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辽宁省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辽宁省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辽宁省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辽宁省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语文科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一卷〔阅读题〕和第二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指定答题区。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大团圆〞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审美心理现象,它大量出现在宋以后的戏曲小说中。如《窦娥冤》的申冤昭雪,《赵氏孤儿》的孤儿复仇,《汉宫秋》的“团圆梦境〞,《琵琶记》的“玉烛调和〞,《精忠旗》的满门旌表,《长生殿》的“蟾宫相见〞等等。讲究“团圆之趣〞已经成为我国极为普遍的传统审美心理现象。华夏初民对客观世界的视察,大概从“天〞开始的。春夏秋冬的往复,白天黑夜的交替,日出日落的循环,使他们直观地形成了“乾为天,为圆〞,以及“浑天如鸡子,天体如弹丸〞的观念。由于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农耕国家,“天〞的好坏又直接关系到农业收成的多寡,因此,关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先民来说,头顶上的那圆的天,就成了他们顶礼膜拜的对象,这种对“天〞的崇拜就导致了关于“天〞的运行规律——“圆〞的亲和与崇尚。作为中国哲学源头的《易经》体现了中国古人的圆道观,循环即圆道是《易经》作者心目中的最重要的规律之一,对易学而言,“圆〞不仅是神秘的示语,而且也是圆融无碍、无往不复的至高至美的境界。而老子哲学思想中的自然观,也是以周行不殆的圆来加以描述的。《老子》“九九〞八十一章,象征着道的生生不息、变动不已、周行不只。韩非在《解老篇》中评析老子思想时说:“用其周行,强字之曰道〞,显示了道的周行循环的特征。这种“九九〞循环往复式的“道〞的结构,是离不开圆的。由于“圆〞相以其圆满而使人感到审美的满足,所以,“圆〞常常在“圆满〞“至美〞的意义上为佛家所推崇。佛教称般假设真智为“圆智〞,称般假设真智对世相的观照为“圆照〞,称善根为“圆根〞,称修行到最高联阶段为“圆成〞,称涅盘境界为“圆寂〞,将美好至极的事物称做“圆圆海〞。这里,“圆〞均可作为“圆满〞、“大美〞和“至美〞来解。圆在中国哲学中意味着道境和禅境,易、庄、禅不约而同地将圆作为最高的精神境界,其中具有深入的美学内涵。儒家的不偏不倚的中庸、道家的有无相生的哲学思想、佛家的因果报应的轮回观、《周易》用以解读宇宙人生奥秘的太极思维模式,以及本文论述的“大团圆〞的审美心理,似乎都存在于同一个圆的图式之中。“圆〞既是完满的象征,是循环往复的表现,也是华夏民族对社会、人生,以及自身理想的一种构想、理解和追求。体现在中国古代的戏曲小说中,则一切都应该圆满无缺,缺则有憾。中国古代悲剧最悲的要算是关汉卿的《窦娥冤》了,剧中不但有血溅白练,而且还有六月飞雪,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充分显示了窦娥冤屈之大、痛苦之深。但作者笔锋一转,却来个“窦天章为女申冤昭雪〞,由悲转喜、由缺为圆。对圆的崇尚似乎已成了一种弥散性的文化——审美理想的规范,“大团圆〞即是审美主体对规范的崇尚与屈从,也是审美主体对传统规范的迎合与妥协。它虽然推动了中国文学艺术对中和之美的追求,以及向圆熟精致的技能方面的发展,却也遏制了中国艺术,特别是悲剧中美的、崇高的、善良的事物或人物被毁灭的怵目惊心的震撼,以及撕肝裂胆的残酷。尚圆的传统观念不光是“大团圆〞审美心理形成的重要原因,而且,它也使中国审美文化的心理欲求往往更多地趋向于圆态,趋向一种柔性与韧性,以及圆融浑化的中和之美。1、以下关于原文的内容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大团圆〞审美心理现象是中国特有的,在中国文学史上屡见不鲜,并且在宋代以后的戏曲小说中大量出现。B、“大团圆〞审美心理在戏曲小说中以申冤昭雪、复仇雪恨等形式出现,即使不可能在现实中体现,也可能在梦境中显现。C、在四季的往复、日夜的交替、日出日落的循环中,智慧的华夏初民逐渐抽象出“乾为天、为圆〞的先进观念。D、华夏初民对客观世界的熟悉大概是从天开始的,天之所以成为先民顶礼膜拜的对象,是与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业收成多寡分不开的。2、以下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循环即圆道是《易经》作者心目中最重要的规律之一,可以体现圆融无碍、无往不复的至高至美的境界。B、因为“圆〞以其圆满无缺而使人感到审美满足,所以“圆〞常常在“圆满〞、

