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2教学反思8篇_第1页
除法2教学反思8篇_第2页
除法2教学反思8篇_第3页
除法2教学反思8篇_第4页
除法2教学反思8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除法2教学反思8篇除法2教学反思篇1认得除法,是同学学习除法的开始。同学在原有的学问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学问,同学对除法意义的理解以及对除法的喜好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明显很紧要。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同学通过平均分的活动积累了确定的感性阅历后,再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并让同学经过这一抽象过程,从中体会并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它既是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也是以后解决除法实际问题的紧要基础,因此我在讲授时注意以下几点:1、通过认真察看幻灯片和图画,要让同学经过“实际问题——平均分的活动(实物操作或表象操作)——除法算式”这一抽象过程,从而体会除法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地分”或“平均分成几份”,都可以用除法计算,再介绍除号、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本课上完后,虽然同学能正确地列出算式,但有相当部分的同学不理解其含义。2、在练习的过程中,要先让同学察看情境图并提出问题,再引导同学本身想方法解决问题。我多次给同学积级的情感支持,让同学体验到把握一种新方法的欢快。3、充分利用同学已学的学问,激励同学进行使用除法的活动和生动有趣味味、形式多样的强化练习。4、运用所学的有关除法学问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深理解和巩固除法学问,培育了同学学习数学的动力和喜好味。5、要充分了解和照料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有针对性地强化练习,以利以后的学习,为今后理一步学习有关除法学问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时让同学经过“实际问题——平均分的活动(用圆片分一分)——除法算式”这一抽象过程,让同学结合实在的情境和等分的活动,建立平均分与除法之间的联系,明确除法就是平均分活动的数学概括,体会到什么情况下用除法计算,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并让同学认得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教学伊始,通过创设生活中坐缆车的情境,以自主学习菜单来引导同学从情境中提出问题,并适时引导同学注意教材中提出的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解决问题的需要引出平均分的活动,再把平均分的活动抽象为除法,建立数学模型,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小组合作学习与同学的独立思考相结合,充分运用同学已有的学问基础和生活阅历,引导同学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老师只是发挥了引导者的作用,帮忙同学认得除法的意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白:共有的份数——总数,每份的个数——每份数,平均分成的份数——份数;以及总数、份数、每份数三者之间的关系,如:求总数——乘法(几个几相加),求份数、每份数——除法(平均分的两种分法)。二班级的同学,爱好动手是他们的天性。本节课,我们在“分一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视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本节课老师不仅教给了同学取得学问的方法,更重视了让他们快捷运用所学学问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但是,每一节课总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加强同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培育是必需长期进行的。除法2教学反思篇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同学已把握分数除法的意义,分数乘法应用题以及用方程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文字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同学理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逆解题,从而认得到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也突出了分数除法的意义,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数量关系的分析,判定哪个量是单位“1”,难点是用解方程的方法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要求:1、使同学认得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能依据应用题的特点理解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学会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2、进一步培育同学自主探究问题解决的本领和分析、推理和判定等思维本领,提高解答应用题的本领。