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前言
根据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
发<关于2019年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鲁建标字
[2019]11号)的要求,规范制定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
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
上,编制本规范。
本规范共分10章,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村庄设计、
村庄建筑、村容环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经济发展、乡风文明、
组织管理等。
本规范由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山东省城乡规划
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
请寄送至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地址:济南市历下区解放路9
号,邮政编码:250013)。
本规范主编单位: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邵光平、胡丽娜、李若冰、李小寒、盖帅
帅、鲁敏、张郭燕、苏娜、战彪、崔相楠、吕刚、陈泽、刘春巍、梁
树阳
1
目次
1总则........................................................................................................................1
2术语........................................................................................................................2
3村庄设计......................................................................................................................3
4村庄建筑......................................................................................................................5
4.1一般规定...................................................5
4.2风貌引导...................................................5
4.3建筑设计...................................................6
5村容环境......................................................................................................................9
5.1生态环境...................................................9
5.2环境卫生..................................................10
5.3村容维护..................................................10
5.4村庄绿化..................................................11
6公共服务....................................................................................................................12
6.1一般规定..................................................12
6.2医疗卫生..................................................12
6.3教育设施..................................................12
6.4文化体育..................................................13
6.5养老设施..................................................13
6.6便民服务..................................................13
6.7其他设施..................................................14
7基础设施....................................................................................................................15
7.1道路......................................................15
7.2桥梁......................................................15
7.3饮水......................................................15
7.4排水......................................................15
7.5供电......................................................16
7.6通讯.......................................................16
7.7燃气......................................................16
7.8供热......................................................17
8经济发展....................................................................................................................18
8.1第一产业..................................................18
2
8.2第二产业..................................................18
8.3第三产业..................................................19
9乡风文明....................................................................................................................20
10组织管理..................................................................................................................21
10.1组织建设.................................................21
