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河北探索_第1页
数字化转型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河北探索_第2页
数字化转型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河北探索_第3页
数字化转型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河北探索_第4页
数字化转型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河北探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不断深化、持续推进,正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的方式与途径,推动着新的生存与实践手段更迭,随之而来的是对与之相匹配的新的思维方式的急切诉求。因此,技术进步的同时也需要教育系统内部对新技术、新方式的融合与适配,实现智能技术与教育系统的协同演化,进而实现对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良性推动。[1]2020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电信联盟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发布了《教育数字化转型:学校联通,学生赋能》,国际组织共同关注教育的数字化联通,特别是指向未来教育实践的数字化转型。[2]2022年是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起始之年。《“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将开展终身数字教育作为数字民生保障体系之一,2022年1月,国务院将深入推进智慧教育写入《“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两个规划从国家发展战略视角开启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也为教育数字化转型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全局性的定位和遵循。[3]在2022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明确提出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动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并在后续的多次会议中进行强调,更加明确了教育数字化转型在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的重要战略地位,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明了方向。2023年2月13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的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教育部副部长王嘉毅表示以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是面向新时代的战略选择和必由之路。[4]可见,在当前科技与社会相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教育由信息化向数字化转变势在必行,基础教育更应该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中实现教育变革与创新。[5]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战略,河北省探究了省域层面数字化转型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原则、实践模型和关键路径。一、河北省教育数字化转型面临的问题与挑战2012年以来,河北省结合实际,在探索与实践中先后实施了“三通两平台”建设、联网攻坚行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乡村小规模学校信息化建设等多项标志性工程。特别是2018年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后,围绕“三全两高一大”目标任务,在“互联网+教育”理念指引下,河北省制订了《河北省智慧教育行动计划(2020—2022年)》,积极探索智慧教育建设与应用生态。历经十年发展,实现了教育信息化由1.0向2.0的转变,也基本奠定了教育由信息化向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近年来,随着教育高质量发展需求增强以及国家数字化战略推进,河北省教育数字化转型也面临一些突出的现实问题和挑战。1.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尚不完善在2012年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提出各级政府在教育经费中按不低于8%的比例列支教育信息化经费,保障教育信息化拥有持续、稳定的政府财政投入。[6]从调研情况来看,除国家普惠性的资金扶持外,教育信息化建设缺少长效的专项经费支持,近年来投入虽有增长,但仍达不到一定比例,也缺乏持续性。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不完善造成了城乡、地区、校际之间基础设施建设程度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不平衡。[7]一些市县区在信息化建设上普遍存在重硬件建设、轻实际应用的情况,特别是河北受地貌影响,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地区办学条件和信息化水平差距更大,存在设备参差不齐、应用水平不高等现象。教育数字化的重点在数据价值挖掘和教育赋能及创新。[8]河北省部分市县区开发建设了区域性平台,虽然解决了一些问题,但由于不能与其他市县区共建共享,形成信息孤岛,不能形成全省性教育大数据,数据对教育改革价值不高。