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语文考前攻略古诗文阅读(鉴赏诗歌表达技巧)【考情诊断】表达技巧是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结构技巧的统称。其各自的手法又有数种,且某些手法所指很接近,很难清晰划界。所以,宜粗放处理,没有必要钻牛角尖。比如下面两种说法:由于作者对情节的发展事先做了铺垫,因而后来发生的故事并不使读者感到突然。由于作者在前文已经埋了伏笔,因而后来发生的故事并不使读者感到突然。诗歌的表达技巧与散文甚至小说的表达技巧多是一样的。比如“叙述”,就是小说的八大特质之一,涉及的几个知识点——人称、线索、顺序、腔调、视角等,在诗歌鉴赏中也会有,只不过说法不同,叫“叙事技巧”或“叙事艺术”。1.修辞手法除了常见的九种辞格外,还有双关、叠字,有的人把句式效果比如倒装也归在修辞里。2.表现手法也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常见的有渲染烘托、联想想象、对比衬托、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等。3.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说明”也是表达方式,但是在诗歌鉴赏和散文阅读中不会涉及)表达方式的技巧和表现手法也有一些是交叉或重合的,如“虚实结合”我把它归在“表现手法”里,也有人将之归在“描写角度”里。常见的描写角度:点面结合、动静结合、正侧结合、细节、白描……常见的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如托物言志)、借事抒情(如描写细节)等。有人把夸张、排比、反复、反问等修辞的抒情效果也算在里面。4.结构技巧有的人也称之为构思技巧或布局谋篇技巧,主要有:铺垫照应、以小见大、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抑扬突转、戛然而止等。表达技巧的表述程式运用了什么技巧→怎么用的(结合诗意展开)→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类题举隅】1.【2023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答友人论学林希逸逐字笺来学转难①,逢人个个说曾颜②。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③。【注】①笺:注释。这里指研读经典。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③鹤山:南宋学者魏了翁,号鹤山。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参考答案】
①卖花担上的桃李花虽然美丽,但已失去根基,只有指头树梢的花朵才能使人感受到它的生机活力;(3分翻译诗句)②读书治学不能满足于道听途说,要认真阅读经典,深刻体会其中的精神内涵。(3分引申义)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2023年高考新课标Ⅱ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湖上晚归林逋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依稀渐近诛茅地[注],鸡犬林萝隐隐声。[注]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①诗歌首联“卧枕船舷归思清”透露出愉悦闲适之心境,全诗景物都笼罩上诗人的主观色彩。②诗歌第二句写小船仿佛在仙境穿行,诗人心情愉快,因而眼中所见景色也格外美丽。③诗歌颔联写夕阳晚照中小桥流水、山寺云峰悠然宁静的状态,恰是诗人内心宁静闲适的投射。④诗歌颈联描写归飞的小鸟和水中的红莲,“如见避、似相迎”,运用拟人手法写鸟儿避人飞走,荷花热情欢迎,描写细腻,同样传达出诗人回家之时愉悦闲适的心情。
(6分,每点3分,答对3点即可。)3.【2022年高考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注]
魏了翁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1】①珍惜美好,执着追求。作者对“无边春色”执着追寻,一个“苦”字体现出对美好事物美好景色的执着追求。②积极态度,重视劳动。“祈麦祈蚕”都是古代劳动人民怀有积极乐观态度,重视劳动生产的重要表现。③遵守孝道,各安其所。“翁”“子”“孙”之问推行孝道友爱,其乐融融。“商”“贾”“农”各安其所,安守本业,自食其力。【参考答案2】①从“翁前子后孙扶掖”可以看出,词人重视长幼之序,崇尚尊重老人的风尚。②从“商行贾坐农耕织”可以看出,词人认为农商各行都应当各安其分,自食其力。③从“须知此意无今昔”可以看出,词人对传统社会秩序的积极肯定和维护。
【知识梳理】诗歌的表达技巧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梳理时,多数考生感觉其种类纷繁芜杂,表述交错重叠;答题时,有无所适从之感,效率自然低下。从诗歌初级鉴赏的要求出发,结合多年高考命题及答题所需的实际,古诗的表达技巧宜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结构技巧等三大方面来认识和理解。考生从此入手,进行系统梳理,分清主次,去粗取精,合理取舍,去伪存真,备考方才事半功倍。一、表达方式古代诗歌中的表达方式主要指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高考重点考查抒情、描写两类,如下分别详加阐释。1.诗歌中的抒情诗歌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抒情是古诗创作中运用最多也是最重要的表达方式,它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1)直接抒情直接抒情又称直抒胸臆,就是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比如,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直接表达自己傲视权贵的狂放之情;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以“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直接抒发自己推己及人的悲悯之情。(2)间接抒情间接抒情是指借助景、物、事等媒介来抒情。按照媒介与情感的关系,可以衍生出如下常用间接抒情方式:①景情关系: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乐景衬哀情(反衬)、哀景衬乐情(反衬)。