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版)必修一知识点汇编_第1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版)必修一知识点汇编_第2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版)必修一知识点汇编_第3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版)必修一知识点汇编_第4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版)必修一知识点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宇宙

1、概念: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2、特点:

①物质性: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②运动性:宇宙中的一切在不断运动

二、天体

1、概念:宇宙中物质存在的形式。

2、类型:

①自然天体:自然界存在的,包括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

②人造天体:由人工研制并用运载火箭或航天飞机发射到宇宙空间的飞行体;运行规律与自然天体相

同或基本相同;包括宇宙飞行器和空间垃圾等。

3、常见天体

天体类型组成物质及成员特点

①质量庞大,温度高,能自己发出光和热;②往往和周围其他天体组成一个系

恒星炽热气体

统,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①本身不发光,一般星云里都会有恒星,呈云雾状;②体积和质量都很大;③

星云

状外表的天体,密度较小因形状的不同,称为狮子状、玫瑰状星云等

①自己本身不发光,靠反射恒星的光而发亮;②沿着固定椭圆轨道环绕恒星运

行星出口:八大行星

动,质量比恒星小

卫星如:月球①绕行星运行,本身不发光;②卫星大小不一,但是不会超过它绕转的行星

①不能自己发光,但与大气摩擦形成光迹;②进入大气层后,同大气摩擦燃烧

流星体尘埃和固体块而发光,产生流星现象;③没有烧尽的残体落到地面叫陨星,其中石质的叫陨石,

铁质的叫陨铁

彗星冰物质①密度很小,具有云雾状外表,不能自己发光;②绕太阳运行

4、天体的判断标准:(1)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2)非附属于天体的一部分;(3)有独立的

运行轨道

:看它是不是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独立存

一看;在于宇宙中。进入大气层或落到地面的物

茎而虚普体不属于天体。例如,宇宙飞船在太空中

:运行时是天体,返回地面就不是天体了

二看看它是不是宇宙间的物质,一些自然现象

物质形态不属于天体,如极光、流星雨等

看它是否在一定的轨道上独自运转。依附

三看

在其他天体上运行的物体不属于天体,如

运转轨道

在火星上考察的火星车

三、天体系统

1、形成: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的层次

r(现阶段所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

「其他恒星系

可观测宇宙<,其他行星系

银河系<

太阳系<[地球

皿系曰硅

L[月球

3、主要天体系统

①地月系: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月地距离约为38.4万千米。

②太阳系: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行星际物质等构成;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日地距离约为1.5亿千米。

太阳系组成:八大行星距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是: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小行星带

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口诀: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王。

③银河系:由太阳和众多恒星组成的庞大恒星系统;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太阳与银河系中

心的距离约为2.6万光年。

④河外星系:银河系以外观测到的同银河系类的星系;河外星系又称“河外星云”。

⑤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和现阶段所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的统称;是目前人类所知道的最高一级的

天体系统。

4、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普通性体现在其结构特征与运动特征上。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是类地行星(离太阳近,体积、质量都较小)

木星、土星是巨行星(体积、质量巨大);

天王星、海王星是远日行星(距太阳远,体积、质量中等)。

(了解)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同向性(公转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共面性(公转轨道面之间

的夹角都很小)、近圆性(公转轨道都是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

5、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天体。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形成生命条件的原因

外部太阳光照稳定太阳从诞生至今没有明显的变化

条件运行轨道安全地球附近的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有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和自转周期适中,地表平均气温为15°C左右

有适合生物呼吸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气体形成大气层,并经过漫长的

自身

的大气演化形成以氮和氧为主的大气

条件

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和原始地球体积收缩产生热量,不断

有液态水

产生水汽,并随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带到地表,形成原始海洋

四、月相

1、概念:月相是指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

2、成因:月球靠反射阳光发亮,它与太阳相对位置不同,便会呈现出各种形状。

3、2K意图

朔:如图所示,在新月位置,这时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以黑暗面朝向地球,且与太阳几乎同时出没,故地面上

无法见到,这就是朔,这一天为农历的初一。

上弦月:月球继续朝前旋转,到了农历初七、八,也就是图中的位置上弦月,太阳落山,月球已经在头顶,到了半夜,

月球才落下去,这时被太阳照亮的月球,恰好有一半被你看到,称之为“上弦月”。

满月: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月球转到地球的另一面,也就是图中的位置满月。这时地球在太阳和月亮的中间,月球

