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2024届高考(新高考Ⅱ卷)考前押题密卷语文试题1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冰冻圈(cryosphere),是指地球表层连续分布且具一定厚度的负温圈层,圈内的水体一般处于冻结状态。在陆地表层,冰冻圈分布于地面及地面以下数十米至数百米,包括冰川(含冰盖)、冻土(多年冻土和季节冻土)、积雪、河水、湖冰等,属于陆地冰冻圈。在海洋上,冰冻圈分布在水面上下数米至数百米,以及大陆架向下数百米范围内。如海冰、冰架、冰山和海底多年冻土等,属于海洋冰冻圈。冰冻圈还存在于大气圈0℃线高度以上的对流层和平流层内,如雪花、冰晶等冻结状水体,属于大气冰冻圈。水平方位上,地球高海拔和高纬度地区是冰冻圈发育的主要地带。在竖直方向上,冰冻圈覆盖了从海底以下数百米到对流层中高层。冰冻圈是气候系统五大圈层之一,对大气、水资源和水循环、生态系统、陆地和海洋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重要影响。冰冻圈发育的地带性特征,决定了它的变化首先会影响到世界经济最发达的中高纬地区的国家和经济体,对中纬度地区的影响亦不可低估,加上其变化对海洋的影响,使低纬地区和小岛国家也不可避免,“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波及全球。为全面研究冰冻圈及其变化的内在机理、对其他圈层和社会经济的影响及适应对策,短时期内冰冻圈科学从初创到向体系化发展,正在形成以图层整体为核心,既综合了各要素的共同属性,又深入研究各要素相关过程的研究框架。冰冻圈科学研究内容涉及冰冻圈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过程,以及气候和水文、生态和资源、工程灾害、人文地缘、地理与地质地貌等多个方面。时间尺度从第四纪到未来几百年,空间上则从地球向行星拓展。其总体目标是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学科内涵,为人类建设健康地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我国冰冻圈科学研究团队通过梳理国内外科学发展趋势,总结冰冻圈研究进展。解析冰冻圈科学内涵和外延,先后完成《冰冻圈科学词汇》《冰冻圈科学辞典》和《冰冻圈科学概论》(中、英文版)。同时,以机理、变化、影响、适应为主线,编写了“冰冻圈科学系列”丛书,包括冰冻圈物理、化学、地理、气候、水文、生态、微生物、环境、第四纪、工程、灾害、人文、地缘、遥感和行星冰冻圈等15个方面,涵盖了自然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多个领域。目前,我国已建立了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专门研究机构,在一些部门和高等院校也建立了若干与冰冻圈科学相关的研究实体,多所大学开设冰冻圈科学课程,甚至还设立了冰冻圈科学专业,服务于冰冻圈科学研究后备人才培养。“冰冻圈科学学会”也已筹建多年,该学会的学术年会和各专业委员会的活动丰富多彩,壮大了冰冻圈科学研究队伍。扩大了冰冻圈科学的影响和普及。(摘编自秦大河等《冰冻圈科学体系的建立及其意义》)材料二:“美丽冰冻圈”是在特定时期、特定地域内,遵循冰冻圈自然变化规律、冰冻圈资源永续利用规律和冰冻圈保护规律,通过防范冰冻圈灾害风险,合理开发利用冰冻圈资源,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建设。形成冰冻圈环境优美、冰冻圈文化传承、人与冰冻圈和谐、区域社会稳定及经济富裕的可持续发展格局。“美丽冰冻圈”概念源于美丽中国,是“美丽中国”概念在冰冻圈这一特殊自然环境要素的延伸与运用。美丽中国,顾名思义为中国美丽,是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整体美丽,是生态、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谐发展。而“美丽冰冻圈”是一种“自然要素美丽”,既然是自然要素。其变化就必然存在利与害两方面的影响,利用有利的一面。防范有害的一面,并化害为利,冰冻圈才更美丽,故冰冻圈美丽是利与害的辩证统一;其次,从社会经济属性上看,“美丽冰冻圈”与特定区域美丽密不可分,是自然环境要素与特定区域美丽的综合体,是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的和谐发展,它既是美丽中国的一部分,又具有自身独特的“美丽”内容,可以说,“美丽冰冻圈”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美丽中国概念的内涵。“美丽冰冻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民生福祉构成冰冻圈区域社会经济复合命运共同体。在“美丽冰冻圈”生态文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一关系链条上,“美丽冰冻圈”形象地体现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冰冻圈增值增效途径的现实需求。是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化目标。从内在逻辑来看,由冰冻圈服务与灾害风险组成的“美丽冰冻圈”系统和由社会、经济与生态组成的区域社会经济系统相互作用,形成了冰冻圈…资源生态社会经济耦合系统。一方面,两大系统内部的各个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同时,两大系统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反馈关系,冰冻圈系统是建设“美丽冰冻圈”之美丽区域的物质基础之一,支撑与约束着区域社会经济系统的发展,而区域经济社会系统又影响着“美丽冰冻圈”加速抑或减缓冰冻圈系统的变化。(摘编自杨建平等《“美丽冰冻圈”融入区域发展的途径与模式》)1.(3分)下列对两则材料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则材料都论述了冰冻圈的相关问题,材料一从冰冻圈开发利用的角度论述,材料二则是从对冰冻圈进行科普的角度论述。B.材料一围绕冰冻圈的内涵、分布、影响和我国冰冻圈科研事业的发展展开,材料二围绕“美丽冰冻圈”的内涵及特点展开。C.材料二阐释了“美丽冰冻圈”的概念及其由来,提出它是“美丽中国”的一部分。又具有自身独特的“美丽”内容。D.材料二认为“美丽冰冻圈”属于自然要素美丽,是自然环境要素与特定区域美丽的综合体,与区域社会经济系统关系密切。2.(3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冰冻圈发育具有鲜明的地带性。主要集中在地球高海拔高纬度地区,这决定了其变化首先影响该地区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和经济体。B.冰冻圈内的水体一般处于冻结状态,根据具体分布位置可把地球表层的冰冻圈分为陆地冰冻圈、海洋冰冻圈和大气冰冻圈三大类。C.全面研究冰冻圈及其变化的内在机理、对其他圈层和社会经济的影响及适应对策,这既是冰冻圈科研的内容,也是它的总体目标。D.“美丽冰冻圈”是“美丽中国”概念在冰冻圈中的延伸与运用,是社会经济复合命运共同体,是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化目标。3.(3分)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气候系统五大圈层之一的冰冻圈,它的变化影响涵盖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并会波及全球,对各纬度地区都产生直接影响。B.冰冻圈科学已向体系化发展,既综合各要素共同属性,又深入研究各要素相关过程,初步形成了以圈层整体为核心的研究框架。C.冰冻圈——资源生态社会经济耦合系统由“美丽冰冻圈”系统和区域社会经济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D.“美丽冰冻圈”系统和区域社会经济系统存在的反馈关系较为简单,区域经济社会系统只会加速冰冻圈系统的变化。4.(3分)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美丽冰冻圈”融入区域发展的一项是(
