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大麦-标准_第1页
啤酒大麦-标准_第2页
啤酒大麦-标准_第3页
啤酒大麦-标准_第4页
啤酒大麦-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件1

ICS67.060

B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7416.1-202X

代替GB/T7416-2008

啤酒原料质量要求

第1部分:啤酒大麦

QualityRequirementsofBrewingMaterial

Part1:Maltingbarley

(征求意见稿)

202X-XX-XX发布202X-XX-XX实施

90

GB/T7416.1-202X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T7416-2008《啤酒大麦》。

本标准与GB/T7416-200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适用范围,去掉了酿造专用的描述;

——更新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修改了啤酒大麦的定义,去掉了二棱大麦及多棱大麦的描述,去掉了多棱大麦和四棱大麦的描

述;增加夹杂物、破损粒、霉变粒、品种纯度的描述;

——去掉了按麦穗形态分类中的多棱大麦、四棱大麦的描述;

——将表1感官要求分类修改为优级、合格;

——理化要求中,将多棱大麦理化要求修改为六棱大麦理化要求;将表2、表3中的分类修改为优

级、合格,将蛋白质指标修改为总氮,增加品种纯度指标,并对表2、表3中的其他指标进行

了调整;

——三天、五天发芽率中增加快速检测法;

——测定总氮的两个方法,将凯氏定氮法作为第一法,燃烧法作为第二法。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酿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71)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酒业协会、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粤海永顺泰(广州)麦芽有限公

司、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百威

投资(中国)有限公司、中国粮油控股有限公司、北京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嘉士伯咨询管理有

限公司、杭州千岛湖啤酒有限公司、江苏省农垦麦芽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江南

大学、广州珠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欧麦(保定)麦芽有限公司、山东鲁中啤酒原料有限公司、大连工

业大学、青岛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大连兴泽制麦有限公司、扬州大学、黑龙江省红兴隆农科所、甘

肃省农科院啤酒原料所、云南省科院生物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何勇、张五九、郭新光、韩永红、尹花、谭燕、刘月琴、向阳、佟恩杰、贾凤

超、吕彦东、郭泽峰、范超、郭刚刚、陆健、王培武、杨正龙、王生绪、王越、张凤艳、丛刚、许如根、

李作安、潘永东、曾亚文、元月、尤贺

I

GB/T7416.1-202X

啤酒原料质量要求

第1部分:啤酒大麦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啤酒大麦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要求、分析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

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啤酒大麦的收购、检验、销售与采购。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601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GB/T603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GB/T5491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NY/T2466大麦品种鉴定技术规程SSR分子标记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啤酒大麦maltingbarley

