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尘天气等级-编制说明_第1页
沙尘天气等级-编制说明_第2页
沙尘天气等级-编制说明_第3页
沙尘天气等级-编制说明_第4页
沙尘天气等级-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工作简况

1.项目来源

2021年7月21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2021年推荐

性国家标准修订计划及相关标准外文版计划的通知》(国标委发〔2021〕19号),《沙尘天气等级(修

订)》被列为国标制修订计划,项目编号:20212127-T-416。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提出,由中国气象

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5)归口。

本标准于2006年8月首次发布,2017年5月第一次修订,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2.协作单位

本标准由国家气象中心起草,协作单位为国家气候中心和中国气象局预报与网络司。

3.主要起草人及所做的工作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为安林昌、杨明珠、文萍、桂海林、王继康、张碧辉。具体分工如下:

安林昌,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负责标准的申报、标准技术方案的制定,标准的起草、主要修改

和编制说明的编写等工作。

杨明珠、王继康,参加标准征求意见、标准修改、编制说明编写和修改工作。

文萍、桂海林、张碧辉,参与标准征求意见和修改工作。

4.主要工作过程

(1)前期工作基础

编写组人员在中国气象局特别是国家气象中心(中央气象台)和国家气候中心的天气、气候预

报预测业务一线工作,参加业务值班,熟悉沙尘天气监测和预报预警业务,同时与生态环境部、国

家林业和草原局等相关部委以及各省市气象局、生态环境部门联系密切,对沙尘天气监测和预报预

警有良好的工作实践和研究基础。

为了做好标准的修订工作,自2019年初开始,编写组先后对在中国气象局、生态环境部、国家

林业和草原局等相关单位进行调研,对各级沙尘天气监测和预报预警业务的发布内容、预报技术和

制作流程等进行了广泛的分析和研讨。

2020年3月,编写组就修订稿的内容征询了部分专家的意见,并进行了多次内部讨论,基本确

定了沙尘天气等级的修订思路和内容。

(2)项目申请

2020年5月,编写组根据SAC/TC345的标准复审意见,提出了《沙尘天气等级》标准的修订

申请,在前期调研和预研究的基础上,修改了标准的主要内容,形成标准初稿。

2021年7月21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印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2021年

推荐性国家标准修订计划及相关标准外文版计划的通知》(国标委发〔2021〕19号),《沙尘天气等

级(修订)》被列为国标制修订计划,项目编号:20212127-T-416。

1

二、编制原则和确定本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新旧标准水平的对比

1.编制原则

(1)规范性原则。本标准以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规则》系列标准为基础,遵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标准及其规范,以及气象行

业标准的特点,本着完整、统一、科学、实用的基本原则进行编制。

(2)适用性原则。通过对不同区域气象部门进行调研,梳理各级气象台站沙尘天气等级业务,

分析通用标准,使各级气象部门、公众在使用沙尘天气等级标准时有据可依。

(3)实用性原则。通过充分调研和综合分析沙尘天气等级特点,紧贴业务现状和发展趋势,重

新对沙尘天气等级进行修订,满足沙尘天气等级监测和预报预警以及评估使用的要求,彰显标准的

实用性。

2.主要内容确定的论据

(1)相关标准和技术文献

GB/T33673-2017水平能见度等级

QX/T485-2019气象观测站分类及命名规则

(2)工作实践

编写组成员有1名同志作为主要成员参加GB/T28594—2012《沙尘天气等级》的编写,其他成

员均为在沙尘天气预报业务一线工作人员,每年参加业务值班和过程评估,对沙尘天气监测和预报

预警以及评估业务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和深入的认识。在标准编写过程中,编写组与一线预报员

进行广泛沟通,认真分析实际沙尘天气等级业务中的需求、参考资料、预报技术、预报内容和发布

途径等,并结合未来沙尘天气预报发展趋势,形成本标准修订的根本来源,在此基础上确定修订内

容。

随着天气预报业务和技术的发展,2017版标准中的部分内容与现行的预报业务和新标准等不协

调。因此需要修订原标准使之与新标准相协调。

3.新旧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

3.1主要修订内容

本次修订参考近年来新发布的国家标准以及最新业务规范文件,并结合当今监测资料、沙尘天

气等级技术和实际业务发展水平、沙尘预报和评估业务等,修订、规范了沙尘天气等级的定义、沙

尘天气过程等级的划分等。修订后的标准由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单站沙尘天气等

级、沙尘天气过程等级、区域性沙尘天气等共6章组成。

增加、删除和修改的主要内容和情况说明如下:

3.1.1修改了本标准的使用范围(修订稿第一章)

原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单站沙尘天气和区域沙尘天气的等级。

2

本标准适用于沙尘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评估及科学研究。

修订版:

本标准规定了单站沙尘天气、沙尘天气过程和区域沙尘天气的等级。

本标准适用于沙尘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评估及科学研究。

说明:恢复一部分2006年标准定义并在中央年气象台预报业务中一直沿用至今的沙尘天气过程

定义。

3.1.2.部分术语和定义引用了最新的相关标准。(修订稿第二章)

水平能见度horizontalvisibility(修订稿3.3)

2017年发布了国家标准GB/T33673-2017水平能见度等级,在此更新引用其原文。2017年沙尘天

气等级标准引用为2010年气象行业标准QXT114-2010能见度和等级预报。

基本气象站、基准气候站、(常规)气象观测站定义(修订稿3.5、3.6、3.7)

2019年发布了气象行业标准QX/T485-2019气象观测站分类及命名规则,现引用其对基本气象站

和基准气候站的定义,增加引用(常规)气象观测站的定义。2017年沙尘天气等级标准中该部分定

义引自气象行业标准QX/T227-2014雾的预警等级,而雾这个标准中观测站定义改写自2006版本的沙

尘暴天气等级标准。

3.1.3.单站沙尘天气等级(修订稿第三章)

3.1.3.1增加了飘尘(修订稿4.2.1)

增加内容:飘尘:沙粒和尘土悬浮在空中使空气变得混浊,水平能见度大于10km,PM10浓度大

于等于150微克每立方米,且PM2.5浓度占PM10浓度比例小于55%。

说明:增加水平能见度10km以上的沙尘天气等级(名称暂定为飘尘)。我国中东部地区,经常

出现能见度大于10km的沙尘天气,此时空气质量较差,pm10浓度较高,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公众对

此类天气关注度逐渐升高,但目前沙尘等级标准中无对应的等级,以至于在预报服务过程中受到局

限。定义综合能见度、PM10浓度和PM10与PM2.5浓度比例确定。建议暂时仅作为预报预警服务使用,

地面天气现象后期联合大气探测部门进行记录规范调整。

3.1.3.2修订和明确了其它沙尘天气等级的能见度范围界限

3.1.3.2.1修改了浮尘的能见度范围(修订稿4.2.2)

原标准:浮尘:无风或风力≤3级,沙粒和尘土飘浮在空中使空气变得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

修订版:浮尘:无风或风力小于等于3级,沙粒和尘土飘浮在空中使空气变得混浊,水平能见度

大于1km且小于等于10km。

说明:在我国一些区域,如新疆南疆盆地,常出现能见度小于1KM但是风速小于3级的情况,此

类沙尘天气对人民生产生活已经可以产生巨大影响,而且浮尘普遍认为是剧烈程度低于沙尘暴的天

气现象,建议此类天气划入沙尘暴、强沙尘暴、特强沙尘暴等级。同时,出现能见度如此之低的沙

尘天气,周边必然有大风天气将沙尘吹起造成水平能见度很低,所以沙尘暴及以上强度沙尘天气应

当包含此类沙尘天气。

3

3.1.3.2.2增加了扬沙天气的风力限制和水平能见度边界值(修订稿4.2.3)

原标准:扬沙:风将地面沙粒和尘土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在1km~10km。

修订版:扬沙:风力大于3级,地面沙粒和尘土被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大于1km且小

于等于10km。

说明:修订后水平能见度大于1km且小于等于10km的沙尘天气按照风速明确区分为浮尘和扬沙。

3.1.3.2.3明确其他沙尘天气的水平能见度边界值(修订稿中4.2.4、4.2.5、4.2.6)

原标准:

沙尘暴:风将地面沙粒和尘土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1km。

强沙尘暴:风将地面沙粒和尘土吹起使空气非常混浊,水平能见度<500m。

特强沙尘暴:风将地面沙粒和尘土吹起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50m。

明确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特强沙尘暴的水平能见度边界值(修订稿中4.2.3、4.2.4、4.2.5、