)A.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通过政策、技术和资金的支持,大力加强了暖棚、人工草地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畜牧业经济应对高寒雪灾风险的能力。B.塞罕坝两代植树人在鲜为人知的角落造起了一百多万亩世界最大人工林。筑起了一道牢固的绿色屏障,阻止了风沙南侵,保护了天津和北京。C.祁连山冰冻圈通过水源涵养、水量供给与径流调节功能为河西内陆绿洲社会经济发展与荒漠生态系统维持提供水资源,以保持自身生态稳定。D.以冰雪吸引人。以真诚打动人,以文化感染人,冰雪旅游市场的持续火热,把哈尔滨打造成了一座有内容、有温度、有人情味的“理想之城”。5.(6分)结合两则材料,借鉴“美丽冰冻圈”融入区域发展的思路,简要概括如何推动“自然要素美丽”融入区域发展。【答案】1.A2.B3.C4.B5.①加强相关自然要素的科学研究工作,充分了解其变化机理和发展规律等。②遵循相关自然要素的变化规律、资源永续利用规律和保护规律。③对相关自然要素有利的一面要合理开发利用,同时防范其灾害风险,化害为利。④发掘相关自然要素自身独特的“美丽”,丰富“美丽中国”概念内涵。⑤维护和健全相关自然要素系统,为“自然要素美丽”之美丽区域提供物质基础。⑥通过优化区域经济社会系统来促进“自然要素美丽”的良性发展。【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材料一从冰冻圈开发利用的角度论述,材料二则是从对冰冻圈进行科普的角度论述”错误,材料一是从对冰冻圈进行科普的角度论述,材料二是从冰冻圈开发利用的角度论述。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这决定了其变化首先影响该地区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和经济体”错误。由原文“冰冻圈发育的地带性特征,决定了它的变化首先会影响到世界经济最发达的中高纬地区的国家和经济体”可知,原文提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和经济体”只在“中高纬地区”,而选项中“该地区”指代前文的“高海拔高纬度地区”,指代错误。C.“也是它的总体目标”错误。由原文“其总体目标是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学科内涵,为人类建设健康地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可知,冰冻圈科研的总体目标是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学科内涵,并为人类建设健康地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D.“是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化目标”错误。由原文“‘美丽冰冻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民生福祉构成冰冻圈区域社会经济复合命运共同体”可知,“美丽冰冻圈”只是“社会经济复合命运共同体”的一个组成部分,选项以偏概全。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对各纬度地区都产生直接影响”错误。由原文“冰冻圈发育的地带性特征,决定了它的变化首先会影响到世界经济最发达的中高纬地区的国家和经济体,对中纬度地区的影响亦不可低估,加上其变化对海洋的影响,使低纬地区和小岛国家也不可避免,‘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波及全球”可知,原文没有说产生“直接”影响,判断不合文意。B.“初步形成了以圈层整体为核心的研究框架”错误。由原文“为全面研究冰冻圈及其变化的内在机理、对其他圈层和社会经济的影响及适应对策,短时期内冰冻圈科学从初创到向体系化发展,正在形成以图层整体为核心,既综合了各要素的共同属性,又深入研究各要素相关过程的研究框架”可知,原文“正在形成”,尚未形成。D.“……反馈关系较为简单”错误,原文是“复杂的反馈关系”;“只会加速”错误,原文是“加速抑或减缓”。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属于“防范冰冻圈灾害风险”。B.突出的是塞罕坝人植树治理风沙,与“美丽冰冻圈”无关。C.属于冰冻圈冰雪水资源利用。D.是“合理开发利用冰冻圈资源”发展旅游业的成功案例。故选B。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此题根据文本中作者的观点和倾向性,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即可。由原文“为全面研究冰冻圈及其变化的内在机理、对其他圈层和社会经济的影响及适应对策,短时期内冰冻圈科学从初创到向体系化发展,正在形成以图层整体为核心,既综合了各要素的共同属性,又深入研究各要素相关过程的研究框架”可知,要加强相关自然要素的科学研究工作,充分了解其变化机理和发展规律等,深入研究各要素相关过程的研究框架。由原文“‘美丽冰冻圈’是在特定时期、特定地域内,遵循冰冻圈自然变化规律、冰冻圈资源永续利用规律和冰冻圈保护规律”可知,要遵循相关自然要素的变化规律、资源永续利用规律和保护规律,推动融入区域发展。由原文“通过防范冰冻圈灾害风险,合理开发利用冰冻圈资源,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建设。形成冰冻圈环境优美、冰冻圈文化传承、人与冰冻圈和谐、区域社会稳定及经济富裕的可持续发展格局”可知,要对相关自然要素有利的一面要合理开发利用,同时防范其灾害风险,化害为利,推动“自然要素美丽”融入区域发展。由原文“从社会经济属性上看,‘美丽冰冻圈’与特定区域美丽密切不可分,是自然环境要素与特定区域美丽的综合体,是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的和谐发展,它既是美丽中国的一部分,又具有自身独特的‘美丽’内容,可以说,‘美丽冰冻圈’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美丽中国概念的内涵”可知,“美丽冰冻圈”自然环境要素与特定区域美丽的综合体,要发掘相关自然要素自身独特的“美丽”,丰富“美丽中国”概念内涵,从而提供理论支持。