10.2民主管理.................................................21
10.3长效管理.................................................21
本标准用词说明..............................................................................................................23
引用标准名录..................................................................................................................24
附:条文说明..................................................................................................................24
3
1总则
1.0.1为规范村庄建设规划活动,提高村庄各项建设成果的标准与质
量,制定本规范。
1.0.2本标准适用于以村为单位的村庄建设管理和考核验收工作。
1.0.3村庄建设应坚持政府引导、村民参与,规划先行、统筹兼顾,
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因地制宜、有序推进的原则。
1.0.4村庄建设应立足“五大振兴”的发展目标,做到主导产业强、
村容村貌美,生态环境优,民风民俗正、人才队伍强、村务管理好。
1.0.5村庄建设的管理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
准的规定。
1
2术语
2.0.1村庄villiage
农村居民生活和生产的聚居点。
2.0.2历史文化名村historicandculturalvillages
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文物局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
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革命纪念意义,能较完整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
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村落。
2.0.3村庄设计villiagedesign
对村庄规划的深化和细化,具体指村庄在新址建设、原址扩建和
整治改造之前,本着传承历史文化、营造乡村风貌、彰显村庄特色、
提高建设水平、建设生态宜居乡村的要求,统筹考虑基础设施布局、
公共空间节点、建筑布点、环境整治和景观风貌,明确建筑体量、高
度、造型、色彩等控制内容,塑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村庄风貌。
2.0.4村庄整治villagerenovation
对农村居民生活和生产的聚居点的整顿和治理。
2.0.5公共服务设施publicservicefacilities
为村民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各种公共性、服务性设施,按照具体
的项目特点可分为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体育、社会福利与保
障、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邮政电信和商业金融服务等。
2.0.6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
维持村庄或区域生存的功能系统和对国计民生、村庄防灾有重大
影响的供电、供水、供气、交通及对抗灾救灾起重要作用的指挥、通
信、医疗、消防、物资供应与保障等基础性工程设施系统,也成生命
线工程。
2
3村庄设计
3.0.1以建制村为单位,在村庄规划的基础上因村制宜,编制科学、
合理、可行的村庄设计及具体实施方案,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相
关规划衔接。
3.0.2村庄设计应从区域整体的角度出发,科学布局各类用地功能,
合理区分生产、生活区域,协调好村庄与周边山林、河湖、农田等重
要自然景观资源之间的联系,注重历史、风俗等各类文化元素在规划
中的体现。
3.0.3村庄设计应符合如下有关保护区的保护规定:
1《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2《水源地保护条例》
3《自然保护区条例》
4《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
5其他涉及保护区的相关条例及规定
3.0.4村庄设计应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合理确定开发强度。
3.0.5村庄设计应避开如下区域:
1重大自然灾害易发区,包括地质灾害、洪涝灾害、气候灾害等;
2避开重要生态敏感区,包括湿地、林地、水源地等。
3.0.6村庄设计应保护和延续所在地的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有效保
护和合理利用具有保护价值的既有建筑。
3.0.7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
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保护
规划,不得违反有关保护规划及保护措施的规定和控制要求,正确处
理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坚持科学规划设计、严
格保护的原则。
3
3.0.8村庄设计应在立足乡村自身功能完善的前提下注重村庄空间
的形态美感。充分考虑村民生活、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
内容,融合村居建筑布置、村庄环境整治、景观风貌等内容为一体,
根据自然地形地貌和村庄历史文化特征,灵活采用空间布局形态。
3.0.9村庄设计应处理好新建片区与现状片区之间的衔接与协调。
在统筹兼顾地形条件、空间肌理、历史文脉和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等因
素的基础上进行新建片区的空间设计,避免简单化的全部遵循和全盘
否定,形成新老片区有机共生的关系,保持村庄风貌特色的整体性和
完整性。
3.0.10村庄无障碍规划、设计及建设应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
3.0.11村庄各类建设项目符合相关规划设计。
4
4村庄建筑
4.1一般规定
4.1.1充分考虑乡村实际,遵循适用、经济美观以及节能、节水、
节地、节材的原则建设节能型村庄建筑。
4.1.2村居建筑的选址,应吻合乡村规划的要求。
4.1.3村居建筑的功能,应尊重农民生产方式及生活习惯,满足现
代生产生活需要,引导卫生、科学、舒适的生活方式。
4.1.4新建村庄建筑宜体现地方特色,避免“千村一面”;既有建筑
保护和改造应注意保持和延续传统格局及风貌。
4.1.5纳入保护名录的文物建筑及历史建筑,应对其历史价值、文
化价值、科学价值进行充分研究,按照相关要求妥善保护、精心修缮、
适度利用。鼓励使用当地工匠,传承传统建造技艺。
4.1.6村庄建筑的结构形式,应考虑使用的灵活性和改造的可能性,
宜做到国家标准与地方传统工艺的有机融合。防火设计、地基基础设
计等方面,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现行规范及标准。
4.1.7应尊重当地宗教、习俗等文化特点,充分考虑少数民族聚居
地等地区的特殊性。