“至美〞的意义上为许多人所推崇。C、老子哲学思想中的自然观是用周行不只的圆来描述的,《老子》中的“九九〞这种循环往复式的“道〞的结构和圆有着一定的联系。D、“圆智〞、“圆根〞、“圆成〞、“圆寂〞、“圆圆海〞这些佛教词语中蕴含着“圆满〞、“大美〞和“至美〞之意。3、依据原文内容,以下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团圆〞的审美心理与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有无相生、佛家的轮回观似乎都存在于一个圆的图式之中。B、易、庄、禅都将圆作为最高精神境界,“圆〞其实也是华夏民族对社会、人生、以及自身理想的一种构想、理解和追求。C、中国文学艺术由于受到“大团圆〞审美心理的影响,悲剧往往缺乏美的、崇高的、善良的事物和使人触目惊心的震撼。D、尚圆的传统观念是“大团圆〞审美心理形成的重要原因,也是中国审美文化心理欲求的趋向圆融浑化的中和之美的原因。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黄尊素,字真长,余姚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天启二年,擢御史。疏请召还曹于汴、刘宗周等,而劾尚书赵秉忠、侍郎牛应元顽钝,秉忠、应元俱引去。又数陈边事,力诋大将马世龙,忤枢辅孙承宗意。时帝在位数年,未尝一召见大臣。尊素请复便殿召对故事,面决大政,否则,讲筵之暇,令大臣面商可否。帝不能用。四年三月朔,京师地震三,适帝体违和,人情惶惧。尊素力陈时政十失,末言:“陛下厌薄言官,人怀忌讳,当国者昧安危之机,误国者护耻败之局。不于此进贤退不肖,而疾刚方正直之士如仇雠,陛下独不为社稷计乎?〞疏入,魏忠贤大怒,谋廷杖之,韩爌力救,乃夺俸一年。既而杨涟劾忠贤,被旨谯让,尊素愤,抗疏继之。略言:“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假设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忠贤得疏愈恨。八月,河南进玉玺。忠贤欲侈其事,命由大明门进,行受玺礼,百僚表贺。尊素上言:“本朝弘治时,陕西献玉玺,止令取进,给赏五金。此祖宗故事,宜从。〞事获中止。尊素謇谔敢言,尤有深识远虑。杨涟将击忠贤,魏大中以告,尊素曰:“除君侧者,必有内援,杨公有之乎?一不中,吾侪无噍类矣。〞尊素讽涟去,涟不从,卒及于祸。汪文言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为尊素所解,恨甚。其党亦以尊素多智虑,欲杀之。使者至苏州,其城外人并击逮尊素者,逮者失驾帖,不敢至。尊素闻,即囚服诣吏,自投诏狱。知狱卒将害己,叩首谢君父,赋诗一章,遂受酷刑死,时六年闰六月朔日也,年四十三。福王时,追谥忠端。(节选自《明史·黄尊素传》)4.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假设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B.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假设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C.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假设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D.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假设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5.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如司马迁字子长,李白字太白,苏轼字子瞻。B.玉玺,专指皇帝的玉印。秦汉以来,皇帝所用的印章称为玺,臣民所用的印章只能称为印。C.表,是封建社会臣子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特别文体,如《出师表》《陈情表》。D.朔日,指中国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望日,指农历小月十五,大月十六;晦日,指农历每月的三十。6.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黄尊素正直敢言。他在御史任上,曾上疏请求召回曹于汴、刘宗周等人,并成功弹劾尚书赵秉忠、侍郎牛应元。