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精讲精研】世界地理概况2高中地理知识拓展补充之区域地理_第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精讲精研】世界地理概况2高中地理知识拓展补充之区域地理_第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精讲精研】世界地理概况2高中地理知识拓展补充之区域地理_第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精讲精研】世界地理概况2高中地理知识拓展补充之区域地理_第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精讲精研】世界地理概况2高中地理知识拓展补充之区域地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ms第1讲世界地理概况2第二章世界地理世界的气温和降水考点三1、

世界的气温世界的气温和降水考点三1.1气温的时间变化最低陆地:1月海洋:2月最高陆地:7月海洋:8月

最高气温出现时间最低气温出现时间差值变化差异日变化约14时日出前后日较差内陆地区日较差较大,沿海地区日较差较小年变化北半球7月北半球1月年较差内陆地区年较差大,沿海地区年较差小南半球1月南半球7月逐渐降低逐渐降低问1:说出南回归线向南和北回归线向北气温的变化趋势。为什么是这样的趋势?问2:同一纬度上,冬季陆地与海洋气温是否一样,夏季呢?南半球的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等温线比较平直。北半球陆地面积较大,等温线比南半球弯曲问3:对比南北半球等温线弯曲程度?影响因素是什么?纬度、太阳辐射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问4:读下图,观察亚洲大陆上10℃等温线穿过的地方,出现了0℃等温线,这是为什么?问5:同一纬度上,非洲南部东西两侧A、B地区气温为什么不同?地形洋流摩尔曼斯克AB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北半球等温线密集,南北温差大;南半球等温线稀疏,南北温差小。问6:读图1月份全球气温分布图,判断南北半球的等温线哪一个稀疏,哪一个密集,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北半球等温线稀疏,南北温差小;南半球等温线密集,南北温差大。问7:读图7月份全球气温分布图,判断南北半球的等温线哪一个稀疏,哪一个密集,这说明了什么问题?问8:为什么北半球冬季南北温差大而夏季南北温差小?1、冬季南北太阳高度角相差较大,越住北昼长越短,接收太阳辐射量越少,南北温差大;2、冬季北半球中高纬受陆地上的冷高压影响强烈,气温低,低纬地区纬度低气温高,南北温差大;3、夏季北方太阳高度角小,但越往北昼长越长,接受太阳辐射时间越长,南北温差小。1、

世界的气温世界的气温和降水考点三1.2气温的空间变化影响因素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纬度位置气温从低纬度向两极递减海陆位置同纬度,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相反洋流因素暖流流经的地区气温较高,寒流流经的地区气温较低(大陆东西两侧气温差异)地形因素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冷空气、坡向、谷地、盆地,距离较近的两地气温差异)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北半球等温线比较弯曲其他因素:人类活动、下垫面、大气环流、天气等温线图地理图形信息获取二等温线阅读的“八字方针”南北半球的判定——“北增为南、南增为北”同纬度海陆位置、季节的判定——

“点南陆南、点北陆北”闭合等温线区域内温度值的判定——“大于大值、小于小值”

等温线弯曲数值判定——“凸高为低、凸低为高”

影响气温因素的判定

——“延伸八方、按向索因”

世界的降水考点三降水类型图示空气上升原因降水特征主要分布地区对流雨湿热空气强烈受热膨胀上升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常有风暴、雷电赤道及其两侧,中纬度大陆夏季的午后地形雨暖湿空气移动时受地形阻挡上升降水强度较大,历时较长山地迎风坡锋面雨冷暖气团相遇,暖空气被抬升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小中纬度地区台风雨暖湿空气围绕台风中心旋转上升强度很大,多暴雨,伴有狂风、雷电低纬度大陆东部2.1世界降水的四种类型问1:赤道附近地区和两极地区的年降水量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纬度位置大气环流问2: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部和东部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海陆位置大气环流问3:读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以亚欧大陆为例)的内陆与沿海地区年降水量有何不同?海陆位置问4: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是世界上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以雾为主),分析该地区多雾少雨的原因?该地区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盛行下沉的离岸风,加之西侧海域有秘鲁寒流流经,有限的水汽易在近地面附近降温凝结成雾,但很难以成雨。问5:分析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东西两侧降水不同的原因?地形世界的气温和降水考点三2、