4.1.8鼓励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新时代适宜性建造方式的应
用及推广。
4.2风貌引导
4.2.1新建及改扩建村居建筑应保护和延续传统特色,在符合“鲁
派民居”总体风格特征和各风貌区典型建筑风格特征的前提下,结合
新材料、新工艺,形成兼有传统地方韵味和时代特征的“鲁派民居”
新范式。
4.2.2鲁中山泉林田风貌区建筑应随坡就势、错落有致、体量小巧、
5
色彩协调,应与自然环境和谐一体。墙面主材质可以石材、青砖、涂
料、木材为主,主色调可以青、灰色调为主,宜采用青瓦、水泥瓦的
坡屋顶形式。
4.2.3胶东半岛海韵山光风貌区建筑布局应自然有机,轮廓线应丰
富多变,色彩饱和,体现山光海韵的视觉形象与开放融合的人文风情
并重的村居风貌。墙面主材质可以石材、红砖、涂料为主,主色调可
以红、白、灰色调为主,宜采用红瓦、草顶为主的坡屋顶形式。
4.2.4鲁西南山水人文风貌区建筑应端庄大气,富有文化内涵和形式
韵味,与山水、田园环境和谐一致,体现清新、雅致的村居风貌。墙
面主材质可以青砖、石材、涂料、泥面为主,主色调可以青、灰、白
色调为主,宜采用青瓦、水泥瓦、草顶为主的坡屋顶或平坡结合的屋
顶形式。
4.2.5鲁西北生态田园风貌区建筑应布局紧凑,形式稳重大方,色彩
自然,体现富有质感和朴实之风的村居风貌。墙面主材质宜以红砖、
青砖、涂料、夯土为,主色调可以黄、红、灰色调为主,宜采用红瓦、
水泥瓦为主的平坡结合的屋顶形式。
4.3建筑设计
4.3.1单户住宅建筑面积二人居80-120㎡,三人居120-150㎡,四
人居150-200㎡,五人居200-250㎡。住宅基底面积不应大于宅基地
面积的70%。
4.3.2村居建筑的选址与布置应有利于冬季日照和冬季防风,并有利
于夏季通风。村居建筑建造在山坡上时,应根据地形依山势而建,不
宜进行过多的挖土填方。住宅日照间距由市县(市)城乡规划行政主
管部门参照《山东省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要求另行制定。
4.3.3村居建筑的房间功能布局应合理、紧凑、互不干扰,应尊重地
方传统习俗习惯,合理设计空间尺寸、比例,并应方便生活起居。既
有建筑改扩建应以功能升级为主,弱干预、微改造。
4.3.4住宅设计的基本要求:
6
1功能布局应分区明确,寝具分离、食寝分离和净污分离,通风
采光良好,使用安全、卫生。
2新建村居应设置起居室、卧室、厨房、卫生间、储藏室等功能
空间。既有村居功能改扩建设计应尊重村民意愿,在进行充分调研及
可行性研究之后针对性的开展。
3主要朝向宜采用南向或接近南向,主要房间避开地区冬季主导
风向。门窗洞口的开启位置,应有利于自然通风采光。对有私密性要
求的房间,应防止视线干扰。
4室内净高度不宜大于3.4米,卧室、起居室等主要室内空间净
高不宜低于2.7米,厨房、卫生间、储藏室等次要室内空间净高不应
低于2.1米。
5起居室、主卧室等主要功能用房应自然采光通风,窗地比不应
小于1/7。厨房应自然采光通风,应设置洗涤池、案台、炉灶(含燃气
灶或柴灶)、排油烟机等或预留位置。
6卫生间应包括洗漱、洗浴、便溺三个基本功能。应设置台盆、
便器、洗浴等卫生洁具或预留位置。应预留安装热水器管道的位置,
优先选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宜预留洗衣机位置及清洁用具、卫生用品
等的储存空间。
7堂屋宜有自然采光通风,其方位、朝向、布局、尺寸应遵循地
方习俗要求。宜靠近或整合起居室设置。
8存放生产资料的储藏室宜独立设置,方便生产资料的运输与使
用。空间高度和面积应符合当地农机、农具等的存放要求。
9宜设置晾晒空间、阳台或露台。阳台或露台地面构造应有排水
措施。
4.3.5村庄建筑以坡屋顶为主。灵活选择院落形式,丰富院墙设计,
创造自然、适宜交流的院落空间。
4.3.6根据村居风貌分区进行村居设计,新建村居应体现地方特色,
适当融入现代元素及现代工艺;既有村居改扩建应保护和延续传统特
色,继承、提取屋顶、墙身、院门、门窗、细部等形式要素,应保护
7
村庄风貌的完整性与协调性。主要构件宜适当运用地方传统装饰构件。
装饰构件应耐久牢固,宜与建筑结构结合,不宜外贴虚假的装饰构件。
如确实需要采用非传统建造手段时,应进行充分论证。
4.3.7既有建筑改造应满足如下要求:
1应对有保护价值的老建筑、闲置村居、一般村居进行针对性综
合整治改造。
2逐步实施危旧房的改造、整治,拆除危旧残破、无历史保护价
值的老房屋。
4.3.8新建及改扩建村居建筑不得破坏或改变经认定应予以保护的
历史文化遗产,应确保遗存的安全性和遗产环境的和谐性。
4.3.9村居建筑材料宜就地取材,采用能够体现地方特色的木、石、
砖、土等材料,并与整体建筑风格相协调。建筑装饰构件和近人尺度
的构件宜采用具有亲近感的材料,如木、竹等。严禁在石块、石板墙
上粉刷涂料。村居外墙上宣传栏、广告牌、空调机位等附属物应设置
规范、整洁有序。
4.3.10新建村居建筑色彩应与地方传统建筑色彩相协调,不得采用
大面积色彩纯度高的颜色。既有村居应在保证村庄色彩整体性的前提
下进行改扩建;外立面整治应保持原建筑物的色彩,不宜刻意改变;
需重新选色的建筑,应与区片建筑主色调统一。色彩的选择应与所在
建筑以及相邻建筑色彩相协调。
4.3.11新建村居建筑高度不应超过10米(三层),应在地方传统建
筑空间尺度基础上,适当优化,与地方传统空间有序搭接。既有村居
改扩建应保留原有空间尺度及序列。建筑层高2.8-3.3米,不应超过
3.3米,净高不应低于2.5米;属于风景保护和古村落保护范围的村
庄,建筑高度应符合保护要求。
4.3.12倡导绿色建筑建设和建筑节能设计,建筑节能设计应结合气
候条件,采用适宜的建筑形式、节能技术措施及能源利用方式,有效
的改善室内居住环境,降低常规能源消耗及温室气体排放。
8
5村容环境
5.1生态环境
5.1.1大气、声、土壤环境质量宜达到当地环境功能区相对应的要求。
具体表现为大气无异味、噪声不刺耳、土壤无干裂等。。
5.1.2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村域内主要河流、湖泊、水
库、坑塘等地表水体水质,宜达到当地环境功能区相对应的规定。
5.1.3应严守生态保护红线,针对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建
立农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生态保护红线内禁止城镇化和工业化活动。
5.1.4应对村庄山体、植被、池塘、水体、河渠进行生态保育和修复,
维护自然环境原生态性。
5.1.5对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易于流失的山区丘陵、黄泛平原等村居,
应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重点加强河流源头区、重要水源地和风力
侵蚀区水土流失预防,并防止人为破坏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5.1.6参考《农业社会化服务》DB37/T2526.8推广农作物病虫害专
业化统防统治,采用农业、物理、生物、化学等综合防治措施。不应
使用明令禁止的高残留农药,应按照《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4285、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8321的要求合理用药。
5.1.7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施用有机肥、缓释肥;肥料施用符合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NY/T496的要求。
5.1.8实施小流域生态清洁工程,对村域及周边的江河、沟渠、池塘
的水体进行清理保护,制定定期清洁清淤安排,并保持水体清洁和水
流通畅、不应有动物尸体、漂浮物、垃圾等杂物,无黑臭。保护原生
植被,岸边宜种植适生植物。
9
5.2环境卫生
