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陕西省西安市八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_第1页
2023-2024学年陕西省西安市八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_第2页
2023-2024学年陕西省西安市八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_第3页
2023-2024学年陕西省西安市八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_第4页
2023-2024学年陕西省西安市八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陕西省西安市八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一、积累与运用1.(2分)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掠过(nüè)酷似(kù)沸腾(fèi)裁判(cái) B.刹那(chà)翘首(giào)由衷(zhōng)气氛(fēn) C.赢得(yíng)敦煌(dūn)悄然(qiǎo)敛声(liǎn) D.慷慨(kǎi)轻盈(yíng)屏息(píng)旋风(xuàn)2.(2分)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惊心动魄振耳欲聋白手起家无怨无悔 B.一丝不苟屏息敛声摧枯拉朽殚经竭虑 C.如梦初醒沉静自若英勇善战从容不迫 D.眼花瞭乱空空荡荡锐不可当万众瞩目3.(2分)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这位在海边展现娴熟带球技巧的小男孩正是如今在我们球队掌控中场运转的巴西球员拉菲尼亚。 B.英国首相发言人:与北爱尔兰的谈判取得进展,但仍有默契需要弥合。 C.烈士白本升的妹妹李卫平带来的是哥哥生前一丝不苟的一本本笔记、作业本及一张张旧照片。 D.他为我国淡水生物的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为揭示淡水生物与环境的科学规律,为淡水生物学的学科建设,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4.(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设立交通安全宣传站,发放宣传材料,讲解今天安全常识,使市民增强了安全意识。 B.导致青少年营养不良的原因主要是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为追求身材过度节食造成的。 C.很多人喜欢运动,但专家提醒,适量运动才能增加人体的免疫力,运动要讲究科学性。 D.除公益放鱼环节外,本届太白湖放鱼节,还有超模大赛、航空模型展演等活动。5.(2分)下面对《钱塘湖春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的作者是白居易,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杰出的诗人。 B.这是一首七律,其中颔联和颈联的上下句都是对仗句。 C.诗歌的中间两联生动描写莺燕花草的活力,突出了早春特点。 D.尾联“最爱”“行不足”,直抒胸臆,表达诗人游湖的喜悦和遗憾。6.(6分)诗文默写。(1),浅草才能没马蹄。(2)柴门何萧条,。(3),路远莫致之。(4)月下飞天镜,。(5)东皋薄暮望,。(6),归雁入胡天。二、综合性学习7.(3分)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学校组织“走进太白楼”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任务。【走进直播间】5月18日,《千古风流太白楼》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国宝档案》播出,节目全长13分钟,栏目摄制组于3月6日走进济宁太白楼,采用多种方式建筑、碑刻等有关遗迹进行拍摄。《国宝档案》是国内极具知名度的一档文博类栏目(1)请为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20字以内)【推介太白楼】太白楼乃任城古八景之一,名传于世千余载,现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诗人李白曾居住在任城(今济宁),其悠久的历史见证着诗仙李白文化在济宁的传承。(2)请参考以上资料,写一句生动的宣传语,吸引更多同学走进太白楼。8.(3分)他们都走了过来,向我握手,我嘴里喃喃地说了几句话。然后我转身蹚过溪流,很快骑上马跟着我的小旅队走了。我当时心里想,也许我是看到他们活着的最后一个外国人。我心里感到很难过,而是在离家。文段中的“我”是指,为什么“我觉得我不是在回家,而是在离家”?三、阅读9.(15分)《夏日薄荷香》一文,完成问题。夏日薄荷香徐学平①母亲特意回了一趟乡下老家,没想到她冒着酷暑只是为了采摘些薄荷叶回来。望着那一堆嫩绿的叶片,打小就在城市长大的妻子自是满脸困惑,那些薄荷经过母亲的一番料理后可以做出不少消暑的美食呢。②薄荷,味辛、性凉、喜湿,多生长在靠近水域的阴凉处。每到盛夏时分,零星地散落在杂草之间。儿时的我就经常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摘薄荷,薄荷是很好识别的,更主要的是你一旦走近它就能闻到一股浓郁的清香。听说薄荷经日晒后它体内的精油就会挥发,所以得清晨起早采摘,三五成群的孩童在挂满露珠的草丛中嬉戏穿行,一个个都成了“泥猴儿”。③回家后,母亲将薄荷叶洗净晾干就可以备用了。用薄荷泡茶算得上是一种最为简朴的吃法了,取几片薄荷叶放入透明的杯中,然后用滚开的沸水徐徐浇入,叶片打着转儿随水漂浮,仿佛是一池春水中醒着几片绿绿的生命。待到茶水慢慢冷却下来,我不自觉地呷着杯里的茶,一丝淡淡的清凉立即萦绕着整个身心,再呷一口,宛若轻风拂面而来,让人顿感心清神怡。④另外,在炎炎夏日里煮上一锅可口的薄荷粥也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母亲煮薄荷粥时总爱先把薄荷放入水中用文火慢熬,直到薄荷汁液煎尽后方用勺子捞出残渣,等到粥即将煮好时再加入适量的冰糖,最后用猛火再次烧沸即可。