被太阳照亮的那一半正好对着地球,此时我们看到的是满月,或称之为“望”。由于月球正好在太阳的对面故太阳在西边

落下,月球则从东边升起,到了月球落下,太阳又从东边上升了,一轮明月整夜可见。

下弦月:满月以后,月球升起的时间一天比一天迟了,月球亮的部分也一天比一天看到的小了,到了农历二十三,也

就是图中的位置下弦月。满月亏去了一半,这时的半月只在下半夜出现于东半天空中,这就是“下弦”。

快到月底的时候,月球又将旋转到地球和太阳中间,在日出之前不久,残月才又由东方升起。到了下月初一,又是朔,

开始新的循环。

4、口诀(方便记忆):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

意思是: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凸的一面朝西);下弦

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位于东半天空(凸的一面朝东)。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概况

(1)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以电磁波形式传播能量;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部分。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作用表现

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光合作用)

影响地理环境维持着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

自然界中岩石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

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影响人类活动

是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特别提醒:地球的能量,根据成因分为直接间接的太阳能(太阳能、风能、煤炭、石油等);地球内部的化学能(地

热等);天体引力能(潮汐能)

2、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重要)

(1)日照时数的影响因素(影响一段时间内获得太阳辐射多少)

①纬度: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极圈以外地区夏季日照时数多于冬季(赤道除外)

②地势:一般地势高的高原日照时数多于地势低的盆地。

③天气:多阴雨天气的地区,日照时数少;多晴朗天气的地区,日照时数多。

(2)太阳辐射强度的影响因素(决定单位时间内获得太阳辐射多少)

①纬度: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获得太阳辐射多。

②地势:地势高,大气稀薄,透明度高,固体杂质、水汽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③天气:晴天多,云的反射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由此可知,山地背风坡太阳辐射强。

3、太阳辐射分布

(1)全球的太阳辐射分布

①全球年太阳辐射总量大体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南、北半球纬度值相同的地区太阳辐射量随月份变化

的规律相反。

②同纬度地区,由沿海向内陆递增,地势高处太阳辐射强,地势低处太阳辐射弱。

(2)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从总体上看,是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强。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

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具体分布如下图所示:

主要为北张,内蒙古高原东部、

深居大陆内部,距海远,

华北平原大部分,黄土虑原部

分,甘肃南部,川西、川南、浪多晴朗天气,日照时间长

北一部分

主要

为南

西

广

西

西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的结构:从内到外依次为光球层(厚度小,我们看到

的太阳光都是从光球层发出的)、色球层(厚度较小,亮度较小)

、日冕层(厚度大,亮度小),示意图:

2、各层的太阳活动:

光球层一一黑子;色球层一一耀斑、日珥;日冕层一一太阳风、日

冕物质抛射;

其中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其周期是11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当黑子和耀斑增多时,会扰乱地球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影响,甚至出现短暂的中断;

②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③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在两极地区与大气碰撞产生极光现象;

④与地震、水旱灾害等有关;

4、补充:太阳能发电的优缺点

(1)优点

①无枯竭危险(目前大阳大约45.7亿岁正处于壮年期,状态稳定。大阳能源源不断);②安全可靠,无噪声,无污染

物排放,清洁(无公害);③不受资源分布的限制;④无需消耗燃料和架设输电线路即可就地发电供电;⑤能源质量高;⑥使

用者从感情上容易接受;⑦建设周期短,获取能源花费的时间短。

(2)缺点

①能量分布分散,占地面积大;②不稳定性:受四季、昼夜及阴晴等条件限制;③效率低成本高:有的太阳能发电装置

效率偏低,成本较高,总的来说,经济性能还不能与常规能源相竞争;④光伏板制造过程中不环保T易造成环境污染。

第三节地球的历史

一、化石与地层

1、地球年龄:约为46亿年。

2、地层:地壳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时代含义的成层的岩石或堆积物。

地层沉积规律:地层上新下老;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简单、越低级生物的化石;地层的性质,在一定

程度上反映了地层形成时的地表环境。

3、化石:存留在沉积岩中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

4、补充:岩石根据成因分为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

(1)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有生物化石存在,例如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等;

(2)岩浆岩具有点状结构,其中的玄武岩有气孔;

(3)变质岩具有纹理结构,例如大理岩,板岩等。

二、地球演化史

地质气候(大

距今时间海陆变迁动物演化植物演化矿产形成重要事件

年代气)特征

原始大太古宙:原核生

46亿年形成海洋、陆

前寒气形成物;元古宙:真成矿期(铁

~5.41亿地,海洋占绝藻类植物生命现象开始出现

武纪T氧气核生物、多细胞金镶辂)

