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3万吨苯丙乳液聚合装置工艺设计8300字(论文)】_第1页
【年产3万吨苯丙乳液聚合装置工艺设计8300字(论文)】_第2页
【年产3万吨苯丙乳液聚合装置工艺设计8300字(论文)】_第3页
【年产3万吨苯丙乳液聚合装置工艺设计8300字(论文)】_第4页
【年产3万吨苯丙乳液聚合装置工艺设计83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1估算内径反应器总体积釜实际高取较大值为15则有,反应过程体积微微缩小,所以较小值为06D:釜体直径3.3.2封头设计标准椭圆形封头:;;封头使用制作处常压下,内部压力和外部压力相同釜直边高釜的实际高3.3.3确定筒体高度釜体圆形直筒部分内表面积[16]:圆形筒体部分的液位高度3.3.4传热面积物料与反应釜接触面积检验传热面积是否足够:(1)确定流型在时测量苯乙烯-丙烯酸酯乳液的;壁温下的导热率λ被认为是大约80℃时水的导热率平均密度,80℃下平均比热容[10](2)计算hjPr=Cpμ/λ=在Re=5000到850000的范围内有一个挡板,传热相关方程为:(3)计算总的传热系数在这些冷却条件下,按常规方式计算釜壁和冷却液的对流传热系数,并取作:取污垢系数:

(4)计算传热面积分析结果和解决办法:传热面积:需求>实际,所以安装蛇形管。由表选,。3.4确定筒体厚度因温度、强度且需具备腐蚀性能等要求,故采用材料Q235-AF。当直筒处于0192MP的内部压力下(由于釜体中的液体压力和直筒外壁上的夹套中的热介质压力而选择较大的值)时,计算出的直筒厚度:(3—1)P:进行安装阀门时,壁厚附加量当筒体遭遇的外压时筒体计算壁厚设计厚度考虑工作压力,采用直筒的壁厚检查:不变;适用筒体外径3.5设计夹套同时选择夹套和蛇形管进行换热工作。夹套的内压。使用和釜体一致的材料。3.5.1夹套直径3.5.2夹套高度,取3.5.3夹套筒体壁厚取化整为3.5.4夹套封头壁厚取3.6水压试验3.6.1釜体试水压强度足够3.6.2夹套试水压时釜体稳定性釜体;查附录A/B可知B=82即,在测试夹套的水压时,釜的主体是安全的3.6.3夹套水压试验试验通过。3.7搅拌器设计3.7.1搅拌器类型选择选用平叶开启涡轮与推进式。因为一次要处理的材料更多并且液位较高,所以使用双层混合。平叶开启涡轮:;选;,取,转速越小,搅拌越强,综合考虑选择。液面距釜底;下搅拌器距釜底;两个搅拌器必须相距,所以距离可以达到1600mm。3.7.2搅拌功率计算搅拌器混合功率雷诺数所需功率总功率计算釜中影响要素如下表3-2。表3-2影响要素校正功率:电机功率;

计算总结设备参数技术过程如下:半连续运行,中间运行期间的搅拌器速度为。随附的是聚合器的CAD图和苯乙烯-丙烯酸酯乳液聚合工艺流程图(请参见附录C和D)。

参考文献[1]张禹,朱超,冯波,张婉容,万凯,艾照全苯丙乳液游离单体含量影响因素的研究[J]胶体与聚合物,2016,34(04):161-163+181[2]吴昊轩苯丙乳液的合成及其工程内墙涂料的应用研究[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6(S2):43-48+51[3]GuyotA[J]AdvColloidInterfaceSci2004108-109:3-22[4]涂伟萍:水性涂料[M]北京:化学化工出版社,2006[5]李华平,刘德山:乳化荆对室温交联苯丙乳液的影响[J].化学建材.2001(3):13—15[6]LeeCF:Kinetcicsoftheemulsioncopolymerizationofstyreneandbutylacrylate[J].PolymerJournal,2000,32(8):642—650[7]刘方方,孙立明,牛魁哲等:聚合物乳液交联的方法[J].河北化工.2000(1):7-9[8]费贵强,陈宗明,沈一丁,王海花,王春雁自交联苯丙胶乳纸张涂布剂的合成及其膜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2012,43(17):2308-2311[9]LeeCFKinetcicsoftheemulsioncopolymerizationofsty2reneandbutylacrylate[J]PolymerJournal,2000,32(8):642-650MaterialsScienceandEngineering.2006,22(3):81-84[10]甘盂瑜:苯丙乳液的改性研究.研究报告及专论.2006,27(1)[11]阎邵峰,冯世宏:苯丙乳液的合成.辽宁工学院学报.2002,22(5):51[12]卢素敏,王洪卫:苯丙乳液聚合粒度影响因素的研究.化工时刊:2004,18(12):47[13]韩世洪,吴秋兰,张飞:新型聚丙烯酸浆料黏度和黏附性影响因素.纺织学报.2008年6月,(29):60-63[14]陈昀:聚合物合成工艺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15]杨而宁:反应釜搅拌轴总体设计与计算四川化工.2007,10(2):4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