B.黄尊素不畏强权。在河南进献玉玺时,魏忠贤大操大办以迎合皇上,黄尊素敢于劝说魏忠贤,并成功阻止了他的行动。C.黄尊素深识远虑。他认为,杨涟如果想清除皇帝身边的小人,一定要有内援;他还委婉地劝杨涟离职避祸,杨涟没有听从,最终受到迫害。D.黄尊素无惧死亡。知晓狱卒将要加害于己,他叩谢皇恩,写诗一首,后受酷刑而死。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不于此进贤退不肖,而疾刚方正直之士如仇雠,陛下独不为社稷计乎?(2)汪文言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为尊素所解,恨甚。〔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州宅堂前荷花范成大①凌波②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妆。有意十分开晓露,无情一饷敛斜阳。泥根玉雪元无染,风叶青葱亦自香。想得石湖花正好,接天云锦画船凉。【注】①范成大〔1126~1193〕,苏州人,晚年退居家乡石湖。此诗为范成大外任地方官时所作。②凌波:水面之上。8.本诗颔联描写精妙,试作具体分析。〔6分〕9.同是写荷花,本诗与周敦颐的《爱莲说》相比,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后两联作简要分析。〔5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荆轲刺秦王》“易水送别〞一节中,荆轲慷慨而歌“,。〞在凄凉悲壮的氛围中,表现出荆轲的英雄气概。〔2〕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一联,采纳拟人化描写,表达对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由衷的喜爱,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3〕曹操在《观沧海》中以景写志“,。〞登高远眺,举目所及只见一望无垠的大海波摇浪涌,海中的岛屿高高矗立。选做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以下题目。牛泪刘川北牛老了,那么大的骨架,有了突起的棱角,走起路来,一步一探,好像前面埋着地雷,犹疑着,脚步子是虚的。人也老了,头发花白了,着了霜雪的荒草般,乱成一团,脸上的皱纹一道压着一道,一脸的沟沟坎坎。老人走在前面,牛跟在后面,走出逼仄的小巷,眼前展现出春天的原野。老人拔掉嫩嫩生生的青草,双手捧到牛跟前,牛看一眼老人,然后深埋着头,把青草绞到嘴里,老人的手濡湿了,出神地等着牛衔完最后一根青草。对面的山,一座连着一座,逶迤如牛群。儿子搬到城里去了,他说不动老人,老人说,还有牛呢,进了城,牛住哪儿?儿子舍不下老人,丢下老人一个人,万一出了什么意外,老人身边连个照顾的人都没有。老人说,怎么没有?还有牛呢。儿子哭笑不得,牛能变成了老人的儿子?早几年,村子里遍地都是牛,开春时,吆着牛,犁开一片一片土地,掀开了庄稼地盖着的棉被窝,地就醒了,草就醒了,庄稼也醒了。现在,这头牛,是村子里唯一的牛,也是村子里最后一头牛。儿子琢磨着把牛卖了。老人听到后,把儿子训了一顿,说,卖牛,不如把爹卖了。儿子是孝子,只那一句话,儿子再不敢提卖牛的事。后来,儿子慢慢想明白了,老人对牛有感情,就像闲来没事的城里人,养个狗抱个猫,成天宝呀贝呀儿子孙子地挂在口头上,那猫狗的还有像模像样的名字,什么爱米、威廉、埃德拉……儿子就当老人养了一头宠物,不需要专门的猫粮狗食,缺点就是个头大了点。老人把牛鼻绳早就扔了,牛也用不着干活了。村里的地没人种,都荒着,年轻人都跑到外面闯世界去了,再说种地靠着老天爷的几星眼泪能有多大收成?不如出去打工来钱多,来钱快。牛更加的沉稳安详,年轻时的僵脾气全没了,也拉不动那繁重的犁铧了。儿子一般十天半个月来一次,香肠蜂蜜,老吉祥的糕点,旺老财的酱肘子,包装齐整道不出名字的水果……儿子从小没了娘,儿子对娘的记忆来自老人,老人说,你娘有一双大大的眼,水灵灵,你德山大爷老是开玩笑地说那是双牛眼。儿子懂得老人一辈子不容易,一手把他拉扯大,可谓吃尽了苦头。儿子来了,把东西放下,然后把上次拿过来的过了期的东西一样一样地扔掉。老人和牛住在一间土屋里,屋子里弥漫了土腥气和牛身上的汗腥气。儿子跟老人扯了几句天气好好坏坏的话,就急匆匆地开着车,走了。儿媳不满意儿子的做法,老人吃不了那么多东西,再者说,老人吃什么还给牛吃什么,牛不吃也摆在那儿,纯属糟蹋。儿子有自己的主意,老人不随他到城里享福,恋着老屋和牛,相对而言,这点吃食又算得了什么。几天不见老人和他的牛出来转悠。