经过一定程序认定的,适用于制麦和啤酒酿造的大麦。

3.2

二棱大麦2-rowbarley

二棱大麦的麦穗呈扁形,沿穗轴有两行籽粒。

3.3

六棱大麦6-rowbarley

六棱大麦的麦穗呈六棱柱形,沿穗轴有六行籽粒。

3.4

千粒重thousandkernelweight

1000颗麦粒的绝干重量。

3.5

三天发芽率3-daygerminationrate

1

GB/T7416.1-202X

三天后大麦发芽粒占总麦粒的百分数,主要表示大麦发芽的整齐程度。

3.6

五天发芽率5-daygerminationrate

五天后大麦发芽粒占总麦粒的百分数,主要表示可发芽的大麦百分数。

3.7

夹杂物foreignmaterial

凡非大麦的物质,包括麦皮。

3.8

破损粒brokenkernel

包括破粒(胚芽不完整)、半粒、病斑粒(非检疫对象所规定的)、霉变粒等。

3.9

病斑粒lesionskernel

粒面带有病斑,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3.10

霉变粒mildewkernel

粒面明显生霉并伤及胚或胚乳或子叶,无食用价值的颗粒。

3.11

品种纯度varietalpurity

供检样品中本品种的颗粒数占大麦颗粒数的百分率,主要表示品种的一致性。

4分类

按麦穗形态分为:二棱大麦和六棱大麦。

按播种季节分为:春大麦和冬大麦。

5要求

5.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2

GB/T7416.1-202X

表1感官要求

项目优级合格

外观淡黄色具有光泽,无病斑粒a淡黄色或黄色,无病斑粒a

气味有原大麦固有的香气,无霉味和其他异味无霉味和其他异味

a此处指检疫对象所规定的病斑粒。

5.2理化要求

5.2.1二棱大麦

二棱大麦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二棱大麦理化要求

项目优级合格

夹杂物/%≤1.01.5

破损率/%≤1.02.0

水分/%≤12.014.0

千粒重(绝干计)/g≥37.532

三天发芽率/%≥95.085.0

五天发芽率/%≥97.090.0

总氮(以干基计)/%1.52~2.001.52~2.16

饱满粒(腹径≥2.5mm)/%≥85.075.0

瘦小粒(腹径<2.2mm)/%≤4.08.0

品种纯度/%≥95.090.0

5.2.2六棱大麦

六棱大麦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六棱大麦理化要求

项目优级合格

夹杂物/%≤1.01.5

破损率/%≤1.02.0

水分/%≤12.014.0

千粒重(绝干计)/g≥35.032.0

三天发芽率/%≥95.085.0

五天发芽率/%≥97.090.0

总氮(以干基计)/%1.52~2.081.52~2.16

饱满粒(腹径≥2.5mm)/%≥85.075.0

瘦小粒(腹径<2.2mm)/%≤4.08.0

品种纯度/%≥95.090.0

6分析方法

3

GB/T7416.1-202X

本方法中所用的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应符合GB/T6682的要求。所用试剂,在未注明其他

规格时,均指分析纯(AR)。配制的“溶液”,除另有说明外,均指水溶液。

同一检测项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分析方法时,实验室可根据各自条件选用,但以第一法为仲裁法。

理化分析(除夹杂物、破损率外)所用的大麦样品一律采用除杂均匀的试样。

6.1外观和气味

在自然光线明亮的场所观察大麦的颜色,将大麦样品在手中握5min,并嗅其气味,记录有无光泽、

病斑粒(检疫对象所规定的)、霉变粒、霉味或其他异味等情况。

6.2夹杂物

称取样品200g(精确至0.1g),拣出所有夹杂物,在天平(感量0.1g)上称其质量,计算其所占

的百分数。

所得结果表示至一位小数。

6.3破损率

称取样品200g(精确至0.1g),拣出破粒(胚芽不完整)、半粒、病斑粒(非检疫对象所规定的)、

霉变粒等在天平(感量0.1g)上称其质量,计算其所占的百分数。

所得结果表示至一位小数。

6.4水分

6.4.1原理

样品于105℃~107℃直接干燥,所失质量的百分数即为该样品的水分。

6.4.2仪器

6.4.2.1分析天平:感量0.1mg。

6.4.2.2电热干燥箱:控温精度±1℃。

6.4.2.3称量皿:30mm×50mm。

6.4.2.4盘式粉碎机。

6.4.2.5干燥器:用变色硅胶作干燥剂。

6.4.3分析步骤

6.4.3.1细粉试样的制备

取一定量大麦试样,使用盘式粉碎机,盘间距为0.2mm,进行粉碎后,即得到细粉试样。

6.4.3.2测定

称取细粉试样3g~5g(精确至0.0001g),置于已烘至恒重的称量皿中,连同盖一并放入106℃±1℃

电热干燥箱内,取下盖子,烘3h。趁热盖上盖子移入干燥器内冷却,30min后称量,然后再放入电热

干燥箱内烘1h,称量,直至恒重。

6.4.4结果计算

试样的水分按式(1)计算,数值以%表示。

mm12−

X1=100……………(1)

mm1−

4

GB/T7416.1-202X

式中:

X1—试样水分的质量分数,%;

m1—干燥前称量皿加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m2—干燥后称量皿加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m—称量皿的质量,单位为克(g)。

所得结果表示至一位小数。

6.4.5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2%。

6.5千粒重

6.5.1仪器

6.5.1.1计数器

6.5.1.2天平:感量0.1g

6.5.2分析步骤

从除杂精选后的大麦样品中直接随机数出1000粒完整大麦颗粒,在天平上称其质量。至少做两次

平行试验。

6.5.3结果计算

试样的千粒重按式(2)计算,数值以克表示。

X2=X2'(1-X1)…………(2)