由原文“冰冻圈系统是建设‘美丽冰冻圈’之美丽区域的物质基础之一,支撑与约束着区域社会经济系统的发展”可知,要维护和健全相关自然要素系统,为“自然要素美丽”之美丽区域提供物质基础,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由原文“区域经济社会系统又影响着‘美丽冰冻圈’加速抑或减缓冰冻圈系统的变化”可知,通过优化区域经济社会系统来促进“自然要素美丽”的良性发展,这是经济社会系统所起的作用。2024届高考(新高考Ⅱ卷)考前押题密卷语文试题2(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本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受孔子和儒学的启蒙,在青年时将传道成圣立为自己的终身理想。中年时期,王艮投身王阳明门下问学,后来返回泰州自己收授门徒讲学,此一时期被认为是“泰州学派”的创立时期。在继承王阳明心学理论的基础上,王艮构建了自己独特的学术体系,以“身”作为其思想的物质性基础,突出强调“身”的本体论意义,其“安身”与“乐学”思想是儒学在晚明社会中的创造性转化和现实回应。王艮在《遗集》中指出“《大学》是经世完书,吃紧处,只在‘止于至善’”,他以“身”为中心的思想学说,正是建立在对于“格物致知”与“止于至善”的阐发上。在对王阳明学说的继承下,以格物致知为“知本”,以诚意正心为“立本”,通过“知本—立本—安身”的过程,阐释《大学》之“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开创了“乐学说”。王艮将“身”置于整个系统中突出的位置(见下图):首先,身具有先于心、意、知的发端地位,“格物”先要“实实落落在我身上”,安身亦是安心。其次,道不是外在于身的,因为天地万物皆依于身而存在,身即是道的所在之处。再次,诚意、正心都是“安”的修身工夫,须以“安身”为本,不能舍本逐末,而要先本后末,才能成为“大人”,达于齐、治、平的理想。王艮道、身、心、意、物关系图身既是心、意、知的物质基础,具有发端的原始意义;同时身又涵育着心、意、知,即王阳明所言的良知的扩展。在个体自我实现的过程中,身同时具有原始的和持续的双重意义,因此身具有比心更优先的地位,但安心与安身又不能够区分进行讨论。在原始意义的层面,其学说指向了知本立本、乐学等,即以身的真实欲求作为天然自有之理的修身工夫论;在持续意义的层面,王艮思想的落点在尊身尊道、百姓日用即道等方面。主张身与天下家国为一体,即以身为大本不断扩充于天地的安身行道论。“乐学”是王艮哲学思想的发轫,也是其思想中关学价值的根源所在。王艮将“乐”实实在在落于“身”上,使得“人心本自乐”成为了泰州学派的标志性思想。王艮在《乐学歌》中写道:人心本是乐,自将私欲缚。私欲一萌时,良知还自觉。一觉便消除,人心依旧乐。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乐”自古以来为儒学所童,《论语·雍也》记载:“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曰也不改其乐。”这就是著名的“孔颜乐处”。真正意义上的“乐”是不断内观自身性你的澄明,王艮认为的“乐学”过程就是这样。“学”是生命存在反身向诚的自然过程,是“身”达到充满“乐”的状态。王艮状为“乐”即是天理。心灵是“乐”的情感表现,学是“乐”的良知自觉,“乐学”既是行之发端,也同时与“当下”“日常”时刻发生着关系。“乐”为天下万物同有,圣人与愚夫愚妇同有,唯一不同的是圣人知而愚夫愚妇后知。“学”亦为天下万物同有,“学”的工夫即乐的工夫,发挥那自然而然的天理,在一片生机畅快中显现人的本体真乐。“学”自是无目的的,却在不假人为中抵达了“乐”的状态,二者融为一体。(摘编自王静《“安身”与“乐学”:王艮的身心学说与美学意涵》)材料二:“人心本自乐,自将私欲缚。”在儒家看来,乐乃是心之本体。快乐乃是心的本来状态,如果有烦恼出现,那就是离开了心的最初状态。读书人通过修身养性,就是要恢复心的最初状态。在现实生活中,苦乐掺杂,悲喜交替,乃是人生常态,“不乐”与“乐”如同孪生兄弟,它们往往结伴而来。在王艮看来,真正的“乐”,不依赖于外在的条件,也不受外境的干扰,它不是一个人能够获得的某种外在之物,而是他存在的本来状态,真正的“乐”并非欣喜若狂或兴高采烈,而是内心宁静、无有忧愁。“私欲一萌时,良知还自觉。一觉便消除,人心依旧乐。”当一个人私欲萌发,即刻就会被自己的良知觉察到。私欲一旦被良知觉察,自然而然地就被消除了,作为本体之真乐将会重新显露出来。所谓良知,就是本来的“知”,亦即“婴儿意识”,或者说纯净的意识。良知的功能就是知道、感知。所谓“致良知”,简单来说就是始终保持警觉,觉知当下的一切。“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不乐不是学,不学不是乐。”在王艮看来,真正的“学”就是致良知。真正的“乐”,就是通过致良知,发现自己的本体之乐。如果在致良知的过程中体会不到“乐”,那就偏离了圣贤之学的宗旨,也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致良知。当然,如果不去学习和践行致良知,也难以体会到这个本体之乐。这意味着,当我们处在放松而警觉的状态,内心宁静、无有思虑,那就是在“学”;当我们处在紧张和焦虑的状态,内心躁动、思绪纷杂,那就不是在“学”。“乐便然后学,学便然后乐。乐是学,学是乐。”王艮提出,要在乐中求学,当我们的心处在宁静愉悦的状态,学习圣贤之学将会更有效率;如果心中感觉到不乐,那还不如停下来歇息。与此同时,学中也有乐,在学习圣贤之学的过程中,将自然而然地体会到那个本体之乐。真正的“学”并不是拿起书本来读的那个状态,而是保持觉知,安住当下。通过这个“学”所带来的放松和开心,也远远比记住那些具体的知识更为重要。“天下之乐,何如此学!天下之学,何如此乐!”王艮感慨“天下之乐,何如此学”,世间各种欲望之乐,犹如过客一般转瞬即逝,丝毫不值得贪恋,而致良知所带来的精神之乐,是长久的乐、最大的乐。倘若读书只是增加了我们对于知识的执着,甚至带来诸多的负累和烦恼,那么就应该去反思学习的方向和方式。若是出现了偏差,只要及时加以调整,我们的心将重新回归平静与喜乐。(摘编自谢青松《“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王艮<乐学歌>解读》)1.(3分)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艮在王阳明心学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自己独特的学术体系,将“传道成圣”作为自己的终身理想。B.王艮认为《大学》一书的紧要处是“止于至善”,他正是在对“止于至善”等的阐释过程中开创了“乐学说”。C.“乐”自古以来就被儒学推崇,“孔颜乐处”就是不断内观自身、反身向诚,达到身心俱乐状态的体现。D.“乐学”思想强调个体生命与天下家国的同一性,有效提升了个体生命在自我实现过程中的社会性价值。2.(3分)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悲喜交替是人生常态,乐与不乐常结伴而来,可见要体会到真正的“乐”是不可能的。B.快乐是心的本来状态,人们应追寻一种发自内心的欣喜若狂、不受外物干扰的“乐”。C.即使学习很刻苦,但如果偏离圣贤之学的方向,人们也可能会感觉疲惫,成效不高。D.乐中求学,学中有乐,真正的“学”是致良知,记住具体的知识往往能够让人更快乐。3.(3分)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证明“学中有乐”观点的一项是(
