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福建省福州立志中学6月中考模拟历史试卷+_第1页
2024年福建省福州立志中学6月中考模拟历史试卷+_第2页
2024年福建省福州立志中学6月中考模拟历史试卷+_第3页
2024年福建省福州立志中学6月中考模拟历史试卷+_第4页
2024年福建省福州立志中学6月中考模拟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保密★启用前2023—2024学年福州立志中学初三毕业班模拟考试历史试题(亮剑中考·勇冠江山·立志必胜)(满分:100分;完卷时间:60分钟;命卷人:邹亮;审卷人:刘翠臻)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友情提示: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到答题卡上!请不要错位、越界答题!第I卷(选择题52分)本卷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1.据统计,当今中国流行的前200个姓氏中,出自炎帝姜姓系统的姓氏约占10%,出自黄帝姬姓系统的姓氏约占89%。这表明A.百家姓氏,皆自炎黄 B.中华姓氏,源远流长

C.人文初祖,拓土开疆 D.姓氏文化,包罗万象2.古书中常有夏代人造酒的说法,如大禹的臣子仪狄“始作酒醪(醪láo:浊酒),变五味”“杜康造酒”“少康作秫(秫shú:高粱)酒”。下列可能佐证这些说法的器物是A.河姆渡出土的陶钵 B.二里头出土的铜爵

C.司母戊鼎 D.商鞅铜方量3.《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这反映了商鞅变法A.注重法治,稳定社会秩序 B.承认土地私有,发展经济

C.推行县制,便于国家管理 D.推动民族交融,富国强兵4.汉武帝采纳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诸子都可以在王国范围内分到封地,作为侯国,但是被封子弟之侯国,在管理上并不属于原来的诸侯王国,而是归汉郡所辖。此举目的是A.提升诸侯国实力 B.减轻百姓负担

C.加强中央集权 D.强化思想控制5.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上述反映了丝绸之路的A.背景 B.内容 C.时间 D.意义6.王羲之的书法既表现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简淡玄远,又表现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基础的冲和。这旨在赞美其书法的A.艺术价值 B.实用价值 C.社会价值 D.商业价值7.下图中?处的时代特征是A.华夏文明的初曙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8.分析下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水利等国家大型公共工程数目变化表

地区

朝代

陕西

山西浙江

福建

32

32

44

29

北宋

12

25

86

45

南宋、金

4

14

185

63A.北方气候日渐恶劣 B.南方战乱日趋频繁

C.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北方 D.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9.我校初三(9)班春·秋历史兴趣小组某同学认为,元朝的行省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巩固了中央集权体制,但行省将路府州县各项权利削夺,降低了其处理政务的能力。这体现了该同学探究历史的方法是A.史料实证法 B.经验总结法 C.唯物辩证法 D.比较研究法10.下列属于“明朝的科技名著”的有①《伤寒杂病论》②《本草纲目》③《天工开物》④《农政全书》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11.鸦片战争后,针对英国在广州强行租地的行为,广东人民提出了“不共戴天,誓灭英夷”的口号。这一口号表达了民众A.对清政府的失望 B.反抗侵略的决心 C.变法维新的思想 D.反帝救国的主张12.《天朝田亩制度》试图在维持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实现消灭阶级、财产公有、绝对平均平等的理想社会。这表明太平天国的领导者有着A.开阔视野 B.坚定信念 C.远大理想 D.阶级局限13.1910年,张謇提出中国振兴实业应以发展棉纺织业和钢铁工业为中心,以带动其它经济部门的发展。这说明他主张A.发展合资企业 B.侧重民生企业C.官商联合办厂 D.轻重工业并举14.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这表明,辛亥革命A.促进了义和团的胜利进军 B.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C.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D.探索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15.表2时间史实1919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1920年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相继成立表2所示内容直接推动了A.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发展 B.五四运动的爆发和扩大 C.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D.第一次工人运动的兴起16.图6所示铁索桥见证了A.北伐官兵的浴血搏杀 B.红军战士的英勇善战C.抗日军民的同仇敌忾D.援朝将士的艰难困苦图6泸定桥图6泸定桥17.图7所示反映了在全民族抗战中图7A.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B.抗日军民粉碎了日军的“大扫荡”C.中国共产党坚持了持久抗战的方针D.日军速亡中国的迷梦被彻底击碎了18.从济南战役、淮海战役,一直到渡江战役,山东农民有153.3万人参与支前,为前线战士送去了7.12亿斤粮食。这反映了A.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B.革命统一战线得到巩固C.国民党的重点进攻失败D.土改提高了群众积极性19.天安门广场挤满人群,红旗似海,盛况空前。下午三吋,庆典开始,毛主席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一庆典的举行,标志着我国A.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B.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全面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D.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0.《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一个园丁没能完成这个田地的播种栽种,则其将负全责。据此可知,古巴比伦王国用法律保证A.农业生产 B.城市建设C.人口增长 D.商品贸易21.意大利著名画家拉斐尔以世俗化的手法,创作了一系列优雅、秀美的圣母像,将传统的宗教题材描绘成现实生活中的理想美。由此可见,拉斐尔A.宣扬神权至上B.肯定人的价值C.依附基督教会D.鼓吹君权神授22.“革命要求所有的法国公民都说法语来代替许多地区的方言;还创立了国旗、国歌和国家节日之类的仪式和象征。所有这些使得人们对宗教和地区所承担的传统义务转移到对国