式中:

X2—试样的千粒重(以干基计),单位为克(g);

X2’—直接称量得到的试样风干千粒重,单位为克(g);

X1—试样水分的质量分数,%。

所得结果表示至一位小数。

6.5.4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2%。

6.6三天、五天发芽率

6.6.1培养皿法

6.6.1.1仪器

6.6.1.1.1培养皿:直径10cm。

6.6.1.1.2恒温恒湿培养箱。

6.6.1.1.3滤纸:中速滤纸。

6.6.1.2分析步骤

将两张直径9cm的中速滤纸放入培养皿底部,加4mL水均匀润湿滤纸。取100粒试样放在滤纸上,

使每一麦粒的腹部很好的与滤纸接触,盖上培养皿盖,用薄膜封口以防止水蒸发,或将培养皿放入恒温

恒湿培养箱中。在温度18℃~20℃下,于暗处静置发芽。

5

GB/T7416.1-202X

6.6.1.3结果计算

放置72h后大麦发芽粒数为三天发率按式(3)计算,数值以%表示。

Xn3=100−…………(3)

放120h后大麦发芽粒数为五天发芽率按式(4)计算,数值以%表示。

Xn4=100−…………(4)

式中:

X3—试样三天发芽率,%;

n—不发芽麦粒数;

X4—试样五天发芽率,%。

所得结果表示至整数。

6.6.1.4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3%。

6.6.2漏斗法

6.6.2.1仪器

6.6.2.1.1漏斗:直径100mm,在颈中有一扁平的小玻棒。

6.6.2.1.2培养皿盖。

6.6.2.1.3大烧杯。

6.6.2.1.4喷雾器。

6.6.2.2分析步骤

取1000粒试样放在大烧杯内,用18℃~20℃水浸渍1h。弃水,用自来水洗5次,再用18℃~20℃

水浸渍6h。弃水,转移麦粒到漏斗中,盖上培养皿盖,在18℃~20℃下静置过夜,次日将麦粒倒出,混

匀,用喷雾器喷水,使麦粒潮湿,再装回漏斗中。此操作于上下午各进行一次(两次操作间隔时间为

10h~12h)。

6.6.2.3结果计算

浸渍开始后72h大麦发芽粒数为三天发芽率按式(5)计算,数值以%表示。

(1000−n)

X=…………(5)

310

浸渍开始后120h大麦发芽粒数为五天发芽率按式(6)计算,数值以%表示。

(1000−n)

X=…………(6)

410

式中:

X3—试样三天发芽率,%;

n—不发芽麦粒数;

X4—试样五天发芽率,%。

所得结果表示至整数。

6.6.2.4精密度

6

GB/T7416.1-202X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2%。

6.6.3快速检测法

用快速染色技术测定大麦样品中具有生命活力谷物的百分比。

6.6.3.1应用范围

该方法适用于所有的大麦品种。

6.6.3.2原则

6.6.3.2.1将两等份的大麦粒浸泡在2,3,5-三苯基四唑氯溶液中。

6.6.3.2.2大麦粒根据胚胎的染色程度进行分类。

6.6.3.3试剂

6.6.3.3.1在分析过程中,除非另有说明,使用ISO3696:1987(E)中定义的三级水及以上。

6.6.3.3.22,3,5-三苯基四唑氯化钠溶液,10g/L。在暗处用水溶解(不加热),装入棕色瓶中,避光保

存。

6.6.3.4装置

6.6.3.4.1样品收集器。

6.6.3.4.2谷粒纵向切断器。

6.6.3.4.3试管。

6.6.3.4.4真空泵。

6.6.3.4.5放大镜6×。

6.6.3.5样品准备

参照本标准7.2的大麦取样方法。

6.6.3.6检测步骤

6.6.3.6.1取1份100粒的麦粒样品,用样品收集器取样,排除异物和半粒的谷粒。

6.6.3.6.2将100粒大麦沿纵向切开平分为两个半粒堆,丢弃其一。

6.6.3.6.3将剩下的半粒大麦放入试管中,室温下在试管中加入2,3,5-三苯基四唑氯化钠溶液,将谷粒

完全浸没。

6.6.3.6.4将试管密封,用真空泵抽至200mm汞柱压力以下,保持3min~4min,重新吸入空气,使溶

液进入颗粒。

6.6.3.6.5将试管放于40°C水浴中保持30min。然后将试管中液体倒出,谷粒沥干,准备分类。

6.6.3.7分类

6.6.3.7.1将谷粒铺在湿滤纸上,用放大镜检查。

7

GB/T7416.1-202X

6.6.3.7.2将染色后的谷粒分为:

1)完整且完全着色的谷粒,在麦芽生产中能完好发芽(X);

2)有破损但完全着色的谷粒,在麦芽生产中仍能完好发芽(Y);

3)有着色但着色不完全的谷粒,通常在麦芽生产中不能发芽(Z);

4)未着色的谷粒,在麦芽生产中不能发芽。

6.6.3.8结果计算

发芽力按(7)计算。

发芽力(%)=XY+…………(7)

式中:

X—完整的有活力麦粒的百分比,%;

Y—有破损但完全着色的谷粒百分比受损麦粒的百分比,%。

6.6.3.9精密度

精密度值应满足表4。

表4精密度范围

范围r95(%)R95(%)

70-1002.0*(100-m)0.2595-0.9m

注:m表示发芽力检测结果的平均值。

6.7总氮

6.7.1凯氏定氮法(第一法)

6.7.1.1原理

在催化剂作用下,用硫酸分解样品,使有机化合物中的氮转变成氨,以硼酸溶液吸收蒸馏出的氨,

用酸碱滴定法测定氮含量。

6.7.1.2.1试剂和溶液

6.7.1.2.2不含氨的水:按GB/T603配制。

6.7.1.2.3浓硫酸:95%~98%。

6.7.1.2.4氢氧化钠溶液(400g/L):称取400g氢氧化钠溶于1L不含氨的水中,静置。吸取上层清液

于带橡皮塞的瓶中。

6.7.1.2.5硼酸溶液(20g/L):称取20g硼酸,用水溶解,并定容至1L。

6.7.1.2.6盐酸标准滴定溶液[c(HCl)=0.1mol/L]:按GB/T601配制与标定。

6.7.1.2.7混合催化剂:将硫酸钾(K2SO2)、硫酸铜(CuSO4·5H2O)按10+1的比例混合,并研细。

6.7.1.2.8溴甲酚绿指示液(1g/L):按GB/T603配制。

6.7.1.2.9甲基红指示液(1g/L):按GB/T603配制。

8

GB/T7416.1-202X

6.7.1.2.10溴甲酚绿混合指示液:按10+4的比例分别吸取溴甲酚绿乙醇溶液和甲基红乙醇溶液,并

混匀。

6.7.1.2仪器

6.7.1.2.1凯氏定氮仪:自行组装的仪器或成套仪器。

6.7.1.2.2天平:感量0.1mg。

6.7.1.2.3酸式滴定管:50mL。

6.7.1.3分析步骤

成套仪器按使用说明书进行试样测定。自行组装的仪器按下述方法进行操作。

6.7.1.3.1细粉试样的制备

同6.4.3.1。

6.7.1.3.2试样消化

称取细粉试样1.5g(精确至0.0002g),小心转移到已干燥的凯氏烧瓶中,加入混合催化剂10g,

缓缓加入浓硫酸20mL,摇匀,在通风橱内文火加热至泡沫停止发生后,大火使之沸腾。待溶液清亮后,

再继续加热20min~30min。

6.7.1.3.3试样蒸馏

待消化液冷却后,缓缓加入不含氨的水250mL,摇匀,冷却,并加入几块小瓷片。连接凯氏烧瓶

与蒸馏装置,将馏出管的尖端插入已盛有25mL硼酸溶液和0.5mL溴甲酚绿混合指示液的锥形瓶中,馏

出管尖端应在液面之下。通过加液漏斗加入70mL氢氧化钠溶液于凯氏烧瓶中,轻轻摇匀,使内容物混

匀,然后加热蒸馏。待馏出液达到180mL时,停止蒸馏。

6.7.1.3.4试样滴定

用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馏出液,颜色由绿色消失转变为灰色即为终点。记录消耗盐酸标准滴定溶