4.2.6)

原标准:

沙尘暴:风将地面沙粒和尘土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1km。

强沙尘暴:风将地面沙粒和尘土吹起使空气非常混浊,水平能见度<500m。

特强沙尘暴:风将地面沙粒和尘土吹起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50m。

修订版:

沙尘暴:风将地面沙粒和尘土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大于500米且小于等于1km。

强沙尘暴:风将地面沙粒和尘土吹起使空气非常混浊,水平能见度大于50m且小于等于500m。

特强沙尘暴:风将地面沙粒和尘土吹起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等于50m。

3.1.4.增加了沙尘天气过程等级。(修订稿第五章)

增加内容:

划分原则和等级

沙尘天气过程的等级依据大范围出现较强沙尘天气的基本气象站和基准气候站的数目和沙尘天

气等级划分,强度由弱至强依次划分为扬沙天气过程、沙尘暴天气过程、强沙尘暴天气过程。若同

时达到两种或以上等级时,以最强的沙尘天气过程等级为准。

划分指标

扬沙天气过程:在同一次天气过程中,相邻5个或5个以上基本气象站或基准气候站在同一观测

时次(02时、05时、08时、11时、14时、17时、20时、23时八个观测时次)出现了成片的扬沙、沙

尘暴、强沙尘暴或特强沙尘暴。

沙尘暴天气过程:在同一次天气过程中,相邻3个或3个以上基本气象站或基准气候站在同一观

测时次(02时、05时、08时、11时、14时、17时、20时、23时八个观测时次)出现了成片的沙尘暴、

强沙尘暴或特强沙尘暴。

4

强沙尘暴天气过程:在同一次天气过程中,相邻3个或3个以上基本气象站或基准气候站在同一

观测时次(02时、05时、08时、11时、14时、17时、20时、23时八个观测时次)出现了成片的强沙

尘暴或特强沙尘暴。

说明:2006年发布的沙尘暴天气等级标准中定义了五种沙尘暴天气过程:浮尘天气过程、扬沙

天气过程、沙尘暴天气过程、强沙尘暴天气过程、特强沙尘暴天气过程。这次修订考虑只定义三种

中央气象台业务实际记录并使用的三种。浮尘天气过程因出现过于频繁,中央气象台业务中并无记

录。如新疆南疆盆地的浮尘天气过程可能持续数月。如预报服务需要,可使用后文中的区域性浮尘

天气。特强沙尘暴天气过程由于强度过于剧烈,2000年以来并无出现的记录,所以考虑合并入强沙

尘暴天气过程中。沙尘天气过程用于记录我国出现的大范围较强沙尘天气,范围较小、强度较轻的

沙尘天气归入后文的区域性沙尘天气。修订稿中还明确了沙尘天气过程的强度顺序。此外,明确了

划分指标中使用的观测时次为中央气象台业务使用的逐三小时观测,保证历史沙尘天气过程统计的

连续性。

3.1.5.修改区域性沙尘天气等级的划分原则和划分指标。(修订稿第六章)

3.1.5.1划分等级和原则增加了站点描述和区域性飘尘天气

原标准:区域性沙尘天气等级依据成片出现沙尘天气的国家基本气象站和国家基准气候站的数

目和沙尘天气等级划分,依次划分为区域性浮尘天气、区域性扬沙天气、区域性沙尘暴天气、区域

性强沙尘暴天气和区域性特强沙尘暴天气五个等级。若同时达到两种或以上等级时,以最强的区域

性沙尘天气等级为准。

修订版:区域性沙尘天气等级依据成片出现沙尘天气的基本气象站、基准气候站和(常规)气

象观测站的数目和沙尘天气等级划分,强度由弱至强依次划分为区域性飘尘天气、区域性浮尘天气、

区域性扬沙天气、区域性沙尘暴天气、区域性强沙尘暴天气和区域性特强沙尘暴天气六个等级。若

同时达到两种或以上等级时,以最强的区域性沙尘天气等级为准。

说明:将划分使用的观测站点增加了(常规)气象观测站,便于区域性沙尘天气的预报预警服

务。此外,增加区域性飘尘天气。

3.1.5.2划分指标

原标准:

区域性浮尘天气:在同一次天气过程中,相邻5个或5个以上站点在同一观测时次出现了成片的

浮尘。

区域性扬沙天气:在同一次天气过程中,相邻5个或5个以上站点在同一观测时次出现了成片的

扬沙或沙尘暴。

区域性沙尘暴天气:在同一次天气过程中,相邻3个或3个以上站点在同一观测时次出现了成片

的沙尘暴。

区域性强沙尘暴天气:在同一次天气过程中,相邻3个或3个以上站点在同一观测时次出现了成

片的强沙尘暴。

5

区域性特强沙尘暴天气:在同一次天气过程中,相邻3个或3个以上站点在同一观测时次出现了

成片的特强沙尘暴。

修订版:

区域性飘尘天气:在同一次天气过程中,相邻5个或5个以上的基本气象站、基准气候站或(常

规)气象观测站在同一观测时次(逐小时整点观测时次)出现了成片的沙尘天气。

区域性浮尘天气:在同一次天气过程中,相邻5个或5个以上的基本气象站、基准气候站或(常

规)气象观测站在同一观测时次(逐小时整点观测时次)出现了成片的浮尘、扬沙、沙尘暴、强沙

尘暴或特强沙尘暴沙尘天气。

区域性扬沙天气:在同一次天气过程中,相邻5个或5个以上基本气象站、基准气候站或(常规)

气象观测站在同一观测时次(逐小时整点观测时次)出现了成片的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或特强

沙尘暴。

区域性沙尘暴天气:在同一次天气过程中,相邻3个或3个以上基本气象站、基准气候站或(常

规)气象观测站在同一观测时次(逐小时整点观测时次)出现了成片的沙尘暴、强沙尘暴或特强沙

尘暴。

区域性强沙尘暴天气:在同一次天气过程中,相邻3个或3个以上基本气象站、基准气候站或(常

规)气象观测站在同一观测时次(逐小时整点观测时次)出现了成片的强沙尘暴或特强沙尘暴。

区域性特强沙尘暴天气:在同一次天气过程中,相邻3个或3个以上基本气象站、基准气候站或

(常规)气象观测站在同一观测时次(逐小时整点观测时次)出现了成片的特强沙尘暴。

说明:修订稿中增加了划分指标中使用的站点类型和观测时次,明确了指标中出现的沙尘天气

等级便于业务使用,还明确了区域性沙尘天气的强度顺序。。

3.2修订内容的特点

本标准在修订时,充分考虑了以上变化和业务发展。与原标准相比,修改内容与近年来新制定

或修订的标准相匹配,适应了我国新的探测技术、预报技术和预报业务的发展,使修订标准更加准

确和实用。

三、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果

1.修订的关键内容分析

2017年以来,GB/T33673-2017《水平能见度等级》,QX/T485-2019《气象观测站分类及命名

规则》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先后制定并发布实施。其中水平能见度等定义、气象观测站的分类和

使用,与现行沙尘天气业务的要求有部分差异。

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水平的提升,沙尘天气等级在监测、预报技术、预警发布、

环境影响评估等方面取得了飞速发展。因此,有必要针对以上问题对原标准进行修订。

(1)根据新业务增加定义和术语。

关于原版沙尘天气等级标准的定义,沙尘天气的能见度全部在10km以下。但在我国中东部地区,

经常出现能见度大于10km的沙尘天气,此时空气质量较差,pm10浓度较高,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