每当我揭开锅盖时,薄荷粥甜而不腻,而粥汤不知何时也染上了那沁人心脾的绿⑤而用薄荷做上一道美味的靓汤那算得上是母亲的一手绝活了。母亲先往汤锅里注入清水,待水烧沸后,她会麻利地将鸡蛋在灶台上打开,这一切母亲总能一气呵成。鸡蛋稍微断生后便可放入薄荷,用勺子搅开,最后母亲还会在汤碗里再淋上几滴麻油。薄荷经沸水一烫,颜色碧绿如玉,光那模样儿就让人垂涎欲滴了。⑥夏日里那股浅浅的薄荷清香曾经一度陪伴着我的成长,如今事过多年了,没想到母亲至今念念不忘。不管这个夏天如何酷热,在我的心底早已有了一丝无法挥去的淡淡清凉。(选自文摘网,有改动)(1)文章围绕“薄荷”写了采薄荷、、、四部分内容,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子。(3)第④段描写母亲做薄荷粥的一系列动作,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谈谈你对标题“夏日薄荷香”的理解。(5)生活有百味,哪一种“香味”让你印象深刻呢?说一说原因。10.(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良多趣味。(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浙江①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②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③,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震撼激射,吞天沃日,江横玉系腰”者是也。(注释:)①浙江:指钱塘江。②既望:农历十六。③海门:浙江入海口。(1)请用“/”标示下面语句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①至于夏水襄陵②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①或王命急宣()②虽乘奔御风()③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④方其远出海门()(3)下列各组语句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沿溯阻绝/绝巘多生怪柏B.其间千二百里/飞漱其间C.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D.或王命急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②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5)填空。甲段描写三峡的夏水,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突出其、的特点,描写春冬之水则紧扣其的特点,以“素湍”“回清”“”的动态之美映衬“绿潭”的静态之美,动静相映成趣。乙段从、色、等方面进行正面描写,由远及近地写出了钱塘江潮雄奇壮观的景象。11.(4分)诗歌鉴赏。黄鹤楼崔颢(唐)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想象并描绘“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画面。(2)《黄鹤楼》一诗将神话传说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四、作文12.(40分)请以“那一幕,让我”为题目,写一篇作文。提示:横线上可以填“难以忘怀”“懊悔不已”“难过”“感动”等词语。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可能泄漏考生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积累与运用1.【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读音的掌握。做好本题,就要认真阅读选项中每一个加点字的读音,注意多音字在这个词语中的读音,还要注意平时容易读错的字音。【解答】A.有误,“掠过”的“掠”应读“lüè”;B.有误,“翘首”的“翘”应读“qiáo”;C.正确;D.有误,“屏息”的“屏”应为“bǐng”;故选:C。【点评】做好本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2.【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汉字的正确书写。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并学以致用。【解答】A.有误;B.有误;C.正确;D.有误;故选:C。【点评】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3.【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根据句意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易错点是句意理解不到位,词语理解不正确。【解答】ACD.正确;B.有误.心声情意暗相符合2、限定或规定,应用“分歧”。故选:B。【点评】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是能够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汉语词语有许多是多义的,但是到了具体语境中,每个词就只能有一个确定的意义。4.【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学生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解答】A.成分残缺,应该把“通过”或“使”去掉;B.重复多余,应该去掉“造成的”;C.正确;D.前后矛盾,应该把“环节”改为“活动”。故选:C。【点评】做好本题要明确病句的类别,并学会辨析修改,此外还要做练习加以巩固。5.【分析】《钱塘湖春行》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名篇。诗中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景中寄情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它既写出浓郁的春意,又写出了自然之美给人的强烈感受。