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中考三模历史试题_第1页
2024年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中考三模历史试题_第2页
2024年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中考三模历史试题_第3页
2024年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中考三模历史试题_第4页
2024年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中考三模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历史试卷第页(共9页)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两大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2.请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或答题卡上。3.答卷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精美的历史文物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文物体现的是()利簋四羊方尊青铜面具A.炎黄时期的创造发明 B.商周时期的文明成就C.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D.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2.“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而达人”,这些思想主张属于()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3.西汉司马迁笔下的江南“地广人希(稀)……无积聚而多贫”:到东晋南朝之际,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下列内容中属于推动这一变化的因素的是()A.各民族的交融 B.北方人的南迁 C.大运河的修建 D.市民阶层壮大4.韩非认为君主应该掌握至高无上的权威,有了独尊的地位,然后才能驾驭群臣,使统治稳固。这表明韩非强调()A.明确尊卑等级 B.以法治国 C.加强君主权力 D.无为而治5.竺可桢在日记里写道:“五月廿六日星期四。下午三点起微雨,子夜大雨。上海全部解放……解放军在路站岗,秩序极佳,绝不见欺侮老百姓之事。……守门之站岗者倦则卧地,亦绝不扰人,纪律之佳诚难得也。”该日记可用于研究()A.建国初期经济的恢复情况 B.人民解放战争取胜的原因C.新生政权得以巩固的途径 D.党的工作重心转变的问题6.历史研究往往通过零散的遗迹、斑驳的古迹等来触摸,而这些零散的遗迹、斑驳的古迹等构成了历史证据。下列对研究三国时期历史最为可信的是()A.B.三国吴简《三国演义》C.D.官渡之战战场遗址《资治通鉴》7.樊树志先生在谈到南宋经济时说,南宋都城临安汇聚了很多富商大贾,家产数十万贯文者比比皆是,资产百万者已不足为鲜,一些从事海外贸易的富商年收入可达千万。这表明()A.南宋富商社会地位的提高 B.临安城以经济职能为主C.南宋有良好的商业环境 D.财政收入以商业税为主8.下列与《老子·德经》中“大方无隅(棱角),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观点相符合的思想是()A.仁者爱人 B.无为而治 C.辩证法 D.顺应自然9.下列图片的内容共同反映的主题是()A.绘画艺术走向成熟 B.艺术再现历史风貌C.对外贸易源远流长 D.中华文明多元一体10.1895年,张之洞在一份奏折中说:“人皆知外洋各国之强由于兵,而不知外洋之强由于学。夫立国由于人才,人才由于立学,此古今中外不易之理。”可见,张之洞主张A.培养翻译人才 B.兴办军工企业 C.创办民用企业 D.发展学校教育11.古丝绸之路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罗马文明等人类文明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这条商路最深远的历史意义是()A.促进文明间的交流 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将世界连成为整体 D.古代中国一直领先世界12.1898年5月,光绪帝为测验人们对变法的态度,让京官们对维新派的主张可行不可行提出意见。在252条意见中认为地方改革不可行有189条,认为可行的63条。这一结果说明()A.变法会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B.实业救国已成为社会共识C.近代先进生产技术开始出现 D.维新变法遇到的阻力很大13.下面两幅图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议模式的变迁,决定这一变迁的根本因素是()A.生活方式的变迁 B.电脑的普及C.收入的增加 D.生产力的发展14.“在改革范式上,这是史上第一次输入式改革,意识形态上的破冰难乎其难。而就其经济来说,这又是本民族从千年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惊险一跃’。”这场改革是指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15.《六亿人们心花开》写道:“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的第一次。”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形成 D.提高基层治理成效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立16.下图所示的古希腊作品共同体现了()A.文学创作与神话传说的统一 B.雕塑作品与宗教信仰的融合C.体育竞技与艺术审美的结合 D.爱好和平与文明交往的理念17.英国学者伯特兰·罗素认为中国的科举制度造就了尊重学问、尊重知识的风尚,但“科举制度以经书和纯文字为基础没有创造性。”他的看法说明()A.科举制度阻碍社会的进步 B.科举考试内容压抑创造性C.评价科举制度应客观全面 D.不能否定科举的积极意义18.1985年6月4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郑重宣布:中国政府决定,减少中国人民解放军员额100万,着力发展现代军事技术,适应现代化战争。这说明中国人民解放军()A.实力增强,跨越重洋 B.敢打敢拼,战绩辉煌C.鹰击长空,战略威慑 D.战略裁军,科技强军19.20世纪20年代的最后几年,在中国革命史上可谓是“多事之秋”。下列图示中的事件所反映出的共同主题是()A.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C.中国共产党已走向成熟 D.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20.如图是从1950年起联合国大会讨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时,支持中国的票数增长示意图。此变化反映出()A.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C.苏联在联合国大会中的推动 D.第三世界国家主导联合国大会二、非选择题(共30分)2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同学们参观山西青铜博物馆的“技艺模范”展厅,学习了青铜器的铸造方法。材料一