②物情关系:托物言志、借物抒怀。③事情关系:借古讽(伤)今、怀古伤今、用典抒情、即事抒怀。2.诗歌中的描写描写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景物)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高考考查的重点是景物描写手法,其次是人物描写手法。下面,我们重点梳理古诗写景手法。诗歌写景,讲究角度,“横看成岭侧成峰”,有错落之美;“远近高低各不同”,有跌宕之美。古诗常用的写景角度有:动静、虚实、层次、顺序、感官、色彩、点面、正侧、抑扬等。这些角度常衍生出以下具体描写(表现)手法: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动写静、以静写动)、正侧结合、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点面结合(由整体到局部、由局部到整体)、远近结合、内外结合、俯仰结合、视听结合、感官互通(通感)、绘形绘色、色彩鲜明、明暗对比、欲扬先抑、对比、衬托(正衬、反衬)、列锦(意象叠加)、工笔(细节)、白描、赋(铺陈排比)、比兴、象征、想象、联想、曲笔(从对方入笔,又称对写法)……二、修辞手法古人作诗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反问、设问等9种。从审美的层面来说,考生一要对这9种修辞手法的概念、种类、基本特点了然于胸,阅读时做到能“认得出”,即准确识别;二要对这9种修辞手法的美学效果(表达作用)熟稔于心,阅读时做到能“写得好”,即优雅表达。下面,我们从概念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对这9种修辞手法做简要梳理。1.比喻定义: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表达效果:①化平淡为生动;②化深奥为浅显;③化抽象为具体;④化冗长为简洁。2.比拟定义: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把抽象的概念当作人或物,或者把人当做物、把此物当作彼物来描写。表达效果:①增添特有的情味;②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③能引发读者想象,令文章更生动。3.借代定义:就是用相关的事物来替代所要表达的事物。表达效果:①以简代繁;②以实代虚;③以奇代凡;④以事代情。4.夸张定义: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进行合乎情理的有意扩大或缩小。表达效果:①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②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③感情鲜明,增强语言生动性。5.对偶定义: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表达效果:①便于吟诵,易于记忆;②用于诗词,有音乐美;③表意凝炼,抒情酣畅。6.排比定义: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表达效果:①内容集中,增强气势;②叙事透辟,条分缕析;③节奏鲜明,长于抒情。7.反复定义:通过一遍一遍地重复个别词语或句子,以达到强调目的的一种修辞。表达效果:①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②使格式整齐有序,而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8.反问定义:是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表达效果:加强语气,表示强烈的感情。9.设问定义: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确定答案的修辞方式。表达效果:①提出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②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结构紧凑的作用三、结构技巧结构技巧,又称结构安排技巧。诗歌结构安排的最大特点是起承转合。鉴赏诗歌的结构技巧,主要是弄清不同位置的句子在结构上所起的不同作用及相应达到的艺术效果。1.首句的结构作用——起(1)开篇点题,统领全诗,领起以下对……的描写;(2)为下文对……的描写作铺垫,埋伏笔;
(3)渲染某种气氛,烘托某种心情,为诗歌奠定某种基调;(4)如果首句设问,那么就有引人思考或发人深省、设置悬念的作用。2.中间句的结构作用——转承(1)过渡、承上启下;(2)转换话题(如由写景叙事转向议论抒情或由议论抒情转向记叙、描写等)。3.尾句的结构作用——合(1)总结全诗,深化或升华主题;(2)卒章显志,点明题旨;(3)照应上文或题目,前后呼应,使诗歌结构严谨;(4)以景结情;(5)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使人回味无穷。四、表现手法1.对比和衬托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对比的两个方面一般不分主次,反衬有主次之分。如梅尧臣的《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寸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衬托是指利用事物间相同或相对的条件,以一方作为陪衬来突出另一方的手法。利用事物的相同条件来衬托另一方,称正衬;利用事物的相对条件来衬托另一方,称反衬。如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2.渲染和烘托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如汉乐府民歌《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烘托本是一种国画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以人烘托人,如《陌上桑》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以物烘托物,更多的是以景物烘托人物。3.象征就是诗人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情感或心志的一种表现手法,它们在整体构思上经常用到拟人、比喻、双关、借代等修辞手法。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4.