)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B.圣贤只是为己之学,重功夫不重效验。C.良知昏迷,众欲乱行;良知精明,众欲消化,亦犹是也。D.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4.(3分)对文中“王艮道、身、心、意、物关系图”的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关系图中,处于首要位置的是“身”,“身”即为本,是“心”“物”之源,“格物”首先要关注“身”。B.从关系图中可以看出,王艮提倡的“格物致知”理念,无论是推究事物原理,还是获得知识,皆须从“心”。C.通过分析关系图可知,“安身”是“正心”“诚意”的前提,身即是道的所在之处,身道一体,修身即修道。D.通过分析关系图,可推测出想要成为齐、治、平的“大人”,应该寻求本源——“身”,反身向诚,不断扩充。5.(6分)读完本文,你应对“乐学”有了更深刻地理解,请结合材料,就“如何快乐地学习”,为正在冲刺备考的同学提几条有益建议。【答案】1.A2.C3.D4.B5.①以身为先,通过反身向诚的学习过程让“身”达到充满“乐”的状态。②“学”“乐”结合,保持“乐”的状态。不被私欲蒙蔽,不受外在环境的干扰,保持内心的宁静喜乐。③当读书带来负累或烦恼时,要及时反思学习的方向和方式,做出相应的调整。【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A.“在王阳明心学理论的基础上……将‘传道成圣’作为自己的终身理想”错。原文“将“传道成圣”作为自己的终身理想”是受“孔子和儒学的启蒙”。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的能力。A.“不可能的”错。依据原文“真正的‘乐’并非欣喜若狂或兴高采烈,而是内心宁静、无有忧愁”可知,真正的“乐”并非不可能。B.“欣喜若狂”错。原文的表述是“真正的‘乐’并非欣喜若狂”。D.“记住具体的知识往往能够让人更快乐”错。原文的表述是“通过这个‘学’所带来的放松和开心,也远远比记住那些具体的知识更为重要”。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的能力。A.是说“乐中求学”。B.“为己之学”与本文观点无关;C.“良知昏迷,众欲乱行”可论证材料二第二段“良知和私欲的关系”。D.“似故人”“每相亲”都是从“书卷”中获得的快乐,最适合作为论据来证明“学中有乐”的观点。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图表内容进行判断的能力。B.“皆须从‘心’”错。应是皆须从“身”。故选B。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运用材料内容的能力。“身既是心、意、知的物质基础,具有发端的原始意义……在个体自我实现的过程中……身具有比心更优先的地位……在原始意义的层面,其学说指向了知本立本、乐学等,即以身的真实欲求作为天然自有之理的修身工夫论”,可知,“身”具有发端的原始意义;再结合“以格物致知为‘知本’,以诚意正心为‘立本’,通过‘知本—立本—安身’的过程,阐释……”可知,可以从“安身”出发,反身向“立本”“知本”,即以身为先,通过反身向诚的学习过程让“身”达到充满“乐”的状态。“人心本自乐,自将私欲缚”“在儒家看来,乐乃是心之本体。快乐乃是心的本来状态……读书人通过修身养性,就是要恢复心的最初状态”“真正的‘乐’,不依赖于外在的条件,也不受外境的干扰,它不是一个人能够获得的某种外在之物,而是他存在的本来状态,真正的‘乐’并非是欣喜若狂或兴高采烈,而是内心宁静、无有忧愁”,“人心本自乐”,但由于被私欲束缚,被外境干扰才变得不乐,所以“快乐地学习”就要“学”“乐”结合,保持“乐”的状态,不被私欲蒙蔽,不受外在环境的干扰,保持内心的宁静喜乐。“倘若读书只是增加了我们对于知识的执着,甚至带来诸多的负累和烦恼,那么就应该去反思学习的方向和方式。若是出现了偏差,只要及时加以调整,我们的心将重新回归平静与喜乐”,据此可知,当读书带来负累或烦恼时,要及时反思学习的方向和方式,做出相应的调整。2024年高考语文(新高考Ⅱ卷)考前终极押题模拟卷6(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①偶然读到白居易的《暮江吟》,竟被一句“可怜九月初三夜”感动到了,说不出什么原因,只觉得触碰到了中国文人特有的艺术“自留地”的边缘。②九月初三,不是节日,不是节气,似乎也不是什么特别的日子。这个日子在白居易的诗里,似乎处于被忽视的位置——人们想象着“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景致,回味着“露似珍珠月似弓”的灵动,甚至琢磨着“可怜”二字里透露出的爱怜、珍惜之情,至于“九月初三夜”,无足轻重的日子罢了,谁会在意它呢?它偏偏几乎占据了整一行诗,以看似“无意义”的状态构成了一首七绝的四分之一。如果说《暮江吟》是一幅画,那么“九月初三夜”就是这幅画的留白,一片“无意义”的空白,为天地之间的山水留出了可供呼吸的空气,这种空白,就是物质与精神流动的空间,也是中国文人呼吸艺术气息的一片安静之地。③诗需要意犹未尽,画也需要余味无穷,而文字和笔墨未曾触及的地方,就是留白。留白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渗透在传统中国文人的日常生活和审美中的。镂空的花窗、镂空的回廊,连太湖石也一定要以瘦、漏、皱、透为美,在石头的空隙间感受光线和空气的流动。这是一种延续性的美,它让人的感官跳出了客观事物的束缚,进入了精神世界,进入了情感世界。留白,留下的是想象,而美,一旦进入想象的空间,就有了无限可能。④我相信古人对于时空的概念必有他们独到的理解,远近高低,既是诗歌,也是绘画和书法。看徐渭的写意花鸟,仿佛在看飘零的人生——墨葡萄在风中狂舞。风在哪里?风在留白处,这些飘忽不定的风,在葡萄的反衬下跃然于观者眼前。再看米芾、张旭的狂草,锋利的狼毫将怪诞狂妄铺陈开来,笔断意连,无墨之笔反倒更加变幻莫测,扣人心弦。⑤中国的文人自古就生活在矛盾之中,他们渴望坐看南山、采菊饮酒,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但又舍不得“货与帝王家”带来的荣耀,他们读书、求学,满腹经纶只求考取一个功名。功名是什么?功名与理想无关,与诗无关,与人的存在价值无关,可它偏偏攫住了无数人的胳膊,让人挣扎不得。迫于生计,文人在他们的人生画卷上描绘了太多寻常人眼中“有意义”的图像,可越是如此,他们就越需要一些留白了,越需要在一些“无意义”的艺术形式里呼吸真性情的空气。于是九月初三的夜晚就成了永恒的艺术,成了无穷的遐想和怀念。⑥将留白艺术发挥到极致的当属倪瓒。倪瓒的留白是为水域和天空准备的,他用寥寥数笔勾勒出山的轮廓,然后留下一片干干净净的白色,几乎不事墨色——将观者带进倪瓒的美学空间的,不是山,恰是水天处的空白。在倪瓒笔下,山只是陪衬,水和天才是主体,虚实和主次的关系在倪瓒的空间维度里发生了巨大反转。所以《渔庄秋霁图》也好,《秋亭嘉树图》也罢,倪瓒笔下的山水总透着点点寒意,大片的留白给即将南下的冷空气腾出了呼啸而过的空间——凉意在呼吸间浸透肺腑,最终化作无限的寂寞。这样的意境,明代张岱在随笔《湖心亭看雪》中也有相似的表现:“雾凇沆砀,天与云,山与水,上下一白,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是文学领域虚实和主次关系的反差,同样通过视觉上的留白手法来实现,不同的是,倪瓒的留白更为干净和彻底,他的画面是无人之境,是无我之境——他不是画中风景的参与者,甚至连旁观者的身份都不需要。
