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电荷 同步练习(含解析)_第1页
9.1电荷 同步练习(含解析)_第2页
9.1电荷 同步练习(含解析)_第3页
9.1电荷 同步练习(含解析)_第4页
9.1电荷 同步练习(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人教版必修第三册9.1电荷一、单选题1.关于摩擦起电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使本没有电子和质子的物体产生了电子和质子B.两种不同材料的绝缘体互相摩擦后,同时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C.摩擦起电可能是因为摩擦导致质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而产生的D.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质子数多于电子数而显示带负电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摩擦起电的有()A.将被毛皮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纸屑被吸起B.在干燥的天气中脱毛线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噼啪声C.用干燥的毛刷刷毛料衣服时,毛刷上吸附有许多细微的脏物D.把钢针沿着磁铁摩擦几次,钢针就能吸引铁屑3.关于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电荷就是电子B.元电荷就是质子C.元电荷就是原子D.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4.如图所示,用起电机使金属球A带上正电,靠近验电器B,则()A.验电器金箔不张开,因为球A没有和B接触B.验电器金箔张开,因为整个验电器都带上了正电C.验电器金箔张开,因为整个验电器都带上了负电D.验电器金箔张开,因为验电器下部箔片都带上了正电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牛顿第一定律可以通过实验直接验证B.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荷是可以被消灭的C.势能与相互作用的物体的相对位置有关D.某款手表,不用上发条、也不用电池,这说明能量是可以不守恒的6.将一束塑料包扎带一端打结,另一端撕成细条后,用手迅速捋细条,观察到细条散开了,如图所示。下列关于细条散开现象的分析中,正确的是()A.撕成细条后,由于所受重力减小,细条自然松散B.撕成细条后,由于空气浮力作用,使细条散开C.用手迅速捋细条时,由于感应起电,细条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散开D.用手迅速捋细条时,由于摩擦起电,细条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散开7.科学家在研究原子、原子核及基本粒子时,为了方便,常常用元电荷作为电量的单位,关于元电荷,下列论述正确的是()A.一个质子就是一个元电荷B.元电荷就是指电子C.第一个用实验方法测得元电荷数值的科学家是库仑D.电子带有最小的负电荷,其电量的绝对值叫元电荷8.关于摩擦起电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干燥的冬季,夜晩脱衣服时会听到“噼啪”声,还看到电火花,是因为摩擦产生了电荷B.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是因为丝绸的正电荷转移到了玻璃棒上C.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毛皮同时带有等量的正电荷D.摩擦起电现象使没有电子和质子的物体中产生了电子和质子9.如图所示,取一对用绝缘柱支持的导体A和B,使它们彼此接触,起初它们不带电,贴在下部的两片金属箔是闭合的。手握绝缘柱,把带正电荷的带电体C移近导体A时,可以观察到()A.导体A下部的两片金属箔是张开的,导体B下部的两片金属箔是闭合的B.导体A下部的两片金属箔是闭合的,导体B下部的两片金属箔是张开的C.导体A、B下部的两片金属箔都是闭合的D.导体A、B下部的两片金属箔都是张开的10.人类对电的认识是在长期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逐步深化的,经历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人们对电现象的初步认识,可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希腊哲学家泰勒斯那时已发现并记载了摩擦过的琥珀能吸引轻小物体。我国东汉时期,王充在《论衡》一书中所提到的“顿牟掇芥”等问题,也是说摩擦琥珀能吸引轻小物体。在国际单位制中,单位是“库仑”的物理量是()A.电流 B.电压 C.电阻 D.电荷量11.原来甲、乙、丙三物体都不带电,今使甲、乙两物体相互摩擦后,乙物体再与丙物体接触,最后,得知甲物体带正电荷,丙物体带电荷量的大小为。则对于最后乙、丙两物体的带电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乙物体一定带有正电荷B.乙物体可能带有负电荷C.丙物体一定带有正电荷D.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12.如图所示,用毛皮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水流时水流会发生弯曲。这里使水流发生弯曲的主要因素是()A.重力 B.核力 C.静电力 D.万有引力13.最早测定元电荷电荷量的物理学家是(