家的认同上来”。材料说明法国大革命A.加强了专制王权 B.促进了民族意识觉醒

C.摧毁了君主统治 D.传播了自由民主思想23.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作用是A.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B.废除君主制度

C.实现国家统一 D.摆脱殖民压迫24.罗斯福新政规定,给予失业者、老人和残疾人一定的保险金;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救济范围涉及生、老、病、死、伤、残、失业和教育等各个方面。这表明美国A.福利保障制度逐渐完善 B.经济危机己经根除C.社会基本矛盾得到解决 D.国家权力结构剧变25.1942年,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和中途岛海战的胜利,扭转了整个战争形势这一情景出现的重要原因是A.《联合国家宣言》签署B.联合国成立C.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D.欧盟的建立26.冷战结束后,“无论是在全球还是在地区范围,无论是在政治还是在经济领域……都在加速发展。极少数大国或大国集团垄断世界事务、支配其他国家命运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这表明A.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B.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C.广大发展中国家开始崛起D.国际政治新秩序已经确立第II卷(非选择题48分)本卷共4题,第27题8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6分,第30题12分,共48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材料唐玄宗曾对吏部选用的县令亲自加以复试,还专门颁布了《整饬吏治诏》,对地方官的政绩进行严格考核。他下诏在全国各地兴修水利工程,大兴屯田,发展学校教育,进行图书整理和编纂工作。针对时弊的改革,使唐王朝迎来了鼎盛时期。——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简述唐玄宗整顿吏治的措施。(2分)(2)你是否同意“针对时弊的改革,使唐王朝迎来了鼎盛时期”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6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永乐年间)船队先后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第六次返航时,出现了16国派遣使节随船队到中国的盛况……带回的“苏麻离青”(一种制瓷原料)使得烧制的青花瓷达到了烧造的高峰;强劲的海外市场支撑了青花瓷的生产,也刺激了瓷器新品种的生产和改进。另外,阿拉伯地区喜好的伊斯兰风格也为青花瓷增加了更多的域外情调。

——摘编自万明《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从文明交融走向社会时尚》材料二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出口欧洲的)中国瓷器上描绘日常世俗享乐和山水美景的图案、洒脱与写意的装饰手法,恰巧迎合了人们摆脱中世纪以来的神权禁锢和对现实生活重新关注的渴望……日本学者小林太市郎曾说“在工艺美术方面,尤其在法国,全面地学习中国,抛弃各种文化上的中世纪残余,使它们从现实生活、从艺术享受上全面地前进了一步”。

——摘编自马敏《由“瓷之韵瓷器精品展”看中西技术和文化交流》根据材料一,指出该航海壮举的名称,并概括推动青花瓷生产发展的外部因素。(5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当时中国瓷器在欧洲深受欢迎的原因。(3分)(3)“不同文明间的交流能够互相促进。”结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4分)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时间事件1949年开国大典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抗美援朝胜利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摘编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材料二——数据来源:魏后凯、刘长全《中国农村改革的基本脉络、经验与展望》材料三时间历史事件1980年建立深圳、厦门等4个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广州、福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开放长江三角洲、厦漳泉三角区等经济开放区——摘编自王硕《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1979-1986)》(1)根据据材料一,归纳1949——1956年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线索。(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1978——2002年我国改革重心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的原因。(5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福建省区域对外开放的特点。(3分)(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史实分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4分)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图9但丁手持《神曲》注:但丁在《神曲》中歌颂了灵魂的美好与光明的引导,表达了追求真理的思想。图101825年蒸汽机车试车注:由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拖着车厢载着450名乘客正式试车,铁路时代由此开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