⑦倪瓒和赵孟頫、黄公望、王蒙并称为“元四家”,他们在创作上讲究空隙和苍润之美,明朗通透的枯笔山水宣告了文人画标准画风的形成。回看整个元朝,东方传统文化和艺术几乎都处于一种自发生长的状态,像一片无人看管的原野,各种植物竞相生长,诗歌、散曲、话本小说、书法、绘画、杂剧,都由着自己的性子结出了不同形态的果实。来自草原的统治者更愿意将目光投向遥远的美索不达米亚,甚至欧罗巴,他们醉心于马背上的征服,把江南留给了一群社会地位卑微却胸怀智慧和士大夫精神的文人。这是儒家士大夫从庙堂走向乡野的时代,也是贵族气息、士大夫气息与平民气息相遇的时代,这是两宋画院里拥有官员身份的宫廷画师无法感受到的。有元一代,士人变成了文人,绘画中的匠气变成了文人气、书卷气,元朝统治者对文化艺术的漠视反而推动了文人画的发展。⑧其实绘画里的东西,诗歌里也有,你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白描,可偌大的画卷上还有大片留白,你想知道空白处到底是山上的风景还是山下的农家生活,可诗人却说“已忘言”,他说得那么洒脱又真挚,让你分不清他是真的忘却了,还是故意使性子不说。不说,反而比说了更让人心安。许多人生,因为“不说”变得简单和真挚了,就像许多诗歌,因为留白变得朴素和平易近人了。这样的人生和诗歌都让人感动。⑨好的艺术形式都会在空间和时间上留下一些空白,喜怒哀乐就在这空白里。⑩空白是什么?是无限延伸的外延,是语言无法描摹的内心最柔软的地方,留下一些空白,也是为了在下一次蓦然相遇时激起情感深处的波澜和感动。比如南朝陶弘景看山,说“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山上究竟有多少妙处?他也是只看在眼里,绝不说破——你若急切地想知道,何不亲自上山一见?(选自宋羽《留白,中国文人的艺术“自留地”》,光明网,2023年10月5日,有删改)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们读《暮江吟》,容易忽视九月初三这个似乎并不特别的日子,而重视“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景致。B.在日常生活中,镂空的花窗和回廊所呈现出来的留白之美,让人的感官跳出客观事物的束缚进入到精神和情感世界。C.倪瓒的《秋亭嘉树图》中,山只是陪衬,水天处的空白引导观者进入他的美学空间,虚实和主次的关系发生了反转。D.倪瓒在绘画中的留白比张岱在《湖心亭看雪》中的留白更为干净和彻底,这说明留白在绘画领域比在文学领域更深刻。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的文人想要在一些“无意义”的艺术形式里呼吸真性情的空气,但又为生计所迫,不得不去追求功名,所以一直生活在矛盾中。B.九月初三夜成了永恒的艺术,成了无穷的遐想和怀念,可能是因为白居易在他的人生画卷上描绘了太多寻常人眼中“有意义”的图像。C.在元朝,统治者醉心于马背上的征服而漠视文化艺术,客观上使儒家士大夫从庙堂走向乡野,从而推动了文人画的自由发展。D.我们想知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空白处究竟隐藏着什么,诗人却说“已忘言”,“不说”使诗歌因此变得朴素和平易近人。3.下列选项对留白手法解说错误的一项是()(3分)A.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描绘的是“夕阳”和“人”,却让读者感受到羁旅异乡的作者无尽的落寞与思念。B.姜夔的《扬州慢》中“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留下大片空白,引领读者去品味、思索那年年盛开的红药背后所隐藏的无限悲怆。C.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山回路转不见君,雪山空留马行处”,以马的足印写惆怅惜别之情,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D.李清照《如梦令》中“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试问”一句,问得自然,空出所问内容;“却道”一句,答得认真,空出侍女的细心。4.作者为什么认为留白是中国文人的艺术“自留地”?请根据文本概括。(4分)5.结合文中主要观点,对《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作简要分析。(6分)【答案】1.D2.A3.D4.①留白体现了中国文人的真性情,隐藏着他们内心的秘密和喜怒哀乐。②留白表现了中国文人自由而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追求。5.①这两句诗运用了留白的手法。②当所有人还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的时候,音乐却戛然而止,听众显然还没有从音乐的氛围中走出来,因此就形成了突然的空白,诗人用江水和秋月去填补人们心中的空白。③诗人宕开一笔写环境的寂静无声,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从侧面烘托了琵琶女的技艺高超。【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D.“这说明留白在绘画领域比在文学领域更深刻”无中生有,原文“不同的是,倪瓒的留白更为干净和彻底,他的画面是无人之境,是无我之境——他不是画中风景的参与者,甚至连旁观者的身份都不需要”,只是就倪瓒的留白和张岱在随笔《湖心亭看雪》的留白而言的,不能就此上升到留白在绘画领域比在文学领域更深刻。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A.“中国的文人想要在一些‘无意义’的艺术形式里呼吸真性情的空气……所以一直生活在矛盾中”错,原文“中国的文人自古就生活在矛盾之中,他们渴望坐看南山、采菊饮酒,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但又舍不得‘货与帝王家’带来的荣耀”,可见中国文人生活在矛盾中不是因为“想要在一些‘无意义’的艺术形式里呼吸真性情的空气”,而是“他们渴望坐看南山、采菊饮酒,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但又舍不得‘货与帝王家’带来的荣耀”。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留白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诗需要意犹未尽,画也需要余味无穷,而文字和笔墨未曾触及的地方,就是留白。D.“却道海棠依旧”说出了海棠的状态,并没有“留白”。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自留地”意思是中国文人留给自己的一方自由天地,能够尽情展现自己的真性情。①由“可越是如此,他们就越需要一些留白了,越需要在一些‘无意义’的艺术形式里呼吸真性情的空气”“好的艺术形式都会在空间和时间上留下一些空白,喜怒哀乐就在这空白里”可知,留白体现了中国文人的真性情,隐藏着他们内心的秘密和喜怒哀乐。②由“留白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渗透在传统中国文人的日常生活和审美中的”“空白是什么?是无限延伸的外延,是语言无法描摹的内心最柔软的地方,留下一些空白,也是为了在下一次蓦然相遇时激起情感深处的波澜和感动”可知,留白表现了中国文人自由而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追求。