5.2.1村庄垃圾收运设施应包括垃圾房、垃圾箱(桶)、垃圾清运工
具以及保洁员。垃圾清运设施应保持干净整洁、不破损、不外溢。垃
圾收运设施及人员分配应按照村庄规划布局、人口分布合理配置。每
村应配置1个以上垃圾房,每1000人口应配备25只以上垃圾箱。每
500人口配备1名以上保洁员,人流量大的区域宜适当增加保洁人员。
5.2.2村庄及其周边范围内应保持整洁,无明显的脏乱现象。
5.2.3禽畜的养殖必须划定养殖区域,人畜分离。宅内畜禽的圈养率
应达到90%,规模化禽畜的养殖场应实施雨污分流,有条件的地区宜
将禽畜粪便和污水进行资源化利用。
5.2.4村庄内江河、沟渠、池塘等水体及其附近范围内,水体环境应
按《村庄整治技术规范(附条文说明)》GB50445要求定期进行整治、
清淤,不应有动物尸体、漂浮物、垃圾等杂物。
5.2.5村庄应合理配建卫生公厕,严禁出现露天粪坑和简易茅厕。卫
生公厕的配建标准应高于1座/300户,应有专人管理、维护运行,
并且定期进行卫生消毒。
5.2.6农村卫生户厕改造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生活污水处理
率应达到95%以上,有条件的地方鼓励使用清洁能源进行取暖。
5.2.7鼓励将农村厕所无害化改造,同时和污水治理同步推进,一体
化建设。
5.3村容维护
5.3.1村庄应结合当地的乡村民俗文化,规划建设户外公共活动场所,
以广场、绿地及户外休闲设施为主。
5.3.2村庄内部的各类标识、标志、宣传牌应规范、统一,建筑墙面
应保持整洁,对于有碍景观、违法的广告应及时清理。
5.3.3公共空间不应私拉乱接电线、违章占道、出店经营。
10
5.3.4居民集中地周边危险道路、河段等应设立安全警示标志,宜采
用护栏、植物隔离等进行安全防护。
5.4村庄绿化
5.4.1山地丘陵型村庄和滨海海岛型村庄建成区的绿化覆盖率应达
15%以上;滨水临河型村庄建成区的绿化覆盖率应达20%以上;平原
型村庄建成区的绿化覆盖率应达25%以上。
5.4.2村庄建成区范围内应合理安排建设公共绿地。村庄建成区人均
公园绿地面积应不少于1.5m2/人。不能达到该指标的村庄至少应建设
一处400m2以上的集中式公园绿地。
5.4.3必须重点保护村庄古树名木,对古树名木、古树群应登记在册
并设立标识牌,宜通过设置围栏、砌石、绿带等方法加以保护。
5.4.4村庄绿化种植应适地适树,宜重点选择抗性强、低维护的植物,
以乡土树种为主,外来树种为辅;应乔木、灌木、地被合理搭配,兼
顾生态、经济和景观效果,突出乡村自然、野趣、田园的绿化特点。
5.4.5村庄绿地建设应利用村庄范围内的原有绿地,积极开拓和利用
村内的边角荒地,见缝插绿。
5.4.6村庄内庭院应合理绿化、美化,植物种植应以经济性的果树及
观赏性强的灌木、花卉为主;庭院、围墙、廊架等应进行立体绿化。
11
6公共服务
6.1一般规定
6.1.1公共设施的配套水平应与村庄人口及等级规模相适应,并应符
合《山东省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技术导则》的相关要求。规模较小的村
庄可按服务半径多存共享配套公建。
6.1.2村庄公共设施应集中设置、形成规模,成为村庄的公共活动和
景观中心。在方便使用、综合经营、互不干扰的前提下,可采用综合
楼或组合体。
6.1.3可结合村庄公共设施中心或村口布置公共活动场地,满足村民
交往活动的需求。
6.1.4新建村庄的公共设施应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并与村庄住宅同
步建设和使用。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可预留用地,为远期建
设留有余地。
6.1.5可利用利用闲置的厂房、仓库、民居等设置公共服务设施。
6.2医疗卫生
6.2.1每村宜设置1所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村卫生室,应设有诊断室、
治疗室、公共卫生室、观察室、值班室和药房;人口较少的村可合并
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所在地的村可不设。
6.2.2应建立统一、规范的村民健康档案,并应提供计划免疫、传染
病防治及儿童、孕产妇、老年人保健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6.3教育设施
6.3.1村庄幼儿园和中小学的建设应符合以下要求:
1教育部门布点规划要求;
2《中小学、幼儿园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GB/T29315-2012、
《山东省幼儿园基本办园条件标准》和《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
条件标准》的相关要求;
3国家卫生标准与安全标准。
12
6.3.2应协助普及学前教育和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学前三年
毛入园率应≥85%;九年义务教育目标人群覆盖率应达到100%,义务
教育巩固率应≥90%。
6.4文化体育
6.4.1应根据相关规范要求建设文化活动场所,如文化活动中心、农
村文化礼堂、图书室、科普园地、读报栏、村广播室等。
6.4.2有历史文化遗存的村庄,可挖掘古民俗风情、历史沿革、典故
传说、名人文化,修建展示长廊、展示馆(博物馆)、文化墙等优秀
传统文化传播载体。
6.4.3应根据相关规范要求建设体育活动场所,因地制宜配套健身活
动设施,配备如篮球场、乒乓球台等体育设施。
6.4.4应根据相关规范要求建设民俗文化活动、文艺演出、讲座展览、
电影放映等群众性文体活动的场所,有条件的村庄应建设针对残障人
士、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化活动的场所。
6.5养老设施
6.5.1应以居家养老为基础,应提供生活照料、康复保健、安全守护、
文化娱乐、精神关爱、法律援助和慈善救助等一种或者若干种养老服
务。
6.5.2有条件的村庄应建设老人日托中心、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幸福
院等农村养老设施,养老设施应环境整洁、卫生。
6.5.3农村养老设施应合理划分服务用房,应有供电、给排水、采暖
通风、消防和通讯等基础设施,应有防滑、防跌及安全等辅助设施。
6.6便民服务
6.6.1村庄应建设具备便民服务、综治调解、农业服务、社会事业服
务、劳动保障、救助服务、法律服务等功能的综合服务中心,建立村
法律顾问制度,编制服务指南,推行标准化服务。
6.6.2应按照村庄布局规划和生产生活需求,建设商贸服务网点或提
供综合服务的商贸设施。
13
6.6.3有条件的村庄可推行电子商务,依托村民服务中心、超市(便
民店)、市场、邮政便民服务网点、供销等新建或改造农村电商服务
站、物流服务点,服务村庄电商平台建设。
6.6.4村庄内宜配备邮政、金融、电力、电信、供销、燃气、自来水
等公用事业服务单位。
6.7其他设施
6.7.1可根据旅游服务需求新建或改建旅游接待服务中心,综合布局
各项功能。有条件的村庄可利用村民自有住宅和存量用地改造建设民
宿、乡村旅游等经营用房。
6.7.2公益性墓地建设应符合《山东省公墓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
14
7基础设施
7.1道路
7.1.1村庄道路应以现有道路为基础,顺应现有村庄格局,合理布局
路网。
7.1.2村庄道路建设宜就地取材。村干路、村支路硬化率应达到100%,
巷路宜体现当地特点。
7.1.3合理设置村庄道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信号灯等配套设施。
7.1.4加强村庄停车场的建设,且应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安装条件。
7.1.5村庄应有公交线网覆盖。村庄道路宜设置港湾式公交站点。
7.2桥梁
