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江苏睢宁中学北校高一生物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1/0F/19/wKhkGGZgjDuATRXlAAKFS7VwPKA779.jpg)
![2025届江苏睢宁中学北校高一生物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1/0F/19/wKhkGGZgjDuATRXlAAKFS7VwPKA7792.jpg)
![2025届江苏睢宁中学北校高一生物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1/0F/19/wKhkGGZgjDuATRXlAAKFS7VwPKA7793.jpg)
![2025届江苏睢宁中学北校高一生物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1/0F/19/wKhkGGZgjDuATRXlAAKFS7VwPKA7794.jpg)
![2025届江苏睢宁中学北校高一生物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1/0F/19/wKhkGGZgjDuATRXlAAKFS7VwPKA779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江苏睢宁中学北校高一生物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由第22号染色体的一部分移接到第14号染色体上造成的。这种变异属于()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数目变异 D.染色体结构变异2.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取100个个体,其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30%,基因型Aa的个体占50%,基因型aa的个体占20%。该种群中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为A.70%,30% B.80%,20%C.55%,45% D.45%,55%3.在完全显性条件下,下列各杂交组合的所有后代中,与双亲具有相同表现型的是A.BbSs×bbssB.BbSs×bbSsC.BbSS×BBSsD.BBSs×bbss4.安第斯山区有数十种蝙蝠以花蜜为食。其中,长舌蝠的舌长为体长的1.5倍。只有这种蝙蝠能从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且为该植物的唯一传粉者。由此无法推断出A.长舌有助于长舌蝠避开与其他蝙蝠的竞争B.长筒花可以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繁衍后代C.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长舌蝠和长筒花相互适应,共同(协同)进化5.有关生物体中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ATP与ADP是同一种物质的两种形态B.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在活细胞中处于动态平衡C.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只发生在细胞呼吸过程中D.生物体内的ATP含量很多,从而保证了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持续供应6.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葡萄幼苗,该植株成熟后所结的果实与普通葡萄相比,果大、营养物质含量增加,这种育种方式是A.杂交育种B.诱变育种C.单倍体育种D.多倍体育种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图①~③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细胞中过程②发生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____。已知过程②的α链中鸟嘌呤与尿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4%,α链及其模板链对应区段的碱基中鸟嘌呤分别占29%、19%,则与α链对应的DNA区段中腺嘌呤所占的碱基比例为_____________。(2)在人体内的造血干细胞和心肌细胞,能发生过程②、③而不能发生过程①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_。写出人体造血干细胞中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图解:________(3)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DNA进行过程②时启用的起始点__________(在“都相同”、“都不同”、“不完全相同”中选择),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10分)如图1所示为某地区中某种老鼠原种群被一条河分割成甲、乙两个种群后的进化过程图,图2为在某段时间内,种群甲中的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请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b过程的实质是_____,其直接作用对象是_____,地球新物种形成必须经过()______(2)图2中在_______时间段内甲种群生物发生了进化,在T点时_____(填“是”、“否”或“不一定”)形成新物种。(3)若A和a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在某个时间点统计甲种群中XAXA个体占42%、XAXa个体占6%、XaXa个体占2%,XAY个体占45%、XaY个体占5%,则该种群的a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______。9.(10分)请写出下列概念图中的数字所代表的含义: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⑤__________。10.(10分)下图是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图中上为甲岛,下为乙岛,A、B、C、D为四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物种指的是_________的一群生物的统称。不同物种之间、________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共同进化促进了__________的形成。(2)由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其内在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造成这种现象的外部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甲岛上的B物种迁到乙岛后,不与C物种发生基因交流,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3)甲岛上B物种所有个体构成一个种群,其所有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称为____________.