)A.奥斯特 B.安培 C.库仑 D.密立根14.关于元电荷说法正确的是()A.很小的电荷量就是元电荷 B.质子就是元电荷C.点电荷也叫元电荷 D.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15.在真空中,用绝缘细线将M、N两球悬挂于同一点,静止时如图所示。已知M球带正电,则N球()A.带负电 B.带电情况无法判断C.不带电 D.带正电二、填空题16.静电感应: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相互__________或__________,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__________(填“同种”或“异种”)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__________(填“同种”或“异种”)电荷的现象。17.半径相同的两个金属小球A、B带有相等的电荷量,相隔一定的距离,今让第三个半径相同的不带电的金属小球先后与A、B接触后移开①若A、B两球带同种电荷,接触后的电荷量之比为_____;②若A、B两球带异种电荷,接触后两球的带电荷量之比为_____18.如图所示装置是著名的______装置的示意图,它的主要贡献是测定了元电荷的数值。三、解答题19.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带电小球A用长度为l的绝缘丝质细线悬挂于天花板上的O点,在O点的正下方处的绝缘支架上固定一个带与A同种电荷的小球B,两个带电小球都可视为点电荷。已知小球A静止时丝线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设丝线中拉力为T,小球所受库仑力为F,求拉力T与库仑力F分别为多少。(重力加速度g已知)20.多少个电子的电荷量等于-3.2×10-5C?干燥的天气一个人脱了鞋在地毯上走,身上聚集了-4.8×10-5C的电荷.此人身上有多少个电子?他的质量增加了多少?(电子质量me=9.1×10-31kg,电子电荷量e=1.6×10-19C)21.有A、B、C三个用绝缘柱支撑的相同导体球,A带正电,电荷量为q,B和C不带电。讨论用什么办法能使:(1)B、C都带等量的正电;(2)B、C都带负电;(3)B、C带等量的异种电荷;(4)B带q正电。22.有三个相同的绝缘金属小球A、B、C,其中小球A带有的正电荷,小球B、C不带电。现在让小球C先与小球A接触后取走,再让小球B与小球A接触后分开,最后让小球B与小球C接触后分开,最终三个小球的带电荷量分别是多少?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参考答案:1.B【详解】摩擦起电实质是由于两个物体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约束能力不相同,因而电子可以在物体间转移。若一个物体失去电子,其质子数比电子数多,我们说它带正电荷。若一个物体得到电子,其质子数比电子数少,我们说它带负电荷。使物体带电并不是创造出电荷A.摩擦起电现象使电子转移,而不是产生电子或质子,A错误;B.两种不同材料的绝缘体互相摩擦后,同时带上等量异种电荷,B正确;C.摩擦起电,是因为摩擦导致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形成的,C错误;D.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玻璃棒上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质子数多于电子数而显示带正电,D错误。故选B。2.D【详解】A.将被毛皮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纸屑被吸起,属于摩擦起电,选项A不符合题意;B.在干燥的天气中脱毛线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噼啪声,属于摩擦起电,选项B不符合题意;C.用干燥的毛刷刷毛料衣服时,毛刷上吸附有许多细微的脏物,属于摩擦起电,选项C不符合题意;D.把钢针沿着磁铁摩擦几次,钢针就能吸引铁屑是因为被磁化了,不是摩擦起电,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3.D【详解】ABC.元电荷是与电子的电荷量数值相等的电荷量,但不是电子,故ABC错误;D.元电荷是自然界最小的电荷量,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故D正确。故选D。4.D【详解】把一个带正电的物体A,靠近一个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小球,验电器的金属小球由于感应会带上负电荷和金属箔由于感应会带上正电荷,而整个验电器不带电。所以验电器金箔张开,因为验电器下部箔片都带上了正电,ABC错误,D正确。故选D。5.C【详解】A.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在前人实验的基础上,根据逻辑推理得出的,是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的,故A错误;B.根据电荷守恒定律可知电荷不能被创造和消灭,只能发生转移或得失,故B错误;C.根据势能的定义相互作用物体的相对位置有关的能量叫做势能知势能与相互作用的物体的相对位置有关,故C正确;D.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的基本定律之一。一般表述为: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它物体,而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某款手表,不用上发条、也不用电池,必定有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手表的机械能,故D错误。故选C。6.D【详解】用手迅速捋塑料细条,手与塑料细条摩擦起电,细条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所以细条散开,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7.D【详解】AB.元电荷是带电量的最小值,它不是电荷,不是指质子或者是电子,故AB错误;C.第一个用实验方法测得元电荷数值的科学家是密立根,故C错误;D.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电子或质子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和元电荷相等,故D正确。故选D。8.C【详解】A.干燥的冬季,夜晩脱衣服时会听到“噼啪”声,还看到电火花,是因为摩擦起电造成的,没有产生新的电荷,A错误;B.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是因为玻璃棒上的电子转移到了丝绸上,B错误;C.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是由于毛皮上的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故毛皮同时带有等量的正电荷,C正确;D.摩擦起电现象中没有产生新的电子和质子,是电子发生转移造成的,D错误。故选C。9.D【详解】由静电感应,带正电的C让导体A左端感应带上负点,A左端金属箔也带负电,则导体A、B下部的两片金属箔都是张开的。故选D。10.D【详解】A.电流的单位是安培,故A错误;B.电压的单位是伏特,故B错误;C.电阻的单位是欧姆,故C错误;D.电荷量的单位是库仑,故D正确。故选D。11.D【详解】由题意可知,甲、乙两物体相互摩擦后,甲物体带正电,则乙带负电,若乙物体再与丙物体接触,由于丙物体带电,且带负电,则乙也一定带负电,大小为,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12.C【详解】用毛皮摩擦过的塑料棒带正电,靠近水流时,水流会发生弯曲。这里使水流弯曲的主要因素是静电力。故选C。13.D【详解】密立根利用油滴实验,确证了元电荷的存在,精确地测定了元电荷的数值。密立根对带电油滴进行实验,发现所有油滴所带的电量均是某一最小电荷的整数倍,该最小电荷值就是电子电荷。故选D。14.D【详解】元电荷是最小的电量单位,一切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很小的电荷量不是元电荷,质子带元电荷的电量,点电荷是指把本身的线度比相互之间的距离小得多的带电体简化为一个点,叫做点电荷,点电荷不是元电荷。故选D。15.D【详解】根据题意可知M、N的相互作用力为斥力,所以它们应该带同种电荷,则N球带正电,所以D正确;ABC错误;故选D。16.