那天黄昏,牛独个出来了,在杏花婶的木栅门前徘徊,还用头顶撞木栅门。杏花婶赶它也不走,牛用一双铜铃般的大眼睛盯着她,眼晴湿漉漉的。花婶想到了什么,围着围裙往老人的院落里跑,果不然,老人病在炕上,起不来了。打给老人的儿子,儿子风风火火地来了。老人明白自己的境况,强睁开眼,对儿子说,牛养着……别动它的心思……这头牛有人情味哩……那双牛眼睛里,能瞅见你娘……老人的说话声越来越微弱。儿子听老人说过,娘是饿死的,她把自己那份菜团子,留给老人和儿子,自己吃了后山的观音土。娘的眼睛最美丽,杏核眼,眼眸常常润湿着,像深深的湖水。老人没了老伴后,没有续弦,只有一次,媒人说和柳庄的那个拖带着两个孩子的女人,儿子吵着闹着,他不想来两个野孩子跟他争食,事也就黄了。柳庄的那个女人,跟他娘一样有一双大大的眼,汪着一片湖水的光亮。老人闭上了眼……牛把木门撞开,哞的叫了一声,出神的望着他,望着睡着了的老人。大大的眼睛淌出混浊的牛泪,一颗一颗,砸在泥地上。〔选自《小小说大世界》,2012年第12期〕〔1〕以下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老人和老牛一起住在土屋里,屋子里弥漫了土腥气和牛的汗腥气。老人的生活环境如此不好却不愿意改变,反映了老人性格的固执。B.儿子给老人带来好吃东西,然后把上次拿来的过了期的东西扔掉,可见老人对儿子的冷淡和不理解,父子存在着感情上难以逾越的鸿沟。C.小说以老人的离世作为结局,这个结局在前面已经有层层的铺垫。结局带着浓浓的悲伤色彩,也带着浓浓的人文关怀。D.小说对儿媳的着墨不多,但从她对自己丈夫在老人的关怀上表示的不满意和不理解的事件中,可见儿媳的势利和冷漠。E.老人和牛的故事悲伤却不失温暖。在城市化过程中,两代人的情感支点发生变化,城乡发展的差异给人的观念和情感带来影响。〔2〕小说第一段的划线部分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3〕作者把牛塑造成有灵性的形象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6分〕〔4〕小说的“泪〞有牛的“泪〞,更有人的“泪〞,这泪中包涵了哪些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概括,并简要分析。〔8分〕四、有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梅汝璈:孤寂的大法袍有天晚上,北京顶银胡同停电。梅汝璈枯坐在家中吱吱作响的藤椅上。黑暗中他轻轻地哼起了清华学校早年的校歌:“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吾校庄严,岿立中央。东西文化,荟萃一堂……〞这一幕发生在上世纪60年代初。今天,梅汝璈的儿子梅小璈回忆自己的父亲时,一下就想到了这一幕。他对记者谈起父亲的晚年时,有些唏嘘。他用了这样一个形容词:“孤寂〞。梅小璈说,虽然上世纪60年代初,父亲尚不够花甲之年,可他心知肚明,属于他的那个“东西文化,荟萃一堂〞的时代已经逝去了。新中国在学科建制上完全照搬“老大哥〞苏联,全国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所大学保留了法律系,且讲授的内容都是苏联的社会主义法学。这让毕业于清华学校、留学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在芝加哥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的梅汝璈常常感到无所适从。他努力按照党对“旧知识分子〞改造的要求,虔诚地学习俄语,试图不被形势甩下。据梅小璈说,现在他家还能找到父亲当年抄写俄文单词的小本。在苏联法学教材上,还有父亲留下的铅笔批注。作为一个留美法学博士,梅汝璈曾执著保持的那些法学信念慢慢失去了依托——三权分立;司法独立……这是法哲学奠基人孟德斯鸠奠定的理论,又在杰斐逊等人的施行中加以完善的。显然,这一切已不合时宜。“文革〞中,梅汝璈在一份“检查〞里写道:“我实际上只是一本破烂过时的小字典而已。〞“其实,他个人的小环境还是不错的,起码在物质上。如果以季羡林的《牛棚杂忆》为参照系,他并没有受太大的罪。〞梅小璈在解释父亲晚年的孤寂心境时如是说,“但他的学科没有了,他的学术没有了。〞在那个年代,“梅汝璈〞三字变成一个空洞的符号。充盈其间的,不是这个人的赤子情怀和渊博学识,而是一个随“形势〞沉浮的抽象指称。有研究者曾这样评价这位外交部前顾问:“梅汝璈名字出现的频率和受关注的程度,基本上是中日关系的晴雨表。〞在上世纪整个50年代和60年代初,一旦中日关系出现“问题〞了,他就会被邀请出面撰写文章;而中日关系“优良〞时,他的名字则不愿被各方的人们所提及。但梅汝璈注定名垂青史。