年对优势

增多生物

早古生代:海洋

5.41亿无脊椎动物(三蕨类植物

陆地面积扩寒武纪大爆发

古生年~干燥气叶虫);繁盛

大,联合古陆成煤期古生代晚期生物大

代2.52亿候晚古生代:鱼类裸子植物

形成灭绝

年-►两栖动物-►出现

爬行动物

2.52亿爬行动物T鸟中生代末期物种大

中生联合古陆开始温暖干

年~6600类;小型哺乳动裸子植物成煤期灭绝,包括恐龙的

代解体燥气候

万年物出现消失

联合古陆完全

解体,现代海

冷暖交

新生6600万陆分布格局形哺乳动物、人类被子植物各大矿产人类出现

替变化

代年至今成。地壳运动

剧烈,形成一

些高大山脉。

三、地质年代表(仅了解,具体见课本)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纵波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液、气三态物质,横波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态物质)

度(千米/秒)

深as

度6

(

\

秒横波一

)

3000

4000

5000

6000

从外到内:地壳、地幔(上地幔、下地幔;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地核(外核、内核);

地壳和地幔的界线是莫霍界面(经过此界面,横波和纵波速度都明显增加),地幔和地核的界线是古

登堡界面(经过此界面,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突然下降)。说明地核在高温高压下呈液态或者熔融状

态。

特别提醒:

①岩石圈包括了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厚薄不一,大陆地壳较厚39-41千米,大洋地壳较薄5-10千米);

②元素在地层中不同:地壳上层成为硅铝层,下层称硅镁层;地幔含铁镁较多;地核含铁锲较多。

③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一般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生物圈占据了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与人类密

切相关的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层

一、大气的组成

1、大气的概念:大气是指地球周围聚集的一层很厚的大气分子,称之为大气圈。是由多种气体、固

体杂质和水汽混合而形成。

2、低层大气的组成及作用

组成成分作用

氧气维持人类及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参与有机物的燃烧、腐败、分解

氮气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干洁空气二氧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使气温升高

化碳

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影响大气温度

水汽水汽的固、液、气三态转化,产生了一系列天气现象

固体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二、大气垂直分层(比较重要)

4京

高气

气压密

大气特点

度与人类关系

分层气温的垂直变化空气运动特点

高空平流层顶至2000~3000电离层能反射

气温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

大气千米无线电波

平流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大气下冷上热,因而大气结构平

对流层顶至50~55千米以水平运动为主利于高空飞行

层稳,天气晴朗

低纬:17-18千米

中纬:1072千米

对流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大气下热上冷,空气上升,对流天气现象复杂

高纬:8-9千米对流活动强烈

层现象显著,与人类最密切多变

同一纬度不同季节厚度不

同,夏季较厚,冬季较薄

特别提醒:臭氧层位于平流层;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

第二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到在地面的太I®辐射示意

1.反射作用

"云层:云层越低、越厚,云量越多,反射越

较大颗粒的尘埃:空气中较大颗粒越多,反射

、越强。

(2)特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没有选择性,反射光呈白色。

(3)现象: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白天的气温相对较低。

2.散射作用

(1)表现:当太阳辐射在大气中遇到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时,太阳辐射的一部分便以这些质点为中心,

向四面八方弥散。

(2)特点:大气的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蓝光、紫光容易被散射。

n[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

(3)现象[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3.吸收作用

(D特点:大气的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

①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②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③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得很少。

―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2表现[太阳辐射不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特别提醒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分布是不均匀的,由低纬向两极递减。

(2)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并不能完全被地面吸收。其吸收的多少与地面性质(地面反射率)有关,反射

率越大,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越少。

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短波辐射匚二〉长波辐射

射向宇宙空间射向宇宙空间

〈》1大气上界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保温过程

(1)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向地面,被地面吸收n地面增温,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射向大气,大气能强

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增温后,也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大气辐射。

(2)大气辐射中的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2表现

,I云层越厚、空气湿度越大,大气逆辐射越强。

口[阴天时,昼夜温差小。

'现象|霜冻多发生在晴朗的夜晚。

4.现象原因分析:

现象1:多云的白天比晴朗的白天气温低一一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现象2: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一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现象3: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明亮一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现象4:深秋或初冬,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里一一大气逆辐射弱(即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

现象5:大棚、入冬放烟防冻一一增加大气逆辐射

特别提醒:

①物体的能量越大,波长越短,本节中三种辐射波长由短到长的为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

太阳辐射(短波辐射)----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地面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②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因此在垂直方向上,越远离地面,气温越低;对流层内,

海拔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度。

③一天中气温最高时为14点前后,气温最低时为日出前后。

④全球气温变低,雪线下降,海平面下降;全球气温变高,雪线上升,海平面上升。

三、热力环流

1.热力环流的形成(重要,要求画出气流运动方向)

近地面冷热不均

引[起

大气垂直运动

冷却受热冷却导]致

热力环流的形成的“一个原因、两种运动、三个不同”

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异

(1)“一个原因”(地面冷热不均是热力环流形成的原因)引|起

(2)“两种运动”(先垂直后水平)大气水平运动

⑶“三个不同”