7.2.1安全美观,与村庄整体风貌相协调,体现地域风格,提倡使用
本地天然材料,保护古桥。
7.2.2村庄桥梁应定期维护,并设置安全设施和警示标志。
7.3饮水
7.3.1农村饮水安全覆盖率应达到98%以上,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
必须达到100%,生活饮用水必须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2006。
7.3.2应严格保护饮用水水源地,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7.3.3完善给水管网布局系统,必须符合《镇(乡)村给水工程技术
规程》CJJ123。
7.4排水
7.4.1根据村庄实际,宜建设雨污分流排水系统。
7.4.2完善排水管网布局系统,符合《镇(乡)村排水工程技术规程》
CJJ124。
15
7.4.3生活污水宜采用集中处理或分散处理或集中与分散处理相结
合的方式,污水处理设施应定期维护,生活污水处理农户覆盖率应大
于50%。
7.5供电
7.5.1农村电力网建设与改造的规划设计实行“一户一表”。电压等
级应符合GB/T156《标准电压》的要求。
7.5.2供电应能满足基本生产生活需要,用电供给覆盖率应达到100%,
并应确保扩展的可能性。
7.5.3电线杆应排列整齐,安全美观,无私拉乱接电线、电缆现象。
有条件的村庄,可采用管道下地敷设。
7.5.4道路及公共场所应设有公共照明设施。村庄主干道及公共场所
照明覆盖率达到100%,次干道及宅间道可根据需要设置路灯。
7.5.5合理布局村内路灯。合理安排村庄亮灯时间,定期检查和维护,
确保夜间亮化照明效果。
7.5.6照明灯具宜使用节能灯具,并定期维护,有条件的村庄可选用
太阳能路灯或风光互补路灯。
7.6通讯
7.6.1通讯机房、基站、管线等通信基础设施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7.6.1广播、电视、电话、网络、邮政等公共通信设施齐全、信号通
畅,乡村互联网覆盖率应达到100%,有线电视入户率应达到90%以上。
7.6.1线路架设应规范、安全、有序;新建村庄宜采用管道下地敷设。
7.7燃气
7.7.1村庄燃气工程建设应按照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有关规定组织实
施,执行城镇燃气有关标准规范,并保证供应设施安全。
7.7.2应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合理选择气源种类和供气方
式,保障燃气供应。靠近管道气源的村庄,宜优先接入管道气源,不
16
具备管道气源的村庄,可采用气化站或液化石油气瓶(罐)供气。
7.8供热
7.8.1应结合当地资源禀赋、采暖用户分布、经济可承受能力、环境
承载能力等综合因素,因地制宜发展村庄供热工程,宜优先选择清洁
能源供热。
7.8.2村庄供热应保证安全。采用天然气、电热膜等高温采暖方式的
村庄建筑应满足防火要求。
17
8经济发展
8.1第一产业
8.1.1完善家庭经营,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鼓励从事专业化、
集约化、规模化农业生产,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
头企业等等新型经营主体。
8.1.2结合实际开展土地整治和保护,对于符合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重点区域要求的区域,应按《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TD/T1033
的要求进行规范建设。
8.1.3因地制宜,开展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备先进、适用的
现代化农业生产设施设备。
8.1.4推广统防统治、生物防治和高效低毒农药的应用,不得使用明
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应遵照《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4285、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8321的要求合理用药。采用测土配方、
营养诊断、平衡施肥,推广施用有机肥、缓释肥。
8.1.5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应积极推广适合当地农业生产的新品种、
新技术及新种养模式,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鼓励精细化、集约化、
标准化生产,培育农业特色品牌。
8.1.6发展现代林业,提倡种植高效生态的特色经济林果和花卉苗木,
推广先进适用的林下经济模式。
8.1.7沿海或水资源丰富的村庄,应用现代生产方式引导渔业发展,
推广水产良种和渔业科技,发展渔业生态养殖,落实休渔制度,促进
捕捞业可持续发展,提高渔业组织化程度。
8.1.8发展现代畜牧业,推广畜禽生态化、规模化养殖,推进畜禽排
泄物资源化利用。
8.2第二产业
8.2.1结合地方农业资源优势,发展农副产品加工、林果产品加工、
18
手工制作等污染小的产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8.2.2引导工业企业进入产业园区,防止周边城市地区高污染、高能
耗、高排放的企业向农村转移。
8.3第三产业
8.3.1依托乡村自然资源、人文禀赋及产业特色,发展多样化、特色
化的乡村休闲旅游服务业,合理配置各类旅游服务设施。
8.3.2发展商业商贸、现代物流、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
业。构建以农业基本公共服务为基础,多元化农业服务组织为主要力
量,公益性服务和市场化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8.3.3发展住宿餐饮、家政服务、健康养老、商业商贸、美容美发、
维修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满足居民生活中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消费等
产品和服务需求。
19
9乡风文明
9.0.1注重文化保护与传承,具体内容应包括如下方面:
1物质文化保护。发掘古村落、古建筑、古文物等乡村物质文
化,进行恢复修旧如旧和保护原址原物。
2非物质文化保护。通过挖掘古村民俗、保护地名文化、历史
沿革、典故传说、名人文化等,修建绿色长廊、乡土展示馆、生态文
化墙等优秀文化传播载体。
9.0.2注重乡风民俗的建设,具体内容应包括如下方面:
1制定村规民约。依据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结合本
村实际,为维护本村的社会秩序、社会公共道德、村风民俗、精神文
明建设等,制定约束规范村民行为的村规民约。
2强化宣传引导。通过广播、报刊、电视、网络、会议、标语、
科普宣传栏等形式宣传精神文明建设内容,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行
为习惯,倡导文明、健康、低碳的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
3开展文化活动。积极组织村民开展文体活动,定期开展民俗
文化活动、文艺演出、讲座展览、放映电影、体育比赛、体质测试等
全村范围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并建立文化活动的档案记录。
20
10组织管理
10.1组织建设
10.1.1依法设立村级基层建设,包括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务