青铜器的铸造按模的性质,可分为块范法和熔模法。块范法是我国青铜器铸造技术的独特成就,模材质多样,可据以翻制铸型(范和芯),分单合范和复合范,复合范又分浑铸和分铸。通常采用复合范技术,由双合范、多块范与芯组合成铸型。铸型中包括浇注系统,向其注入熔化的青铜液体,冷却后打碎外范,取出器物。先秦时期主要使用泥范铸造青铜器。熔模法用易熔材料制作铸型的铸造方法,模可以熔化流出形成型腔,常见以蜡为模的失蜡法。我国商代出现了失蜡法铸造的鹿首青铜短剑,中原地区失蜡法器物出现于春秋中晚期。两种方法虽有差异,都可以铸造出形制不同、纹饰精美的青铜器。材料二(1)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青铜器制作的特点。(2)观察材料二两件文物,分别指出它们采用了哪种青铜制作技术。(3)请你另举一例中国古代青铜器代表作。2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工业革命发明成果一览表(部分)时间发明者国别发明成果1765年哈格里夫斯(纺织工)英国珍妮纺纱机1768年阿克莱特(钟表匠)英国水力纺纱机1785年瓦特(仪器修理工)英国改良蒸汽船1807年富尔顿(工程师)美国蒸汽轮船1814年斯蒂芬森(煤矿工人)英国蒸汽机车材料二蒸汽机能够提供巨大的动力,很快在纺织业中得到广泛运用,并迅速推广到其他工业部门。资本家可以用一台蒸汽机推动许多台机器,雇用更多的工人,组织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工厂制度兴起,工业城市也开始逐渐形成。——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2》材料三英国是蒸汽机的故乡。可是煤烟带给英国的灾难是将房屋、树木、雕塑、桥梁一切都熏成黑色,就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伦敦的烟雾中毒事件也是开世界纪录之先。——徐刚《世纪末的忧思》(1)依据材料一,概括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2)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蒸汽机的改良及应用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3)综上所述,你从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中得到了哪些有益启示?2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辛亥革命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一举推翻。《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平头百姓由“子民”“臣民”变成国家的主人,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变化。辛亥革命对近代人们的头脑思想及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促使人们思想的觉醒。材料二

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宣传转向马克思列宁主义,它是当时“黑暗”的中国大地上出现的一道耀眼的光芒,成为当时时代的思想主流。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宣传民主与科学的基础上,接受马克思主义这个科学理论,丰富了民主与科学思想:民主是民众的民主,是致力于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科学是要用科学的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加速了先进知识分子与广大工农群众相结合的步伐。……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摘编自《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并列举辛亥革命后人民寻求新的救国出路的表现。(2)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之间的关系。24.(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美国威尔逊政府发动了从1917-1933年的“冷战”。虽然这里没有军事对抗、武装对峙和军备竞赛,但一些基本要素已经存在:猜疑、互相误解、反感、畏惧、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外交孤立。20世纪30年代,出于发展双方经济的需要,美苏围绕两国的历史债务问题展开谈判,最终达成相关协议,并在1933年正式建交。——摘编自[美]唐纳德·E.戴维斯等《第一次冷战:伍德罗·威尔逊对美苏关系的遗产》材料二

冷战时代确是个“漫长的和平”时代。数十年的核军备竞赛以其恶性循环加剧了冷战,但也控制了冷战。……冷战使美国在世界政治的多个重大问题领域和多个重要地理区战,形成了显著的美国霸权。……冷战的全球化促成和加剧了世界政治中一大看似矛盾的状况——两极化与多极化并存。——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时期美苏关系的演变历程。(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美苏冷战的影响。(3)综上所述,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对世界各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启示。25.(6分)下面年代尺是不同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重要事件,请分别选取年代尺所示中外事件各一例,结合所学知识,写篇80—120字的小短文。谈谈你对现代化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题目自拟,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表述完整。)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2345678910BBBCBACCBD11121314151617181920ADDAACCDDB二、非选择题(共30分)21.(1)制作技术成熟;出现时间较早;制作方式复杂多样;器型精美等。(2)司母戊鼎:块范法(或泥范铸造法);战国铜冰鉴:熔模法(或失蜡法)。(3)曾侯乙编钟;四羊方尊等。22.(1)首先在英国发生;从棉纺织业开始;发明主要来源于工人经验的积累;(2)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工厂制建立;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3)要注重科技创新;发展经济时要注重环境保护等。23.(1)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表现: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创建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2)五四运动宣传马克思主义,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将其与工农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24.(1)从敌视到建立外交关系。(2)美苏冷战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界和平;美苏冷战使美国确立了世界霸权;两极化与多极化并存。(3)国与国之间应加强合作,减少对抗,用和平的方式处理争端,促进共同发展。(言之有理即可)25.参考例文:选取1921年苏俄新经济政策和1978年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