①空气升降不同:热上升、冷下沉一一近地面热空气上升,近地面冷空气下沉。

②同面气压不同:热低压、冷高压一一近地面冷的地方形成高压,近地面热的地方形成低压。

③空间气压不同:近地面和高空气压性质相反一一近地面为高压,其高空为低压;近地面为低压,其

高空为高压。

特别提醒:

(1)垂直方向的气压值总是近地面大于高空,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值是高压大于低压。

⑵气温的垂直运动是由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而水平运动是由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引起的。

(3)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

2.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

热力环流是一种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海陆热力性质不同、山谷和山坡受热不均、人类活动等都可

能导致热力环流的形成。具体分析如下。

(1)海陆风

海风陆风

白天陆地比海洋增温快,近地面夜晚陆地比海洋降温快,近地面

形成陆地气压低于海洋,风从海洋吹陆地气压高于海洋,风从陆地吹

向陆地,形成海风向海洋,形成陆风

影响海陆风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

⑵山谷风

谷风山风

白天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升温快,暖夜晚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降温快,

形成

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形成山风

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和盆底,使山谷和盆地内形成逆

影响

温层,阻碍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

(3)城市风

郊区市区郊区

形城市居民生活、工业和交通工具释放大量的人为热量,再加上植被覆盖率较

成低,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

郊区下沉,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市,在城市与郊区之间形成城市热岛环流

影一般绿化带布局在气流下沉处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

响厂布局于下沉距离之外

特别提醒:

①影响气温的因素:纬度、海陆位置、地形、洋流、下垫面、人类活动;

②高压中心处空气下沉,低压中心处空气上升;

③上升气流对应的天气为阴雨天气,下沉气流对应的为晴朗天气

四、等压面图

L,

1.气压高低I---i

D500hPa

(1)气压的垂直递减规律。由于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气压降低,如右图,在空气柱Li中,

PA,>PA,PD>PD>;在L2中,PB>PBT,Pc>Pc。

(2)同一等压面上的各点气压相等。如右图中PD,=PC、PA,000hPa

=PB,O综上分析可知:PB>PA>PD>PC0

2.等压面的凸凹

等压面凸向高处的为高压,凹向低处的为低压,可形象记忆为“高凸低凹”。

另外,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凸起方向相反。

3.下垫面的性质冷

(1)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夏季,等压面下凹者为陆地、上凸者为海洋(湖泊)。冬季,等压面下

凹者为海洋(湖泊)、上凸者为陆地。

倒推法:低压T热T夏T陆

(2)判断裸地与绿地:裸地同陆地、绿地同海洋。

(3)判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下凹者为城区、上凸者为郊区。

4.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

等压面下凹者,多阴雨天气,日较差较小;

等压面上凸者,多晴朗天气,日较差较大。

倒推法:凹T低T上升T对流T阴雨

凸T高T下沉T晴朗

五、大气水平运动一一风

1.风的形成过程

2.风形成的原因

(1)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2)根本原因:地面受热不均。

3.作用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垂直于等压线,与风向垂直,

方向与风向相反

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影响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影响风向和风速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影响风向和风速

4.高士市的风和近地面的风比较

类型受力风向图示(北半球)

水平气压梯度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J--------1002(hPa)

向力(大小相等、方向相

高空中的风与等压线平行P------风向

反)——1--------1004(hPa)

”地转偏向力

水平气压梯度少风向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3―7^——1002(hPa)

近地面的风向力、摩擦力(三力平衡)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1004(hPa]

摩擦力地转偏向力

[特别提醒]

(1)影响风力大小的最直接因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

(2)风力大小还要考虑摩擦力的大小,地面障碍越多,阻挡作用越强,摩擦力越大,风力越小。

(3)地转偏向力不影响风力大小,只影响风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5.风向的应用(风向:风吹来的方向)

(1)判断气压的大小:顺着风向,气压值越来越小。

(2)判断南、北半球:向右偏一北半球;向左偏一南半球。

(3)判断近地面和高空(高空忽略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成一夹角(或斜交)一近地面;平行一

高空。

(4)判断高压和低压:观测者背风而立,北半球高压中心位于其右后方,南半球高压中心位于其左后方。

6.在等压线图上确定某一地点风向的方法

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

不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30。〜45°

角,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下图(以北半球为例,单位:hPa)所示。

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时,可用“左右手法则”,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具体方法:“伸出

右(左)手,手心向上,让四指指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拇指指向就是气流偏转方向”。高空的风向与

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垂直;近地面的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成一锐角。如下图:

气压/hPa水平气弟度力方向气压/hPa

----------1000----2^1ooo

•Af风向

----------10027---------1002

气压/hPa气压/hPa

----------1002/---------1002

•B风向/B

----------10001,-----10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