教学重难点: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复习辅垫1.师生交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们体内含量最好多的物质是什么吗?(水)对,水是我们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它对我们人体是至关紧要的,是构成我们人体组织的紧要成分。那么你们了解体内水分占体重的几分之几吗?师:老师查到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2.复习旧知师:现在你们知道了吧!同学们假如告知你们,我的体重是50千克,你们能很快算出我体内水分的质量吗?同学回答后说明理由。师:算一算你们本身体内水分的质量吧!生答师:一儿童的体重是35千克,你们能帮他算出他体内水分的质量吗?你们都是怎么算出来的呢?生回答后出示:儿童的体重×5(4)=儿童体内水分的重量35×5(4)=28(千克)师:谁还能依据另一个信息写出等量关系式?成人的体重×3(2)=成人体内的水分的重量2.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以前的学问学得可真好,假如老师告知你们小伙伴们体内有28千克水分,你们能算出他的体重吗?这就是我们今日要来讨论的分数除法应用题。二、引导探究,解决问题1.课件出示例题。2.合作探究师:同桌相互商讨一下,要解决这个问题,数量关系是怎样的?用本身爱好的方式把它表示出来并解答出来。3.同学汇报生1:依据数量关系式:儿童的体重×5(4)=儿童体内水分的重量,再依据关系式列出方程进行解答。(师随着同学的发言随机出示课件)生2:直接用算术方法解决的,知道体重的5(4)是28千克,就可以直接用除法来做。28÷5(4)=35(千克)4.比较算法比较算术做法与方程做法的优缺点?(让同学进行何去讨论,通过比较使同学看到列方程解,思路统一,便于理解。)5.对比小结和前面复习题进行比较一下,看看这题和复习题有什么异同?(1)看作单位“1”的数量相同,数量关系式相同。(2)复习题单位“1”的量已知,用乘法计算;例1单位“1”的量未知,可以用方程解答。(3)由于它们的数量关系式相同,所以这两种题目的解题思路是一致的,都是先找出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依据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再确定是用乘法解还是方程解。6.试一试:一条裤子的价格是75元,是一件上衣的3(2)。一件上衣多少元?问: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谁和谁在比?哪个量是单位“1”?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的?依据同学回答画线段图。依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同学列出等量关系式。同学依据等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找学习板演,其它同学在练习本上做)。师:这道题你还能用其它方法解答吗?(依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只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由于用除法计算。)三、联系实际,巩固提高1.(投影)看图口头列式,并用一句话概括题中的等量关系。(1)(2)2.练一练:(1)、小明体重24千克,是父亲体重的3/8,父亲体重是多少千克?(2)、一个修路队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5(2),正好是160米,这条路全长是多少米?3.对比练习(1)一条路50千米,修了5(2),修了多少千米?(2)一条路修了50千米,修了5(2),这条路全长是多少千米?(3)一条路50千米,修了5(2)千米,还剩多少千米?四、全课小结畅谈收获①今日这节课我们讨论了什么问题?②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③单位“1”是已知的用什么方法解答?单位“1”是未知的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老师强调:分析应用题数量关系比较多而杂,因此在解答分数应用题时要注意借助线段图来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解答后要注意检验。设计意图:一、从生活入手学数学。?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同学的生活阅历和已有的学问背景启程,向他们供应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教学一开始老师就更改由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的传统做法,直接取材于同学的生活实际,用介绍该班的情况引发同学参加的积极性,使同学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让同学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二、关注过程,让同学获得亲身体验。教学中,为让同学认得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时,我有意不作任何说明,通过省略题中的一个已知条件,让同学发觉问题,亲自感受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联系,想方设法让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发觉规律。从而让同学真切地体会并归纳出: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从题目的关键句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在教学中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以往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效率并不高,究其原因,紧要是老师教学存在偏差。