这位晚年“孤寂〞的大法官,曾书写过现代中国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1946年3月东京帝国饭店,盟军最高统帅部中国联系官为梅法官举办接风宴会。宴会上,时任国民政府教育次长兼国立中央大学校长的顾毓琇,将一柄装饰华贵的宝剑赠予梅汝璈。梅汝璈深深鞠躬,双手过顶接剑。他说:“‘红粉送佳人,宝剑赠壮士’。惋惜我非壮士,受之有愧。〞顾毓琇说:“你代表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和千百万死难同胞,到这侵略国的首都来惩处元凶祸首。天下之壮烈事,以此为最。君不为壮士谁为壮士!〞听罢,梅汝璈拔剑出鞘,动情地表示:“戏文中常有‘尚方宝剑,先斩后奏’。如今系法治时代,必需先审后斩。否则,我真要先斩他几个,方雪我心头之恨。……对这些战犯必予严惩,非如此,不能稍慰千百万冤死的同胞。我既受国人之托,定将勉力依法行事,断不使战争元凶逃脱法网!〞这位“壮士〞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在这场历时达两年半之久、人类司法史上所少见的大规模审判中,受审的28名日本甲级战犯,除两名病死狱中,1名因精神病终止审判外,东条英机、广田弘毅、松井石根、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武藤章、木村兵太郎等7人被判处绞刑,梅津美治郎等16人被判处无期徒刑,判处有期徒刑者2人。今天,由梅汝璈亲属捐赠的东京审判判决书底稿和梅汝璈当时身穿的法袍,已被收藏于国家博物馆。这位慷慨激昂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大法官,曾经的一席话至今在我们耳边徘徊不去:“我不是复仇主义者。我无意于把日本帝国主义者欠下我们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账上。但是,我相信,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将来的灾祸。〞相关链接:①东京审判中,一些法官们不赞成处以死刑,甚至有人主张以国家犯罪不应追究个人责任等原因无罪释放25名战犯。梅汝璈依据审判过程中两年来收集的日军暴行,主张对南京大屠杀主犯松井石根必需处以死刑,并全力争取将几个侵华首恶判决死刑。最后,表决结果以6票对5票的微弱优势,终于将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等七名罪恶累累的首犯送上了绞刑架!②在文革期间,由于极左意识形态操纵,高中历史课本都不记入南京屠杀。当时梅汝璈写的《关于谷寿夫、松井石根和南京大屠杀事件》遭到了莫须有的指责,被扣上鼓动“民族仇恨〞、“鼓吹战争报复〞,还有人甚至从截然相反的方面指责文章夸耀侵略者的勇猛,为军国主义张目,迹近“汉奸〞、“卖国贼〞。〔1〕以下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面对新中国“苏联式〞的学科建制和国内为数不多的大学保留法律系,且只讲授苏联社会主义法学的现实,梅汝璈无能为力,无可奈何,深深地失望。B.三权分立、司法独立等法学观念是以孟德斯鸠理论为基础,由杰斐逊等人在施行中完善的。曾在美国留学的梅汝璈曾执着保持这些法学信念。C.以季羡林等人的遭遇为参照,梅汝璈没有遭遇身体上的痛苦和物质生活的匮乏,但是学科没有了,学术没有了,这使他遭受了精神的孤寂。D.梅汝璈对日本侵华这段历史的态度,至今对我们仍有启发。但是在一些历史时期,梅汝璈的观点和作品被误解和曲解。E.在长达两年半、人类司法史上规模少见的东京审判中,梅汝璈孤军奋战,对28名日本甲级战犯,分别处以相应的惩处。〔2〕首段介绍梅小璈对父亲的回忆和评价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3〕作为一位法官,梅汝璈在东京审判中表现出哪些可贵的精神?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6分〕〔4〕本文的题目“孤寂的大法袍〞有怎样的含义?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8分〕第II卷〔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依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①诗家素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不管是“悼亡说〞“恋情说〞还是其他说法,也不管论述得如何充分,和诗歌自身给我们的感受比起来,总是令人有