用典指诗歌中援用前人诗文名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典故,使诗歌的意蕴更加丰富、含蓄、深刻。用典根据用法的不同可以分为明用和暗用。明用就是直接援用,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暗用就是间接援用,又称化用,如欧阳修的《宿云梦馆》:“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杳难分。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5.联想和想象联想是由某人或某事物而关联性地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这里“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是已经客观存在的。如温庭筠的《咸阳值雨》:“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想象是由某人或某事物而创造性地想出其他具体形象或情景。这里“其他具体形象或情景”原本是不存在的,是人的主观的创想。如陈陶的《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6.抑扬结合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褒扬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的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的目的。抑扬按形式可分欲扬先抑(先抑后扬)、欲抑先扬(先扬后抑)两种。欲扬先抑如南宋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欲抑先扬如李商隐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7.以小见大就是以细小的内容和景物来表现重大的思想和寓意。如杜牧的《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8.点面结合广镜头为面,特写镜头为点;粗线条勾勒多为面,细笔描绘多为点。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9.主客移位诗人在表达情感时,不直接从自身来写,而是通过想象从对方入笔,通过客体对主体的情感来表达主体对客体的情感,从而显得委婉含蓄,更具深意。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10.正意反说(反语)宋之问《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写思乡之切,却正意反说,愈近家乡,愈不敢问及家乡,担心听到坏消息,从而更好地表达出作者的思乡之切。陆游《秋思》“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纵然是天大的事也一醉罢休,但真能“醉亦休”吗?诗人不过是正意反说,表面放达,实则抒发报国无门、难以释怀的愁苦。岑参《寄左省杜拾遗》“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运用反语,揭露和讽刺了封建统治者的文过饰非、讳疾忌医,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的失望之情。11.反衬(有时与“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共用)沈佺期《独不见》“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用海燕双栖反衬少妇的孤独愁苦。贾至《春思二首(其一)》“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用春日美好之乐景反衬诗人内心之愁苦。12.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刘攽《雨后池上》:“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先写水面平静的静态美,再写风吹动垂杨水落荷叶之声,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表现了雨后池塘的美丽。王维《田园乐(其六)》“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以声衬静,动静结合,表现田园幽静安适的特点。13.借古讽今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借南朝暗讽唐朝统治者大兴佛教、不顾百姓民生的社会现实。戎昱《咏史》:“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诗人借汉朝之事讽刺当朝执行的屈辱的和亲政策。14.直抒胸臆杜甫《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直抒胸臆,表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以及作者对战争的怨恨之情。杨炯《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接抒发了作者忠君报国和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15.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委婉含蓄,间接抒情)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其一)》“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绿荷有恨而背西风,以寓情于景的手法,写出诗人之恨,流露出伤感不平之情。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描写边塞景象,寓情于景,展现边疆将士的伤感别离之情。16.托物言志王安石《孤桐》“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托物言志,表达了自己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的人生追求以及甘愿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的精神。