“是……,还是……”讲。其它都是代词。)3.宋荣子为什么“犹然笑”那四种人?选出解说正确的一项()A.他们不能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B.他们不能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C.他们确有相当才智、善行、德行、能力,但他们和斥安鸟一样自视很高,所见甚小。D.他们不值得夸耀而自我夸耀。答案:C4.文中为什么要提到宋荣子、列御寇?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为了说明宋、列才智见识和修养都很高,是作者所推崇的绝对精神自由的人。B.反衬“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自视甚高之可笑。C.为了说明宋荣子修养虽高,仍有未树;列御寇虽能免行,仍须御风。他们均有所待。D.为了衬出自己理想中的至人、神人和圣人;为了说明自己所追求的无所待无所限,绝对精神自由的理想的境界。答案:C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猛如虎,本塞外降人,家榆林,积功至游击。崇祯五年,击邢红狼于高平,解其围。明年败贼寿阳黑山,覆姬关锁军。已,从曹文诏追贼西偃、碧霞村,斩混世王。与颇希牧逐贼寿阳东。又与陈国威、马杰破来远寨。从文诏大破贼范村。国威以步卒三百夜劫贼红山岭,如虎、杰及虎大威、和应诏击杀九条龙。寻以巡抚许鼎臣命,由文水入山剿贼。又与大威、应诏、杰由皋落山剿东犯之贼,并有功。贼流入畿南,山西警渐息,如虎仍隶鼎臣。七年剿贼沁源,馘五条龙。如虎骁勇善战,与虎大威齐名。戴君恩、吴甡相继为巡抚,并委任之。以功进参将。其年冬,贼在河南,欲乘冰北渡,如虎、大威扼之河滨。八年二月与大威、国威斩剧贼高加计。山西贼尽平,用甡荐加副总兵。其冬以防河功,加署都督佥事。连岁防河及援剿河南贼,劳绩甚著。十一年冬,京师有警,如虎督兵勤王。明年四月擢蓟镇中协总兵官。十三年坐事落职,发边方立功。督师杨嗣昌请于朝,令从入蜀。十一月,监军万元吉大飨将士于保宁。以诸军进止不一,擢如虎为正总统,张应元副之,率军趋绵州。分遣诸将屯要害。而元吉自间道走射洪,扼蓬溪以待贼。贼方屯安岳界,侦官军且至,宵遁,抵内江。如虎简骁骑追之。元吉、应元营安岳城下,以扼其归路。十二月,张献忠陷泸州,其地三面阻江,惟立石站可北走。元吉以贼居绝地,将遣大兵南捣其老巢,而伏兵旁塞玉蟾寺,蹙贼北窜永川,逆而击之,可尽殄。永川知县已先遁,城中止丞簿一二人。如虎觅向导不可得,夜宿西关空舍。及抵立石,贼已先渡南溪返走。关中将贺人龙军隔水不击,贼遂越成都,走汉川、德阳,渡绵河入巴州。明年正月,嗣昌亲统舟师下云阳,檄诸将陆追贼,诸军乃尽蹑贼后。贼折而东返,归路悉空,不可复遏。如虎所将止六百骑,余皆左良玉部兵,骄悍不可制,所过肆焚掠,惟参将刘士杰勇敢思立功。诸军从良玉,多优闲不战。改隶如虎,驰逐山谷风雪中,咸怨望。谣曰:“想杀我左镇,跑杀我猛镇。”时贺人龙兵已大噪西归,所恃止如虎,元吉深忧之。贼自巴州至开县,官军追之,遇诸黄陵城。日晡雨作,诸将疲乏,请诘朝战。士杰奋曰:“四旬逐贼,今始及之。舍弗击,我不能也。”执戈先,如虎激诸军继之。士杰所当,辄摧陷。献忠登高望官军,见无后继,密抽壮骑潜行箐谷中,乘高大呼驰下。良玉兵先溃,士杰及游击郭开、如虎子先捷并战死。如虎率亲兵力战,部将挟上马,溃围出,旗纛军符尽失。乃收残卒从嗣昌下荆州。及嗣昌死,率所部扼德安、黄州。会疽发背,不能战,退屯承天,寻移驻南阳。十一月,李自成覆傅宗龙兵,乘势来攻。如虎与刘光祚凭城固守,用计杀贼精卒数千。已而城破,如虎持短兵巷战,大呼冲击,血盈袍袖。过唐府门,北面叩头谢上恩,自称力竭,为贼揕死。光祚及分守参议艾毓初、南阳知县姚运熙并死之,唐王亦遇害。(选自《明史·猛如虎传》)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十三年坐事落职 坐:因为B.监军万元吉大飨将士于保宁 飨:犒赏C.如虎简骁骑追之 简:挑选D.诸军乃尽蹑贼后 蹑:践踏答案:D(蹑,跟踪。)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国威以步卒三百夜劫贼红山岭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B.侦官军且至且庸人尚羞之C.以扼其归路尔其无忘乃父之志D.为贼揕死若属皆且为所虏答案:D(均表被动;A项前一个表“率领”,后一个表“在”;B项前一个表“将要”,后一个表转折“况且”;C项前一个代词“他们的”,后一个表祈使语气。)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猛如虎,原来是从塞外过来归附的降人,家住榆林,积累战功做到游击将军,后与曹文诏、颇希牧、陈国威等人一起屡立战功。B.猛如虎为人骁勇善战,山西先后两任巡抚都重用他。后京师周围发生战事,如虎率兵勤王。次年,朝廷提拔他为蓟镇中协总兵官。C.崇祯十四年正月,猛如虎接督师杨嗣昌之命,率领自己的部下六百多骑兵,追击张献忠,在山谷、风雪中奔驰作战,子死兵残。