老师爱好重关键词语琐碎地分析,爱好用严密的语言进行严谨地逻辑推理,虽分析得头头是道,但简单走两个极端,或者把同学原来已经理解的地方,仍做不必需的分析;或者把同学当作学者,对原来不可理解的,仍做深入的、细碎的剖析,这样就挥霍了宝贵的课堂时间。教学中我把分数除法应用题与引入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结合起来教学,让同学通过讨论交流对比,亲自感受它们之间的异同,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分,从而加强同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省去了很多繁琐的分析和讲解。在教学中精准把握本身的地位。我想真正把本身当成了同学学习的帮忙者、激励者和课堂生活的导演,凸显同学的主体地位,体现了生本主义教育思想。三、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本领。在计算应用题的时候,我通过激励同学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解法,拓展同学思维,引导同学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育同学的探究本领和创新精神。另外,更改以往只从例题中草草抽象概括数量关系,而让同学死记硬背,如“是、占、比、相当于后面就是单位1”;“知1求几用乘法,知几求1用除法”等等的做法,充分让同学亲身实践体验,让同学在探究中加深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本领,为同学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四、有破度有层次地设计练习,提高同学的思维本领。教案还细心设计了练习题,通过看图,找等量关系,巩固了同学的分析思路;通过三类题的对比练习,使同学把握了三类题的异同点,加强了同学的辨析本领,对于同学分析和解题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使同学无论碰到什么题,都会做到:捉住特点,学而不乱。除法2教学反思篇3?分数与除法》是在同学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同学在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基础上,从除法的角度去理解分数的意义,把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我去思考:一,在同学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时,能够借助直观形象的实物图,通过动手操作、演示说明等方法,让同学理解分数的意义,这对于小同学来说,理解起来比较简单。但由于我在教学时,疏忽了个别理解本领较差的同学,在演示说明的时候,叫的同学少,假如能多叫几名同学演示说明,再加上老师的适时点拨,我想这部分同学在理解这一难点时,就会比较简单了。二、同学不是理想化的同学,不要期望他们什么都会,由于同学之间终归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说的不是很明白。特别是3个饼合在一起来分同学,每一份是多少快,同学不太理解,在以后的备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同学的已有学问水平和心理认知特点。三、小组的全员参加不够。在小组合作进行把3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时,有的小组合作的效果较好,但有的小组有个别同学孤立,不能很好的与人合作,我想,同学在动手操作之前,老师假如能让小组长布置好明确的任务分工,让每个人都有事可做,小组合作的效果就会更好了。四、在教学设计环节上,同学动手操作的内容过多,使整堂课显得很罗嗦,练习的时间就相对缩短了。在操作这一环节上,我设计了两次动手操作,都是分饼问题,分饼的目的是让同学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同学分了两次,但还是有的同学理解的不是很透彻,假如只让同学分一次,把这一次的操作活动时间延长一些,汇报演示时让每个类型的同学都有参加呈现的机会,我想这样老师就会有充分的时间在同学汇报呈现的时候予以引导,使同学真正理解分数的意义。以上几方面就是我对这节课的一点思考,也是我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方面,信任本身以后在这几方面会做得更好。除法2教学反思篇4二班级数学第五单元《森林里的故事》的内容,它是除法学习的起始部分,是以分东西作为感性支柱的。所以本堂课的特点之一就是充分让同学动手分东西,体会什么是平均分,感受分东西带来的欢快。一、动手操作,体会平均分在学习第一个红点时,我出示了书中的那幅情境图,让同学察看思考:两只大熊猫分10个竹笋,应当分几份?怎样分?然后让同学动手分竹笋。原来想同学会有多种不同的分法,如:分成4个和6个,分成3个和7个等,没有想到全班同学竟全都分成了每只大熊猫分5个竹笋,让我感到很被动。然后我又通过把10个竹笋公正地分给5个大熊猫,让同学进一步感悟到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让同学动手操作,体会平均分的含义,体现同学的主体地位。在同学明白了什么是平均分以后,在后面的这几个环节中,让同学通过操作交流,明白平均分的分法也是多样的。同时,运用小组合作等学习手段培育同学的自主学习本领。既是对已学学问的巩固,又是对同学运用学问的提高与升华。二、情境串的教学将数学问题像串冰糖葫芦一样围围着森林聚会串成串。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一共布置了以下活动,有熊猫分竹笋、小猴分桃子、小兔分萝卜、松鼠分松果。