如果甲岛上B种群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20%,基因型aa的个体占50%。倘若人为含弃隐性性状个体仅保留显性性状个体,让基因型相同的个体之间交配,则子一代中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经过这种人工选择作用,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_(填“是”或“否”)11.(15分)现有两纯种小麦,一纯种小麦的性状是高秆(D)抗锈病(T);另一纯种小麦的性状是矮秆(d)易染锈病(t)(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育种专家提出了如下图I、Ⅱ两种育种方法以获得小麦新品种。请据图分析回答:(1)方法I依据的变异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图中①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____,经过(三)花药离体培养后得到的植株与正常植株相比,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四)过程所做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2)方法Ⅱ中,(五)过程产生的矮秆抗锈病植株中的纯合子占________________.让F1按该方法经(五)(六)过程连续进行2代,则⑥中符合生产要求的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________________.(3)与方法Ⅱ相比,方法Ⅰ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D【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由第22号染色体的一部分移接到第14号染色体上造成的,说明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因此A、B、C错误,D正确。【考点定位】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名师点睛】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2、C【解析】
已知种群的基因型频率计算种群基因频率的方法是: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的一半,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隐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的一半。【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已知该种群中AA=30%,Aa=50%,aa=20%,则A的基因频率=30%+1/2×50%=55%,a的基因频率=20%+1/2×50%=45%。故选C。3、C【解析】试题分析:BbSs×bbss,子代有4种表现型,故A错误;BbSs×bbSs,子代有4种表现型,故B错误;BbSS×BBSs,子代都是双显性个体,与双亲相同,故C正确;BBSs×bbss,子代有两种表现型,与双亲之一相同,另一个不同,故D错误。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4、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中信息,长舌蝠是该植物的唯一传粉者,且长舌有利于从长筒花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说明长舌蝠和长筒花是共同进化的结果,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CD正确;长舌有利于与其他蝙蝠的竞争,故A正确;根据题中信息可知,长筒花必须在长舌蝠的地方繁衍后代,故B错误。【考点定位】共同进化5、B【解析】ATP与ADP不是同一种物质,ATP是三磷酸腺苷,ADP为二磷酸腺苷,A错误;活细胞中ATP含量很少,ATP与ADP可迅速相互转化,在活细胞中处于动态平衡,B正确;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发生在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过程中,C错误;生物体内的ATP含量很少,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了ATP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化,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ATP在体内的含量不高,可以和ADP迅速转化形成。6、D【解析】
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方法杂交→自交→选优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详解】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葡萄幼苗,染色体数目加倍,葡萄幼苗发育成多倍体,这种育种方式为多倍体育种,故选D。【点睛】注意区分多倍体育种和单倍体的育种的过程:多倍体育种是直接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而单倍体育种是先取花粉进行离体培养成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细胞核26%心肌细胞不完全相同不同组织细胞中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解析】
图中①过程以DNA的两条单链为模板,进行DNA复制过程;②过程以DNA的一条单链为模板,进行转录过程;③过程以mRNA为模板,进行翻译过程。【详解】(1)人体细胞中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所以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过程②的α链中鸟嘌呤与尿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4%,α链及其模板链对应区段的碱基中鸟嘌呤分别占29%、19%,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则α链中胞嘧啶的比例为19%,α链中G+C的比例为29%+19%=48%,A+U的比例为1—48%=52%,则与α链对应的DNA区段中A+T所占比例为52%,A=T,腺嘌呤所占的碱基比例为52%/2=26%。(2)心肌细胞高度分化,核DNA不再进行复制,但可以进行转录和翻译过程。人体造血干细胞中可以发生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如图所示。(3)人体不同组织细胞是通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它们的遗传物质相同,只是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情况不完全相同,因此相同DNA进行过程②时启用的起始点不完全相同。【点睛】解答第(1)小题时,常利用如下关系式: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的两个碱基在整个DNA分子中所占的比例,和在每条单链中所占的比例相等,和转录形成的RNA中所占的比例也相等(DNA中的A+T,在RNA中对应U+A)。8、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生物个体的表现型c生殖隔离QR不一定10%【解析】