吸引

排斥

异种

同种【详解】[1][2]][3][4]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种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同种电荷。17.

2:3

2:1【详解】设第三个小球为C①[1]A、B带同种电荷时,设电荷量为Q,C与A接触后,由于形状相同,二者平分电荷量,A、C所带的电荷量均为,C与B接触后平分二者电荷量,则B、C的电荷量均为A、B最终的电荷量之比为②[2]A、B带异种电荷时,设电荷量分别为Q、-Q,A、C接触后,平分电荷量Q,A、C的电荷量均变为,C再与B接触,平分二者的总电荷量,C、B的电荷量均为则A、B最终的电荷量之比为18.密立根油滴实验【详解】结合试验装置图即主要贡献,可知该装置是密立根油滴实验。19.T=mg,F=mg【详解】对小球A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图中力三角形与几何三角形△OBA相似,故F=mg,T=mg20.,,【详解】电荷量含有的电子数为的电荷含有的电子数为增加的质量为21.(1)B与A接触后,再与C接触;(2)使A靠近B、C,B、C用导线接地后,断开导线;(3)用导线将B、C连接,使A靠近B,断开导线;(4)B与A接触后,再与C接触,此时A带正电,B带正电,让B再次与A接触分开后,B带q正电【详解】(1)B与A接触后,再与C接触(2)使A靠近B、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