把感情寄托在景色中,诗中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喜悦轻松的情绪和对西湖春色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解答】本题考查诗句赏析。ABC.正确;D.有误,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令人流连忘返,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表现诗人置身其间,“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抒发了春天来临时诗人的喜悦之情,没有“遗憾”。故选:D。【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6.【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解答】答案:(1)乱花渐欲迷人眼(2)狐兔翔我宇(3)馨香盈怀袖(注意“馨”的书写)(4)云生结海楼(5)徙倚欲何依(6)征蓬出汉塞【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二、综合性学习7.【分析】本题考查新闻材料综合阅读,材料以“国际博物馆日”为背景,学校组织“走进太白楼”活动参与活动的宣传工作。新闻材料的核心内容是,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千古风流太白楼》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国宝档案》播出,另外材料还补充说明节目拍摄的过程、播出结果等等。要解答好综合性学习试题,必须做到:1、善于运用积累,有效调用知识。2、仔细揣摩题意,提炼答题信息。3、发散多种思维,合理展开想象。【解答】(1)本题考查新闻标题概括。这是事件报道、时间、事件或结果。新闻材料的核心内容是:5月18日《千古风流太白楼》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国宝档案》播出、“《国宝档案》”。(2)本题考查宣传标语拟写。宣传标语词句要求:通俗易懂、亲切感人,句式上采用有鼓动性的陈述句或感叹句、比喻、排比等常见的修辞手法。这里要结合“推介太白楼”部分的资料来写,其悠久的历史见证着诗仙李白文化在济宁的传承,宣传介绍太白楼,可写出如下标语:登太白楼;仰望诗酒英豪,只要符合活动要求即可。答案示例:(1)济宁太白楼亮相《国宝档案》;《千古风流太白楼》在《国宝档案》播出(2)登太白楼,开启诗意之旅,邂逅快意人生【点评】新闻综合性阅读它注重考查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综合运用能力。考试命题上的特点是:①在内容上注重对能反映考生生活的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机地扩展考生自我表达的答题空间;②在试题的呈现方式上以独立的综合性学习考试板块出现,题内所需的学科间知识的综合交叉比较充分;③题干设置的文字量较大,富含信息,表述比较亲切,注意拉近与考生的距离,具有一定的审题难度;④在评价上关注考生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8.【分析】本题考查对名著知识的掌握。《西行漫记》又名《红星照耀中国》,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品真实记录了作者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解答】根据名著知识积累可知,文段选自《红星照耀中国》,此时他结束了在延安的访问。选段中的“我”指的就是埃德加•斯诺。这句话中的前一个“家”指美国。埃德加•斯诺在延安采访三个月,也接触到了很多普通的红军战士,他感受到了革命队伍里真诚热情的氛围,甚至还建立一个“扑克俱乐部”,但他已经与边区人民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就像是自己的家一样,以“家”来称呼延安。答案:埃德加•斯诺;埃德加•斯诺在短短的四个月时间里和边区的军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表达了他对边区恋恋不舍的感情。【点评】考试范围中提到的中外名著,一定要熟读。对于文中重点塑造的人物形象、某个人物的经典故事、语言风格、思想意义等一定要了然于心。可以用表格或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故事脉络,帮助理解记忆。三、阅读9.【分析】文章围绕“薄荷”,写了采薄荷、泡薄荷茶、做薄荷粥、做薄荷汤四部分内容,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表现了母亲技艺娴熟、做事利落、勤劳能干。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歌颂和对快乐童年的回忆。【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以“薄荷”为线索叙事,第③段写“泡薄荷茶”,第⑤段写“煮薄荷汤”。(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三五成群的孩童在挂满露珠的草丛中嬉戏穿行,一个个都成了‘泥猴儿’”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采薄荷时愉快的心情。(3)本题考查动作描写作用分析。“母亲煮薄荷粥时总爱先把薄荷放入水中用文火慢熬,然后放入淘洗干净的绿豆和粳米继续烧煮,最后用猛火再次烧沸即可”一段话、慢煮、捞、放、加入,生动传神地表现了母亲动作的熟练和勤劳能干。(4)本题考查标题含义理解。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分析,表面指薄荷本身的香气。(5)本题考查阅读感悟。生活中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而是因为爱的滋味。答案:(1)泡薄荷茶做薄荷粥做薄荷汤(2)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采薄荷时愉快的心情。(3)母亲做“薄荷粥”的一系列动作,生动传神地表现了母亲技艺娴熟(做事利落。