监督机构、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兵连及其他民间组织。
10.1.2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等民主管理制度,
定期召开村民代表会议。
10.2民主管理
10.2.1遵循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选举、民主监督。
村级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建设和村内重大事务采取民主决策,程序完
善。
10.2.2村务公开制度和档案管理规范,村民对村务公开的满意率高
于95%。建立规范的财务制度,并定期公开。
10.2.3社区志愿组织、老年协会、经济合作社等社区组织发展完善,
参与社会管理作用明显。
10.3长效管理
10.3.1通过健全村民自治机制等方式,保障村民参与建设和日常监
督管理,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
10.3.2以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村民参与相结合,建立运行维护
常态化管理模式,创建常态化管理机制,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10.3.3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庄宜配备合理数量的保洁、清运、园林绿
化养护、公共设施维护等人员,制定岗位职责,明确各类人员管理维
护区域、责任,加强对相关人员的管理和培训。
10.3.4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庄宜制定公共卫生保洁、园林绿化养护、
基础设施维护等的监督考核制度,每月进行检查考核,并记录归档。
21
定期开展第三方村民满意度调查,及时公开调查结果。
22
本标准用词说明
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
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标准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的写法为:“应
按……执行”或“应符合……规定”。
23
引用标准名录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
2《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
3《海水水质标准》GB3097
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5《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
6《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4285
7《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
8《道理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
9《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7959
10《镇规划卫生规范》GB18055
11《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
12《环境卫生技术规范》GB51260
13《农村户厕卫生规范》GB19379
14《农村住宅卫生标准》GB9981
15《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8321
16《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
17《旅游餐馆设施与服务等级划分》GB/T26361
18《乡(镇)村商业零售店经营规范》GB/T28840
19《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
20《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
21《病媒生物应急监测与控制通则》GB/T27774
22《中小学、幼儿园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GB/T29315
23《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30600
24《农村防火规范》GB50039
25《镇规划标准》GB50183
26《美丽乡村建设指南》GB/T32000
27《防洪标准》GB50201
24
28《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
29《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
30《标准电压》GB/T156
31《通讯管道与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373
32《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讯设施工程设计规范》GB
50846
33《乡村道路工程技术规范》GB/T51224
34《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14886
35《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574
36《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TD/T1033
37《通讯线路工程设计规范》YD5102
38《农村低压安全用电规程》DL493
39《农村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DL/T5118
40《村庄景观环境工程技术规程》CECS285
41《镇(乡)村给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23
42《镇(乡)村排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24
43《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HJ25.4
44《农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导则》HJ588
45《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574
4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496
47《生态文明乡村(美丽乡村)建设规范》DB37/T2737
48《山东农村户厕改厕地方标准》DB37/T2792
49《农村房屋建筑抗震技术标准》DB37/T5091
50《农业社会化服务》DB37/T2526
51《村庄道路建设规范》DB37/T5112
25
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
山东省村庄建设规划标准
DB**/T****—2019
条文说明
制定说明
《山东省村庄建设规划标准》DB/T×××××-201×,经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
设厅××××年××月××日以第××号公告批准发布。