各地除参加国家信息化培训外,对教育系统领导干部的信息化领导力培训稍显不足,信息化领导力高级研修较少,领导干部和校长的信息化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2.数字化学习环境有待提升教育信息化2.0旨在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2.0时代不再是白板与教室、智能终端及支持网络、录播教室等硬件设施的建设,更重要的是要将信息化元素融入教学活动中,推动教育专用资源向教育大资源转变、从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信息素养转变、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9]和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相比,河北省部分区域在软件和资源方面配置不足,特别是在创建具备沉浸性、真实感、互动性、创造性、协同性特征的智慧教学软条件方面有待提升,尚未建成省市互联互通的资源平台。目前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智能化程度不高,无法支撑师生实现个性化教学、情景学习和人机互动学习,有待进一步完善优化,以为师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学服务和更加良好的学习体验。3.教育者数字胜任力有待提高对照教育部2022年11月30日发布的《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10]河北省部分教育者数字化意识较弱、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欠缺、数字化应用能力较低、数字社会责任淡薄、专业发展较慢,利用数字技术优化、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活动的意识、能力和责任均有待提高。目前还不能适应教育数字化变革的新形势、新要求,不具有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能力。因此,河北省需要增强对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数字化意识、技能和责任的培养力度,探索教育者培养新模式、新机制,进一步转变教育者教育教学理念、引导教师创新教学模式、训练教师面向新型教学模式的技能,全面提升教育管理者和教师的数字素养,以更好地胜任数字化转型。4.数字化工作推进机制有待优化在信息化时代,教育基建已融入国家大基建,教育领域与其他领域的协调推进,必将促进整个国民经济与教育事业的融合发展。[11]2021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由政府主导、多部门多领域参与的协同推进机制,为可持续服务提供必要保障。从调研的现实情况来看,部分地市教育信息化多部门共同参与数字化建设的主动性还不强,数字化工作推进机制有待优化,多部门协同工作成效有待提升。各地市应加快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体制和机制创新,利用数字化手段,以数据为基座和链条,形成多部门协同参与机制,落实各部门职责,共同探讨中小学教育理念,推进思想方法、办学方式变革,构建更加科学多元的管理、评价、反馈机制,重塑基础教育新生态。二、数字化转型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原则河北省高度重视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有关要求。2022年5月27日,河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全票通过了《河北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该条例明确指出,推进各类优质教育资源跨层级、跨地区在线共享,培育互动教学、个性定制、智慧课堂等新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数字化水平。在推动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上,河北省不断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步伐,以教育数字化助力实现教育现代化。通过深入学习和讨论,本研究认为数字化转型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贯彻下列四个基本原则:1.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宗旨数字化转型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虽然学校培育人的途径和方法都出现了转变,但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没有变。《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明确提出“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且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培养目标进行了完善和明确。[12]数字化转型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体教育工作者一定要铭记为党育才、为国育人的初心使命,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教育的目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围绕学生的发展,教育数字化不能仅仅是一场与信息化对接的形式变革,而是要调动教育的全要素,包括学校教学软硬条件、教育教学过程、教师教学能力、学生核心素养以及教学评价过程等“人”“物”和“流程”,培养更适应未来的人才。