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作者借咏蝉以喻自身的高洁。17.用典裴迪《送崔九》“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借《桃花源记》中武陵人的典故劝勉崔九既要隐居,就必须坚定不移,不要三心二意,不甘久隐。杜甫《江汉》“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用“老马识途”的典故表达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18.比喻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将荷叶比作碧伞,生动形象,从而传达出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刘攽《雨后池上》“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将平静的水面比作淡磨之明镜,写出水面的静态美。19.拟人戎昱《移家别湖上亭》“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柳条藤蔓”用拟人化的“系”的动作挽留主人,从而表现主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苏轼《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作者把海棠写成了一个睡美人,突出了海棠的高洁美丽,以及作者对海棠的喜爱之情。20.双关王昌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一“凉”字,既写出了身体上感受到的寒冷,又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凄凉,一字双关。秦韬玉《贫女》“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既表达了对贫女的同情,又倾诉了自己终年劳心却久屈下僚的愤懑不平。21.反复苏轼《减字木兰花•己卯儋耳春词》:“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字间隔反复,使词的音调明朗,突出渲染了春趣。22.夸张王维《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山之高远。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23.互文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木兰诗》“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运用互文手法,使诗句语言明快,结构工整,声韵和谐。24.设问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设问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深长的亡国之愁苦。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运用设问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切的惜花之情。25.抑扬法(先扬后抑、先抑后扬)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诗人运用先扬后抑的手法鲜明地表现了统治者政治上的昏聩庸弱。纪晓岚的“这个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儿孙个个都是贼,偷得蟠桃献母亲”,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表达了对婆娘及儿孙们的赞扬之情。26.多角度描写贾岛《暮过山村》“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从听觉上,数里外听到水声,以响衬静;从视觉上,直接写人烟稀少。王禹偁《村行》“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写出了晚山可爱,好景无限。当然,这里总结的是一些常见的表现手法,并非涵盖了所有的手法,如反问、比兴、象征、对偶、叠字叠词叠句、细节描写等就没有涉及。我们不妨在老师讲解或自己的复习中及时地查漏补缺。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一首诗词往往综合运用几种表现手法,鉴赏时要进行全面分析,如王冕《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有衬托,以冰雪衬托白梅之坚毅耐寒;有对比,用桃李对比显示梅之高洁守志。五、描写手法【手法例说】【虚实结合】含义: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作用:①让读者从虚中想象实,从实中体会虚,激发想象,增强吸引力;②丰富诗歌内容,使其内涵丰富,外延无边,增强表现力。例句赏析:含山店梦觉作唐代:韦庄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赏析:前两句实写,表达诗人客天涯的豪迈和潇洒。“江南梦”和“山月斜”都是虚写,刻画出现实困境的艰难,表达一种失意心情。【动静结合】含义: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景物同时做动态和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作用:①突出事物特征,将对象表现得活泼有致;②增强画面的动感,营造出具有感染力的意境;③凸显语言表达的艺术性,使句子灵活多变,富于诗意;④烘托作者的某种心境和情绪。例句赏析: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通过描写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景,营造出春天的山谷中的一派生机而这些动景更衬托出一片静谧的意境以动衬静,韵味无穷【正侧结合】含义:正侧结合是古代诗文中写人、写物常用的一种手法。“正“指的是正面描写,“侧”指的是侧面描写。在诗文中,直接描写所要歌咏的人或物,就是正面描写。不直接描写所要歌咏对象,而是描写与之相关的人或者物,以此来揭示歌咏对象特征的,叫做侧面描写。