在标准编制过程中,根据《关于印发<关于2019年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制定、
修订计划>的通知》(鲁建标字[2019]11号)的要求,参考大量国内外已有的相关
法规、技术标准,征求了专家、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对于标准指定的意见,并与
相关国家标准衔接。
为便于广大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标准时
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山东省村庄建设规划标准》编制组按章、节、条
顺序编制了本标准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
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但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
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标准规定的参考。
27
目次
1总则........................................................29
2术语........................................................29
3村庄设计....................................................29
4村庄建筑....................................................29
4.1建筑设计..................................................30
4.2风貌引导..................................................31
4.3建筑设计..................................................31
5村容环境....................................................................................................................34
5.1生态环境..................................................34
5.2环境卫生..................................................34
5.4村庄绿化..................................................35
6公共服务..........................................................................................................36
6.1一般规定..................................................36
6.3公共教育..................................................36
6.6便民服务..................................................36
7基础设施....................................................37
7.1道路......................................................37
7.2桥梁......................................................37
7.5供电......................................................38
7.6通讯......................................................38
8经济发展....................................................37
9乡风文明....................................................37
10组织管理....................................................37
28
1总则
1.0.3村庄建设应坚持政府引导、村民参与,规划先行、统筹兼顾,节约集约、
绿色低碳,因地制宜、有序推进的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村民参与的原则。立足农民群众受益主体地位,在政府引导
的前提下,充分体现村民的主体地位,广泛听取和积极吸收村民的意见,共建共
享村庄建设成果。
坚持规划先行、统筹兼顾的原则。科学合理的编制村庄规划及村庄设计,突
出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和产业发展,统筹考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内容,促进
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发展。
坚持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的原则。合理利用闲置村居及用地,以改造为主、
以新建为辅,节约集约利用村庄建设用地。全面落实节地、节材、节能、节水和
环境保护等要求,切实改变乡村地区低效率的粗放建设模式。
坚持因地制宜、有序推进的原则。在整体中寻求差异、展现特色,注重挖掘
不同地区的历史文脉、民居特色、风土人情、特色产业等元素,实现村庄建设的
差异化和多样化;合理安排建设任务和建设时序,防止一哄而上和生搬硬套,有
序推进村庄建设。
2术语
依据《山东省村庄设计导则》(JD14-044-2018)及其它相关规范,确定本标
准所涉及的主要术语的定义。
3村庄设计
村庄设计不同于村庄规划,是对村庄规划的深化和细化,统筹考虑基础设施
布局、公共空间节点、建筑布点、环境整治和景观风貌,明确建筑体量、高度、
造型、色彩等控制内容,是塑造富有地域特色村庄风貌的依据和基础。本章节明
确村庄设计的具体要求及主要内容,为村庄建设夯实基础。
29
4村庄建筑
4.1建筑设计
4.1.1新建村庄建筑及改扩建村居建筑应在满足经济、适用、美观、安全、卫生
的基础上,将村居建设与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历史、现代化生活元素有机融合,
打造地域文化鲜明,建筑风格多样、田园风光优美的村庄建筑。
4.1.2村居建筑的选址应符合《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T58024-2013》的
规定,村庄居住建筑的布局应充分结合自然地理环境。
4.1.3根据《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T58024-2013》,卧室、起居室等主
要房间布置在南侧或内墙侧,厨房、卫生间、储藏室等辅助房间宜布置在北侧或
外墙侧。村庄居住建筑,除满足日常使用功能外,应适当增加储藏空间,同时充
分考虑农村生活习惯,多代居住相互照应的可行性。
4.1.5国家、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类型包括: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
筑、石窟、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村庄中的其他历
史文化价值的古遗址、建(构)筑物主要包括:古遗址,古代民居、祠堂、庙宇、