[13]数字化教学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和技术规律,立足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才能真正体现数字化教育的价值和效能。2.以夯实“双减”提质增效为抓手落实“双减”,提高教育教学整体质量和水平,是关系民族未来的重要政治任务。202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继续把‘双减’摆在突出位置来抓”。数字化转型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要聚焦“双减”,以智能技术赋能教育,从需求出发,加强教育数字化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开拓数字环境、数字资源的供给模式和供给方式,实现供给和应用双轨双频的创新。教育数字化转型可以打破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限制,充分利用技术优势,形成教育教学新模式新思路。要发挥课堂在“双减”主阵地的作用,运用教学应用平台中的大数据准确分析学情,帮助教师全面了解班级共性问题和学生个性问题,实现教师创新教、学生个性学,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基于数据赋能,提高教育教学监管、学科课堂教学的科学性、有效性,为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数据支持,使“减负”工作有数据、有线索、有成效。3.以核心素养培养关键品格能力为导向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可以看出,我国教育开始逐步将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目标转变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与国际接轨,强调对学生在未来胜任社会身份与社会责任时所具有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的培养和明确的人生发展方向引导。基于核心素养取向的中小学生数字素养教育将信息技术和传统教育课程深度融合,革新课堂管理模式,积极发展中小学生数字化素养教育,要采用主题型、项目式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4.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重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是教育信息化发展新方向的核心内容和路径选择,是实现教育全方位改革与创新的基础保障。教育数字化转型最可见可寻的就是应用信息技术对教育环境的改变,隐藏在其中的是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对教师观念和意识的无形变革。教师需要更新迭代教育教学理念方法、教育教学模式手段、教育评价机制等,教师需要找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可行之径,联动教育教学各要素,实现对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创新应用。数字化教学要保持传统教育优点,解决不足之处,充分发挥数字化教育互动性、开放式、数据化的优势,多方合力共同推进深度融合,实现高效、优质的数字化教学。三、数字化转型赋能河北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模型河北省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有关要求,结合河北实际,直面问题和挑战,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通过教育环境的数字化升级改造,教学应用由整合向融合进阶,促使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向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转变。经过不断优化与创新,实现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结果导向,其实践模型如图1所示。在教育信息化不断深化和发展过程中,河北省整体办学条件持续改善,教育教学成效不断提高,但优质资源不均衡、教育质量差异大、师资力量不对等、信息技术壁垒成为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因此,河北省在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中,以“破除壁垒、弥补短板、提质增效”作为数字化转型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导向,探索教育教学模式变革。通过引进外地优秀师资、遴选本地优秀名师作为主讲教师,进行“一带多”双师授课,最终实现解放教育生产力,放大教师产能,扩大优质师资覆盖面,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结果导向。图1数字化转型赋能河北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模型1.“社会—高校—地方”三位一体教育发展新模式为探索数字化转型赋能河北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新机制,采用“社会—高校—地方”三位一体、合力推进。争取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力量,在每年投资更新教育数字化装备、优化基础环境同时,通过捐助方式引进优质资源,建设无延迟、双向互动的“双师课堂”教学环境,打造支持学生利用平板进行线上与线下混合学习的智慧课堂。做好顶层设计,争取高校支持,借力高校智慧,组建专业研究团队科研攻关,优化推进思路,整合教学、技术、教研、培训、管理、评价等系列方案,形成全过程闭环管理。汇聚优质资源,强内涵,地方教研、师训、电教等部门通力协作,联合优质专家力量开展教师培训,每周定时线上开讲,高校专家、名师、教研员、教师等通过“双师”协同教研、教学、培训,在教学实践中提升素质能力、传输优质资源,如图2所示。