6

公众对此类天气关注度逐渐升高,但目前沙尘等级标准中无对应的等级,以至于在预报服务过程中

受到局限。所以新版本沙尘天气等级标准增加了飘尘词条,规定了此种沙尘天气等级。沙粒和尘土

悬浮在空中使空气变得混浊,水平能见度大于10km,PM10浓度大于等于150微克每立方米,且PM2.5

浓度占PM10浓度比例小于55%。建议暂时仅作为预报预警服务使用,地面天气现象后期联合大气探

测部门进行记录规范调整。

(2)根据观测业务发展规定了观测资料的使用。

原标准中定义沙尘天气过程时对气象观测站的等级未做明确定义。中国气象局2019年发布了气

象行业标准QX/T485-2019《气象观测站分类及命名规则》,现引用其对基本气象站和基准气候站的

定义,增加引用(常规)气象观测站的定义。

(3)根据我国各级预报业务特点修改有关内容。

在实际沙尘天气检测和预报预警业务以及评估中沙尘天气过程等级一直在使用,故在新标准中

增加沙尘天气过程等级的定义,修改了原标准中区域性沙尘天气等级的定义。

2.预期效果

本标准由由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单站沙尘天气等级、沙尘天气过程等级、区

域性沙尘天气等共六章组成。

适用于沙尘天气预报预警和评估业务。本次修订参考近年来新发布的国家标准、气象行业标准

以及最新业务规范文件,并结合当今监测资料、沙尘天气等级技术和实际业务发展水平,修订、规

范沙尘天气等级的定义及预报产品等。因此,修订后的标准更贴近于实际预报业务,也契合了当今

预报技术的发展。

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以及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或与测试

的国外样品、样机的有关数据对比情况

本标准为自主研制标准,没有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经查询,也没有相关标准。

五、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与有关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相一致。

六、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无。

七、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或推荐性国家标准的建议

本标准建议作为推荐性国家标准。

八、贯彻国家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各级地方政府、气象主管机构及民航、地质灾害等相关行业应按本标准要求进行沙尘天气等级

制作、发布和使用,以充分发挥沙尘天气等级在防灾减灾方面的作用。

九、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建议本标准发布后废止GB/T20480-2017《沙尘天气等级》。

十、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7

无。

8

附件:

准调研结果

9

一、工作简况

1.项目来源

2021年7月21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2021年推荐

性国家标准修订计划及相关标准外文版计划的通知》(国标委发〔2021〕19号),《沙尘天气等级(修

订)》被列为国标制修订计划,项目编号:20212127-T-416。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提出,由中国气象

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5)归口。

本标准于2006年8月首次发布,2017年5月第一次修订,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2.协作单位

本标准由国家气象中心起草,协作单位为国家气候中心和中国气象局预报与网络司。

3.主要起草人及所做的工作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为安林昌、杨明珠、文萍、桂海林、王继康、张碧辉。具体分工如下:

安林昌,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负责标准的申报、标准技术方案的制定,标准的起草、主要修改

和编制说明的编写等工作。

杨明珠、王继康,参加标准征求意见、标准修改、编制说明编写和修改工作。

文萍、桂海林、张碧辉,参与标准征求意见和修改工作。

4.主要工作过程

(1)前期工作基础

编写组人员在中国气象局特别是国家气象中心(中央气象台)和国家气候中心的天气、气候预

报预测业务一线工作,参加业务值班,熟悉沙尘天气监测和预报预警业务,同时与生态环境部、国

家林业和草原局等相关部委以及各省市气象局、生态环境部门联系密切,对沙尘天气监测和预报预

警有良好的工作实践和研究基础。

为了做好标准的修订工作,自2019年初开始,编写组先后对在中国气象局、生态环境部、国家

林业和草原局等相关单位进行调研,对各级沙尘天气监测和预报预警业务的发布内容、预报技术和

制作流程等进行了广泛的分析和研讨。

2020年3月,编写组就修订稿的内容征询了部分专家的意见,并进行了多次内部讨论,基本确

定了沙尘天气等级的修订思路和内容。

(2)项目申请

2020年5月,编写组根据SAC/TC345的标准复审意见,提出了《沙尘天气等级》标准的修订

申请,在前期调研和预研究的基础上,修改了标准的主要内容,形成标准初稿。

2021年7月21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印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2021年

推荐性国家标准修订计划及相关标准外文版计划的通知》(国标委发〔2021〕19号),《沙尘天气等

级(修订)》被列为国标制修订计划,项目编号:20212127-T-416。

1

二、编制原则和确定本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新旧标准水平的对比

1.编制原则

(1)规范性原则。本标准以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规则》系列标准为基础,遵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标准及其规范,以及气象行