液的毫升数。

按上述操作同时进行空白试验。

6.7.1.4结果计算

试样的含氮量按式(8)计算,数值以%表示。

(V21−V)c14

X5=100…………(8)

mX(1−1)1000

式中:

X5—样品中总氮含量(以干基计),%;

V2—试样滴定时消耗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1—空白滴定时消耗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c—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14—氮的摩尔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M(N)=14];

m—称取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X1—试样水分的质量分数,%。

所得结果表示至一位小数。

6.7.1.5精密度

9

GB/T7416.1-202X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4%。

6.7.2燃烧法(第二法)

6.7.2.1原理

在有氧条件下,样品在燃烧管中于约1000℃下燃烧加热,使氮氧化物被降解成氮,所生成的干扰

成份被一系列适当的吸收剂去除,样品中含氮物质被定量转化成分子氮后被热导检测器检测。

用热导检测器测量氮气。用检测器响应来计算氮含量。该检测器是通过测量已知氮含量的有机化合

物的响应来校准的。用氦或二氧化碳作为载气。

6.7.2.2试剂及溶液

6.7.2.2.1氧气:超纯级(纯度99.995%)。

6.7.2.2.2氦:无氮(纯度99%)。

6.7.2.2.3二氧化碳:超纯级(纯度99.995%)

6.7.2.2.4天冬氨酸或乙二胺四乙酸:分析纯。

6.7.2.3仪器

6.7.2.3.1粉碎磨:能够提供不产生热量的细磨,设置为0.2mm的间隙,或适当的当量。参照EBC方

法1.1中给出的该磨机的使用说明。

6.7.2.3.2燃烧氮分析仪:依靠杜马斯原理,并装有热导率检测器。仪器必须有能力将氮氧化物化合物

还原为氮。

6.7.2.3.3分析天平:准确度±0.0005g。

6.7.2.4样品制备

根据本标准中7.2的要求制备样品。

6.7.2.5分析步骤

6.7.2.5.1根据仪表制造商的指示设置燃烧分析仪。调整操作条件,如气体流量、炉温、燃烧时间等,

以确保设备的优化,给仪器足够的时间来平衡。

6.7.2.5.2校准

6.7.2.5.2.1根据制造商的指示,通过衡量适当的氮标准(天冬氨酸或乙二胺四乙酸)来校准仪器。

6.7.2.5.2.2通过运行几个试剂空白,即空胶囊,确定仪器的基线。

6.7.2.5.3测定

6.7.2.5.3.1细磨20g左右的样品,以测定水分和总氮。根据具体使用设备的操作要求进行检测。

6.7.2.5.3.4检查仪器的性能,对仪器使用的样本量连续进行10次测定。变异系数(CV)按公式(9)

计算。

CV=(SD/平均%N)100…………(9)

式中:

10

GB/T7416.1-202X

CV—变异系数,要求小于2%;

SD—标准偏差;

N—含氮量。

6.7.2.6结果计算

6.7.2.6.1总氮的计算通常由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自动完成。

6.7.2.6.2将结果以干重的%(m/m)的形式报告到小数点后两位。

6.7.2.7精密度

表5精密度允许范围

范围(干物质的%m/m)r95R95

1.30-1.860.0630.116

6.8饱满粒、瘦小粒

6.8.1原理

大麦样品在一个具有不同孔径的三层筛板的振动中,按谷粒大小加以筛分。

6.8.2仪器

6.8.2.1天平:感量0.1g。

6.8.2.2选粒机:由电动机通过曲轴带动,装有3层筛板,上下间距为12mm~25mm,并有盖子和底盘。

全机总高度80mm~100mm。

选粒机应符合以下要求:

筛板材料:由厚度为1.3mm士0.1mm的硬黄铜制成,上有条状孔,加工公差为0.03mm。

筛板尺寸:长为43cm,宽为15cm。

筛孔尺寸:上面为长度25mm,下面为长度22mm。宽度,筛Ⅰ为2.8mm,筛Ⅱ为2.5mm,筛Ⅲ为

2.2mm。

筛孔数目:筛Ⅰ为28×13,第Ⅱ为30×13,筛Ⅲ为32×13。

振荡速度:300rpm~320rpm。

平台移动的总长度:18mm~22mm。

筛面应在两个方向严格保持水平,孔径应经常用双脚规核对。

6.8.3分析步骤

称取试样100g(精确至0.1g),放入选粒机上层,加盖,开启电动机,准确振荡5min。将2.5mm

以上的麦粒进行称量,以百分数表示。

所得结果表示至一位小数。

6.9大麦品种的鉴定

6.9.1凝胶电泳法

6.9.1.1原理

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鉴定大麦品种,用板式凝胶电泳分离大麦的醇溶蛋白部分。

6.9.1.2试剂和溶液

6.9.1.2.1萃取液:称取18g尿素和0.01g甲基绿,用水溶解,然后加入2-硫氢基乙醇1mL和2-氯乙

醇20mL,再用水定容至100mL。

11

GB/T7416.1-202X

6.9.1.2.2硫酸亚铁溶液(5g/L):按GB/T603配制。

6.9.1.2.3凝胶贮备液:称取115.3g丙烯酰胺、4.6g亚甲叉双丙烯酰胺、69.2g尿素、1.2g甘氨酸、1.2g

抗坏血酸,用水溶解,加入3mL新配制的硫酸亚铁溶液、23mL冰乙酸,混匀,并定容至1L。抽滤后

装入棕色瓶中,于4℃下贮存,当月使用。

6.9.1.2.4过氧化氢溶液:吸取30%过氧化氢2mL,用水定容至100mL。

6.9.1.2.5电极缓冲溶液:称取2g甘氨酸,用水溶解,加入20mL冰乙酸,再加水至5L。

6.9.1.2.6三氯乙酸溶液(10g/L):称取10g三氯乙酸,用水溶解,并定容至100mL。

6.9.1.2.7考马斯亮蓝溶液(10g/L):称取1g考马斯亮蓝,用95%乙醇溶解,并定容至100mL。

6.9.1.2.8染色溶液:吸取20mL三氯乙酸溶液,加入1mL考马斯蓝溶液,混合备用。

6.9.1.3仪器

6.9.1.3.1垂直板式凝胶电泳仪。

6.9.1.3.2分析天平:感量0.1mg。

6.9.1.3.3离心机:转速5000rpm,离心管φ9mm×35mm。

6.9.1.4分析步骤

6.9.1.4.1样品数:取100粒大麦用于本测定。

6.9.1.4.2萃取大麦醇溶蛋白:单独碾碎每粒大麦并放入离心管中,吸取0.4mL萃取液混合,浸泡最

少16h,使用前将离心管置于离心机中,在转速5000rpm下,离心30min。

6.9.1.4.3凝胶的形成:于100mL凝胶贮备液中加入0.15mL过氧化氢溶液,混匀。将已充分混匀的溶

液灌入灌胶模具中(要保证凝胶有1.5mm厚度,10cm~15cm长度),在几分钟内聚合即会发生。用一

把梳子在凝胶内开槽,以便放置样品(梳子一定要在刚刚灌胶时放入)。

6.9.1.4.4凝胶展层:撤掉梳子,吸取适量的萃取液10μL~20μL入凝胶顶部的槽内(若条带分离不清,

则取量可减少),将每一槽装上样品,把凝胶玻板垂直地放入缓冲溶液中,使槽在板的上侧,让自来水

循环流过电冰仪的冷却装置,使溶液冷却并保持在10℃~20℃。在200V下凝胶展层20min,然后在500V

下继续展层,时间为色带(甲基绿)通过凝胶所需要时间的两倍。

6.9.1.4.5凝胶展层后,将凝胶从玻璃板上取下,立即在染色液中染色,凝胶可持续染色一夜。

6.9.1.4.6照相:凝胶染色后在蒸馏水中浸泡1h脱色,然后取出放在灯箱上照相,胶板与镜头约400mm。

6.9.1.4.7结果的显示:根据与用纯品种所得结果进行比较后,可对大麦样品中的各种品种做定性的阐

明,为定出各种品种的量,要用存在于样品中的每一品种已确认的谷粒数除以谷粒的总数(100)。若

做平行试验,则需用平均值表示(用百分数),并四舍五入至整数。

6.9.2聚合酶链式反应法

参照NY/T2466大麦品种鉴定技术规程SSR分子标记法。

7检验规则

7.1组批

同一产地、同一品种、同一收获期、同等级、同货位、同车船(舱)的产品为一批。

7.2抽样量

7.2.1按表6抽取样本数。

12

GB/T7416.1-202X

表6抽样表

批量/袋抽取样本数/袋合格判定数(Ac)不合格判定数(RPMe)