【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①这两句诗运用了留白的手法。②“诗需要意犹未尽,画也需要余味无穷,而文字和笔墨未曾触及的地方,就是留白”,“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是写琵琶女的演奏效果。大家都听得入迷了,演奏已经结束,而听者尚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周围鸦雀无声,只有水中倒映着一轮明月。诗句中的“留白”体现在,所有人还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意犹未尽,音乐却戛然而止,声音的突然终止呈现出寂静的“留白”,听众还还没有从音乐的氛围中走出来,于是诗人巧妙地借助画面来填补人们心中的空白,如此就造成了余味无穷的艺术效果。③诗句中最后出现江水和月亮的宁静画面,反而更让人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回味刚刚的演奏,这就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从侧面烘托了琵琶女的技艺高超。2024年高考语文(新高考Ⅱ卷)考前终极押题模拟卷7(一)现代文阅读I(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电影的本质即在于文化。电影文化即电影媒介所承载的相关文化的总和。大众文化,是现代社会发展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市民文化。电影文化本身也属于一种大众文化,它符合大众欣赏观念与艺术取向,同时也表现着大众欲念,释放着大众心理压力。电影为大众文化的传播与宣传提供了具体的形式,而大众文化也赋予了电影文化具体的内容。两者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电影文化活动,是通过商品消费的方式来实现的,电影除了商业包装外,还存在着精神与文化格调,更为关注的是人们的审美与娱乐需求,并传输着新思想。电影在推出后,很容易在观众群体中发挥影响力,引来众多模仿与学习,电影中存在的一些内容或元素,可能会成为流行文化,引导时代潮流。这种特征即大众文化的流行性。大众文化可以表现通俗,但并非是庸俗,而电影文化中则可能存在着一些庸俗性内容。将大众文化与电影文化相结合,应切实摒弃电影文化中存在的不良内容,切实提高电影审美品质。借助大众文化,电影文化应有更多追求,将具备高质量、高水平的作品推向大众。在电影文化中,表现出一些暴力、拜金、醉生梦死等文化观念,其“虚假真实”会对大众的思想带来严重腐蚀。这些电影文化不利于电影的长期发展,同时也不符合大众文化的本质要求。(摘编自刘海旭《论电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关系》)材料二:但凡一部“现象级”影片,必与文化相关。《黑暗骑士》之所以令一部超英雄电影拥有前所未有的深度与严肃,在于它触碰了新世纪恐怖主义的文化神经,由蝙蝠侠来回答神秘的哲学问题:人性与责任,社会义务与政治信托。热门电影比热门书,能够抵达更为广泛的受众。相较于书所带来的更为主动而独特的个人体验,我们与他人一起走进影院获得的是一种共享体验;在影院,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感觉和认知、无法停顿或快进我们看到听到的,因此我们与作品的关系非常被动。这就是影像时代的哲学——所见即所信。在这个意义上,电影会对主流文化产生巨大的影响。想改变文化?试试电影吧。唯有电影走进生活与人心,才会形成真正的电影文化。以全球热映的《星球大战7》为例,我的波士顿朋友如是描绘当地人的狂热:场场爆满,早早售罄。而我的巴黎朋友说:法国人也跟着凑热闹,但是热度明显不敌。为什么?因为《星球大战》影响的是整个美国文化。七部星战伴随一代人度过了少年、青年和壮年,他们与父辈、与同学、与恋人,时至今日又带着自己的孩子去看。“星战”成了现象,超越电影本身,归于成长记忆。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电影市场发展迅猛,然而基于有限的历史,观影主体与审美趣味都比较单一。一线与二三线城市、城市与乡村影院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差距,艺术影院与商业影院的极端不均等,都制约了一个成熟电影文化的成型。从13亿人口的庞大整体而言,走进影院看电影并未成为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即使在文化中心北京,也只有中国电影资料馆等极少影院常年放映艺术电影与经典电影,其他全部为放映最新好莱坞大片与国产喜剧的商业院线。而纽约,林肯中心剧院采用最豪华的室内装饰,有固定类型排片表,汇集主流电影、独立电影和外语片;被称为最精致影院的“巴黎电影院”建于1948年,只有一块银幕,是美国历史上坚持放映艺术电影的艺术影院。一国的电影文化,关乎文化、关乎生活、关乎人心。唯有如此,一个多元而充满活力的电影文化才会出现。(摘编自王田《关于电影文化,我们该谈论些什么》)材料三:电影《哪吒》以《封神演义》为故事原型,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它在口碑与票房上的双赢,再度彰显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中国风”已成为近年国产动画的创意源头,“中国味”已成为一种自觉的美学追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以小说《西游记》故事为蓝本,《白蛇:缘起》在民间故事《白蛇传》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它们并非照相似地再现传统文化,是找到与当下观众的共鸣点:战无不胜、所向披靡的孙大圣,被重塑为一个经历重创后萎靡不振、又希望得到他人认可的形象,白娘子在爱与不爱之间优柔寡断。他们走出传统,成为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能走进观众内心、赢得共鸣的活生生的普通人,他们的困顿与奋起,真实反映了当代人的生活、情感和价值追求。在汲取优秀传统文化营养的同时,国产动画广泛吸纳外国优秀文化,增强自身的创造力和感染力。视听语言上,《大鱼海棠》嫁接了日本动画的视觉呈现形式。人物塑造方面,《哪吒》中哪吒的命运和日本动漫形象火影忍者有颇多暗合之处。叙事上,《大圣归来》借鉴了好莱坞经典叙事模式——英雄之旅。(摘编自赵贵胜《国产动画片更有“中国味”》)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电影文化属于大众文化,也是市民文化,表现大众欲念,释放大众心理压力,符合大众欣赏观念与艺术取向。B.电影文化只要借助大众文化,就可以摒弃电影文化中存在的不良内容,从而将高质量、高水平的作品推向大众。C.材料一和材料二有一个共同观点是电影与文化息息相关,电影文化能引来更多的模仿和学习而成为主流文化。D.材料三认为当下国产动画不仅真实再现了传统文化,而且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实现作品与观众的共振。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部成功的影片,往往能反映社会、人性等严肃的主题以及对现实的思考,从而赢得广大普通人的共鸣。