(4)这个标题既包含了薄荷本身的香气,又隐含了浓浓的母爱和对快乐童年的回忆。(5)示例:红烧肉的香味。红烧肉是爸爸的拿手好菜,每次回家都给我做香喷喷的红烧肉。【点评】阅读分析题是语文学科中常见的题目类型,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10.【分析】参考译文:(甲)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了。如果有时皇上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的快啊。每到春季和冬季,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高山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瀑布冲荡在岩石山涧中,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许多趣味。(乙)钱塘江的潮水,是天下雄伟的景观。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是最盛(的时候)。当潮水远远地从钱塘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远看)几乎像一条银白色的线;不久(潮水)越来越近,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射,吞没天空,冲荡太阳,气势极其雄伟豪壮。杨万里的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描写的就是这样的景象。【解答】(1)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问题,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①句意为: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的时候。②句意为: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是最盛(的时候)。故断为: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古今异义,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①句意:有时皇上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或:有时;②句意: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③句意: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是最盛(的时候)。自:从;④句意:当潮水远远地从钱塘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方:当……时。(3)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绝:断/极;B.间:之间/中间;C.之: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的;D.或:有时/有的。故选:C。(4)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应当注意做到字字落实;其次要注意句子中缺失的成分、宾语需要补全。①重点词有:清,水清。荣。句意:水清、山高,实在是有许多趣味。②重点词有:之,的。观,景象。(5)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细读文本。根据“至于夏水襄陵。根据“虽乘奔御风。根据“素湍绿潭。“悬泉瀑布。乙段则主要从形、声。答案:(1)①至于/夏水襄陵。②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2)①有时;②飞奔的马;④当……时。(3)C(4)①水清,树荣(茂盛),草盛。②钱塘江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象。(5)水势大水流急悬泉(或飞漱/瀑布)形【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11.【分析】《黄鹤楼》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这首诗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颔联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经历经千百年之久;颈联诗意一转,进入景物描写,写晴日在黄鹤楼所见之景;尾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解答】(1)本题考查诗句内容的理解与画面的描绘。“晴川历历汉阳树,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登上黄鹤楼远望,清晰可见,生机勃勃,画面明丽悠远。(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本诗首联从神话传说写起,此时只留下黄鹤楼,只有白云千百年看来悠悠飘荡,黄鹤离去不再回来既承接了首联仙人乘鹤离去。既有岁月不再。第三联写自己于楼上远望之景,哪里是我的家乡。参考答案:(1)在和煦的阳光下,长江对岸的汉阳平野中那葱翠的树木清晰可辨,芳草如茵。(2)前两联均是神话传说,在远望天际,顺势转换为对天际白云的描绘,无限怅惘(惆怅)的情感。译文: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点评】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四、作文12.【分析】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本作文题目是“那一幕,让我”,写作时应采用第一人称,题目难度不大。【审题立意】本作文题目是“那一幕,让我”,在写作时要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那一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