作用:①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现所要歌咏的对象;②使歌咏对象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③侧面描写,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例句赏析:山园小梅林通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董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擅板共金樽分析:这首诗的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1)首联与领联是正面描写。首联正面描写梅花在“众芳摇落”时节“独暄妍”独特的生活环境和引人入胜的“风情”,领联进一步从正面具体描写梅花“疏影横斜”的姿态和“暗香浮动”的神韵。(2)颈联与尾联是侧面烘托。颈联从“霜禽”与“粉蝶”受梅花的吸引进一步烘托梅花的美好形象,尾联从诗人抒情的角度,烘托梅花品格:说只有诗人的低吟品赏才可以与梅花的品格相般配,是容不得世俗的“擅板与金槽”(歌舞饮宴)染杂其间的。这样正侧结合的描写,使梅花的美好形象更加丰满,突出了梅花的高洁品格充分地抒发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点面结合】含义:“点”,指的是最能显示描写对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面”,指的是对描写对象的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在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中,点面结合比较常见。作用:①有点有面,能全面深入地反映事物,突出特征;②材料多样,富于变化,增强可读性和感染力;③便于读者对描写对象形成全面完整的印象,增强说服力。例句赏析: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杜甫《八阵图》“功盖”一句总说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显著,这是“面”。“名成”一句则具体写诸葛亮创制八阵图使他名声更加卓著,这是“点”。头两句用了点面结合的描写技巧,既写出诸葛亮全局性的业绩,又赞颂他对军事的贡献,反映出他卓越的才能和伟大的功绩,使读者能对诸葛亮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印象。【白描】含义:白描也是诗歌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注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它要求抓住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作用:①鲜明地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②语言简洁洗练,真切自然,耐人寻味。例句赏析: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诗人连用九个名词,分别描绘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马”九个意象,成一幅苍凉寂寥的秋景图,表现出浓烈的思乡之情。尽管作者不著一个哀字,但是悠悠哀愁在这样萧瑟苍凉的暮景中尽露无遗。用白描手法写景,可让人快速抓住景物的特征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感情。【细节描写】含义: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对象身上最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细节描写,就是抓住细微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作用:①便于刻画人物性格和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②增强内容的真实性、生动性和感染力;③创造独特的环境气氛,便于表达人物思想情感;④能更好地揭示诗歌主题。例句赏析: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这首诗借助生动的细节描写传递人物的思想感情,“临发又开封”这一行动细节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深切思念,生动形象,感人至深。【视角变化】含义:诗人常常通过变化观察角度来描摹事物,如由远到近(远眺、近看),由高到低(仰视、俯视)等。作用:①使所写对象千姿百态,变化万千,生动活泼;②使读者对所写对象的认识更加全面,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例句赏析: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例题分析】例1.(2022·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6分)楼
前[中唐]王建天宝年前勤政楼,每年三日作千秋①。飞龙老马曾教舞,闻着音声总举头。过勤政楼[晚唐]杜牧
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②。【注】①千秋节:唐开元十七年八月,丞相表请每年八月五日(玄宗生日)为千秋节。此后,玄宗每年在勤政楼庆生,赏百匹飞龙舞马。飞龙,马厩名。士庶间互赠承露丝囊。②金铺:钉在门上的兽面形的门环底座。分析两首诗后两句在情感、写法上的不同。(6分)【参考答案】情感不同:①王诗追忆飞龙舞马,表达对昔日盛世的怀念,而感慨玄宗的骄侈佚乐,言外自见;②杜诗借眼前金铺上的紫苔,抒发昔盛今衰的悲叹之情。写法不同:①王诗运用细节描写,写出老马“总举头”这一习惯性动作,生动传神;②杜诗运用拟人手法写紫苔“偏称意”,突出其任情滋蔓,寓情于景,营造荒凉氛围。例2.(2023全国乙卷)阅读陆游《破阵子》,完成后面题目。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与君同醉醒。这首词是如何表现词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①采取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②开篇即言志,表明自己看轻尘世浮名;③在描写登山、穿林等生活场景时,也直白地表达出感受。【评分参考】共6分,每点2分;第一点与第二、三点是总分关系;意思对即可。例3.(2021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意难忘·山家【清】吴伟业
村坞云遮,有苍藤老干,翠竹明沙。溪堂连石稳,苔径逐篱斜。文木几,小窗纱,是好事人家。启北扉、移床待客,百树梅花。