B.通过看书我们可以主动获得独特的个人体验,看电影却是完全被动地接受所见所闻,无法控制感觉和认知。C.《大圣归来》等影片立足传统经典,观照现代生活,为电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做出了积极探索。D.电影可以反映一国文化也可能改变一国文化。中国电影和美国电影就都彰显了自己优秀文化的强大生命力。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电影文化与文化、生活、人心相关”观点的是()(3分)A.《国家宝藏》《中国诗词大会》等热播,使得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文化产业蓬勃发展。B.2017年,电影票房过亿的影片有92部,其中国产电影51部,国产电视剧生产量连年居世界第一。C.《流浪地球》共做了3000多张概念图,8000多件镜头画稿,体现了制作者的精雕细琢。D.《哪吒》以《封神演义》为蓝本,刻画了品行顽劣最终成长为有担当的少年哪吒形象。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5.请结合材料谈谈,如何使我国电影文化健康多元而充满活力。(6分)【答案】1.A2.B3.D4.①采用分总的论证结构,首先论述电影与文化相关,其次说电影走进生活与人心,才会形成真正的电影文化,最后总结一国的电影文化,关乎文化、关乎生活、关乎人心,结构清晰严谨。②论证方法多样,如例证法,举《黑暗骑士》来论述热门电影中显示出的文化与社会问题。类比论证,以汽车文化的形成类比电影文化的形成。对比论证,以中美影院的对比,说明电影要走进生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热门书和热门电影的对比)。③论证语言准确严谨,活泼生动。如“但凡一部“现象级”影片,必与文化相关”中的“但、必定”体现其准确严谨,“老绅士开着老爷车,小牛仔开着越野车”“场场爆满,早早售罄”体现其活泼生动。5.①要使电影文化符合合大众欣赏观念与艺术取向,同时也能表现大众欲念,释放大众心理压力(电影文化要关乎文化、关乎生活、关乎人心)。②要摒弃电影文化中存在的不良内容,提高电影审美品质。③应有更多追求,电影风格要多样化,电影资源要均衡。④在汲取优秀传统文化营养的同时,广泛吸纳外国优秀文化。【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B.“只要……就”强加条件,原文是“将大众文化与电影文化相结合,应切实摒弃电影文化中存在的不良内容,切实提高电影审美品质”,选项将“借助大众文化”设置为“摒弃电影文化中存在的不良内容,从而将高质量、高水平的作品推向大众”的充分条件,不合文意;C.“成为主流文化”错,偷换概念,原文材料一是“可能会成为流行文化”,或材料二“对主流文化产生巨大影响”;D.“真实再现”错,原文“并非照相似地再现”。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B.“完全被动地接受”错误,过于绝对化。原文表述是“相较于书所带来的更为主动而独特的个人体验,我们与他人一起走进影院获得的是一种共享体验;在影院,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感觉和认知、无法停顿或快进我们看到听到的,因此我们与作品的关系非常被动”,“非常被动”不等于“完全被动地接受”。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中国诗词大会》不是影片,这两个节目证明了“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并不能证明电影文化与“生活、人心相关”;B.证明的是中国电影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C.证明的是影片制作精细;D.《哪吒》融合了传统文化及现代生活,反映了普通人的追求,可以证明观点。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结构和思路,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从论证结构上看,材料二采用分总的论证结构:第一段总领句说“但凡一部‘现象级’影片,必与文化相关”,首先论述电影与文化相关;第三段总领句说“唯有电影走进生活与人心,才会形成真正的电影文化”,其次说电影走进生活与人心,才会形成真正的电影文化;最后总结“一国的电影文化,关乎文化、关乎生活、关乎人心”,一国的电影文化,关乎文化、关乎生活、关乎人心,结构清晰严谨。从论证方法上看,材料二论证方法多样:如例证法,“《黑暗骑士》之所以令一部超英雄电影拥有前所未有的深度与严肃,在于它触碰了……”举《黑暗骑士》来论述热门电影中显示出的文化与社会问题。类比论证,“在美国高速路上看身边经过的汽车,是一件趣事……当开车成为生活方式、‘改装’成为一门艺术,便有了汽车文化”,以汽车文化的形成类比电影文化的形成。对比论证,“即使在文化中心北京,也只有中国电影资料馆等极少影院常年放映艺术电影与经典电影,其他全部为放映最新好莱坞大片与国产喜剧的商业院线。而纽约,林肯中心剧院采用最豪华的室内装饰,有固定类型排片表,汇集主流电影、独立电影和外语片”,以中美影院的对比,说明电影要走进生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热门书和热门电影的对比)。从论证语言上看,论证语言准确严谨,活泼生动:如“但凡一部‘现象级’影片,必与文化相关”中的“但、必定”体现其准确严谨;还有“电影中存在的一些内容或元素,可能会成为流行文化,引导时代潮流”中“可能”一词,也体现了语言的严谨性;“老绅士开着老爷车,小牛仔开着越野车”“场场爆满,早早售罄”体现其活泼生动。【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结合材料一“电影文化本身也属于一种大众文化,它符合大众欣赏观念与艺术取向,同时也表现着大众欲念,释放着大众心理压力”,或材料二“一国的电影文化,关乎文化、关乎生活、关乎人心。唯有如此,一个多元而充满活力的电影文化才会出现”,可概括出:要使电影文化符合大众欣赏观念与艺术取向,同时也能表现大众欲念,释放大众心理压力,或:电影文化要关乎文化、关乎生活、关乎人心。结合“将大众文化与电影文化相结合,应切实摒弃电影文化中存在的不良内容,切实提高电影审美品质”,可概括出:要摒弃电影文化中存在的不良内容,提高电影审美品质。结合“借助大众文化,电影文化应有更多追求,将具备高质量、高水平的作品推向大众”“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电影市场发展迅猛,然而基于有限的历史,观影主体与审美趣味都比较单一。一线与二三线城市、城市与乡村影院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差距,艺术影院与商业影院的极端不均等,都制约了一个成熟电影文化的成型”,可概括出:应有更多追求,电影风格要多样化,电影资源要均衡。结合材料三“在汲取优秀传统文化营养的同时,国产动画广泛吸纳外国优秀文化,增强自身的创造力和感染力”,可概括出:在汲取优秀传统文化营养的同时,广泛吸纳外国优秀文化。2024年高考语文(新高考Ⅱ卷)考前终极押题模拟卷8(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雅正”是儒家文化的重要道德理想和文艺批评标准,也是中国古典美学中的重要范畴,其审美内涵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美学精神。