26~150512

151~500812

501~32001323

3201~350002034

注1:“样本”系指产品的最大包装。

注2:散装大麦按GB/T5491抽样,每次抽取的样品数不得小于5kg。

7.2.2按表6抽取样本后,再从每个样本中抽取500g样品,将所有抽取的样品混匀,用对角四分法或

分样器分为两份,一份封存备查,另一份做感官和理化分析。

7.3交收检验

7.3.1交收时由相应质检部门负责按本标准规定逐批进行检验。

7.3.2交收检验项目包括:本标准中表1、表2或表3的检测项目。

7.4判定规则

7.4.1按表6抽取样本,先进行包装和净含量检查。若检验结果达到不合格判定数者,则判整批产品为

不合格。

7.4.2理化指标中的水分、总氮和五天发芽率为质量等级的主要指标,当其他指标都在同一级别,而此

三项主要质量指标有一项低于这一级别时,以此项主要质量指标所在级别判定大麦等级。

7.4.3理化指标中,所有其他指标都在同一级别,只有一项指标(除水分、总氮和五天发芽率外)低于

该级别时,不作降级处理。但该项指标低于下一级别时,则降至下一级别。

7.4.4理化指标中,所有其他指标都在同一级别,但有两项及以上指标(除水分、总氮和五天发芽率外)

低于该级别时,降至下一级别。

8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8.1标志

8.1.1啤酒大麦运到粮库或规定地点,应标明产地、品种名称、收获时间、收购日期、类别、等级。

8.1.2销售的产品应具有质量合格证或同类证明文件,并标明供应商名称、地址、产品名称及品种、批

号、净重、执行标准代号。

8.1.3储运图示的标志应符合GB/T191的有关规定。

8.2包装

8.2.1无论采用何种包装形式,不同品种、不同产地不得混杂入库。

8.2.2啤酒大麦可以散装,放入筒仓或粮垛。

8.2.3啤酒大麦也可以用麻袋或编织袋包装入库。

13

GB/T7416.1-202X

8.3运输

啤酒大麦运输时,车厢或其他运输工具应保持清洁、干燥,无外来气味和污染物。

8.4贮存

8.4.1保管大麦要做到先进先出,避免保管不妥,造成损失。

8.4.2仓库要保持清洁、干燥、通风。要定期进行检查,要防潮湿、霉变、鼠虫害等。如发现问题,应

及时处理。

8.4.3每批大麦要标明产地、品种、数量、等级、收购日期。

14

GB/T7416.1-202X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企业自控技术指标的分析方法