衰翁健饭堪夸,把瘿尊茗碗,高话桑麻。穿池还种柳,汲水自浇瓜。霜后橘,雨前茶,这风味清佳。喜去年、山田大熟,烂漫生涯。【注】①瘿尊:即瘿樽,用瘿瘤状木根制的酒杯。分别赏析上片的写景艺术和下片的叙事艺术。(6分)【参考答案】上片写景艺术:①由远及近,由外到内。从村坞、山家到室内,步移景换。②意象丰富,色彩和谐。“苍藤老干”“翠竹明沙”,意境明净清幽。③以动写静,动静结合。如“溪堂连石稳”,以溪水声反衬山野之静。下片叙事艺术:①对比衬托。如“衰翁”与“健饭”。②铺陈写实。如“高话”以下几句,一一叙写山家生活。③语言平白。如“汲水自浇瓜”,表现了农家生活的自在惬意。例4.阅读下面这首黄庭坚的诗,完成考题。寄黄几复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注】①黄几复:与黄庭坚少年交游,当时在南方做官。②这句诗是说黄几复有治国才能。诗歌颔联被北宋诗人张耒称为“奇语”,请赏析此联的表现手法。(6分)【参考答案】①意象叠加。用“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六个意象并列,写出了十年前相会的快乐和十年来的各自漂泊。②对比鲜明。“桃李春风”与“江湖夜雨”,是乐与哀的对照;“一杯酒”与“十年灯”,是一与多的对照,在对比中突出了欢乐极其短暂、漂泊极其漫长的凄凉现实,凸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③典故密集。“一杯酒”“江湖”“夜雨”分别巧妙地化用了王维“劝君更进一杯酒”、杜甫“江湖多风波”、李商隐“巴山夜雨涨秋池”等典故,抒情深沉,浓烈。【即时巩固】一、专项练习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第1题。送人之巴蜀吴文泰烟波迢递古荆州,君去应为万里游。倚棹遥看湘浦月,听猿初泊渚宫秋。云开巫峡千峰出,路转巴江一字流。若见东风杨柳色,便乘春水泛归舟。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第三联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6分)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第2题。书愤二首(其一)陆
游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①。细雨春芜上林苑②,颓垣夜月洛阳宫。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注】示例:①“厄穷”二句:苏武厄于匈奴,餐毡吞雪而忠心不泯。安史之乱中,张巡死守睢阳数月,被俘后仍骂敌不止,最后竟嚼齿吞舌,不屈而死。②上林苑:汉时旧苑。它和下句的“洛阳宫”,在这里都是用来代指皇宫所在之地。2.本诗颈联情景交融,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6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3题。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①杜
牧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九华山②路云遮寺,清弋江③村柳拂桥。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注】①本诗作于开成四年,当时杜牧在宣州为官,即将离任回京;此时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要前往舒州去。②九华山:在池州青阳境内,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③清弋江:即青弋江,长江下游支流,在宣州城西。3.本诗前两联是如何写景的?对表达情感有何作用?(6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4题。月夜忆乐天兼寄微之【注】刘禹锡今宵帝城月,一望雪相似。遥想洛阳城,清光正如此。知君当此夕,亦望镜湖水。展转相忆心,月明千万里。【注】此诗写于大和三年,当时诗人在长安,白居易(字乐天)在洛阳,元稹(字微之)在越州(今浙江绍兴),镜湖是越州境内的一个湖。4.本诗前六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赏析。(6分)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第5题。水仙子·舟中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5.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6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6题。寓
驿
舍①陆
游闲坊古驿掩朱扉,又憩空堂绽客衣。九万里中鲲自化,一千年外鹤仍归②。绕庭数竹饶新笋,解带量松长旧围。惟有壁间诗句在,暗尘残墨两依依。【注】①驿舍:作者题下自注云:“予三至成都。皆馆于是。”
②晋代陶潜《搜神后记》卷一:“丁令威,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6.本诗不含情字,却感情强烈。作者是如何做到的?请简要分析。(6分)阅读下面的清诗,完成第7题。渡百里湖查慎行湖面宽千顷,湖流浅半篙。远帆如不动,原树竞相高。岁已占秋旱,民犹望雨膏。涸鳞如可活,吾敢畏波涛?7.诗歌的尾联在谋篇布局方面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二、综合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题。木兰花令·高平四面开雄垒①苏
轼高平四面开雄垒。三月风光初觉媚。园中桃李使君家,城上亭台游客醉。歌翻杨柳金尊沸。饮散凭阑无限意。云深不见玉关遥,草细山重残照里。【注】①元丰二年,词人前往湖州上任期间路经泗州(即“高平”)所作。8.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气势宏阔,次句柔婉明丽,一“雄”一“媚”相映成趣,足见苏词的开阖自如。
B“园中桃李”“城上亭台”用白描手法概括出眼前所见,春光明媚,令人心醉。
C.“饮散”一句带动了词意的转折,之前词人感觉非常欢愉,之后生出无限感慨。
D.“歌翻杨柳”一句,把热闹的欢宴写得有声有色,“杨柳”也隐含着思乡之情。
