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与农作学 知到智慧树网课答案_第1页
土壤学与农作学 知到智慧树网课答案_第2页
土壤学与农作学 知到智慧树网课答案_第3页
土壤学与农作学 知到智慧树网课答案_第4页
土壤学与农作学 知到智慧树网课答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土壤学与农作学-知到答案、智慧树答案第一章单元测试1、问题:土壤学与农作学这门课程与生态学知识无关。选项:A:错B:对答案:【错】2、问题:对土壤的认识与利用一定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选项:A:对B:错答案:【对】3、问题:以下哪些问题能造成环境污染选项:A:大量使用化肥B:草场过度放牧C:过度采伐D:工业生产排污答案:【大量使用化肥;草场过度放牧;过度采伐;工业生产排污】4、问题:近年来,土壤次生盐渍化面积持续扩大。选项:A:错B:对答案:【对】5、问题:只有合理规划、加强管理,才能使土壤处于良性循环状态。选项:A:对B:错答案:【对】6、问题:本课程将学习的内容有选项:A:微生物的分类B:农作物的灌溉制度C:土壤耕作与管理D:盐碱地的改良答案:【农作物的灌溉制度;土壤耕作与管理;盐碱地的改良】7、问题:土壤学与农作学只研究植物与土壤。选项:A:对B:错答案:【错】8、问题:下列选项不属于对土壤合理利用的是选项:A:加强管理B:多施肥料C:因地制宜D:合理规划答案:【多施肥料】第二章单元测试1、问题:土壤肥力和土壤生产力相同。选项:A:错B:对答案:【错】2、问题:以下不属于植物体内大量元素的是选项:A:氮B:氧C:氢D:铁答案:【铁】3、问题:下列属于易被土壤吸附的离子是选项:A:碳酸根离子B:硫酸根离子C:硅酸根离子D:氯离子答案:【硅酸根离子】4、问题:土壤有机质可以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选项:A:对B:错答案:【对】5、问题:土壤温度高,水分适宜,植物残体容易进行矿质化。选项:A:对B:错答案:【对】6、问题:我国土壤类型在地理上有明显的地带分布性。选项:A:错B:对答案:【对】7、问题:土壤质地在同一土壤剖面间也会有很大差异。选项:A:错B:对答案:【对】8、问题:农作制是一个综合性技术体系,包括种植制度、养地制度与护地制度于一体。选项:A:对B:错答案:【对】第三章单元测试1、问题:土壤热学性质的热特征指标主要有选项:A:土壤吸热性B:土壤导热性C:土壤导温性D:土壤散热性答案:【土壤吸热性;土壤导热性;土壤导温性;土壤散热性】2、问题:影响土壤温度的因素有选项:A:天文及气象B:土壤特性C:自然地理位置D:地面状况答案:【天文及气象;土壤特性;自然地理位置;地面状况】3、问题:影响氧化还原反应的因素有选项:A:微生物活动B:易分解有机质含量C:土壤通气性D:植物根系代谢作用答案:【微生物活动;易分解有机质含量;土壤通气性;植物根系代谢作用】4、问题:根据当量孔径的大小及其作用,可以将空隙分为选项:A:通气孔隙B:毛管孔隙C:无效孔隙D:重力孔隙答案:【通气孔隙;毛管孔隙;无效孔隙】5、问题:国际上目前无统一的土壤结构分类标准。选项:A:错B:对答案:【对】6、问题:土壤中微量元素元素的形态包括水溶态、有机结合态和矿物态。选项:A:错B:对答案:【对】7、问题:土壤中各元素的含量主要受成土母质和风化条件等的影响。选项:A:对B:错答案:【对】8、问题:碱化度是指土壤胶体吸附的交换性钠离子站阳离子的百分数。选项:A:错B:对答案:【对】9、问题:土壤胶体所带电荷的种类包括永久电荷和可变电荷。选项:A:对B:错答案:【对】10、问题:以下哪一个不属于土壤胶体的性质选项:A:凝聚性与分散性B:巨大的表面积C:交换性D:带电性答案:【交换性】第四章单元测试1、问题:土壤土粒在吸足膜状水后仍有多余的引力。选项:A:错B:对答案:【对】2、问题:土壤最大有效水量是田间持水量与吸湿系数之差。选项:A:错B:对答案:【错】3、问题:下列选项中,作物不可利用的水分形态是选项:A:上升毛管水B:重力水C:悬着毛灌水D:吸湿水答案:【吸湿水】4、问题:选项中,属于无效水的水分形态是选项:A:毛管上升水B:结晶水C:重力水D:毛管悬着水答案:【结晶水】5、问题:土壤水吸力的数值为正值。