A.1大麦中霉菌数的测定

A.1.1原理

通过无菌水的冲洗,将大麦表层的微生物冲于水中,然后在培养基上培养,根据菌落数判断大麦表

面的霉菌污染程度。

A.1.2试剂和溶液

孟加拉红培养基(31.6g/L):称取31.6g孟加拉红培养基,加入1000mL水溶化,分装,于121℃20min

高压灭菌备用。

A.1.3仪器

A.1.3.1摇床:转速180rpm~20rpm。

A.1.3.2三角瓶:300mL。

A.1.3.3培养皿:直径10cm。

A.1.3.4移液管:0.2mL。

A.1.4分析步骤

A.1.4.1称取麦粒试样10g(精确至0.02g)倒入盛有90mL无菌水的三角瓶中,塞紧棉塞,置于摇床

上,在30℃,转速180rpm~200rpm下,振荡30min。

A.1.4.2将孟加拉红培养基融化,在无菌条件下倒平皿,冷却为固体后备用。

A.1.4.3在无菌条件下,用已灭菌的移液管吸取A.1.4.1液0.2mL涂于平皿上(每个试样平行做3个平

皿),将平皿倒置,于25℃培养7天。

A.1.4.4数平皿的菌落数。

A.2水敏感性测定

A.2.1原理

取两组试样,分别加入4mL和8mL水,保温发芽,两组发芽麦粒的百分数之差,即为水敏感性。

A.2.2仪器

A.2.2.1培养皿:直径10cm。

A.2.2.2刻度吸管:分度值0.1mL。

A.2.3分析步骤

15

GB/T7416.1-202X

取两组培养皿,分别将两张9cm的滤纸放入培养皿底部,再分别加入4.0mL和8.0mL水均匀润湿

滤纸,各取100粒大麦试样放在滤纸上,使每一麦粒的腹部很好地与滤纸接触,盖上皿盖。将培养皿放

入塑料袋密闭,以防止水蒸发。在温度18℃~20℃,于暗处培养。在浸渍开始后24h、48h和72h各拣

除一次发芽的麦粒。

A.2.4结果计算

加4mL水,120h大麦发芽的百分数(W1)按式(A.1)计算,数值以%表示。

Wn1=−100……………(A.1)

加8mL水,120h大麦发芽粒的百分数(W2)按式(A.2)计算,数值以%表示。

Wn2=−100……………(A.2)

试样的水敏感性(W3)按式(A.3)计算,数值以%表示。

W3=−W1W2……………(A.3)

式中:

n-不发芽粒数;

W3-试样的水敏感性,%。

所得结果表示至整数。

A.2.5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3%。

16

GB/T7416.1-202X

目次

前言………………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分类………………2

5要求…………………………2

6分析方法…………………………4

7检验规则…………………………13

8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14

附录A(资料性附录)企业自控技术指标的分析方法………15

1

GB/T7416.1-202X

啤酒原料质量要求

第1部分:啤酒大麦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啤酒大麦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要求、分析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

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啤酒大麦的收购、检验、销售与采购。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601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GB/T603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GB/T5491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NY/T2466大麦品种鉴定技术规程SSR分子标记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啤酒大麦maltingbarley

经过一定程序认定的,适用于制麦和啤酒酿造的大麦。

3.2

二棱大麦2-rowbarley

二棱大麦的麦穗呈扁形,沿穗轴有两行籽粒。

3.3

六棱大麦6-rowbarley

六棱大麦的麦穗呈六棱柱形,沿穗轴有六行籽粒。

3.4

千粒重thousandkernelweight

1000颗麦粒的绝干重量。

3.5

三天发芽率3-daygerminationrate

1

GB/T7416.1-202X

三天后大麦发芽粒占总麦粒的百分数,主要表示大麦发芽的整齐程度。

3.6

五天发芽率5-daygerminationrate

五天后大麦发芽粒占总麦粒的百分数,主要表示可发芽的大麦百分数。

3.7

夹杂物foreignmaterial

凡非大麦的物质,包括麦皮。

3.8

破损粒brokenkernel

包括破粒(胚芽不完整)、半粒、病斑粒(非检疫对象所规定的)、霉变粒等。

3.9

病斑粒lesionskernel

粒面带有病斑,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3.10

霉变粒mildewkernel

粒面明显生霉并伤及胚或胚乳或子叶,无食用价值的颗粒。

3.11

品种纯度varietalpurity

供检样品中本品种的颗粒数占大麦颗粒数的百分率,主要表示品种的一致性。

4分类

按麦穗形态分为:二棱大麦和六棱大麦。

按播种季节分为:春大麦和冬大麦。

5要求

5.1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2

GB/T7416.1-202X

表1感官要求

项目优级合格

外观淡黄色具有光泽,无病斑粒a淡黄色或黄色,无病斑粒a

气味有原大麦固有的香气,无霉味和其他异味无霉味和其他异味

a此处指检疫对象所规定的病斑粒。

5.2理化要求

5.2.1二棱大麦

二棱大麦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二棱大麦理化要求

项目优级合格

夹杂物/%≤1.01.5

破损率/%≤1.02.0

水分/%≤12.014.0

千粒重(绝干计)/g≥37.532

三天发芽率/%≥95.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