的感觉。②由于同学的表达能力不强,解答诗歌鉴赏题时,常常出现

的状况,所以解答时不但要理解诗歌,还必需掌握一定的鉴赏术语。③原来一些领导干部喜爱看上级脸色,专拣领导爱听的话说,汇报工作时

,大话、空话、套话连篇,实情少、水分多;现在有所收敛了。A.言不尽意

辞不达意

言不由衷B.言不及义

模糊其辞

言不由衷C.言不及义

辞不达意

言人人殊D.言不尽意

模糊其辞

言人人殊14.以下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孩子们对“动漫〞的情有独钟推动着“动漫〞产业朝着高质量、高速度、高赢利发展,嗅觉灵敏的商家对此更是推波助澜。B.虽然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商务、交流、购物等方面的很大便利,但是我们对网上不少信息的真实性却越来越怀疑。C.夜郎国是我国古代西南地区的一个小国,它的历史大致可以追溯到战国至西汉成帝和平年间,存在约300年,之后神秘消失。其中心位置至今尚无定论。D.食醋富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索B等成分,因此具有美容功效,皮肤汲取之后,可改善营养缺乏,促使皮肤美白细腻。1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比尔﹒布莱森在他的《万物简史》里介绍了超级火山的庞大破坏性。以美国为例,①境内有一座超级火山喷发,②其产生的庞大能量将摧毁数千公里范围内的所有东西,无数人会因此丧命,③会导致整个国家被深达6~20米的火山覆盖,随后④会出现其他许多可怕后果,⑤目前人类还无法猜测美国超级火山在何时喷发,⑥了解了它的杀伤力有利于我们制订各种减损预案。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前人有诗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此语当然有理,不过,在过去的时代里,不仅是国家不幸,

,才干写出血泪交迸与苍生息息相通的诗文。如果屈原得意于庙堂之上,李白沦为供奉之臣,杜甫也居画屋高楼,

,如同夜空最灿烂的星辰宣告缺席。柳宗元在政治上失败,生活也坎坷困顿,但为他的政敌所始料不及的是,他们把他抛向了生活的底层,陷阱与荆棘造就的,却是中唐第一流的哲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和诗人。在“永贞革新〞中,柳宗元是败军之将;但在精神领域,

,特别是中国的诗歌史与散文史,他都拥有黄金铸就的一章。17.依据下面图表内容和文字表述,回答下面问题。〔5分〕我国二氧化硫的排放及贡献率排放形式排放量〔万吨〕贡献率〔%〕煤炭燃烧2179炼钢炼油68机动车4合计

注:二氧化硫与空气中其他污染物进行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形成硫酸盐、硝酸盐二次颗粒,由气体污染物转化为固体污染物,成为升高的最主要因素,从而导致雾霾天气的产生。依据以上材料概括造成全国大范围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5字以内〕依据上文提供的材料,谈谈你对治理雾霾天气的建议。〔45字以内〕六、作文〔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要求作文。林清玄去访问三位画家。第一位画家,一向以“难产〞著名。告诉林清玄:“我作画的态度是很严正的,因为我觉得我诞生在这个世界是有使命的,我的存在是为了艺术。〞第二位画家,一向以“快手〞著称。告诉林清玄:“我觉得艺术是一种生命的游戏,是为了人而存在的,是为了使人喜悦、使人放松、使人感受心灵之美。没有人,艺术就毫无价值。〞第三位画家,则对林清玄说:“我想画就画,不为什么。艺术就像偶然的漫步。〞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⑤用规范汉字书写。