世界的降水2.2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影响因素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纬度位置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海陆位置洋流因素地形因素同纬度地区,距海近,降水多;距海远,降水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部及内陆少雨,东部多雨暖流经过降水偏多,寒流经过降水偏少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降水量影响因素常考分析语句海陆位置①深居内陆,大陆性强,降水少②位于沿海,受夏季风影响,降水丰富大气环流①受西风带、受低气压带、夏季风、沿海地区的信风迎风坡:降水丰富②高气压带、冬季风、受信风:降水少地形①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②高大地形阻挡水汽进入,降水少③赤道附近地势高地区,对流减弱,降水少洋流①暖流增湿,降水较多②寒流减湿,降水较少植被植被覆盖率高(低),降水多(少)水文水域广,降水多,反之少人类活动①城市湿岛、雨岛效应,多上升气流,降水多②植被破坏,地面缺乏保护,气候干旱③兴修水库,降水增多④围湖造田,降水减少思维扩展:影响降水的因素全年各月降水多且均匀夏季多雨全年各月降水稀少2.2世界降水的时间分布等降水量线图地理图形信息获取三3.读图,指出河套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答案分布特征:年降水量大多在150毫米至400毫米之间;自西向东逐渐增多(或自东向西逐渐减少)。原因:从西(东)向东(西)距海(或太平洋)越来越近(远),夏季风影响逐渐增强(减弱)。世界的气候板块构造学说世界的陆地和海洋1、

世界的气温考点二世界的气温和降水考点三2、

世界的降水3、

世界的气候类型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大气环流地形人类活动影响力渐弱0°20°40°60°80°10°30°50°70°90°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全年多雨夏季多雨全年少雨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多雨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少雨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夏季多雨夏季多雨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少雨且集中于夏季苔原气候冰原气候全年少雨全年少雨东北信风带盛行西风带极地东风带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全年高温冬温夏热冬冷夏热全年寒冷描述气候特征气温特征+降水特征常见句式全年{气温}{降水}①夏季{气温}{降水}冬季{气温}{降水}②全年{气温},夏季{降水}③冬冷夏热,全年少雨④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终年皆高温:>15℃冷季最低温:0℃<T<15℃冷季最低温:<0

℃全年多雨降雨特别均匀,但年雨量较小雨热同期(夏雨型)雨热不同期(冬雨型)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草原/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亚热带热带南半球北半球6、7、8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峰线)12、1、2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谷线)常见气候类型快速判断温带海洋性气候特殊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少雨山脉对气候产生重要影响对湿润气流起阻挡、抬升作用,形成地形雨。如喜马拉雅山南坡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大分水岭东坡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这些地段均降水较多。背风坡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如巴塔哥尼亚高原处于安第斯山的背风坡,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海拔较高的高原山地形成高原山地气候。如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安第斯山、阿尔卑斯山等均形成高原山地气候。山脉阻挡冬季寒冷气流,减少寒潮等灾害性天气的影响。如我国的秦岭、南岭等东西向山地。01030204在图中各气候类型中,只分布在北半球,而南半球没有的气候类型有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寒带苔原气候。在图中各气候类型中,只分布在大陆东岸,而大陆西岸没有的气候类型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只分布在大陆西岸,而大陆东岸没有的气候类型有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大洋洲的除外)、热带沙漠气候。世界气候分布规律

