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上受降城闻笛》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1页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上受降城闻笛》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2页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上受降城闻笛》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3页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上受降城闻笛》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4页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上受降城闻笛》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夜上受降城闻笛第三单元课外古诗新知导入背诵《峨眉山月歌》。诗人即将离开故乡,外出闯荡,乘船夜行看到高峻的峨眉山巅,悬挂着半圆的秋月,月影静静地倒映在缓缓流动的江水之中。此情此景,内心的欣喜和对友人的牵挂可想而知。那么,在大漠如霜的月色下,诗人李益又是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诗歌《夜上受降城闻笛》。新知讲解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贞元元年(785)起,李益佐灵州大都督杜希全幕,约四、五年之久,诗当作于此时。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学习目标1、领会诗歌的思想内容;领悟诗歌的意境。2、朗读背诵背诵诗歌。作者简介

李益(748-829),字君虞,排行十,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人。代宗时迁居洛阳。大历四年(769)进士,授华州郑县尉。有《李君虞诗集》,《全唐诗》存诗二卷。初读感受音韵美1.读准字音;2.划出节奏。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再读理解内容美读了这首诗你脑海里呈现怎样的画面?

根据注释,用自己的话描述

诗歌的大意。

受降城:唐高宗神龙三年张仁愿所筑,以防突厥,共有中、东、西三城。贞观二十年,唐大宗曾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故称灵州城为“受降城”。回乐烽:烽火台名,当在回乐县境内。芦管:即指题中之“笛”。征人:戍边的将士。尽:全。回乐烽前的沙地洁白似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清冷如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出征人都眺望故乡。三读品味意境美1-2句写色(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沙似雪”、“月如霜”两个生动的比喻,营造了边塞的荒凉、凄冷的环境氛围。1句仰观,2句俯视,俯仰之间,上下交映,突出了大漠和月色的白光一片,寒气侵人,描绘了边地的寥廓和苦寒;用以烘托征人心境的孤独、悲惨、凄凉,为后面“尽望乡”作铺垫。3-4句写静夜闻凄凉幽怨的芦笛声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抒发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三读品味意境美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巧运回旋跌宕之笔,写“吹芦管”而以“不知何处”领起,自然引出结句:“一夜征人尽望乡。”“尽”字笼括所有征人,“望”字照应“不知何处”征人原已思乡,今闻悠扬哀怨的笛声从家乡那边飘来,便无不回头“望乡”。前三句蕴含的思乡之情,都汇聚于“尽望乡”的神态之中,形成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从全诗来看,前两句写的是色,第三句写的是声;末句抒心中所感,写的是情。前三句都是为末句直接抒情作烘托、铺垫。用拟想中的征人望乡的镜头加以表现,使人感到句绝而意不绝,在夏然而止处仍然漾开一个又一个涟漪。写静夜闻凄凉幽怨的芦笛声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1-2句:写景

月下景色(所见),凄凉萧瑟。3-4句:抒情

静夜闻笛(所闻),征人思乡(所感)。自由诵读,争取背诵。课堂总结全诗四句二十八字,抒写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感情。前二句写月下边塞的景色;三句写声音,闻见芦管悲声;四句写心中感受,芦笛声牵动征人回乡之望。全诗把景色、声音、感受融为一体,意境浑成,余味无穷。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佳作,从多角度描绘了戍边将士(包括吹笛人)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

课堂练习1、“沙似雪”和“月如霜”营造了怎样的环境气氛?

“沙似雪”、“月如霜”两个生动的比喻,营造了边塞的荒凉、凄冷的环境氛围。

2、这首诗被推崇为中唐边塞诗的绝唱,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芦管”发出幽怨的笛声,触动征人“尽望乡”。抒发诗人浓烈的思乡之情。拓展提高阅读下面诗歌,做题:春夜闻笛

唐•李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1、结合相关诗句,分析品味“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一联。

2、这首诗和《夜上受降城闻笛》都因笛声而起思归之情,但具体情感又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哪里?

作业布置课外搜集带“月”诗3-5首,选择1-2首背诵。板书设计1-2句: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