东北育才高一〔上〕语文第一阶段检测1.C〔“抽象〞不对,原文为“直观地形成〞;“先进观念〞于文无据。〕2.B〔“为许多人所推崇〞不对,原文为“为佛家所推崇〞。〕3.C〔“缺乏〞不对,原文是“遏制了〞。〕4.【文言断句】〔3分〕B〔原文为:“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假设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全句表时间的词语有“以来〞、“今〞可做时态上的提醒;名词有“陛下〞、“公卿台谏〞、“在位者〞、“忠贤〞、“廷臣〞标明动作发出者,难度在于“台谏〞较陌生;动词“登极〞、“罢归〞“无〞、“发露〞、“断〞,可作理解句意的关键;反问句式“复何顾忌〞不能折开。〕5.【文化常识】〔3分〕D〔中国农历将每月的最后一天称为晦日。〕6.【概括分析】B〔题目设错误点两个:一是“魏忠贤大操大办以迎合皇上〞,原文为“忠贤欲侈其事〞,“欲〞为“设想〞“准备〞,此事并未实施,这里是未然成已然,故错;二是“黄尊素敢于劝说魏忠贤〞,原文为“尊素上言〞,意为上书朝廷,进言皇上,皇上才制止此事,并不是“劝说魏忠贤〞,动作对象错误。另外,特别提醒:C项中的“君父〞为“皇帝〞“皇上〞的意思。〕7.【文言翻译】〔10分〕(1)不于此进贤退不肖,而疾刚方正直之士如仇雠,陛下独不为社稷计乎?翻译:不在此时举荐贤才斥退无才无德的人,反而像仇敌一样厌恶刚毅正直的人,陛下难道就不为国家合计吗?〞〔本小题满分5分。考查点有两部分。①重点词语翻译:“贤〞“不肖〞均为形容词活动为名词。“贤〞译为“贤能的人、贤才〞;“不肖〞可译为“无才无德的人、不成才的人、品行不好的人〞;译对“进贤退不肖〞1分,“进〞可译为推举、举荐、提拔、晋升,“退〞可译为斥退、辞退、使退去;疾:厌恶、憎恨、嫌怨,1分;仇雠:仇人、仇敌,1分;社稷:国家1分。②重点句式翻译:独……乎?译为“难道……吗?〞,句式和意思准确,1分。〕〔2〕汪文言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为尊素所解,恨甚。翻译:汪文言刚下狱时,魏忠贤就想虚构种种罪名,对无辜者加以诬陷,被黄尊素从中化解,非常忌恨〔他〕。【参照译文】黄尊素,字真长,浙江余姚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天启二年(1622),提拔为御史。〔黄尊素〕上疏请求召回曹于汴、刘宗周等人,而以愚蠢迟钝的原因弹劾尚书赵秉忠、侍郎牛应元,赵秉忠、牛应元都辞职离开了。又多次陈述边防事务,极力指责大将马世龙,背离了枢辅〔掌军权的大臣〕孙承宗的意愿。此时皇帝即位已有多年,从没有〔一次〕召见过大臣。黄尊素请求恢复在便殿面对面召见大臣的先例,当面决定国家大事;否则,也可利用讲解经史的空闲,让大臣们面对面商讨可不可以执行。皇帝没有采纳。天启四年(1624)三月初一,京师三次〔或“多次〞〕发生地震,正好皇帝身体欠佳,人心惶恐担忧不可终日。黄尊素极力陈述政策的十大过失,最后说:“陛下厌恶鄙视言官,使人人心中怀有顾忌,掌权者对国家安危的关键昏昧不清,误国者关于失败的局面多方掩饰。不在此时举荐贤才斥退不肖之人,反而像仇敌〔或对待仇敌〕一样厌恶刚毅正直的人,陛下难道就不为国家合计吗?〞奏疏递入,魏忠贤大怒,图谋将他处以廷杖的刑罚。韩爌大力营救,于是遭到被剥夺一年俸禄的处罚。不久杨涟弹劾魏忠贤,被下旨责备,黄尊素很愤慨,接着上疏直言。大意说:“陛下自登基以来,公卿台谏一个接一个地被罢免回家,使得在位的人没有坚定的志向。现在魏忠贤违法的状况,朝廷大臣已揭露无余。陛下如果不早做决断,〔那么〕当他的情形暴露,势力陷入困境〔后〕,〔他〕还会有什么顾虑呢?〞魏忠贤看到奏疏更加恨他。八月,河南进贡玉玺。魏忠贤想大操大办这件事〔来迎合皇上〕,命令〔让进贡的玉玺〕从大明门进入京城,举行〔盛大的〕接受玉玺的礼仪,〔并让〕百官奏表庆贺。黄尊素上奏说:“本朝弘治年间,陕西进献玉玺,只是命令〔陕西把玉玺〕进献给朝廷,只给了五两黄金作赏钱。这是祖宗的先例,应该依此办理。〞这事就这样中止了。黄尊素正直敢言,尤其有深识远虑。