图2“社会—高校—地方”三位一体教育发展新路径2.“教学—教研—培训”三位一体教育实施新模式遵循“互联网+”教育智力资源共享理念,坚持“教学—教研—培训”三位一体推进实施,打造“互联网+”支持下的数字化转型赋能河北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依托“互联网+”,实现学生云端聆听优秀教师授课,引进优质师资,遴选校内优秀教师开展“双师授课”。疫情期间,利用“双师课堂”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人生职业规划等多专题全省覆盖,实现优质师资全省共享。通过网上“手拉手”,教师与外地名师实现协同教研,利用“双师课堂”,为教师提供伴随名师共同成长的机会。随着变革的推进,外地名师的角色由主讲教师转变为指导者再到评价引领者,本地教师由辅导者转变为半主导教师再到主导教师,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教学水平。通过开展专项培训,提升教师素质能力。针对“双师课堂”教学教研中发现的共性问题,邀请专家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送教培训,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生态,如图3所示。图3“教学—教研—培训”三位一体教育实施新路径3.“共享—供给—服务”三位一体资源共享新模式邀请教育部专家指导,打造了四种新的教育教学模式:(1)优质学校+薄弱学校:智力资源共享。优质学校教师在网络教学环境支持下,为薄弱学校学生开设课程,解决薄弱学校优秀教师短缺、教学能力不强、教育理念不新等问题。(2)学区内或校内双师课堂:校内名师资源共享。校内遴选名师利用“双师课堂”开展线上授课,其他教师协同教学,组成校内学科教学、教研共同体,实现名师优质智力资源的最大化共享,较好解决了校内名优教师不多问题。同时,发挥名师的校内辐射效应,建立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快速提升通道,加大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学校整体教学质量。(3)师范学院+小规模学校:师范院校智力资源供给。由师范院校进入教育实习的师范生,在师范院校教师指导下,通过双师网络教学环境,为薄弱学校(小规模学校、教学点)开展教学指导和技能培训,解决薄弱学校教师教学能力不足问题。(4)公益基金会或企业+目标学校:企业及社会组织智力服务。学校购买具有优质师资的企业或社会组织的教学、教研、技术、环境等一体化服务。服务初期,由企业或社会组织的讲师利用“双师课堂”环境为学校学生授课,学校教师辅助教学,解决缺少优质教育资源问题。在服务过程中,通过企业讲师与学校教师的教研,逐步提升学校教师能力,最终学校教师替代企业讲师成为主讲教师。四种模式的探索与落地,取得了五个方面积极成效:一是探索出一条教育优质区校与薄弱区校对口帮扶,实现优质师资共享的新路径;二是建立了一个互联网支持下的“教学—教研—培训”一体化教育改革新模式;三是推进了一项利用优质区校名师持续引领,加快培养薄弱地区骨干教师的新探索;四是生成了一批优质教研活动、校本研修、课堂教学案例资源的新积累;五是帮助一大批学生尤其是乡村教学点的孩子们跨越“数字鸿沟”。四、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教育如何精准发力,如何用数字信息技术形成智能化教学的新动力?基础设施建设是教育数字化发展的基础,教育数字化应用水平提高是关键,改革教与学的管理方法、考核评价是手段,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最终目标是构建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优质教学模式,推动教育平等、均衡、高效地蓬勃发展,最终实现教育现代化。为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本研究提出如下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路径与策略,如图4所示。图4河北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1.确定一大目标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尚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实现质的突破。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时期,更侧重教育本位的精细化治理,强调新一代技术应用,注重教育机构内部的信息化。[14]基础教育向数字化转变的基础是由5G、智能大数据分析、区块链等新型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环境向数字化转变。因此,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首先要在专家指导下,提出教育发展需求、研读国家政策、充分调研分析、对标先进、结合本地实际来确定一大目标。即进一步强化教育新基建,通过优选数字化教学产品,优化软、硬件教学条件,实现媒体、技术、平台、资源、数据、人和物的智能互联教育环境[15],以实现更加个性化的教学服务和更加良好的学习体验,使学习具有沉浸性、真实感、互动性、创造性、协同性特征。通过技术环境优化升级,结合体制机制改革和强化教师深度应用,有效解决优质师资不足、优质课程短缺、教育信息化基础薄弱等难题,实现优质师资跨班级、跨学校、跨区域共享,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治理水平。2.坚持四项新理念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战略意义在于重新思索“为谁培育人、培育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教育根本性问题”。教育数字化转型必须以育人新理念为指导。一是以人为本。以教师为教育改革发展的第一资源,以“互联网+智力资源”共享为抓手,通过“双师课堂”教学成长共同体、人才引进、教育扶贫等形式引进域外名师资源,实现本地优质师资效益倍增。二是技术驱动。