业标准的特点,本着完整、统一、科学、实用的基本原则进行编制。

(2)适用性原则。通过对不同区域气象部门进行调研,梳理各级气象台站沙尘天气等级业务,

分析通用标准,使各级气象部门、公众在使用沙尘天气等级标准时有据可依。

(3)实用性原则。通过充分调研和综合分析沙尘天气等级特点,紧贴业务现状和发展趋势,重

新对沙尘天气等级进行修订,满足沙尘天气等级监测和预报预警以及评估使用的要求,彰显标准的

实用性。

2.主要内容确定的论据

(1)相关标准和技术文献

GB/T33673-2017水平能见度等级

QX/T485-2019气象观测站分类及命名规则

(2)工作实践

编写组成员有1名同志作为主要成员参加GB/T28594—2012《沙尘天气等级》的编写,其他成

员均为在沙尘天气预报业务一线工作人员,每年参加业务值班和过程评估,对沙尘天气监测和预报

预警以及评估业务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和深入的认识。在标准编写过程中,编写组与一线预报员

进行广泛沟通,认真分析实际沙尘天气等级业务中的需求、参考资料、预报技术、预报内容和发布

途径等,并结合未来沙尘天气预报发展趋势,形成本标准修订的根本来源,在此基础上确定修订内

容。

随着天气预报业务和技术的发展,2017版标准中的部分内容与现行的预报业务和新标准等不协

调。因此需要修订原标准使之与新标准相协调。

3.新旧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

3.1主要修订内容

本次修订参考近年来新发布的国家标准以及最新业务规范文件,并结合当今监测资料、沙尘天

气等级技术和实际业务发展水平、沙尘预报和评估业务等,修订、规范了沙尘天气等级的定义、沙

尘天气过程等级的划分等。修订后的标准由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单站沙尘天气等

级、沙尘天气过程等级、区域性沙尘天气等共6章组成。

增加、删除和修改的主要内容和情况说明如下:

3.1.1修改了本标准的使用范围(修订稿第一章)

原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单站沙尘天气和区域沙尘天气的等级。

2

本标准适用于沙尘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评估及科学研究。

修订版:

本标准规定了单站沙尘天气、沙尘天气过程和区域沙尘天气的等级。

本标准适用于沙尘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评估及科学研究。

说明:恢复一部分2006年标准定义并在中央年气象台预报业务中一直沿用至今的沙尘天气过程

定义。

3.1.2.部分术语和定义引用了最新的相关标准。(修订稿第二章)

水平能见度horizontalvisibility(修订稿3.3)

2017年发布了国家标准GB/T33673-2017水平能见度等级,在此更新引用其原文。2017年沙尘天

气等级标准引用为2010年气象行业标准QXT114-2010能见度和等级预报。

基本气象站、基准气候站、(常规)气象观测站定义(修订稿3.5、3.6、3.7)

2019年发布了气象行业标准QX/T485-2019气象观测站分类及命名规则,现引用其对基本气象站

和基准气候站的定义,增加引用(常规)气象观测站的定义。2017年沙尘天气等级标准中该部分定

义引自气象行业标准QX/T227-2014雾的预警等级,而雾这个标准中观测站定义改写自2006版本的沙

尘暴天气等级标准。

3.1.3.单站沙尘天气等级(修订稿第三章)

3.1.3.1增加了飘尘(修订稿4.2.1)

增加内容:飘尘:沙粒和尘土悬浮在空中使空气变得混浊,水平能见度大于10km,PM10浓度大

于等于150微克每立方米,且PM2.5浓度占PM10浓度比例小于55%。

说明:增加水平能见度10km以上的沙尘天气等级(名称暂定为飘尘)。我国中东部地区,经常

出现能见度大于10km的沙尘天气,此时空气质量较差,pm10浓度较高,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公众对

此类天气关注度逐渐升高,但目前沙尘等级标准中无对应的等级,以至于在预报服务过程中受到局

限。定义综合能见度、PM10浓度和PM10与PM2.5浓度比例确定。建议暂时仅作为预报预警服务使用,

地面天气现象后期联合大气探测部门进行记录规范调整。

3.1.3.2修订和明确了其它沙尘天气等级的能见度范围界限

3.1.3.2.1修改了浮尘的能见度范围(修订稿4.2.2)

原标准:浮尘:无风或风力≤3级,沙粒和尘土飘浮在空中使空气变得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

修订版:浮尘:无风或风力小于等于3级,沙粒和尘土飘浮在空中使空气变得混浊,水平能见度

大于1km且小于等于10km。

说明:在我国一些区域,如新疆南疆盆地,常出现能见度小于1KM但是风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