这些活动全都是在森林聚会上发生的,给同学一种整体感和亲切感,另外,将情境串成串,更便于同学系统的学习,使同学的思维随着故事情节的进展更加活跃,更简单理解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领,加强同学学习的内驱力,激发起学习数学的深厚喜好。三、解决问题的本领在每次活动时,我都会设计几个像导火索一样的问题,如:请你认真察看,动脑想一想,大熊猫会碰到什么问题?分成几份?你想怎样分?你发觉了什么?又如:从这幅图中,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想怎样解决?通过一环一环的问题,使同学在不绝的探究过程中加深对学问的理解,享受成功带来的欢快,从而的确感到数学很有意思,乐于产生更多的数学问题。四、乐于助人的思想本堂课从一开始就创设了帮忙的伏笔,如请你的小棒来帮忙代替竹笋,小猴子会碰到什么问题?你来帮帮他,小兔子和小松鼠焦虑焦急了,说:我们饿了,赶快帮忙我们分一分吧等等,同学们会感到帮忙别人是一件欢快的事,在潜移默化中教育了同学,要乐于帮忙别人,由于你会感到欢快,对同学进行了良好的思想教育。五、练习设计我分了两次进行自主练习。第一次是在同学帮忙熊猫和小猴解决问题后,同学对平均分的含义有了初步的体会的时候进行的,紧要是通过判定哪是平均分,来加深同学对平均分的理解。第二次是在帮忙小白兔、小松鼠解决问题后进行的,难度加深,使同学较简单接受。这个练习是让每名同学动手平均画石榴,这样做的目的是既培育了同学的逻辑思维本领,又磨练了同学的动手操作本领。除法2教学反思篇5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笔算,是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它是四班级学习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基础。其实,笔算除法同学在三班级上半学期的时候已经有了初步的接触,但是上半学期学习的笔算除法涉及的只是在乘法口诀表里面的。同学在学习了第一节的笔算除法课后,反馈的效果比较差。紧要显现了以下几种错误:1)小部分同学是‘一头雾水,什么也不懂。2)小部分个别同学显现了先写商,再写笔算过程的现象。3)小部分同学试商的速度超慢,而且会偏大或偏小。现在,同学已经学好了笔算除法的全部内容,从他们的练习和作业来看,正确率已经达到90%以上。他们已经把握了笔算一位数除法的方法,而且速度也比刚学的时候快了很多。针对同学显现的种种问题,在以后几天的教学中,我实行了相应的措施:1)熟背口诀。乘法口诀是试商的基础。有的同学试商慢,一个紧要的原因就是对乘法口诀已经有了一些遗忘。因此,我要求同学把乘法口诀背得滚瓜烂熟。对同学提高笔算的速度和正确率很有帮忙。2)重视口头表达笔算的过程。在笔算的时候,我要求同学一边笔算,一边轻轻地说出笔算的过程,熟能生巧!3)归纳笔算除法的四字口诀。一除,二乘,三减,四落。4)加添练习的机会。每天,必做2道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笔算题目。除法2教学反思篇6本学期,时间较短,依照教学计划,开学第一天,我就给孩子们上了一节新课《有余数的除法》。由于是第一次学习新课,孩子们还没有从寒假的状态中转换过来,所以,反应有点慢,实在问题如下:1,旧知的遗忘;很多孩子忘掉了上学期学习的除法相关学问,乘法口诀、平均分等都有遗忘;2,余数的不适应;第一次接触有余数的除法,是平均分有剩余的一种情况,很多孩子不理解,尤其是碰到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时,更是不知所措;3,“余数都比除数小”这一结论的不理解;这一结论,他们不会应用,不会拿来检验;4,有余数除法算式中单位的错写;很多孩子写算式单位都会出错,究其原因就是不理解算式的含义;5,有余数除法运算的出错,很多孩子不知道怎么算有余数的除法,商是多少?余数是多少?除法2教学反思篇7分数除法是同学在学会一个数除以整数的基础上,让同学从一个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迁移到一个数除以分数,这是学习分数除法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但由于教材的学习比较枯燥无味。因此我试图在教学初始把直接呈现静态例题更改成小故事呈现出来,形成一个有趣味味的课堂学习气氛。让同学经过从整数变动到分数,得到的运算法则由特别到一般的欢快又严谨的数学学习过程。在教学备课时我先复习一个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然后通过小故事的形式呈现例题,提出问题后,引导同学通过猜想、尝试、验证等多种方法证明白一个数除以分数和乘这个分数的倒数的结果都相等。但备课后我蓦地产生这个疑问“一个数除以分数为什么要乘这个分数的倒数呢?”引起了我的反思。教案的设计中没有算理的教学,只是通过猜想、尝试、验证、归纳出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相对忽视了算理的教学,这样同学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参考一下其他教材,发觉其他教材是通过画线段图让同学来明白算理,更重视算理的教学但又忽视了猜想、尝试、验证、归纳这种数学思想的渗透。如何让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呢?既能让同学明白算理又让同学渗透这种数学方法呢?经过认真反思之后,我在修改备课后,调整了我的教学过程。教学中我在同学猜想、尝试、验证、归纳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的结果后,我抛出了这个问题:一个数除以分数为什么要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呢?同学思考,讨论。汇报时同学开始大部分围绕由于结果相等来总结,此时我再结合线段图对同学进行简单的算理教学。这是我发觉大部分同学们能够听懂,然后恍然大悟,露出了绚丽的笑容,效果不错。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既进行了归纳总结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又进行了算理的教学。将新旧学问两者有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