商铺等建筑物,近代现代史迹和代表性建筑,古井、古桥、古道路、古塔、古碑
刻、古墓葬、其他古迹等人工构筑物。
4.1.6本条明确了新建及改扩建村居建筑在抗震设计、防火设计、采光设计、地
基基础设计等方面的相关要求。按照农村危险房屋鉴定技术导则(试行)对房屋危
险性鉴定,逐步实施B级、C级危险等级房屋的改造、整治,消除D级危房。
美化影响村庄空间外观视觉的外墙、屋顶、窗户、栏杆等;规范太阳能热水器、
屋顶空调等设施的安装。
4.1.8根据《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T58024-2013》:
1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应与当地民居建筑设计风格相协调。
2农村居住建筑宜采用被动式太阳房满足冬季供暖需求。被动式太阳房应朝
南向布置,当正南向布置有困难时,不宜偏离正南方向±30°以上,主要供暖房间
宜布置在南方。应设置防止夏季室内过热的通风窗口和遮阳措施。被动式太阳房
的净高不宜低于2.8m,房间进深不宜超过层高的2倍。
3农村居住建筑宜采用保温性能好的围护结构构造形式,同时应采取下列节
能技术措施:采用附加保温层的外墙或自保温外墙,屋面应设置保温层,选择保
温性能和密封性能好的门窗,屋面和地面宜设置保温层。
30
4农村居住建筑应采用传热系数较小、气密性良好的外门窗,不宜采用落地
窗和凸窗。外窗的可开启面积应有利于室内通风换气,外窗的可开启面积不应小
于外窗面积的25%。
5农村居住建筑供暖设计应与建筑设计同步进行,应结合建筑平面和结构,
对灶、烟道、烟囱、供暖设施等进行综合布置。根据房间耗热量、供暖需求特点、
居民生活习惯以及当地资源条件合理选用供暖方式,并宜利用生物质燃料。
6农村居住建筑应选用节能高效光源、高效灯具及其电器附件。房间的采光
系数或采光窗地面积比,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
的有关规定。
7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宜采用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也可采用常规能源和
可再生能源集成利用技术。农村居住建筑利用可再生能源时,应遵循因地制宜、
多能互补、综合利用、安全可靠、讲求效益的原则。有条件时,农村居住建筑中
应采用可再生能源作为供暖、炊事和生活热水用能。
8太阳能利用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所在地区气候、太阳能资源条件、建筑物类
型、使用功能、农户要求以及经济承受能力、投资规模、安装条件等因素综合确
定;生物质能利用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所在地区生物质能资源条件、气候条件、
投资规模等因素综合确定;地热能利用方式的选择,应根据当地气候、资源条件、
水资源和环境保护政策、系统能效以及农户对设备投资运行费用的承担能力等因
素综合确定。
4.2风貌引导
4.2.1-4.2.5根据《山东省美丽村居建设“四一三”行动推进方案》,我省乡村共
划分为鲁中山泉林田风貌区、胶东半岛海韵山光风貌区、鲁西南山水人文风貌区、
鲁西北生态田园风貌区四大特色风貌区。各风貌区美丽村居应按照《山东省美丽
村居建设“四一三”行动推进方案》及《山东省乡村风貌规划引导》的相关规定
进行风貌引导。
4.3建筑设计
4.3.3房屋功能建筑的使用寿命较长,在设计师无法完全预见今后的变化,平
面布置应具有灵活性和可变性,可为今后的改扩建提供条件。
4.3.5既有建筑建设
1文物建筑及历史建筑
涉及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其他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遗址、建(构)筑物的
整治措施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城市紫线管理办法》的规定。
31
2村庄留存老公共建筑的改造,应在在保存历史记忆、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
充分发挥其价值。
3闲置建筑
对闲置建筑应积极修缮和利用。具体措施有:
整治出新、直接利用:对建筑质量较好的闲置建筑,可根据实际需求简单
整治,直接利用。
功能置换、更新改造:对于需要调整功能的闲置建筑,可按照新的功能需求
重新组织内部空间。
改建扩建、有机融合:对于面积、空间较小的闲置建筑,可适度进行改建或
者扩建,使其满足新的功能需求。
4既有建筑合理整治措施
整治的基本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
安全性整治:排除建筑的安全隐患对隐患部件进行加固处理。
功能性整治:解决建筑屋面、墙体漏水等质量问题,对相关功能用房进行功
能置换以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
外立面整治:对不影响村庄整体风税的建筑立面采用清洗的措施;对与整体
风貌极不协调的建筑,宜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整治方法。
5夯土房:主要除对其结构的加固和局部的修补之外,积极回应现代适宜技
术在村居改扩建过程中应用的可能。
砖砌房:不同的颜色、尺寸以及不同的砌法,形成房屋的独有特色。简单的
粉刷将丧失所有的细节和历史印记。砖砌房的整治出新应参考原有的砌筑方式,
采取局部修补、替换等方式,最大限度的保留原有建筑的风貌。
石头房:应注意还原石头垒叠的规律,保持原有肌理。多采用地方石料,对
松动、垮塌的部位进行加固。
水泥拉毛墙、涂料、水刷石、干粘石等做法的建筑应尽量寻找掌握传统工艺
的地方工匠,对部分损坏的立面进行修补。在对涂料立面修补时,提倡采用保温
隔热涂料替代原有的普通涂料。
4.3.6新建及改扩建建筑
1村居可采用与既有建筑色彩、体量、风格相协调的方式,有机地融入村落
环境中。亦可采用现代的、简洁的、几何式的形式语言形成一种中性的风格,有
机融合到整体村庄环境之中。
公建可采用相对灵活的方式,既可继承传统风貌特征,也可在材料、工艺、
风格等方面采用与原有建筑反差的方法,形成村落的新标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标准版重型货车租赁合同模板版B版
- 2024年新能源汽车租赁与充电服务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房产证办理全权代理委托服务合同
- 2024年度服装鞋帽出口清关代理合同3篇
- 2024版个人品牌代言合作协议3篇
- 2024版出口代理合同范本(含国际贸易规则适用)3篇
- 化妆品员工述职报告
- 2024年新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责任协议版
- 2024年度特色农业地产委托出售代理合同3篇
- 2024年度智能公寓租赁续约合同3篇
- 春节施工现场值班规章制度范文(2篇)
- 2022年公务员多省联考《申论》真题(辽宁A卷)及答案解析
- 专题 与角度有关的计算问题(35题提分练)2024-2025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同步课堂(北师大版2024)
- 小丑电影课件教学课件
- 浙江省绍兴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地理试题 含解析
- 广发银行广告合同
- 安全与急救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电动车棚消防应急预案
- 金属冶炼知识培训
- 2024-2025学年度广东省春季高考英语模拟试卷(解析版) - 副本
- 商会内部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