杨涟将要〔密谋〕攻击魏忠贤,魏大中〔把这个计划〕告诉了黄尊素,黄尊素说:“〔要〕清除皇帝身边的人,必需有内援〔才可成功〕。杨公有这样的人吗?一旦攻击不能成功,我们这些人将会连命都没有了。〞黄尊素委婉暗示杨涟离职避祸,杨涟没有听从他的建议,最终受到迫害。汪文言刚下狱时,魏忠贤就想虚构种种罪名,对无辜者加以诬陷,被黄尊素从中化解,非常忌恨〔他〕。魏忠贤的党羽也认为黄尊素智慧多谋,想杀死他。使者来到苏州〔后〕,苏州城外的百姓一同攻击准备逮捕黄尊素的人,负责逮捕黄尊素的人把逮捕证遗失了,不敢到苏州城来。黄尊素听说这个状况,马上穿上囚服到官员那里,自己投身进了锦衣卫的监狱。〔后来黄尊素〕得知狱卒将要谋害自己,〔他就〕叩谢皇恩,写诗一首,随后受酷刑而死,这时是天启六年(1626)闰六月初一的〔时候〕,年〔仅〕四十三岁。〔后来到〕南明福王时,〔黄尊素被〕追封谥号为忠端。答案:8.〔6分〕颔联运用拟人、对比的手法,写出了荷花晨昏各异的神态与风韵。〔2分〕“有意十分开晓露〞准确写出清晨荷花带着晶莹的露珠尽情绽放的风姿〔2分〕“无情一饷敛斜阳〞生动再现荷花在落日的余晖中敛起花瓣冷艳庄重的情态。〔2分〕9.相同点:两诗都抒发了对荷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并且借花喻人,表达出遵守理想和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向。〔3分〕不同点:本诗尾联,诗人由州宅堂前的荷花,想到自己家乡石湖的荷花以及往来穿梭的游船画舫,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归隐之心。〔2分〕10.〔1〕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2分〕〔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11.〔1〕〔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A给1分,答B、D不给分〕〔A.“反映了老人性格的固执〞欠准确,老人有固执的一面,但更重要的应该是反映了老人与牛的相依为命,情义深厚。B.“老人对儿子的冷淡和不理解,父子俩存在着感情上难以逾越的鸿沟。〞错误,老人一直以来都十分疼爱自己的儿子,而且父子两人虽有小分歧,但后来儿子也深深地理解了父亲的内心情感世界。D.“表现出儿媳的势利和冷漠〞错误〕〔2〕①展现了老人与牛的生活环境,这是偏远落后的一个山村。〔1分〕春天原野蓬勃的生命力反衬出老人和牛的衰老〔或给文章带上了忧伤的色彩和基调。〕〔1分〕②老人拔嫩草喂牛和牛吃青草的细节,写出老人对牛的细心照顾和牛对人的感激,表现人与牛之间深厚的感情。〔2分〕③为下文儿子因为牛的事情而与父亲产生分歧的情节埋下伏笔,也为小说的结局作铺垫。〔2分〕〔3〕①牛的灵性增添小说的温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触动读者柔软的情感。②烘托人物形象,牛的灵性烘托出老人质朴真挚的情感,对农耕文明的依恋,对相濡以沫的妻子的怀念,衬托出老人的重情重义。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牛串联着故事,引出老人与儿子之间的故事,推动情节的发展,牛也见证着老人的逝去,是小说的线索。④更好体现小说主题,在儿子进城后,老人和牛成为了生活中最亲密的“亲人〞,牛身上有农耕文明里人的那份质朴深厚的情感。〔每点2分,答对任意3点得6分〕〔4〕①亲人中深厚的关爱之情,这里有父亲对儿子的爱,有父亲对妻子的爱,有儿子对父亲的爱,还有父亲对已经如同亲人般的老牛的爱。②作者浓浓的乡土情怀,作者对农耕文明里那份亲人之间、邻里之间质朴的人情的怀念和依恋。③城市化过程中,传统的农耕文明慢慢衰落,人与自然慢慢疏离,空巢老人的孤独,父辈和后代的情感差异,体现了作者对社会发展的人文关怀。〔答对①②点各得2分,答对第③点4分。其中第①点“亲人中深厚的关爱之情〞中答对其中两点关爱之情即可得2分〕12.〔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