D.李自成攻打南阳,猛如虎和刘光祚借着城墙顽强地守御作战,城破后,猛如虎手提着短兵器与之展开激烈的巷战,被敌人所杀。答案:C(不仅是自己的部下,还有左良玉部队的士兵。)8.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元吉以贼居绝地,将遣大兵南捣其老巢,而伏兵旁塞玉蟾寺,蹙贼北窜永川,逆而击之,可尽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士杰奋曰:“四旬逐贼,今始及之。舍弗击,我不能也。”执戈先,如虎激诸军继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元吉认为贼寇据守在绝地,打算派遣大军从南边直捣他们的老巢,在他们旁边的要塞玉蟾寺埋下伏兵,逼迫贼寇向北逃窜到永川,给他们一个迎头痛击,就可以把他们全部歼灭了。(2)士杰慷慨激昂地说:“追贼四十天,现在才追上他们。放着不打,我做不到!”拿着武器冲在前面,如虎鼓励其他将领们跟了上去。1.(2014北京西城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何功之有哉为吾子之将行也B.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大王来何操C.且行千里,其谁不知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D.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答案:B(两个“何”都是代词,“什么”的意思。A之:①助词,宾语提前的标志;②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C其:①副词,表示反问;②代词,它的。D所以:①用来……的;②……的原因。)(2014年湖南株洲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完成2-3题。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逍遥游》)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怒:奋发B.三餐而反,腹犹果然果然:饱足的样子C.朝菌不知晦朔晦:阴历每月最后一日D.众人匹之,不亦悲乎!众人:许多人3.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的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句是()A.鹏之徙于南冥也臣之进退,实为狼狈B.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C.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冰,水为之,而寒于水D.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答案:2.D3.A(2014-2015学年四川省峨眉山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

元稹①残灯无焰影幢幢②,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山中与元九书

白居易忆昔封书与君夜,金銮殿后欲明天。今夜封书在何处,庐山庵里晓灯前。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注】①元稹,字微之,世称元九。写此诗时元稹被贬为通州(今四川达县)司马。②幢幢(chuáng):晃动的样子;昏暗不明的样子。(1)两首诗表达出什么共同的情感?(2)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诗句分析。答案:(1)(4分)都表达出对挚友遭遇的关切同情(2分),对自己被贬外调(处境)的感伤与无奈(2分)。(2)答案:(6分)元诗注重动作和神态描写,通过重病卧床的诗人听到好友被贬的消息陡然一惊的动作神态,表达了对好友的关切;(3分,或:环境描写,融情于景,通过残灯、风雨、寒窗等景物描写营造凄清意境抒发悲凉之情。)白诗注重对比手法,通过金銮殿考中进士的情景与庐山草屋拂晓灯前情景对比,表现了现实处境的艰难。(3分,或:比喻,以笼中的鸟、槛里的猿比喻诗人与朋友的现状,表现现实处境的困苦;又或:直抒胸臆,人世间你我再相见会是在哪一年啊!表现对现实的无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4-2015学年四川省峨眉山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管晏列传(节选)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