分析图1可知,原种群被一条河分割成甲、乙两个种群后,不同种群的变异类型不同,在不同环境的选择下形成了不同的品系1和2,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使品系1和品系2分别进化形成了物种1和物种2。a为地理隔离,b为自然选择,c为生殖隔离。图2表示在不同时间内A基因频率的变化。【详解】(1)图1中b过程为自然选择,其实质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自然选择直接作用对象是生物个体的表现型。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图中c代表生殖隔离。(2)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图2中在QR时间段内甲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所以生物发生了进化。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在T点时不一定形成了生殖隔离,所以不一定形成新物种。(3)若A和a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在某个时间点统计甲种群中XAXA个体占42%、XAXa个体占6%、XaXa个体占2%,XAY个体占45%、XaY个体占5%,可将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所占的百分比具体为个数进行计算,则该种群的a基因频率为(6+2×2+5)÷(42×2+6×2+2×2+45+5)×100%=10%。【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掌握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相关计算是解决本题的关键。9、缺失增添随机性少利多害性新基因【解析】
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的原因:直接原因:血红蛋白分子结构的改变;根本原因:控制血红蛋白分子合成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的特点:⑴普遍性⑵随机性⑶不定向性⑷突变率低⑸多害少利性基因突变的本质: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产生了新基因,也可以产生新基因型,出现了新的性状。基因突变的意义: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详解】基因突变的概念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因此①是缺失(增添),②是增添(缺失)。基因突变的特点:⑴普遍性⑵随机性⑶不定向性⑷突变率低⑸多害少利性,因此③、④分别是随机性、少害多利性(随机性与少害多利性可颠倒位置)。基因突变的意义: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因此⑤是新基因。【点睛】基因突变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外因包括:物理因素:如紫外线、X射线(主要损伤细胞内的DNA);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秋水仙素(主要改变核酸的碱基);生物因素:如某些病毒(主要影响宿主细胞的DNA)。内因包括:自然突变是DNA分子复制时偶尔发生错误、DNA的碱基组成发生改变等。10、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生物与无机环境生物多样性可遗传变异(突变和基因重组)甲、乙两岛自然选择不同且有地理隔离B物种与C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种群的基因库70%是【解析】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根据题意可知,甲岛和和乙岛存在地理隔离,使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变化,达到生殖隔离后出现不同的物种;因甲、乙两岛的环境条件不同,再加上由于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不能与B物种自由交配,故B会形成新物种C和D。【详解】(1)物种是指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共同进化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2)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的内因是甲岛、乙岛上的A物种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外因是甲、乙两岛之间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且存在地理隔离,A和C在一起后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是因为经过多年的进化,二者存在生殖隔离。(3)一个种群,其所有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库,舍弃aa个体后AA的频率为2/5,Aa为3/5,相同基因型个体交配,子代基因频率不变,所以A频率为70%,由于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所以种群发生了进化。【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物的进化,掌握自然选择、地理隔离、生殖隔离等概念及根据种群基因频率的计算,种群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11、染色体变异DT植株长势弱小,高度不育秋水仙素处理幼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房屋租赁合同简易模板
- 上海市建设工程合同示范文本:汽车4S店建设
- 专利研发合同
- 专业家教服务合同(五)
- 个人和单位的购货合同
- 二手房买卖委托代理合同示例
- 中小企业融资借款合同
- 个人汽车股权合作合同
- 个人购车分期付款合同范本
- KTV战略合作合同协议书
- 《保利公司简介》课件
- 中药硬膏热贴敷治疗
- 《携程旅行营销环境及营销策略研究》10000字(论文)
- 餐饮行业优化食品供应链管理计划
- cnc加工岗前培训
- 2024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卷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中国汽车车灯行业市场现状、前景分析研究报告(智研咨询发布)
- 2024夏季广东广州期货交易所招聘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浙江省2024年高考化学模拟试题(含答案)2
- 2024新人教七年级英语上册 Unit 2 Were Family!(大单元教学设计)
- (部编版)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目录(一至六年级上册下册齐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