历代文人大都提倡以“雅”为美的文艺创作思想和评判标准。曹丕把“辞义典雅”作为最高的审美标准;刘勰将文章分成八种基本风格,其中居于首位的即为“典雅”;王昌龄把诗分为五种风格,其中“古雅”也是位列第二;南宋诗词评论家张炎极力提倡“雅正”的审美标准和审美理想;南宋诗论家严羽也提出“去俗求雅”的审美追求。“求雅”的审美旨趣一直是中国古典美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主题。这种“求雅”思想也是中国古代语言使用规范的基本理念和核心思想,被汉语言文字学学者戴昭铭概括为“雅正”的语言规范观,追求一种从现实语文生活中提炼而成的理想化的语文标准,具有一种语文审美的倾向,即力求维护一种被认为是正确的、好的、合乎标准的语文形式,它概括和体现了我国古代优良的语文传统。“雅”与“俗”相对,一直是中国传统社会中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二者从来都相伴相生,不可分割,在历史上也一直存在此消彼长的状况。但不管哪个时期,“雅”总是一种高层次的审美理想和价值目标,它能引领着社会风尚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近几十年来,社会语言俗化现象非常普遍,这是当今语言生活主体平民化、草根化的某种结果,也是社会自由开放的表现。但是,言语行为的“俗雅”要区分人群和场合,不能全民皆俗,不能全方位皆俗,应该给“雅语”留下一定的时空语境,在社会大潮中,需要有一种高境界的审美追求,需要“雅”的言语行为规范理想。但目前社会上出现了本该“雅”却“俗”的言语现象,比如,某校长在毕业致辞中大量使用网络流行语:“你们一定记住了姐的狂放,哥的犀利。未来有一天,或许当年的记忆会让你们问自己,曾经是姐的娱乐,还是哥的寂寞?”这样的毕业致辞,把庄严神圣的毕业典礼变成了迎合学生的类似于脱口秀的娱乐舞台,虽然赢得了无数次掌声和尖叫,但却无法传递给学生受用终生的灵魂力量,热闹有余而深邃不足。在当今俗文化大行其道、语言俗化成为潮流的宏观背景之下,需要有一部分人坚守“雅”文化和“雅”的语言风格,以此支撑着社会的核心价值和传统的审美文化。“雅”和“俗”在社会语言生活中一直各自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我们从来不否定俗化的语言有特定的交际场合和交际功能,但是,在一些正式庄严的语境中,应该使用典雅的语言,权威人士、社会名流、公众人物、专家学者等在“雅语”的使用方面要充分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学校教育在这方面更要有所作为。纵观语言规范的发展历程,当今中国,普通话作为民族共同语已经确立,语言地位规范已经完成;普通话的语音词汇语法各项标准也基本确定,语言本体规范基本完成;目前语言规范工作的重点应该是使用规范。我们提出的“中和诚雅”语言规范观符合语言规范历史演进的基本特征,也适应当今宏观社会语境,对指导当今语言规范实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摘编自刘楚群《当今语言规范观:中和诚雅》)材料二:语言规范的“雅正观”贯穿古今。现代汉语时期,强调“正”多于强调“雅”,讲“规范”多,讲“雅顺”少。在教育普及的当下,在重视文化的当下,既要讲“正”,又要讲“雅”。当然,雅正是就规范而言,对语言本身,对语言生活,则不必也不应强调“纯洁”。通过语言规范来匡谬正俗,这种规范观虽然较为传统,也常有批评,但仍然在社会上较为流行,也确实是语言生活所需要的。语言规范的行为,本质上是对语言变项的选择。语言在历时发展中,在共时应用中,都会出现变异和分歧,一个语言项目可能形成若干变项。语言变项的存在是常态,是语言丰富发展的一种表现,当然也是语言整合的对象。语言规范就是对语言生活中存在的语言变项的选择,就是依照语言发展规律的选择。认识语言规范的这一性质,树立语言规范的“选择观”,可以从根本上摆正语言规范与语言发展的关系,可以自觉地在语言规范过程中去发现语言发展的新规律。语言规范不是“无事生非”,而是在语言生活中出现了紊乱现象时,需要动用社会之力帮助语言的自组织机制发挥作用,从而使语言生活恢复到新的有序状态。语言规范的根本目标是为语言生活服务。“语言生活观”要求语言规范既要反映语言生活现实,又能引导语言生活向前发展。评价语言规范是否合适,就看它是否客观反映了语言生活实际,看它能否科学地指导语言生活。既然如此,了解语言生活,认识语言生活,是做好语言规范的必要条件。语言生活错综复杂,常要使用现代的各种观测方法,比如建立动态流通语料库,就如同水文监测、气象监测一样,利用这一语料库来监测语言生活的各种变化。观测语言生活,也包括观测语言舆情。语言舆情是社会语言意识的重要表现,同时,通过语言舆情也能够逐渐形成新的语言意识。一个观念可以改换一个视角,改换一个视角可以发现一片新的学术视域。在雅正观、选择观、语言生活观的综合关照下,我们便会开拓更多新的学术视域,必然会对语言规范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语言规范研究必然会有一个跨越性的新发展。(摘编自李宇明《语言规范试说》)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中国古代“雅正”的语言规范观,并都关注到现实语境中的语言规范,但出发点和针对性并不相同。B.材料一按朝代顺序,以曹丕、刘勰、王昌龄、张炎和严羽等人的文艺主张为例,证明历代文人大都提倡以“雅”为美。C.材料一明确提出“中和诚雅”的言语规范,材料二则强调用语言规范“选择观”发现新的语言发规律。二者观点完全相悖。D.材料二认为“为语言生活服务”是语言规范的根本目标,合适的语言规范可以客观反映语言生活实际、科学指导语言生活。2.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现代汉语时期,人们只关注“正”,强调语言的规范性。这是因为语言规范可以纠正当下俗文化的错误。B.语言变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工程投资合作协议合同范本
- 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与种苗订购合同2024年3篇
- 二零二五年文化产业甲乙丙三方股权并购与市场拓展合同3篇
- 项目合作居间合同范本
- 玉米种子处理技术优化-洞察分析
- 配电房巡岗巡检服务合同
- 二手房房屋买卖预付款合同
- 二零二五版LED产品研发与技术转移合同3篇
- 劳务包工合同范本
- 油气仓储标准体系建设-洞察分析
- XX小学体育特色建设三年发展规划
- 高考专题复习:《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分析
- 风电工程需要编写的专项施工方案及危大工程目录
-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
- 新大《新疆地质概论》教案第6章 矿产资源
- EGD杀生剂剂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MSDS)zj
- GB/T 12229-2005通用阀门碳素钢铸件技术条件
- 超分子化学-第三章 阴离子的络合主体
- 控制变量法教学课件
- 血压计保养记录表
- 食品的售后服务承诺书范本范文(通用3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