选项:A:对B:错答案:【对】6、问题:在盐土水分能态研究中,一般可忽略以下哪一个分势选项:A:重力势B:溶质势C:基质势D:温度势答案:【温度势】7、问题:液态水是土壤水分的主要形态,也是作物生长发育的主要源。选项:A:对B:错答案:【对】第五章单元测试1、问题:目前,世界耕地面积约有14亿hm2,现阶段有灌溉条件的已达80%。选项:A:错B:对答案:【错】2、问题:深翻的翻地深度为15~20cm。选项:A:对B:错答案:【错】3、问题:通常翻地后底土保持松土有5年的后效。选项:A:错B:对答案:【错】4、问题:不属于深耕松法的方法是选项:A:中耕B:垄帮深松C:垄底深松D:松耙松答案:【中耕】5、问题:砂石覆盖可起保墒的作用。选项:A:错B:对答案:【对】第六章单元测试1、问题:盐碱土包括盐土、碱土、盐化土、碱化土。选项:A:对B:错答案:【对】2、问题:我国的盐碱土分为五个大区。选项:A:错B:对答案:【对】3、问题:盐碱土分类按全国土壤分类系统分为七级分类。下列不属于的是选项:A:亚种B:土纲C:土类D:亚纲答案:【亚种】4、问题:冲洗脱盐标准包括脱盐层允许含盐量和脱盐层厚度。选项:A:错B:对答案:【对】5、问题:耐盐极限是指作物能容忍的土壤盐碱含量最高极限。选项:A:对B:错答案:【对】6、问题:明沟排水和暗管排水属于水平排水。选项:A:对B:错答案:【对】7、问题:深沟排水属于垂直排水。选项:A:对B:错答案:【错】8、问题:代谢性吸水占植物细胞吸水总量的极少部分。选项:A:对B:错答案:【对】第七章单元测试1、问题:下列哪个选项属于干旱对作物的伤害选项:A:作物倒伏B:破坏原生质层C:有毒物质的危害D:根系无氧呼吸答案:【破坏原生质层】2、问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水分过多对作物的危害是选项:A:作物体内水分重新分布B:根系缺氧C:导致作物倒伏D:根系吸水吸肥受阻答案:【作物体内水分重新分布】3、问题:根据引起水分亏缺的原因,干旱的类型有三种。选项:A:错B:对答案:【对】4、问题:农业干旱的指标有作物旱情指标和农作物水分指标。选项:A:对B:错答案:【对】5、问题:同位素可以判别作物水分亏缺状态。选项:A:对B:错答案:【对】第八章单元测试1、问题:麦田整地的要求是选项:A:平B:透C:深D:细答案:【平;透;深;细】2、问题:下列属于棉花的生育期的是选项:A:絮期B:玲期C:蕾期D:苗期答案:【絮期;玲期;蕾期;苗期】3、问题:小麦蓄水量最大的生育阶段为抽穗-成熟。选项:A:错B:对答案:【对】4、问题:属于棉花管理要求中合理施肥的有选项:A:注重氮磷钾的配比B:以有机肥为主C:需补充微量元素D:施肥时间需根据棉花的生长规律结合长势决定答案:【注重氮磷钾的配比;以有机肥为主;需补充微量元素;施肥时间需根据棉花的生长规律结合长势决定】5、问题:棉花是锦葵科棉属植物的种籽纤维,原产于亚热带。选项:A:错B:对答案:【对】第九章单元测试1、问题:化学制剂保水节水技术不属于农艺节水。选项:A:对B:错答案:【错】2、问题:同种作物不同品种间水分利用效率相差不大。选项:A:错B:对答案:【错】3、问题:我国现有的灌溉水资源是()亿立方米。选项:A:400B:4000C:40D:40000答案:【4000】4、问题:以下哪些属于农艺节水的措施选项:A:覆盖保墒技术B:水肥耦合技术C:化学制剂保水节水技术D:节水作物品种筛选技术答案:【覆盖保墒技术;水肥耦合技术;化学制剂保水节水技术;节水作物品种筛选技术】5、问题:作物品种间的水分利用效率可达到2~5倍。选项:A:错B:对答案:【对】6、问题:下列选项中最接近我国灌溉水利用系数的是哪个选项:A:0.83B:0.63C:0.73D:0.43答案:【0.43】第十章单元测试1、问题:电位法测定土壤酸碱度时不需要标准液。选项:A:对B:错答案:【错】2、问题:如样品需要测量微量元时,处理时应使用尼龙筛。选项:A:对B:错答案:【对】3、问题:张力计使用前需检查度数范围及灵敏度。选项:A:对B:错答案:【对】4、问题:压力膜法测的土壤水吸力值范围较宽。选项:A:对B:错答案:【对】5、问题:从野外采回的土壤样品需进行处理,目的是选项:A:为后续实验减少误差B:剔除非土样部分C:将样品充分混合D:使样品可长时间的保存答案:【为后续实验减少误差;剔除非土样部分;将样品充分混合;使样品可长时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