位置气候特征形成原因亚洲①气候复杂多样;②季风气候显著;③大陆性气候分布广①跨经纬度广,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②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季风显著;③面积广大,内陆地区降水少非洲①干燥;②暖热;③气候南北对称分布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的面积广大;②海岸线平直;③纬度较低,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④赤道横穿中部,地形起伏和缓北美洲①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广大;②气候类型多样①大部分位于回归线与极圈之间,西部高山阻挡太平洋气流深入,内陆降水稀少;中部平原使冬夏气流畅通无阻,气温年较差大。②跨纬度广,地势起伏大七大洲的气候特征及其形成原因七大洲的气候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位置气候特征形成原因南美洲①以热带气候为主;②西岸气候呈狭长分布①大部分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②南北纵列的安第斯山紧逼海岸,大陆轮廓北宽南窄欧洲①温带气候占绝对优势;②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显著①大部分位于35°N~71°N;②主体部分常年受西风带控制;③大陆轮廓破碎,分布在北部和南部的山脉、中部平原利于暖湿气流深入;④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大洋洲①干旱区面积大;②气候类型呈半环状分布,开口朝西①广大中西部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②东部山地阻碍太平洋气流进入;③地形单调,无障碍,使中西部气候类型渐变南极洲酷寒、干燥和烈风的极地气候纬度高、地势高,终年受极地高气压带与极地东风带控制全年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气候类型成因气候特征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中纬西风带控制终年温和湿润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

或信风带控制终年炎热干燥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终年高温多雨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气候类型成因气候特征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热带草原气候干季时受信风带控制湿季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高温一年可分为干湿两季热带季风气候旱季时受因海陆热力差异而形成的东北季风的控制,雨季时受气压带、风带北移而形成的西南季风的控制全年高温一年可分为旱雨两季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景观

分布规律10°N~10°S之间典型分布①刚果盆地②马来群岛③亚马孙河流域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气候成因全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特殊分布①马达加斯加岛东侧②澳大利亚东北部③巴西东南沿海④中美洲东侧地区热带草原景观

分布规律南北纬10~20°之间典型分布①非洲中部②南美洲的巴西③澳大利亚北部和南部④中美洲西侧地区气候特点全年高温一年有明显的干湿两季气候成因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控制特殊分布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分布规律南北纬20°~30°之间的大陆西侧与内部典型分布①北非撒哈拉沙漠地区②阿拉伯半岛地区③南非高原西侧纳米布沙漠④澳大利亚中西部⑤加利福尼亚湾沿岸地区⑥智利及秘鲁西侧沿海地区气候特点全年炎热干燥气候成因热带荒漠景观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热带季风气候分布规律北纬10°~25°之间的大陆东部典型分布①印度半岛②中南半岛气候特点全年高温,一年有明显的旱雨两季气候成因热带季雨林景观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共同影响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分布规律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部典型分布①我国秦岭淮河以南②墨西哥湾北部沿岸③非洲东南部④澳大利亚东南部⑤南美洲东南部气候特点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气候成因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分布规律亚洲东部北wei35°~55°地区典型分布①我国华北、东北②日本北部③朝鲜半岛北部气候特点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气候成因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景观分布规律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中海沿岸典型分布地中海沿岸好望角智利南部等气候特点冬季温和湿润夏季高温少雨气候成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分布规律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部典型分布①欧洲西部②北美洲西部地区③澳大利亚东南部④新西兰⑤南美洲西部沿海气候特点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气候成因终年受西风带影响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规律南、北半球中纬度的大陆内部

典型分布①亚欧大陆北部②北美洲内部③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气候特点冬寒夏热干旱少雨气候成因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气候类型的非地带性分布(1)四处热带雨林气候(2)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3)巴塔哥尼亚的温带大陆性气候(4)南美洲西海岸热带沙漠气候非地带性气候分布热带雨林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中美洲东北部。地形影响:海拔高,气温低;对流运动弱,降水相对减少非地带性气候分布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形:盛行西风的背风坡非地带性气候分布南美西岸热带沙漠气候逼近赤道秘鲁寒流降温减湿离岸风降温减湿气候特征类主观题答题策略三思考方向答题术语气温①气温的高低;②气温的年较差或日较差;③气温空间分布终年高温;终年严寒;夏季高温;气温年(日)较差大或小;最热月或最冷月气温高(低);气温空间变化大(小),自××向××气温升高(降低)降水①降水量的多少;②降水的季节分配;③降水的年际变化;④降水的空间变化降水季节分配均匀,降水年际变化小;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雨热同期;有明显的旱、雨两季之分(干季、湿季之分),降水丰沛(稀少);降水空间差异大,[沿海(迎风坡)多,内陆少,自××向××降水增多(减少)],降水分布均匀1.气候特征类题目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