9.这首词的最后两句运用怎样的表达技巧?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10~11题。长安月夜①白居易喧喧车骑帝王州②,羁病无心逐胜游。明月春风三五夜,万人行乐一人愁。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③白居易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注】①本诗为作者在长安应举时所作,诗题有改动。②帝王州:指都城长安。③原诗是一首七律,作者时任翰林学士。元九即诗人元稹,当时被贬湖北江陵。10.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第一首诗中,“喧喧车骑”直接表现了唐代都城长安节日之夜车水马龙、游人如织的热闹场景。B.第二首诗题目中的“禁中独直”表明作者写此诗时正在翰林院值班,“忆”是全诗的题眼。C.两首诗的写作年代虽然不同,但题材相近,诗中的两处“三五夜”所指的时令和具体节日也是相同的。D.作者是写月的高手,他在多篇诗作中借月抒发感情,比如“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11.两首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有何不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13题。春思皇甫冉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①路几千?家住层城②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机中锦字③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为问元戎窦车骑④,何时返旆勒燕然?【注】①马邑:边城名,在今山西。龙堆:即白龙堆,在今新疆。②层城:因京城分内外两层,故称。③机中锦字:窦滔被贬龙沙,其妻苏蕙能文,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共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成文意。④元戎窦车骑:元戎,犹主将;窦车骑,后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铭,刻石而还。12.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春日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丈夫早日得胜归家的盼望。B.第四句“心随明月”与“我寄愁心与明月”表意相似,深刻表达了女主人公只能把对丈夫的思念寄托给明月的无奈。C.为了寄托思念,抒发离情别恨,女主人公为夫君织一幅锦字回文诗,“笑独眠”用拟人手法,楼上花枝也含笑而眠。D.尾联写女主人公问军中主帅何时才能得胜班师,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统一起来,赋予了本诗积极的社会意义。13.诗歌首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一、专项练习1.答:示例:①联想、想象(虚实结合)。巫峡多云雨,巴江路难行,此时诗人在古地荆州送友人至巴蜀,自然希望友人的必经之地巫峡“云开”雾散,巴江“一字”无阻。②寓情于景。巫峡雾散,千峰尽出,“巴江一字”,顺畅无阻,寄寓了诗人对友人征程一帆风顺的美好祝愿。(答对偶或夸张并有简要分析,可适当得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全诗结构巧妙,语虽平淡而意味深长。前四句实写景,烘托情。后四句想象明天,与此时的秋夜作对比,进一步表达了离情别绪,又是虚写。考生答题时,一定要结合诗歌思想情感来分析。2.答:①“细雨春芜”“颓垣夜月”描绘了一幅凄清而又破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衰败的感伤。②借上林苑和洛阳宫的荒芜破败,写出国势的衰微,表达了诗人对当权者的激愤。【解析】颈联通过写景来抒情,情景交融。诗句通过写“上林苑”和“洛阳宫”的“细雨春芜”“颓垣夜月”,描绘了一幅荒芜、凄凉、萧瑟的景象。“上林苑”和“洛阳宫”皆为皇家建筑,以其荒凉表现了国势的衰败。国势衰败是因缺少“孤忠”之人,作者又借此句表达了对当政者的愤慨。3.答:示例:①虚实结合。首联写早春阳光明媚、芳草鲜美的景象,是实写。颔联上句想象友人赴任途中经过九华山的景象,是虚写;下句写两人分别时的眼前之景,是实写。远近结合。首联写早春阳光明媚、芳草鲜美的景象,是近景。颔联上句想象友人赴任途中经过九华山的景象,是远景;下句写两人分别时的眼前之景。②反衬(或:以乐景衬哀情)。前四句通过描写早春明丽和煦的美景,反衬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以及自己离任回京、仕途未定的惆怅不安之情。【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从前两联内容来看,首联和颔联下句所写之景是实际存在的,所以是实写,而颔联上句所写之景是想象的,所以是虚写,由此可以判断这是虚实结合;而首联和颔联下句写近处之景,颔联上句则是远景,所以这是远近结合。分析诗歌中景物描写对表达情感的作用,则要看景与情的关系,因为景是乐景,而情是哀情,所以是反衬,即以乐景衬哀情。4.答:示例: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一、二句实写诗人在长安看到如雪的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案【心舟版】
-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工作总结
- 华文版五年级上册书法教案
- 内蒙古行政职业能力模拟3
- 浙江申论2022年真题(县乡)
- 2013年7月18日上午山西朔州面试真题
- 福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2016年
- 2024年山林转让合同800字模板
- 新解读《GBT 41036-2021宇航用超高低温圆形电连接器通 用规范》
- 两人合伙协议书范本2024年
- 某隧道监控量测数据回归分析方法
- 第15讲 椭圆中6大最值问题题型总结(原卷版)
- 附表2.基础开挖施工作业票实用文档
- 2023年河北省中考数学真题(原卷版)
- 硝酸安全应急预案
- HSE管理制度和IT设备管理制度及OA系统运行管理制度和EHS管理制度
- 神经外科运用PDCA对危重患者晨间床旁交接班不完整原因分析品管圈鱼骨图柏拉图对策拟定
- 王戎不取道旁李-“江南联赛”一等奖
- 警务实战理论知识考试题库
- 学校田径运动会所需各表格(团体总分记录表-径赛检录表-径赛计时表-终点名次报告表-田赛远度表)等
- 集合不等式函数测试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