紧跟信息技术发展趋势,遴选实力强大、技术领先的高水平机构或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运用先进信息技术,着力打造体验好、交互强、实效高、形式多样的“双师课堂”教学环境。在数字技术发展的同时,确保“双师课堂”教学环境和资源得以及时更新,形成服务机构与教学机构的互利共赢、协同发展机制。三是协同整合。通过引进外部优质学校与本区域深度联合,建立联盟校,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推进集团化办学改革,域内优质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帮扶,实现管理、师资、课程协同。四是创新机制。改革教师人事管理制度,制定教师奖励、轮岗、晋级、名师培养等制度,充分发挥各项制度对教师的利益保障,确保教师和学校的积极性。3.推进六大改革行动教育数字化转型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以面带全,建设出具有典型经验、可以迁移学习、长久推行的教育数字化转型示范基地、示范区、示范校,带动各地区、各部门、各学校,努力打造数字化的教育“新环境、新系统、新平台、新方式、新测评”,推动基础教育向个性化与多元化相统一方向发展、向高质量与公平均衡相统一方向发展、向智能化与人性化相统一和谐发展。例如以石家庄市四十四中为核心的“裕华区中小学网络教研示范区”和国际城小学为代表的“智慧课堂示范校”,依托智慧课堂云平台,开展在线教育教学、课程改革、远程互动教研、名师、优课点播、定向推送、教育帮扶、教师考核管理、学生德育评价、教学质量监测等应用;实施了直播课堂、网络学校、网络教研和人人通空间等应用,在实现“三个课堂”常态化按需应用基础上,创新多点协同应用模式,实现了区域高位均衡发展。在全面开启学校数字化变革之旅前,要开展一系列的数字化准备行动。一是技术环境优化升级行动。通过协调财政部门,制定可持续的经费投入机制,以对原有环境升级改造和政府购买新建等方式,逐步配齐“双师课堂”软、硬件技术环境。二是大数据平台建设行动。利用政企合作优势,利用先进的软硬件技术和云服务技术开发搭建“双师课堂”教学环境与教育信息化应用大数据平台,为教学、教研、管理提供精准化、高效化、智能化服务。三是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行动。建设教研、电教、高校、中小学校、企业多方参与的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中心,作为“双师课堂”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研究创新、师资培训、管理调度基地,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形成合力,为学校数字化变革提供实践指导。四是名校优质资源引进行动。采用教育联盟、合作办学等形式,引入名校教育品牌,引进学校管理、优质师资、优质课程,选派校长、教师进行跟岗学习,建立互利共赢合作机制。五是校长、教师能力提升行动。采用“走出去”“请进来”“混合式研修”等形式,对中小学校长和教师进行“双师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应用专项培训,提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和执行力,能够带动学校整体发展;提升中小学教师“双师课堂”教学驾驭能力,打造一支专家型“双师课堂”教学主讲教师队伍。六是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行动。按学年确定提升目标、制订实施计划、建立保障机制,依托校内校外优质师资与课程资源,常态化开展专递课堂、同步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积极探索实施智慧课堂,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4.建立四项新机制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路径是机制保障,必须建立新机制。一是优质教师资源遴选和培养机制。教育数字化转型主要涉及教师、技术及技术支持下的教育实践三个层面,能够转型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双师课堂”的有效落地必须建立三类教师库:名师库、主讲教师库及校级主讲教师库。名师库成员负责对“双师课堂”实施的教学、教研、培训进行指导,并提供优质课程资源。主讲教师库及校级主讲教师库成员,须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要按教学计划负责区域及校内的教学、教研活动。二是教师奖励机制。研究制定不同层次主讲教师课时补贴标准,按照有效课时量发放相应课时补贴,保障主讲教师按劳取酬的权益,充分调动主讲教师的积极性。三是创新考核评价机制。组成由主讲教师参与的考核评价小组,出台“双师课堂”主讲教师考核方案,利用数字化手段,收集教育管理、教学活动、课业指导数据,分析学校管理、教师教育、学生学习等行为数据,做好绩效考核,保证考核结果的客观准确。四是投入保障机制。构建多部门协同工作机制,从政策上推动伙伴关系的形成,充分发挥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合作参与数字化建设,共同推进高性能数字化教学体系建设。[16]例如以政府分期投入来撬动企业更大投入;分类制定县外指导教师从事教学、教研、培训工作的报酬标准,制定名师优质课程资源购买标准。五、发展成效与展望河北地处京畿重地,作为教育大省,河北省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不断推进教育数字化进程。为了实现“人民满意、教育强省”的奋斗目标,河北历经几年的教育数字化转型,量身打造出具有本土特色的教育数字化转型成效。目前,河北省建成教育服务管理平台,拥有学校和师生基础数据库,为智慧教育、智慧管理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平台拥有覆盖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各学科网络课程、微课资源、党史精品课等优质教学资源;以活动为抓手,以精准培训为突破,为师生搭建实践、展示、交流的平台,不断提高师生的信息技术应用热情和应用水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